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柯,薛魁金,常虹,姚炜,张耀朋,闫秀娥,黄永辉[1](2021)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管合流异常诊治中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临床特点, 总结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行ERCP诊治的52例PBM患者的资料。总结PBM的临床特点、分型、相关疾病谱变化和ERCP诊治过程。结果 52例PBM患者中, 女性多见, 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黄疸, 其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Ⅲ型7例, 合并胆总管囊肿者占50.0%。从首次发病到我院明确诊断为PBM的时间跨度平均为12.2年, 其中主要临床问题发生变化的有24例(46.2%)。共进行69例次ERCP操作, 5例次患者失败(7.2%), PBM的困难插管率为34.6%(18/52), 其中11例需借助高级插管技术, 同期可比非PBM4 275例ERCP的困难插管率为15.4%(657/4 275),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5, P<0.05)。患者行多种治疗性ERCP操作, 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等, 操作成功率为92.8%(64/69), 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5.4%(8/52)。结论 PBM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ERCP技术在PBM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插管难度较大, 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
曹丽美,于少飞[2](2021)在《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先天性胰胆管发育异常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反流,反复刺激胰管及胆管,可引起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石症、胆囊癌及反复胰腺炎等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皮肤黄染、发热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由此引发胆道疾病的有效手段。本例患儿以反复腹痛发作为主要表现,2年内发作急性胰腺炎7次,借此病例学习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文献,对以后儿科临床工作中遇到儿童反复腹痛发作问题有提示作用。
曹广华[3](2021)在《胰胆合流异常与胆囊疾病间的相关性探究》文中认为目的: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胰管与胆管汇合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通过本次前瞻性研究,探究胰胆合流异常与胆囊疾病间的相关性,阐明不伴有胆管扩张的PBM的早期诊断策略,并在癌症发展前对胆囊进行病理学检查。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19年06月—2020年07月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的病人,包含患有胆囊疾病的病人、胆囊壁增厚且无胆管扩张的PBM病人、非胆道系统疾病行胰十二指肠手术的病人。(1)将患有胆囊疾病的病人根据影像学检查测量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血清淀粉酶水平、胆囊胆汁中淀粉酶的水平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胰胆管合流异常,为PBM组;未发生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为对照组。(2)胆管最大直径小于10 mm的患者诊断为无胆管扩张的PBM,胆囊壁增厚且无胆管扩张的PBM患者行胆囊切除的为A组,非胆道系统疾病行胰十二指肠手术的患者为B组,对AB两组胆囊切除标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PBM组中患者有68例,其中胆囊结石22例,胆囊息肉10例,胆囊腺肌症6例,胆囊癌30例;对照组中患者226例,其中胆囊结石103例,胆囊息肉59例,胆囊腺肌症42例,胆囊癌22例,两组病例中胆囊良性病变(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中胆囊恶性病变(胆囊癌)的发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54.406,P<0.05);PBM胰胆管汇合分型对胆囊癌病理分化程度无显着性影响(P>0.05)。PBM伴胆囊癌患者的胆囊胆汁淀粉酶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PBM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胆囊胆汁淀粉酶。PBM患者中,胆囊胆汁淀粉酶的含量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χ2=5.83,P<0.05),并且与胆囊癌低分化的发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5)。根据超声发现胆囊壁增厚怀疑有PBM而无胆管扩张的为8例,并通过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确诊。这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比PBM伴胆囊癌患者小10岁,8例患者均接受了预防性胆囊切除术,随访至今尚未发生胆管癌。这8个切除胆囊的壁的厚度和粘膜高度明显大于B组,其中胆囊壁增生性变7例(88%)、基层肥厚5例(63%)、浆膜下纤维化7例(88%)、腺肌瘤病为5例(63%)。这8例的Ki-67标记指数都高,有4例检测到K-ras突变。结论:PBM与胆囊癌具有相关性,而胰胆管汇合分型与胆囊癌病理分型无关;PBM伴胆囊胆汁淀粉酶升高更易得胆囊癌,而且与胆囊癌低分化有关。PBM的存在确实影响了胆囊黏膜的增殖性,PBM患者胆囊恶变的可能性增大。为了在胆囊癌发生前检测无胆道扩张的PBM,我们应该对超声显示胆囊壁厚度增加的个体进行M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检查,对不伴有胆囊壁增厚无胆管扩张的PBM,行胆囊胆汁淀粉酶检测。
王璐[4](2020)在《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关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与胆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已经有大量文献报告,而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R)与胆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OPR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3月-2019年0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证实为原发性胆道系统疾病且胰胆管合流正常(normal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NPJ)的94例患者,通过手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CD)搜集入组患者胆汁并测定淀粉酶。本论文将探索:1.不同胆道疾病OPR发生率以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入组患者胆道疾病类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胆道疾病之间OPR发生率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性;2.高胆汁淀粉酶(High biliary amylase levels,HBAL)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将入组患者按胆道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三组:胆囊癌组、胆管癌组、良性胆道疾病组,分别将胆汁淀粉酶浓度高于1000IU/L、2000IU/L、7500IU/L定义为HBAL,比较三组间HBAL发生率的差异性;3.OPR的危险因素:根据胆汁淀粉酶水平是否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水平范围的最高值,将入组患者分为OPR组和未发生OPR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索OPR的危险因素。结果:1.根据胆汁淀粉酶水平判定胆道疾病的OPR发生率为37.2%(35/94),此外,胆囊癌患者的OPR发生率最高(62.5%),胆总管结石患者OPR发生率次之(55.9%);不同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淀粉酶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9)。胆囊癌患者中胆汁淀粉酶平均水平高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但无统计学差异性,胆管癌患者中胆汁淀粉酶平均水平与其他良性胆道疾病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当HBAL定义为胆汁淀粉酶水平超过1000IU/L时,胆道恶性肿瘤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的HBAL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当HBAL定义为胆汁淀粉酶水平超过2000IU/L、7500IU/L时,胆囊癌患者的HBAL发生率分别为50%(4/8)、37.5%(3/8),明显高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P<0.05),而胆管癌患者HBAL发生率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无明显差异性(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乳头旁憩室是OP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是OP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R可以发生于胆道良、恶性疾病中,可能是某些胆道良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总管结石是O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海,张长云,李宏,余浩,张丰深[5](2020)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MDT讨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方法对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术前进行的MDT讨论及病例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因"上腹疼痛约10 h"入院,入院时影像检查发现存在明显的胰胆管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共同通道长约1.8 cm,但胰胆管汇合处明显受Oddi括约肌控制,胆汁淀粉酶值较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经MDT讨论后对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还是胰胆管高位汇合仍有疑惑,行左肝外叶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反复查胆汁淀粉酶值升高更为显着,再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胆汁淀粉酶值则明显降低,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异常。结论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诊疗指南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有冲突且不够精准,胰胆间反流严重程度及胆汁淀粉酶值的变化可能更具有诊断价值;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能适用于少数特殊类型胰胆管合流异常。
胡周[6](2019)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6例病例资料。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14例,男女比例1:2.28,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38.4岁,临床症状以腹痛多见(86.9%),黄疸(39.1%),发热(34.8%),恶心或呕吐(52.1%),触及腹部包块者(2.17%),合并胆管炎者(21.7%),合并胆囊炎者(21.7%),合并胆管结石者(32.6%),胆囊结石者11(23.9%),既往有胆道引流病史者3例(6.52%),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癌症者8例(17.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发生癌变,分为两组:癌变组与非癌变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指标,并将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46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癌变者8例,癌变率17.4%,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因素,得出:(1)癌变组平均年龄59.4±18.1,非癌变组平均年龄33.8±12.4,癌变组明显高于非癌变组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2)癌变组具有胆道引流史病史比例较非癌变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3)癌变组具有胆囊结石患者占比17.4%,高于非癌变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7),但有倾向性;(4)性别、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城镇/农村与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胆道引流史不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该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治疗。结论:年龄及胆道引流史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愈小,手术时机最佳(儿童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有胆总管囊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或部分囊肿切除,防止癌变,提高生活质量。
邓艳冰[7](2018)在《胰胆管合流异常诊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影响胰胆管合流异常预后的可能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临床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诊断为PBM并行完整的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141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等。采用SPSS 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1例患儿中,120例行超声(Ultrasound,US)检查的患儿中有104例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40例行CT检查的患儿中有38例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诊断为PBM。112例行MRCP检查的患儿中有109例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79例诊断为PBM。106例行术中胆道造影(Intrao Perative cholangiogra Phy,IOC)的患儿中有86例诊断为PBM。在诊断率上显示MRCP和CT(P<0.001)、MRCP和US(P<0.001),IOC和CT(P<0.001)、IOC和US(P<0.001)、CT和US(P<0.001)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在IOC和MRCP(P=0.068)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141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54例(38.3%)。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通气时间均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直接胆红素、呕吐、黄疸与住院时间显着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腹腔镜手术、术前直接胆红素、呕吐和PBM患儿住院时间独立相关。ROC曲线显示腹腔镜手术、术前直接胆红素和呕吐可预测住院时间(AUC分别为0.633、0.661和0.642)。结论1.MRCP对胰胆管合流异常诊断具有无创和可行性,可作为诊断PBM的首选方法。2.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儿童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儿童患者中值得推广。3.腹腔镜手术、术前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和呕吐是影响小儿PBM住院时间的独立因素,这些发现可能对提高儿童PBM患者治疗质量起作用。
贾广鹏,夏医君[8](2015)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文中研究表明0引言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1916年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指的是一种先天性的异常,使胰液和胆汁在十二指肠管外汇,形成一条较长的共同通道,使胰胆管汇合部位没有十二指肠括约肌的作用而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混合同时逆流入胆管及胰管,使胆道和胰腺发生一系列病理损伤[1,2]。1 PBM的解剖学基础生理条件下,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大约在胚胎发育第8
黄建敏[9](2013)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检出率、分型特点及其与合并胆胰疾病的关系,探讨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 graphy,MRCP)检查胆管及胰管均显影病例370例,对所有明确诊断患者进行PBM分型,根据合并的其它胰胆疾病,选择适当的内镜取石、扩张或引流等治疗。结果(1)检出率近4年我院行ERCP诊疗中ERCP造影胆管及胰管均显影或术前MRCP检查清晰显示胰管、胆管及胰胆管汇合部的病例370例,诊断为PBM24例,检出率6.49%。(2)性别与年龄本组PBM患者共24例,其中男8例,女16例,男女比例1:2;小儿3例,成人21例,年龄2~82岁,平均42.67±18.34岁。(3)分型特点本组PBM患者中I型11例,II型12例,III型1例。(4)合并胆胰疾病本组患者中合并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10例,胆管癌1例,伴有胆管结石15例,胰管结石1例,胰腺炎5例,胰腺分裂1例。(5)内镜治疗13例予内镜下胆管取石,1例胰管取石,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引流8例,行鼻胆管引流6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1例,胰管支架置入5例。结论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异常,其与一些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ERCP为PBM提供较为客观的解剖学依据,还可治疗PBM并发的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胰管结石等胆胰疾病。但目前能否完全采用ERCP治疗替代手术治疗改变或改善胰胆流动力学紊乱有待探讨。
边芳[10](2013)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评价胰胆管汇合分型与胰腺炎发病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胰腺炎是一种因胰蛋白自身的消化作用而引起的胰腺疾病。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胰腺炎可危及生命。胰腺炎病因繁多,近来有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一些疾病的诊出率也相应的提高,胆胰管合流异常就是其中的一种疾病。明确病因是诊断疾病的前提,也是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的前提。因此,明确胆胰管合流异常是否是临床某种疾病的病因对于临床诊治至关重要。通过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下的胆管和胰管的显示情况,观察胆管和胰管的汇合方式,根据胆管和胰管的正常解剖和异常变异情况把胆管和胰管的汇合方式划分为不同类型,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下胆管和胰管各种汇合类型与胰腺炎的发病概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磁共振检查的226例胆胰管汇合处能够清晰显示的MRCP影像资料(237例病例资料中11例因不符合研究标准被排除在外),资料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为胰腺炎的106例,诊断为无胰腺炎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加用呼吸门控,TORSOPA8通道体部线圈,所有病例均做平扫、磁共振水成像扫描及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M3D/FRFSE、FIESTA及LAVA序列,扫描完成后获得的图像数据传输至GE ADW4.2系统(图像工作站)应用MIP和MPR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结合原始图像观察分析,由两位高年资丰富工作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采用双盲法,对磁共振图像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胆管胰管汇合部的显示情况,观察正常汇合和异常汇合的情况,对胆胰管汇合部进行分型,分析汇合部分型与胰腺炎发病概率的关系,对于分型意见有分歧的,由两人讨论确定为统一的标准来分析。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各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概率法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果,分析胆管和胰管汇合部与胰腺炎的临床发病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分为胰腺炎组(106例)和无胰腺炎组(120例)的226例清晰显示胆管和胰管汇合部的患者资料,根据胆胰管汇合方式分为正常汇合型和异常汇合型,其中正常型又分为A、B两型;异常汇合型分为B-P型、P-B型两型。在226例中,正常汇合类型的198例中胰腺炎组为83例,非胰腺炎组为115例;异常汇合类型的28例中胰腺炎组为23例,非胰腺炎组为5例,异常汇合分型中B-P型18例,P-B型10例。用卡方检验对正常汇合型和异常汇合型的胆胰管汇合分型与胰腺炎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种类型胰腺炎发生概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异常汇合型胰腺炎发病概率高于正常汇合型,其中以异常汇合类型中B-P型异常汇合型的胰腺炎的发病概率最高。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可以对胆管和胰管的汇合部情况清晰显示并分型,评价分型类型与胰腺炎的发病概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二、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史简介 |
1.2 体格检查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治疗 |
2 讨论 |
2.1 诊断 |
2.1.1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解剖学诊断 |
2.1.2 PBM的影像学诊断 |
2.1.3 PBM的超声学诊断 |
2.1.4 PBM的实验室诊断 |
2.1.5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
2.2 胰胆管合流异常机制分析 |
2.3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分类 |
2.4 PBM的并发症 |
2.4.1 急性胰腺炎 |
2.4.2 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结石 |
2.4.3 胆管癌变 |
2.5 治疗与预后 |
3 随访与总结 |
(3)胰胆合流异常与胆囊疾病间的相关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诊断分类标准 |
3.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4.标本收集方法 |
5.病理以及免疫组化方法 |
6.病理以及免疫组化结果 |
7.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PBM组与对照组胆囊疾病发生的关系 |
2.PBM组中胰胆管汇合分型与胆囊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
3.PBM组中不同胆囊疾病中胆囊胆汁淀粉酶含量的比较 |
4.PBM组中不同胆囊疾病与胆囊胆汁淀粉酶的相关性 |
5.PBM组中胆囊胆汁淀粉酶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
6.无胆道扩张的PBM伴胆囊壁增厚的患者的胆囊组织病理学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相关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基本情况描述 |
3.2 不同胆道疾病OPR发生率以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比较 |
3.3 胆道良性疾病与胆道恶性肿瘤HBAL的发生率的比较 |
3.4 OPR的危险因素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胰胆管合流异常诊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致谢 |
(8)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PBM的解剖学基础 |
2 PBM的病理解剧 |
3 PBM分型 |
4 PBM的病因 |
5 PBM临床表现 |
6 诊断 |
6.1 临床诊断 |
6.2 影像诊断 |
6.2.1 X线诊断PBM |
6.2.2 B超诊断PBM |
6.2.3 ct诊断PBM |
6.2.4 Mrc P诊断PBM |
6.2.5 erc P诊断PBM |
6.2.6 其他 |
7 PBM的相关疾病 |
7.1 PBM与胆道疾病 |
7.1.1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 |
7.1.2 胆囊癌 |
7.1.3 胆管癌 |
7.1.4 胆囊、胆道结石 |
7.2 PBM与胰腺疾病 |
7.2.1 胰腺炎 |
7.2.2 胰腺癌 |
8 治疗 |
(9)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评价胰胆管汇合分型与胰腺炎发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胆胰管解剖变异与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概况及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管合流异常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 李柯,薛魁金,常虹,姚炜,张耀朋,闫秀娥,黄永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11)
- [2]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J]. 曹丽美,于少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7)
- [3]胰胆合流异常与胆囊疾病间的相关性探究[D]. 曹广华. 青岛大学, 2021
- [4]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王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MDT讨论[J]. 孙海,张长云,李宏,余浩,张丰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7)
- [6]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D]. 胡周.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胰胆管合流异常诊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邓艳冰. 苏州大学, 2018(01)
- [8]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探讨[J]. 贾广鹏,夏医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8)
- [9]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内镜诊断与治疗[D]. 黄建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10]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评价胰胆管汇合分型与胰腺炎发病的关系[D]. 边芳. 郑州大学,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