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及CT分期及应用价值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及CT分期及应用价值

一、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和CT分期与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政春[1](2021)在《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MRI影像学改变与髋部疼痛症状和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2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准确性。3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及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探寻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收集接受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单髋8例,一共32例患髋。所有患者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均行髋关节MRI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MRI检查,通过MRI冠状位STIR图像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伴发的骨髓水肿、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情况,利用VA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部疼痛变化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和髋关节腔积液分级变化与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分级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否具有一定相关性。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收集髋关节置换未见明显塌陷的1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标本,实验组将10例股骨头标本进行CT薄层扫描,建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完成模型相关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输出至Abaqus软件中,提取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体积(V)和质量(M);对照组用电子秤称量股骨头质量(M1),以“溢出法”测量股骨头体积(V1),剔除股骨头坏死骨,以同样方法再次测量清除坏死骨后的股骨头质量(M2)和体积(V2),股骨头坏死区质量M0=M 1-M 2,股骨头坏死区体积V0=V 1-V2,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0=M0/V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以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收集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有限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8例病人,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健侧股骨头作为对照组(8髋),患侧股骨头作为治疗组(8髋)。治疗前患者行髋关节CT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CT,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CT影像数据作为研究资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方法:(1)导入DICOM格式的患者髋关节CT图像数据,在Mimics21.0软件中,通过自动分割识别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蒙板,手动分割画选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蒙板,蒙板剪修补漏,经计算建立粗略的三维模型;(2)在3-Matic软件中进行三维模型表面润滑、修饰,创建三维模型面网格、体网格及装配体模型,设置装配体模型负重面及约束面。(3)三维模型导回Mimics21.0软件中,基于股骨近端CT灰度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赋予股骨头坏死区模型10材料属性,分别获取坏死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及正常股骨头三维模型,以inp格式保存模型文件;(4)三维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设置负重面加载Z轴反方向30 00 N的作用力,固定股骨远端约束面,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同时提取股骨头坏死区模型骨密度和体积,以及正常股骨头模型骨密度。分析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传导机制,观察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以及股骨头坏死CT图像变化。结果: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评价指标变化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骨髓水肿明显减轻;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髋关节腔积液无明显改变;髋部疼痛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低;髋关节功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2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905),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部疼痛症状越重;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681),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症状改善越明显。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850),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关节功能越差;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752),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3.1.1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正常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压应力沿压力骨小梁均匀分布在股骨头内,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也无应力集中,股骨颈内侧相对股骨颈外侧承受较大压应力,股骨距处为压应力最主要的承受区域,呈现最大应力,而股骨外侧越向大粗隆处承受压应力越小。位移反应形变量的大小,股骨头近端形变量大,向股骨远端形变量逐渐减小,最大位移位于股骨头负重区。3.1.2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正常股骨头比较,股骨头内部坏死区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出现多个应力集中区域,相对于坏死区应力集中在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更明显,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出现明显地压应力集中现象,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承受压应力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高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颈内侧,股骨颈外侧承受压应力略增加。股骨头坏死后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增大,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增加。3.1.3股骨头坏死治疗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较,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股骨头内部坏死区仍有应力集中存在,但应力分布较治疗前均匀,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应力集中分布相对减少,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处高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股骨颈外侧应力分布也有减小。治疗后股骨头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减小。3.1.4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结果比较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仍明显大于对照组。3.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股骨头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坏死区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4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治疗前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无明显变化。3.5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 T变化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头CT图像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像,部分骨小梁缺失,有囊状透光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CT图像可见股骨头坏死无进一步加重,坏死区新骨形成骨密度改善,硬化带形成明显,坏死区域面积无明显扩大,股骨头未见明显塌陷,髋关节间隙存在。结论: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继发的骨髓水肿。1.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引起的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1.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改善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和关节功能与骨髓水肿的消散吸收密切相关,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可作为一种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方法。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股骨头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股骨头内压应力主要传导至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传导至股骨颈外侧压应力相对较少。3.2股骨头坏死区应力分布不均匀、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应力集中明显,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呈高应力集中。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促进骨质新生,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恢复坏死区部分有效支撑,改善应力传导障碍,减少应力集中,从而达到减小塌陷风险,维持股骨头形态完整的治疗作用。

李宗洋[2](2021)在《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效果的临床观察,为临床上治疗本病、缓解临床症状提供一种新颖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由于SANFH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考虑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其发生及发展机制,临床上应加以重视,为临床对于本病的防治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手法联合口服温胆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温胆汤加减,治疗时间均为3个疗程。评分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开始后30天、60天、90天及全部疗程结束后3个月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理化检查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共2次血脂常规结果;影像学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共2次髋部X线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的各项评分中,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三项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及各时间节点(P<0.05);血脂水平方面,两组数据在治疗前后组内数据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方面,两组股骨头塌陷程度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在患者三项评分方面有一定积极影响,且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预防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上,两组治疗也均有不同效果。结论: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在治疗SANFH上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肢疼痛程度、增大患肢活动度,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治疗组全部疗程结束后血脂水平及股骨头塌陷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通过健脾祛湿、补肝益肾的方式治疗SANFH,在临床上改善患者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的同时,对于血脂及影像学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王俊骁[3](2021)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向SPF小鼠注射脂多糖及强的松龙制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观察激素引起自噬对骨坏死的影响及应用骨痹通消方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造模:1.本研究选择90只20-23g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78只,剩余12只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与脂多糖LPS进行腹腔注射,并按照体重换算1kg注射1mg,观察第二周为间隔周,在第三周再行注射的同时在小鼠臀部进行PND(泼尼松龙注射液)同时注射,用量为100mg/kg,随后的每3天注射一次,直至8周造模完成。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待造模结束后随机选取造模组的2只小鼠进行MRI(核磁共振)检测,观察小鼠股骨头坏死病变情况,并选取两组的24只小鼠血液经ELISA法检测BALP、PINP水平来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是否造模成功。2.将成功建立的60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0只及12只小鼠的对照组。治疗组小鼠以骨痹通消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以通络生骨胶囊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共治疗8周。分别将每组实验动物造模后取材。光镜下计算各组空骨陷窝率,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及讨论:结果1.模型组小鼠磁共振显示左侧髋部高信号影,经ELISA法测量两组BALP、PINP含量,模型组均较正常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均增加。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Beclin1 mRNA表达稳定,4次标本检查基本没有大的波动变化,其余组都以此组数值为基数。第2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标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mRNA升高至对照组的16.01倍(P<0.01),第4周是对照组的8倍,第6周是对照组的3倍,第8周为0.46倍。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第4周是对照组的6倍,第6周下降至0.28倍,第8周0.48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mTOR mRNA表达明显下降。激素使用后,迅速激活Beclin1开始诱导细胞自噬,但是随着病情进展,Beclin1 mRNA表达逐渐缓和。因为激素影响Beclin1 mRNA也高于对照组,但是由于骨痹通消方对自噬的抑制,影响Beclin1 mRNA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组。4.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p-Akt组及p-mTOR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讨论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年轻人群众普遍发生,非常容易使人致残,超过70%的人会继发为骨性关节炎。而激素的使用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大主要因素。之所以临床上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明确阻止疾病发生及发展的治疗方案,就是因为该病的致病原因没有明确的解释。本文即是通过相关实验,明确细胞自噬与骨坏死之间的关系,明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扮演的角色。Jia等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与骨细胞凋亡、自噬有关联密切。2.此次实验,在观察相关指标时发现,注射激素的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 mRNA及Beclin1蛋白表达迅速上升,且第2、4周上升迅速,第6、8周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激素能很快诱导细胞自噬发生。Akt mRNA、mTOR mRNA表达下降,激素能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反向调节引起细胞自噬。骨痹通消方介入后,能明显影响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Akt mRNA、mTOR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

潘佳麟[4](2020)在《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综述中、西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认识。第二部分: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 CJFHL1 型股骨头坏死ONFH(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JFHL1期26例42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组(15例,24髋)与单纯内翻截骨术组(11例,18髋)。两组均行内翻截骨术,治疗组在术后3天服用补肾活血方,每天1剂,连续服用6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随访。将陈卫衡教授的影像学评价指标作基础结合患者X线影像等评价股骨头治疗后的稳定性,同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3,P=0.87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着提高。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治疗组89.12±5.11,对照组86.56±4.98,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t=4.327,P=0.012)。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稳定21例、加重3例,对照组稳定15例、加重3例;2组股骨头形态影像学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949)。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在术后短期内对预防CJFHL1型中肝肾亏虚型患者股骨头塌陷有显着效果,术后口服补肾活血汤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薛志鹏[5](2020)在《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文中认为背景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已经在相关的共识和指南中得到推荐,尤其是早中期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却较混乱且标准不一,不同文献报道的疗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缺乏较为一致的、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导致了临床与科学研究可重复性不高,且疗效之间难以横向比较,降低了原始研究之间的数据利用,不利于中医药的循证发展及为证据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核心指标集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临床实践中疗效评价结局指标选择的问题,它规范了特定疾病或特定病种必须测量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既能有效的简化试验方案的设计,降低实施过程中的偏倚风险,又能增强临床研究的实用性。基于此,我们将核心指标集理念引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中,开展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工作,形成临床可行性高的疗效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临床验证,旨在规范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提高原始研究的数据利用和向证据决策转化时的质量。研究目的1基于核心指标集“最重要、标准化、共识性”的理念,建立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临床评价指标进行验证;3通过横断面和回顾性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影像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方法1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首先,通过文献的系统评价,检索2015年—2017年中英文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提取原始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并进行规范化术语表达,按结局指标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其次,设计德尔菲问卷调查,通过两轮德尔菲医师问卷和一轮患者问卷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筛选,集中,获得关键利益相关群体对于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选择的意见与观点;最后,通过面对面的共识会议,确定最终构成核心指标集的结局指标及测量方法,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因实际病情需要自愿采用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2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评价指标的得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测量所需时间,对临床评价指标的效标效度、反应度进行验证。3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影像评价指标的验证分为两部分:(1)一致性验证: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231髋)患者的X线,对其进行等距抽样,选择6名骨科医师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和同一观察者的复测一致性验证;(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已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且置换前进行保关节治疗至少2年的病例X线片进行动态观察,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对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及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变化进行评分,观察其动态变化并探索置换前的X线片与人工关节置换的关系。结果1 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1.1 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本研究共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共11697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3828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剔除综述、病案报道、动物实验等不符合要求文献,对1207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纳入411篇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对提取的149个结局指标按照症状体征评价,远期结局,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价,安全性事件,中医指标评价,满意度评价,理化指标评价,住院时间评价,手术相关评价10个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并依据原始清单设计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德尔菲问卷。1.2 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两轮临床医师问卷调查:第一轮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7份,回复率为91.8%。采用Likert评分9分制对每项结局进行评价,将重要性评分均值≥4分的结局指标反馈给专家,共27个,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Harris评分、影像稳定率(综合X线、CT、MRI)、股骨头生存时间、MRI坏死范围、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跛行、行走能力、SF-36量表、ARCO分期改变、BMD、不良反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MRI骨髓水肿、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血浆粘度、有效率、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且有20个结局指标的变异系数CV>15%,说明专家评分离散度较大;协调系数检验W=0.255(χ2=495.411,p<0.000),说明专家协调系数一般,对于结局指标的评分较不一致;第二轮调查开始前反馈第一轮结果,参照专家意见,调整问卷结构,继续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0份,回复率为82.2%。根据50%的专家认为该结局指标非常重要(7—9分)且重要性评分均值≥7分的原则,共8个结局指标作为潜在核心结局指标进入共识会议阶段,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其中,变异系数CV均<15%,说明专家评分的离散度较小;且专家的协调系数W=0.504(χ2=237.995,p<0.000),一致性较好。患者问卷共调查103位,排名前10位的结局指标包括疼痛、关节活动、行走距离、跛行、影像学表现、上下楼梯、关节畸形、穿鞋袜、日常生活、扶拐。1.3共识会议确定疗效评价方法共识会议共两轮,第一轮投票共6个结局指标纳入核心指标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和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第二轮投票确定了测量标准和计分方式,形成了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两部分,临床评价指标总分10分,包括VAS评分(0—10分,系数0.5),屈曲度数(0—10分,系数0.3)和行走距离(0—10分,系数0.2),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症状和体征越严重;影像评价指标总分10分,采用X线作为依据,包括股骨头形态(塌陷程度测量,0—3分,系数1),坏死面积(囊变范围测量,0—3分,系数1)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K-L分级测量,0—4分,系数1),分数越高,代表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越严重。2临床评价指标验证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的231例经过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无需辅助工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48例,双侧发病且一侧稳定无症状83例,男151例,女80例,平均病程31.87±41.51月,年龄45.24±13.64岁。2.1效度检验通过与Harris评分的对比,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的屈曲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活动度分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44、-0.768,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中的行走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功能分数,治疗前后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5、-0.753,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总分与Harris评分治疗前后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0.782、-0.767,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768,说明治疗前后总分与Harris评分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VAS评分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2反应度检验通过对临床评价指标中行走距离分数、VAS评分、屈曲度数和总分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行走距离评分降低,行走距离增加(p<0.000);VAS评分降低,疼痛减轻(p<0.000);屈曲度数评分降低,屈曲度数增加,活动范围增大(p<0.000);总分降低,整体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00)。Harris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与总分治疗后分数均明显提高(p<0.000),说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两评分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计算VAS评分、屈曲度数和临床指标总分进行治疗前后变化值,效应量和标准化反应均数的计算,得出其效应量分别为2.43,0.86,1.96,标准化反应均数分别为2.01,0.91,2.12,不论是分项还是临床指标总分间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3影像评价指标验证3.1一致性验证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单髋的X线片中抽样获得的47张进行独立性评价。统计不同医师间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864、0.714和0.727,表明不同医师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6位医师经过2周后再次对同一批编号的X线片进行影像指标独立性评价。统计同一医师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3个指标重复测量的加权kappa值,均在0.7以上水平,同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在我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且置换前曾接受保髋治疗至少2年的20髋的X线片进行动态评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股骨头形态的塌陷程度越严重(p<0.000);股骨头坏死的囊变范围缩小(p<0.000),骨关节炎严重程度逐渐增加(p<0.000)。置换前最后一次影像评价总分平均值为5.95±0.887分,股骨头形态平均值2.85±0.366分,坏死面积平均值0.15±0.366分,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平均值2.95±0.759分,即说明一般影像塌陷超过4mm,囊变区域几乎修复,骨关节炎发生在3级及以上程度,建议从影像学考虑人工关节置换。结论1 本研究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医师和患者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和最终的面对面共识会议,建立了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分为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临床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屈曲度数和行走距离;影像评价指标采用髋关节X线片,包括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2经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证明了临床评价指标各分项与总分间具有良好的效度和反应度,且操作时间短,结局指标选择及权重系数设置合理,建议作为中间指标,用于近期或较短测量时点的疗效评价。3经过不同观察者间和同一观察者的重复测量,影像评价指标各项内容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证明其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准确可靠。且从影像学角度为人工关节置换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因此,建议作为次要终点结局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或较长观察周期内的疗效评价。

张耀[6](2019)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静脉血运变化表征的研究及治疗应用》文中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按照致病因素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大多具有引起血管损伤的明确外伤性因素,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很难找到“缺血”的明确病因,或因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导致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后若无任何干预措施,几乎都会进展至髋关节疼痛严重、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的晚期。虽然关节置换可以解除患者髋部疼痛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然而鉴于人工关节的使用期限及关节置换的诸多并发症,该方法并非理想的治疗措施。因此如何通过合理治疗以阻止或延缓坏死进展,从而保留患者髋关节成为治疗方面追求的目标。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条件。股骨头血运情况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起病及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基于股骨头血运变化的研究对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剖析犬股骨头血运的基础上,成功制备了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实验动物模型。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用于股骨头血运变化的原位动态表征,并与股骨头的血管灌注技术、组织病理学、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相结合,从股骨头内的血运变化过程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制和病程演变。以此为理论依据,按照股骨头坏死血运变化的分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主要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将DSA技术用于股骨头血运变化的原位动态表征,创建了动脉相、静脉相和微循环相的定量表征方法,并发现: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早期(药物诱导4周后)首先出现静脉相延长,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药物诱导后8周),先后出现微循环相延长、动脉相延长。据此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变过程基于血运变化归纳为静脉淤滞—动脉缺血—动脉闭塞的动态过程。MRI检查也辅助证实了上述结论。(2)对实验动物模型进行股骨头血管灌注,经Micro-CT扫描三维构图后测算发现,坏死的股骨头内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大量的血管终末支消失,血管体积分数明显降低。通过动物模型的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股骨头动脉和静脉系统也出现与DSA结果相对应的病理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在病变早期,静脉系统最先呈现出病理变化,股骨头静脉系统血管内膜增厚,管腔显着缩窄,呈静脉瘀滞表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变才开始累积到动脉系统,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管腔缩窄度显着增高。该病理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股骨头坏死早期血供障碍以静脉系统病变为主,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动脉系统病变。(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运分型基础上,针对早期静脉疲滞期患者,髓芯减压术能有效缓解早期坏死股骨头内的静脉淤滞,从而改善股骨头内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及骨组织再生,从而避免或延缓股骨头发生塌陷。采用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按照ARCO分期(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均为Ⅱ期,采用DSA进行术前评估,按股骨头血运情况分为静脉瘀滞型和动脉缺血型。临床病例结果分析显示,髓芯减压术能显着推迟静脉瘀滞型股骨头坏死病程的进展。(4)对于已处于动脉闭塞期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联合钽棒植入术对青壮年患者进行保髋治疗,临床结果显示总体保髋成功率为87.5%,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影像学评价显示所有病例中移植骨瓣与股骨头愈合良好,76%的股骨头保持ARCO分期稳定无进展。带血管蒂骨瓣移植联合钽棒植入术既可以改善股骨头内血运,又可以增强股骨头力学强度及恢复股骨头轮廓,综合修复和重建股骨头的功能,从而延缓或避免髋关节置换,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孙淑玮[7](2019)在《CEUS定量分析早期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时间节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兔模型的股骨头,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并与空白组比较声像图差异。2.运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空白组和各阶段早期ONFH兔的股骨头表面造影剂灌注形态,并用TIC曲线分析软件得出定量参数,与病理对照探讨CEUS对早期兔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其中造模3周和造模5周的模型兔各6只,空白对照兔各4只。模型组应用内毒素(LPS)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建立早期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首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空白组、造模3周和造模5周三组实验兔不同时期的股骨头,比较三组股骨头声像图的差异。3.运用CEUS检测三组兔股骨头表面的造影剂灌注状态和形式,通过TIC曲线分析软件获得增强强度EI(dB)、始增至达峰时间TTP(s)、曲线灌注斜率AS、衰减斜率DS、平均渡越时间mTT(s)CEUS参数,分析三组各参数之间的统计学差异。4.三组实验兔在造影结束后处死,并解剖股骨头。比较三组兔股骨头的病理学变化,分析三组不同时期兔股骨头HE染色后的病理形态学分期并计算MVD和空骨陷窝数,将病理结果与CEUS作相关性分析,探讨CEUS诊断早期兔ONFH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1.空白组与模型组3组间兔股骨头的形态结构和声像图均未见明显差异。2.CEU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造模第3周,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增强强度EI明显增加,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AS、DS、mTT、TTP,2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S:P=0.21,P>0.05;DS:P=0.29,P>0.05;mTT:P=0.98,P>0.05;TTP:P=0.44,P>0.05)。造模第 5 周,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AS、DS、mTT、TTP均有统计学差异(AS:P=0.02,P<0.05;DS:P=0.03,P<0.05;mTT:P=0.00,P<0.05;TTP:P=0.01,P<0.05),但 EI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P>0.05)。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造模3周组共6只兔(12个股骨头),2个为骨坏死病理Ⅱ期,其余病理分期为Ⅱ期之前。造模5周组共6只兔(12个股骨头),病理分期均属于Ⅱ期之前。空骨陷窝率结果显示,造模3周组和造模5周组空骨陷窝数均较空白组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5)。MVD显示2组模型组微血管数均较空白组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P<0.05),两组造模组之间MVD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5)。4.MVD与CEUS定量分析各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MVD与DS呈弱的正相关(r=0.36,P=0.02,P<0.05),与 EI 呈弱的负相关(r=-0.39,P=0.01,P<0.05)。与 AS(P=0.24,P>0.05)、mTT(P=0.32,P>0.05)、TTP(P=0.65,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1.造模3周组以及造模5周组的股骨头坏死,在未出现关节腔积液时,股骨头的形态学改变甚微,超声难以作出鉴别。2.CEUS能够定量分析股骨头坏死早期的股骨头表面微小血管分布。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发现造模5周组的ONFH股骨头的达峰时间、灌注斜率、衰减斜率和平均渡越时间较空白组均呈显着的下降趋势,提示早期坏死股骨头内的血流有效灌注时间下降,血流灌注呈“快进快出”的表现。3.造模3周组以及造模5周组的股骨头坏死组织病理学可见MVD均有显着的减少,此变化与CEUS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薛晓[8](2018)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介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时间范围内的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择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60例(73髋)并且均获得随访,其中包括18髋(0期),27髋(Ⅰ期),28髋(Ⅱ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方法为介入治疗+功能锻炼,治疗组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介入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血管造影监视仪器的引导之下选用血管穿刺技术,选择的具体药物为:罂粟碱、川芎嗪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尿激酶,将上述药物引入股动脉及其微小动脉。在手术之后的第二天,对照组与治疗组都采用静脉点滴药物,为时间五天,同时开始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并且要严格防止长距离走路和背负重物。功能锻炼的方法、次数及强度均相同。治疗组的方法是在对照组单纯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每日服用1剂,早晚分服,连用12周。从做完手术之后的第一天以及12周后,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的髋关节的疼痛情况、髋部功能恢复进展情况、影像学有无改变及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有无具体变化。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后所得出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经过统计学专业分析后得知,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与年龄以及Ficat分期等方面,都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2、髋部疼痛的主观评分:经过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经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的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介入治疗之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在股骨头颈区造影剂的染色范围变化: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股骨头颈区染色范围变化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的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影像学Ficat分期变化:两组患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6、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经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后,显示无明显差异即P>0.05,治疗后12周有显者差异,即P<0.05。7、临床疗效比较:经过90天的随访时长后,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等,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病人,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在减轻疼痛方面和髋部功能的改善以及股骨头颈区供血改善比单纯介入治疗效果更为显着。

武雷[9](2018)在《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药物保髋治疗的一种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门诊就诊的ARCO分期为Ⅰ期、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接受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例,25髋),接受骨蚀汤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A组(20例,24髋),接受仙灵骨葆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B组(20例,26髋)。治疗以两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末复查双髋关节正位片一次,并复查肝肾功能。所选患者皆随访1年以上,并以治疗满一年时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影像学改变情况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临床观察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2.三组患者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影像学改变情况等方面均有显着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3.对照A组与对照B组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影像学改变情况等方面亦有显着差异,对照A组取得更好地治疗效果。结论:1.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骨蚀汤、仙灵骨葆胶囊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均有临床应用价值;2.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方面,骨蚀汤与仙灵骨葆胶囊相比,具有更好地临床效果;3.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与单纯服用骨蚀汤、单纯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相比,在经规律治疗后,可以获得更好地髋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表现,具有更好地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李鹏飞[10](2018)在《基于中医微观辨证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机制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塌陷是发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后必须考虑的转归,并且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参考点,所以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机制是保存髋关节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拟在中医微观辨证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微观辨证”这个方法论上的桥梁,将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生物力学原理引入股骨头坏死的辨证论治体系当中来探究塌陷机制,为临床上评估塌陷风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进一步预测坏死股骨头的预后和寻求抗塌陷的关键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提高保髋疗效,最后建立相应的股骨头坏死“微观辨证”论治体系。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通过分析miRNA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内正常区、未塌陷区、塌陷区的差异表达,筛选出表达最显着的miRNA,并预测靶基因和可能作用通路,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生物学机制;2.通过基于断裂力学材料失效理论的有限元分析,创立股骨头九区划分法和建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股骨头坏死在不同微观状态下发生塌陷的相关生物力学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我科住院系统中采用随机方法选取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3位患者(2例男,1例女)。术中分别取股骨头3个部位的骨组织(正常区(Z)、塌陷区(T)、未塌陷区(W)),共获得9个样本。2.使用TRIzol法提取骨组织样品的RNA,并用RNAsey Mini Kit纯化。使用NanoDrop ND-1000测量纯化后的RNA浓度,电泳检测RNA完整性。抽提的RNA通过质检后,使用miRCURYTM Array Power Labeling kit对miRNA进行标记。标记完成后,将样品与miRCURYTM LNA Array芯片杂交。3.使用Axon GenePix 4000B芯片扫描仪扫描芯片。使用GenePix Pro V6.0读取芯片扫描图像,并提取探针的信号值。相同的探针取中值合并。保留在所有样品中均>=30.0的探针,对全部芯片进行中值标准化,筛选差异表达探针。使用差异倍数(Fold change)>2.0筛选九个样品间的miRNAs表达谱。使用差异倍数(Fold change)>1.5筛选未塌陷区与塌陷区的差异表达miRNAs。4.对各样品的hsa-miR-195-5p和内参(U6)分别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反应。数据采用2-△△CT法进行分析。5.通过TargetScan、microcosm及miRanda三个数据库对差异表达最显着的hsa-miR-195-5p进行靶基因预测。对经以上三个数据库预测所得出的共同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性分析(Gene Ontology,GO)以及信号转导通路(Pathway)分析。第二部分: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招募一名健康志愿者,按扫描要求采集该志愿者的CT影像资料,生成的图像文件保存为DICOM格式,通过光碟DVD拷贝至计算机工作站。2.将数据资料导入到Mimics 15.1软件中,通过阈值分析,区域增长,空洞修补后,三维计算等功能,然后利用光滑处理和封装等功能对表面模型进行光滑优化处理,建立含髋臼和股骨的髋关节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进行删除钉状物,填充孔,编辑轮廓线,构造曲面片,构造格栅,拟合曲面等步骤后建立较高生物仿真度的正常人体左侧髋关节三维模型。3.将模型导入Hypermesh 13.0软件,参照髋关节正位X光片和站立时下肢力线所提示的位置,调整股骨和髋臼的装配关系至站立位。接着对整个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方式,网格既定尺寸为1.5-2.0 mm。4.在李子荣等提出的三柱理论:股骨颈冠状面的内侧柱、中侧柱、外侧柱的基础上,加上模型在矢状位的前柱、中柱、后柱,形成股骨头九区划分法:1区为后内侧,2区为正后侧,3区为后外侧,4区为正内侧,5区为正中侧,6区为正外侧,7区为前内侧,8区为正前侧,9区为前外侧。5.在模型上,股骨头组织分为正常组织和坏死组织。材料属性定义为弹塑性材料和各向同性的材料。截面指派分为两组:第一组“正常与单区坏死对照组”测试,模拟正常股骨头(正常组)和9个分区分别单独坏死(单区坏死组)受力,共10种工况。第二组“股骨头坏死塌陷组”测试,分别模拟内侧柱、中侧柱(冠状面)、外侧柱即147区、258区、369区坏死和前侧柱、中侧柱(矢状面)、后侧柱即123区、456区、789区的坏死在200N、500N、700N(约等于体重)、1400N(体重的2倍)、2100N(体重的3倍),共30种工况。建立材料的失效信息,采用关键字*MATADDEROSION失效方式为应变失效,当应变超过材料本身的2.4%时,材料即发生失效。6.设置为准静态分析,模拟一侧髋关节静止站立位受力,将模型的髋臼完全被固定,在股骨远端垂直向上施加200N载荷模拟关节反作用力。为避免模型相互嵌入,在股骨头和髋臼接触设置面面接触。股骨中段设置运动约束,使股骨只能沿Z轴上下移动。模型设定好以后导出为k文件。7.将k文件导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计算,NCPU设置为8,MEMORY设置为200000000。分析运算的结果可在Hyperview中动态展示,分别导入各组模型的d3plot计算文件,选择合适窗口方便显示对比。第一组测试主要观察正常股骨受力和单个分区坏死的情况下九个分区的应力云图变化。第二组测试主要观察内柱、中柱、外柱、前柱、中柱、后柱坏死后,在6种不同载荷下,股骨头模型出现失效塌陷的时间,以及在相似时间时,不同受力的不同坏死模型的塌陷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质检结果显示9个RNA样本的OD260/280值在1.832.04之间,质检结果通过合格和电泳图显示28S和18S核糖体RNA条带明亮清晰,泳道无弥散区,提示其RNA完整性。2.本研究一共测出2085个有差异的miRNA;其中和W1组相比,T1组差异倍数>2.0倍的miRNA共有433个(其中247个miRNA表达上调,186个miRNA表达下调);和W2组相比,T2组差异倍数>2.0倍的miRNA共有344个(其中225个miRNA表达上调,119个miRNA表达下调);和W3组相比,T3组差异倍数>2.0倍的miRNA共有107个(其中51个miRNA表达上调,56个miRNA表达下调)。综合3位患者的数据,与未塌陷区(W1+W2+W3),塌陷区(T1+T2+T3)的差异倍数>1.5倍的miRNA共有10个(其中8个miRNA表达上调:hsa-miR-4472、hsa-miR-4306、hsa-miR-4747-5p、hsa-miR-4441、hsa-miR-4709-3p、ebv-miR-BHRF1-2-3p、hsa-miR-585-3p和hsa-miR-5572,2个miRNA表达下调:hsa-miR-195-5p和hsa-miR-645),结合正常区的趋势,发现下调的hsa-miR-195-5p差异表达最明显。3.Real-timePCR使用引物为U6,其引物序列为F:5’GCTTCGGCAGCACATATACTAAAAT3’,R:5’CGCTTCACGAATTTGCGTGTCAT3’,hsa-miR-195-5p的引物序列为GSP:5’GGGGTAGCAGCACAGAAAT3’R:5’CAGTGCGTGTCGTGGAGT3’(GSP是对应miRNA的特异引物,R是与RT引物相匹配的引物)。各样品的Real-time PCR表达量表明hsa-miR-195-5p在塌陷区(T1+T2+T3)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塌陷区(W1+W2+W3)和正常区(Z1+Z2+Z3)。4.TargetScan、microcosm和miRanda信息库对已筛选出的hsa-miR-195-5p进行预测,取三个生物学信息数据库的交集,共筛选出交集靶基因157个。5.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为蛋白修正过程、细胞蛋白修正过程、细胞蛋白代谢过程调节等,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胞质、核质、细胞内的细胞器等,分子功能主要为蛋白激酶活性、粘合、磷酸转移酶活性,醇基为受体等。Pathway分析显示的信号通路主要为:肿瘤通路、p53信号通路、mTOR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肿瘤的蛋白多糖、乳腺癌、胰腺癌、肾细胞癌、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1.网格划分完成后,整个髋关节模型共含281445个单元,51250个节点。1区的单元数为830,节点数为277。2区的单元数为1945,节点数为449。3区的单元数为1463,节点数为277。4区的单元数为1322,节点数为401。5区的单元数为1254,节点数为347。6区的单元数为2393,节点数为339。7区的单元数为744,节点数为236。8区的单元数为1842,节点数为264。9区的单元数为1650,节点数为162。第一组测试后,本研究有限元模型中正常区的应力大小和应力分布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模型有一定的有效性。第二组测试后,我们通过基于断裂力学的材料失效理论建立了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的塌陷的概念更加接近。再者,股骨头坏死塌陷模型的仿真结果显示了整个髋关节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并还原了从早期未塌陷、中期塌陷、晚期髋关节脱位的动态过程,与临床疾病的发展过程相符合,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2.9个区分别坏死时,模型的整体应力大小依次为:10.86 Mpa、8.74 Mpa、10.02Mpa、10.40 Mpa、10.37 Mpa、11.53 Mpa、10.43 Mpa、9.57 Mpa、11.52 Mpa。每个区坏死的最大应力都超过正常股骨头的髋关节应力,其中6区和9区最大,高达11.5Mpa。9个区分别坏死时,每个分区的应力大小如下:1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5 Mpa11.58 Mpa;2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7 Mpa11.78 Mpa;3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27 Mpa11.54 Mpa;4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2 Mpa11.48 Mpa;5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2 Mpa11.31 Mpa;6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 Mpa11.53Mpa;7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32 Mpa11.02 Mpa;8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3 Mpa12.39 Mpa;9区坏死时,1区至9区的应力范围为0.42 Mpa11.6 Mpa。研究发现9个区分别坏死时应力最大的主要是9区、6区、1区,都超过正常股骨头的髋关节应力;而应力最小在3区和7区。3.模型在施加200N的载荷后,789区坏死模型、258区坏死模型均未达到塌陷准则,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6.82 Mpa、14.92 Mpa,而123区坏死模型、456区坏死模型、147区坏死模型、369区坏死模型模型均达到塌陷准则,并且在10 ms的时候,仅369区坏死模型出现了小片塌陷。模型在施加500N的载荷后,仅258区坏死模型未达到塌陷准则,最大应力值为17.37 Mpa。而456区坏死模型、789区坏死模型、123区坏死模型、147区坏死模型、369区坏死模型模型均达到塌陷准则,并且同样在10 ms的时候,789区坏死模型、369区坏死模型出现了严重塌陷。模型在施加700N的载荷后,258区坏死模型未达到塌陷准则,最大应力值为17.63 Mpa。而456区坏死模型、789区坏死模型、123区坏死模型、147区坏死模型、369区坏死模型模型均达到塌陷准则,其中在6 ms时,369区坏死模型刚开始出现塌陷;在10 ms时,除258区坏死模型外,所有模型已基本完全塌陷。模型在施加1400N的载荷后,6个模型均达到了塌陷准则,其中在4.6 ms时,369区坏死模型开始出现塌陷;在6.6 ms时,除了258区坏死模型、所有模型已出现大片塌陷。模型在施加2100N的载荷后,6个模型均达到了塌陷准则,其中在3.8 ms时,369区坏死模型开始出现塌陷;在7.4 ms时,除了258区坏死模型、所有模型已基本完全塌陷。结论:1.本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塌陷区的组织中较未塌陷区出现1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作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中下调的hsa-miR-195-5p最明显。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下调的miR-195-5p破坏正常骨细胞的增殖,加快细胞凋亡,并且加速BMSC的成脂分化,使股骨头内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下降,无法支撑外力最后导致塌陷。但其具体的靶基因和作用通路目前尚不明确。2.本研究基于健康志愿者的影像数据,通过断裂力学材料失效的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股骨头的九分区法分别设置不同坏死区的微观状态,在同等的材料力学参数和边界条件下观察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坏死区的塌陷趋势;分别设置不同分柱的坏死,不同边界条件,在同等断裂失效的材料力学参数下,通过有限元分析观察不同分柱坏死的塌陷情况。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后随载荷的增加,开始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时间缩短,股骨头塌陷的程度加重。在同等时间中,载荷越大,股骨头塌陷的程度越重。当股骨头坏死涉及外侧柱(369区坏死模型)和前侧柱(789区坏死模型)时,出现塌陷的风险增加,可能短时间内会塌陷,并且塌陷程度严重;相比之下,在中柱(258区坏死模型)发生坏死时,达到塌陷失效准则的载荷需要很大,塌陷的风险减小,较晚出现塌陷,塌陷程度不重。股骨头坏死患者需双足站立,避免单足站立;涉及外侧柱、前侧柱坏死的,需免负重活动,坚决避免跑步和弹跳等剧烈运动。但对于非负重位的股骨头坏死塌陷机制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和CT分期与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和CT分期与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理论
        1.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确立依据
        1.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作用途径及优势
        1.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1.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1.5 丹参和川芎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2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2.1 骨密度传统测量方法
        2.2 三维有限元法骨密度测定
        2.3 股骨头坏死体积传统测量方法
        2.4 股骨头坏死三维有限元法体积测定
    3 有限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3.1 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分析
        3.2 硬化带力学特性分析
        3.3 制定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式方案
        3.4 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部分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方法
    3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3.1 骨髓水肿分级方法
        3.2 髋关节积液分级方法
        3.3 髋关节疼痛VAS评分
        3.4 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结果
        5.1 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
        5.2 治疗前后髋关节腔积液变化
        5.3 治疗前后VAS疼痛等级变化
        5.4 治疗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变化
    6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6.1 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2 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3 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4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7 典型病例分析
    8 讨论
        8.1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髄水肿MRI表现特征
        8.2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髓水肿机理
        8.3 中医对骨髓水肿的认识理解
        8.4 骨髄水肿的临床指导意义
        8.5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8.6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意义
        8.7 MRI对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疗效评价
    9 小结
第二部分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方法
        3.1 实际测量方法
        3.2 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模型计算结果
        5.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
    6 讨论
        6.1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测定临床意义
        6.2 股骨头坏死体积测量临床意义
    7 小结
第三部分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参选标准
        1.3 数据采集
        1.4 研究设备及软件
        1.5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流程
        2.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2.3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2.4 股骨头坏死有限元分析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
        4.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
        4.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
        4.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
        4.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T变化
    5 讨论
        5.1 正常股骨头生物力学分析
        5.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5.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5.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分析
        5.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体积分析
        5.6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CT分析
        5.7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
    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意见
致谢
个人简介

(2)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与安全性分析
    4.统计学方法
    5.技术路线
    6.研究结果
    7.分析
    8.不足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SANFH的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SANFH的病理改变及分期、各期特点
    2.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传统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3.1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
        3.2 股骨头坏死的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构建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设计
        1.2 时间和地点
        1.3 材料
    2 实验仪器及耗材
        2.1 造模药物及试剂
        2.2 治疗药物
        2.3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造模
        3.2 RT-qPCR
    4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自噬的关系研究
第四部分 骨痹通消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论研究
第五部分 实验结论
    1.总结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的相关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1.1 传统医学典籍对本病病名的记载
        1.2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病因机制的研究
        1.3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
    2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2.1 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2.2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2.3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4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与分型研究
        2.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随访时间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4. 讨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附录 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5)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核心指标集的研究概况、方法学及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诊治与疗效评价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结局指标清单
        1.2 德尔菲法实施
        1.3 共识会议过程
        1.4 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清单
        2.2 德尔菲调查问卷结果
        2.3 共识会议
        2.4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
    3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核心指标集构建的必要性
        3.2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质量与价值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试验类型设计
        1.8 样本量计算
        1.9 治疗方案
        1.10 观察时间节点
        1.11 观察指标及采集方法
        1.12 统计分析
        1.13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效度检验
        2.3 反应度检验
        2.4 录入时间
    3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意义
        3.2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效度分析
        3.3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反应度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致性评价
        2.2 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
    3 讨论
        3.1 影像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3.2 影像评价指标的动态观察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件

(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静脉血运变化表征的研究及治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股骨头坏死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
        1.2.2 股骨头坏死的病理
        1.2.3 影像学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
        1.2.4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1.2.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1.3 本研究主要研究思路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2 犬股骨头血供研究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3 实验仪器
        2.2.4 主要实验试剂/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犬股骨头动脉的在体灌注方法
        2.3.2 犬股骨头动脉的Micro-CT扫描
        2.3.3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构建
        2.3.4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2.4 结果
        2.4.1 犬股骨头的血供解剖结构
        2.4.2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检测结果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运变化的原位动态表征及分型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设备
        3.2.2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3.2.3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静脉系统的DSA检查
        3.2.4 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动态变化的MRI检查
    3.3 结果
        3.3.1 犬股骨头血管的DSA动态表征
        3.3.2 犬股骨头动态变化的MRI检查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管灌注和动静脉的病理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设备
        4.2.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灌注及观测
        4.2.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静脉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4.3 结果
        4.3.1 股骨头内血管形态及定量分析
        4.3.2 动静脉系统病理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对象
        5.2.1 纳入标准
        5.2.2 患者一般资料
    5.3 研究方法
        5.3.1 髓芯减压手术操作
        5.3.2 术后处理
        5.3.3 术后随访及评价
    5.4 结果
        5.4.1 总体治疗结果
        5.4.2 按照ARCO分期的疗效分析
        5.4.3 按照血运分型的疗效分析
    5.5 讨论
        5.5.1 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背景
        5.5.2 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5.5.3 步态分析在髋关节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5.5.4 髓芯减压术适应征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6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钽棒植入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
    6.1 引言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方法
        6.3.1 术前准备
        6.3.2 手术技术
        6.3.3 术后处理
        6.3.4 评估方法和统计方法
    6.4 结果
        6.4.1 保髋成功率
        6.4.2 髋关节Harris评分
        6.4.3 影像学评估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CEUS定量分析早期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一、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三、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和治疗
    第二节 股骨头检查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一、X线平片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
        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四、磁共振成像
        五、股骨头血管造影
    第三节 超声检测股骨头坏死现状
        一、二维超声的检查特点
        二、CDFI的检查特点
    第四节 超声造影在微小血管检测方面的进展
        一、CEUS在肿瘤新生血管中的运用
        二、CEU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
    第五节 早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造模方法的选择
    第六节 诊断早期兔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
        一、组织病理学
        二、影像诊断学
        三、血清生化学
        四、血流动力学
    第七节 中医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CEUS评价早期兔股骨头坏死血管灌注的实验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及分组
        二、造模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四、超声造影检查
        五、病理学检查
        六、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结果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三、组织病理学观察
        四、微血管密度计数
        五、微血管密度计数与各参数相关性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超声造影观察股骨头微血管的优势与可行性
        二、实验结果分析
        三、实验的创新性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分期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标准
        7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用药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方式
        4 用药疗程
    三、观察方法及疗效评价
        1 观察方法
        1.1 患者的基本资料
        1.2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1.3 影像学资料
        1.4 肝肾功能
        2 疗效评价
        2.1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2.2 影像学评价
        2.3 临床疗效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五、临床资料分析
        1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情况
        2 三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 三组患者病因构成情况
        4 三组患者疾病分期情况对比
        5 三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
    六、研究结果
        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变情况
        2 三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改变情况
        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
        4 肝肾功能情况
        5 不良反应
    七、研究结论
讨论
    1 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仍存在的问题
    2 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3 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像学辅助检查
        3.1 X线检查
        3.2 CT检查
        3.3 MRI成像
    4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4.1 缺血假说
        4.2 凋亡假说
        4.3 生物力学因素假说
    5 阿仑膦酸钠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
        5.1 阿仑膦酸钠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背景
        5.2 阿伦磷酸钠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原理
        5.3 阿伦磷酸钠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进展
    6 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7 骨蚀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依据
        7.1 中医组方依据
        7.2 现代药效学依据
    8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基于中医微观辨证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机制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理论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1.1.1 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和深化
    1.1.2 中医微观辨证的发展史和特点
    1.1.3 中医微观辨证运用在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可行性
1.2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及塌陷的研究
    1.2.1 定义和分期
    1.2.2 塌陷的原因
    1.2.3 塌陷的预测方法
    1.2.4 塌陷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1.3 miRNA技术在股骨头坏死领域的应用
    1.3.1 miRNA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研究
    1.3.2 miRNA技术在股骨头坏死干预治疗的应用
1.4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股骨头坏死领域的应用
    1.4.1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4.2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应用
    1.4.3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新思路 第二部分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miRNA表达谱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RNA样品质检结果
    1.2.2 芯片检测结果
    1.2.3 hsa-miR-195-5p的Real-timePCR结果
    1.2.4 hsa-miR-195-5p的靶基因预测
    1.2.5 hsa-miR-195-5p的共同靶基因的分析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断裂力学的有限元分析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生物力学研究
1.1 材料
    1.1.1 研究的仪器和软件
    1.1.2 数据采集
1.2 方法
    1.2.1 建立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
    1.2.2 网格划分
    1.2.3 股骨头九区划分法
    1.2.4 材料属性和截面指派
    1.2.5 边界条件
    1.2.6 有限元分析和查看结果
1.3 结果
    1.3.1 模型的一般信息
    1.3.2 模型的有效性
    1.3.3 不同分区坏死的应力分布
    1.3.4 不同载荷不同分柱坏死的塌陷趋势
1.4 讨论
1.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和CT分期与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D]. 王政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D]. 李宗洋.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D]. 王俊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佳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D]. 薛志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12)
  • [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静脉血运变化表征的研究及治疗应用[D]. 张耀.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7]CEUS定量分析早期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D]. 孙淑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薛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骨蚀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 武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基于中医微观辨证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机制的相关研究[D]. 李鹏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及CT分期及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