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慎防人畜共患疫病(论文文献综述)
石刚,马增军,赵涛,赵悦,王玉杰[1](2022)在《狂犬病及防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犬猫饲养量的剧增和个人卫生防疫知识的落后,人宠共患病风险不断增加。笔者通过研读大量文献、专家咨询,并到疾控中心、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宠物医院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总结了狂犬病的相关情况,并提出科学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医生、宠物医生、宠主及密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科普和防控参考。
黄祥雨[2](2021)在《道教在唐代疫病中的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熊鹰,李刚[3](2019)在《2019年人兽共患病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狂犬病年会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5月10~11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在安徽合肥联合召开了2019年人兽共患病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狂犬病年会。此次会议是近年来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领域召开的跨部门、多学科交流的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主题是"同一世界,同一健康,联手共防人兽共患病"。夏咸柱、徐建国、金宁一、陈化兰、Kinzang Dukpa、Lea Knopf等多位院士和国外专家及近200位国内人兽共患病领域的
高云波[4](2019)在《唐代疫疾流行与社会主要应对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疾作为一种群体性多发疾病,古往今来肆虐于华夏各地,其文献记载不绝于史。据正史统计,唐代见诸文献的疫疾流行共有49次;考量成因,既有征服自然的客观“天灾”,也有社会涌动的历史“人祸”;观其规模,疫情遍及唐境南北,严重侵蚀农业发展各因素;探其影响,最为直接的打击便是人口的大量减损,进而土地抛荒、商业停滞、军备不振、经济萧条,原先的繁荣丧失殆尽,苦难与恐慌迅速弥漫于整个社会,严重威胁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疫灾的铺卷,成为大唐盛世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与农业立国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梳理文献,唐帝国面对如此危机,整体既无“哀民生之多艰”的空号,也罕见大规模依仗“寻巫问药”的盲目与无奈,而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整合相对高效的行政手段牵头搭建了不同以往的救灾、治灾平台,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疫疾救助团队成为其时救灾治疫主体,彰显出有别以往的、较为理性的认知特质,这既是对医学技术的客观推进,也是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的时代体现。有鉴于此,比照分析疫疾流行与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要应对机制,不难发现二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存在着必然的历史互动与情境咬合。如果将疫疾流行视为一种社会问题,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动员能力的产生与维系显然有更为复杂的动因。处置疫疾如何在唐代可以实施?其具体举措又呈现何种时代风貌?这种社会行为对后世又有哪些垂范价值?凡此种种都为我们探讨唐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颇有意义的研究内容,为把脉唐代社会变迁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契机与可能。
冯亚文,王志刚[5](2017)在《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思考》文中指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目前世界上有1415种人类疾病的病原体,61%为人兽共患病。其中175种被新发现的疾病中132种是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不仅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影响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要切实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阳爱国,毛光琼,郭莉,侯巍,陈冬,文豪[6](2011)在《四川省人畜共患病流行及防控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省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取得显着成绩,没有发生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和兽医公共卫生事件;但是随着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曾经控制的狂犬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又出现流行趋势;同时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巨大储存库,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动物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和跨种传播的风险增大,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不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还会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为此本文主要介绍我省人畜共患病流行状况,近几年开展主要工作和成绩,执行农业部提出的"同一世界、同一健康"兽医工作新理念,明确我们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做到人病兽防、人畜同步;做到健康动物、健康人类;做到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双赢。人畜共患病不仅在古代和近代流行严重,就是今天,也是人类的最大杀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下面介绍我省人畜共患病流行、主要工作、成绩及下一步我省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策略与措施。
陈玫芬[7](2011)在《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在其悠久历史中不但形成自己独特的疫病防治理论,而且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于中医药预防疫病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和研究,致使许多中医药独特的预防疫病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整理研究中医药预防疫病理论、方法和经验,进而将中医药预防疫病理论、方法系统法,以更好地使传统中医药为现代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阐述了疫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疫病预防原则与方法。论文指出,疫病的含义是指各种疫气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及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具有起病较急,病情严重,易出现各种变证的特征。疫病的范围包括寒、温两种属性。大致可分为二类,其一就是温疫,指病邪及证候性质属温热,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温病又可以分为湿热疫、燥热疫、暑热疫等;其二为寒疫,其病邪及证候性质属寒。疫病具有有特异的致病因素--疫疠病邪,多具有季节性、地域性,较强的传染性及流行性以及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病情重等特点。论文阐述了疫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情况,分析了疫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不同医家对疫病的论述。论文对疫病的病因发病及病机特点进行了阐述,明确疫病病因为疫疠病邪,论述了疫疠病邪的特点,发病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体自身正气因素的影响。病机特点为正邪剧争,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针对疫病的中医预防,阐述了中医预防“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并对“治未病”的内容进行了阐释。提出在疫病的预防中,“治未病”的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传、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等方面内容。同时,根据中医学“治未病”预防理论,以及西医学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提出建立疫病的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原则:调摄正气,养生防病;二级预防:预施药物,防止染病;以及三级预防:已病防变。并对每一级预防提出了相应的方法。论文阐述了疫病概念,含义及其特点,并就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疫病病因、发病及病机传变特点,强调疫病在发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重要病理作用。对于疫病的预防,阐述了疫病的预防原则,并初步建立了有中医学预防特色的三级中医疫病预防体系,对于临床运用中医学理论预防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帕提古丽·尤力瓦斯,李庆燕[8](2010)在《刍议当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形势与防控》文中指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人与动物共患病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那就是"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事实上,从地球上产生动物和人类后,人与动物共患病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还会一直存在下去。由于人和动物之间频繁和不可避免的相
明勇军[9](2010)在《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史研究(1949-196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是一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流行与传播的地方性疫病。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医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建国初期(1949-1965年)为时间段,从自然、社会史等角度探讨血吸虫病在湖南洞庭湖区流行状况、流行原因、以及它的流行对当地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通过探讨,为目前我们在这一区域,甚至全国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湖南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确定血吸虫病流行的区域。早在20世纪初,湖南洞庭湖区被确定有血吸虫病流行,但流行范围的具体确定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血防人员经过一系列的疫情调查,才最终确定湖南洞庭湖区的岳阳、沅江、华容等18个县市为血吸虫病流行疫区。血吸虫病在湖南洞庭湖区如此广大的区域流行,究其原因是当地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因素起关键作用。即:湖南洞庭湖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血吸虫的孽生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而频繁爆发的洪涝灾害则促进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与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落后的卫生设施、恶劣的卫生条件、简陋的医疗设备、单薄的血防力量、人们淡薄的血防意识、以及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等社会因素则进一步促进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血吸虫病在湖南洞庭湖区的流行与传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即血吸虫病感染率的高低与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密切相关;急性血吸虫病则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强烈的季节性、有相对的易感人群和主要的感染方式等特点。血吸虫病在湖南洞庭湖区的广泛流行与传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首先,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其次,破坏社会生产力,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再次,直接影响国防建设;最后,对当地家畜,特别是耕牛带来巨大危害,给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姚学文[10](2009)在《猪流感的防制》文中研究表明病原: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1)的病原为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swineinfluenza,S1V)。S1V感染是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猪肺炎与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该病毒还可诱发其他病毒、细菌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目前近两年猪场普遍发生的疾病,也是较难以根除的呼吸道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疫病危害和经济损失。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猪也是人流感病毒的携带者为人流感病毒的变异提供了条件,因此猪流感病毒大家应高度认识和谨防。
二、慎防人畜共患疫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慎防人畜共患疫病(论文提纲范文)
(1)狂犬病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流行特征 |
2.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2.2 潜伏期及病程 |
2.3 发病机理 |
2.4 时间和人群分布 |
2.5 世界及国内发病情况 |
2.6 防控现状 |
3 防控措施 |
3.1 控制传染源头 |
3.2 切断传播环节 |
3.3 预防免疫 |
3.4 伤口处理 |
(3)2019年人兽共患病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狂犬病年会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群策群力, 构建人畜共患病联防共同体 |
(一) 关口前移, 联合防控, 遏制人兽共患病传播 |
(二) 反向病原学是防控重大新发传染病“利器” |
(三) 呼吸系统共患病是需首要关注的共患病毒病 |
(四) 家禽接种疫苗对控制人兽共患病和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五) 人兽共患病控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二、严防严控, 努力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伟大目标 |
(一) 宣传教育是基石 |
(二) 免疫接种是核心 |
(三) 加强狂犬病病原与抗体监测 |
三、结束语 |
(4)唐代疫疾流行与社会主要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 |
第一章 唐代疫疾的流行 |
第一节 疫疾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疫疾的流行特征 |
一、发生频率高 |
二、持续时间长 |
三、传播地域广 |
四、疫疾种类多 |
五、破坏程度剧烈 |
第三节 疫疾流行的原因 |
一、疫疾流行的自然原因 |
二、疫疾流行的社会原因 |
第二章 唐代疫疾流行的社会影响 |
第一节 疫疾流行对政局的影响 |
一、人口流失 |
二、社会恐慌 |
三、人才流失 |
第二节 疫疾流行对经济的影响 |
一、农业疲敝 |
二、手工业萎缩 |
三、商业受挫 |
第三节 疫疾流行对军事的影响 |
一、兵源减损 |
二、军粮供给不畅 |
三、战斗力削弱 |
第四节 疫疾流行对世风的影响 |
一、“疫岁之巫”的盛行 |
二、人伦道德的陨丧 |
三、颓靡世风的流露 |
第三章 唐代社会的主要应对机制 |
第一节 唐代官方医事 |
一、医政机构的建立 |
二、医事活动的开展 |
三、政府干预下的药材市场 |
四、政府主导下的医籍整理 |
第二节 唐代佛教团体的医事 |
一、佛教团体医事组织 |
二、佛教医学的发展 |
三、消灾避难经文的流播 |
第三节 道教团体的医事 |
一、道教团体医事组织 |
二、道教医学的发展 |
三、道教“人命至重”思想的弘扬 |
第四章 唐代治疫机制的嬗变与启示 |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的“三教融合”治疫机制 |
第二节 社会医事水平的整体提升 |
第三节 统治阶层对疫疾问题的重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及流行现状 |
2 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
2.1 公众认识不足,政府关注不够 |
2.2 科研水平低,监测诊断力度弱 |
2.3 体制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 |
2.4防控经费不足,检疫监管不到位 |
3 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对策 |
3.1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
3.2 实施关口前移,提升兽医的关键作用 |
3.3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
3.4 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检疫监管能力 |
3.5 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地方联动机制 |
(7)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疫病概述 |
1.1 疫病含义及范围 |
1.2 疫病的分类 |
1.3 疫病特点及典型疫病 |
1.3.1 疫病特点 |
1.3.2 典型疫病举例 |
1.4 中医疫病与西医学传染病关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疫病流行情况概况 |
2.1 古代有关疫病的记载探析 |
2.1.1 先秦及两汉时期关于疫病的记载 |
2.1.2 宋金元时期 |
2.1.3 明清时期 |
2.2 现代疫病流行情况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疫病病因病机 |
3.1 疫病发病因素 |
3.1.1 正气因素 |
3.1.2 自然因素 |
3.1.3 社会因素 |
3.2 疫病病因 |
3.2.1 疫病病因的认识演变 |
3.2.2 疫病病因的特点 |
3.2.3 感邪途径大多从口、鼻而入,具有特定的脏腑病变部位 |
3.2.4 致病力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
3.2.5 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
3.3 疫病的病机特点 |
3.3.1 中医学"邪"与"正"的概念 |
3.3.2 疫病的病机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疫病的中医预防 |
4.1 疫病中医预防原则 |
4.1.1 未病先防 |
4.1.2 既病防传 |
4.1.3 既病防变 |
4.1.4 瘥后防复 |
4.2 建立疫病三级中医预防体系 |
4.2.1 一级预防:调摄正气,养生防病 |
4.2.2 二级预防:预施药物,防止染病 |
4.2.3 三级预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疫病古代中医预防方法概述 |
5.1 疫病预防原则 |
5.2 疫病古代中医免疫预防方法 |
5.2.1 药物防疫 |
5.2.2 重视饮食卫生 |
5.2.3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
5.2.4 注意防害除害 |
5.2.5 实施严格隔离 |
5.2.6 疫病古代中医免疫预防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附录2 常见传染病(疫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 |
附录3 古代避疫方药选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刍议当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形势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人与动物共患病特点 |
1.1 消灭了少数人与动物共患病 |
2.2不断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 |
1.3 一些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 |
2 人与动物共患病发生的原因 |
2.1 |
2.2 |
2.3 |
2.4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
2.5 |
2.6 |
2.7 |
2.8 |
2.9 综合性防制措施执行不力。 |
3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
3.1 坚持“人与动物共防”、“人与动物共治” |
3.1.1 消灭传染源 |
3.1.2 切断传播途径 |
3.1.3 免疫接种 |
3.2 建立兽医与医疗部门合作的体制 |
3.3 建立人畜一体化的疫情监测和卫生防疫体系 |
3.4 切实做好人畜共患病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储备 |
4 加强宣传教育 |
(9)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史研究(1949-196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选题的缘起 |
学术史回顾 |
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资料说明 |
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概述. |
第一章 湖南洞庭湖区的范围及自然条件 |
1.1 地理范围 |
1.2 气候概况 |
1.3 水文概括 |
第二章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
2.1 建国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
2.1.1 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与血吸虫病相关的记载 |
2.1.2 建国前湖南洞庭湖区与血吸虫病的相关记载 |
2.2 建国后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
2.2.1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的确定 |
2.2.2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的分类 |
第三章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 |
3.1 职业、性别、年龄与血吸虫病 |
3.1.1 职业与血吸虫病 |
3.1.2 性别与血吸虫病 |
3.1.3 年龄与血吸虫病 |
3.2 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
3.2.1 明显的地区性 |
3.2.2 强烈的季节性 |
3.2.3 有相对的易感人群 |
3.2.4 有主要的感染方式 |
第四章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原因 |
4.1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
4.1.1 自然环境与血吸虫的生长 |
4.1.2 洪涝灾害与血吸虫病的流行 |
4.2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社会经济因素 |
4.2.1 人口增长与流动性增强 |
4.2.2 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
4.2.3 不良的生活习惯 |
4.2.4 卫生设施的落后与卫生条件的恶劣 |
4.2.5 血防专业人员短缺与相关医疗卫生设备简陋 |
4.2.6 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与血防意识淡薄 |
第五章 血吸虫病流行的危害及影响 |
5.1 血吸虫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 |
5.1.1 危害身体健康,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
5.1.2 破坏社会生产力,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
5.1.3 影响国防建设 |
5.2 血吸虫病流行对家畜的危害 |
5.2.1 血吸虫病对耕牛的危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
5.2.2 血吸虫病对其他家畜的危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
四、慎防人畜共患疫病(论文参考文献)
- [1]狂犬病及防控[J]. 石刚,马增军,赵涛,赵悦,王玉杰. 中国动物保健, 2022(01)
- [2]道教在唐代疫病中的应对研究[D]. 黄祥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2019年人兽共患病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狂犬病年会纪实[J]. 熊鹰,李刚. 中国工作犬业, 2019(06)
- [4]唐代疫疾流行与社会主要应对机制研究[D]. 高云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思考[J]. 冯亚文,王志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05)
- [6]四川省人畜共患病流行及防控策略[A]. 阳爱国,毛光琼,郭莉,侯巍,陈冬,文豪. 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7]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D]. 陈玫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8]刍议当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形势与防控[J]. 帕提古丽·尤力瓦斯,李庆燕. 新疆畜牧业, 2010(S2)
- [9]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史研究(1949-1965)[D]. 明勇军. 湖南科技大学, 2010(04)
- [10]猪流感的防制[A]. 姚学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