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鹏,熊国玺,王昊,肜霖[1](2021)在《利用微胶囊双水相技术萃取莳萝精油》文中指出以β-环糊精为主要原料,采用微胶囊双水相方法萃取莳萝精油,从GC/MS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水蒸气蒸馏得到的莳萝精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4.46%)、香芹酮(41.56%)和芹菜脑(9.84%),经微胶囊双水相萃取后,主要含有两种成分香芹酮(81.15%)和芹菜脑(8.58%),以及少量的柠檬烯(3.58%)。该方法制备的莳萝精油可在食品、药物、化妆品和烟草行业中广泛应用,应用于卷烟中,提高卷烟香气质、掩盖杂气。
杨敏[2](2019)在《百里香精油的提取工艺》文中研究指明采用β-环糊精-硫酸钠微胶囊双水相体系提取百里香精油,分析β-环糊精、硫酸钠、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45%的β-环糊精,20%的硫酸钠,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 min,精油平均收率高达95%以上。
肖瑶[3](2019)在《北细辛精油的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及对黄芪根腐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细辛是名贵的中药材,而且北细辛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分布于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北细辛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北细辛被正式收载于《中国药典》以后,它的应用及研究越来越受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以北细辛为物质基础,围绕国家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北细辛根及根茎中的精油成分为目标,采用微波水上蒸馏方法获得精油成分,同时对存在于北细辛根及根茎中的重要非挥发性成分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并通过响应面方法优化工艺,对获得的精油进行黄芪根腐主要致病镰刀菌(Fusarim spp.)的抑菌实验。其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北细辛精油,实验表明,在北细辛的根和根茎含水率为57.50%,微波辐照功率为540 W,微波辐照持续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北细辛精油的最高得率为15.80±0.55 mL/kg。使用气质联用分析(GC-MS)方法鉴别北细辛精油的成分,结果显示,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3,4,5-三甲氧基甲苯以及β-蒎烯是北细辛精油主要成分,这4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0.33%,12.47%,12.74%和1.62%。与传统的精油获取方法相比较,微波水上蒸馏技术具有高精油得率,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比较低,提取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短等优势。2.采用微波辅助法对北细辛提取精油后的剩余物中的脂溶性成分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进行了提取,利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Box-Behnken方法确定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为:在90%的乙醇体积分数,19 mL/g液料比,332 W微波辐照功率和20 min微波辐照时间的实验条件下,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有最佳的提取得率,分别为:1.81±0.27和0.74±0.09 mg/g。建立了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波长287 nm,流速1 mL/min,柱温28℃,流动相乙腈-5%磷酸水(50:50,v/v)进行等度洗脱。3.对获得的北细辛精油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5种致病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死浓度(MBC)分别为: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的MIC=1.25 mg/mL,MBC=1.5 mg/mL;拟丝孢镰刀菌(F.trichothecioides)的 MIC=1.5 mg/mL,MBC=1.5 mg/mL;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oides)的 MIC=1.5 mg/mL,MBC=2.0 mg/mL;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的 MIC>2.0 mg/mL,MBC=3.0 mg/mL;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的MIC>2.0 mg/mL,MBC=2.5 mg/mL。结果表明,北细辛精油对黄芪根腐致病菌镰刀菌有明显的抑菌效力,北细辛精油抑制菌丝的生长发育并且破坏菌丝体形态,抑制孢子的产生及其发育。使用微波水上蒸馏技术不仅可以在得到精油的同时,还兼顾脂溶性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的高效获得。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获得提取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的最优实验条件。证明微波水上蒸馏串接提取方法是一种创新型的、高效的、资源节约型的方法。
王全泽[4](2018)在《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成分分析及提取残渣的利用》文中指出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又名罗汉杉、土杉,是一种小型到中型的常绿乔木。由于罗汉松树形雅致,种子与种柄组合独特,惹人喜爱,常栽培于庭园作观赏树。罗汉松含有挥发油、二萜类、降二萜内酯、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罗汉松在民间经常入药使用,因其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及保护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药理功能。近年来,关于罗汉松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其快速繁殖技术及遗传多样化方面。有关罗汉松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挥发油类化合物的提取,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充分利用了周边丰富的罗汉松枝叶资源,对其中挥发油的提取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利用资源,增加罗汉松的经济附加值,为罗汉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1.建立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的方法,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得出对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3h,液料比4:1(mL/g)、氯化钠溶液浓度4%、蒸馏时间4h,在此条件下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得率为1.09%。在质谱图中共鉴定出其中19个化合物约占色谱面积96.58%。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共14种,占总含量的78.23%,其中萜醇类化合物3种;萜醛类化合物3种。脂肪族化合物5种,占总含量的18.35%,其中酯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3种。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分别为21.83%、6.72%和5.97%。其中含量较少的为柠檬醛、莰烯和顺式-β-罗勒烯,含量分别为1.36%、2.11%、2.12%。2.建立了微胶囊双水相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的方法,经过筛选确认了以β-环糊精-硫酸钠体系,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得出对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35min,β-环糊精浓度40%,硫酸钠浓度15%,萃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得率为1.372%。在质谱图中共鉴定出其中22个化合物约占色谱面积93.72%。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18种,占总含量的73.74%,其中萜醇类化合物4种,萜醛类化合物2种,脂肪族化合物4种,占含量的19.98%,其中酯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种。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分别为17.62%、9.78%和7.47%。其中含量较少的为月桂烯醇、顺式-β-罗勒烯和桉叶油素,含量分别为1.01%、0.78%、1.02%。3.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罗汉松总黄酮的方法,为探索闪式提取法对罗汉松总黄酮的影响,经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闪式提取罗汉松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得出闪式提取法对罗汉松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液料比36:1(mL/g)、提取时间53 s、提取电压为75 V,在此条件下罗汉松总黄酮得率为8.147%。4.以VC、VE为对照,分别考察了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和总黄酮对·DPPH、·O2-和·OH 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挥发油和总黄酮均对自由基清除呈良好线性关系,当挥发油浓度为0.39mg/L时,对·DPPH、·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79.87%、42.78%和61.34%,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42mg/L时,对·DPPH、·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87.13%、58.24%和67.56%,表明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和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毕寒,阎峰[5](2017)在《我国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介绍了目前植物性天然香料的几种提取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吸附法、浸提法、水扩散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分子蒸馏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生物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对我国植物性天然香料工业的现状进行了概括。
胡佳钦,向福,吴伟,石长萍,项俊[6](2017)在《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液液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具有处理容量大、提取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选择性强、绿色环保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活性要求高、产物浓度低的天然产物的分离,通过与超声、微波、膜分离、微胶囊等技术联用,在芳香精油制备、生物酶萃取、天然色素分离以及绿原酸、黄酮等天然有效成分提取方面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分离中尚存在作用机理模糊、成相聚合物成本高、回收处理困难、工业化研究不足等问题。
李萌姗[7](2016)在《烟草花蕾精油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对烟叶生产过程中废弃的烟草花蕾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以重庆奉节、云南文山、广西贺州和贵州正安共4个产地的云烟87烟草花蕾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烟草花蕾精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不同产地烟草花蕾精油的提取率。同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得到适合各个产地的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烟草花蕾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第二,对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烟草花蕾精油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性能。第三,利用溶剂萃取法对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烟草花蕾精油进行GC/MS分析,得到不同产地烟草花蕾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这些挥发性成分进行香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抗氧化成分的分析。最后,对烟草花蕾精油在卷烟加香和电子烟液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烟草花蕾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虽然不相同,但是差异不大,都处于氯化钠10%12%、料液比1:151:25,超声浸泡时间1.52.5h的范围内。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各产地的烟草花蕾精油提取率不同,重庆奉节、云南文山、广西贺州和贵州正安的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566%、0.574%、0.614%、0.565%。(2)四种产地的精油对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性,其抑菌能力大小依次为云南文山>广西贺州>重庆奉节>贵州正安,对真菌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抑菌效果较差。其中,云南文山烟草花蕾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重庆奉节烟草花蕾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而广西贺州烟草花蕾精油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3)抗氧化试验中,四种产地的烟草花蕾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基本上呈现出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其中,贵州正安烟草花蕾精油清除DPPH和还原能力测定的试验效果最好,重庆奉节烟草花蕾精油清除OH自由基的效果最好,广西贺州烟草花蕾精油清除O2-的效果最好。(4)利用GC-MS对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可知,烟草花蕾精油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杂环类、醛酮类、不饱和烃类(炔烃和烯烃、酯类和酸类、萜类和饱和烃类化合物(烷烃)。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可知,烟草花蕾精油中含有大量的香味成分,如苯乙醇、柏木脑、2-正戊基呋喃、苯甲醛、苯乙醛、β-大马士酮、氧化石竹烯、γ-戊内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这些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具有抑菌抗氧化能力的香味成分,如香叶基香叶醇、吲哚、氧化石竹烯、β-4,8,13-杜法三烯-1,3-二醇等。同时,这些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基团,从而使烟草花蕾精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5)利用喷涂法将烟草花蕾精油在卷烟上进行加香,结果表明,加香比例为0.02%的烟草花蕾精油的感官效果最好。其中,云南文山烟草花蕾精油对卷烟加香的影响效果最好。采用感官评吸法,对烟草花蕾精油在电子烟液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得到一个初步的电子烟液配方。即雾化剂的配比为水:丙二醇:丙三醇(V:V:V)=1:6:3,雾化剂:精油(V:V)=8:2,烟碱添加量依个人口味添加,一般选择6mg/m L。
叶秋萍,金心怡,徐小东[8](2014)在《茉莉花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茉莉花精油是鲜花开放过程中释放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其幽雅的气味及多功能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在花茶加工、化妆品、食品、医疗等方面。本文分析茉莉花释香机理及香气成分,阐述目前茉莉精油常见的蒸馏萃取法、溶剂浸提法、吸附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根据茉莉花释香的特殊习性,提出将先进技术亚临界流体萃取法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茉莉精油提取方法。
牛晓娜,刘宁,莫世彬,陈国强,邹珍[9](2013)在《植物精油的新型提取工艺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植物精油的主要分类及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精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提取工艺的研究热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植物精油新提取工艺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王珍,易封萍[10](2013)在《天然香料分离提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分离技术的日益更新,天然香料的分离提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介绍天然香料分离提取的传统方法和新兴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分子蒸馏法、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以及酶法和膜分离等,论述了近年来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通过应用实例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分离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微胶囊双水相技术萃取莳萝精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工艺流程 |
1.3.2 精油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2)百里香精油的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萃取百里香工艺流程 |
1.2.2 百里香样液的制备 |
1.2.3 囊壁材料的选择 |
1.2.4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囊壁选择实验 |
2.2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 |
2.3 β-环糊精-硫酸钠微胶囊双水相体系萃取百里香精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1 β-环糊精浓度对百里香精油收率的影响 |
2.3.2 硫酸钠浓度对百里香精油收率的影响 |
2.3.3 萃取温度对百里香精油收率的影响 |
2.3.4 萃取时间对百里香精油收率的影响 |
2.4 环糊精-硫酸钠微胶囊双水相萃取百里香精油的正交试验 |
3 讨论与结论 |
(3)北细辛精油的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及对黄芪根腐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北细辛的植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 |
1.1.1 北细辛的植物学特性 |
1.1.2 北细辛的分布及资源状况 |
1.2 药材北细辛的化学成分 |
1.2.1 萜类化合物 |
1.2.2 木脂素类 |
1.2.3 其他成分 |
1.3 北细辛的药用价值及应用 |
1.3.1 北细辛精油的应用 |
1.3.2 北细辛主要非挥发成分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的应用 |
1.4 黄芪根腐病 |
1.5 精油的提取 |
1.5.1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
1.5.2 分子蒸馏法 |
1.5.3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 |
1.5.4 水蒸气蒸馏法 |
1.5.5 微波辅助水汽提取 |
1.5.6 微波水上蒸馏提取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北细辛精油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用品和仪器装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北细辛精油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 |
2.2.2 与传统精油提取方法的比较 |
2.2.3 精油组分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物料含水率对精油得率的影响 |
2.3.2 不同微波辐照对精油得率的影响 |
2.3.3 微波水上蒸馏与传统提取方法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提取剩余物中细辛脂素和芝麻脂素的提取工艺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2.2 分析方法 |
3.2.3 单因素实验 |
3.2.4 工艺优化实验 |
3.2.5 方法比较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3.3.2 绘制标准曲线 |
3.3.3 单因素实验 |
3.3.4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参数 |
3.3.5 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试验 |
3.3.6 与传统方法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4 北细辛根及根茎精油对黄芪根腐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的研究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菌种 |
4.1.3 培养基 |
4.1.4 实验仪器及试剂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2.1 菌悬液的制备 |
4.2.2 北细辛精油对黄芪根腐致病菌镰刀菌的抑菌效果 |
4.2.3 北细辛精油对镰刀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
4.2.4 北细辛精油对镰刀菌的最低杀死浓度 |
4.2.5 北细辛精油对镰刀菌株的时间致死曲线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北细辛精油对黄芪根腐致病菌镰刀菌的抑菌效果分析 |
4.3.2 北细辛根及根茎精油对镰刀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析 |
4.3.3 北细辛精油对镰刀菌的最低杀死浓度分析 |
4.3.4 北细辛精油对镰刀菌株的时间致死曲线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4)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成分分析及提取残渣的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罗汉松概述 |
1.1.1 罗汉松的生物学性状 |
1.1.2 罗汉松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1.1.3 罗汉松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
1.2 挥发油概述 |
1.2.1 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1.2.2 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挥发油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方法 |
2.2.2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得率计算 |
2.2.3 单因素实验 |
2.2.4 响应面实验设计 |
2.2.5 验证实验 |
2.2.6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GC-MS检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2.3.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
2.3.3 响应面图分析 |
2.3.4 验证性实验 |
2.3.5 水蒸气法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微胶囊双水相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 |
3.1 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挥发油工艺图 |
3.2.2 囊壁的选择 |
3.2.3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 |
3.2.4 实验计算 |
3.2.5 单因素实验 |
3.2.6 响应面实验设计 |
3.2.7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GC-MS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囊壁选择实验 |
3.3.2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 |
3.3.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3.3.4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
3.3.5 响应面图分析 |
3.3.6 微胶囊双水相法挥发油成分分析 |
3.4 验证性实验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罗汉松剩余残渣提取总黄酮 |
4.1 仪器与试剂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罗汉松总黄酮的测定 |
4.2.2 单因素实验设计 |
4.2.3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 |
4.2.4 验证性实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4.3.3 响应面结果分析 |
4.3.4 响应面图分析 |
4.3.5 验证性实验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
5.1 仪器与试剂 |
5.1.1 实验仪器 |
5.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5.2.2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 |
5.2.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测定 |
5.3.2 罗汉松送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创新点、不足之处与展望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我国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提取技术 |
1.1 水蒸气蒸馏法 |
1.2 压榨法 |
1.3 吸附法 |
1.4 浸提法 |
2 新型提取技术 |
2.1 水扩散法 |
2.2 超临界CO2萃取法 |
2.3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 |
2.4 分子蒸馏法 |
2.5 微波辅助萃取法 |
2.6 超声波萃取法 |
2.7 生物法 |
3 展望 |
(6)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
1.1 多糖的萃取 |
1.2 精油(essential oil)的萃取 |
1.3 天然色素的提取 |
1.4 生物酶的提取 |
1.5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2 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分离中存在的问题 |
2.1 作用机理模糊 |
2.2 成相聚合物成本高 |
2.3 回收处理困难 |
2.4 工业化研究不足 |
3 展望与前景 |
(7)烟草花蕾精油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植物精油概述 |
1.2 植物精油的研究现状 |
1.2.1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概述 |
1.2.2 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 |
1.2.3 植物精油的应用现状 |
1.3 烟草废弃物的研究现状 |
1.3.1 烟草废弃物提取烟碱 |
1.3.2 提取茄尼醇 |
1.3.3 提取蛋白质 |
1.3.4 提取多糖 |
1.3.5 制备活性炭 |
1.3.6 再造烟叶 |
1.3.7 制备堆肥 |
1.3.8 其他资源化利用研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烟草花蕾精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原料的预处理 |
2.2.2 水蒸气蒸馏制备烟草花蕾精油的方法 |
2.2.3 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因素水平 |
2.2.4 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烟草花蕾精油最优提取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精油提取率的计算 |
2.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3 试验优化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烟草花蕾精油的抑菌、抗氧化性能研究 |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1.3 试验试剂 |
3.1.4 供试菌种 |
3.2 试验方法 |
3.2.1 培养基的配制 |
3.2.2 菌悬液的制备 |
3.2.3 抑菌性能的测定 |
3.2.4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
3.2.5 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能力测定 |
3.2.6 还原能力测定 |
3.2.7 清除OH自由基 |
3.2.8 清除O~(2-)自由基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抑菌性能试验 |
3.3.2 抗氧化能力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产地烟草花蕾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 |
4.1.3 试验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样品制备 |
4.2.2 GC/MS分析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GC/MS结果与分析 |
4.3.2 烟草花蕾精油的致香成分分析 |
4.3.3 烟草花蕾精油的抑菌、抗氧化成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烟草花蕾精油的应用研究 |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主要仪器 |
5.1.3 试验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烟草花蕾精油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
5.2.2 烟草花蕾精油在电子烟液中的应用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烟草花蕾精油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
5.3.2 烟草花蕾精油在电子烟液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茉莉花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茉莉花释香机理 |
2 茉莉花的香气组分 |
3 茉莉花精油提取方法、 原理及特点 |
3.1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 |
3.2 有机溶剂浸提法 |
3.3 吸附法 |
3.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
4 植物精油提取先进技术 |
4.1 亚临界流体萃取 |
4.2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MATPE) |
4.3 分子蒸馏 |
4.4 生物酶制剂辅助提取 |
5 讨论 |
5.1 吸附材料吸附与亚临界萃取相结合 |
5.2 生物酶制剂辅助提取 |
5.3 减少溶剂的使用量 |
(9)植物精油的新型提取工艺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植物精油的分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2. 植物精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2.1 水蒸气蒸馏法 |
2.2 超临界CO2萃取法 |
2.2 微波辅助提取法 |
2.3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 |
2.4 超声波辅助萃取 |
2.5 分子蒸馏 |
2.6 其他工艺 |
3. 结语 |
(10)天然香料分离提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蒸汽蒸馏法 |
2 浸提法 |
3 压榨法 |
4 吸附法 |
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6 分子蒸馏法 |
7 其它分离提纯技术 |
7.1 结晶分离技术 |
7.2 加速溶剂萃取 |
7.3 超声提取法 |
7.4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
7.5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 |
7.6 其它辅助技术 |
8 结 论 |
四、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微胶囊双水相技术萃取莳萝精油[J]. 杨俊鹏,熊国玺,王昊,肜霖. 食品工业, 2021(03)
- [2]百里香精油的提取工艺[J]. 杨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19(08)
- [3]北细辛精油的微波水上蒸馏法提取及对黄芪根腐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的研究[D]. 肖瑶.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4]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成分分析及提取残渣的利用[D]. 王全泽. 吉首大学, 2018(02)
- [5]我国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毕寒,阎峰. 辽宁化工, 2017(07)
- [6]双水相萃取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 胡佳钦,向福,吴伟,石长萍,项俊.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1)
- [7]烟草花蕾精油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D]. 李萌姗.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6(03)
- [8]茉莉花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 叶秋萍,金心怡,徐小东.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2)
- [9]植物精油的新型提取工艺及其研究进展[J]. 牛晓娜,刘宁,莫世彬,陈国强,邹珍.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3(04)
- [10]天然香料分离提纯的研究进展[J]. 王珍,易封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