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作家和诗歌歌手

歌唱作家和诗歌歌手

一、唱歌的作家和写诗的歌手(论文文献综述)

雷立新[1](2021)在《他就是蓝天上的一颗星——追忆敬爱的李幼容老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8月22日中午,原中央歌舞团女中音歌唱家李克打来电话,说李幼容老师去世了。我说:"不可能啊!"这不是晴天霹雳吗!7月18号他还来天津参加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关于儿童歌唱的座谈会,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前几日他还在微信群里兴致勃勃地发布关于新作《中国嫦娥》的创作文章,怎么会突然就走了呢?

张用生[2](2021)在《乡愁三悟与歌酒家魂——试论陈树原创歌曲《九月九的酒》》文中研究说明陈树的天赋诗情酝出了这首歌词,陈树的努力与坚持成就了这首歌词,作曲家朱德荣以旋律、歌手陈少华以嗓音共同酿造了这款"歌酒家魂",而后像发酵一样,全世界华人都唱上了瘾,共鸣共情,"酿"出了这款"精神歌酒"的乡愁。

龚文豪[3](2021)在《中国独立民谣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颖[4](2021)在《《非裔美国人历史:民权运动至今》(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

吕嘉成[5](2021)在《重返现场的审视 ——“朦胧诗”论争中的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认为

王琪[6](2021)在《新诗歌谣化(1919-1959)研究 ——从《歌谣周刊》说起》文中研究指明

刘畅[7](2021)在《《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文中研究说明《扬州画舫录》是清代人李斗撰写的着名笔记文集,在明清两代种类繁多的稗史笔记中,它作为重要的地方文献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全书共十八卷,注重“以类相从”,在“仿《水经注》之例,分其地而载之”的总的体例安排下,每卷的结构上遵循“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的组织形式,内中交织着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诸种因素,广涉而有系统地缕叙了清代康乾时期,尤为乾隆全盛时期扬州大量社会现实生活之记载,既是扬州地方的,又是当时主流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清代中国社会的总体观照,是考据清代社会市井生活设计的重要文献。“画舫”指形制多样、装饰精美,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交通工具和生活游乐场所。清代扬州“画舫”是中国古代民间游船发展的极盛点,并处在自身内涵集中凸显并被赋予新意义的转折点。“画舫”作为贯穿全书的交通工具和引子,出现在《扬州画舫录》的书名和记载风物的方方面面,载着作者李斗、帝王、官商、市民,引导他们游览于扬州的各地名胜,体会城市的风土人情,投射出人们对城市景观、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的态度,体现了清代扬州社会风气的呈现与演进。本文以史学探究为指针,以《扬州画舫录》作为研究的文献原典进行解读,形成三条路径:首先,《扬州画舫录》文献记载本身的描述线,细读和剖析文献中对于清代扬州画舫和相关市井风物的记载;其次,通过文献寻求更多的佐证线,特别是佐证画舫的前缘,说明文献中记载内容的依据所在;最后,通过文献延伸关于文献阐述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对清代扬州市井生活、画舫的形式结构、画舫游的兴起对当时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是串联起对文献的诠释,以设计学视阈解读画舫背后呈现的清代扬州风物中的社会生活轨迹、思想观念转变、造物设计形态与功能的流变与演进,从而梳理出古代风物设计史线索。以此,观照“画舫”在古代中国设计史进程中,作为解读清代扬州市井风物的角色和意义,以至于《扬州画舫录》成为了明清时期,尤其是乾清时期的扬州风物志。

韩宁[8](2021)在《阅读史与张悦然文学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史是考查作家人格、文格养成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作家创作内部变化与创作转型的内在动力。作为“80后”代表作家的张悦然亦是如此,在她的创作历程中,阅读是其飞翔的“翅膀”,不同的阅读资源一直对她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她不同的写作阶段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从阅读史视角,不仅可以还原张悦然的阅读谱系,还可以借助其小说叙事策略、精神立场、风格转变与阅读资源之间关系的考辨,揭示阅读资源如何影响和塑造张悦然的文学生产。纵观张悦然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创作伊始的青春书写,还是此后的纯文学转向,以及其创作中赓续历史,书写现实艺术追求,均与她的阅读存在或隐或显的内在关联。具体来说,张悦然的阅读史对其创作之影响,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得以彰显。首先,张悦然的时尚书写明显地受到其早期青春阅读的影响。张悦然早期的时尚书写“隐没”着诸多她青春阅读资源,它们包括歌曲、电影、绘画、摄影和村上春树的小说等。借用这些时尚资源,张悦然通过其创作表达出青春期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望。其次,除时尚资源外,张悦然小说也多受童话故事的影响,她将童话故事进行改编,人物和情节童话化,营造出一个童话王国。再次,中外文学的阅读对张悦然的“新阶段”写作具有独特的影响。在“新阶段”写作中,张悦然将其阅读的中外文学资源,进行有效地吸纳与创化,从《誓鸟》到《茧》、《我循着火光而来》及最新的《顿悟的时刻》,均渗透了中外文学的阅读资源的影响,这也促使了张悦然的转型,使得她完成了对青春书写的告别,实现了自我的“剥离”和“升华”。对张悦然阅读史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阅读对于她的创作具有双重意义和价值。一方面,阅读资源引导张悦然文学写作风格的形成,促动张悦然思考现实和社会,在张悦然的创作历程中,通过阅读,她发掘文学自觉性,坚持向纯文学靠拢,赓续传统和历史意识,坚持“自我”书写,有独特的风格和写作方式。但是作家不一定对阅读资源做到应用尽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看到,阅读限制了张悦然的想象力,降低了张悦然的创造力。张悦然的小说也存在对阅读资源重复使用,小说充满物质符号和拼接,未能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效转化的局限。阅读史提供了一个研究作家“生长”的新视角,即回顾作家创作的内部变化,考察作家精神生成的重要影响源。从阅读史研究张悦然小说的建构,可以看到张悦然文学的发展,扩大其小说的阐释空间,重新思考和定位张悦然的小说创作,从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于淼[9](2021)在《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文中指出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1890-1960),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诗人之一,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巨匠。在俄罗斯诗歌进程中,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抒情诗创作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史,为20世纪俄罗斯诗歌和世界诗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帕斯捷尔纳克以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和反映生活。他写诗注重诗歌的哲学表达,将自己对人生、爱情、大自然和艺术的领悟写入抒情诗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近20年以来,俄罗斯文学研究界兴起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理论——世界图景理论。该理论是源于物理科学的世界图景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文学研究中的世界图景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中作者世界感受的观念体系,考察作者对于人、自然、社会、政治等现实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在抒情诗创作中通过独一无二的诗歌形象概念化和范畴化现实,对他所关注的人的生活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自然世界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评价,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借助世界图景理论,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世界图景的四大构成要素——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进行研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按照文学理论家哈利泽夫(В.Е.Хализев)对世界图景类型的划分,判定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类型。本论文由绪论、第一至第五章、结论和参考文献构成。绪论简述论文研究对象和选题依据,综述俄罗斯国内外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的研究,指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论文主体部分由世界图景理论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五章组成。第一章对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明确本论文对于诗歌作品世界图景的定义和所采用的方法,阐明形象、观念和世界图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从成长、命运和使命三个方面阐释帕斯捷尔纳克对于自我的认知,论证其全盘接受的人生哲学。第三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分爱情-疾病、爱情-第二次诞生和爱情-永生三部分考察帕斯捷尔纳克对人与人之间隐秘关系的态度,揭示其观念体系中爱情与生活、生命的等同关系。第四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从大自然的主体性、神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与人、大自然与上帝和大自然与艺术关系问题的看法,感受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的尊重、景仰与欣赏。第五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从艺术吸收生活、艺术认知生活和艺术使生活变形三个角度梳理帕斯捷尔纳克对“现实新范畴”——艺术的看法,破解其创作的美学原则。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全文,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形象体系和世界认知观念体系进行概述,判定其抒情诗世界图景的类型,并对帕斯捷尔纳克的世界感受做进一步溯源和阐发。最后是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和谷[10](2021)在《寻找雷锋的蕉萍》文中研究表明这是着名作家和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次艰难的寻找。一位普通的战士雷锋,从一本《新民歌300首》的诗集中读到了蕉萍的诗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摘抄在了日记中,在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代热潮中,被践耳作曲、才旦卓玛演唱,作为电影《雷锋》的插曲,广为流传,响彻全国,长久不衰。从蕉萍的诗作署名开始被忽略到确认,到隐姓埋名的真实姓名姚筱舟的被发现,一位下放劳动的普通煤矿职工,写作这首诗的经过,和作者从朝鲜战场写的一份入党申请书到50年后加入党组织的传奇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他坚持最初的梦想,虽经历生活的坎坷,入党的愿望始终强烈,终于梦想成真,令人感佩。作品真实反映这首经典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深刻展现了主人公平凡而高尚的精神情操,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诠释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的情感共鸣和时代心声。故事扑朔迷离,文笔简洁优美,弥漫着流水般动人的音乐气韵。

二、唱歌的作家和写诗的歌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唱歌的作家和写诗的歌手(论文提纲范文)

(2)乡愁三悟与歌酒家魂——试论陈树原创歌曲《九月九的酒》(论文提纲范文)

在传统与现实,自然与人文间生长
心灵和时代的呼应
“歌酒家魂”的现代乡愁
巧遇时代的天时地利人和
从乡愁三悟中反观乡愁歌曲的比较
“留住乡愁”

(7)《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范畴、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论述思路
第一章 《扬州画舫录》文献诠释
    第一节 画舫录记
        一、李斗生平
        二、行旅历程
        三、文心会友
    第二节 历史背景
        一、城池水系
        二、盐商富庶
        三、文化繁荣
        四、天子南巡
        五、社会风尚
        六、方志编修
    第三节 文献述考
        一、版本辑要
        二、版本考订
        三、辑录实例
        四、佐证考辩
第二章 画舫前缘——画舫陈迹演变探寻
    第一节 “舫”的解字
        一、“水”与“舟”的哲学
        二、“方”“舟”解字
        三、“舫”的象形会意
    第二节 “舫”的由变
        一、从“并木”到“并舟”
        二、“双体画舫”的产生
        三、“舫”的内涵转变
    第三节 画舫遗存
        一、实物遗存
        二、图像遗存
    第四节 外籍载录
        一、外籍友人访华游记
        二、中外游船比较
第三章 扬州画舫——“画舫”的百态生活
    第一节 扬州“舫”源
        一、驳船改造
        二、当地制造
        三、域外引进
    第二节 名号牌匾
        一、画舫雅称
        二、画舫舫扁
    第三节 功能种类
        一、座船与水上交通
        二、御舟与天子南巡
        三、酒船与湖上盛宴
        四、灯船与湖上夜游
        五、花船与扬州花市
        六、歌船与笙歌戏曲
        七、堂客船与清代女性
        八、妓舸与小秦淮风月
        九、龙船与龙船市
        十、买卖船与湖上商业
        十一、书画船
    第四节 画舫形制
        一、画舫之“形”
        二、画舫之“饰”
        三、画舫之“具”
    第五节 画舫游路
        一、城门水关
        二、画舫码头
        三、景点聚集
第四章 画舫游事——与游人雅趣的互相映照
    第一节 李斗游记
        一、江园七夕夜游
        二、秋思山房水行避暑
    第二节 游事雅趣
        一、画舫礼仪
        二、画舫娱乐
        三、游事服务
    第三节 画舫交游
        一、诗会雅集
        二、湖上交游
        三、湖上叫化
    第四节 画舫泛游
        一、西湖舟游
        二、秦淮画舫
        三、苏州画舫
第五章 画舫游“兴”——风物风貌的流变兴衰
    第一节 画舫“市”
        一、“市”“会”习俗
        二、花市、庙会与朝山进香游
        三、百业竞驰
    第二节 陆上画舫
        一、造园中的“画舫”记载
        二、从舫居到舫屋
        三、别致陆地游
    第三节 奢靡之游
        一、清扬之“奢”
        二、上行下效与炫耀性消费
        三、游宴奢靡
    第四节 画舫禁游
    第五节 画舫游衰
结语
附件一: 李斗行旅年谱
附件二: 《扬州画舫录》版本对照表
附录三: 《扬州画舫录》记载画舫相关内容一览表
附件四: 佐证文献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阅读史与张悦然文学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缘由
    2.概念界定
    3.研究现状综述
    4.研究思路
第一章 青春阅读与张悦然时尚书写和童话建构
    1.1 张悦然青春阅读和青春文学的独特内涵
        1.1.1 青春阅读:从大阅读史到小阅读史
        1.1.2 青春文学:忧伤基调与孤独情怀
    1.2 张悦然小说中“隐没”的时尚书写
        1.2.1 《霓路》和《樱桃之远》:以音乐和电影传达孤独情感
        1.2.2 《陶之陨》等:以电影蒙太奇方式连接真情实感
        1.2.3 投射自我的“艺术家”形象塑造
        1.2.4 村上春树的影响:“小资书写”的学习
    1.3 张悦然小说中童话故事的再现
        1.3.1 “公主梦”的营造
        1.3.2 情节的幻想
        1.3.3 《海的女儿》等童话的模仿与创构
第二章 中外文学阅读与张悦然的“新阶段”写作
    2.1 “顿悟”的阅读者及其中外文学阅读
        2.1.1 驳杂到系统:张悦然中外文学阅读特点
        2.1.2 吸纳和创化:张悦然对中外“经典”文学的阅读
    2.2 阅读资源与语言、女性书写和文体风格的生成
        2.2.1 新诗性叙述语言
        2.2.2 从林白到安吉拉·卡特、伍尔夫的女性书写借鉴
        2.2.3 现实和历史书写的学习和再现
第三章 张悦然阅读史价值分析
    3.1 阅读对张悦然写作的积极作用
        3.1.1 阅读引导张悦然文学写作风格的形成
        3.1.2 阅读促动张悦然思考现实和社会
    3.2 阅读对张悦然写作的消极作用
        3.2.1 阅读限制了张悦然的想象力
        3.2.2 阅读降低了张悦然的创造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第1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依据
    第2节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研究述评
    第3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1章 世界图景理论研究
    1.1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2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
    2.1 成长:苦痛与恐惧
        2.1.1 伽倪墨得斯
        2.1.2 灰姑娘
        2.1.3 浮士德
    2.2 命运:死亡与复活
        2.2.1 角斗士
        2.2.2 哈姆雷特和耶稣
    2.3 使命:宇宙与时间
        2.3.1 飞行员
    本章小结
第3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
    3.1 爱情-疾病
        3.1.1 神经系统疾病
        3.1.2 呼吸系统疾病
        3.1.3 传染病和皮肤病
        3.1.4 药
    3.2 爱情-第二次诞生
        3.2.1 诗人的诞生和重生
        3.2.1.1 夜莺
        3.2.1.2 书架
        3.2.1.3 诗歌
        3.2.2 世界的更新与希望
        3.2.2.1 白色
        3.2.2.2 光
    3.3 爱情-永生
        3.3.1 摇篮曲
        3.3.2 心跳
    本章小结
第4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
    4.1 大自然的主体性
        4.1.1 谈论者
        4.1.2 观察者
        4.1.3 指导者
    4.2 大自然的神性
        4.2.1 圣歌
        4.2.2 教徒
        4.2.3 教堂
    4.3 大自然的艺术性
        4.3.1 艺术家
        4.3.2 艺术品
    本章小结
第5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
    5.1 艺术吸收生活:海绵
    5.2 艺术认知生活:大雨
    5.3 艺术使生活变形:镜子,勃拉姆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10)寻找雷锋的蕉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支山歌
二、焦坪与蕉萍
三、请给我以火
四、雷锋与蕉萍
五、蕉萍与践耳
六、才旦卓玛与任桂珍
七、雨打芭蕉风卷萍
八、重放的鲜花
九、多情白发春无悔
十、回归泥土

四、唱歌的作家和写诗的歌手(论文参考文献)

  • [1]他就是蓝天上的一颗星——追忆敬爱的李幼容老师[J]. 雷立新. 儿童音乐, 2021(05)
  • [2]乡愁三悟与歌酒家魂——试论陈树原创歌曲《九月九的酒》[J]. 张用生. 现代艺术, 2021(09)
  • [3]中国独立民谣美学研究[D]. 龚文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非裔美国人历史:民权运动至今》(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陈颖. 西北大学, 2021
  • [5]重返现场的审视 ——“朦胧诗”论争中的文学批评研究[D]. 吕嘉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6]新诗歌谣化(1919-1959)研究 ——从《歌谣周刊》说起[D]. 王琪. 青岛大学, 2021
  • [7]《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D]. 刘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8]阅读史与张悦然文学建构研究[D]. 韩宁. 河北大学, 2021
  • [9]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D]. 于淼.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10]寻找雷锋的蕉萍[J]. 和谷. 延河, 2021(05)

标签:;  ;  ;  ;  ;  

歌唱作家和诗歌歌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