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鹤,颜晶[1](2021)在《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图书馆员的激励管理是激发馆员工作热情、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文章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目前该领域成果丰富,国内学者从激励机制、激励原则、激励措施、激励现状和激励理论的运用方面,采用思辨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馆员激励进行探析,但既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图书馆员激励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维方面进行革新,加强该领域研究的时代性、数据性和系统性。
马超[2](2021)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健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策略,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要顺应“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大趋势,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阅读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康达学院图书馆根据馆藏的特色,尝试通过网络载体、线下开展活动等方式进行图书阅读推广,社会服务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资源偏向专业化;服务受限;阅读宣传推广不到位;馆员参与社会社会服务动力不足等问题。原因在于图书馆经费不足;相对于读者对网络资源的获取而言,图书馆的时空成本较高;图书馆缺少与社会读者之间的联系,服务方式不多;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缺失,社会服务缺乏推动力。因此,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社会服务理论,康达学院图书馆要优化服务,必须加大经费获取,加强馆际合作;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和图书推广手段;健全对馆员的激励机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推动力。形成由政府主导管理协调、图书馆提供服务、媒体和企业提供服务载体的良好局面,以使高校图书馆能够真正发挥在培养公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周琼[3](2021)在《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中文化激励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是高校师生科研、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集合了诸多学科知识的重要场所。面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挑战,积极推动图书馆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是必然选择,有助于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标准化展开。而在图书馆管理制度中,文化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关乎到图书馆管理制度落实和最终成效。但是,由于理念和方法限制,其中暴露出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郭淑敬,吴汉华[4](2020)在《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是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等资源。文章研究表明: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男性、专职馆长居多,且多是高职称、高学历、非图书馆学背景馆长;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在编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50. 2%,其次为非在编的勤工助学人员,占比36. 1%,合同工人员与临时工人员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在编工作人员呈现出女性多,年龄结构层次偏大、学历以本硕为主,中级职称多等特点,合同工、临时工的馆均值分别为13. 1人、13. 0人,勤工助学人员馆均值为68. 8人,是无编制人员类型中比例最大的。建议高校图书馆开发不同梯度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平衡图书馆人力资源性别及年龄结构,为图书馆人提供相应的培训及再教育机会,健全激励机制及绩效评估机制。
赵娜[5](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霍朋朋[6](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作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现象普遍发生在从事工作压力大、人际沟通频繁的个体当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类似于服务行业,其典型的工作特征,如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单调的机械程序等,是图书馆成为工作倦怠高发场所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馆员作为馆内文献资源、咨询服务与师生学习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状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师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而在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特性方面,罕见从自我认知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对其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将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认知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解决馆员工作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本方法,确定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维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变量,通过界定其内涵、划分其维度、编制测量量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的465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修订、结构方程建模与Bootstrap法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角色价值观、角色归属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人格解体、职业行为倾向对低个人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2)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四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3)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三维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4)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各相应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统计检验结果,结合高校图书馆员的特殊职业特征和环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方面:第一,制定资格准入制度;第二,完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的政策支撑。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方面:第一,落实培训工作,提高馆员职业素养;第二,实行多元激励,提高馆员职业动力;第三,采取双向评估,明确馆员自我认知;第四,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馆员职业压力;第五,重塑社会认知,提升馆员职业认同。进行自我调适方面:第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第二,强化自我管理。
王雅倩[7](2020)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的基地之一。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其职业认知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随机抽取郑州大学图书馆各部门的馆员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同时,向省内外高校图书馆馆员进行问卷发放,之后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和问卷资料进行编码与分析,构建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认知的影响因素模型。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提出问题,设计步骤,选取样本和设计访谈提纲,并进行编码的提取与归纳,研究过程符合信度、效度和伦理要求。第三章是基于编码的结果的模型构建与分析,从社会及高校、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馆员个体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认知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阐释。第五章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并提出思考与展望。研究成果如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主要受到三个层面影响因素的作用:第一个层面是社会及高校层面,其影响因素有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法律法规、社会认可度、新时代的社会氛围、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和要求。第二个层面是图书馆层面,其影响因素有图书馆环境、继续教育政策、管理制度、岗位性质、学术性活动、团队建设。第三个层面是高校图书馆馆员个体层面,其影响因素有个人素养、个人能力、职业素养、组织归属感。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构建出了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认知影响因素模型,以此来提高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加强图书馆现代化进程,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并为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工作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黄雨微[8](2020)在《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在大数据以及开放科学背景下,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正在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科研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大多数的科研项目中,围绕大量科研数据的各种处理工作变的繁琐起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科研人员如何统筹计划、充分获取以及规范化管理、利用科研数据对于科研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科研数据的高产出地,高校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承担着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将发挥着不言自明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高效协助科研人员管理科研数据、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促进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这些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究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真实看法,分析影响用户接受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原因有哪些,探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应用质性研究法中的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编码分析与归纳,得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第二,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可划分为图书馆归因范畴、环境归因范畴和用户归因范畴。在图书馆归因范畴中,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的强弱通过影响用户归因范畴中的用户感知间接影响着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在用户归因范畴中,用户学术情怀、用户感知、用户科研数据管理素养、用户学科背景以及服务需求等因素是影响其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接受意愿的内在动因。环境归因范畴中,一方面,激励政策通过影响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以及用户感知,进而间接影响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另一方面,社会规范通过影响用户的科研数据管理素养间接影响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第二,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建设和优化,需以提升图书馆各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为基本保障、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为动力、以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为理论支撑,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予以有力的统筹和保障。第三,基于以上分析,从用户、图书馆以及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
李思诗[9](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高校图书馆员作为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双重建设者,新时代的素质与能力提升当然更加迫切。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同时是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这一课题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后提出建议,将有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选取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所主要高校图书馆,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接着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优秀案例,结合福州本土特色,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丽,冀鹏斌[10](2020)在《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活力。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1.1 激励机制研究 |
1.2 激励措施研究 |
1.3 激励现状研究 |
1.4 激励原则研究 |
1.5 激励理论在馆员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
2 图书馆员激励研究评述 |
2.1 已有研究的特点 |
2.2 已有研究的不足 |
2.2.1 研究缺乏时代性,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
2.2.2 研究中数据支撑不够,研究结论科学性不高 |
2.2.3 研究缺乏系统思维 |
3 未来研究建议 |
3.1 体现时代变革,支持事业发展 |
3.2 以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研究 |
3.3 应用系统思维,拓展研究内容 |
4 结语 |
(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 |
2、公共服务社会化 |
3、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1、公共产品理论 |
2、公共服务理论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简介 |
第二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基本情况 |
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图书馆阅读推广 |
二、文献资源检索服务 |
三、线下参与的社会活动 |
第三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描述 |
第二章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一、资源偏向专业化 |
二、服务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求 |
三、阅读宣传、推广不到位 |
四、馆员自身缺乏社会化服务意识 |
五、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缺乏法规制度保障 |
第二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经费限制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 |
二、时空成本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
三、缺少与社会读者之间的联系 |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五、相关法规政策缺失 |
第三章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化对策 |
第一节 加大经费获取,增强馆际合作 |
一、采取多种措施获取建设资金 |
二、增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 |
第二节 开展多种个性化社会化服务方式 |
一、设立自助借还机,减少空间与时间成本 |
二、借用“外卖文化”开展社会化服务 |
三、开放网络图书馆,建立虚拟图书馆 |
第三节 寻求更多的推广手段 |
一、设立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部门加强与社会读者之间的联系 |
二、与公共图书馆合作阅读推广 |
第四节 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动能 |
第五节 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形成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推动力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康达学院图书馆2020 年馆藏纸质图书流通率 |
附录B 读者阅读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C 个人访谈提纲 |
附录D 个人访谈记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中文化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制定文化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2建立文化激励机制的作用 |
3文化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 |
3.1系统化 |
3.2人性化 |
4高校图书馆制度管理与文化激励协同表征 |
4.1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 |
4.2制度文化是激励的制度保障 |
5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与文化激励机制协同途径 |
5.1基于制度来建设激励文化 |
5.2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到实处 |
5.3优化配套工作机制 |
6结论 |
(4)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馆长的基本状况 |
1.1 馆长性别 |
1.2 馆长专兼职状况 |
1.3 馆长职称状况 |
1.4 馆长学历学位状况 |
1.5 馆长学科背景 |
2 图书馆工作人员状况 |
2.1 在编人员基本特征 |
2.2 无编制的合同工及临时工人员状况 |
2.3 非在编的勤工助学人员状况 |
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3.1 开发不同梯度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
3.2 平衡图书馆人力资源性别及年龄结构 |
3.3 为图书馆人提供相应的培训及再教育机会 |
3.4 健全激励机制及绩效评估机制 |
(5)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2.1 职业认同相关文献研究 |
2.1.1 职业认同内涵 |
2.1.2 职业认同的结构 |
2.1.3 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 |
2.2 工作倦怠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工作倦怠内涵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2.3 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研究 |
2.3.1 自我效能感内涵 |
2.3.2 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
2.3.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2.4 职业认同、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1 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2.4.2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3 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三章 假设模型与问卷设计 |
3.1 理论基础 |
3.2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1 高校图书馆员人口统计学变量 |
3.2.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变量 |
3.2.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变量 |
3.2.4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变量 |
3.2.5 研究假设及分析模型 |
3.3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3.3.1 变量测量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4 预调研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1 职业认同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2 自我效能感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3 工作倦怠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四章 正式调研与检验假设 |
4.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1 职业认同量表信度分析 |
4.2.2 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
4.2.3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分析 |
4.3 正式问卷效度的因子分析 |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1 职业认同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2 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3 工作倦怠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1 职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2 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3 工作倦怠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4.5.1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2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5.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4.6 假设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2 职业认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5.1.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 管理启示 |
5.2.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馆员工作有法可依 |
5.2.2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缓解馆员工作倦怠状况 |
5.2.3 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理智正视工作实际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思路的设计 |
2.2 材料的收集 |
2.2.1 样本选取 |
2.2.2 访谈提纲设计 |
2.3 编码的提取与归纳 |
2.3.1 逐级编码的概念 |
2.3.2 开放编码的结果 |
2.3.3 主轴编码的结果 |
2.3.4 选择编码的结果 |
2.4 信度、效度与伦理要求 |
3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3.1 社会及高校层面的影响因素模型 |
3.1.1 社会及高校层面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1.2 社会及高校层面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
3.2 图书馆层面的影响因素模型 |
3.2.1 图书馆层面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2.2 图书馆层面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
3.3 高校图书馆馆员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模型 |
3.3.1 个体层面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3.2 个体层面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
4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认知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
4.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4.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5 建议与展望 |
5.1 社会及高校层面的建议 |
5.2 图书馆层面的建议 |
5.3 高校图书馆馆员个体层面的建议 |
5.4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科研数据 |
2.2 数据生命周期理论 |
2.3 科研数据管理 |
2.3.1 科研数据管理内涵 |
2.3.2 科研数据管理内容 |
2.4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
2.4.1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内涵 |
2.4.2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主要内容 |
2.4.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特点 |
2.5 扎根理论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用户服务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方法选择及合理性分析 |
3.1.2 研究思路设计 |
3.2 数据收集 |
3.2.1 研究对象选择 |
3.2.2 研究数据收集 |
3.3 数据分析 |
3.3.1 开放式编码 |
3.3.2 主轴编码 |
3.3.3 选择性编码 |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四章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内在作用机理分析 |
4.1 模型构建 |
4.2 模型内在机理分析 |
4.2.1 图书馆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4.2.2 环境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4.2.3 用户自身因素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对策建议 |
5.1 环境层面 |
5.2 用户层面 |
5.3 图书馆层面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必要性、目标与原则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1.1 终身教育 |
2.1.2 职业培训 |
2.1.3 继续教育 |
2.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2.2.1 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2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3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
2.3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 |
2.3.1 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
2.3.2 满足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
2.3.3 满足师生信息服务的需求 |
2.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原则 |
2.4.1 战略性与长期性原则 |
2.4.2 针对性与多样化原则 |
2.4.3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 |
3 馆员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
3.1 馆员的态度与期望 |
3.2 继续教育的管理 |
3.3 继续教育的内容 |
3.4 继续教育的形式 |
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
4.1.1 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
4.1.2 师资力量不足 |
4.1.3 馆员缺乏积极性 |
4.2 继续教育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
4.2.1 缺乏制度化建设,继续教育开展无章可循 |
4.2.2 缺乏常态化建设,继续教育呈现随意性 |
4.3 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的缺失 |
4.4 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够合理 |
4.4.1 继续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
4.4.2 继续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创新 |
4.5 缺乏科学的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
5 深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策略 |
5.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
5.1.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
5.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5.2 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
5.2.1 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
5.2.2 制定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
5.2.3 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5.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2.5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
5.3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构建协调协作机制 |
5.3.1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 |
5.3.2 构建一体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
5.3.3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
5.4 改革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 |
5.4.1 结合馆员需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
5.4.2 选择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 |
5.5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
5.5.1 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
5.5.2 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的建立 |
6 结论 |
附录 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 |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方式不够丰富。 |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精神激励较为欠缺。 |
(三)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 |
(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 |
二、优化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策略 |
(一)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融合。 |
(二)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考评体系。 |
(三)丰富对馆员的激励手段。 |
三、结语 |
四、高校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J]. 张新鹤,颜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11)
- [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优化研究[D]. 马超.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中文化激励机制[J]. 周琼. 财富时代, 2021(04)
- [4]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郭淑敬,吴汉华.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06)
- [5]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D]. 霍朋朋.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知影响因素研究[D]. 王雅倩. 郑州大学, 2020(02)
- [8]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黄雨微. 吉林大学, 2020(08)
- [9]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D]. 李思诗.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10]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马丽,冀鹏斌. 办公室业务,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