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配合比设计

一、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书飞[1](2020)在《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和传统的热拌、温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路面材料,具有低能源消耗率、低污染排放等优点。但是,课题组针对自主研发的新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冷拌料)研究时发现,由于冷拌料拌和过程需要外加水而且乳化沥青中存在水,其在养生后会残留一部分水。因此,本文用残留含水率表征冷拌料内部残留水的含量并研究残留水对冷拌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残留水对冷拌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动、静态模量、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及在多次冻融循环条件下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冷拌料残留含水率随养生时间的衰减规律,评价了不同残留含水率下冷拌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冷拌料的上述路用性能随着残留含水率的降低而提高。通过控制养生条件,本文选取12%、10%、8%、6%、4%和2%残留含水率下的冷拌料试件用于后续试验。首先,测定了不同残留含水率下冷拌料的动、静态模量,结果表明,冷拌料的动、静态模量值均随着残留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大。在相同温度和加载频率下,当残留含水率在12%、10%和8%时,冷拌料的动、静态模量值均小于热拌料的试验值,当残留含水率在6%、4%和2%时,冷拌料的动、静态模量值均大于热拌料的试验值。其次,测定了不同残留含水率下冷拌料在200με、400με、600με和800με四种单应变及二级应变组合作用后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单应变和二级应变组合作用下冷拌料的疲劳寿命均随残留含水率的降低而大幅提高。当冷拌料所受单应变越大,残留水的下降对其疲劳性能提升越明显,且在二级应变组合作用下,相比由低应变向高应变的加载方式,由高应变向低应变的加载方式下残留水的降低对冷拌料的疲劳性能提升要大。再次,采用多次冻融循环试验分析残留水对冷拌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拌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随残留含水率的降低而提升,多次冻融循环对冷拌料的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程度大于热拌料。最后,通过紫外老化和温度老化试验分析残留水对冷拌料的抗老化性能影响。在紫外老化方面,当残留含水率在12%、10%和8%时,冷拌料的强度、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大于热拌料,当残留含水率在6%、4%和2%时,冷拌料的上述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小于热拌料,而所取残留含水率内冷拌料的低温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大于热拌料;在温度老化方面,当残留含水率在12%、10%和8%时,冷拌料的强度和低温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大于热拌料,当残留含水率在6%、4%和2%时,冷拌料的上述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小于热拌料,而所取残留含水率内冷拌料的水稳定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大于热拌料,且高温性能受其影响程度均小于热拌料。

李凯[2](2020)在《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拌合施工,具有施工便捷、节约能源等特点。目前我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国内外尚未确定具体的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因此,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预先判断所采用的矿料级配会提供什么样的使用性能以及矿料级配是否合适、如何调整,对于提高级配的选择效率和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以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为主体,通过计算软件建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预测模型,结合我国辽宁地区的气候、交通、材料的特点,提出基于路用性能的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的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和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设计了多组悬浮密实型AC-13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并对最佳含水率和最佳乳液用量进行确定。(2)结合分形理论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推导出集料的通过率分布函数、体积的分形维数和集料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对设计的多组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级配的不同分形维数进行计算。(3)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的路用性能试验。借助计算软件分别建立各路用性能指标与分形维数(集料的分形维数D、粗集料的分形维数Dc、细集料的分形维数Df)的三元一次分形预测模型、二元一次分形预测模型和一元二次分形预测模型。经过比选分析,推荐出最优的路用性能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4)确定满足路用性能技术指标的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分形维数的范围。选取分形维数D推导出级配粒径通过率,确定级配,利用路用性能预测模型进行路用性能检验,得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的优良级配。优化了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级配选择和设计,进而提出基于路用性能的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褚召阳[3](2020)在《冷补沥青混合料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冷补沥青混合料是近年来新兴的路面快速修补材料,可在常温甚至低温雨雪天气施工,且施工简单快捷、随用随取、节能环保,因此受到施工养护部门的青睐。但是对于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评价,国内外均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参考指标,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良莠不齐。本论文针对现有问题,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基于大量室内试验,围绕溶剂型和乳剂型两种类型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展开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出发,对其强度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选出了密实悬浮结构作为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得到13组AC-13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借鉴同济大学林绣贤教授快速确定最佳油石比的方法得到各组级配所对应的最佳沥青用量。根据沥青冷补液配制方案,利用高剪切均质仪对沥青冷补液的各组分材料进行充分剪切,分别制备出溶剂型和乳剂型沥青冷补液;根据使用性能对沥青冷补液做优选,其中对溶剂型沥青冷补液进行了低温施工和易性、拌和整体性、分散粘性三方面试验;对乳剂型沥青冷补液在三个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冷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最终确定制备两种冷补液的最优方案。接着按照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案,将各档矿料与自行研制并优选出的沥青冷补液拌和制成冷补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车辙试验检验其高温稳定性;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检验低温稳定性;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水稳定性。根据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的技术指标:高温车辙试验取动稳定度大于或者等于3000次/mm;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取弯曲破坏应变(?B)大于或者等于3600με;冻融劈裂试验结合使用实际和沥青冷补料出现水损害时的温度条件,在试验时将水浴温度60℃修正为4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对试验结果对比后,确定了制备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和乳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最优级配方案,并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沥青冷补料在路用性能方面的差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装储存和施工中的工艺流程等内容,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市场上相关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生产成本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效益。

邓乃铭[4](2020)在《基于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基体的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合料热拌工艺是我国最为常用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通常在150℃~180℃之间,施工成型后的路面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但施工过程需消耗大量能量、排放有害气体、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同时施工过程也加剧了沥青的老化从而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另外,我国由于路面维修改造等每年将产生数亿吨的旧沥青混合料,这些旧沥青混合料资源的高效再利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交通建设行业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本论文提出一种符合“绿色环保生产”的基于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基体的半柔性路面技术。该路面材料是在矿料中添加适当掺量的再生料,通过泡沫沥青温拌技术成型大空隙温拌再生基体,然后往基体灌注专用水泥砂浆并经养护而成的新型复合路面材料——泡沫沥青温拌再生半柔性路面材料。采用温拌技术能够减少能量消耗、有害气体排放和沥青老化,在矿料中加入再生料能够实现废料利用,降低再生料的二次老化。泡沫沥青温拌再生半柔性路面技术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本文根据泡沫沥青的发泡机理和特性进行发泡试验设计,采用WLB10S型室内沥青发泡试验机进行室内发泡试验,通过改进膨胀率和半衰期测试方法,最后确定佛山70号沥青的发泡最佳条件为:发泡温度155℃,发泡用水量1.5%。2)原材料和再生料检测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选择5种再生料掺量分别为0%、15%、30%、45%和60%,结合基体沥青混合料大空隙的特点采用主骨料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级配设计,再通过析漏和飞散试验得到不同再生料掺量的基体最佳沥青用量分别为3.5%、3.56%、3.68%、3.81%和3.97%,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该设计配合比成型的温拌再生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符合技术指标。3)按照不同水灰比和含砂量将专用砂浆干粉制备成水泥砂浆,采用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干缩率等指标对水泥砂浆进行性能评价,最终确定水灰比为0.22,含砂率为20%的水泥砂浆具备最优的灌浆效果和力学性能。4)按照温拌工艺制备马歇尔和车辙板基体试件,依据改进的半柔性材料制备工艺成型温拌再生半柔性路面材料,经过一定龄期的养护后开展相关室内试验来评价其路用性能如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再生半柔性材料的路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具备良好的抗车辙和抗水损害能力,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抗疲劳性能。5)由于半柔性材料同时具备了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特点,其抗开裂能力略差。针对半柔性路面抗开裂性能的瓶颈,本研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温拌再生半柔性材料的界面弱化后对材料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半柔性材料的界面结构具备一定的变形抵抗能力,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吸收部分应力从而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变程度,提高界面结构强度能有效增强半柔性材料整体的抗开裂能力。

尹腾[5](2020)在《可储存式发泡沥青与温拌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比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由于拌和温度的降低,能够显着地降低生产过程中能源、燃料的消耗,同时也显着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机械发泡的温拌沥青主要存在稳定性较差、质量变异性难控制、不利于存储与运输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借助一种新型的可储存式沥青发泡设备,制备可储存的、可远距离运输的、质量变异小、气泡均匀分布的发泡沥青及其混合料,通过试验确定了五种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探究了发泡前后沥青胶结料的性能,并对比分析了热拌沥青混合料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及路用性能。首先,采用非接触式激光测距装置系统地研究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的发泡特性,确定三种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发泡温度、用水量、压强、搅拌时间),分析并拟合三种发泡沥青的膨胀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探索发泡沥青的衰减规律。然后,探索一种通过粘度直接确定沥青最佳发泡温度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确定了另外两种改性沥青(抗车辙改性沥青、高粘改性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结果表明,SBS I-C改性沥青的发泡能力最强,加德士#70基质沥青、70S0橡胶改性沥青、Honeywell抗车辙改性沥青的发泡能力较强,M103抗车辙改性沥青和橡胶复配高粘改性沥青的发泡能力较差;五种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为:(1)加德士#70基质沥青:2.0%用水量、120℃、0.55MPa。(2)SBS I-C改性沥青:2.0%用水量、130℃、0.55MPa。(3)70S0橡胶改性沥青:2.0%用水量、150℃、0.70MPa。(4)抗车辙改性沥青(掺加5%Honeywell):145℃、2.0%用水量、0.55MPa。抗车辙改性沥青(掺加6%M103):130℃、2.0%用水量、0.70MPa。(5)橡胶复配高粘改性沥青:175℃、3.0%用水量、0.95MPa。五种沥青的搅拌时间均需大于90分钟。基质、SBS、橡胶泡沫沥青中泡沫的衰减规律符合Dose Resp函数。其次,对比五种沥青发泡前后的性能,包括三大指标、流变特性、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以决定其是否适宜发泡。结果表明,加德士#70基质沥青、SBS I-C改性沥青、70S0橡胶沥青、Honeywell抗车辙改性沥青适宜发泡,发泡前后性能相当;M103抗车辙改性沥青、橡胶复配高粘改性沥青不适宜发泡,前者发泡后性能大幅度降低,后者粘度过大,容易损坏可储存发泡设备中的泵。最后,对适宜发泡的四种沥青的泡沫温拌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马歇尔试件的体积参数确定温拌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并对比分析热拌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泡沫温拌混合料的成型温度较热拌混合料的低:25℃(加德士#70基质沥青混合料),20℃(SBS I-C改性沥青混合料),17℃(70S0橡胶沥青混合料),20℃(Honeywell抗车辙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时,研究发现泡沫温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热拌混合料的相当。

纪续[6](2020)在《Aspha-min温拌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碳排放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加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目前的基本国策,深入贯彻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温拌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筑路材料,不仅能够满足路用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随着环保观念深入各行各业,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逐渐成为道路工程建设领域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对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Aspha-min为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进行温拌改性,开展室内试验研究温拌沥青结合料及混合料路用性能;开展温拌沥青路面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评价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某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为例,对比分析了温拌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的能消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三大指标与布氏黏度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剂可以起到明显的降黏的作用。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温拌沥青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剂对沥青的高温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表明温拌剂对低温性能有不利影响。通过寿命周期分析法计算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温拌沥青及其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及社会环境效益,具有广阔的的应用前景。

李永波[7](2020)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可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环境资源保护规划提出的加快补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短板的战略核心目标和任务。利用泡沫沥青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可大幅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对泡沫沥青的制备、RAP回收沥青性能、再生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与验证、泡沫沥青冷再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德国产WLB10S发泡机对基质沥青进行发泡试验,研究了沥青温度、种类、标号、发泡用水量、发泡剂对发泡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泡用水量和沥青种类对发泡效果产生影响较大,发泡剂的掺入能显着提高半衰期。通过不同工区铣刨设备采集的RAP旧料,研究RAP旧料级配特征,发现铣刨速度和原路面级配对铣刨料级配影响较大。通过基础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对SBS改性沥青、经过长期老化的SBS改性沥青及RAP抽提沥青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沥青老化后内部粘性组分明显增多,高温流变性能与低温蠕变特性均变差。基于再生料水稳定性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击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确定再生料最佳拌和及压实时用水量;以再生料湿劈裂强度和干湿劈裂强度比为控制指标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最后对再生料的目标配合比进行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该配合比下各性能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通过对比道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和传统热拌沥青路面产生的能耗与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冷再生产生的能耗与碳排放量明显较低,说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丁云龙[8](2020)在《冷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基础建设也逐步提高到新的高度和起点:安全舒适,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而在我国,绝大部分沥青路面使用的都是热拌沥青混凝土,但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能耗高、工序繁杂且污染严重。基于上述热拌沥青混合料自身的一部分不足,冷拌沥青混合料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冷拌沥青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反应型稀释沥青,它能够满足路面铺装冷拌冷铺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形成了从沥青、到沥青混合料、最终到路面铺装技术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在常温下作业的路面铺装技术。本文基于工程背景--北京市怀柔区启动乡村公路大修工程,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均采用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温度,总结出了适用于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及其关键工艺技术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材料,主要用于路面的维修养护以及新建路面的面层铺筑。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可以及时对破损路面进行维修养护,减少养护费用,而且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独特的工作性。目前,基于国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的政策指引下,研究开发可在自然温度为(-20~40℃)条件下可拌合、碾压施工的冷拌沥青混合料,以实现绿色环保、零排放,达到优异的路用性能,并可同时适用于道路功能性修补和结构性铺装的高性能冷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辛良建[9](2019)在《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存在施工温度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而道路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车辙、各种裂缝、坑槽、拥挤波浪等病害问题,对道路服务功能及交通秩序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需采取一定的养护方式对道路进行定期维修。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结合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低、环保节能与薄层罩面技术具有良好的预防性养护效果的特点,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在施工工程中降温过快所导致的压实困难、性能较差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对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进行展开研究。首先,对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温拌剂制备的温拌沥青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然后,对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及其相关路用性能测试评价,并以热拌薄层沥青混合料作为对比。最后,在试验路段上进行温拌薄层罩面的铺筑,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掺量的变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综合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粘度等多项技术性能指标分析,确定Sasobit温拌剂和Evotherm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为3%和0.7%,通过对最佳掺量下的两种温拌SBS改性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能测试发现,Evotherm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的影响效果要明显优于Sasobit温拌剂,所以选择Evotherm温拌剂进行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的相关研究;选用SMA-10沥青混合料进行分别进行热拌和温拌薄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确定为6.2%,热拌SMA-10混合料和温拌SMA-10混合料的60℃动稳定度分别为5537次/mm、5726次/mm,低温破坏最大弯拉应变分别为3534με、3123με,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比分别为90.2%、89.2%,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分别为85.5%、85.0%,两种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相比热拌薄层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其它性能差距较小;在试验路段进行温拌薄层罩面铺筑后,效果良好,施工质量合格,同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综合考虑材料成本、燃料成本,铺筑1m2普通HMA的成本节约0.8元,节约率为0.2%,在能耗方面可节省60.67MJ,能耗节约比率达11.7%,同时CO2排放量可减少10.14Kg/t,排放减少率为20.9%,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杨文杰[10](2019)在《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及施工温度通常在160℃以上,为了达到这一温度,加热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并且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影响环境及施工人员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研发,然而,由于技术垄断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国内温拌剂的研发及应用技术还有待提高,对于其性能的评价方法还有待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自主研发的沥青温拌剂,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对该种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的工作性能及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降粘机理,设计了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对其各个环节的温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添加温拌剂可显着降低混合料的出料、初压和终压等各施工环节的温度。具体来说,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温度可降低4055℃。温拌普通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温度可降低3045℃。(2)测试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一定增长,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差不大,均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3)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可以显着降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提高再生骨料的利用率,且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及各项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4)节能测试及污染气体排放检测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可显着降低燃料消耗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使用温拌剂后,拌合过程可减少燃油消耗近30%,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近70%。摊铺过程可减少废气排放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可以显着降低施工温度,节能效果良好且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相比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更为经济环保,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的实际价值。

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拌料国外研究现状
        1.2.2 冷拌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
        2.1.1 集料
        2.1.2 乳化沥青
        2.1.3 填料
        2.1.4 技术要求
    2.2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2.1 级配设计
        2.2.2 拌和与成型方式
        2.2.3 乳化沥青用量
        2.2.4 最佳外掺水用量
        2.2.5 水泥用量
    2.3 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4 路用性能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常规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3.1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特征
        3.1.1 拌和与成型特点
        3.1.2 强度形成特点
    3.2 残留含水率的确定及不同养生条件对其影响
        3.2.1 水分来源
        3.2.2 残留含水率的计算
        3.2.3 不同养生条件下残留含水率的变化
    3.3 不同残留含水率对冷拌料的常规路用性能影响
        3.3.1 试验方法修正
        3.3.2 路用性能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模量和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4.1 残留水对冷拌乳化沥青混合料动、静态模量影响研究
        4.1.1 静态模量影响研究
        4.1.2 动态模量影响研究
    4.2 残留水对冷拌乳化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4.2.1 单应变下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4.2.2 二级应变下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5.1 残留水对冷拌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影响研究
    5.2 残留水对冷拌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影响研究
        5.2.1 紫外老化后冷拌料的马歇尔强度
        5.2.2 紫外老化后冷拌料的高温性能
        5.2.3 紫外老化后冷拌料的水稳性能
        5.2.4 紫外老化后冷拌料的低温性能
    5.3 残留水对冷拌料的抗温度老化性能影响研究
        5.3.1 温度老化后冷拌料的马歇尔强度
        5.3.2 温度老化后冷拌料的高温性能
        5.3.3 温度老化后冷拌料的低温性能
        5.3.4 温度老化后冷拌料的水稳定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选取
        2.1.1 粗集料
        2.1.2 细集料
        2.1.3 乳化沥青
        2.1.4 填料
    2.2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成型机理
    2.3 矿料级配设计
    2.4 试验方法的选择
        2.4.1 拌和方法
        2.4.2 击实方法
        2.4.3 养生方法
    2.5 最佳乳液用量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3 分形理论及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分形特性
    3.1 分形的基本性质
        3.1.1 分形理论
        3.1.2 分形的定义
    3.2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分形研究
        3.2.1 集料粒径的分布的分形
        3.2.2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分形
        3.2.3 体积的分形维数
    3.3 分形维数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温性能试验
    4.2 水稳定性能试验
    4.3 低温性能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路用性能预测模型及配合比设计方法
    5.1 不同分形维数之间的相关性
    5.2 高温性能的预测模型
        5.2.1 高温性能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5.2.2 高温性能预测模型的比选
    5.3 水稳定性能的预测模型
        5.3.1 水稳定性的分形预测模型的建立
        5.3.2 水稳定性的预测模型的比选
    5.4 低温性能的预测模型
        5.4.1 低温性能的分形预测模型的建立
        5.4.2 低温性能的分形预测模型的比选
    5.5 满足路用性能的分形维数D的范围
    5.6 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5.6.1 级配通过率的推导
        5.6.2 级配通过率有效范围检测
    5.7 路用性能预测模型及配合比设计方法实际应用举例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冷补沥青混合料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强度形成机理
    2.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2.1.1 沥青
        2.1.2 集料
        2.1.3 稀释剂
        2.1.4 添加剂
    2.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2.3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2.3.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2.3.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
        2.3.3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冷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矿料级配设计
    3.2 冷补液各成分用量设计
        3.2.1 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
        3.2.2 乳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
    3.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冷补沥青混合料制备及优选试验
    4.1 冷补沥青混合料制备
        4.1.1 溶剂型沥青冷补液制备
        4.1.2 乳剂型沥青冷补液制备
    4.2 冷补沥青混合料优选试验
        4.2.1 溶剂型沥青冷补液优选
        4.2.2 乳剂型沥青冷补液优选
    4.3 本章小结
5 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
    5.1 高温稳定性试验
    5.2 低温稳定性试验
    5.3 水稳定性试验
        5.3.1 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机理
        5.3.2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水损害
        5.3.3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试验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效益研究
    6.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6.1.1 各组成材料技术要求
        6.1.2 前期准备工作
        6.1.3 生产流程及工艺
    6.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包装和储存
    6.3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
        6.3.1 应急修补的施工工艺
        6.3.2 非应急修补的施工工艺
    6.4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效益分析
        6.4.1 经济效益分析
        6.4.2 社会价值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基体的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拌技术研究现状
        1.2.2 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2.3 半柔性路面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泡沫沥青发泡特性研究
    2.1 沥青发泡原理
    2.2 沥青发泡特性
        2.2.1 沥青发泡效果的评价指标
        2.2.2 沥青发泡效果的影响因素
    2.3 沥青发泡最佳条件的确定
        2.3.1 试验设备
        2.3.2 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
        2.3.3 沥青发泡试验
        2.3.4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再生料的泡沫沥青温拌半柔性混合料设计
    3.1 原材料检测
        3.1.1 集料
        3.1.2 矿粉
        3.1.3 沥青
        3.1.4 专用砂浆
    3.2 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1 主骨料空隙填充法
        3.2.2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3.2.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3 掺再生料的温拌基体沥青混合料制备和研究
        3.3.1 RAP材料特征分析
        3.3.2 温拌再生基体配合比设计
        3.3.3 温拌再生基体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4 水泥砂浆制备和研究
        3.4.1 砂浆制备过程
        3.4.2 砂浆基本性能研究
        3.4.3 砂浆力学性能研究
    3.5 温拌再生半柔性混合料试件制备
        3.5.1 半柔性材料制备工艺
        3.5.2 马歇尔半柔性试件制备
        3.5.3 车辙板半柔性试件制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拌再生半柔性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温性能
        4.1.1 马歇尔试验
        4.1.2 车辙试验
    4.2 低温性能
        4.2.1 小梁弯曲试验
    4.3 水稳定性能
        4.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3.2 冻融劈裂试验
    4.4 疲劳性能
        4.4.1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4.5 灰关联分析
        4.5.1 灰关联分析计算步骤
        4.5.2 温拌再生半柔性材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
        4.5.3 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拌再生半柔性材料界面有限元数值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
        5.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5.1.3 确定材料参数
        5.1.4 建立模型结构
    5.2 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
        5.2.1 应力分布情况分析
        5.2.2 应变分布情况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5)可储存式发泡沥青与温拌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温拌技术和泡沫沥青技术研究现状
        1.3.2 沥青发泡过程研究现状
        1.3.3 泡沫沥青性能研究现状
        1.3.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2.1 可储存式沥青发泡设备
        2.1.1 设备构成
        2.1.2 泡沫沥青加工流程
        2.1.3 工艺优势
    2.2 非接触式激光测距装置
    2.3 基质、SBS、橡胶沥青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2.3.1 初步试验和发泡条件范围的拟定
        2.3.2 系统试验和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2.3.3 膨胀率衰减曲线
    2.4 抗车辙改性沥青、高粘沥青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2.4.1 抗车辙剂的选取
        2.4.2 一种通过粘度确定改性沥青最佳发泡温度的方法
        2.4.3 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发泡前后性能对比
    3.1 基质、SBS、橡胶沥青原样全面性能测试
        3.1.1 加德士#70 基质沥青
        3.1.2 SBS I-C改性沥青
        3.1.3 70S0 橡胶改性沥青
    3.2 基质、SBS、橡胶沥青发泡前后的性能对比
        3.2.1 三大指标
        3.2.2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3.2.3 微观物理形貌
        3.2.4 化学组成
    3.3 抗车辙改性沥青、高粘沥青发泡前后的性能对比
        3.3.1 三大指标
        3.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成型温度的确定
    4.1 原材料
    4.2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级配选择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温拌成型温度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
    5.1 高温车辙试验
    5.2 低温小梁试验
    5.3 浸水马歇尔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Aspha-min温拌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碳排放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温拌沥青常规性能与流变特性研究
    2.1 针入度
    2.2 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
    2.3 延度和当量脆点
    2.4 黏度
    2.5 温拌沥青流变特性
        2.5.1 试验条件选择
        2.5.2 温拌沥青黏弹性范围确定
        2.5.3 时温等效主曲线构建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3.1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级配组成设计
        3.1.3 油石比的确定
    3.2 高温抗车辙性能
    3.3 低温抗裂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能耗与碳排放计算及评价方法
    4.1 能耗与碳排放评价方法
    4.2 能耗和排放计算方法
        4.2.1 拌和过程能耗计算方法
        4.2.3 排放计算方法
        4.2.2 其他过程能耗计算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拌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能耗与碳排放评价
    5.1 案例分析概况
    5.2 沥青面层结构能耗和排放计算
        5.2.1 原材料生产阶段能耗和排放计算
        5.2.2 拌和过程阶段能耗和排放计算
        5.2.3 运输过程阶段能耗和排放计算
        5.2.4 摊铺和碾压阶段能耗和排放计算
    5.3 节能减排分析
        5.3.1 拌和阶段节能减排分析
        5.3.2 总施工阶段节能减排分析
        5.3.3 节能减排效果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LCCA的经济效益分析
    6.1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概述
    6.2 LCCA的影响因素和分析过程
        6.2.1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影响因素
        6.2.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过程
    6.3 LCCA的计算方法
    6.4 温拌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6.5 经济效益分析与建议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泡沫沥青发泡效果和流变性能研究
    2.1 泡沫沥青的制备及评价方法研究
        2.1.1 发泡装置
        2.1.2 泡沫沥青制备方法
        2.1.3 泡沫沥青发泡机理
        2.1.4 泡沫沥青发泡效果评价方法
        2.1.5 沥青发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2 沥青发泡特性试验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2.3 沥青发泡试验结果
    2.3 沥青发泡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2.3.1 沥青种类对膨胀率和半衰期的影响
        2.3.2 沥青标号对膨胀率和半衰期的影响
        2.3.3 发泡用水量及沥青温度对膨胀率和半衰期的影响
        2.3.4 发泡剂对膨胀率和半衰期的影响
    2.4 发泡用水量对泡沫沥青性能的影响
        2.4.1 试验准备
        2.4.2 发泡用水量对泡沫沥青高温流变特性的影响
        2.4.3 发泡用水量对泡沫沥青低温蠕变特性的影响
        2.4.4 水对沥青微观特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AP旧料性状及抽提沥青性能研究
    3.1 RAP旧料性状
        3.1.1 RAP旧料形态特征分析
        3.1.2 RAP旧料级配影响因素分析
    3.2 抽提沥青试验及回收沥青基础性能研究
        3.2.1 试验仪器选择
        3.2.2 基于三大指标的抽提沥青基础性能分析
        3.2.3 回收沥青表观粘度研究
    3.3 抽提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3.3.1 试验条件选择
        3.3.2 沥青粘弹性范围的确定
        3.3.3 基于频率扫描的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3.3.4 基于温度扫描的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3.3.5 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3.3.6 基于Burgers模型的沥青低温蠕变特性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 试验原材料
    4.2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矿料级配设计
        4.2.2 泡沫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成型
        4.2.3 确定最佳拌和用水量
        4.2.4 泡沫沥青最佳用量(OAC)的确定
    4.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验证
        4.3.1 力学性能
        4.3.2 水稳定性
        4.3.3 高温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沥青冷再生方式在道路施工阶段的环境效益研究
    5.1 项目概况
    5.2 施工过程碳排放分析方法
    5.3 计算方法
    5.4 节能减排计算
        5.4.1 原材料生产阶段
        5.4.2 拌和阶段
        5.4.3 运输阶段
        5.4.4 现场施工阶段
    5.5 节能减排综合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冷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氧沥青技术性能分析
    2.1 材料化学结构与反应固化机理
        2.1.1 传统热拌热铺型环氧沥青优缺性
        2.1.2 化学反应固化机理
    2.2 冷拌环氧沥青制备关键技术
    2.3 冷拌环氧沥青组分分析
    2.4 冷拌环氧沥青性能评价
        2.4.1 运动粘度
        2.4.2 黏附性
        2.4.3 表干时间
    2.5 冷拌环氧沥青的技术要求
    2.6 小结
第三章 冷拌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试验研究
    3.1 强度组成
    3.2 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强度发展特点
    3.3 强度试验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冷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4.1 马歇尔配合比设计
        4.1.1 沥青
        4.1.2 矿料
        4.1.3 级配设计
        4.1.4 沥青用量
    4.2 工作性能和易性评价
        4.2.1 疏松性评价
    4.3 高温性能试验
        4.3.1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4.3.2 车辙试验
    4.4 水稳定性试验
        4.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4.2 冻融劈裂试验
    4.5 低温性能试验
    4.6 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技术要求
    4.7 小结
第五章 冷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工程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配合比设计
    5.3 现场取料性能试验
        5.3.1 高温性能试验
        5.3.2 水稳定性试验
    5.4 冷拌环氧沥青路面施工
        5.4.1 混合料的生产
        5.4.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4.3 路面摊铺
        5.4.4 路面压实
        5.4.5 关键工艺技术要求
    5.5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
        5.5.1 路用性能检测
        5.5.2 路用性能长期跟踪观测
    5.6 小结
第六章 经济性与应用前景分析
    6.1 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2 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造价分析
    6.3 效益与应用前景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薄层罩面技术
        1.2.2 温拌沥青技术
        1.2.3 国内外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温拌沥青技术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温拌剂
        2.1.2 沥青
    2.2 温拌沥青的制备
    2.3 温拌沥青常规物理性能研究
        2.3.1 针入度
        2.3.2 软化点
        2.3.3 延度
        2.3.4 粘度
        2.3.5 温拌剂掺量的确定
    2.4 温拌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2.4.1 温拌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2.4.2 温拌沥青低温性能研究
        2.4.3 温拌剂种类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拌薄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3.1 级配类型确定
    3.2 SMA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
    3.3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1 试验材料
        3.3.2 矿料配合比设计
        3.3.3 最佳油石比确定
        3.3.4 析漏及飞散验证
    3.4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3.4.1 路用性能测试
        3.4.2 路用性能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拌薄层罩面工程应用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原道路概况
    4.2 病害调查及路面性能评价分析
        4.2.1 沿线地理气候条件
        4.2.2 病害情况调查
        4.2.3 路面性能评价分析
    4.3 养护方案设计
    4.4 长期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拌薄层罩面施工工艺与效益分析
    5.1 温拌薄层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
        5.1.1 施工准备
        5.1.2 SMA-10混合料拌合
        5.1.3 混合料的运输
        5.1.4 摊铺
        5.1.5 碾压
    5.2 试验路验证
        5.2.1 路面平整度
        5.2.2 施工厚度
        5.2.3 路面压实度
        5.2.4 路表渗水系数
    5.3 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环境效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10)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温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 温拌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研究
    2.1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降粘机理
    2.2 基于表面活性的温拌技术主要发展历程
        2.2.1 乳化沥青阶段
        2.2.2 浓缩皂液阶段
        2.2.3 专用温拌剂阶段
    2.3 自主研发的温拌剂
        2.3.1 温拌沥青胶结料PG分级
        2.3.2 同类温拌剂的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材料
    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3.2.1 矿料级配
        3.2.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2.3 配合比设计检验
    3.3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1.1 高温性能
        4.1.2 低温抗开裂性能
        4.1.3 水稳定性
        4.1.4 疲劳试验
    4.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2.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压实性能
        4.2.3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路用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温拌沥青路面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5.1 试验路概况
    5.2 目标配合比
    5.3 生产配合比设计
    5.4 试验路铺筑
        5.4.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5.4.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4.3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
    5.5 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的检测
    5.6 本章小结
6 节能减排效果测试与经济效益分析
    6.1 测试方案
    6.2 室外废气排放量实测
    6.3 实验室废气排放量实测
    6.4 节能效果分析
        6.4.1 理论计算
        6.4.2 实测验证
    6.5 经济效益分析
        6.5.1 计算结果
        6.5.2 实测结果
    6.6 推广应用情况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残留水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 李书飞.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AC-13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 李凯.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冷补沥青混合料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D]. 褚召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基于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基体的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研究[D]. 邓乃铭. 广州大学, 2020(02)
  • [5]可储存式发泡沥青与温拌混合料性能研究[D]. 尹腾. 东南大学, 2020(01)
  • [6]Aspha-min温拌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碳排放评价研究[D]. 纪续. 长安大学, 2020(06)
  • [7]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D]. 李永波. 长安大学, 2020(06)
  • [8]冷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与应用研究[D]. 丁云龙.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温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应用研究[D]. 辛良建.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 [10]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及应用研究[D]. 杨文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热拌沥青配合比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