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美国政府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一、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马伍翠[1](2019)在《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数据开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各国政府将开放政府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说明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开放政府数据的重要性。我国政府也不例外,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开展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挖掘政府数据的潜在价值,充分意识到政府数据开放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政府数据开放与公众服务等方面研究较少,而开放政府数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因此本文从公众服务角度对政府数据开放进行研究,提出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以期推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进一步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从公众服务角度对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选取美国、英国、加拿大三个国家作为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对象,结合我国上海、北京、山东、广东、武汉、贵阳六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现状,总结发现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在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法规制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仍存在诸如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未建成统一的国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政府数据整合标准有待完善、平台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最后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介绍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内涵及价值以及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可行性;从组织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机制四方面对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进行构建。并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政府数据开放为例对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进行验证,得出该机制在实际运用中可行的结论。同时为进一步完善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提出坚持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政府数据开放理念;加速出台政府数据开放专有法律;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宣传力度;构建区域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完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功能等建议。

李向举[2](2018)在《国家信息政策扩散影响因素及其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政策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信息载体,使得政府与政府、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便捷。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也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架起桥梁,大大促进了政策转移的发生,减少了信息交流的阻碍。为统一整合信息活动,引导信息产业发展,国务院出台各类信息政策指导信息化建设,但信息政策的扩散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下级执行,地方政府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政策,这也表明信息政策扩散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决策选择过程。传统政策扩散研究主要从基本理论、扩散机制、历史演进等进行分析,对整体政策扩散系统并未形成统一认知。本文选取近十年来国务院公布的131条信息政策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政策属性、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三个层面分析,同时基于附随扩散模型方程构建国家信息政策扩散动力模型,确定各因素在实际扩散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对信息政策扩散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首先,本文选取信息政策扩散中自上而下的扩散机制为对象,对近10年来国务院发布信息政策进行采集与分析,从地方信息政策制定的引用情况分析政策扩散过程。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影响信息政策扩散的政策属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判别。其次,借鉴Bass扩散模型及附随扩散模型对信息政策中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构建出各类影响因素对信息政策扩散的动力结构模型,接下来利用系统动力性模型仿真方法,选择Vensim—PLE这一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对信息政策扩散的实际过程进行仿真判别。最后,依据系统动力仿真结果,对影响信息政策扩散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杨巍[3](2014)在《迈向数字政府: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政府信息管理活动萌芽于美国,美国政府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和政府信息管理意识,其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比较深入,相关理论比较成熟,对我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有国内文章对美国政府信息的研究多是选取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或是对美国政府信息政策、政府信息网站等方面入手,很少有对美国信息研究的系统梳理;并且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涉及范围广,管理实践中难以充分有效地实施利用研究成果,只有系统化地梳理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提炼政府信息管理热点,才能以便学者能准确跟踪数字化政府研究趋势,更高效地完善政府信息管理。因此,本文将系统梳理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跟踪其发展趋势,为我国政府信息管理活动的规范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兴起的背景,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概况和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在社会推动与学术思潮的带动下,越来越受到世界学者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信息技术是促进政府信息管理的核心条件,政府改革为政府信息发展提供了契机,社会经济发展为政府信息管理提供物资基础,经济全球化为政府信息管理发展营造大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对政府信息管理的发展同样有重要影响;北美、欧洲和亚洲东部地区是政府信息管理研究的活跃地区,其中美国活跃度最高。第二,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经历了以政府出版物为媒介的传统研究阶段和以电子政府建设环境中的政府信息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政府信息研究阶段。完善法律体系和政府改革实践活动是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发展的两大推动因素。第三,不管是在论文数量、期刊分布、作者及其来源机构等外部特征方面,还是在研究热点的内容方面,美国政府信息研究都比较注重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范围即广又不失深度;美国政府信息领域的研究注重于实证研究,注重用项目带动研究,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来;美国政府信息研究人员由来自多个学科的员构成,多样化的队伍构成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对政府信息进行关注,这也可能是美国政府信息研究引领全球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对联邦层面、州和地方的政府研究兼顾,研究水平从整体上推进;美国对政府信息研究注重加大政策、资金、资源、人才、国际交流及合作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条件为美国政府信息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第四,目前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新型政府信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电子政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政府信息上网、政府信息政策研究、电子民主、联邦政府出版物贮存项目等。

陈玉和[4](2012)在《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信息经济风起云涌的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一国信息资源的富集程度和信息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利益的视角对信息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全面持久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利益提供帮助。文章围绕信息利益问题逐层深入展开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实践考察和对策展望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分析主要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主要从信息利益概念的界定及理解、信息利益形成与配置的一般过程和信息利益的历史演变三个方面展开对信息利益基本理论的分析。首先,文章在综合考察了利益和信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信息利益的内涵、特点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其次,在解析了信息利益概念的基础上对信息利益形成与配置总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三,从历史发展视角对信息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表现做了总体的考察。上述理论分析为下文信息利益实践的考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实践考察主要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内容,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考察信息利益的实践活动。国内层面上,文章以中国的信息利益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我国的信息利益实践状况进行了考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信息利益的总体状况;国际层面上,文章选取国外实践信息利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分别进行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信息利益的实现情况总结出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第三部分对策展望主要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我国信息利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信息利益实践的经验,提出了更好地增进我国信息利益的主要对策,并进一步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分析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我国信息利益的持久获得指明了方向。文章的新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通过信息、信息资源以及利益等概念的梳理,明确界定和分析了信息利益概念及其历史演变,比较完整地建立了信息利益的理论框架,这些工作进一步扩展了利益理论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利益理论的内容;其次,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对我国宏观、中观和微观信息利益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在辅助证明了相关信息利益理论的同时,也更为具体的说明了我国各层次信息利益的实现状况,总体上论证较为系统全面;第三,文章在提出增进我国信息利益对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为持久增进我国信息利益提供了理论指导。

杨全城[5](2011)在《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中,信息已成为和物质与能量并重的基础资源。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潮头正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内容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值此之际,研究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撑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如何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这一主题,从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出发,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剖析了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内涵、机理和实现路径,建立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架构,分析了我国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采取的调控方式,提出了促进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主要研究及创新性工作如下:1.将近年来经济界和理论界对信息内容产业的新发展、新认识,融入到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特征和范畴中,定义了信息内容产业。在阐述产业发展模式概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体系:链式发展模式解决产业组织形式问题,集群发展模式解决产业空间布局问题,融合发展模式解决产业信息内容来源问题。2.在明确信息内容产业链定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成,即内容素材、内容创意、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内容消费、衍生品开发及配套服务;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就是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建、延伸和整合,主要包括纵向链式发展、横向链式发展和混合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机理的实质是通过信息内容产业组织的持续变化,寻求分工深化和交易费用降低,实现产业价值增值;提出了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用链式发展的思路,选择股权并购和战略联盟等纽带方式建立产业链,把握信息内容开发、产业终端掌控、衍生品拓展等链式发展的要点。3.在剖析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力在于集群主体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作用关系,集群发展具有获取整体效应、降低企业成本、催生新的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和打造“区域品牌”等优势;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内柔性生产组织网络的产生、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和缄默知识的传播,诠释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提出了借助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才优势、产业特色和资本技术等基础,按照信息内容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合理布局产业园区等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现途径。4.在阐述产业融合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是信息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同其他产业及其内部的渗透、延伸和重组;从融合发展过程和融合发展中如何产生新的信息内容产业两个方面解释了融合发展的机理:信息内容产业在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一方面信息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其他产业,产生“隐性”信息内容产业,另一方面利用其他产业不断提供的“信息内容”,形成新的信息内容产业;提出了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进产业链内融合和融合创新等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5.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采取的调控方式,既要以市场为基础,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根据产业发展周期,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的调控主要依靠调控政策。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构建的目标、原则,建立了由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行政政策和思想政策四个方面构建的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李理[6](2009)在《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从生产力角度划分,人类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是从技术革命开始的,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漫长的农业社会快速进入了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也是如此,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迅速地向信息社会演进。在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劳动工具、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聚居特点乃至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这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本身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意味着深刻、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并最终决定国际秩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是,正如世界各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步伐不一致,各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步调也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快慢之分,存在着竞争。哪个国家的信息获取、处理、传播的能力越强,信息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就越快,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保证“制信息权”,甚至如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通过掌握信息、控制网络来拥有整个世界。在这场社会形态的演进竞争中,有两个国家的表现非常突出:一是作为信息技术革命发源地的美国,其不仅是最早开展信息社会相关研究的国家,最早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国家,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二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日本,虽然其在上世纪于实践上演进显着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已经清醒认识到了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于新世纪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来加快信息社会建设,在短时期内跃居为当前信息社会较发达国家。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信息社会的“先发国家”,而且不仅“先发”,还实现了“先至”,其演进路径本身可能就代表了一种最优演进路径;一个是相对而言的信息社会“后发国家”,虽然还没实现“先至”,但是发展速度惊人,其发展路径对广大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当前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形态是不可跨越的,我国不可能跨过工业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化工业阶段直接进入信息社会。然而,由于信息社会的生产力要素本身就蕴含在工业社会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可作用于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因而,我国可通过发展信息社会生产力要素来加速推动工业社会发展,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由于信息社会是在信息化生产力的要求下,国民经济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技术力量和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生产、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依托,社会结构框架呈现出网络化和扁平化特点的社会,其演进本身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包括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建设、IT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制度环境的完善,所涉及的层面非常之广,建设中需要支付大量的经济成本乃至社会成本,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这场宏大的社会形态演进,是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都应深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在当前发展阶段,通过比较这两个在信息社会建设上先进及典型的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的异同及造成差异的诱因,来摸索信息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实、发展本国的信息理论体系,以此来指导信息社会建设实践,尽可能地选择一条社会成本最低的社会演进路径,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因此,笔者选择“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为题来展开系统研究。本文是遵循这样的研究思路展开的:在对信息社会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其共同遵循的规律,结合内外部制约因素,分析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不同及差距,明确这种差异性是否符合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哪一种做法及模式才更接近信息社会演进的最优路径,从而得出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启示。具体研究的展开是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从环状看因果的观察角度,采取演绎推理和经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系统和层层递进的分析,力求得出规律、理论方面的认识。全文共分为10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第1章讨论和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确立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章在分析美日两国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信息应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3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背景、历程及IT外包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4章在分别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主要方面——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5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研究;第6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7章分别从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IT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机制三方面对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的异同之处,并探讨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8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国信息制度环境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9章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启示;第10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就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展开理论思考。经过两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初步建立了信息社会比较研究的系统分析框架,率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系统和层层推进的分析,得出了若干规律和理论方面的认识,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从信息技术革命、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三个方面,全面比较研究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的创新。二是作为本文研究的结果,得出六个方面的结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十条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作为本文的理论思考,在信息社会的内涵、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区别方面系统提出了新观点。信息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其发展刚刚开始,人们对这种崭新社会形态的认识尚处于摸索之中,很多认识需要伴随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去伪存真。受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所限,本文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理论思考也不够深刻,很不成熟。和卷而思,深感本文无论是对崭新的信息文明的丰富内涵,还是对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最优演进路径和高水平信息社会的定义,都还未能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明晰思路,有关论断也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这既是本文的缺憾与不足之处,也是笔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杨蒙达[7](2009)在《中美信息政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以信息政策和信息政策模式的含义及两者关系为开端,论述中国和美国的信息政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美信息政策模式的对比,总结我国在完善信息政策体系、信息政策国际兼容性、信息技术转移等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并提出今后我国的信息政策应该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国际信息规则的制定等方面有所加强。

袁文清[8](2009)在《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和启示》文中提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位置。美国是目前政府信息化程度最高、实施电子政务最早的国家。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管理体制、网络建设、开发利用、网络安全的分析和介绍,对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罗光灿[9](2008)在《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急剧增加,一方面给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网络信息问题”。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是引导、规范和调控人们的网络信息活动解决网络信息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网络信息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新颖性要求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来加以解决。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数据库检索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信息政策法规、网络信息问题及其社会控制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内涵和构建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揭示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及其体系的现状,总结各自的突出特点和规律,找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原则、目标和思路,并重点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进而构建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框架结构、内容结构和国际兼容性,可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对制定我国网络信息政策的整体规划、加强统筹区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发展网络信息产业、规范网络信息市场、加强网络安全、提升网络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徐荣花[10](2007)在《美日中网络信息政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使互联网能健康地发展,各国纷纷针对本国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网络信息政策。在简要回顾了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历程基础上,介绍了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的现状,分析了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的不同特点,指出三国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管理体制几方面对三国的网络信息政策做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三国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不论是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较优越,日本在这些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优势,而我国由于处于发展中,一些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多少会制约着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在政策目标上美国更多放在对既定利益的保护及各种利益的平衡上,日本的目标是提高国民信息意识以及发展信息技术,我国把目标定在积极参与上,更多强调全面发展;在政策内容上,美国的重点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日本的网络信息政策的重点是电子商务上,而我国把重点放在了基础建设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是典型的分散式管理,我国是集中管理模式,日本则是分散与集中并存。基于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发展网络信息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二、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概念及公众服务相关理论
    2.1 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概念
        2.1.1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数据开放
        2.1.2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2.2 公众服务相关理论
        2.2.1 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以顾客为导向的公众服务理念
        2.2.3 公众参与理论
    2.3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内涵及价值
        2.3.1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内涵
        2.3.2 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现状及问题
    3.1 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现状
        3.1.1 美英加三国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政策法规
        3.1.2 美英加三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
    3.2 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现状
        3.2.1 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政策法规
        3.2.2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
    3.3 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现状比较分析及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存在的问题
        3.3.1 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相同之处
        3.3.2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构建
    4.1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构建可行性
        4.1.1 理论依据
        4.1.2 经济基础
        4.1.3 技术支持
    4.2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框架构建
        4.2.1 组织管理机制
        4.2.2 质量管理机制
        4.2.3 保障机制
        4.2.4 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案例分析及建议
    5.1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案例分析
        5.1.1 美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管理机构
        5.1.2 美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法规
        5.1.3 美国政府数据质量管理
        5.1.4 美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5.1.5 政府数据开放机制分析
    5.2 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完善建议
        5.2.1 坚持以服务公众为核心政府数据开放理念
        5.2.2 加速出台政府数据开放专有法律或条例
        5.2.3 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宣传力度
        5.2.4 构建区域性地方政府数据平台
        5.2.5 完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功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网址一览表
附录 B:硕士期间的科研学术情况
致谢

(2)国家信息政策扩散影响因素及其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信息政策扩散研究综述
        1.2.1 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综述
        1.2.2 信息政策研究发展
        1.2.3 国内信息政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图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信息政策概念界定与模型构建
    2.1 信息政策概念界定与数据采集
        2.1.1 信息政策概念界定
        2.1.2 政府信息政策创新分析
        2.1.3 信息政策扩散数据采集
        2.1.4 地方政府信息政策扩散分析
    2.2 创新扩散模型基础研究
        2.2.1 基础扩散模型
        2.2.2 动态扩散模型
        2.2.3 附随扩散模型
    2.3 创新扩散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2.3.1 最小二乘法
        2.3.2 极大似然法
        2.3.3 拟合优度评价指标
第3章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影响因素及模型分析
    3.1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特征
        3.1.1 政策创新扩散传播机制
        3.1.2 信息政策扩散传播类型
        3.1.3 信息政策扩散传播特点
    3.2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2.1 政策属性
        3.2.2 内部影响因素
        3.2.3 外部影响因素
    3.3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模型构建
        3.3.1 中央政府政策创新模型分析
        3.3.2 地方政府信息政策扩散模型
        3.3.3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模型
        3.3.4 政策创新扩散分析框架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策扩散仿真过程
    4.1 系统动力学研究
        4.1.1 系统动力学研究概述
        4.1.2 信息政策创新扩散系统仿真模型
    4.2 政策扩散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4.2.1 政策扩散的因果关系分析
        4.2.2 系统动力学流图
        4.2.3 方程设计及说明
    4.3 系统动力模型仿真过程及分析
        4.3.1 政策扩散执行仿真过程
        4.3.2 仿真模型敏感性检验
        4.3.3 中央政策创新的内外部影响分析
第5章 基于仿真的信息政策创新扩散分析
    5.1 国家信息政策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5.1.1 政策属性在扩散执行中的作用
        5.1.2 政策扩散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5.1.3 信息政策扩散外部区域网络影响分析
    5.2 促进信息政策扩散执行的规范对策
        5.2.1 明确信息政策扩散执行本质与功能
        5.2.2 适应当前信息政策发展趋势
        5.2.3 提高各级政府的政策学习能力
        5.2.4 制定信息政策扩散执行指导策略
第6章 信息政策扩散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信息政策扩散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进一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迈向数字政府: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兴起的背景
    2.1 政府信息研究中基础概念阐释
    2.2 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兴起的背景
        2.2.1 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
        2.2.2 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兴起的学术背景
第三章 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概况
    3.1 美国政府信息管理研究历史回顾
        3.1.1 传统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概况(1928-1986)
        3.1.2 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概况(1990-2012)
    3.2 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第四章 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探析
    4.1 数据来源及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4.1.1 文献发表年代的计量分析
        4.1.2 对文章来源出版物的分析
        4.1.3 对论文的作者进行计量分析
        4.1.4 美国政府信息研究热点分析
    4.2 美国政府信息研究热点内容分析
        4.2.1 新型政府信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2.2 电子政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4.2.3 政府信息上网
        4.2.4 政府信息政策研究
        4.2.5 电子民主
        4.2.6 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
        4.2.7 联邦政府出版物贮存项目
第五章 美国政府信息研究特征
    5.1 政府信息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又不失细化
    5.2 注重对信息政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
    5.3 重视政府信息在社会中的实际利用
    5.4 研究过程中善于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
    5.5 研究方向能及时反映外界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变化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对我国研究的借鉴意义
    6.3 研究创新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致谢

(4)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注释
第一章 信息利益的理论基础及文献梳理
    第一节 信息利益的含义
        一、信息及相关概念解析
        二、利益概念及利益思想的演变
        三、信息利益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信息利益的特征
        一、信息利益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二、信息利益的渗透性和共生性
        三、信息利益的竞争性和共享性
        四、信息利益的累积性和系统性
    第三节 信息利益的分类
    第四节 信息利益相关思想文献综述
    注释
第二章 信息利益的形成与配置
    第一节 信息利益的创造与形成
        一、信息利益创造与形成的前提
        二、信息利益创造与形成的动力体系
        三、信息利益创造与形成的主要途径
        四、信息利益创造与形成路径的选择
    第二节 信息利益的配置
        一、信息利益的交换及利益影响
        二、信息利益分享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手段
    第三节 信息利益的实现与意义
        一、信息利益实现的特点
        二、信息利益实现的表现
        三、信息利益实现的意义
    注释
第三章 信息利益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农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信息利益
        一、农业文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信息活动的特点
        三、农业文明时代信息利益的体现
    第二节 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信息利益
        一、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信息活动的特点
        三、工业文明时代信息利益的体现
    第三节 信息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信息利益
        一、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信息文明时代人类信息活动的特点
        三、信息文明时代信息利益的体现
    注释
第四章 中国信息利益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信息利益与国家信息安全
        一、国家信息安全
        二、信息利益与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
        三、中国信息安全现状
    第二节 信息利益与国际信息贸易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信息利益
        二、中国国际信息贸易的分析
    第三节 信息利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中国信息要素状况的辩证考察
        二、中国信息利益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中国信息利益的区域分析
        一、信息利益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信息利益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注释
第五章 中国信息利益的中观考察
    第一节 信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
        一、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的辩证考察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中国传统产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利益的考察
        一、传统产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二、农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利益的考察
        三、工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利益的考察
        四、服务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利益的考察
    第三节 信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一、基本数据的准备
        二、信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一
        三、信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二
    注释
第六章 中国信息利益的微观考察
    第一节 信息利益与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二、信息资源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第二节 中国企业信息利益状况的考察
        一、企业获取信息利益的前提条件
        二、中国企业信息利益现状的考察
    第三节 个人信息利益的考察
        一、个人信息利益的理论分析
        二、个人信息利益的实证研究
    注释
第七章 国外信息利益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信息利益的实践
        一、美国的信息政策
        二、美国的信息利益状况
        三、美国信息利益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日本信息利益的实践
        一、日本的信息政策
        二、日本信息利益的考察
        三、日本信息利益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 韩国信息利益的实践
        一、韩国的信息政策
        二、韩国信息利益的考察
        三、韩国信息利益的实践经验
    第四节 印度信息利益的实践
        一、印度的信息政策
        二、印度信息利益的考察
        三、印度信息利益的实践经验
    注释
第八章 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对策
    第一节 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总体思路
        一、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基本战略
        二、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宏观对策
        一、国家全面发展中实现信息利益的对策
        二、增进区域信息利益的对策
    第三节 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中观对策
        一、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二、增进传统产业信息利益的对策
    第四节 促进中国信息利益实现的微观对策
        一、促进企业信息利益实现的对策
        二、增进个人信息利益的对策
    注释
第九章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辩证考察
        二、信息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信息化能够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具体实现路径客观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信息利益的实现
        一、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信息伦理
        二、科学发展观引领信息化建设
        三、科学发展观引领信息文明建设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1.3.2 信息内容产业调控方式的相关研究
        1.3.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现状的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基础理论
    2.1 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2.1.1 信息内容产业概念的演变
        2.1.2 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
        2.1.3 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概念辨析
    2.2 信息内容产业的特征
        2.2.1 信息的特征
        2.2.2 信息内容产业的特征
    2.3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
        2.3.1 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3.2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链式发展模式
    3.1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概念和构成
        3.1.1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定义
        3.1.2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成
    3.2 信息内容产业的链式发展
        3.2.1 信息内容产业的纵向链式发展
        3.2.2 信息内容产业的横向链式发展
    3.3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机理
        3.3.1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动机
        3.3.2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经济解释
    3.4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3.4.1 确立链式发展的思路
        3.4.2 选择链式发展的方式
        3.4.3 把握链式发展的要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4.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4.1.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定义
        4.1.2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特征
    4.2 信息内容产业的集群发展
        4.2.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4.2.2 集群模式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优势
    4.3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机理
        4.3.1 柔性生产组织网络的产生
        4.3.2 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
        4.3.3 缄默知识的传播
    4.4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现途径
        4.4.1 以本地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4.2 以经济技术联系为纽带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4.3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1 产业融合的概念和特征
        5.1.1 产业融合的概念
        5.1.2 产业融合的特征
    5.2 信息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
        5.2.1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分类
        5.2.2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特征
    5.3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5.3.1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
        5.3.2 融合发展中信息内容产业的产生
    5.4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5.4.1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5.4.2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5.4.3 推进信息内容产业链内融合
        5.4.4 推动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创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
    6.1 政府在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6.2 发达国家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
        6.2.1 美国的宏观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方式
        6.2.2 日本的基于中观产业层次的调控方式
        6.2.3 德国的地方分权调控方式
        6.2.4 各国政府调控方式的比较
    6.3 我国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方式选择
        6.3.1 选择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调控方式的考虑因素
        6.3.2 我国政府引导市场的信息内容产业调控方式
    6.4 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6.4.1 培育社会对信息内容的需求
        6.4.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4.3 加快市场化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6.4.4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7.1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中政策的作用
    7.2 国内外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现状分析
        7.2.1 境外政策现状
        7.2.2 国内政策现状
        7.2.3 现状评价
    7.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7.4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
        7.4.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目标
        7.4.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原则
    7.5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
        7.5.1 法律法规体系
        7.5.2 经济政策体系
        7.5.3 行政政策体系
        7.5.4 思想政策体系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与科研工作
附录

(6)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信息社会相关概念
        1.2.1 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
        1.2.2 信息产业发展
        1.2.3 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
        1.2.4 信息网络建设
        1.2.5 IT人才队伍建设
        1.2.6 信息制度环境完善
    1.3 文献综述
        1.3.1 美国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
        1.3.2 日本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
        1.3.3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
        1.5.2 问题和不足
2 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比较
    2.1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
        2.1.1 信息基础技术
        2.1.2 信息系统技术
        2.1.3 信息应用技术
    2.2 日本信息技术发展
        2.2.1 信息基础技术
        2.2.2 信息系统技术
        2.2.3 信息应用技术
    2.3 美日两国比较
3 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
    3.1 美国信息产业发展
        3.1.1 推动要素
        3.1.2 发展
        3.1.3 IT外包
    3.2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
        3.2.1 发展背景
        3.2.2 发展情况
        3.2.3 IT外包
    3.3 美日两国比较
4 美日两国信息化发展比较
    4.1 美国信息化发展
        4.1.1 企业信息化
        4.1.2 电子商务
        4.1.3 政府信息化
        4.1.4 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
        4.1.5 教育信息化
        4.1.6 农业信息化
    4.2 日本信息化发展
        4.2.1 企业信息化
        4.2.2 电子商务
        4.2.3 政府信息化
        4.2.4 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
        4.2.5 教育信息化
        4.2.6 农业信息化
    4.3 美日两国比较
5 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比较
    5.1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
        5.1.1 信息资源管理
        5.1.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5.2 日本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
        5.2.1 信息资源管理
        5.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5.3 美日两国比较
6 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比较
    6.1 美国信息网络建设
        6.1.1 第一、第二代网络发展
        6.1.2 下一代网络建设
    6.2 日本信息网络建设
        6.2.1 第一代、第二代网络发展
        6.2.2 下一代网络建设
    6.3 美日两国比较
7 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比较
    7.1 美国IT人才队伍建设
        7.1.1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
        7.1.2 IT人才引进
        7.1.3 人才激励机制
    7.2 日本IT人才队伍建设
        7.2.1 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
        7.2.2 IT人才引进
        7.2.3 人才激励机制
    7.3 美日两国比较
8 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比较
    8.1 美国信息制度建设
        8.1.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1.2 推动信息安全保障发展
        8.1.3 支持信息业行会组织
        8.1.4 推进信息国际化
    8.2 日本信息制度建设
        8.2.1 IT国家基本战略
        8.2.2 e-Japan系列战略、计划
        8.2.3 信息安全总体战略
        8.2.4 u-Japan战略
        8.2.5 IT新改革战略
    8.3 美日两国比较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9.1.2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9.1.3 信息社会制度建设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9.1.4 IT人才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9.1.5 政府在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9.1.6 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9.2 推进中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9.2.1 提高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增强发展信息社会的紧迫性
        9.2.2 加强研究开发,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进步
        9.2.3 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9.2.4 推进信息化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9.2.5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
        9.2.6 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
        9.2.7 加强IT人才队伍建设
        9.2.8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9.2.9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的市场运作机制
        9.2.10 建立与信息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
10 理论思考
    10.1 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0.1.1 信息社会的内涵
        10.1.2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10.2 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0.2.1 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10.2.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10.2.3 信息技术是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2.4 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10.2.5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
        10.2.6 "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含义
    10.3 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
        10.3.1 信息生产力成为最革命、最活跃的社会发展因素
        10.3.2 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
        10.3.3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10.4 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10.4.1 信息技术革命对市场的作用
        10.4.2 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10.4.3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10.4.4 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美信息政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政策和信息政策模式
    1.1 信息政策的含义
    1.2 信息政策模式的含义
    1.3 信息政策和信息政策模式的关系
2 中国信息政策模式
    2.1 大力调整信息政策, 提高信息政策透明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2.2 重视从全局出发规划整体信息化建设
    2.3 降低关税, 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投资环境, 放宽外商投资的领域
    2.4 修订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政策, 努力与WTO接轨
3 美国信息政策模式
    3.1 保护公民信息自由与隐私
    3.2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施全球战略
    3.3 改革知识产权信息政策, 维护国内和国际利益
    3.4 整体规划信息资源管理, 保护信息安全
4 中美信息政策模式对比
    4.1 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政策体系, 我国在信息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方面和美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4.2 美国的信息政策模式是建立在全球化思想基础上的, 力求将国家信息政策变成国际信息政策;我国的信息政策与国际接轨不够, 兼容性不足
    4.3 美国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政策引导和信息安全, 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
5 对我国的启示
    5.1 建立信息政策的咨询、研究和反馈体系
    5.2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3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5.4 积极参与国际信息规则的制定
    5.5 培养信息人才

(8)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2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3 美国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 政务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4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5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网络安全

(9)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信息问题的调控呼唤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
        1.1.2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国际信息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础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内涵分析
    2.1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的含义与比较
        2.1.1 信息政策的含义
        2.1.2 信息法规的含义
        2.1.3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的关系
    2.2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
        2.2.1 网络信息问题的概念
        2.2.2 网络信息问题的现象与分类
        2.2.3 网络信息问题的形成根源与特点
        2.2.4 网络信息问题的社会控制
        2.2.5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控制模式
    2.3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
        2.3.1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涵义
        2.3.2 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结构
        2.3.3 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状况
    3.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
        3.1.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
        3.1.2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及其体系的主要特点
    3.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2.1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
        3.2.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及其体系的特点
    3.3 欧盟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3.1 欧盟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
        3.3.2 欧盟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及其体系的特点
    3.4 分析比较
        3.4.1 主要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研究发展的相同点
        3.4.2 主要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研究发展的不同点
    3.5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概况
    4.2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定量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获取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主要特点归纳
    4.4 我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主要差距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设想
    5.1 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目标
        5.1.1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总目标
        5.1.2 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目标
    5.2 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原则
    5.3 构建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思路
    5.4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
    5.5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内容结构
    5.6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观点与创新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政策国内研究述评
致谢
学习期间主要科研学术成果

(10)美日中网络信息政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信息政策定义、发展、特点、内容及结构体系
    1.1 信息政策的定义及发展
        1.1.1 信息政策的不同定义
        1.1.2 信息政策的历史及现状
    1.2 信息政策特征
    1.3 信息政策的内容及结构体系
        1.3.1 信息政策的内容
        1.3.2 信息政策的结构体系
2. 网络信息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1 网络信息政策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1.1 网络信息政策的定义
        2.1.2 网络信息政策的产生背景
        2.1.3 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现状
    2.2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3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4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5 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的特点
        2.5.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特点
        2.5.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的特点
        2.5.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的特点
3. 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环境比较
    3.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环境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人文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环境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人文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环境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人文环境
        3.3.4 技术环境
4. 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目标比较
    4.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目标
    4.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目标
    4.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目标
5. 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内容比较
    5.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的内容
        5.1.1 美国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
        5.1.2 美国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5.1.3 电子商务政策
    5.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的内容
        5.2.1 日本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政策
        5.2.2 日本网络信息安全政策研究
        5.2.3 日本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5.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的内容
        5.3.1 我国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政策
        5.3.2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5.3.3 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6. 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管理体制比较
    6.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管理体制
    6.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的管理体制
    6.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的管理体制
7. 美日中三国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
    7.1 美国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
        7.1.1 无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网络信息政策事务
        7.1.2 各州分权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网络无界的现状
        7.1.3 新时期美国在互联网发展中角色不明确
        7.1.4 政府规范的作用与力量有争议
    7.2 日本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
        7.2.1 政府扶持乏力
        7.2.2 资金投入不足
        7.2.3 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力度不够
    7.3 中国网络信息政策存在的问题
        7.3.1 信息政策内容不完善
        7.3.2 信息政策反馈渠道不完善
        7.3.3 政策手段单一
        7.3.4 网络信息立法规划混乱无序
8. 三国网络信息政策异同及美日网络信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1 三国网络信息政策相同点
        8.1.1 信息政策目的都是服务于本国信息化进程
        8.1.2 管理体制渐趋合理
        8.1.3 信息政策内容不断丰富
    8.2 三国网络信息政策不同点
        8.2.1 网络信息政策的环境不同
        8.2.2 网络信息政策具体目标不同
        8.2.3 网络信息政策管理体制不同
        8.2.4 网络信息政策内容各有侧重
        8.2.5 对信息控制的认识不同
    8.3 美日网络信息政策给我国的启示
        8.3.1 技术非万能
        8.3.2 网络信息政策要紧密结合各国实情
        8.3.3 网络信息政策的执行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
    8.4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8.4.1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8.4.2 我国网络信息政策发展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四、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公众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研究[D]. 马伍翠.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2]国家信息政策扩散影响因素及其仿真研究[D]. 李向举. 南京大学, 2018(05)
  • [3]迈向数字政府:美国现代政府信息管理研究[D]. 杨巍. 南京大学, 2014(07)
  • [4]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 陈玉和. 复旦大学, 2012(03)
  • [5]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 杨全城. 合肥工业大学, 2011(10)
  • [6]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 李理.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7]中美信息政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杨蒙达. 图书情报工作, 2009(08)
  • [8]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和启示[J]. 袁文清. 图书馆, 2009(02)
  • [9]我国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研究[D]. 罗光灿. 中南大学, 2008(12)
  • [10]美日中网络信息政策比较研究[D]. 徐荣花.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美国政府信息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