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智力低下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及结果分析

遗传性智力低下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及结果分析

一、遗传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检查与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玛依拉·阿不都热依木[1](2021)在《新疆地区某三甲医院2720例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旨在通过总结分析2720例儿童染色体结果及其临床表现关系,加深对儿童染色体疾病的分类及诊治,达到提升染色体疾病在本地诊治率目的。方法:病例资料为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并完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2720名儿童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社会性别、染色体性别、族别、染色体结果、就诊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就诊并完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患儿共计2720例,染色体异常者为80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9.63%(806/2720),按入院时社会性别:男:女=1.12:1。对不同性别染色体检出情况进行比较,表明不同性别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3.413,P>0.05)。检出的异常者中,常染色体异常以唐氏综合征为主,占异常核型的41.44%(334/806)。性染色体异常中以特纳综合征为主要核型,占异常核型的6.45%(52/806)。性分化异常为30例,占异常核型的3.72%(30/806)。染色体多态检出数为303例,占异常核型的37.59%(303/806)。2)对不同民族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进行对比,不同民族间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2.306,P<0.05)。在不同民族染色体类别分布进行对比,显示不同民族在染色体类别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5.418,P<0.001)。结论:染色体疾病是导致儿童发育落后、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智力障碍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研究检出的异常染色体中常染色体以唐氏综合征为主,性染色体以特纳综合征为主。在不同民族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类别分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需加强临床医师对染色体疾病的甄别能力,尽早对该类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以进一步提高儿童染色体疾病的诊治率。

汤镇川[2](2021)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诊断未被明确病因的存在智力和发育问题的患儿中作用及分析拷贝数变异在遗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门诊诊治的149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患儿,采集患儿外周血样本2ml后通过CMA对患儿进行拷贝数分析,所得原始样本数据与人类基因组核对匹配,查询数据库进行比对。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149例患儿中,男患儿人数是女患儿的1.2倍。149位患儿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共36例,26例属于数据库中明确记录的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片段大小范围在0.15Mb到15.4Mb之间。其中包括28例微缺失和8例微重复,现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过的相关综合征有26例。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5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4例,15q13.3微缺失综合征2例,Xq28(MECP2)微重复综合征2例,Kleefstra综合症(9q34.3微缺失综合征)2例,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 syndrome)、Xp11.22重复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2q33.1缺失综合征、先天性Rett综合征、Mowat-Wilson syndrome、朱伯特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Phelan Mc Dermid综合征(22q13缺失综合征)、10p15.3微缺失综合征各1例。阳性率24.2%。在36例致病性CNV患儿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伴先天发育畸形和特殊面容的有13例,占36.1%(13/36),伴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有4例,占11.1%(4/36)神经影像检查提示异常19例,占52.7%(19/36),脑电图检查提示异常4例,占11.1%(4/36)。临床意义不明CNV共48例,占32.2%,可能致病性CNV有6例,可能良性CNV 8例,28例CMA判定结果为良性CNV,23例CMA检测结果提示在检测范围内未见异常,结果阴性。经CMA检测得到126例含有拷贝数变异,现将其分为单纯智力障碍患儿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两组,两组致病性CNV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存在于绝大部分的ID/DD患儿中,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发现并解读相应拷贝数临床意义,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24.2%患儿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对儿科临床遗传学研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CMA能高效的检测染色体拷贝数拷贝数是否存在微重复或微缺失,用于临床上不明原因ID/DD的患儿病因学检查,可有效提高致病因素的检出率,降低诊断的经济成本,更好的了解病因。CMA在ID/DD患儿的遗传学诊断中非常具有临床实用性。对于ID/DD的儿童,可将CMA检测作为遗传学病因学的诊断测试。

王念,林立,周燕虹,周汶静,钟慧钰,陶昕彤,叶远馨[3](2020)在《中国西南地区6907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染色体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中国西南地区6 907例外周血,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秋水仙素处理,使其停止在分裂中期,经G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6 907例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中检出异常核型1 071例,检出率为15.5%。在异常核型中,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占21.9%、不孕不育占14.8%,异常孕产史夫妇占6.2%闭经、月经紊乱占31.5%,性别分化异常占29.7%,优生咨询占7.9%,其他占7.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不孕不育、流产及胚胎停育、闭经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染色检查,发展优生优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对减少遗传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玛依拉·阿不都热依木,米热古丽·买买提[4](2020)在《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人类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疾病谱产生了变化,儿童遗传病的比例日益增多,其中以染色体疾病为主,成为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儿童早期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检测染色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尽早发现染色体异常患儿,有利于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本文总结近年来儿童常见染色体病及目前国内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现况,进一步了解国内儿童染色体疾病谱。

贾广珠[5](2020)在《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羊水细胞中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9年06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孕妇1206例。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水穿刺术抽取羊水,通过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NGS)技术对羊水细胞中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并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将两种技术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分成两组,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1206例入组样本CNV-seq检测成功率100%,细胞遗传学-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成功率为99.75%(1203/1206)。2.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胎儿染色体正常81.18%(979/1206),胎儿染色体异常阳性率18.57%(224/120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11.61%(140/1206)包括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9.04%(109/1206)、性染色体异常阳性率1.82%(22/1206)、嵌合体阳性率0.75%(9/1206);染色体结构异常阳性率6.96%(84/1206)其中包括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阳性率0.91%(11/1206)、平衡易位阳性率1.33%(16/1206)、倒位阳性率0.33%(4/1206)、染色体多态性阳性率4.39%(53/1206)。3.CNV-seq共检出胎儿染色体正常74.88%(903/1206),胎儿染色体异常阳性率25.12%(303/120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11.69%(141/1206)包括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9.12%(110/120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1.82%(22/1206)、嵌合体阳性率0.75%(9/1206);染色体微结构异常13.43%(162/1206)包括致病性CNVs阳性率2.65%(32/1206)、致病性未知CNVs阳性率4.98%(60/1206);非致病性CNVs阳性率5.80%(70/1206)。4.CNV-seq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CNV-seq检出染色体异常阳性率、致病性CNVs阳性率、致病性未知CNVs阳性率高于染色体核型检出阳性率,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非致病性CNVs阳性率两组均无差异性,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阳性率高于CNV-seq检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入组孕妇的年龄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6352。6.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组与单用其中一种技术组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CNV-seq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检出一致。2.CNV-seq能检出更多的致病性明确CNVs,但检不出平衡易位、倒位染色体结构异常,因此CNV-seq不可取代染色体核型分析。3.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增高,因此高龄孕妇更适合行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4.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可以全面、有效的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荣跃[6](2020)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又称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DD),是在18周岁前起病,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或社会适应性行为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ID诊断用于5岁及以上的儿童,用发育评估方法比较稳定可靠,DD用于诊断5岁以下的儿童,诊断标准为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适应性行为等发育能区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能区落后,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严重者常无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长期支持。ID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根据美国多个医疗调查机构数据显示,ID造成的经济负担最为庞大,一人一生约100万美元。智障患者需要终生的康复支持治疗,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智力障碍的病因仍不清楚,如何阐明其发病机制,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因此关于ID的研究是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研究的热点。ID的病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非遗传因素占到10%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措施的完善,外源性感染、中毒、外伤、缺氧、营养不良以及文化落后、心理损伤等因素造成的智力障碍已得到极大控制,而遗传因素在病因构成中变得突出,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单基因异常和表观遗传异常等。目前诊断智力障碍的遗传学方法主要有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近年来发现拷贝数变异与智力障碍密切相关,有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CNVs分析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包括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Microarrays,,SNP-array)。但均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性改变,如点突变等。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高效、快速、灵敏的飞速发展,对不明原因的智力障碍诊断的流程通过CNV分析在过渡到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人类外显子占全基因组序列编码蛋白质序列的1-2%,但是覆盖了 85-90%的编码基因[1]。全外显子测序可以用于检测已知疾病的相关致病基因,同时能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国内目前对ID基因突变报道不多,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MA和WES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伴或不伴其他异常的患儿进行检测,包括569例接受了CMA的一线检测和14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未见异常的进一步接受了WES检测;旨在:1)分别从基因组和单基因水平探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2)评估ID/DD家系的再发风险,为这类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3)通过CMA技术和WES技术识别ID/DD潜在新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片段和致病基因,提高对ID/DD病因学的认知。第一部分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2012年5月到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就诊并被确诊为ID/DD患儿家系56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将ID/DD患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单纯性ID/DD组419例、ID/DD合并癫痫组53例以及ID/D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97例。所有家系在进行遗传学检测前均接受遗传咨询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同时也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根据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CytoScan HD芯片平台(195万拷贝数探针和75万SNP探针)的标准实验操作流程对胎儿及父母样本进行处理。3、使用相配套的CHAS软件对扫描芯片产生的.CEL文件进行数据分析。4、根据DGV(含正常人的CNVs)、DECIPHER(含患者的表型及致病性片段)、OMIM(含已知的致病基因)、CAGdb、ISCA(含良性与致病性的CNVs)、UCSCGenome Browser(显示片段中基因的内容及功能)及PUBMED等以及本实验室的内部数据库对分析结果进行在线比对,判断CNVs的性质。5、针对致病性CNVs和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VOUS)结果,进一步行父母样本检测进行综合家系分析,明确CNVs的来源和性质。6、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的卡方检验比较分析。结果1、CMA作为一线检测技术对569例不明原因ID/DD伴或不伴其他异常的患儿进行检测,在162例患儿中检测到致病性CNVs,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28.5%(162/569)。VOUS的检出率为2.6%(15/569),而良性CNVs在DD/ID患儿中的检出率为 68.9%(392/569)。2、单纯性ID/D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6.5%;ID/DD合并癫痫组的为26.4%;ID/D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的为38.1%。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发现单纯DD/ID组与DD/I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之间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6.5%vs 38.1%,χ2检验)。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62例检出含有致病性CNVs的胎儿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占3.7%(6/162)。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85例,占52.5%(85/162);其中82例为常见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包括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22q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16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5P缺失综合征,2q33.1 缺失综合征,2q37 单体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综合征,Silver-Russell综合征;其他罕见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有3例,包括15q24微缺失综合征、Xq28微重复综合征以及眼脑肾综合征。4、其余71例(43.8%,71/162)为新发的非综合征性致病性片段。其中,16p13.2区域的ABAT和 PMM2 基因,Xp11.23p11.22 区域的FTSJ1基因,14q32.31q32.33区域的DYNC1H1基因以及18q12.3q21.1区域的SETBP1基因为ID/DD的新的致病性候选基因。结论1、本研究中,应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进行检测,总体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5.8%,证明了 CMA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价值。2、本研究中检出的有临床意义的CNVs中52.5%为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其中以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最常见,另有43.8%为新发的非综合征性致病性片段,丰富了 ID/DD的微缺失/微重复疾病谱。3、CMA具有识别新的ID/DD致病候选基因的能力,涉及ABAT、PMM2、FTSJ1、DYNC1H1 和 SETBP1 基因。第二部分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就诊并被确诊为ID/DD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146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和CMA结果未见异常的ID/DD患儿核心家系外周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将ID/DD患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单纯性ID/DD组77例、ID/DD合并癫痫组29例以及ID/DD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组40例。所有家系在进行遗传学检测前均接受遗传咨询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同时也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使用Hiseq 2500高通量模式,进行PE100测序,按Hiseq 2500标准流程进行测序。3、用Illumina官方basecall分析软件BclToFastq得到原始数据(raw data)。并转换成FASTQ格式的文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获得高质量的数据(clean data)。然后依次进行数据比对、变异检测、突变注释、蛋白质危害性预测、剪切危害性预测等生物信息分析及临床高级分析。4、突变位点根据 ACMG(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指南标准进行判定,分为以下5类:致病性、可能致病性、不明确、可能良性和良性。5、用一代测序(Sanger测序)的方法对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位点的患儿及父母样本进行验证。结果1、WES成功对146例核型及CMA结果未见异常的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核心家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在61例患儿中发现了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包含了 51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和64个与患儿表型相关的突变位点。因此,WES在ID/DD患儿中孟德尔单基因病总的分子诊断率为41.78%(61/146)。2、146例接受WES检测的ID/DD患儿病例中,单纯性ID/DD组阳性突变检出率为36.36%(28/77);ID/DD合并癫痫组的检出率为41.38%(12/29);ID/DD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组的检出率52.5%(21/40)。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各组间阳性突变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ES检测在61例ID/DD患儿中发现了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包含了51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其中的8个致病基因在患儿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基因MECP2、ATRX、ADNP、SOX11、AHDC1、ARID1B、SLC9A6 和 BRAF、频率最高的2个为MECP2基因(n=4)和ATRX基因(n=3),分别导致Rett综合征和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肌张力减退综合征1型。4、WES在61例ID/DD患儿中发现了 64个阳性突变位点。根据孟德尔遗传方式分类,包括40例患儿含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位点(n=40),6例(包括2例UPD来源)含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位点(n=9),8例含有X染色体显性遗传(XD)位点(n=8)以及7例含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XR)位点(n=7)。根据突变位点的来源进行分类,包括47例患儿含有新发突变(n=47)和14例含有遗传性突变(n=17)。结论1、本研究中,应用WES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进行检测,孟德尔单基因病总体分子诊断率为41.78%,进一步证明了 WES技术在ID/D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遗传学依据。2、本研究的ID/DD阳性病例中,最常见的基因为MECP2、ATRX、ADNP、SOX11、AHDC1、ARID1B、SLC9A6和BRAF。3、本研究的阳性病例中,以新发突变为主,小部分遗传自父母,为这类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4、对于非印迹染色体中的UPD,需要考虑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任瀛[7](2020)在《150例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儿童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是指18岁之前认知和适应功能的严重损害,而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被用来诊断5岁之前的儿童。ID患儿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低于人群均值2个标准差或者小于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则不能依赖IQ来诊断,患者在2个或2个以上的发育方面明显延迟,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即为发育迟缓。国外的研究指出,ID/DD大约影响了 1-3%的人口,我国ID/DD的总患病率约为1.2%,其中遗传性疾病在出生前的诸多因素中约占40.5%,占所有已知ID/DD病因的17.7%,并且仍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患儿临床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分析中的应用,为ID/DD患儿遗传学病因的寻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相较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3-5%的检出率,CMA可以为高达20%的ID/DD患儿明确遗传学病因,已经成为了不明原因ID/DD的一线检测手段。ID/DD的致残率高,并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对于ID/DD患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是康复训练。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随着ID/DD患儿年龄的增长,康复治疗的效果逐渐减低,所以早期开展ID/DD患儿的CMA检测对于患儿的早期诊断、干预以及后期的优生优育都至关重要。目的:应用CMA对150例ID/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CNVs检测,探索CMA在ID/DD患儿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汉族ID/DD儿童常见的CNVs,并进行致病性分析。对检测出来的部分CNVs进行来源分析,为再生育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为ID/DD的15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提取患儿基因组DNA,应用CMA技术检测患儿基因组的 CNVs,被检测出来的 CNVs利用 OMIM、DECIPHER、PUBMED、UCSC、ISCA、CLINGEN等数据库进行分析,明确其致病性。对可获得父母血液样本的患儿进行CNVs的来源分析。结果:1.在50例患儿中检测出61个染色体异常片段:26例患儿存在1个染色体片段缺失;12例患儿存在1个染色体片段重复;7例患儿存在1个染色体片段缺失伴1个染色体片段重复;2个患儿存在2个染色体片段重复;3个患儿存在单亲二倍体,涉及5个染色体片段异常。2.150例ID/DD患儿中共检出了 46例患儿携带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30.7%,其中有2例为染色体发生大片段纯合子现象,考虑与单亲二倍体有关,44例患儿携带致病性CNVs。CMA还检出1例患儿携带可能致病性CNVs,3例患儿携带临床意义不明性CNVs,1例患儿携带临床意义不明性单亲二倍体。3.本研究中致病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常涉及的疾病为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安格曼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s,AS)、威廉姆斯-伯伦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s,WBS)、1p36缺失综合征、2q37微缺失综合征、22q11.2缺失综合征、MECP2微重复综合征和9p三体。4.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技术对41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父母来源分析,有3例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自父亲,3例患儿遗传自母亲,其余患儿均为新发,为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结论:1.本研究利用CMA技术为30.7%(46/150)的ID/DD患儿明确了遗传学病因,有助于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并且对部分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进行了来源分析,为后期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达到优生的目的。2.本研究中,通过CMA技术为汉族ID/DD患儿明确的病因中较为常见的是:PWS/AS、WBS、1p36缺失综合征、2q37微缺失综合征、22q11.2缺失综合征、MECP2微重复综合征和9p三体,为下一步研究出汉族人群ID/DD患儿的特异性检测芯片提供了数据基础。3.本研究详细描述了 3例携带临床意义不明性CNVs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以后这类CNVs的分类提供了依据。

赵晓峰[8](2020)在《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伴矮小及多发畸形男童的遗传学特征与临床表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智力低下是许多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常见表现,发病率约占儿童总数的2-3%[1]。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运动行为发育障碍及多发畸形的常见原因之一。3p综合征[2]由verjaal和de Nef于1978年首次报道,后来由Garcia Segredo(1981)、Witt(1981)、Higginbottom(1982)、Reifen(1986)、Scwyer(1987)、Tazelaar(1991)、Mowrey(1993)、Phipps(1994)Drumheller(1996)等分别补充了各种类型的主要特征。它是一组染色体缺失疾病,主要表现为全面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小下颌、长人中、上睑下垂、多指畸形、肌张力减低等,临床亦可见先天性心脏病、刻板动作、胃肠道畸形,肠旋转不良等。多数儿童由于缺乏进一步检查而很难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3p综合征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一般都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和其他异常,且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特征。高通量测序特别是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对于发现单个碱基或较小片段插入或缺失、微重复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等意义重大。目前主要分为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 CGH)技术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 array)两种。美国医学及遗传学组(ACMG)建议将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作为临床上检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多种畸形体征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将2017年7月至2019年07月就诊于我院生长发育专科门诊的40例不明原因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或多发畸形的患儿纳入研究,完善相关检查及染色体基因芯片等检查,并重点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的有代表性的3p25.3p25.2杂合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遗传性特征,研究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性机制。目的研究并分析不明原因生长发育落后伴智力低下及或多发畸形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临床特点,分析以3p25.3p25.2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代表的染色体疾病患儿临床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研究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2.9岁)不明原因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儿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对其中1例具有典型矮小、全面生长发育落后、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表现的染色体疾病表现患儿运用染色体基因芯片技术明确诊断为罕见的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综合征,并以该例患儿为代表重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分析其临床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可能致病机制。结果1.12.5%(5/40)的患儿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发现致病性变异,分别为1例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综合征,Bloom综合征1例,POLE基因突变1例,UFSP2基因突变1例,stat1基因突变1例,染色体基因芯片阳性率12.5%;2.3p25.3p25.2患儿,男孩,1岁4月。宫内发育迟缓,重度矮小、全面生长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迟缓、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小头畸形、头颅外观畸形、小下颌、长人中、低耳位、双侧耳前瘘管等)、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隐睾、龟头裸露、肌张力低下、婴儿期喂养困难、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减低。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证实3号染色体p25.3p25.2区域存在一段3327kb的杂合缺失。结论1.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及多发畸形患儿,建议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查。2.一例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综合征患儿存在3327kb杂合缺失,共39个基因缺失,SETD5、VHL、FANCD2等基因缺失是导致该患儿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张皓雅[9](2020)在《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intellectual disability,GDD/ID)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特点,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GDD/I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230例GDD/ID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采集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及致病性分析。结果在230例GDD/ID患儿中,全面发育迟缓(GDD)患者203例,智力障碍(ID)患者27例,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1.57:1)。在合并症方面,GDD/ID合并癫痫患儿114例,GDD/ID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者6例,GDD/ID合并肌张力障碍者4例。在61例拷贝数变异(CNV)阳性患儿中,其中GDD患儿52例,检测出67例CNV变异,包括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2例,非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4例,良性CNV改变4例,可能良性CNV改变1例,致病性CNV改变17例,临床意义未明9例,可能致病性改变20例;ID患儿9例,检测出11例CNVs变异,包括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6例,非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例,可能致病性改变1例,致病性CNV改变1例,临床意义未明1例,良性CNV改变1例。在169例基因突变阳性患儿中,GDD患儿151例,共检测出103个相关基因突变,其中SCN1A基因突变为GDD患儿最常见变异;ID患儿18例,共检测出21个相关基因突变,基因分布较分散。在所有基因突变阳性患儿中,共检测出115个智力障碍相关基因,其中癫痫性脑病相关基因3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障碍基因37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智力障碍基因21个,X连锁智力障碍基因19个。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儿中,Angelman/Prader-Willi患儿最多;在癫痫性脑病患儿中,SCN1A新发突变患儿最多;在女性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MECP2基因突变患儿最多。结论GDD/ID病因复杂,遗传学因素占比较多,且患儿常共患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临床上要注意对这类患儿及时诊断及鉴别诊断。完善分子遗传学相关检查,能够明确部分GDD/ID患儿的病因,有助于对此类患儿进行早期识别、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

孙艳美[10](2020)在《不同检测技术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目的:1. 探讨脐静脉穿刺指征及染色体异常类型分布,分析孕中晚期脐静脉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2.探讨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遗传学检测方式的选择;3.分析性染色体嵌合型妊娠结局及预后;4.胎儿染色体多态性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计3387例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行脐静脉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及检出率,并对胎儿性染色体嵌合和染色体多态性的妊娠结局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1.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分布3387例脐带血中共检出182例异常核型,染色体异常率5.37%。在检出的182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19例,占65.38%,以21-三体最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倒位,占14.29%,以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为主;染色体嵌合型共19例,占10.44%,其中16例为性染色体嵌合型。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最常见,占比73.16%,异常核型检出率仅为2.02%,胎儿结构异常组异常核型检出率11.17%,高龄孕妇组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9.3%,父母核型异常组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3.33%,无创性产前DNA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NIPT)阳性组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46.97%,羊水核型验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达44.23%。常染色体非整倍体最常见于NIPT阳性组和超声结构异常组,性染色体异常最常见于NIPT阳性组,嵌合型最常见于羊水核型验证组,染色体缺失、重复、add及衍生染色体最常见于超声结构异常组,染色体易位和倒位最常见于超声软指标阳性组。2. 性染色体嵌合型分布及妊娠结局16例性染色体嵌合型病例中,13例选择了终止妊娠,1胎儿核型为46,X,i(Y)(q10)[20]/45,X[6]引产后生殖器显示欠清,余未见明显异常。3例胎儿核型为低比例嵌合型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均足月分娩一女婴,随访至今智力及身体发育均未发现明显异常。3. 羊水异常核型验证52例因羊水核型异常行脐静脉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29例经脐带血细胞培养证明为正常核型,术后随访显示29名孕妇均继续妊娠,顺利分娩,新生儿未见明显发育异常。23例经脐带血验证为异常核型,其中包括嵌合型10例。4.染色体多态性及妊娠结局检出的80例染色体多态性病例中,失访13例,6例因为胎儿超声结构异常选择了终止妊娠,61例选择继续妊娠,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后发生严重窒息,1例出生后发现轻度足内翻,1例死于新生儿肺炎合并脑炎。结论:1.不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的孕妇,NIPT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需要交待其局限性及可能出现的假阴性结果;2.高龄孕妇,不推荐NIPT作为首选,建议直接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若有穿刺禁忌,可以将NIPT作为一种替代方式;3.超声提示结构异常者建议直接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有条件者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和微阵列分析;4. 羊水细胞培养中染色体核型为嵌合型时,需要行进一步的脐静脉穿刺确认,如果胎儿脐带血培养显示为正常的核型,则继续妊娠是相对安全的;5. 比例较低的性染色体嵌合胎儿,预后良好,不建议终止妊娠;6. 胎儿染色体核型为多态性时,需进一步行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第二部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并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CMA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或者脐静脉穿刺,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的单胎妊娠孕妇706例,分析不同穿刺指征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检出率及差异性。结果:706例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的孕妇中,共检出81例异常核型,占比11.47%。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最常见,占比36.54%。在检出的81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占56.79%,染色体结构异常35例,占43.21%。染色体数目异常以21-三体最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易位和倒位。706名孕妇中,共检出122例CNV,占比17.28%,较异常核型检出率高5.81%,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CNV检出率较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对比,我们发现除父母染色体异常组CNV检出率较异常核型率低以外,其他各组CNV检出率均高于或等于异常核型检出率。在62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正常核型病例中,检测到63例存在染色体微缺失或重复,占10.13%。核型分析提示为染色体多态性13例,通过CMA检测发现3例存在微小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占23.08%。结论:CMA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染色体畸变的检出率。第三部分基因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基因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对疑似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病例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分析遗传方式,明确临床诊断;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提取胎儿DNA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抽取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提示患儿存在IBA57基因c.22C﹥T(p.R8X)和c.341G﹥C(p.G114A)杂合突变,IBA57基因c.341G﹥C(p.G114A)突变为母源,IBA57基因c.22C﹥T(p.R8X)突变为父源,其弟弟同时携带IBA57基因c.22C﹥T(p.R8X)和c.341G﹥C(p.G114A)位点,结合临床表型、遗传方式及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所患疾病为痉挛性截瘫74型;两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胎儿细胞Sanger测序一胎儿未发现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一胎儿携带IBA57基因c.341G﹥C(p.G114A)突变位点;孕34周分娩,随访2+年均未见异常。结论:IBA57基因突变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重要原因,基因测序在精准医疗和产前遗传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遗传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检查与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遗传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检查与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地区某三甲医院2720例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收集
        3.2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染色体相关符号说明
综述 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及方法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目的基因的提取
        2.2.3 CMA检测流程
        2.2.4 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及判读
        2.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ID/DD患儿CNV检测结果
        3.1.1 ID/DD患儿致病性CNV结果分析
        3.1.2 ID/DD患儿临床意义不明CNV结果分析及父母验证
        3.1.3 ID/DD患儿可能致病CNV结果分析
    3.2 单纯智力障碍患儿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智力障碍儿童病因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3)中国西南地区6907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受检者年龄性别分布
    2.2 染色体检查病因分类及检出率
    2.3 不同病因其异常核型具体分布及占比
        2.3.1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异常核型分布及占比
        2.3.2 不孕不育异常核型分布及占比
        2.3.3 异常孕产史夫妇异常核型分布及占比
        2.3.4 闭经、月经紊乱异常核型分布及占比
        2.3.5 性别分化异常患者异常核型分布及占比
        2.3.6 优生咨询相关异常染色体分布及占比
3 讨论
    3.1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与染色体异常
    3.2 不孕不育与染色体异常
    3.3 异常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
    3.4 闭经、月经紊乱与染色体异常
    3.5 性别分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
    3.6 优生咨询与染色体异常

(4)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常见染色体病
    1.1 常染色体异常
    1.2 性染色体异常
2 国内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现况
3 总结

(5)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羊水细胞培养及G显带核型分析
        2.3 羊水细胞DNA提取、测序及数据分析
        2.4 实验分组
    3 孕妇妊娠的结局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 CNV-seq、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
    3 妊娠的结局随访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6)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WES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150例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儿童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方法
        2.1 血液采集
        2.2 基因组DNA提取
        2.3 测定DNA完整性
        2.4 样本保存
        2.5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2.6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信息分析
        2.7 qPCR验证CNVs来源
        2.8 CNV的分类
第三章 结果
    1. 临床表现
    2. 染色体芯片结果
        2.1 基因组DNA的质控结果
        2.2 芯片结果及qPCR验证结果
    3. 特殊病例
    4. 本研究中CNVs的起源、位置分布
第四章 讨论
    1. 致病性CNVs和单亲二倍体
        1.1 本研究常见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1.2 本研究较为少见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1.3 暂未被定义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致病性CNVs
    2. 可能致病性CNVs
    3. 临床意义不明性染色体异常
    4. CMA技术的不足及挑战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伴矮小及多发畸形男童的遗传学特征与临床表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2.4 技术路线与检验流程
3.结果
    3.1 研究对象表型
    3.2 3p25.3p25.2患儿临床表型
    3.3 染色体核型分析
    3.4 PCR流式细胞仪淋巴细胞亚群血液肿瘤学指标检测结果
    3.5 外显子测序
    3.6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
    3.7 临床表型分析
4.讨论
5.结论
6.创新之处
7.局限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在胎儿产前诊断、儿童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多发畸形及自闭症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9)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绪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1.3 拷贝数变异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GDD/I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3.2 GDD/ID患儿基因检测结果
        3.2.1 拷贝数变异结果
        3.2.3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
4 讨论
    4.1 发育迟缓合并癫痫相关基因学研究
    4.2 拷贝数变异与发育迟缓
    4.3 X-连锁智力障碍
    4.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
    4.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智力障碍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应用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不同检测技术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因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机制及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遗传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检查与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地区某三甲医院2720例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D]. 玛依拉·阿不都热依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汤镇川.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中国西南地区6907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J]. 王念,林立,周燕虹,周汶静,钟慧钰,陶昕彤,叶远馨. 现代医学, 2020(09)
  • [4]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进展[J]. 玛依拉·阿不都热依木,米热古丽·买买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07)
  • [5]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贾广珠. 青岛大学, 2020(01)
  • [6]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D]. 王荣跃.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150例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儿童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D]. 任瀛. 山东大学, 2020(02)
  • [8]3p25.3p25.2染色体杂合缺失伴矮小及多发畸形男童的遗传学特征与临床表型研究[D]. 赵晓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D]. 张皓雅. 江汉大学, 2020(08)
  • [10]不同检测技术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D]. 孙艳美.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遗传性智力低下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及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