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用电话终端的技术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焰[1](2011)在《山东通信智能公话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回顾国内外公用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公话业务起步较晚,发展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占我国公用电话总数95%以上的是计费器式有人值守公话和IC卡无人值守公话,这两种公话在运营中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出新型公话业务已成为运营商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分析重点分析研究了当时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和市场需求,提出了智能公话系统平台的设计方案和业务运营管理思路。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分析讨论了山东通信智能公话系统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过程和业务运营以及运营效果。就智能公话系统平台的方案选型、系统架构、系统配置、系统实现、主要功能、安全保障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研究设计。就业务运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业务下一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吉颖[2](2011)在《IC卡公用付费系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GT公司公用付费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软硬件相结合的行业应用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电信运营商客户,为电信营运商提供用于公众通讯所需要的电话终端及管理系统。GT公司是95年,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几位同学研发的IC卡公用付费电话为基础成立的一家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电话付费终端及管理系统的通讯公司。同时,主要研发人员参与了国家IC卡付费系统的标准制定,为国内第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C卡付费电话系统的原邮电部指定电信设备生产厂家。作为国内该产品的行业领先者,在同国外产品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取得了该细分市场销售前三强的市场地位。但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IC卡公用电话在运营商收入所占比重下滑严重,运营商对设备的需求降到历史低点,并有逐渐退出电信市场的趋势。随着国家3G通信的发展,新的客户需求和盈利点需要开拓,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同时也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突破语音作为营业收入的一个契机。对于公用电话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优良的通信质量保证是其在新形式下取得突破的保证。本文应用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GT公司的工C卡公用付费系统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客观环境变化。论文分为6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应用价值及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二章是相关营销理论、方法及通讯市场特征。第三章是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就GT公司的IC卡类产品应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其次对GT公司进行微观环境分析,应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GT公司的优劣势及机会和挑战。第四、五章是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的研究。第六章结论。本文基于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分析定位选择,通过对GT公司目标市场的4P研究,在产品上制定出了IC卡付费系统产品线、多媒体付费系统和可视电话产品线三条产品线。价格上在多媒体付费系统、IC卡公用付费系统、可视电话三类产品依次形成了高中低的价格链。在销售渠道上,GT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对电信和联通两个主要客户采取直接销售,而对可视电话类产品实现渠道销售的结论。通过全文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期,GT公司通过整合产品线,调整营销理念和策略,利用自身良好的市场资源和产品优势,势必在当前萎靡的市场状况下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王福生[3](2009)在《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业务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发展迅猛,移动电话迅速普及、资费不断降低,同时家用固定电话的装机数量也在逐渐增长,这都对公用电话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随着中国移动等公司高调进入公用电话行业迅速抢占市场,公用电话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的初期阶段,价格战是主要的竞争手段,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入,服务和品牌等非价格因素成为竞争的焦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市场的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对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事业部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按照营销战略的制定步骤,首先对营销战略和电信行业营销战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对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事业部所处的经济和政治等宏观环境、各种竞争对手以及公司内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事业部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同时,为配合青岛网通公用事业部的总体目标及战略定位,提出了青岛网通公用电话市场细分战略以及采用产品策略、服务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客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相结合的营销战略组合决策。为了保障营销战略组合在后续的执行中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本文还提出应该注重提高领导者的执行能力、努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财务管理以提高资金保障。考虑到通信行业的特殊性,青岛网通还特别应该注意加强自身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注意利用网通公司的资源支持作用。本文的分析对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事业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战胜对手,赢得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其他电信企业如何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西华[4](2008)在《浙江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客户公话消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农村通信状况普遍落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拉大,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协调发展是建设信息社会的根本所在。在城市的公用电话已日趋饱和和农村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背景下,充分开发农村电信市场可能成为各电信企业考虑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以浙江省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为研究的切入点,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的公用电话消费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王晔[5](2007)在《中国网通公用电话市场营销策略》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信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电信业改革重组的深入和中国的入世,电信运营商面临着企业转型的严峻挑战。突出的问题是在目前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电信运营企业间的不规范竞争使企业效益明显下降。本文以网通集团公话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战略分析行之有效的方法—SWOT分析法、波特五型分析法和相关理论知识,系统地分析了网通集团公话业务发展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自身的优劣势,并对其核心业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网通集团公话业务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对于公话业务的发展提出了一方面要细化目标客户,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制定营销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多媒体信息公话的发展,加快公话业务的智能化转型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网通集团应对日趋激烈的公话市场竞争提供可行的策略及思路,而且也可以为其它运营企业在确定公话业务竞争策略时所借鉴。
秦洪[6](2007)在《智能公用电话系统及其应用》文中认为普通公用电话存在价格贵、易损坏、难以集中维护、性能升级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智能公用电话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本文综述了智能公用电话系统的组成和系统业务,通过与普通公用电话系统的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原则、建设实施步骤和应用考虑的问题。
周旭[7](2007)在《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电信有限公司现有电信卡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市场营销知识,提出电信卡信息化管理的思想,并形成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方案,探索建立、健全电信卡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为湖南电信公司以及其他电信企业制定一个完整、较现代化、可操作的电信卡信息化管理模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对信息系统、通讯行业和湖南电信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其次,本人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性,用时约1年对国内外电话卡发展情况和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现状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走访了全省14个市州分公司和部分县级分公司,与各市州分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基本摸清了现有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原有十个流程整合成八个流程,并对征订流程、新卡入库流程、调拨出库流程、退赔出库流程、销毁出库流程、销售出库流程、转库流程、盘点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详尽描述,并指出了现有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宏观方面对系统需求总体概述和从具体功能需求方面逐一分析。宏观方面概述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整体需求及对整体功能的要求;具体功能需求分析方面提出八大功能需求,并明确了相关报表、单据需求。本文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对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系统需求进行了认真分析,如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和市场营销方面知识在本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对在当前形式下,通讯企业如何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电话、充值、缴费等卡类业务的管理提供了开发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林顶众[8](2006)在《一种新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设计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公用电话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传统的离线式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如很难杜绝线路盗打;容易发生数据丢失、出错;维护工作量大、开展新业务较难;计费一致性不容易保证等,严重制约了公用电话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了现有各种公用电话计费终端存在的问题,为公用电话的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论文主要对一种新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进行功能规划、系统分析和设计,这种新的系统是针对公用电话目前分离计费现状的一种革新和改造。论文作者是该系统是主要设计研制人,主要承担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职务,并牵头完成功能规划和系统分析的设计和编写,同时独立完成控制和交换部分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代码实现,参与业务管理部分的概要设计,最后组织并参与了试验局的实施和验收。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步部分是简单了分析该种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开发背景,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的同类计费系统的对比分析,以此说明开发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功能规划,详细的描述了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目标功能。第三部分是分别对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业务交换节点、业务控制节点、业务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第四部分根据系统在实际应用的一些实际数据表明该系统基本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通过系统的实际试用表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技术先进,符合电信网络发展的技术方向,实现了公用电话在线式集中实时计费,基本解决了目前公用电话离线式计费系统的诸多弊端,同时还可以开展多种增值业务。因此,本文技术方案的普及应用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陈岩[9](2006)在《基于ARM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固定电话网络也在飞速地发展,高速、可靠的公用电话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地区,由于不需进行专门的布线,不占用无线电频率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利用公用电话网络进行远程控制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方式。 目前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普遍采用的是基于DTMF信号来进行远程控制终端之间的通讯,然而DTMF信号的传输速率比较慢,而且远程控制终端采用8位的处理器来实现,由于处理器的性能有限,终端通常被设计成只能被动地接收数据,而不能发送任何数据,也就无法形成信息的反馈,从而限制了远程控制技术的使用。 针对以上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不足,结合当前市场应用的需求以及嵌入式系统的迅速发展,在本论文中,构建了一个基于ARM处理器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它采用ARM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来构建系统平台,在其上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提出并实现了基于ARM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成功地把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ARM处理器上,通过系统硬件平台和Bootloader软件的设计,构建了终端的实时系统平台。 2.远程控制终端依托于ARM处理器的优良性能,实现了DTMF信号的发送/接收以及V.22bis调制解调通讯协议标准,满足了远程控制终端之间具有大量数据通讯的场合,解决了低端处理器的数据通讯量小、无法构成信息反馈的弊端。 3.通过在远程控制终端中实现DES算法,对基于DTMF信号的重要数据如密码等进行加密,保证了在终端通讯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张西华[10](2006)在《浙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农村通信状况普遍落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拉大,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协调发展是建设信息社会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以公用电话为代表的公用电信服务业务,以其分布广泛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语音通信服务,成为流动人群首选的信息沟通工具。在城市的公用电话已日趋饱和和农村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背景下,充分开发农村电信市场可能成为各电信企业考虑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以浙江省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为研究的切入点,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的公用电话消费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简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切入点,澄清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并界定有关概念。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分析。主要回顾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消费行为理论以及在公用电话消费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目前浙江省城乡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和公用电话消费的特点,并简要地回顾和总结发达国家公用电话经营的一般规律,为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模型和研究方法。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公用电话的实际消费行为和认知,建立了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的理论和假说,并对问卷的设计、抽样方法、数据的收集以及研究的方法做详细地说明。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根据533份有效问卷,对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解释。根据建立的理论模型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对模型假说进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如公用电话资费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使用公用电话的动机、消费水平、忠诚度以及购买时间等消费行为产生显着性负向影响;购买动机、产品偏好以及消费形式和忠诚度等消费行为受服务认知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公话消费行为受购买动机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公话产品偏好对他们在公话消费形式、购买时间等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人口统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消费行为。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相关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证分析,总结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公用电话的消费水平。
二、公用电话终端的技术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用电话终端的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通信智能公话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国外公用通信业务发展历史 |
1.1.2 2002年以前我国公用通信业务发展历程 |
1.1.3 智能公话业务产生的背景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本人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智能公话系统概述 |
2.1 基础概念 |
2.2 选择建设智能公话系统的原因 |
2.3 智能公话系统实现方案的研究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公话系统结构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组成结构 |
3.3 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 |
3.3.1 智能接入系统平台 |
3.3.2 业务管理中心 |
3.3.3 智能公话终端 |
3.4 关键技术 |
3.4.1. 业务接入层 |
3.4.2. 业务应用层 |
3.4.3. 数据处理层 |
3.5 系统主要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公话系统实现方法 |
4.1 系统设计 |
4.1.1 概述 |
4.1.2 总体设计 |
4.1.3 智能接入系统平台 |
4.1.4 业务管理中心 |
4.2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
4.2.1 系统冗余 |
4.2.2 数据备份 |
4.2.3 单键灾难恢复 |
4.3 系统容量及配置计算 |
4.3.1 中继数量计算 |
4.3.2 七号信令链路数量计算 |
4.3.3 数据单元的服务器性能要求计算 |
4.4 系统硬件配置及软件清单 |
4.4.1 一期工程 |
4.4.2 扩容工程 |
4.5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4.5.1 机房环境及电源要求 |
4.5.2 电缆布线要求 |
4.5.3 提供数据要求 |
4.6 工程施工 |
4.6.1 主要工作 |
4.6.2 分工界面 |
4.7 工程验收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公话系统业务研究 |
5.1 业务开通及充值 |
5.2 通话过程的实现 |
5.3 终端功能特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能公话业务运营情况 |
6.1 业务运营管理 |
6.1.1 计费方式 |
6.1.2 服务功能 |
6.1.3 运营方式 |
6.2 业务发展及效益情况 |
6.2.1 前期智能公话业务发展情况 |
6.2.2 近年来智能公话业务发展情况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传统公话业务面临的困境及新业务实验情况 |
7.2 公话业务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IC卡公用付费系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应用参考价值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2. 营销相关理论、方法及通讯市场营销特征 |
2.1 环境影响因素 |
2.1.1 宏观影响因素 |
2.1.2 微观影响因素 |
2.2 SWOT分析方法 |
2.3 STP及4P理论 |
2.3.1 STP理论 |
2.3.2 4P理论 |
2.4 通讯企业营销的特点 |
2.4.1 通讯市场营销特点 |
2.4.2 电信运营商购买行为 |
3. GT公司简介、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GT公司简介 |
3.2 GT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策分析 |
3.2.2 经济分析 |
3.2.3 社会分析 |
3.2.4 技术分析 |
3.3 GT公司竞争力分析 |
3.3.1 竞争对手分析 |
3.3.2 替代品的分析 |
3.3.3 潜在竞争者的分析 |
3.3.4 供应商的分析 |
3.3.5 通讯运营商的分析 |
3.4 小结 |
3.5 GT公司SWOT分析 |
3.5.1 GT公司的优势 |
3.5.2 GT公司的弱势 |
3.5.3 GT公司面临的机会 |
3.5.4 GT公司面临的威胁 |
3.5.5 小结 |
4. GT公司公用付费系统市场的细分、选择和定位 |
4.1 公用付费系统市场的细分 |
4.1.1. 公用付费终端用户及产品的细分 |
4.1.2 运营商需求的分析 |
4.2 GT公司目标市场的选择 |
4.2.1 公话细分市场吸引力的评估 |
4.2.2 GT公司选择的目标市场 |
4.3 GT公司的定位策略 |
5. GT公司目标市场的4P策略 |
5.1 GT公用付费系统产品分析 |
5.1.1 产品策略 |
5.1.2 服务策略 |
5.2 GT公用付费产品价格分析及定价方案 |
5.2.1 影响定价的因素 |
5.2.2 定价策略 |
5.3 GT公用付费系统渠道分析 |
5.3.1 直接营销渠道 |
5.3.2 分销渠道 |
5.4 GT公司的促销策略分析 |
5.4.1 针对多媒体付费系统的促销策略 |
5.4.2 针对IC卡多媒体付费系统的促销策略 |
5.4.3 针对可视电话产品的促销策略 |
6. 结论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业务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0.3 研究方法 |
1 相关理论综述 |
1.1 有关企业战略的综述 |
1.1.1 战略管理的概念 |
1.1.2 战略管理研究的内容 |
1.1.3 战略的特性 |
1.1.4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
1.1.5 战略管理的过程 |
1.2 营销理论概述 |
1.2.1 关于营销概念的概述 |
1.2.2 其它相关的营销理论概述 |
1.3 有关电信行业营销战略的综述 |
1.3.1 电信企业营销战略的综述 |
1.3.2 公用电话业务营销战略的理论综述 |
1.3.3 公用电话营销战略对电信营销的理论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2 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2.1 网通公司简介 |
2.1.1 中国网通的由来 |
2.1.2 青岛网通公司及其公话业务简介 |
2.2 网通公用电话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2.2.1 政治法律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技术环境 |
2.2.4 客户消费观念 |
2.3 公用电话行业环境分析 |
2.3.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2.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3.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3.4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 |
2.3.5 替代品的威胁 |
2.4 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事业部内部环境分析 |
2.4.1 收入总体情况 |
2.4.2 公司资源分析 |
2.4.3 营销策略分析 |
2.4.4 品牌分析 |
2.5 青岛网通公用电话SWOT 分析 |
2.5.1 优势(Strengths) |
2.5.2 劣势(Weaknesses) |
2.5.3 机会(Opportunities) |
2.5.4 威胁(Threats) |
2.6 本章小结 |
3 青岛网通公用电话营销方案设计 |
3.1 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 |
3.1.1 业务发展目标 |
3.1.2 细分市场与目标市场选择 |
3.1.3 市场定位 |
3.2 产品策略 |
3.2.1 正确的产品组合策略 |
3.2.2 产品创新 |
3.3 服务品牌策略 |
3.4 价格策略 |
3.5 客户管理策略 |
3.5.1 提高转网壁垒 |
3.5.2 优化资费体系 |
3.5.3 提高服务质量 |
3.6 渠道完善策略 |
3.6.1 调整经销商奖励机制 |
3.6.2 提高经销渠道的忠诚度 |
3.6.3 提升渠道人员业务能力 |
3.6.4 推动农村营销渠道建设 |
3.7 促销战略 |
3.8 本章小结 |
4 营销战略实施保障 |
4.1 领导者的能力 |
4.2 良好的网络运行 |
4.3 好的人才队伍建设 |
4.4 充分发挥和利用网通集团公司的支撑优势 |
4.5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投资力度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浙江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客户公话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我国农村通信与公用电话市场的现状 |
1. 我国农村通信市场的特点 |
2. 我国公用电话发展现状 |
二、实证分析 |
1. 城乡结合部地区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模型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4. 数据分析结果 |
三、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对策建议 |
(5)中国网通公用电话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公用电话发展背景 |
1.1.1 公用电话的发展历程 |
1.1.2 公话业务收入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
1.1.3 公话业务市场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结论 |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国际电信市场坏境 |
2.1.2 国内电信市场环境 |
2.2 微观环境分析 |
2.2.1 公话市场竞争情况 |
(1) 同质产品竞争 |
(2) 异质产品竞争 |
(3) 黑公话扰乱公话市场 |
(4) 其他通信方式 |
2.2.2 国内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政策 |
(1) 国家电信条例管制 |
(2) 国家非对称管制 |
2.2.3 网通集团公话业务发展情况 |
(1) 网通集团的优势 |
(2) 网通集团的劣势 |
(3) 网通集团的机遇 |
(4) 网通集团的挑战 |
2.2.4 公话业务发展趋势 |
(1) 增值化 |
(2) 成本化 |
第三章 目标客户分析 |
3.1 目标客户 |
3.1.1 流动客户定义 |
3.1.2 流动客户特点 |
3.2 流动客户需求特征 |
3.2.1 需求多样性 |
3.2.2 需求惯性 |
3.2.3 需求从众性 |
3.2.4 需求可诱导性 |
3.3 流动客户购买动机 |
3.3.1 求实动机 |
3.3.2 求廉动机 |
3.3.3 求便动机 |
3.3.4 模仿或从众动机 |
3.4 流动客户购买行为分类 |
3.4.1 习惯型 |
3.4.2 价格型(即经济型) |
3.4.3 疑虑型 |
第四章 中国网通公话业务营销组合策略 |
4.1 转变公话市场经营理念 |
4.2 确定公话业务发展总体思路 |
4.3 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
4.3.1 理论依据 |
4.3.2 市场营销策略 |
(1) 产品策略 |
(2) 价格策略 |
(3) 渠道策略 |
(4) 促销策略 |
第五章 执行控制 |
5.1 资源配置情况 |
5.2 时间进度安排 |
5.3 制度与考核 |
5.4 改进与建议 |
5.4.1 资源配置 |
5.4.2 细化收入指标 |
5.4.3 完善考核环节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概述 |
1.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1.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电话卡业务发展情况 |
2.1 电话卡业务发展历史 |
2.1.1 世界电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
2.1.2 电话卡业务的发展历史 |
2.2 国内电话卡业务发展情况 |
2.2.1 国内电话卡市场现状 |
2.2.2 国内电话卡市场的竞争格局 |
2.2.3 国内电话卡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湖南电信公司背景 |
3.2 电信卡管理的现状分析 |
3.2.1 管理组织架构 |
3.2.2 电信卡业务种类 |
3.2.3 信息系统参与情况 |
3.3 管理流程 |
3.3.1 电信卡的入库 |
3.3.2 电信卡的保管 |
3.3.3 电信卡的出库 |
3.3.4 电信卡的退库 |
3.3.5 电信卡的清查盘点 |
3.3.6 账账核对 |
3.3.7 过期电信卡的处置 |
3.3.8 相关的账务处理 |
3.4 电信卡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内部管理流程不适应市场需求 |
3.4.2 人工操作缺陷明显 |
第四章 系统需求的任务和总体功能概述 |
4.1 任务概述 |
4.1.1 系统需求分析目的 |
4.1.2 整体需求概述 |
4.2 总体功能概述 |
4.2.1 整体系统结构需求 |
4.2.2 整体系统功能需求 |
第五章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1 数据维护功能 |
5.1.1 电信卡信息维护 |
5.1.2 用户基本数据资料信息维护 |
5.2 业务流程管理功能 |
5.2.1 征订流程 |
5.2.2 新卡入库流程 |
5.2.3 调拨出库流程 |
5.2.4 退赔出库流程 |
5.2.5 销毁出库流程 |
5.2.6 销售出库流程 |
5.2.7 转库流程 |
5.2.8 盘点流程 |
5.3 主要报表、使用单据需求 |
5.3.1 电信卡库存月报表 |
5.3.2 征订单位(即各市州分公司)电信卡成本结算表 |
5.3.3 库存到(过)期电信卡余额季度汇总表 |
5.3.4 库存电信卡盘点盈亏报表 |
5.3.5 电信卡销售日/月报表 |
5.3.6 主要使用单据 |
5.4 软硬件支撑需求 |
5.4.1 设备需求 |
5.4.2 支持软件需求 |
5.4.3 运行环境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一种新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设计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设计的背景、依据和意义 |
1、原有的离线式计费的公用电话的常见问题调查: |
2、对比分析集中计费系统和原有系统的区别: |
3、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市场定位的设计: |
第二章: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功能规划 |
1、系统概述 |
2、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 |
3、具体业务应用设计 |
4、对计费系统功能和处理能力的设计 |
5、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设计 |
6、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 |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业务管理部分 |
1、业务管理模块概述 |
2、系统界面设计 |
3、数据流分析和设计 |
4、对质量评审要求的规定 |
第四章: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交换和控制部分 |
1、系统目标和功能以及结构的设计 |
2、功能需求和数据流图以及数据字典的设计 |
3、控制和交换部分的性能需求设计 |
4、数据备份以及用户操作防错处理 |
第五章:系统概要设计业务管理部分 |
1、业务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
2、业务管理系统的各子模块功能设计 |
第六章:系统概要设计交换和控制部分 |
1、总体设计 |
2、运行设计 |
3、系统出错处理 |
4、关键类模块设计 |
第七章:试验局结论 |
1、吴忠市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具体特殊设计 |
2、验收测试表格的设计以及实际测试的记录 |
3、实验局试用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SCP与SSP的交互流程及接口规范 |
1、SSP向SCP传递信息 |
2、SCP向SSP发送命令 |
3、SCP与SSP的接口规范 |
附录二:录音表 |
图表索引 |
(9)基于ARM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概述 |
1.1.1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简介 |
1.1.2 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现状 |
1.2 嵌入式系统 |
1.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
1.2.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1.3 嵌入式处理器 |
1.3.1 ARM |
1.3.2 MIPS |
1.3.3 PowerPC |
1.3.4 x86 |
1.3.5 68K/ColdFire |
1.4 ARM体系结构 |
1.4.1 ARM的发展历史 |
1.4.2 ARM的应用领域 |
1.4.3 ARM7系列的性能特点 |
1.5 嵌入式操作系统 |
1.5.1 μC/OS-Ⅱ |
1.5.2 VxWorks |
1.5.3 QNX |
1.5.4 pSOS |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1.6.1 研究内容 |
1.6.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的设计原理 |
2.1 系统结构 |
2.2 DTMF原理 |
2.2.1 DTMF信号 |
2.2.2 DTMF发送和接收原理 |
2.3 V.22bis调制解调器标准 |
2.3.1 调制解调器原理 |
2.3.2 V.22bis建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远程控制终端的系统平台构建 |
3.1 硬件平台的设计 |
3.1.1 S3C44BOX简介 |
3.1.2 外扩存储器设计 |
3.1.3 远程控制通讯接口的设计 |
3.1.3.1 远程控制终端接收过程 |
3.1.3.2 远程控制终端发送过程 |
3.1.4 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
3.2 软件平台的构建 |
3.2.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简介 |
3.2.2 μC/OS-Ⅱ内核 |
3.2.2.1 内核结构 |
3.2.2.2 任务管理 |
3.2.2.3 时间管理 |
3.2.2.4 任务间通信与同步 |
3.2.3 μC/OS-Ⅱ在S3C44BOX上的移植 |
3.2.3.1 μC/OS-Ⅱ代码结构 |
3.2.3.2 μC/OS-Ⅱ在S3C44BOX上的移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的设计 |
4.1 Bootloader的设计 |
4.1.1 Bootloader整体结构 |
4.1.2 S3C44BOX的Bootloader设计 |
4.2 远程控制终端中加密算法的设计 |
4.2.1 DES算法的介绍和实现 |
4.2.1.1 密钥生成 |
4.2.1.2 数据的加密操作 |
4.2.2 远程控制终端中加密策略的实现 |
4.3 远程控制终端的工作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10)浙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1.3 难点与创新 |
1.4 主要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城乡结合部 |
1.4.2 流动人口 |
1.4.3 公用电话 |
2 相关理论分析 |
2.1 消费行为与农村通信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
2.1.1 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 |
2.1.2 农村通信消费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 公用电话通信消费相关理论分析 |
2.2.1 我国公用电话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2 发达国家公用电话经营的一般规律及启示 |
2.3 浙江城乡流动人口及其公话通信消费特点 |
2.3.1 浙江城乡流动人口规模 |
2.3.2 浙江城乡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 |
2.3.3 浙江城乡流动人口的公话消费特点 |
2.4 小结 |
3 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模型与假设 |
3.1.1 城乡结合部地区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模型 |
3.1.2 研究假设 |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 |
3.2.1 问卷设计说明 |
3.2.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3 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
3.4 实证模型解释变量定义 |
4 浙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
4.1 数据描述 |
4.1.1 样本控制变量特征描述 |
4.1.2 产品价格与服务认知基本特征描述 |
4.1.3 购买动机与产品偏好特征描述 |
4.1.4 消费行为特征描述 |
4.2 研究变量的因素分析与一致性检验 |
4.2.1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
4.2.2 变量的可靠性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
4.3 回归分析 |
4.3.1 产品价格、服务认知与对产品或服务购买动机和偏好关系回归分析 |
4.3.2 对产品或服务购买动机及偏好与消费行为关系回归分析 |
4.3.3 产品价格、服务认知与消费行为关系回归分析 |
4.4 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相关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改进浙江城乡结合部地区公用电话业务的相关建议 |
5.2.1 政府应加大对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力度,加快制定农村电信普遍服务制度和法规,增强对电信企业的引导作用 |
5.2.2 电信运营商应在公用电话产品功能、价格、服务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浙江省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四、公用电话终端的技术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通信智能公话系统的研究[D]. 王东焰.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7)
- [2]IC卡公用付费系统营销策略研究[D]. 吉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5)
- [3]青岛网通公用电话业务营销战略研究[D]. 王福生.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浙江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客户公话消费研究[J]. 张西华. 特区经济, 2008(06)
- [5]中国网通公用电话市场营销策略[D]. 王晔.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6]智能公用电话系统及其应用[J]. 秦洪.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05)
- [7]湖南电信电信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D]. 周旭.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 [8]一种新的公用电话集中计费系统的设计研制[D]. 林顶众.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9]基于ARM的公用电话网络远程控制终端的设计[D]. 陈岩. 浙江大学, 2006(05)
- [10]浙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公用电话通信消费行为研究[D]. 张西华. 浙江大学,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