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吕俊[1](2012)在《新世纪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系研究 ——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邻邦,中国与东盟关系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无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角度还是从国际关系现实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利益分析尤其是共同利益分析不可或缺,它是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向好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国际形势迅速变化的21世纪,中国和东盟对于共同利益相互认同和依赖给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利益是国家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与前提,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交叉点越多,合作关系就越稳固。从中国与东盟国家来看,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体现在:第一,政治上互相依靠。第二,双方都要倚重对方以保持有利的周边环境。第三,经济上相互依赖,互补性逐步增强。第四,交通、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第五,禁毒问题上合作逐步加深。以信息革命和技术创新为先导的全球化浪潮,不仅给国际经济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利益带来新的挑战。这主要体现为:大国牵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东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疑虑难以彻底消除、华人和华侨问题、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台湾问题等。建构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仍然要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和动力。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增加共识,扩大交流与合作,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维护和发展共同利益。即,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深化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合作、以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处理南中国海问题、努力使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与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相互促进、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陈锴[2](2009)在《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地缘经济是在特定时代的生产力条件和地缘空间影响之下,由经济行为体通过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地缘经济关系有机组合而成。从广义来看,地缘经济是以特定地缘空间范围内的国家为行为主体,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地缘学科。从狭义来看,地缘经济是指特定地缘空间内的国家行为主体,通过经济互动来谋求国家利益的地缘关系。本文研究的是狭义范畴的地缘经济。由此推究,地缘经济关系是国家行为主体之间以地理要素为纽带,在地理空间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地缘经济关系在客观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自然毗邻国家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其二,次区域毗邻国家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其三,基于陆地接壤而形成的边境贸易投资关系。此外,从战略层面来看,对于特定地缘空间内的国家行为主体而言(例如中国和东盟),基于特定的陆路或水路战略通道(例如马六甲海峡)会形成相应的地缘经济战略关系。本文共分为九大部分。前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即从地缘经济角度为中国地缘经济研究提供重要案例并推动21世纪初中国地缘经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关于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和平发展和新安全观为基点,汲取西方地缘政治经济理论(例如批判性地缘政治学和边缘地带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学非均衡发展理论(例如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的可取之处。在第一章至第三章,本文回顾了中外学界在地缘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前辈研究的不足之处。其中,西方学者以权力、利益为研究基础,关注大国经济竞争,兼顾国内利益集团的研究;中国学者偏重于构建以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地缘经济理论,东盟学者侧重于次区域地缘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其中多数研究成果借助西方地缘经济理论,着重研究区域层面的大国地缘经济关系,尚未出现系统的原创性理论。本文认为,争取在中层或微观层面实现地缘经济理论创新更符合该理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美、日、印等大国对于亚洲地缘经济政治结构的影响,结合中国和东盟所处的地缘环境,分析双方存在的地缘经济优势与地缘政治劣势,继而从地缘经济视角阐析中国与东盟地缘经济合作的动因。在第四章至第六章,本文从区域层次、次区域层次以及边境地区等三个不同层次切入,阐析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金融等不同领域的相应体现。与此同时,本文剖析了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面临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从经贸合作层次来看,人民币的区域结算货币地位仍有待巩固;从金融投资层面来看,双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合作监督机制并改进区域贸易结算机制;从次区域经济合作层面来看,主要问题在于维持次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突破资金、技术方面的瓶颈。第七章至第八章,本文针对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展开分析。本文认为,东盟与中国具有稳固的共同利益基础,这是双方地缘经济合作的支点。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概括了中国-东盟区域内地缘经济关系的总体表现特征,同时结合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提出适用于中国-东盟边境层次、次区域层次以及区域层次地缘经济合作的建设性构想。
袁潇杰[3](2008)在《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选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国兴起新一轮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热潮。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省,吸引外资的大省,而且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也一直居我国前列,尽管如此,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引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对东盟的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状况,广东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广东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并对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可能的效益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条件及环境:经济实力、较强的制造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人才等方面的劣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CEPA等带来的机遇及面临的政治、金融、文化风险;在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分析中:分别从地域空间环境、人文空间环境及经济空间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空间环境分析中,选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分别分析了广东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优势产业、边际产业、资源类产业及小规模技术产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指向。最后根据文章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东盟是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区域,广东已具备一些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条件,虽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广东应该加强跟东盟的合作,加快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步伐,最终达到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大工原桂,乔云[4](2003)在《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文中研究说明 前言在2003年6月举行的日本和东盟外长会议上,日本发表了“加强东盟一体化的川口建议”,表明了支援湄公河流域开发和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等意向。这一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日本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同时提高东盟的市场魅力。川口建议作为有助于缩小东盟区域内差距的提案,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好评。但是,这是一个有着很大障碍的课题。因为现实上以往“先发的东盟国家”和“后发的东盟国家”这两者长期并存,并有进一步两极分化的可能性。这样,东盟的向心力便会减弱,很有可
二、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系研究 ——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意义 |
2.研究现状 |
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一、21世纪初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现状 |
(一) 政治与安全互动 |
1.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
2.安全合作深入发展 |
(二) 经贸与文化交流合作 |
1.经贸合作持续增长 |
2.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向好发展原因分析 |
(一) 共同利益:中国与东盟发展关系的基石 |
1.维护国家利益是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最高准则 |
2.共同利益是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根本动因 |
(二) 中国与东盟共同利益关系的战略认同 |
1.中国对东盟的战略认同 |
2.东盟对中国的战略认同 |
三、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
(一) 全球化时代实现国家利益的新变化 |
1.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紧密,共同利益不断增多 |
2.国家利益的内涵日益丰富,实现方式、手段趋于和平 |
3.国际组织对实现国家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 |
4.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和确定越来越复杂 |
(二) 大国牵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
(三) 东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疑虑难以彻底消除 |
1.从地缘安全考虑,以大国平衡为出发点迎合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
2.对中国在经济上与东盟存在一定程度竞争的担忧 |
(四) 华人和华侨问题 |
(五) 南海主权争端问题 |
(六) 台湾问题 |
四、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对策思考 |
(一)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二) 深化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合作 |
1.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一体化进程 |
2.积极促进彼此经贸合作 |
3.积极寻求与东盟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
4.增进与东盟的民间往来 |
5.注重多边关系和双边关系的协调发展 |
(三) 以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处理南中国海问题 |
(四) 努力使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与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相互促进 |
(五) 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一、从地缘经济角度解释和平发展战略 |
二、为中国地缘经济研究提供重要案例 |
三、推动中国地缘经济理论研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战略 |
二、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
三、区域经济学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一章 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美国的地缘经济研究 |
一、挑战传统地缘政治 |
二、以权力和利益研究为基点 |
三、兼顾国内利益集团 |
四、关注大国经济竞争 |
五、维护美国霸权的战略补充 |
第二节 中国地缘经济研究 |
一、超越地缘政治 |
二、以共赢互利为合作基础 |
三、以和平发展为研究导向 |
第三节 东盟对地缘经济研究的贡献 |
一、“增长三角”与“黄金四角”合作模式 |
二、“两廊一圈”战略构想 |
第四节 地缘经济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
一、西方地缘政治经济理论占据话语主导 |
二、缺乏理论性创新 |
三、多层次分析方法缺失 |
第二章 亚洲地缘环境中的中国与东盟 |
第一节 大国因素影响下的亚洲地缘环境 |
一、美国因素:维持美国主导的亚洲地缘均势体系 |
二、日本因素:构建以日本为主导的地缘经济合作体系 |
三、印度因素:推进东向战略 |
第二节 中国在亚洲的地缘环境 |
一、中国地缘经济优势 |
二、中国地缘劣势 |
三、亚洲地缘环境对中国地缘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东盟在亚洲的地缘环境 |
一、东盟地缘优势 |
二、东盟地缘劣势 |
三、亚洲地缘环境对东盟地缘经济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理论与现实 |
第一节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节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
一、东盟成立之前 |
二、东盟成立-20 世纪70 年代中期 |
三、20 世纪70 年代中期-80 年代末 |
四、冷战结束-20 世纪末 |
五、21 世纪初-至今 |
第三节 东盟对中国的地缘经济影响 |
一、改善中国地缘经济结构 |
二、提供中国所需战略资源 |
三、确保中国能源通道安全 |
第四节 中国对东盟的地缘经济影响 |
一、提升东盟内部地缘经济结构的同质性 |
二、巩固东盟在亚太地缘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
第五节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
一、改善亚洲地缘经济结构 |
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
第四章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地缘经济效应 |
第一节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现状 |
一、相互依存稳中有进 |
二、贸易互补性增强 |
第二节 经贸合作对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影响 |
一、云南边境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增长极 |
二、广西边境贸易区:推动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 |
第三节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 |
一、以经贸合作拉动服务贸易 |
二、奠定人民币区域结算货币地位 |
第五章 中国-东盟投资金融合作的地缘经济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东盟投资金融合作现状 |
一、中国与东盟:对外直接投资趋于均衡 |
二、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以经济援助为先导 |
三、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以双边货币互换为契机 |
第二节 金融投资合作对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影响 |
一、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
二、缩小东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 |
第三节 中国-东盟金融投资合作面临的挑战 |
一、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 |
二、改进区域贸易结算机制 |
第六章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板块效应 |
第一节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
一、整体战略:以构建陆路战略通道为基点 |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昆明—曼谷经济走廊 |
三、泛北部湾次区域:南宁—新加坡战略走廊 |
第二节 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影响 |
一、联合推进替代种植战略 |
二、连通跨境陆路交通网络 |
第三节、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
一、维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二、突破资金技术瓶颈 |
第七章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共同的地缘经济利益 |
一、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
二、增强战略互信 |
第二节 中国地缘经济合作的主要目标 |
一、配合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
二、稳定周边地缘环境 |
三、巩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
第三节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战略支点 |
一、东盟一体化进程与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致同步 |
二、互补性地缘结构有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地缘战略合作 |
三、东盟与中国具有稳固的共同利益基础 |
第八章 从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看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有关地缘经济规律的思考 |
一、地缘经济的基本形态 |
二、地缘经济的时空特性 |
三、地缘经济发展的动态性 |
四、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 |
第二节 适用于中国-东盟的地缘经济合作构想 |
一、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合作:增长极模式 |
二、中国-东盟次区域地缘经济合作:点轴模式 |
三、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网络开发模式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选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1.3 广东企业对东盟投资的理论基础 |
1.4 论文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1.5 技术创新及待深入内容 |
第2章 广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动因分析 |
2.1 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现状 |
2.2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 |
2.3 广东省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广东到东盟直接投资的自身条件分析 |
3.1 SWOT分析法对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条件的分析运用 |
3.2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 |
3.3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劣势分析 |
3.4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机遇及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道国投资环境分析 |
4.1 地域空间环境 |
4.2 人文空间环境 |
4.3 经济空间环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选择分析 |
5.1 广东省贸易分工指数 |
5.2 对新马泰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指向 |
5.3 对新马泰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指向 |
5.4 广东优势产业对东盟各国的投资指向 |
5.5 广东边际产业对印尼、柬埔寨等国的投资指向 |
5.6 广东资源类产业对东盟各国的投资指向 |
5.7 广东小规模技术产业对中南半岛的投资指向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成为大东盟前的动态 |
二.持续扩大的区域内差距 |
三.区域内差距的主要因素和背景 |
四.为了印支的经济增长 |
四、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系研究 ——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析[D]. 吕俊.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2]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 陈锴.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11)
- [3]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选择分析[D]. 袁潇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8(04)
- [4]东盟的区域内差距与印支经济[J]. 大工原桂,乔云. 南洋资料译丛,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