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短跑技术特征与短跑专门练习(论文文献综述)
谭彩燕[1](2021)在《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SAQ训练法指通过合理的训练,发展运动员必要的专项运动技术,在提供完整的动作技能基础下,改善运动员身体的协调、加速、平衡、灵敏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使运动员在运动中发挥最大力量能力的训练方案。而且适用于任何水平的运动员。100米跑速度素质包括启动速度、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通过本次实验研究验证SAQ训练法是否对高考体育生100米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本文选取40名高一男子体育生为研究对象。且这40名体育生:(1)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运动训练;(2)没有参加过区、市级及以上的比赛;(3)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明显的运动损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进行研究。(1)对40名体育生进行伊利诺斯灵敏性跑测试,总结分析提高身体灵敏性对体育生百米训练是否存在影响。(2)通过测试30米、50米、80米、300米跑的成绩分析评估体育生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能力,进而综合评价SAQ训练法对高一男子体育生100米跑的训练效果。实验结果:经过10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实验后在伊利诺斯灵敏跑、30米跑、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300米跑成绩六项指标较实验前均呈显着性变化,成绩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实验后在30米跑、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300米跑成绩五项指标较实验前均呈显着性变化,成绩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实验后伊利诺斯灵敏跑成绩与实验前没有差异性;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后指标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显示除伊利诺斯灵敏跑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显示均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0周的SAQ训练法和常规训练法实验后,实验组的伊利诺斯跑成绩有显着性变化,对照组的伊利诺斯跑成绩无变化,证明SAQ训练法能有效地发展体育生的灵敏性,但提高体育生的身体灵活性对提高100米成绩无明显影响。(2)SAQ训练能有效的提高体育生的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加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提高优于常规训练,但在速度耐力训练中,折返跑对维持速度的能力降低,因此效果比常规训练的效果稍差。(3)SAQ训练法作为新的方法作用于体育生的训练中是可行的,在基层训练中,常规训练法作为传统的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成绩是明显而且有效的。
吴超群[2](2020)在《12周跨步跳训练对100m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短跑专项技术设计的跨步跳训练方法手段,将短跑100m途中跑的专项技术特征相互结合,为百米跑与跨步跳训练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通过对短跑运动员进行12周的跨步跳训练实验,深入分析12周跨步跳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身体素质、途中跑技术指标的变化,探求跨步跳训练中着地支撑的刚性支撑效应,进而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研究方法:选取武汉体育学院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班20名短跑二级运动员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入学百米成绩随机分配成实验组(TRAIN)和对照组(CON)。实验组10名,对照组10名,使用Vicon三维动作分析技术对测试过程中所采集的步长、步频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步长均显着高于实验前,且实验组提升较为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步频均显着高于实验前,且实验组步频提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2)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30m短跑成绩均有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实验后30m短跑成绩提升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60m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实验后60m速度提升幅度较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100m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100m成绩提升的幅度较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立定跳远成绩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的显着性差异最大;实验组实验后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的增加幅度较大。(3)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重心水平速度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重心水平速度提升较为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单步时间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其中实验组的差异性最为显着;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支撑时间均高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支撑距离均显着高于实验前,且实验组增加幅度较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腾空距离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训练后提升效果最大。实验组和对照组腾支距离比在训练后均无显着差异。(4)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支撑腿膝角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支撑腿膝角变化幅度较大;实验组实验后支撑腿平均伸髋角有显着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后支撑腿平均伸髋角无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伸髋角速度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且实验组的检验结果变化幅度较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支撑腿膝角速度均显着高于实验前,且实验组支撑腿膝角速度变化较大;实验组实验后支撑腿平均踝角均有非常显着差异,且实验组支撑腿平均踝角在训练前后变化较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摆动腿平均踝角均有非常显着差异,且实验组在训练后摆动腿平均踝角变化较大。研究结论:(1)12周跨步跳训练后,运动员30m、60m、100m成绩和立定跳以及立定三级跳的运动成绩明显提高,且实验组训练效果较为明显,增加幅度最大。因此,跨步跳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身体爆发力、协调性和腾空时身体力量的转换能力,同时使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运动员起跑时更具优势。(2)12周跨步跳训练使运动员途中跑单步整体运动学特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变快、单步时间减少,支撑距离和腾空距离增大,步长和步频明显增加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提高。(3)12周跨步跳训练使运动员部分肢体运动学参数得到优化。主要表现为运动员支撑腿膝角降低、支撑腿伸髋的角度以及伸髋角速度增大、支撑腿膝角速度增加以及踝角的减小。
唐海峰[3](2019)在《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田径100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早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拥有其他田径项目不可比拟的项目影响力和关注度,对赛场下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也是其他项目不可比拟的。国际比赛中,百米飞人大战一直是最大看点和焦点,是赛事的压轴项目。100米在竞技体育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尚处于落后阶段,对其研究重在找出问题,促进发展。中国田径男子100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快速发展期、停滞倒退期、低迷稳定期、快速突破期,目前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呈现良好势头。通过对中国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系统梳理,能够认清新时代下中国男子100米形势与主要任务,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问题,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摸索适合中国男子100米成绩突破的发展之路,缩短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突破时间,使中国早日向短跑强国迈进。论文以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计量可视化分析法对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与世界进行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环境等伴生因素进行集成式梳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大致分为快速发展期、停滞倒退期、低迷稳定期、快速突破期四个阶段,与世界100米成绩经历的11秒时代、10秒时代、9秒时代成绩演变相差甚大,但随着近几年男子100米成绩的突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最佳成绩总体上呈现波折起伏的动态发展趋势,成绩表现越来越好,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男子100米最佳成绩发展迅速,截止2018年男子100米成绩已经达到9.91秒的黄种人最快纪录,追平卡特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的亚洲纪录。3.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最佳前十运动员输出省市区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由80年代的11个扩展到21世纪初的18个省市。优秀100米运动员输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部、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地区四川等省份,特别是广东具有强有力的男子100米运动员输出。4.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伴生特征表现为:具有省级行政单位隶属、地域地理位置、GDP水平表现和跨界跨项的选材特征;具有年龄、身高、步幅、步长的身体形态特征;具有起跑反应时、途中着地缓冲技术、全程速度变化的技战术特征;具有基层管理、高层管理的发展规划和训练基本理念特征;具有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训练的后备力量特征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练员职业水平特征。5.强化小学—中学—大学—省队或国青队—国家队为主体的选材培养模式,弱化业余体校俱乐部、专业队为主的选材培养模式,构建体并与教“三位一体”的选材机制,是100米跑改革创新成绩突破的必然趋势。6.运动员以学习为主线进行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硕博五个阶段的竞技训练,同时在各个训练阶段实行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竞赛体制,以保持运动员的兴奋性,形成训练和竞赛的良性循环。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身体发育情况和认知规律,制定负荷强度计划,有条不紊开展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让运动员达到高级专项训练阶段和保持高级专项阶段水平。7.多元化管理体系中,国家从宏观上对目标制定、政策管理、监督协调、信息反馈进行整体布局;微观上对运动员管理伴生出的对教练员队伍管理、运动队管理、科研攻关人员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进行细节把控。并通过训练过程管理和后勤管理为100米成绩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8.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取得除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竞赛、管理有严格要求外,还对比赛场地、外出比赛时差以及气温、气压、温度、风、雨等气象因素都有严格要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比赛运动员心理变化,影响100米运动员正常水平发挥。
梁静[4](2019)在《8周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8周拖阻力伞跑训练实验对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短跑途中跑中下肢三关节髋、膝、踝的运动学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明确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技术和专项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训练实验法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法,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18级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选班1组12名学生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拖阻力伞跑专项力量训练,对短跑运动员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8周拖阻力伞跑训练后,运动员的60m、100m、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均有非常显着的提高。拖阻力伞跑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短跑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协调用力能力、速度水平以及爆发力水平,从而使运动员的短跑成绩进一步提高。2.拖阻力伞跑对运动员途中跑单步运动学整体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步时间和腾空时间缩短,腾空距离增大,步长和步频显着增加,从而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显着的提高,促进人体快速前移,使单步技术结构趋向合理化。3.拖阻力伞跑训练对支撑阶段运动员下肢的一些运动学参数有着显着的优化作用:支撑阶段支撑腿伸髋幅度和摆动腿屈髋幅度增大,支撑腿的伸髋速度和摆动腿屈髋速度增大,使髋关节整体做功范围前移,也为摆动腿积极屈髋向前着地做好充足准备;支撑腿膝关节“刚度”增加,离地膝角趋向合理化,而摆动腿着地膝角和离地膝角均减小,使摆动腿膝关节折叠更紧以减小摆动惯量,进而加快摆动腿的前摆速度和膝点水平速度;支撑阶段支撑腿踝关节着地踝角降低有利于着地的积极着地,防止股后肌群主动不足,摆动腿平均踝角减小,这一趋势促使摆动腿前摆更加积极。4.拖阻力伞跑训练由于在跑的过程中阻力伞受到空气阻力产生不稳定性,所以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风向并强调尽量保持身体平衡,沿着直线跑动。拖阻力伞跑训练作为短跑专项力量训练中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手段,在长时间的重复训练中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以致于不能尽力训练,建议拖阻力伞跑要与其他专项训练手段结合实施。
陶淑玲[5](2019)在《8周小腿负重跑对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运动员进行8周的小腿负重跑训练实验,纵向的分析训练前后运动员身体素质和途中跑技术指标的变化,探索小腿负重跑的训练效应以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方法,为短跑的科学训练与教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高速摄像及运动学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8周训练前后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和途中跑技术运动学指标进行系统对比,深入分析小腿负重训练后短跑途中跑中髋、膝、踝三关节运动学的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通过8周的小腿负重跑训练,运动员30米、60米、100米成绩和立定跳远成绩显着性提高,立定三级跳成绩无明显变化。就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整体效应而言,途中跑加速与保持速度能力、速度力量水平和下肢爆发力都得到提高,但对身体协调用力的改善作用不大。2.8周小腿负重跑训练使短跑运动员的单步整体运动学参数系统优化:前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减少,单步时间减少,支撑距离和腾空距离呈增加趋势,步长增加,步频加快,重心水平速度获得明显提高,推动人体快速前移。3.8周小腿负重跑训练使短跑运动员支撑阶段摆动腿的膝角、踝角更小,摆动腿屈髋前摆的速度更快,屈髋前摆的幅度更大,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前摆工作效率更高,因此,小腿负重训练对于改善摆动腿的动作模式与技术,发展摆动腿快速折叠前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尽管8周小腿负重跑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撑腿支撑阶段伸髋速度,进而提高两大腿的剪绞速度,但也造成髋的工作范围后移,也就是说两大腿更多地在额状面以后运动,以及支撑腿膝的高位支撑状态,使支撑腿的动作模式向不利于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应用该练习时,应该慎重选择并采用相应的训练手段减少负面影响。
米少波[6](2019)在《抗阻力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影响研究 ——以云南大学田径队100米运动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国、各项目运动员运动记录的不断刷新,体育学专家学者对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的关注也是越来越多,为了能够高效的提高运动员们的运动成绩,各项目的教练员们必须不断地接受科学、前沿的运动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方法、手段。抗阻力训练是运动员克服外部阻力的同时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通过对运动员完成正常技术动作时施加的外部阻力,增加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负荷,增强了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动作力量,强化了运动员的技术特征,改进了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动作,并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来加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意识。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为本文探寻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为本文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从而支撑完成本篇论文。本次实验针对云南大学田径队短跑100米专项训练二级水平的7名运动员进行抗阻力训练,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抗阻力训练方法手段都是紧密结合短跑起跑后加速跑阶段专项技术特征所设计的,经过为期12周的抗阻力训练,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40米专项成绩、100米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为了验证与短跑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联系紧密的抗阻力训练方法手段对运动员的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改进是否有促进作用,能否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的研究结果为:1、从短跑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数据中可以得出:运动员训练前、后起跑后加速跑各项专项技术具有显着改变,各专项技术更加趋于合理,得出,通过与短跑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结合的抗阻力训练方法手段,使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专项技术更加完善,也为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奠定了基础。2、在对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后40米专项运动成绩、100米全程运动成绩变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在短跑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训练中运用结合了起跑后加速跑阶段专项技术特征的抗阻力训练手段,促进了短跑运动员的40米专项运动成绩及100米全程运动成绩的提高,也证实了运动员的短跑起跑后加速跑阶段专项技术得到完善。
何春林[7](2016)在《体育考生100米跑专门性练习方法的优化应用》文中提出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2014届体育考生100米跑教学训练为例,根据现代短跑技术的理论,结合教学行动研究,优化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方法——把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改为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以及"扒地式"车轮跑练习;把单一动作的专门练习改为组合动作专门练习。实践证明,应用优化的短跑技术专门性练习方法进行教学训练,更有利于提高100米跑专项成绩。
史兴楠[8](2016)在《垂直阻力类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训练效应实证研究 ——以负沙背心跑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对实验前后运动员身体素质,途中跑下肢髋、膝、踝三关节的运动学指标和环节肌肉力量进行纵向对比,以深入了解负沙背心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环节肌力变化对短跑技术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法和等动环节肌肉力量测试分析法,对选取的13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男性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负递增重量沙背心重复跑专项力量训练。主要选择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运动学以及环节肌力相关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8周训练后,运动员30m、60m、100m和立定跳远成绩提高非常明显,负沙背心跑对二级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绝对速度以及下肢爆发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2.对技术的影响表现在对单步整体特征和肢体环节运动学参数的改变上。单步整体特征显示:8周训练后,支撑时间减少,支撑距离和腾空增加,步长明显增加,重心水平速度大幅增加。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变化显示:支撑腿着地踝角更小,膝关节刚度增强,蹬伸更加充分,伸髋角度变小,髋做功范围更多在人体额状面之前;摆动腿踝角更小,膝关节折叠更紧,髋关节摆动速度更快,两大腿剪绞幅度更大、速度更快。3.对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表现在等动向心/向心收缩模式条件下力学参数的改变上。髋关节在高速(240°/s和300°/s)测试时,屈伸肌群肌力和爆发力明显增长,屈伸肌群力量发展更为均衡;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变化不大,但屈伸肌群力量发展更为均衡;踝关节背屈肌群肌力、做功和爆发力均有大幅下降,跖屈肌群没有变化。可能沙背心跑对下肢环节的离心收缩力量增长更具有一定意义。4.负沙背心跑训练有一定的不足:(1)支撑阶段过分发展伸膝,不利于有效地伸髋;(2)使踝关节伸屈力量不协调,容易造成损伤。
胡巍[9](2013)在《试论短跑的专门性练习》文中指出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短跑运动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改进,并逐渐形成较完善的现代短跑技术。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新的理论突破了后蹬是人体前进动力这一观点的束缚,从现代短跑技术发展来看,传统的短跑专门性练习在动作结构、动作幅度、动作用力特征和心理适应性等方面,与现代短跑专项动作技术存在很多差异,应对其练习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不断地丰富其练习内涵,使练习方法更符
马秀杰,刘昆,周纯[10](2013)在《跑的专门性练习与短跑途中跑下肢肌电贡献特征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R遥测肌电仪和"爱捷"运动图像解析系统软件,对比分析受试者在做短跑专门性练习如车轮跑、后蹬跑、高抬腿跑与在做短跑途中跑时右腿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半键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臀大肌的肌电特征和肌肉工作机制。结果表明,肌电贡献率在车轮跑时与途中跑基本一致,股外侧肌与股内侧肌在后蹬跑和短跑途中跑的支撑腿后蹬动作阶段中存在贡献率显着性差异,股外侧肌与半腱肌在高抬腿与短跑途中跑的摆动腿下压着地动作阶段的贡献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因此,在训练时应强化车轮跑,改进高抬腿跑,慎用后蹬跑。
二、现代短跑技术特征与短跑专门练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短跑技术特征与短跑专门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1)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SAQ训练法的研究 |
2.1.1 SAQ训练法的概念 |
2.1.2 SAQ训练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
2.2 关于百米跑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1 百米跑起跑反应时的研究现状 |
2.2.2 百米跑速度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3 百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的研究现状 |
2.2.4 百米跑训练专门性练习的研究 |
2.3 关于高考体育训练的相关研究 |
2.4 关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干预与训练方案 |
4.1 实验时间安排 |
4.2 实验地点 |
4.3 实验假设 |
4.4 测试指标 |
4.5 测试仪器与测试步骤 |
4.5.1 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 |
4.5.2 加速度、绝对速度、速度耐力(80 米)、基本素质(100 米) |
4.5.3 速度耐力(300 米跑) |
4.6 实验对象与分组 |
4.7 实验误差控制 |
4.8 SAQ训练法的原则与实验组的动作设计 |
4.8.1 训练原则 |
4.8.2 实验组的动作设计 |
4.9 对照组动作设计 |
4.10 实验进度安排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5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8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5.2.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0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件4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12周跨步跳训练对100m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短跑专项力量的相关研究 |
2.1.1 短跑专项力量的概念界定 |
2.1.2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
2.1.3 百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
2.2 短跑途中跑运动学研究 |
2.2.1 途中跑技术整体运动学参数研究 |
2.2.2 途中跑肢体环节运动学参数研究 |
2.3 跨步跳的相关研究 |
2.3.1 跨步跳的定义 |
2.3.2 国内外关于跨步跳技术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运动学测试分析法 |
3.2.4 数据标准化处理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 |
4.1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基本步长、步频的影响 |
4.1.1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步长比较 |
4.1.2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步频比较 |
4.2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基本运动素质的影响 |
4.2.1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30m、60m、100m的影响 |
4.2.2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运动的影响 |
4.3 训练前后100M整体运动学测试的影响 |
4.3.1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单步时间的比较 |
4.3.2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单步空间的比较 |
4.4 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学测试的影响 |
4.4.1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支撑腿膝角比较 |
4.4.2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支撑腿平均伸髋角比较 |
4.4.3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伸髋角速度比较 |
4.4.4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支撑腿膝角速度比较 |
4.4.5 跨步跳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踝角比较 |
4.5 分析与讨论 |
4.5.1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基本步长、步频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5.2 跨步跳训练对运动员基本运动素质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5.3 实验前后100m整体运动学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5.4 实验前后肢体运动学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时代下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
1.1.2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发展的必要性 |
1.1.3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急需突破的现实需求 |
1.1.4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备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需求 |
1.1.5 基于相关研究不足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1.1 中国短跑成绩演变特征相关研究 |
1.3.1.2 中国100米成绩演变特征研究 |
1.3.1.3 中国短跑突破相关研究 |
1.3.1.4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研究 |
1.3.1.5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伴生特征研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历史研究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访谈法 |
2.2.7 计量可视化分析法 |
3 国内外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
3.1 国外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
3.2 国内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
3.3 国内外100米跑成绩发展的对比分析 |
4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伴生特征 |
4.1 伴生诠释 |
4.2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选材特征 |
4.2.1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省级行政单位隶属特征 |
4.2.2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地理位置特征 |
4.2.3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GDP水平表现特征 |
4.2.4 中国男子100米跑跨界跨项选材特征 |
4.3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年龄身体形态特征 |
4.3.1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年龄特证 |
4.3.2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身高、步幅、步长特证 |
4.4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技战术特征 |
4.4.1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起跑反应技术特征 |
4.4.2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途中着地缓冲技术特征 |
4.4.3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 |
4.5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管理特征 |
4.5.1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发展规划特征 |
4.5.2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训练基本理念特征 |
4.5.3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基层业余体校特征 |
4.5.4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突出省份管理体系特征 |
4.6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后备力量特征 |
4.6.1 后备人才范围界定 |
4.6.2 全国后备人才基地情况特征 |
4.6.3 山东省后备人才基地情况特征 |
4.7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教练员师资水平特征 |
4.7.1 教练员运动经历情况 |
4.7.2 教练员师资队伍培训情况 |
5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发展启示 |
5.1 基于突破的理论阐释 |
5.2 100米跑制胜的本质特征 |
5.3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的指标体系 |
5.3.1 基于“三位一体”选材机制下的突破 |
5.3.2 基于多维度视角下科学化训练的突破 |
5.3.3 基于多层次有重点的竞赛突破 |
5.3.4 基于多元化战略下的创新管理突破 |
5.3.5 基于全方位多点开花的环境突破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8周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落后是我国短跑运动水平落后的原因之一 |
1.1.2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训练效应亟待明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和内容 |
1.4 本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1.4.1 本研究的重难点 |
1.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短跑专项力量特征和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研究 |
2.1.1 短跑专项力量特征研究 |
2.1.2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 |
2.1.3 拖阻力伞跑训练的研究 |
2.2 短跑途中跑技术运动学研究 |
2.2.1 途中跑技术整体运动学参数研究 |
2.2.2 途中跑技术肢体运动学参数研究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训练实验法 |
3.2.3 高速摄像及图像解析法 |
3.2.4 数据标准化处理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 |
4.2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整体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4.3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肢体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4.3.1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支撑阶段髋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4.3.2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支撑阶段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4.3.3 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支撑阶段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8周小腿负重跑对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文献综述 |
2.1 短跑专项力量的相关研究 |
2.1.1 短跑专项力量的概念 |
2.1.2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
2.1.3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
2.2 短跑途中跑运动学研究 |
2.2.1 途中跑技术整体运动学参数研究 |
2.2.2 途中跑肢体环节运动学参数 |
2.3 阻力跑的相关研究 |
2.3.1 阻力跑训练的概念 |
2.3.2 阻力跑与速度、力量及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 |
2.3.3 小腿负重跑的研究 |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实验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运动学测试分析法 |
3.2.4 数据标准化处理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比较 |
4.2 实验前后整体运动学特征比较 |
4.3 实验前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比较 |
4.4 实验前后膝关节运动学参数比较 |
4.5 实验前后踝关节运动学特征比较 |
5.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抗阻力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影响研究 ——以云南大学田径队100米运动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影像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2.3 抗阻力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分析 |
2.3.1 上肢摆臂技术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分析 |
2.3.2 躯干前倾技术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分析 |
2.3.3 下肢前摆与后蹬技术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分析 |
2.4 实验指标筛选与分析 |
2.4.1 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运动学指标的筛选和分析 |
2.4.2 训练前后40 米成绩的变化及分析 |
2.4.3 训练前后100 米成绩的变化及分析 |
2.5 实验控制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训练前、后运动员起跑瞬间各专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1.1 训练前、后运动员起跑瞬间上肢上臂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1.2 训练前、后运动员起跑瞬间躯干前倾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1.3 训练前、后运动员起跑瞬间下肢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2 训练前、后运动员20 米处各专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2.1 训练前、后运动员20 米处上肢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2.2 训练前、后运动员20 米处躯干与水平面夹角指标对比分析 |
3.2.3 训练前、后运动员20 米处下肢指标对比分析 |
3.3 训练前、后运动员40 米成绩的对比及分析 |
3.4 训练前、后运动员100 米成绩的对比及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体育考生100米跑专门性练习方法的优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时间、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时间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三、 实验方法及设计 |
1. 优化传统短跑专门性练习 |
2. 优化组合短跑专门性练习 |
四、 结果与分析 |
1. 实验前, 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检测结果对比 |
2. 两组学生的100米成绩在不同训练阶段的比较 |
五、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8)垂直阻力类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训练效应实证研究 ——以负沙背心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
1.3.1 假设一与研究内容 |
1.3.2 假设二与研究内容 |
1.3.3 假设三与研究内容 |
1.4 本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1.4.1 本研究的重难点 |
1.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短跑专项力量研究 |
2.1.1 短跑专项力量 |
2.1.2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及其分类 |
2.1.3 负沙背心跑训练研究 |
2.2 短跑运动学研究 |
2.2.1 整体运动学参数 |
2.2.2 肢体环节运动学参数 |
2.3 短跑环节肌肉力量测试研究 |
2.3.1 肌肉收缩形式与等速测试 |
2.3.2 等动测试在短跑环节肌肉中的应用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训练实验法 |
3.2.3 等动肌力测试分析法 |
3.2.4 运动学测试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数据标准化处理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负沙背心跑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情况与分析 |
4.2 负沙背心跑实验前后途中跑运动学参数分析 |
4.2.1 整体运动学参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肢体运动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负沙背心跑实验前后下肢环节肌肉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髋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膝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3 踝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试论短跑的专门性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专门性练习的新认识 |
1. 传统的练习已不适应现代短跑技术 |
2. 短跑训练应从改进专门性练习抓起 |
3. 专门性练习强调伸髋是改进的根本 |
二、传统专门性练习的改进 |
1. 小步跑 |
2. 高抬腿跑 |
3. 后蹬跑 |
4. 后踢小腿跑 |
三、创新专门性练习的尝试 |
1. 半高抬腿小步跑 |
2. 前倾式高抬腿跑 |
3. 下压式高抬大腿跑 |
4. 车轮跑 |
5. 提踵跑 |
6. 跨步跑 |
四、现代短跑技术特征与短跑专门练习(论文参考文献)
- [1]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谭彩燕.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2]12周跨步跳训练对100m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D]. 吴超群.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3]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D]. 唐海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4]8周拖阻力伞跑训练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影响的研究[D]. 梁静.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8周小腿负重跑对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研究[D]. 陶淑玲.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6]抗阻力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影响研究 ——以云南大学田径队100米运动员为例[D]. 米少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体育考生100米跑专门性练习方法的优化应用[J]. 何春林.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6(07)
- [8]垂直阻力类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训练效应实证研究 ——以负沙背心跑为例[D]. 史兴楠. 武汉体育学院, 2016(03)
- [9]试论短跑的专门性练习[J]. 胡巍. 田径, 2013(11)
- [10]跑的专门性练习与短跑途中跑下肢肌电贡献特征的对比研究[J]. 马秀杰,刘昆,周纯.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标签:田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