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长江主堤泄压井施工技术

阳新长江主堤泄压井施工技术

一、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燕,宋涛,梁松山[1](2021)在《卫河倒虹吸深基坑降排水方案》文中研究指明卫河倒虹吸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控制性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期间基坑内有明水、渗水,地下水位较高,基坑较深。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拟定了初期排水、后期经常性降排水和高边坡支护方案,初期采用排水沟排水,后期采用减压井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排除渗水,采用钢板桩支护、砂袋支护和开挖边坡放缓等措施保证基坑边坡稳定,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对类似工程降排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玉子,程孟孟,盛小涛,张伟[2](2021)在《可拆换式减压井技术在阳新长江干堤整险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2016年汛期,阳新长江干堤堤内发生管涌险情,汛后为整治险情提升堤基抗渗性能,新建了一批减压井消减堤基承压水头。结合在阳新长江干堤整险工程中实施的新型可拆换式减压井工程,讨论其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持续跟踪监测2017年、2020年汛期减压井排水量。监测结果表明,汛期减压井工程排水减压效果明显,该减压井历经4个洪水年未见明显淤堵,延缓了淤堵进程,避免了险情发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堤基渗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减压井实施前后堤脚处下伏承压水头消减3m以上,4年后承压水头消减2.6m,2016年的管涌险情处地基抗浮安全系数提高34%以上。可拆换式减压井技术在阳新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中起到显着的排水减压作用,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田密,盛小涛[3](2021)在《减压井超声波解堵试验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借鉴在石油工业中得到有效应用的超声波技术,自主研制了适用于砂土地基堤防减压井的超声波解堵系统。在室内大型渗透仪中模拟了减压井倒灌淤堵过程,采用自制超声波设备进行了解堵试验,并通过常水头渗透试验分析了超声波技术作用效果,研究了试验砂样装样密度和驱动水力比降对超声波解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倒灌悬浊液使得试样含水层发生了堵塞,井管排水能力减弱,承压水头增加;经超声波解堵后,减压井及其周边含水层综合渗透性得到提升,出水口流量增加,减压能力增强,超声波解堵效果明显,可使淤堵减压井恢复60%以上。减小装样密度使得砂样孔隙率增加,可提高淤堵前排水减压能力,但发生倒灌淤堵程度增加。装样密度对超声波解堵程度影响不显着,但在较小的装样密度下,超声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同等解堵效果。提高超声波解堵过程中驱动水力比降,更易于带动剥离的淤堵细颗粒从含水层孔隙中析出,能增加超声波解堵效果。

盛小涛,张伟,李少龙,王超[4](2020)在《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清淤洗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受人为损坏和自然淤堵影响,渗流控制效果逐渐降低,为恢复减压井排水功能,以该堤棋盘洲段淤堵减压井为例进行井内清淤和洗井技术研究。针对井管内淤积有淤泥、块石等杂物的情况,采用空压机清淤技术清除细砂及小石渣;对空压机难以清理的砖块、石头等淤积物,采用机井抓锥技术掏取;针对传统活塞洗井不适用于塑料井管,研发了一种负压可控的轻型活塞洗井设备。通过抽水试验验证联合应用轻型活塞洗井、高速射流洗井及大降深洗井3项技术的洗井效果,结果表明:3项洗井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提升减压井排水性能,特别是轻型活塞洗井能迅速提升减压井排水能力,可在堤防工程运行管理中推广应用。

刘兆弟,肖扬帆[5](2019)在《长江沿线港口涉河建设工程管理要点》文中研究说明在长江沿线港口建设管理过程中,因同时涉及水运和水利工程,需要协同管理,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正确处理水运建设与防洪补救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建设管理经验,总结出长江沿线港口工程涉河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防洪补救技术措施和管理要点。

赵凌云,梅金焕[6](2009)在《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文中指出1998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湖北省长江堤防出现了34处溃口性险情。汛后,在对这些险情现场逐处查勘研究,室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以填塘固基、增加盖重和铺盖为主,以排渗减压为辅,或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整治管涌险情,以翻挖回填、锥探灌浆的工程措施治理漏洞险情,改建或重建病险涵闸等整治方案,实施后有效减轻了1999年汛期长江防汛压力。同时也得到堤防工程管理、堤身隐患处理工作应重在平时等教训和启示。

梅金焕[7](2008)在《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1998年湖北长江堤防出现的34处溃口性险情的情况及除险加固措施等,分析了加固效果,提出了加强堤防管理的意见。

梅金焕[8](2008)在《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文中提出概述了1998年湖北长江堤防出现的34处溃口性险情的情况及除险加固措施等,分析了加固效果,提出了加强堤防管理的意见。

张刚[9](2007)在《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细观力学角度对管涌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先进的数码摄像可视化跟踪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引入管涌的室内模型试验,摄录土颗粒的移动轨迹,确定形成管涌的临界参数和识别分析管涌过程中管涌通道形成的机理。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散体介质颗粒流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等细观力学手段,分析渗流与土介质的共同作用机理,深入研究管涌现象形成以及发展过程的细观力学机理。利用并开发PFC2D和PFC3D计算软件,对管涌现象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土颗粒的移动规律以及水流在土体孔隙中的过程进行细观仿真模拟。并结合堤防工程的管涌险情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为预测和治理管涌险情提供理论支持。 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解决了以下四个技术难题:1、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确定形成管涌的临界参数;2、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准确测定试样流失量的变化,以确定水头压力与颗粒移动的关系;3、管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细观数值模型的仿真模拟。如何优化数值模型,以解决目前软件计算时间过长而不能满足模拟要求的问题;4、将颗粒流分析技术、先进的室内模型试验量测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有机融合。 在室内模型试验方面,使用了先进的数字图像试验分析手段记录管涌现象,取得有益于数值模拟的细观参数。在数值模拟方面,摒弃了有限元理论模拟大变形和破坏问题天然的局限性,使用能够模拟破坏现象的颗粒流理论,利用并开发颗粒流程序模拟管涌现象,实现了使用细观参数定量的确定宏观参数的突破。本文在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视: 1、针对不同级配及细粒含量的土样使用数码相机和先进的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研究管涌过程中试样的宏观临界参数,得到了管涌发生的临界水力梯度,发展过程中的流速与水力梯度变化关系和流失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宏观的颗粒移动情况和通道路径的形成过程; 2、使用高分辨率的体视显微镜记录局部土体管涌现象的细观变化全过程,真实还原管涌现象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观颗粒流失的路径和颗粒相互之间的作用现象。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土体细观组构量测技术对管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观孔隙率变化规律以及细观的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管涌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观力学机理; 3、通过不同组构的等粒径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模型的孔隙率转换关系分析,建立实用的等粒径的二维与三维孔隙率转换关系公式,为使用PFC2D程序模拟土体的三维组构关系提供了孔隙率转换的依据; 4、利用并开发PFC2D颗粒流程序对不同掺入量的可动颗粒试样管涌现象进行了细观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掺入量的可动颗粒试样管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细观参数变化规律,揭示管涌通道形成了细观力学机理; 5、利用并开发PFC3D颗粒流程序对不同粒径的可动颗粒试样在不同水压力作用下的管涌现象进行了细观数值模拟。定量的确定了管涌发生的临界水力梯度。揭示了不同粒径的可动颗粒试样管涌随水力梯度变化的一系列的细观参数变

张家发,张伟,李思慎[10](2006)在《堤防工程减压井淤堵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文中认为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以及室内多种模拟试验,揭示了机械、化学淤堵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以及生物淤堵成因及其对机械、化学淤堵的促进作用。在室内、外试验基础上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了淤堵应对措施,包括根据淤堵溯源特性发明的过滤器可拆换式减压井,并通过工程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指出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使减压井尽可能避免淤堵,已淤堵者也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恢复其功能,并建议推广应用过滤器可拆换式减压井。

二、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卫河倒虹吸深基坑降排水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水文地质
3 施工方案
4 降排水设计
    4.1 难点分析
    4.2 降排水计算
        4.2.1 排水沟设计
        4.2.2 减压井设计
        4.2.3 减压井工艺
5 经验结论

(2)可拆换式减压井技术在阳新长江干堤整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堤防减压井的一般特性及其技术更新
2 关键技术
    2.1 可拆换过滤器
    2.2 高强度无金属铆接
    2.3 排水系统
    2.4 减压井拆换装置
    2.5 安装工艺
        2.5.1 护壁钻进造孔
        2.5.2 减压井井管及可拆换过滤器的安装步骤
        2.5.3 抽水试验
3 减压井运行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建模
    3.2 计算方案
    3.3 计算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3)减压井超声波解堵试验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超声波解堵系统
3 模型试验
    3.1 试验模型
    3.2 渗透试验
    3.3 试验步骤与方案
        3.3.1 试验步骤
        3.3.1.1 试验装样
        3.3.1.2 淤堵前渗透试验
        3.3.1.3 配置悬浊液
        3.3.1.4 淤堵试验
        3.3.1.5 超声波解堵试验
        3.3.2 试验方案
4 井管淤堵试验成果分析
5 超声波解堵试验成果分析
6 结 论

(4)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清淤洗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井内清淤
3 现场洗井
    3.1 洗井技术
    3.2 洗井试验
    3.3 试验成果分析
4 结 论

(6)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险情整治措施简述
    (1) 荆州区长江干堤大口管涌群
    (2) 监利县长江干堤上车湾堤内脱坡
    (3) 监利县长江干堤南河口管涌群
    (4) 监利县长江干堤下红庙浑水洞
    (5) 监利县长江干堤杨林港管涌群
    (6) 监利县长江干堤卢家月浑水漏洞
    (7) 监利县长江干堤三支角管涌群
    (8) 监利县长江干堤姜家门管涌
    (9) 监利县长江干堤赵家月管涌群
    (10) 监利县荆江大堤杨家湾管涌
    (11) 洪湖市长江干堤周家嘴清水洞群
    (12) 洪湖市长江干堤田家口管涌群
    (13) 洪湖市长江干堤八十八潭管涌群
    (14) 洪湖市长江干堤王洲管涌
    (15) 洪湖市长江干堤套口管涌群
    (16) 洪湖市长江干堤中沙角、小沙角管涌群
    (17) 洪湖市长江干堤虾子沟管涌群
    (18) 洪湖市长江干堤王家潭内脱坡
    (19) 洪湖市长江干堤天门堤管涌
    (20) 洪湖市长江干堤七家严重散浸、漫溢
    (21) 洪湖市长江干堤任公潭管涌群
    (22) 赤壁市长江干堤八把管涌群
    (23) 赤壁市长江干堤老堵口管涌群
    (24) 嘉鱼县长江干堤邱家湾管涌群
    (25) 武汉市汉口沿江堤丹水池浑水洞
    (26) 黄州区长江干堤长孙堤管涌群
    (27) 浠水县长江干堤五里荒浑水洞
    (28) 公安县松东支堤港关浑水洞群
    (29) 公安县松东支堤新店浑水洞
    (30) 蕲春县赤东支堤付草湖漏洞群
    (31) 监利县长江干堤何王庙闸漏水
    (32) 蕲春县长江干堤新港闸渗漏
    (33) 汉川市汉北河民乐闸闸门变形、脱槽
2 整险效果评估
    2.1 1999年洪水检验
    2.2 经验和教训

(9)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管涌的概念
    1.3 管涌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头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1.1 总水头法分析方法
        1.3.1.2 临界水力梯度分析方法
        1.3.1.3 其他的计算模型
        1.3.1.4 地基临界渗透比降经验值
        1.3.2 管涌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2.1 管涌室内试验模拟
        1.3.2.2 管涌数值模拟
        1.3.3 目前管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及创新点
        1.4.1 本文的内容、结构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管涌现象的室内模型试验方法概述
    2.1 引言
    2.2 试验方法概述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土样
        2.2.3 试验过程概述
        2.2.4 试验内容
    2.3 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简介
        2.3.1 图像处理概述
        2.3.2 基于无标点法的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
        2.3.3 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的应用
    2.4 数字图像土体细观组构量测技术
        2.4.1 数字图像基础
        2.4.2 图像采集
        2.4.3 图像数字化
        2.4.4 获取细观结构参数
        2.4.5 数字图像土体细观组构量测技术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涌现象的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不同粒径的可动颗粒的试验结果
        3.2.1 流失量变化
        3.2.2 临界水力梯度
        3.2.3 管涌通道的路径
        3.2.4 本节小结
    3.3 不同掺入量的可动颗粒的试验结果
        3.3.1 流失量变化
        3.3.2 临界水力梯度
        3.3.3 管涌通道的路径
        3.3.4 本节小结
    3.4 管涌发生过程中颗粒流失的规律
    3.5 渗透系数在管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3.5.1 理论计算结果
        3.5.2 模型实验结果
    3.6 管涌发生过程中细观规律
        3.6.1 试验试样
        3.6.2 管涌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宏细观现象描述
        3.6.3 管涌发生过程中的细观孔隙率变化规律
        3.6.4 本节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固耦合颗粒流分析模型及孔隙率转换理论
    4.1 流固耦合颗粒流分析模型
        4.1.1 固相运动方程
        4.1.2 液相流动方程
        4.1.3 固液耦合方程及颗粒流(PFC)程序的计算流程
        4.1.4 流固耦合颗粒流模型的应用
    4.2 等粒径砂土颗粒的二维与三维孔隙率的转换研究
        4.2.1 不同排列结构的二维与三维孔隙率的转换
        4.2.2 等效粒径的二维与三维孔隙率的转换公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掺入量的可动颗粒试样管涌现象的PFC2D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数值试验过程
        5.2.1 试样生成
        5.2.2 模拟过程
    5.3 数值试验结果
        5.3.1 管涌产生的临界水力梯度
        5.3.2 管涌过程中颗粒的流失量变化
        5.3.3 管涌过程中孔隙率变化
        5.3.4 管涌过程中渗透率变化
        5.3.5 管涌过程中流速变化
        5.3.6 管涌通道的形成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粒径的可动颗粒试样管涌现象的PFC3D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试验方法概述
        6.2.1 相似性原理
        6.2.2 试样生成
        6.2.3 模拟过程
    6.3 数值试验结果
        6.3.1 不同水压力下试样的反应规律
        6.3.1.1 流速反应规律
        6.3.1.2 流失量反应规律
        6.3.2 管涌产生的临界水力梯度
        6.3.3 管涌过程中颗粒的流失量和孔隙率变化
        6.3.4 管涌过程中试样内流速及压力变化
        6.3.5 管涌过程中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6.3.6 管涌过程中颗粒的移动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堂坝溃决的PFC3D数值模拟
    7.1 引言
    7.2 提堂坝概况
        7.2.1 大坝结构与基础防渗
        7.2.2 失事经过与原因分析
    7.3 PFC3D数值模拟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管涌现象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堤防工程减压井淤堵及其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减压井应用和淤堵状况调查
    1.2 减压井淤堵机理及应对措施的室内试验研究
        1.2.1 减压井机械淤堵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1.2.2 减压井化学淤堵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1) 掺铁砂样/反滤料/井管组合渗透试验。
        (2) 掺铁砂样/反滤料组合渗透试验。
        (3) 掺铁反滤料浸泡试验。
        (4) 葡萄糖溶液渗透试验。
        (5) 掺入或灌入氢氧化铁的反滤料渗透试验。
        1.2.3 减压井生物淤堵研究
        1.2.4 减压井淤堵应对措施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1) 大降深洗井模拟试验。
        (2) 活塞洗井模拟试验。
        (3) 化学洗井模拟试验。
        (4) 可拆换过滤器的模拟试验。
    1.3 减压井淤堵应对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
2 调查和试验研究主要结论
3 实际应用效果与推广应用的建议

四、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河倒虹吸深基坑降排水方案[J]. 李春燕,宋涛,梁松山.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1(10)
  • [2]可拆换式减压井技术在阳新长江干堤整险工程中的应用[J]. 李玉子,程孟孟,盛小涛,张伟. 长江技术经济, 2021(03)
  • [3]减压井超声波解堵试验初步研究[J]. 田密,盛小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06)
  • [4]阳新长江干堤减压井清淤洗井技术研究[J]. 盛小涛,张伟,李少龙,王超. 人民长江, 2020(11)
  • [5]长江沿线港口涉河建设工程管理要点[J]. 刘兆弟,肖扬帆.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4)
  • [6]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J]. 赵凌云,梅金焕. 中国防汛抗旱, 2009(01)
  • [7]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A]. 梅金焕. 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 2008
  • [8]湖北省长江堤防1998年溃口性险情整治及其效果后评估[A]. 梅金焕. 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 2008
  • [9]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D]. 张刚. 同济大学, 2007(06)
  • [10]堤防工程减压井淤堵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 张家发,张伟,李思慎.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6(05)

标签:;  ;  ;  ;  ;  

阳新长江主堤泄压井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