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滑坡面特征与滑带土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滑坡滑坡面特征与滑带土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一、溃屈型滑坡滑动面特征及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麟玮[1](2021)在《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三峡工程正式蓄水以来,库水位的大幅度抬升与周期性调度不但使得长江两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显着改变,同时还加速了大量涉水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库岸堆积层滑坡发生了局部或整体的变形甚至失稳。显然,以库岸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与变形演化特征为基础,开展相关的滑坡位移预测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对于有效规避或减轻由此类滑坡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紧密围绕三峡库区内库岸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这一重要科学问题,依托该地区内大量库岸堆积滑坡实例的勘察资料与监测数据,在总结库岸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与变形活动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具有一定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库岸堆积层滑坡分类体系。并基于该分类体系,选择统计实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危险性的滑坡样本——白水河滑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包含滑坡变形响应规律分析方法、滑坡位移区间预测方法、滑坡预报方法、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反演方法、滑坡时变破坏概率分析模型等在内多方面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与整理三峡库区内大量库岸堆积滑坡实例的相关资料,总结与归纳了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在高程、涉水程度、坡体结构、坡体坡度、平面形态、滑面形态等多个方面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并提出了滑坡地表累积位移时间监测曲线的基本分类和空间组合关系,进而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活动空间特征与整体变形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地质-动力-演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的三要素综合分类体系。(2)从传统关联准则挖掘方法在实际滑坡变形响应分析过程中所存在的方法适应性差、计算效率低、结果冗余程度高等典型问题出发,结合滑坡多场监测数据自身所具有的多维度、多水平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滑坡灾害的改进Apriori算法,并据此构建了一种滑坡变形动态响应规律的综合分析方法。在该综合分析方法中,针对实际监测数据内普遍存在的数据异常、数据缺失、噪声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使用数据预处理方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并且,针对进行滑坡变形事件划分时所存在的划分结果不精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参数划分方法以提升变形事件划分结果的准确性。以白水河滑坡的多场信息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揭示不同库水位调度阶段下白水河滑坡的变形响应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滑坡变形响应综合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针对现有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变变形状态样本预测精度不高、预测结果可靠程度不明确等热点与难点问题,以区间预测思想为指导,考虑滑坡变形状态动态切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滑坡位移区间预测方法。并以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为依托,结合累积位移切线角计算方法与可靠度分析理论,从最大容许累积位移切线角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破坏概率分析的滑坡预报方法。以白水河滑坡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开展降雨与库水联合作用下白水河滑坡的位移区间预测与预报研究,验证了所提出预测与预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在此过程中,对与输入因子选择、模型架构优化、模型参数获取与设置、预报判据适应性调整等相关的多个技术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4)针对传统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反演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效率低、模拟开销大、反演结果收敛性不明确等现实问题,以非侵入式有限元分析方法与贝叶斯优化算法为核心,提出了一种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新型反演方法。并以该方法的反演结果为依托,从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出发,建立了考虑岩土体强度参数劣化的库岸滑坡时变破坏概率分析模型,用以评价库水和降雨长周期作用下的滑坡整体和局部的稳定性变化情况。以白水河滑坡的真实地下水与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其宏观变形历史,通过开展滑坡渗流场与应力应变场反演和时变破坏概率分析研究,验证了所提出参数反演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提升传统数据挖掘方法在滑坡灾害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思路,也为库岸堆积层滑坡中短期预测预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反演和稳定性评价方法,有望为库区内库岸堆积层滑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及实践参考。

王佳运,王根龙,石小亚[2](2019)在《陕西山阳特大型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陕西山阳滑坡为典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的顺倾层状岩质斜坡溃屈破坏模式,也不同于斜倾层状山体的视向滑移-剪切破坏模式,更不同于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倾倒、倾倒-滑移破坏模式,属于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模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斜坡结构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以及剪出口特征分析了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而分析了山阳滑坡的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机制;以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斜倾层状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机制研究,建立了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侧向摩阻力以及斜坡岩体厚度变化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推导了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并以山阳滑坡为例验证了长度条件方程的正确性。

王佳运,石小亚[3](2018)在《陡倾层状斜向岩层视向溃屈机制力学分析——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分析了陡倾层状斜向岩层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特征、滑移—溃屈破坏模式与机制。基于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在考虑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作用及斜倾层状山体视向滑动侧向摩阻力作用的影响下,采用岩体结构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经过力学分析,推导出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与侧向摩阻力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为验证条件方程的正确性,以山阳滑坡为例进行了验算,最后得出与实际调查较一致的结果,为防御陡倾层状斜向岩层斜坡产生视向溃屈破坏提供依据。

王鲁男[4](2017)在《不同含水率与剪切速率下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滑带土伴随着滑坡的孕育而形成,其工程地质性质对滑坡的变形发展与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有关滑带土性质的研究历来是滑坡领域中的热点内容。即便如此,依然有诸多核心问题令人困扰、尚未完全掌握,尤其是滑带土的识别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强度对水、剪切速率等关键因素的响应规律等。亟需开展滑带土的相关基础性研究,为滑坡的早期识别、稳定性评价与预测预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区域灾害统计与地质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巴东组地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发育于该地层的滑坡,其滑带土形成之前一般为泥岩类夹层,通过对泥岩类夹层地质演化的研究可揭示滑带土孕育的地质过程。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反复直剪试验与微观试验,研究地下水主导下泥岩类夹层演化为滑带土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及其宏观力学的响应规律,结合无序度理论,提出评价物质结构无序性的指标;利用环剪试验,开展关键因素下滑带土残余状态后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性的微观试验,研究关键因素对剪切面处细颗粒运移特性与定向性的影响,揭示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产生机制,并建立不同初始状态下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数学模型;最后,以典型滑坡为例,重点考虑其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研究。论文主要取得如下研究结论与成果:(1)巴东组泥岩类夹层岩组在地壳表生地质作用(以物理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下,其物质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性质均存在向滑带土结构状态演化的趋势。在简化自然地质作用因素基础上,试验中单就考虑水的浸泡作用来测试该类夹层的演化特点。试验结果显示,泥岩类夹层的部分碎屑矿物演变为黏土矿物,颗粒级配也发生了轻微的变化,粒径小的颗粒含量增加。同时,泥岩类夹层的抗剪强度指标普遍降低,峰值黏聚力、残余黏聚力及峰值内摩擦角均显着地降低,残余内摩擦角变化较小,但整体依然呈降低趋势。(2)提出以无序度来定量评价地下水主导下泥岩类夹层演化为滑带土的过程中物质结构(矿物成分和颗粒级配)的变化规律。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泥岩类夹层矿物成分的无序度减小,呈先快后慢的趋势;颗粒级配的无序度也减小,但呈先慢后快的趋势。综合表明,泥岩类夹层的物质结构与滑带土的偏离程度减小,表现出向滑带土演化的趋势。(3)滑带土的等效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亦随着固结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速率较小时,固结度增加,等效内摩擦角增大,当速率较大时,固结度增加,等效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初始状态下滑带土的残余强度对剪切速率变化具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响应。完全固结状态下,滑带土的等效内摩擦角与剪切速率呈负相关;而未完全固结的滑带土等效内摩擦角与剪切速率呈正相关。(4)提出颗粒运移指标M以定量评价剪切面处细颗粒的运移程度。其中,颗粒竖直方向运移指标M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线性增大;随着固结度的升高而线性减小;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对数增大。含水率和剪切速率的增加有利于剪切面处土颗粒的定向排列,而固结度的增加不利于土颗粒的定向排列,各因素均通过改变细颗粒的含量和吸附水膜的厚度等物理性质来控制颗粒的定向程度。(5)滑带土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可表示为φe=A ln(v)+B,其中,系数A和B是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指标,速率效应系数A反映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类型与响应程度,当A>0时,滑带土残余强度呈正速率效应;A=0时,呈无速率效应;A<0时,呈负速率效应。细颗粒含量和吸附水膜厚度的改变是产生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主要原因。(6)滑带土的初始状态对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指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且随着土体塑性指数的增加,速率效应系数A的绝对值呈对数增大,而系数B呈对数减小。据此,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与固结度下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数学模型。同时,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类型与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7)滑带土的残余强度特性是控制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的内在因素之一。降雨通过入渗等方式改变滑体和滑带岩土体的均质性,为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的发挥并控制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提供基础。根据滑带土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类型,其对滑坡的变形破坏行为既可能发挥着“助推”效应,亦可能发挥着“刹车”效应。本文主要创新成果有:(1)巴东组泥岩类夹层岩组在地壳表生地质作用(以物理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下,其物质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性质均存在向滑带土结构状态演化的趋势。在简化自然地质作用因素基础上,试验中单就考虑水的浸泡作用来测试该类泥岩类夹层的演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泥岩类夹层的物质结构与滑带土的偏离程度减小,向滑带土结构状态演化趋势明显。引入无序度理论定量评价其演化为滑带土过程中的物质结构(矿物成分和颗粒级配)变化规律。后续试验揭示该类岩组物质结构的无序度与其抗剪强度指标间存在强关联性,据此可开展该类岩组的抗剪强度预测。(2)提出滑带土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公式:φe=A ln(v)+B,其中,系数A和B是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指标,皆与土体的塑性指数呈对数关系。速率效应系数A反映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类型与响应程度,当A>0时,滑带土残余强度呈正速率效应;A=0时,呈无速率效应;A<0时,呈负速率效应。细颗粒含量和吸附水膜厚度的改变是产生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主要原因,建立了不同初始状态下滑带土残余强度速率效应的数学模型,以丰富滑带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姜新[5](2011)在《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山区公路的大量建设,形成了大量人工边坡,导致滑坡灾害时有发生。其中,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已成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类型。边坡坡脚开挖是一个卸载过程,会对坡体稳定性产生不利作用。在卸载前后坡体的稳定性状况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性、施工进度、经费预算等,因此有必要对此类边坡受坡脚开挖的影响作深入研究,确定其失稳机理。本文基于典型滑坡实例的调查分析,围绕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稳定性分析展开研究工作。在对4个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进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此类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发育特征。并以诸永高速公路1#滑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其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巡视和监测数据,确定其潜在滑动面位置。针对该类滑坡难以通过现场或室内试验确定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的问题,通过恢复滑坡原始地貌,运用极限平衡反演分析法,并结合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综合确定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对于数值模拟过程中难以确定的岩土材料剪胀角,通过具体算例分析,提出合理剪胀角的取值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法,对诸永高速公路1#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施工过程中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其触发因素和变形破坏机理,并用以指导实际工程,对减少同类滑坡灾害发生提供参考。

梁专明,龚道民,贺友锋,刘浩天[6](2010)在《软质岩顺层边坡非典型溃屈型滑坡机制初探》文中认为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边坡为研究案例,初步探讨了软质岩顺层边坡的非典型溃屈型滑坡机制。该滑坡是一种新型的溃屈破坏型式,将之命名为非典型溃屈型滑坡。非典型溃屈型滑坡的特征是:软质岩顺层边坡,滑动面不临空,坡趾前方一定距离处的坡底岩体弯曲-隆起、被损伤;尚未出现分阶段演化特征或暂时不能确定分阶段演化,可能的演化模式是弯曲-隆起带顶部剪断破坏;当坡底的岩体(板梁)达到屈服或屈曲时,即最先是弯曲-隆起带顶部剪断破坏时,滑坡可能再次失稳滑动。

林雪[7](2010)在《黄土高边坡受降雨影响的失稳因素的敏感程度评价及回归分析》文中提出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主要的工程研究方向,雨后滑坡频发造成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工程界极为重视的问题,黄土地区更甚。影响滑坡的因素众多,但降雨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本文选择了两种降雨形式(几乎是黄土地区的极值情况),土质参数是以陇西黄土的范围值为计算参数,讨论了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使用Galerkin有限元法对降雨入渗引起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进行求解;再借助MIDAS/GTS软件,模拟降雨入渗引起的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在降雨入渗条件下渗透系数、降雨持时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及降雨入渗深度随饱和渗透系数变化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利用考虑降雨及孔隙水压力影响的毕肖普稳定分析方法对降雨入渗下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MIDAS中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块进行模拟,定量的得出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对土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探讨各参数变化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将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用距离分析法加以改进,并对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敏感程度进行评价,评价中考虑了九个主要影响因素:天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饱和渗透系数、体积含水率;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坡高、坡角。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土质参数,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对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并且权重相当;作为降雨因素,降雨强度是诱发黄土高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权重值达11.3%;边坡的安全系数可表示为坡高和坡角的线性函数,即FS=αβ+bh+c,其中a,b,c为c,φ,γ,θ,ks,R,T的函数。由此得出黄土边坡的直立高度极限值为4.5m。

梁专明[8](2009)在《长沙商旅职院非典型溃屈型滑坡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提出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边坡为工程背景,论文研究了软质岩顺层边坡的非典型溃屈型滑坡及其防治问题。1.该滑坡是一种新型的溃屈破坏型式,命名为非典型溃屈型滑坡。非典型溃屈型滑坡滑坡的特征是:软质顺层岩质边坡,滑动面不临空,坡趾前方一定距离处的坡底岩体弯曲-隆起、被损伤。尚未出现分阶段演化特征或暂时不能确定分阶段演化,可能的演化模式是弯曲-隆起带顶部剪断破坏。当坡底的岩体(板梁)达到屈服或“屈曲”(buckling),即弯曲-隆起带顶部剪断破坏时,滑坡可能再次失稳滑动。2.分析、论证了本背景工程边(滑)坡地下水动力模型是间歇下渗—裂隙潜水型及地下水对岩质边坡的作用机理是裂隙内地下水动、静水压力作用(含滑面上的扬压力),及暂态饱和区地下水的重力作用(以岩土体的湿容重、饱和容重表现)。3.分析认为边坡岩体是被结构面切割的不连续地质体,应垂直分为强风化及卸荷带、中风化带等,各带的强度是一个综合强度概念。定量评价了边坡强风化及卸荷带、中风化带岩体综合抗剪强度τ,计算了滑坡速度以及在滑动时间内作用于坡底岩体的平均作用力。4.认为本背景工程滑坡的经典分类是推移式滑坡,始滑处地质力学模式是塑流-拉裂,始滑处破坏条件应符合岩桥拉伸破坏判别准则:σ3=-T0(岩体抗拉强度)。5.论文提出了剩余下滑推力计算模型:假设弯曲—隆起带顶部为剪出口,采用传递系数法完成滑坡剩余下滑推力计算,但剩余下滑推力计算结论应取止坡底,该处条块的剩余下滑推力角度为0°。该计算模型与现状相吻合。6.因为非典型溃屈型滑坡的滑动面不临空及坡底岩体被损伤的特性,应区分边坡运动的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进行综合防治,针对性地在边坡坡体分别采取主动型预防和治理工程措施,应慎重或不宜在坡底采取被动受力型预防和治理工程措施。防治工程设计采用可靠度β≥1.65量值,即满足我国现行的工程规范体系要求。本工程边坡整体采用重力式挡土边坡墙+格构梁+锚杆支护防治。

张帆宇[9](2007)在《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演化过程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复杂滑坡及其稳定性问题历来受到关注,虽然对之作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全面系统的理解其特征和机理,致使对其稳定性评价和发展演化趋势预测也缺乏正确合理的理论指导。目前的研究多基于就滑坡论滑坡,将滑坡演化与地质环境演化分离开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忽略了滑坡物质和能量随时间变化时滑坡空间格局同步改变的现象,缺少将滑坡的时间演化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入手研究滑坡时空演化的理论。在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研究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大量相关参考文献,发现滑坡演化不是纯粹、独自的随时间发展的过程,而是置身于滑坡区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中,能量和物质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时空演化。据此,从时间演化和空间格局两方面,探讨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提出了滑坡的时空演化的观点。滑坡的时空演化是指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降雨、地震、河流冲刷、风化和工程活动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滑坡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随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它既反映了滑坡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物质运移形成新的空间地貌格局的变化过程,也深刻反映了能量随时间不断调整导致滑坡新的平衡状态。本文基于上述观点的认识,充分利用大量的现场调研以及丰富的勘探(钻孔、平硐和探槽)、试验和监测资料,对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开展系统研究。(1)从滑坡区工程地质环境入手,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滑坡影响园素,阐述了滑坡的微地貌、滑体物质、滑体结构和滑带结构等特征。(2)基于该滑坡显着的分区和分层性特征,结合地质环境及其演化规律,根据地球系统科学和诸要素耦合作用的观点,采用力学理论、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论证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即该滑坡系顺层岩质斜坡岩体层间错动和溃屈所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的演化机制,再现其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了滑坡动态演化过程中,随着物质发生新的运移和能量重新的调整,不断改变的渭坡时空格局和滑坡演化机制。(3)基于对该滑坡的特征和演化机制的新认识,结合室内外试验,研究了滑坡体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给出了滑体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4)采用工程地质分析、多种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和位移监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评价了该滑坡当前稳定状态,以及各区和各层的稳定状态。(5)根据该滑坡的特征、形成机理、演化过程和当前稳定状态,结合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特征,预测了该滑坡在泄洪雾雨、地震以及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发展演化趋势和运动特征。本文提出的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滑坡时空演化观点,突破了“就滑坡论滑坡”和“滑坡时空分离”的认识,强调从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据此可正确认识滑坡的特征,指导滑坡体(尤其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及参数选取、评价当前稳定状态、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以及制订相应的工程整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复杂条件下大型滑坡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传宝[10](2007)在《云南新平芭蕉树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芭蕉树滑坡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境内,发生于2002年8月14日上午8时30分。滑坡摧毁了芭蕉树村民小组,并造成8人死亡,3人失踪。本文以芭蕉树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和收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芭蕉树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并由此概化出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型;通过岩石力学试验和工程地质类比方法获得了滑坡主要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地下水作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分别获得了滑体冲出剪出口时的启程速度和最大行程速度;并使用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斜坡变形演化及暴雨触发破坏阶段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芭蕉树滑坡源区坡体岩体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云母片岩软弱夹层成薄片状夹于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体片理面陡倾坡外,且发育一组与片理面正交的垂直节理,节理走向与坡体倾向一致。物质组成在宏观上具有上硬中软下硬的三层式结构特征,上覆和下伏相对硬层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间软弱夹层为白云母片岩。上覆岩体极易沿着白云母片岩软弱夹层向下蠕滑,导致坡体上部沿结构面追踪形成拉裂面。由于软弱层未临空,坡体前缘硬层对坡体变形起到阻碍作用,形成锁固段。因此芭蕉树滑坡的发育具有上段拉裂-中段滑移-下段锁固的三段式地质力学模型特征。滑坡发育的坡体由上述特殊的物质组成、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与结构面的控制,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渐进性变形。最后,在暴雨入渗的作用下,斜坡后缘裂隙和软弱夹层内空隙水压力剧增,坡体失稳,触发了此次滑坡。极限平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地下水作用下,斜坡稳定;而在考虑地下水作用下,斜坡失稳。采用能量守恒原理求得了滑体冲出剪出口时的速度和滑体行程的最大速度,分别为vt=39.8m/s和vmax=44.5m/s。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坡脚和软弱层上覆岩体中下部出现剪应力集中,位移量较小,沿软弱夹层形成剪切屈服区,而锁固段岩体处于弹性阶段,斜坡稳定;而在暴雨触发作用下,坡体剪应力和位移剧增,斜坡后缘节理张开度逐渐增加,屈服区逐渐扩展贯通,斜坡失稳。

二、溃屈型滑坡滑动面特征及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屈型滑坡滑动面特征及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库岸堆积层滑坡变形演化特征及其响应规律研究
        1.2.2 滑坡位移预测模型与预报判据研究
        1.2.3 滑坡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1.2.4 库岸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发育特征与分类体系
    2.1 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发育特征与变形演化规律
        2.1.1 发育特征
        2.1.2 变形演化规律
    2.2 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分类体系
        2.2.1 前人分类体系
        2.2.2 库岸堆积层滑坡分类体系
    2.3 典型库岸堆积层滑坡实例
第三章 滑坡变形动态响应规律综合分析方法
    3.1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的滑坡变形响应规律综合分析方法
        3.1.1 监测数据预处理
        3.1.2 变形事件划分、因子集构建和变形数据库建立
        3.1.3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滑坡变形响应关联规则挖掘
    3.2 基于综合分析方法的白水河滑坡变形响应规律分析
        3.2.1 白水河滑坡变形事件划分
        3.2.2 白水河滑坡变形事务数据库的构建
        3.2.3 白水河滑坡变形响应规律分析与主控因素判识
    3.3 讨论
第四章 滑坡位移区间预测与预报方法
    4.1 滑坡位移区间预测原理与方法
        4.1.1 滑坡位移预测中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区间预测思想
        4.1.2 考虑变形状态动态切换的滑坡位移区间预测方法
    4.2 基于位移区间预测结果的滑坡预报方法
        4.2.1 累积位移切线角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2.2 匀速变形速率获取与累积位移切线角预报判据调整
        4.2.3 基于区间预测结果与破坏概率分析的滑坡预报方法
    4.3 白水河滑坡位移区间预测与预报
        4.3.1 输入因子选择与模型超参数设置
        4.3.2 降雨与库水联合作用下的白水河滑坡变形状态动态判识
        4.3.3 基于诱发因素响应的白水河滑坡位移区间预测
        4.3.4 考虑最大容许累积位移切线角的白水河滑坡预报
    4.4 讨论
第五章 滑坡岩土体参数反演与稳定性评价方法
    5.1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动态反演方法
        5.1.1 滑坡渗流场与应力应变场有限元分析
        5.1.2 非侵入式有限元
        5.1.3 贝叶斯优化算法
        5.1.4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反演方法的基本计算流程
    5.2 考虑岩土体强度劣化的库岸滑坡时变破坏概率分析模型
        5.2.1 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
        5.2.2 基于稳定性系数的滑坡破坏概率分析
        5.2.3 蒙特卡洛模拟
        5.2.4 滑坡时变破坏概率分析流程
    5.3 白水河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参数反演与时变破坏概率分析
        5.3.1 白水河滑坡渗流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模型建立
        5.3.2 降雨与库水联合作用下的白水河滑坡渗流场反演结果
        5.3.3 降雨与库水联合作用下的白水河滑坡应力应变场反演结果
        5.3.4 考虑岩土体强度劣化的白水河滑坡时变破坏概率分析
    5.4 讨论
        5.4.1 所提出岩土体参数反演方法的应用探讨
        5.4.2 白水河滑坡的防治策略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陕西山阳特大型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环境条件
3 破坏模式与失稳机理
    3.1 斜坡结构特征
    3.2 滑坡结构面组合特征
    3.3 滑床与剪出口特征
    3.4 滑坡破坏模式
    3.5 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机理
4 模型建立与力学分析
    4.1 模型的建立
    4.2 力学分析
    4.3 实例验算
5 结论

(3)陡倾层状斜向岩层视向溃屈机制力学分析——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滑坡特征与溃屈破坏机制
    1.1 滑坡基本特征
    1.2 滑坡结构特征
    1.3 滑坡滑动区结构面特征
    1.4 滑动面及剪出口特征
2 滑坡溃屈破坏机制
3 模型建立与力学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3.2 力学分析
    3.3 实例验算
4 结论

(4)不同含水率与剪切速率下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岩类夹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1.2.2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
        1.2.3 滑带土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1.2.4 基于滑带土强度特性的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研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地下水主导下泥岩类夹层工程地质特性演化研究
    2.1 引言
    2.2 泥岩类夹层概况及其发育特征
        2.2.1 泥岩类夹层概况
        2.2.2 泥岩类夹层的发育特征
    2.3 试验样品的赋存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质构造
        2.3.3 地层岩性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4 样品采集与试验方案
        2.4.1 样品采集
        2.4.2 基本物理性质
        2.4.3 试验方案
    2.5 泥岩类夹层物理力学性质演化规律研究
        2.5.1 研究方法
        2.5.2 试验结果分析
    2.6 泥岩类夹层物质结构的无序性评价
        2.6.1 研究方法
        2.6.2 泥岩类夹层物质结构的无序性评价
        2.6.3 泥岩类夹层的力学性质与无序度的关联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原理与试验方案
        3.2.1 室内残余强度测试方法
        3.2.2 环剪仪原理与组成
        3.2.3 试样制备
        3.2.4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
        3.3.1 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特征
        3.3.2 剪切过程中沉降变形曲线特征
    3.4 初始状态与剪切速率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控制规律
        3.4.1 大剪切位移下滑带土残余强度的表征
        3.4.2 含水率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控制规律
        3.4.3 固结度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控制规律
        3.4.4 剪切速率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控制规律
    3.5 大剪切位移、变速率条件下滑带土残余强度指标的选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的内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的微观机制研究
        4.2.1 研究方法
        4.2.2 细颗粒的运移特性
        4.2.3 细颗粒的定向性
        4.2.4 水分迁移特性
    4.3 滑带土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研究
        4.3.1 滑带土残余强度的速率效应理论
        4.3.2 初始状态对速率效应的影响
        4.3.3 速率效应与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滑带土强度特性的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场滑坡概况
        5.2.1 滑坡基本特征
        5.2.2 滑坡的形成条件与作用因素
        5.2.3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对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的影响
    5.3 数值模拟分析
        5.3.1 数值模型
        5.3.2 模拟方案与参数选取
        5.3.3 不同降雨强度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5.3.4 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研究
        5.3.5 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1.2.3 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边坡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特征
    2.1 裕溪滑坡
        2.1.1 滑坡概况
        2.1.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2.1.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2.1.4 滑坡成因分析
    2.2 K92滑坡
        2.2.1 滑坡概况
        2.2.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2.2.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2.2.4 滑坡成因分析
    2.3 上三公路6#滑坡
        2.3.1 滑坡概况
        2.3.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2.3.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2.3.4 滑坡成因分析
    2.4 诸永高速公路1#滑坡
        2.4.1 滑坡概况
        2.4.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2.4.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2.4.4 滑坡成因分析
    2.5 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规律
3 滑坡滑动面位置及力学参数确定
    3.1 潜在滑动面位置确定
        3.1.1 现场变形调查
        3.1.2 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3.1.3 地质勘查资料分析
    3.2 滑动面力学参数确定
        3.2.1 摩擦角和粘聚力的确定
        3.2.2 剪胀角的确定
4 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
    4.1 大变形弹塑性数值分析
        4.1.1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简介
        4.1.2 模型选择
        4.1.3 初始地应力场模拟
        4.1.4 坡脚开挖数值模拟
    4.2 弹塑性接触摩擦数值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软质岩顺层边坡非典型溃屈型滑坡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滑坡基本特征
    1.1 滑坡周界及平面特征
    1.2 滑体、滑带 (面) 和滑床特征
        (1) 滑体特征
        (2) 滑带 (面) 特征
        (3) 滑床特征
2 滑坡成因机制、地质力学模式及其继续运动
    2.1 滑坡成因机制
    2.2 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其继续运动
        (1) 始滑条件
        (2) 继续运动
    2.3 弯曲—隆起带分析、计算及评价
3 结论与展望

(7)黄土高边坡受降雨影响的失稳因素的敏感程度评价及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1.2.2 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概况
        1.2.3 相关软件的简介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降雨诱发黄土高边坡破坏的机理
    2.1 暴雨作用分析
        2.1.1 暴雨特征
        2.1.2 暴雨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途径
        2.1.3 暴雨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2.2 暴雨诱发滑坡的作用机理
        2.2.1 降低滑带土体抗剪强度
        2.2.2 促使斜坡破坏
第3章 降雨入渗下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
    3.1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3.1.1 非饱和土的达西(Darcy)定律
        3.1.2 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
    3.2 降雨入渗下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解法
        3.2.1 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数学描述及定解条件
        3.2.2 降雨入渗问题的Galerkin解法
        3.2.3 降雨入渗问题的边界问题的处理
    3.3 渗流分析算例
        3.3.1 概况
        3.3.2 考虑暴雨情况下不同渗透系数影响的边坡瞬态渗流分析
        3.3.3 考虑连阴雨情况下不同渗透系数影响的边坡瞬态渗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降雨入渗对土质边坡稳定的影响
    4.1 考虑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的边坡稳定分析
        4.1.1 考虑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边坡稳定分析
        4.1.2 降雨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分析
    4.2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原理
        4.2.1 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原理
        4.2.2 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主要破坏标准
    4.3 边坡稳定性分析算例
        4.3.1 考虑暴雨情况下不同渗透系数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3.2 考虑连阴雨情况下不同渗透系数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降雨入渗下黄土高边坡失稳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回归分析
    5.1 灰色关联分析
        5.1.1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5.1.2 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
    5.2 距离分析
        5.2.1 距离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5.2.2 距离分析的方法
    5.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5.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问题
        5.3.2 基于距离分析法的改进
    5.4 算例
        5.4.1 计算模型参数的选取
        5.4.2 模拟方案及结果
        5.4.3 影响因素敏感程度分析
    5.5 安全系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与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长沙商旅职院非典型溃屈型滑坡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论据及研究目的
    1.2 溃屈型滑坡的研究现状
        1.2.1 溃屈型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研究现状
        1.2.2 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防治研究现状及工程实践范例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2.1 概况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水文地质
    2.6 地质构造及地应力
    2.7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
    3.1 滑坡形态特征
        3.1.1 滑坡周界及平面特征
        3.1.2 滑坡剖面特征
    3.2 滑体、滑带(面)和滑床特征
        3.2.1 滑体特征
        3.2.2 滑带(面)特征
        3.2.3 滑床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滑坡成因机制、地质力学模式及其继续运动
    4.1 滑坡成因机制
        4.1.1 滑坡的其他基本条件
        4.1.2 滑坡的作用因素分析
        4.1.3 边坡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
    4.2 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式
        4.2.1 起动判据
        4.2.2 滑动型式
    4.3 滑坡后的继续运动及坡底岩体变形与破坏
        4.3.1 继续运动
        4.3.2 制动机制
    4.4 坡底岩体变形与破坏
    4.5 小结
第五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5.1 传递系数法简述
    5.2 参数分析及计算模型
        5.2.1 参数分析
        5.2.2 计算模型
    5.3 剩余下滑力计算
    5.4 弯曲—隆起带分析、计算及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6.1 各类防治工程措施简述
    6.2 综合防治
    6.3 防治工程可靠度
    6.4 本工程边坡的防治措施
        6.4.1 方案策划
        6.4.2 防治工程设计
        6.4.3 工艺措施及施工顺序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演化过程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顺层滑坡研究现状
        1.2.1 滑坡影响因素
        1.2.2 滑坡演化机制
        1.2.3 稳定性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工程地质环境
    2.1 工程概况
    2.2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形地貌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3 滑坡区工程地质环境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
        2.3.3 地形地貌条件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3.5 水文、气候及植被条件
3 滑坡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1 形成条件
        3.1.1 地层岩性
        3.1.2 地质构造
        3.1.3 岩体结构
        3.1.4 地形地貌
    3.2 影响因素
        3.2.1 河流冲刷
        3.2.2 地震
        3.2.3 降雨
        3.2.4 人类活动
4 滑坡特征
    4.1 滑坡基本特征
    4.2 滑坡微地貌特征
        4.2.1 后壁
        4.2.2 前缘及剪出口
        4.2.3 侧壁
        4.2.4 平台与陡坎
        4.2.5 冲沟
        4.2.6 裂缝
        4.2.7 其它微地貌特征
    4.3 滑体物质
    4.4 滑坡体结构
        4.4.1 平面分区特征
        4.4.2 剖面分层特征
    4.5 滑带特征
        4.5.1 滑带的形态特征
        4.5.2 滑带的宏观结构特征
        4.5.3 滑带的微观结构特征
5 滑坡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
    5.1 滑坡的形成机理
        5.1.1 力学分析
        5.1.2 物理模型试验
        5.1.3 数值模拟
    5.2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演化
    5.3 斜坡变形
        5.3.1 卸荷回弹
        5.3.2 斜坡岩体的蠕变
    5.4 滑坡的产生
        5.4.1 贯通性滑面的形成
        5.4.2 滑坡整体滑动
    5.5 滑坡的后期演化
        5.5.1 东西两侧的分解
        5.5.2 滑坡前部的滑动
        5.5.3 滑坡前部I区的再次解体
6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6.1 滑带土物质成分
        6.1.1 滑带土的化学成分
        6.1.2 滑带土的矿物成分
        6.1.3 滑带土的粒度成分
    6.2 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2.1 滑带土的物理性质
        6.2.2 滑带土的力学性质
7 滑坡稳定性
    7.1 滑坡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7.1.1 地形地貌特征
        7.1.2 坡体物质和坡体结构
        7.1.3 滑带特征
    7.2 滑坡位移监测分析
    7.3 滑坡稳定性验算
        7.3.1 计算方案
        7.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8 滑坡演化趋势
    8.1 滑坡演化趋势定性分析
        8.1.1 I区
        8.1.2 II区
        8.1.3 III区
    8.2 泄流雾雨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
        8.2.1 雾化雨的作用范围
        8.2.2 积石峡水电站泄洪方案
        8.2.3 积石峡水电站泄流雾化雨作用范围预测
        8.2.4 雾雨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
        8.2.5 滑坡稳定性的雾雨敏感性分析
    8.3 地震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
        8.3.1 地震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
        8.3.2 滑坡稳定性的地震敏感性分析
    8.4 影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
        8.4.1 水雾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
        8.4.2 内外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
9 结语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成果
    9.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10)云南新平芭蕉树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滑坡区区域地质背景特征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第3章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3.1 滑坡发生及运动过程实录
    3.2 滑坡形态及物质组成
    3.3 滑坡结构分区
    3.4 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特征
    3.5 滑坡形成的岩体结构特征
    3.6 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型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4.1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4.2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坡的形成机理
    5.1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5.2 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3 滑坡行程速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坡变形破坏数值分析
    6.1 数值分析的基本思路
    6.2 FLAC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6.3 斜坡变形演化及暴雨触发破坏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结论
    缺点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溃屈型滑坡滑动面特征及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库区库岸堆积层滑坡位移预测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麟玮.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2]陕西山阳特大型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分析[J]. 王佳运,王根龙,石小亚. 中国地质, 2019(02)
  • [3]陡倾层状斜向岩层视向溃屈机制力学分析——以陕西山阳滑坡为例[J]. 王佳运,石小亚.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4)
  • [4]不同含水率与剪切速率下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D]. 王鲁男. 中国地质大学, 2017(01)
  • [5]坡脚开挖诱发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 姜新. 浙江大学, 2011(07)
  • [6]软质岩顺层边坡非典型溃屈型滑坡机制初探[J]. 梁专明,龚道民,贺友锋,刘浩天.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6)
  • [7]黄土高边坡受降雨影响的失稳因素的敏感程度评价及回归分析[D]. 林雪.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5)
  • [8]长沙商旅职院非典型溃屈型滑坡及其防治研究[D]. 梁专明. 中南大学, 2009(03)
  • [9]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演化过程及稳定性研究[D]. 张帆宇. 兰州大学, 2007(04)
  • [10]云南新平芭蕉树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 李传宝.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标签:;  ;  ;  

滑坡滑坡面特征与滑带土强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