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生词(网络版)

热门生词(网络版)

一、流行新词语(网络版)(论文文献综述)

杜长虹[1](2022)在《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基于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方法,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清晰展现"网络用语""流行语""热词""新词语"等分类术语的离散化特征与区别,总结出这些术语的定义与概念。并以这些特征和定义为依据,结合相关机构公布的具体语料来进行分类与命名分析,希望能为理论研究与语言资源监测提供参考和建议。

唐婧[2](2021)在《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研究》文中指出“嘴炮式减肥”“自杀式单身”“气球式社交”“留言式聊天”是搜狗输入法发布的2019年度流行语Top100中的4个。在《小鸡词典》APP中检索语料,我们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间具有流行语“X式Y”结构的短语共67条,语料比较充足。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等方式对流行语“X式Y”的67条语料和整体构式做出详细阐释,揭示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和语用特点。第一章围绕着流行语“X式Y”的界定和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概述流行语“X式Y”,认为流行语“X式Y”来源于2012年起广泛流行的“中国式AB(AB只代表字符,因为构式“中国式”的后面经常是两个字符)”。第二章对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做出详细探究,从直接隐喻、间接隐喻、概念整合、构式压制四个方面对流行语“X式Y”进行分类描写和系统解释,将流行语“X式Y”分为“X”投射到“Y”上的直接隐喻和“X”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两大类,得出流行语“X式Y”全部都可以通过单域型概念整合解释含义的结论。因为具体流行语“X式Y”的语义不能从它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它具有成为构式的条件。分析语料,我们得到流行语“X式Y”的语义特征:表示一种社会现象;非常规、特异性Y;贬斥的语义色彩。在语义的选择限制上,构式压制自上而下对流行语“X式Y”的语义特征产生影响,词汇压制对于解释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也有帮助。第一层级“式”对“X”压制后,“X”的相关特征被提取出来。第二层级中,“Y”对“X式”压制后,“X式”的某一个或某些个语义特征得到凸显。第三章对流行语“X式Y”的语用特点进行说明,明确流行语“X式Y”是一个专门用于网络语境下的构式,又因为简明新颖等特性其常常用于标题,语用功能上具有委婉讽刺功能和突出焦点功能。第四章系统探究了流行语“X式Y”的流行原因,分为两个层面:语言内层面和语言外层面。语言内层面上我们从模因论、经济原则、内容概括与形式简易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语言外层面又进一步分为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上从网络环境轻松和亚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究;心理层面上从模仿与类推的心理、自我表达的需要进行探究。第五章探究流行语“X式Y”具体短语和整体构式的生命力,借助问卷等方式,得出流行语“X式Y”中具体短语生命力大多数不强,但整体构式生成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结论。总之,通过对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一构式的语义还是比较显豁的,在流通度和生命力上都有一定的语言土壤。本文试图为此类构式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陈佳妮[3](2021)在《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以近五年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总起来简称“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词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出发,阐明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纳入教学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将这些词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入课条件有词语的语义、语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词语难度应当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适应。文章还重点阐述了对研究对象的难度衡量方法,从汉语国际教育的用词标准入手,探讨词语难易度测量尺度,并对词语结构成分(包括构词语素)和超纲词语的等级进行拟定。最后结合语料库的建库方法具体说明了备课资源和工具,并以“吃瓜群众”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文章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阐述了网络用语、新词语、流行语的来源、类型以及本文选题缘由、相关研究现状和文章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阐述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的基本功能、语码价值和适用语境。第三部分简要说明了纳入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出发,阐明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可行性,以此作为第六部分的铺垫。第四部分是将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入课条件和对其难度衡量的分析总结。第五部分则是对“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备课资源的搜集和工具推荐做出简述。第六部分是通过对报刊阅读课中出现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吃瓜群众”的教学设计来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最后一部分是对本文的简要总结。

邹晓玲[4](2021)在《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词汇吸收的特点及原因》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启动,两岸语言接触越来越频繁。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台湾"国语"词汇越来越多地进入大陆普通话中。但近年来,两岸词汇交流的天平却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大陆普通话词汇进入台湾"国语"。两岸词汇逐渐由差异走向相互融合。以"中华语文知识库"中的大陆特有词为例,调查其在台湾新闻语料《自立晚报》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词汇的吸收具有鲜明特点:吸收的倾向具有动态性、吸收的进程比较漫长、吸收的程度不平衡。两岸词汇交流天平的变化,归因于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两岸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等因素。

李芳[5](2020)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总共收录226个网络词语,其中字母词网络词语19个,汉语网络词语207个。上述网络词语经过与汉语固有词的对照分析、语料分析和词源分析,本论文认为网络词语的主要来源有社会方言来源、地域方言来源和外来词。网络词语的语义类型即表达内容涵盖有社会生活类新增词语、思想情感类新增词语、文化娱乐类新增词语、科技信息类新增词语,而研究网络词语的语法构造则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归纳分析。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过程主要是在探究词义的多元增加、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派生词义的方式有修辞性派生和引申式派生,修辞性派生的方式有借代式、比喻式,引申式派生的方式有变“特”存“范”式、变“范”存“特”式、“范”“特”均变式、语素义向词义的派生式发展,非派生词义的方式有语义重组和其他特殊形式。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从宏观角度来说,对语言观和语言学观念的调整、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改变、对推动语言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对语言变异和语言调节关系的新思考、对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新启示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主要表现在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第一章论述网络词语的来源,其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群来源,二是地域来源。此外在这一章还会研究在网络词语中极具能产,属于本体语言学研究边缘范畴的外来借词。第二章以静态分析的视角,从词汇学角度着重分析网络词语的语义类型和语法类型。第三章从动态分析的视角阐述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分别从语义的多元增加、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章将在众多个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汉语固有词的语义演变过程,对网络新义的存在与变异作出一定的分析和解释。第四章论述的是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这是一个静态分析的过程。第五章探究的是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这主要涵盖两大板块,一是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二是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牛涛[6](2020)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音节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收录的三音节词语为研究对象,对词典中收录的6281条三音节词语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并建立三音节词语语料库。通过对三音节词语的全面分析,能够对三音节词语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汉》(第7版)中共收录6281条三音节词语,不包括词典后附的字母词。三音节词语以三个语素构成为主,有5672个,占总数90.3%,两个语素构成的有488个,占总数7.77%,一个语素构成的有121个,占总数1.93%。在三音节词语的语法属性中,主要以名词为主,共有4931个,占总数78.52%,依次是形容词和动词,其它词类数量较少,还包含了未标注词类681个,占总数10.84%。三音节词语按语素构成数量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有117个,占总数1.86%;合成词中又以复合词为主,其中以定中结构为主,约占总数70.55%,其次是述宾结构,约占总数9.65%,还有状中、述补、主谓和联合结构。合成词中的附加式又可分为前附加和后附加,附加式共有486个,约占总数7.74%后附加式共有370个占5.89%,前附加式共有116个,占1.85%。三音节词语的来源丰富,有来自方言、外来词、口语、新词新语和书面语。三音节词语产生的方法主要有语音造词法、修辞造词法、缩略造词法和附加造词法。语音造词法包括了摹声和音译,语音造词法产生的三音节词语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是外来词语的音译形式。修辞造词法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和仿词造词法四种方式,其中比喻造词法又包括了全喻式、前喻式和后喻式,夸张造词法又包括了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仿词造词法包括了仿前式、仿中式和仿后式。三音节词语的结构内部是分层的,由最内层和最外层构成。在考察三音节词语语义结构情况时主要以最外层的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为主。三音节词语的语义结构关系以定中式为主,根据组成成分的词性把定中式三音节词语分为N+X、V+X和A+X三种类型,状中式三音节词语分为Adj+V、Adv+V和N+V/Adj三种,述宾式、述补式、主谓式和联合式分别根据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在三音节词语结构的语义关系中以定中式为主。定中式三音节词语的音节组配方式根据单双音节的不同组配有1+2式和2+1式。充当修饰语的词类不同所选择的音节组配方式也不同,名词、动词充当修饰语时倾向于选择2+1式的音节组配,1+2式相比2+1式数量少;而形容词充当修饰语时倾向于选择1+2式为主,2+1式少于1+2式。在名词、动词作定语时2+1式是无标记组合,1+2式有标记组合;而形容词作定语时1+2式无标记组合,2+1式是有标记组合。定中结构中充当定语词类不同出现了音节搭配不对称的“颠倒标记”现象。背后的理据是基于“松紧象似”在定中结构的“句法——语义——语音”三个范畴之间建立一个互动的“关联标记模式”,音节组配与词类选择反应的不对称性是由于“松紧象似”原则在以上的三个范畴之间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还是修饰语和中心语语义上的松紧,定语反映中心语的本质属性,越靠近中心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反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语义联系不紧密,结构之间较松散。

汪萍[7](2018)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词语”作为信息时代日益繁盛的一种语言词汇,自产生以来便深受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特别是伴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大众化(如QQ、微信、微博等),关于“网络词语”的研究更一跃成为语言学界研究者探究挖掘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对网络词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我们将以汪磊主编的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项目下编纂的辞书《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2016)为语料来源,对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从而确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经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共收录了213个网络词语,其中汉语网络词语194个,字母网络词语19个,探索这一特殊词汇发展与使用的语言特点,并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和词典学理论研究网络词语词义产生的方式和网络词义与一般词义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依据存在的不足与展望,从而完善“网络词语”的系统研究,并促进《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的细致化和全面化。全文一共分为四大部分:文章绪论部分,主要是梳理与归纳前辈先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其研究基础上,发掘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尚未挖掘的领域,从而从新的研究内容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第一章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网络词语的统计研究。该部分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以《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2016)为语料来源,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建立网络词语语料库。并以此为基础,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词义的时间、版本情况与人民网上网络词语、词义出现的时间进行对照,从而观察《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特点;第二节:从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两个研究视角探究网络词义衍生的方式和机制,本文认为网络词义主要通过隐喻、转喻、引申等多种方式衍生新义和新用法;第三节: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借助于人民网检索功能,对194个汉语网络词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观察网络词语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第四节:探究网络词语的特点,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角度探究;第五节:分析《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系统性贯彻不一致、释义更新速度不一致、词性标注不一致。第二章是关于“网络词语”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探究。第一节主要是对“网络词语”定义的认识及网络词语的分类情况;第二节是对“网络词语”与“新词语”、“汉语词语”、“一般网络词语”三个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清晰展现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节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相关编纂原则与要求为理论基础,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原则,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网络词语的实际收录情况,提出相关看法;其二是《现代汉语词典》各个版本的比较分析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比较分析。第三章将《现代汉语词典》的五大收词原则与实际收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首先,是对《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的内容阐释,提出见解与看法,再将收词标准与实际收词情况比对,发现《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收词标准各自的地位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再探究造成网络词语生长期长短不一的缘由,从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8版)收词做出大胆预测。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论述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网络词语这一现象的整体认识,以及研究过程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网络词语发展的前途展望。

莉莉[8](2017)在《汉泰新词语对比研究(2009-2013年)》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出现在某一段时期内,并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词语。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新词语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快速、广泛的趋势,因此目前对于新词语的研究也呈现出加强的发展趋势。每个时代出现的新词语都受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新事物、新概念、新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等等都是新词语产生的主要因素,新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迁。本课题以汉语和泰语中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对汉泰新词语进行了分类研究,总结了汉语与泰语新词语的共性与差异,并对汉泰新词语的词义发展类别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此外,论文还对汉泰新词语的发展预测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都与新词语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词语的衍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新事物的出现、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都是推动新词语产生的重要力量,同时,满足人们新的交流需求也是促进新词语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汉语新词语在复合造词和派生造词方面有较大的新词语产生空间;而泰语新词语则在修辞造词和外来造词方面具有较强的发展趋势,这与泰语本身的构词特点和受到多种语言的影响是有很大关系的。

马晓红,李凌燕[9](2015)在《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重点探讨了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分析:一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推互抬与新词语的产生,二是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的产生,三是新媒体的产生与新词语的产生。

杨彩贤[10](2015)在《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纵深发展阶段,社会的巨变引起了汉语明显的变异。很多关注这一时期汉语变异的学者,开始注意新词新语的研究。我们知道,语言作为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工具,它的变异是在语用的动态过程中才具体地表现出来的,有的变异也是在语用中才产生的,而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对语言变异的动态研究更易于发现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故本文将讨论的侧重点放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动态研究上。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变异网络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有表现:汉语字词读音的分化,话语中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词类界限进一步模糊,句式更加灵活多样,多语多言混用等。这一时期汉语表达明显体现出模化、娱乐化以及话语意义整体提取等特点,它们的语言学实质分别在于语言的格式框填、语言能指的狂欢和事件化词语的构式化。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新变式在语言系统内部以及社会上呈现出不同的扩散轨迹。新变式在词汇中的扩散轨迹主要受到语言变式变异条件的影响,而在社会上的扩散主要和扩散的方式密切相关。两者虽然存在诸多的区别,但它们的扩散曲线存在共同点,即语言新变式在词汇中的扩散和在人群中的扩散都体现出由少到多再到少、由慢到快再到慢的扩散趋势。这些语言新变式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已有形式的基础上开拓出的不寻常的语言资源。促使这一时期汉语发生变异的既有语言内部动因,更与当下特殊的社会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在探讨相关的社会因素时,大家主要从社会变化、社会心理和语言接触等角度入手来讨论。本文则进一步把语言变异放在消费主义文化这一语境下来研究,分析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怎样加剧了汉语表达的符号化,希望能给出汉语变异一个新的、合理的解释。而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汉语的面貌,使汉语的变异出现去规范化的倾向。本文对汉语新变式变异的过程、无序变异向有序变异转化的条件和转化的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这一时期语言变异的规律和语言变异形式的发展趋向,从而深化对这一时期汉语变异的认识。当下的汉语既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该方面的常规变异形式不断为汉语的充实、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同时那些超常变异的形式又时时冲击着汉语的规范表达,影响我们话语的纯洁性。为了使我们的语言既生动活泼,又准确优美,就需要对语言进行规范。语言规范总是随着语言新变式的不断出现而始终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所以语言的规范是一种动态的规范,汉语规范的标准也应因时而异。对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形式进行规范时,我们首先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结构和发展规律来确定规范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规范。本文阐述了在“热言时代”,一些关键的语言职能部门怎样各司其职,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分层规范汉语。语言是社会的镜像,口头与书面的鲜活的语用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对当下语言生活的及时描写和解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规范汉语新变式的判定标准和规范办法,既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我国的国情和我们的生活状况,为今后语言生活状况的预测提供语言事实依据、为现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更加鲜活的语言资料,也可以为当下汉语规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以资借鉴的规范策略。

二、流行新词语(网络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新词语(网络版)(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基于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相关工具
    (一)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二)研究工具与操作流程
二、基于可视化分析的“网络用语”等术语辨析
    (一)网络语言和网络用语
    (二)流行语
    (三)热词
    (四)新词语
        1. 网络语言(网络用语):
        2. 流行语:
        3. 热词:
        4. 新词语:
三、术语间的交集调查与语料选取的匹配
    (一)年度语言语料的共现情况
    (二)分类与匹配问题

(2)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与可行性论证
    二、流行语“X 式 Y”语义语用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流行语“X式Y”概述
    第一节 流行语“X式Y”的界定
    第二节 流行语“X式Y”的来源与发展
        一、“中国式AB”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流行语“X式Y”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 流行语“X式Y”语义研究
    第一节 “X”投射到“Y”上的直接隐喻
        一、“X”投射到“Y”上的直接隐喻的界定
        二、“X”投射到“Y”上的直接隐喻的表现
    第二节 “X”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
        一、“X”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的界定
        二、“X”本身发生一次性突显隐喻再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的表现
        三、“X”本身发生一次性突显转喻再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的表现
        四、“X”本身发生多次突显转喻或隐喻再投射到“Y”上间接隐喻表现
    第三节 概念整合理论对流行语“X式Y”语义特点的解释
        一、概念整合理论
        二、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
        三、概念整合方式在流行语“X式Y”语义构建中的应用
    第四节 压制理论对流行语“X式Y”语义特点的解释
        一、流行语“X式Y”是构式
        二、流行语“X式Y”构式的语义特征
        三、压制理论在流行语“X式Y”中的运用
第三章 流行语“X式Y”语用研究
    第一节 网络语境下的流行语“X式Y”
        一、网络语境的特点
        二、网络语境对流行语“X式Y”的影响
        三、小结
    第二节 流行语“X式Y”的语言内部使用环境
        一、流行语“X式Y”用作标题
        二、流行语“X式Y”的语用功能
第四章 流行语“X式Y”流行原因
    第一节 语言内层面
        一、流行语“X式Y”与模因论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内容概括与形式简易
    第二节 语言外层面
        一、社会层面
        二、心理层面
第五章 流行语“X式Y”的生命力
    第一节 具体流行语“X式Y”的生命力
        一、流行语生命力的界定
        二、具体流行语“X式Y”的过往生命力
        三、具体流行语“X式Y”的生命力预测
    第二节 流行语“X式Y”构式的生命力
        一、流行语“X式Y”构式的过往生命力
        二、流行语“X式Y”构式的生命力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网络用语、新词语、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
        1.1.1 来源
        1.1.2 类型
    1.2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网络用语、新词语、流行语研究概述
    1.3 选题缘由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
    1.5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的基本功能、语码价值和适用语境
    2.1 基本功能
    2.2 语码价值
    2.3 适用范围和语境
        2.3.1 适用范围
        2.3.2 适用语境
第三章 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必要性
    3.2 可行性
        3.2.1 可依托的课程
        3.2.2 教学切入方式
        3.2.3 课外活动
第四章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的入课条件和词语难度衡量
    4.1 入课条件
        4.1.1 语义、语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4.1.2 词语难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适应
    4.2 词语难度衡量
        4.2.1 词语难易度测量尺度:汉语国际教育的用词标准
        4.2.2 对词语结构成分(包括构词语素)的等级拟定
        4.2.3 对超纲词语的等级拟定
第五章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的备课资源和工具
    5.1 在线分词支持对词语成分的分析
    5.2 官方释义支持对词语结构模式的认定
    5.3 网页浏览和BCC语料库支持语料采集自建教学语料库
    5.4 AntConc支持自建语料库展示词语外在的句法关系
第六章 对“吃瓜群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时长
    四、教学过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2015-2020年网络用语整理
    附录二:30个网络用语汉字表、词汇表分级情况
    附录三:BBC语料库检索结果
    附录四:报刊阅读课、中国概况课程及教材相关检索结果
    附录五:对搭配词表的提取结果

(4)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词汇吸收的特点及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国语”吸收大陆普通话词汇的特点
    (一)吸收的倾向具有动态性
    (二)吸收的进程比较漫长
    (三)吸收的程度不平衡
        1. 低级引用阶段
        2. 深度吸收阶段
二、台湾“国语”吸收大陆普通话词汇的原因
    (一)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二)两岸语言自身发展规律
    (三)互联网的推波助澜
结语

(5)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对语言研究本身的意义
        1.1.2 社会生活方面的意义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对象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对象
    1.3 网络词语的定义及特点
        1.3.1 网络词语的定义
        1.3.2 网络词语的特点
    1.4 学界研究概述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网络词语的来源
    2.1 社会方言
        2.1.1 社区词
        2.1.2 行业词
    2.2 地域方言
    2.3 外来词
第三章 网络词语的类型
    3.1 语义类型
        3.1.1 社会生活类新増词语
        3.1.2 思想情感类新増词语
        3.1.3 文化娱乐类新増词语
        3.1.4 科技信息类新増词语
    3.2 语法类型
        3.2.1 词
        3.2.2 短语
第四章 网络词语的词义演变
    4.1 语义的多元增加
        4.1.1 理性义基础上的派生式增加
        4.1.2 语素义重组基础上的非派生式增加
    4.2 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变异对应
        4.2.1 网络词语中的同义词
        4.2.2 网络词语中的反义词
第五章 网络词语的语言学价值
    5.1 引导语言观和语言学观念的调整,推动着现代语言学的全面发展
    5.2 新的语体形式对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影响和改变
    5.3 推动语言学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激发对语言变异和语言调节关系的新思考
    5.4 网络词语带给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新启示
        5.4.1 树立动态的规范观
        5.4.2 制定适宜的规范原则
        5.4.3 构建网络词语监测平台,强化语言文化强国意识
        5.4.4 提供网络汉字输入技术的支撑
        5.4.5 完善网络治理机制,加大规范网络词语使用的执法力度
第六章 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
    6.1 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投射
        6.1.1 社会生活为网络词语提供了养分和土壤
        6.1.2 网络词语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和改变
    6.2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2.1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6.2.2 网络词语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音节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现汉》(第7版)三音节词语综合考察
    第一节 三音节词语语素构成
    第二节 三音节词语结构层次
    第三节 三音节词语语法属性
    第四节 三音节词语结构关系
        一、2+1式三音节词语综合考察
        二、1+2式三音节词语综合考察
    第五节 三音节词语来源考察
        一、三音节方言词
        二、三音节外来词
        三、三音节新词语
        四、其它
第二章 《现汉》(第7版)三音节词语构词法研究
    第一节 单纯词
        一、拟声词
        二、音译词
    第二节 复合词
        一、偏正式
        二、述宾式
        三、述补式
        四、主谓式
        五、联合式
        六、其它
    第三节 派生词
        一、前附加式
        二、后附加式
第三章 《现汉》(第7版)定中式单双音节组配研究
    第一节 定中式单双音节组配现象
        一、单双音节组配的现象
        二、NN定中单双音节组配
        三、AN定中单双音节组配
        四、VN定中单双音节组配
    第二节 韵律与单双音节选择
        一、辅重原则
        二、音节松紧
    第三节 词类与单双音节选择
        一、词类、词长与音节选择
        二、定中式单双音节组配规律
第四章 《现汉》(第7版)三音节词语造词法研究
    第一节 语音造词法
        一、摹声造词
        二、音译造词
    第二节 修辞造词法
        一、比喻造词
        二、借代造词
        三、夸张造词
        四、仿词造词
    第三节 缩略造词法
        一、缩合法
        二、节略法
        三、数字概括法
        四、造词理据
    第四节 附加造词法
        一、前附加式
        二、后附加式
        三、生成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现汉》(第7版)三音节词语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网络词语研究现状
        一、网络词语的性质
        二、网络词语的特点
        三、网络词语的分类
        四、网络词语的生成方式
        五、学界对网络词语的态度
        六、网络词语的规范问题
        七、网络词语的个案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共时与历时并举研究法
第一章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网络词语的统计研究
    第一节 网络词语语料库的构建及其语言学特点
    第二节 网络词义衍生的方式和机制
        一、传统语言学剖析下网络词语、词义的产生方式
        二、认知语言学剖析下网络词义衍生的机制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工作相关说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网络词语的特点
        一、收词表现上的特点
        二、文本使用上的特点
    第五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词语的不足之处
        一、系统性贯彻不一致
        二、释义更新速度不一致
        三、词性标注不一致
第二章 “网络词语”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第一节 网络词语的分类
        一、纯汉字式网络词语
        二、纯字母式网络词语
        三、汉字与字母混合式网络词语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网络词语”与“新词语”的区别
        二、“网络词语”与“汉语词语”的区别
        三、“网络词语”与“一般网络词语”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问题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与相关理解
        二、《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比较分析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探讨及相关预测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探究
        一、收词原则简析
        二、收词标准与实际情况比对
    第二节 收词标准与收词情况出入缘由探析
        一、收词标准的分析与定位
        二、五大收词原则的定位
    第三节 网络词语生长期长短因由探析
        一、时间间隔过长缘由分析
        二、时间间隔较短缘由分析
    第四节 网络词语发展预测
        一、待收录网络词语的收录资格分析
        二、待收录网络词语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对“网络词语”现象的整体认知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网络词语前途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汉泰新词语对比研究(2009-2013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汉泰新词语研究现状
        1.1.1 中国学者对新词语的相关研究
        1.1.2 泰国学者对新词语的相关研究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汉泰新词语分类研究
    2.1 新词语的界定
    2.2 汉语新词语分类研究
        2.2.1 外来造词
        2.2.2 缩略造词
        2.2.3 旧词新义
        2.2.4 派生造词
        2.2.5 修辞造词
        2.2.6 复合造词
        2.2.7 其他
    2.3 泰语新词语分类研究
        2.3.1 外来造词
        2.3.2 缩略造词
        2.3.3 旧词新义
        2.3.4 派生造词
        2.3.5 修辞造词
        2.3.6 复合造词
        2.3.7 其他
    2.4 汉泰新词语分类对比分析
第3章 汉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性分析
    3.1 汉语新词语词与社会演变的相关性分析
        3.1.1 社会方面汉语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2 政治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3 法律及政策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4 经济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5 灾害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6 健康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1.7 影视方面汉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 泰新词语词与社会演变的相关性分析
        3.2.1 社会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2 政治及军事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3 灾害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4 健康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5 经济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2.6 影视与娱乐方面泰新词语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3.3 小结
第4章 汉泰新词语的发展预测
    4.1 汉新词语的发展预测
        4.1.1 汉语新词语预测的基础
        4.1.2 汉语新词语的总体发展趋势预测
    4.2 泰语新词语的发展预测
        4.2.1 泰语新词语预测的基础
        4.2.2 泰语新词语的总体发展趋势预测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推互抬与新词语的产生
    (一)网络媒体中“给力”的首现
    (二)传统媒体对“给力”的助推
    (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推互抬形成“给力”的流行
二、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的产生
    (一)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新词语产生
    (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互推互抬与新词语传播
        1.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实现的三种方式。
        2. 以媒体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为例。
    (三)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1. 从舆论导向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2. 从传播效果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四)三字词新词语占多数的传播学原因
        1. 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的历时变化。
        2. 语词长从二字词占多数到三字词占多数变化的传播学原因。
三、微博自媒体与新词语的产生
    (一)围绕“微博”产生的新词语逐年增多
    (二)微博”的流行带动了以“微”为语素的新词语的流行
    (三)微博自媒体意见领袖与新词语的产生
四、探究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意义

(10)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变异研究综述
        一、语言变异理论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内涵
        二、语言变异理论在中国的拓展
        三、语言变异理论在中国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四、对我国语言变异研究的思考
    第二节 本研究相关情况介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语与中国社会的共变
    第一节 语言与社会的共变
        一、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
        二、讨论语言与社会共变关系的三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汉语与中国社会的共变
        一、我国具有联系社会生活研究语言的传统
        二、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的巨变与汉语变异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动态表现及特点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动态表现
        一、汉语字、词读音的分化
        二、话语中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
        三、名、动、形三类实词的界限进一步模糊
        四、句式更加灵活多样
        五、多言多语的混用
        六、语言新变式的使用人群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特点和语言学实质
        一、汉语语用的模化现象普遍的特点与语言的格式框填
        二、汉语语用的娱乐化现象突出的特点与语言能指的狂欢
        三、话语意义整体提取的特点与事件化词语的构式化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新变式演变的动态过程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新变式的扩散模式
        一、汉语新变式的词汇扩散模式和扩散机制
        二、汉语新变式的社会扩散轨迹和曲线模型
        三、汉语新变式扩散的模因论视角和语言演化的秘密
        四、语言新变式的词汇扩散、社会扩散理论与模因论视角比较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动因分析
        一、汉语变异的语言系统内部动因分析
        二、汉语变异的消费主义文化、新媒体等社会外部动因分析
        三、语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第三节 语言新变式的来源
        一、“有+VP”格式的来源——古汉语的遗存
        二、汉语普通话中的“我走先”句式的来源——壮侗语族的语言底层
        三、其他语言新变式的来源——借用外语形式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新变式的动态规范问题
    第一节 对待语言新变式的态度
        一、对待语言新变式的不同态度
        二、本文对语言新变式的态度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语用中的超常规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去规范化现象
        二、媒体语言欠规范的问题
        三、知识分子在语用上对世俗的迎合和对低俗的效法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新变式的分层规范策略
        一、给网络语言以相对宽松的生长环境
        二、媒体在语用中应为社会做好示范工作
        三、社会精英要担当起消除语言污染的社会责任
        四、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
        五、语言规划部门应明确衡量标准,确立和公布语言规范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的个案动态研究
    第一节 “奇葩”一词的现代变异历程研究
        一、古汉语中“奇葩”的用法
        二、现代汉语中“奇葩”用法的拓展
        三、网络时代“奇葩”用法的分化
        四、“奇葩”一词变异的动因及对其变异应持的态度
    第二节 新形式的起变及无序向有序变异的转化——“动宾式动词+宾语”格式扩散过程分析
        一、“动宾式动词+宾语”格式的起变
        二、“动宾式动词+宾语”格式无序变异向有序变异的转化
        三、无序变异向有序变异转化的条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贬义词语褒义化现象研究
        一、贬义词语褒义化的表现层次
        二、贬义词易色的动态过程及转化机制
        三、贬义词语褒义化现象的动因分析
        四、对待贬义词语褒义化现象的态度及规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流行新词语(网络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基于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杜长虹. 现代语文, 2022(01)
  • [2]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研究[D]. 唐婧.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媒体新词语和流行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D]. 陈佳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4]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词汇吸收的特点及原因[J]. 邹晓玲.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5]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词语的多角度研究[D]. 李芳.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音节词语研究[D]. 牛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网络词语研究[D]. 汪萍. 淮北师范大学, 2018(12)
  • [8]汉泰新词语对比研究(2009-2013年)[D]. 莉莉. 天津大学, 2017(09)
  • [9]新词语产生的传播学路径分析[J]. 马晓红,李凌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0]20世纪90年代以降汉语变异动态研究[D]. 杨彩贤.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热门生词(网络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