欧洲节能技术调查报告

欧洲节能技术调查报告

一、赴欧节能技术考察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吴勇,闫开放[1](2021)在《实施砖瓦工业碳达峰碳减排的几点建议》文中提出碳达峰、碳减排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国家战略。如何实施砖瓦工业碳达峰和碳减排,最终达到碳中和。为此从产品结构调整、工艺装备优化、能源充分利用等方面对实施碳减排提出几点建议,供行业同仁一起分析探讨。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文世芳[3](2017)在《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文中提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上封闭保守的深刻教训,勇于面对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关自守实现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虚心学习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这个伟大觉醒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而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一步一步摸索而来。探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从改革开放史中寻求历史的逻辑、问题的病灶和成功的钥匙。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和借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开放和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国际经验视角探求改革开放开启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对当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些正是论文致力于探求的深层次问题。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小结。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资料准备、特点,研究的方法、思路,研究的目标、方向。第一章,主要讨论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整个社会,国民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长期徘徊,社会各界渴望变革;考量党内状况,使命意识空前觉醒,执政危机意识日渐浓厚,全党洋溢着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情绪;环顾世界局势,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在两极格局下存在寻求多极化的内在张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迅猛发展后进入滞胀阶段,亟需产业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树立了发展榜样,调整和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旧的道路难以为继,变革已是民心所向,国际形势为迎接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登上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历史契机。一种历史的合力,悄然引导着中国朝着改革与开放的道路走去,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条件生成。第二章,主要讨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逐渐扩大对外交流,冷眼向洋看世界,以世界为参照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党内和思想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不可抑制。中共高层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研判,认为存在长时段和平发展的可能。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中共又逐渐从“左”的迷雾中走出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工作重心开始务实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倾斜。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脉搏,派出大批对外考察的“侦察兵”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研究中国应有的对策,部署理论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国外情况。特别是派团对外考察是中共高层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从听取和讨论考察汇报开始,改革开放的思想在酝酿中逐渐生根发芽,经过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的两次大讨论,改革开放决策呼之欲出。第三章,主要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经过对盲目冒进的反思,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深化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过程。经过1979年对盲目引进和吸收外资的反思,在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思考、讨论以及初步实施中,中共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化,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对外引进规定、吸收外资政策、对外考察办法、国民经济计划。在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改革试点和探索中,中共对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政策上、试点上、理论上都有重大的转变。在政策上,提出经济政策的三大转变,要求逐步实现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转型;在试点上,创办经济特区,使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从某个领域的试点转换为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在理论上,从四个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统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指导性思想。第四章,主要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逐步由引进技术、外资和管理经验,朝着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发展经济经验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和深化,并最终推动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中共高层的支持和部署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和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国经济计划化理论等,成为中国考察和学习借鉴的重点内容。布鲁斯和奥塔·锡克等东欧经济学家的来访,在中国掀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改革理论的热潮。在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和理论探讨的熏陶中,中国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终于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上崛起,逐渐承担起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使命。在和思想理论界的良性互动中,中共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探索获得巨大成功,以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重点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巴山轮会议为标志,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小结,主要对论文作一概括性总结,集中探讨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如何被中共重视、学习和吸收,形成了什么样的原则和路径;究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积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为确保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好的效果,中共在探索之中确立和完善了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多方学习、反复比较,解放思想、谨慎渐进等基本原则;形成了从境外经验的学习了解、到决策层多渠道掌握信息、到中共高层利用境外经验进行决策、到中层和基层干部掌握境外先进经验的上下贯通、良性互动的路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成为改革的先声;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和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关头,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应该如何优化调查研究,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重视基础性工作。

陈明辉[4](2017)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与近代社会体育事业(1924-1949)》文中指出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社会的救国思潮相结合,形成了影响广泛的体育救国思潮,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发展。然而,重要的国内外赛事和全国性体育组织几乎都掌握在以基督教青年会为代表的外国人手中。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发展,收回体育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热心体育事业的社会名流及一批受过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于1924年正式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停滞、复会、恢复重建,直至改组的曲折历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先后采用董事制和理监事制,不断完善组织的内部结构,同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议事制度和内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组织的有序运行。以张伯苓、王正廷、沈嗣良、董守义等为核心的领导群体成员热心会务,并通过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担任职务等方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网络,对中华体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通过编译、发行体育书刊,举办体育讲习会、体育讨论会和体育培训班,组织体育表演团,派遣体育指导员,联络社会各界名流、放映体育电影及举办体育展览等方式积极传播体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观,而且还通过组建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使得体育空间不断拓展,逐渐由学校推及社会,由东部地区扩散至西部地区,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社会化和普及化进程,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扩散。在此过程中,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通过与政府开展广泛的合作,使得南京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得以扩展、国家渗透能力和政治控制能力得以增强,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随着各种体育赛事的发展,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逐渐建立起一个包括统一的赛事规范、多层次的赛事格局、多元化的赛事目标、中西合璧的赛事内容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体育赛事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体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此外,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还以体育为载体开展体育慈善活动,扩展了社会体育事业的范畴和体育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起到了补助政府行政之作用。作为民国时期社会体育事实上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仅积极发展国内社会体育事业,而且代表中国开展国际体育交往。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仅致力于加入国际体育组织,主办、参与国际体育赛事以及开展国际体育间的交流与考察,而且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极大地推动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推动中国体育国际化进程的同时,还借助国际体育舞台,开展体育公共外交,在展示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敦睦邦交及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和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陶春[5](2011)在《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稀土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中国在世界上占有稀土资源储量、产量、销售量和使用量的四个第一,是世界稀土资源市场的主要供给国和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对稀土资源利用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造成中国在稀土领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定价权旁落他国。如何把稀土资源利用好,把稀土资源产业发展好,在国际竞争中用好这张牌,成为我国资源产业经济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研究和解答。本文以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综述为逻辑起点,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和发展战略理论等成果(第一章),对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困境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第二章)。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的稀土资源战略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规律与启示(第三章),即,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构建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稀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针对以上三章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需要规避“资源诅咒”,发展产业集群,制定战略规划。重点是产业集群的培育、成长与升级,本文对包头和赣州两大稀土资源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两大集群的风险在于资源陷阱、环境污染、产业低端、结构单一;发展动力在于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方向为高效益、低污染、重应用、可持续。最后,本文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十年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提出预测分析和政策建议。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结构失衡等,迫使稀土资源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提高稀土资源产业市场控制力和技术控制力,产业链向高端应用延伸,稀土资源产业走出去战略,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稀土资源产业的科学发展,为整个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杨怡[6](2011)在《基于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我国生态税制框架构建 ——以资源税为例》文中指出臭氧空洞、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触目惊心。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惨重代价。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确实十分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了各项积极的措施。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还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在保护生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其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生态税制可以说是环境政策创新的一个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课题。针对上述状况,结合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与环境管制、排污收费、排污交易权及补贴等其他环境资源保护手段比较分析对这一视角下生态税收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同时,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的税收途径——生态税制的建立。接着,本文认真考察了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的现状,并对其经济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建立生态税收制度是必要且可行的,但由于博弈产生的征收成本,需要在税制设计时,在通过法定税收权将生态环境转变成资本品后,充分考虑资本品产权权利束的合理界定并合理设置税收机制。鉴于这种思考,本文接着研究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及经济转型国家的生态税制,除肯定了税收手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外,还得到了生态税制设计方面的一些宝贵经验。于是,本文提出了以资源税为例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生态税制的基本思路: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要“破”、“立”结合,即建立独立的生态税种和改革现有的税种以强化其生态保护的效应。此外,生态税制的设计不仅仅是税种/目设计、计税依据、税率及纳税环节的设置、完善,还要改革资源税征管和分配体制的设计、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最后,通过纳税教育还要在意识层面上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建立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模式,促进生态文明消费观、价值观的真正形成。

蔡元伟[7](2010)在《优化设计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本控制是建设管理的核心,而真正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在工程建设中的设计阶段,对地形、围护结构、户型、暖通照明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优化设计,都会影响直接投资和经常性费用,从而实现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降低。

李健[8](2009)在《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不足的矛盾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政策环境。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08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1144亿元,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占GDP的5.68%;实现利润1756亿元,上缴税金2058亿元;截止2008年底,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已达3253万人,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64152家。但现阶段的我国建筑业还存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明显特征,如信息偏差、不完全竞争、政府寻租、行政垄断、市场失灵等,在某些领域和环节甚至存在自然垄断。过去,政府规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垄断产业,对建筑业的这种既有垄断属性又有自由竞争属性的产业,有必要借鉴政府规制相关理论实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中国建筑业改革中的政府规制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本文对法经济学研究的空白——建筑业政府规制进行经济学分析。运用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即公共利益规制理论、规制俘获理论、激励性理论、放松规制理论,针对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激励不足或约束不够等种种现象按照经济性政府规制和社会性政府规制作了全面、系统梳理和研究,建立了三种分析模型,综合运用比较、博弈、实证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政府规制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力图分析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之路。

魏懿[9](2006)在《实用暖通节能措施分析及其在某印钞厂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背景分析说明螺杆式热回收机组、热回收再热系统、冷却水免费供冷等暖通节能手段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经济性分析。此外结合工程实例对有障碍物高大空间恒温恒湿空调的气流组织进行动态模拟,并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检验CFD计算机动态模拟技术在类似工程应用中具有的指导意义。

苏天森[10](2003)在《中国金属学会炼钢考察团赴欧考察报告》文中提出 中国金属学会应德国金属学会邀请,组织由12个钢铁企业的13个炼钢厂和大学、研究院组成的炼钢回访团,2002年6月25日到7月15日考察了奥、德、荷、比4国的12个炼钢厂;参加了奥钢联组织的LD氧气顶吹转炉诞生50周年庆典和学术会议;与德国金属学会进行了交流;还访问了德国Oschaz公司总部,在法国与达涅利(Danilli)集团的罗德瑞克(Rotelec)公司进行了电磁冶金技术的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二、赴欧节能技术考察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赴欧节能技术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实施砖瓦工业碳达峰碳减排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砖瓦行业碳排放的概况简述
2 砖瓦行业碳达峰碳减排的主要技术途径
    2.1 产品结构
    2.2 工艺装备
    2.3 热工设备
    2.4 能源结构
    2.5 工艺配电
    2.6 技术创新
3 建议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3)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资料
    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三)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 历史分析法
        (二) 文献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背景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社会状况
        一、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二、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社会各界渴望变革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共党内思想状况
        一、执政使命意识逐渐觉醒
        二、执政危机意识日益浓厚
        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三、产业转移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改革
第二章 对外交流考察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
    第一节 历史大转折前的思想“解冻”和发展探索
        一、世界局势的新研判
        二、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三、工作重点逐渐转移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
        一、邓小平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支持
        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境外经验
        三、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
        四、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考察“探路”
    第三节 中共高层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内部讨论
        一、中央政治局听取讨论考察汇报
        二、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
        三、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境外快速发展经济经验
第三章 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总结深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第一节 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反思
        一、陈云、薛暮桥等对盲目引进的批评
        二、中共高层讨论和部署经济调整
        三、控制引进规模和制定引进政策
        四、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经济问题调研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深化和落实
        一、对外考察专业性、针对性加强
        二、境外访问团和专家的来访与“传经”
        三、参与和召开国际会议
        四、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说的引入
        一、西方经济学说引入的主要路径
        二、三次大型西方经济学讲座(讲习班)
        三、西方经济学引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第四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建立经济特区
        二、两份《初步意见》的制定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
        三、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四章 借鉴境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
    第一节 学习借鉴重点转移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考察
        二、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引入
        三、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等西方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二节 学习和借鉴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
        一、联合国提供的考察与培训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份考察报告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决定的出台和初步成效
        一、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探索
        二、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讲话和引进国外智力政策出台
        三、引进国外智力政策的初步落实和成效
    第四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阶段
        一、改革中的问题和境外因素的影响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与商品经济意见再次提出
        三、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崛起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
        五、巴山轮会议标志借鉴境外经验进入新阶段
小结
    一、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原则和路径
    二、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作用和影响
    三、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国领导人出访一览表(1976. 10—1984. 12)
附件2 1978年引进22项工程项目表
附件3 赵人伟等就经济改革问题向布鲁斯的提问
附件4 一个大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部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4)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与近代社会体育事业(1924-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近代体育社团研究概况
        (二) 中华体协研究概况
        (三) 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概念说明
第一章 中华体协的成立及其演变
    一、中华体协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二) 民族危机笼罩下体育救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三) 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与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
        (四) 中国体育人才的成长和推动
    二、中华体协的发展演变
        (一) 萌芽期(1910-1924)
        (二) 发展期(1924-1937)
        (三) 停滞期(1937-1941)
        (四) 复会期(1941-1945)
        (五) 恢复重建期(1946-1949)
第二章 中华体协的治理结构
    一、中华体协的组织结构
        (一) 会员制度
        (二) 组织形态的演变:从董事制到理监事制
        (三) 领导群体分析
    二、中华体协的运行机制
        (一) 议事制度
        (二) 内控机制
第三章 中华体协与体育的国内传播
    一、中华体协与体育的大众传播
        (一) 编辑、出版体育刊物
        (二) 编译、撰写体育着作
        (三) 放映体育电影
    二、中华体协与体育的群体传播
        (一) 开展体育巡回表演
        (二) 举办体育讨论会和体育演讲
        (三) 举办体育讲习会和培训班
    三、中华体协与体育的人际传播
        (一) 联络社会各界名流
        (二) 派遣体育指导员
    四、中华体协的体育观
        (一) 对体育内涵的理解
        (二) 对体育精神的阐扬
        (三) 对体育功能的解读
第四章 中华体协与体育空间的拓展
    一、体育空间扩散:由学校推及社会
        (一) 成立各种体育联合会
        (二) 组建各地分支会
    二、体育空间迁移:由东部走向西部
        (一) 西部地区分支会陆续建立
        (二) 西部地区体育赛事兴起
第五章 中华体协与体育赛事制度的确立与规范
    一、制定统一的赛事规范
        (一) 制定运动竞赛规则
        (二) 制定业余运动原则
        (三) 审订各项运动记录
    二、推动体育设施建设
        (一) 建设体育场地
        (二) 推动国产体育器材的创制和发展
    三、构建多样化的赛事类型
        (一) 多层次的赛事格局
        (二) 多元化的赛事目的
        (三) 中西合璧的赛事内容
第六章 中华体协与体育慈善活动的开展
    一、中华体协体育慈善活动
        (一) 社会救济
        (二) 同业救济
        (三) 抗战募捐
        (四) 赞助卫生、教育事业
        (五) 赞助体育事业
    二、中华体协体育慈善活动的方式
        (一) 举办体育慈善比赛
        (二) 举办体育慈善拍卖
        (三) 设立体育基金
    三、中华体协体育慈善活动的特征与影响
        (一) 中华体协体育慈善活动的特征
        (二) 中华体协体育慈善活动的影响
第七章 中华体协与体育的国际交往
    一、加入国际体育组织
        (一) 参加远东业余体育协会
        (二) 融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三) 加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二、主办及参与国际体育赛事
        (一) 主办及参与综合性国际运动会
        (二) 主办及参与国际单项锦标赛
    三、开展国际体育间的交流与考察
        (一) 走出去:派遣体育专家、运动队出国考察与交流
        (二) 引进来:邀请外国优秀运动员、体育专家指导体育
    四、中华体协国际交往之透视
        (一) 推动体育进步,融入国际体坛
        (二) 展示和重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寻求国际化
        (三) 开展体育公共外交,敦睦邦交,促进世界和平
        (四) 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5)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的状况
        1.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流程框架
        1.2.4 本研究的定位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成果与创新
2 稀土资源产业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资源经济理论
        2.1.1 资源经济的形成
        2.1.2 资源经济的传导机制
        2.1.3 资源经济的规避机制
        2.1.4 资源经济的转型升级
    2.2 资源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与模式
        2.2.2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周期理论
        2.2.3 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2.3 资源战略理论
3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3.2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3.3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3.3.1 稀土资源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3.3.2 稀土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3.3.3 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差
    3.4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 工业地域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产业结构低层次趋同化
        3.4.2 对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
        3.4.3 对稀土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3.4.4 对稀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宏观调控能力较弱
        3.4.5 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
    3.5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
        3.5.1 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
        3.5.2 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3.5.3 大力加强稀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在获得稀土的二次效益
        3.5.4 提高环境资源税等手段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
4 国外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与战略重点
    4.1 国外稀土资源总体情况
    4.2 美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4.2.1 注重未来稀土战略布局
        4.2.2 注重利用全球稀土资源
        4.2.3 注重保持稀土技术领先地位
        4.2.4 对中国的启示
    4.3 日本的稀土资源战略重点
        4.3.1 官方和民间共同储备稀土资源
        4.3.2 加强资源外交确保稀土资源供应
        4.3.3 加强非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应用
        4.3.4 对中国的启示
    4.4 欧盟的稀土资源战略重点
        4.4.1 拓宽渠道保证稀土资源稳定供应
        4.4.2 加强科技研发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4.4.3 注重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4.4.4 对中国的启示
    4.5 俄印澳三国稀土资源战略
        4.5.1 俄罗斯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5.2 印度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5.3 澳大利亚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6 加拿大、南非、巴西等国稀土资源概况
5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5.1 两地的稀土资源产业集群现状
        5.1.1 赣州稀土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5.1.2 包头稀土产业集群发展
    5.2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条件及特征
        5.2.1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区域条件及特征
        5.2.2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产业条件及特征
        5.2.3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组织条件及特征
    5.3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可能的风险
    5.4 两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5.5 包头、赣州产业稀土资源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
6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6.1 转型升级的条件
        6.1.1 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6.1.2 国家战略需要对稀土资源产业的控制力
    6.2 稀土产业链的延伸研究
        6.2.1 稀土产业链的主要问题
        6.2.2 产业链延伸中的困境
        6.2.3 解决产业链延伸困境的出路
    6.3 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6.3.1 稀土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6.3.2 企业转型嬗变模式
    6.4 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7 中国稀土资源战略实施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7.1 稀土资源战略政策建议
        7.1.1 控制力战略掌握定价权
        7.1.2 稀土产业链高端应用战略
        7.1.3 稀土资源产业走出去战略
        7.1.4 稀土资源产业环境战略
    7.2 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6)基于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我国生态税制框架构建 ——以资源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生态税收的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思路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我国生态税制
    第一节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导向下生态税的概念界定
        一、生态税
        二、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生态税制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途径:构建生态税收制度
        一、生态文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生态税制是政府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考察及分析
    第一节 现行税制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考察
        一、现行税制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
    第二节 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经济效应分析
        一、税收效应分析
        二、生态税征纳的博弈分析
        三、总结
第三章 国外发展生态税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发达国家生态税制改革的经验
        一、荷兰的生态税制
        三、德国的生态税收制度
        四、其他OECD成员国的生态税制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生态税实施情况
        一、波兰的生态税制
        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生态税制
        三、生态税制改革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困难
    第三节 国外生态税制改革给我国的启示
        一、"逐步实施"的生态税收体系的构建
        二、稳定的税负水平
        三、混合式的生态税收体系
        四、合理的生态税收使用
        五、生态税设计和征管的政府级次问题
第四章 我国生态税制框架的构建——以资源税为例
    第一节 生态税构建的基础:借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
    第二节 总体思路
    第三节 设计原则
        一、税收中性原则
        二、税负和污染相适应原则
        三、专款专用原则
        四、政策调控原则
    第四节 开征生态税,完善和理顺现有税收体系
        一、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合理确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二、根据实际,科学设置计税依据
        三、根据生态要求,科学设计税率
        四、结合"费改税",合理设计税种
    第五节 多管齐下、综合配套完善资源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业的定义和分析范围
        1.1.1 建筑业的概念
        1.1.2 建筑业的经济特征
        1.1.3 我国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属性的模型分析
        1.1.4 我国建筑业立法与监管制度
    1.2 选题意义
        1.2.1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结构体系及主要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体系
        1.3.3 主要创新
第2章 建筑业政府规制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建筑业政府规制范畴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准入制度
        2.1.2 投招标规制
        2.1.3 施工许可制度
    2.2 相关政府规制理论综述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规制
        2.2.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2.2.3 规制俘获理论
        2.2.4 激励性规制理论
        2.2.5 放松规制理论
第3章 建筑业规制及规制主体的行为选择分析
    3.1 建筑业政府规制分析
        3.1.1 建筑业规制的定义及特征
        3.1.2 建筑业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3.2 建筑业规制主体行为分析
        3.2.1 政府规制机构行为研究
        3.2.2 建筑业中消费者行为研究
        3.2.3 建筑业中生产者行为研究
    3.3 建筑业规制的博弈分析
        3.3.1 工程投招标的博弈分析
        3.3.2 个人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博弈分析
第4章 我国建筑业经济性政府规制及评析
    4.1 建筑业市场准入制度及评析
        4.1.1 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规制
        4.1.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评析
    4.2 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及评析
        4.2.1 招标投标制度及其相关规制
        4.2.2 我国招投标规制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4.2.3 我国建筑业招投标规制存在的问题
    4.3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及评析
        4.3.1 工程造价管理规制体系
        4.3.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规制评析
第5章 我国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及评析
    5.1 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概述
        5.1.1 社会性政府规制的内容和特点
        5.1.2 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5.2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评析
        5.2.1 劳动者权益的内涵
        5.2.2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5.2.3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评析
第6章 国外建筑业政府规制模式
    6.1 美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1.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1.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1.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2 英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2.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2.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2.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2.4 建筑工程的政府规制
    6.3 德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3.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3.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3.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4 法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4.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4.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4.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5 日本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5.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5.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5.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第7章 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的改革与发展取向
    7.1 建立健全规制体系,深化体制改革
        7.1.1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7.1.2 加快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7.2 完善经济性政府规制
        7.2.1 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7.2.2 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
        7.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定额造价机制
        7.2.4 规范建筑业施工许可证制度
    7.3 强化社会性政府规制
        7.3.1 健全建筑业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7.3.2 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7.3.3 建立健全建筑业节能环保机制
        7.3.4 完善建筑业信用体系
        7.3.5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7.3.6 健全建筑业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9)实用暖通节能措施分析及其在某印钞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常用暖通节能技术简介
    2.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国内外节能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介绍
    2.3 主要空调节能手段介绍和分析
        2.3.1 建筑节能措施
        2.3.2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节省型
        提效型
        自然型
        热回收型
        2.3.3 设备运行管理的节能措施
        有关新风控制
        有关自动控制
        有关维护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印钞厂暖通节能措施分析
    3.1 某印钞厂工程设计背景
    3.2 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实用节能技术应用
        3.2.1 冷凝热回收再热系统
        恒温恒湿空调的再热需求
        螺杆式热回收冷水机组工作原理
        螺杆式热回收冷水机组的节能理论分析
        热回收水温对螺杆式热回收冷水机组综合性能指数的影响
        热回收再热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3.2.2 冷却水免费供冷
        免费供冷工作原理
        免费供冷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3.2.3 其他节能措施
        风机变频控制
        冷却塔风机台数控制
        蒸汽凝结水热回收
    3.3 经济性分析计算及比较
        3.3.1 节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计算
        3.3.2 实际运行状况的分析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障碍物高大空间恒温恒湿空调的气流组织设计
    4.1 CFD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基本介绍
        4.1.1 基本概念
        4.1.2 计算基础
        基础数学模型
        数值求解方法
        网格生成与流动显示
        4.1.3 适用场合
        4.1.4 优缺点
        4.1.5 FLUENT软件的主要特点
        4.1.6 FLUENT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4.2 印钞厂恒温恒湿空调设计
        4.2.1 立体库
        空调过程焓湿图分析与计算
        气流组织设计
        4.2.2 生产车间
        空调过程焓湿图分析与计算
        气流组织设计
    4.3 CFD计算机动态模拟
        4.3.1 立体库
        4.3.2 凹印车间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4.4.1 立体库
        4.4.2 生产车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赴欧节能技术考察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施砖瓦工业碳达峰碳减排的几点建议[J]. 吴勇,闫开放. 砖瓦, 2021(06)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D]. 文世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4]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与近代社会体育事业(1924-1949)[D]. 陈明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5]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D]. 陶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6]基于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我国生态税制框架构建 ——以资源税为例[D]. 杨怡.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7]优化设计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J]. 蔡元伟. 四川建筑, 2010(01)
  • [8]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D]. 李健. 吉林大学, 2009(07)
  • [9]实用暖通节能措施分析及其在某印钞厂的应用[D]. 魏懿. 同济大学, 2006(12)
  • [10]中国金属学会炼钢考察团赴欧考察报告[J]. 苏天森. 中国冶金, 2003(06)

标签:;  ;  ;  ;  ;  

欧洲节能技术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