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电子文件档案质量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常倩[1](2021)在《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面临资源分散流失、安全难度加大等诸多挑战。档案化作为一种有效维护文件真实完整的管理方法,是保障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对于有效应对电子文件管理难题、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关键是原始信息档案化,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由一系列工序组成,原始信息伴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不断形成,工序质量节点作为施工工序的转换点,不仅是项目建设原始信息的采集点、原生电子文件的创建点,也是实现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基础。同时,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受责任主体、技术、标准、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认为责任主体作为维护电子文件质量的责任者,是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得以实施的执行者,标准规范作为平台系统建设的依据,是档案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平台系统作为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档案化管理的基本支撑,并从形成分级在线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标准规范、设计合理的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推进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以维护原生电子文件的质量并提高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宋铎[2](2021)在《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务服务信息是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的数字记忆和反映数字政府政务活动的记录,也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具备一定档案价值的历史记录。在数字政府政务服务中,政务服务信息连接着政府办公和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归档既是政务服务信息处理的结果又是政务服务后续工作的开端。在“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声音的呼吁下,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是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办公效率和解决数字政府政务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见,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信息档案管理系统集成一体化是数字政府政务服务建设的必经之路。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会促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信息档案管理的工作相衔接,并促使政务服务与档案管理工作相契合。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研究尤为迫切。在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是传统归档的补充和扩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对此运用全宗理论、档案鉴定理论、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理论和后保管理论等,综合使用信息系统规划、管理、分析和设计方法,对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研究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界定了政务服务实时归档研究领域相关概念,吸收了档案管理相关理论,构建了试用于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所包含的知识单元;(2)系统分析了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工作的价值、实时归档的目标与性能要求、实时归档功能分析和实时归档工作的问题与困境这几个方面,明确了实时归档是政务服务平台归档工作的必然需求;(3)分析和设计了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主体、流程、功能框架和保障框架的模型;(4)分析了X市政务服务平台实时归档模块和设计了实时归档模型,并且从个人在X市办理营业执照的角度肯定了实时归档在政务服务平台归档工作的效果;(5)以上述情况为基础,对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能够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归档的实时化、集成化、专业化,同时也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政务服务信息档案支撑服务。本文的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的研究对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提供有借鉴的启示。
李文鸿[3](2021)在《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不仅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凭实证,同时也是支撑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数据资源。然而,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管理理念指导的城建档案管理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广泛、多元的档案需求。因此,将集成管理理念引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研究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城建档案管理发展的最佳实践模式,也是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本文以城建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探讨了在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管理对策。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交代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研究,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对城建档案管理与集成管理的相关概述,在对城建档案的定义、特点、价值及集成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为下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此外,还系统分析了集成管理理念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驱动力。第三章是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从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城建档案的管理成就,发现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仍存在档案资源收集与整合不力、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不足、档案服务模式陈旧落后、档案管理主体建设薄弱、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四章是针对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集成管理思想的运用与新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建档案数据管理:一是资源集成,强化城建档案数据资源建设;二是过程集成,推动城建档案智慧管理转型;三是服务集成,构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模式;四是人才集成,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主体队伍建设;五是标准和规范集成,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
张茜[4](2020)在《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社会,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信息的记录方式、处理方式、存储方式产生根本性变革,对档案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技术的发展对数字档案馆管理会产生直接影响,为数字档案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档案馆作为保存数字记忆和数字遗产的重要场所,必须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可信。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给数字档案馆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风险隐患,风险管理成为不可忽视且必须重视的要素,理解和管理风险成为数字档案馆的核心工作之一。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发现数字档案馆发展存在的机遇,也可以及时排除各种风险障碍和隐患,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为数字档案馆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实践调研法、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法、数字档案馆业务流程生命周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全流程,探索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化实现策略和技术路线。本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掌握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前沿走势。第三章为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明确了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和风险管理原则,系统探索了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流程,探析了支撑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理论模型。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系统研究了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全流程。首先,对数字档案馆风险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这是风险管理的起点;其次,从数字档案馆行政管理层面、技术层面、资源层面构建了数字档案馆风险分类方案,设计出3大类、15属类、47种类、158项风险因素构成的数字档案馆风险分类方案体系,为数字档案馆风险分析提供对象,并对风险的后果和概率综合分析评价,对风险的层级进行排序,为风险应对提供决策依据;再次,对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原则和方式、措施进行探析,为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方案提供支撑。第七章为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化实现,围绕数字档案馆智能化风险管理目标,以风险知识为基石,以大数据处理技术、本体技术、知识图谱技术、区块链技术为技术方法,结合风险管理流程,提出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实现框架。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展望下一步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本文在对全球范围内知名的数字档案馆项目和数字保存项目最佳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探析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流程,对数字档案馆风险环境进行了分析,对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进行了探索,科学地构建了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体系,并对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化实现进行了系统思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首次对数字档案馆、数字保存项目和数字连续性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在借鉴数字保存项目领域的长久保存风险和数字连续性项目中的变化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行政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科学构建了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构建了数字档案馆风险分类方案,为数字档案馆风险分析提供对象,为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效率。三是系统设计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人员角色职责,为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人员角色职责设置提供参考。四是探索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化实现框架,提出了一个集成、可信、智慧的风险管理实现框架,为数字档案馆智能化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张博[5](2020)在《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文中提出随着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推进和各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写,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是对全校范围有价值的档案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涉及制度制定以及对机构、人员和业务的管理等诸多环节,其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树人效果及科研创新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高校档案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管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对57所部署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归纳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模式和问题,搭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提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运行的方法。本文绪论部分对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回顾了国内外对于高校档案质量管理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文章研究的亮点与不足。文章第二部分对主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阐释,对高校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概念和内容进行明晰,介绍了本文在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梳理中借鉴使用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了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原则和应用。文章第三部分以57所样本高校为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认识到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完善,各高校依据自身实践推行各自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同时也存在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质量难以保障、管理过程重要节点缺乏有效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第四部分以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为借鉴,搭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流程框架,明确档案质量管理在学校和二级单位各层级的质量目标及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点。第五部分从制度设计、过程控制和检验改进三大阶段落脚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具体实现,涉及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战略策划,高校档案管理基于全员质量管理的过程把控和借助于质量评价体系对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改进。
张胜博[6](2020)在《向单轨制转变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企业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已经建成了各式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电子数据,由于技术单方面快速发展,而管理手段和相关标准规范的更新相对滞后,使得企业对这些具有保留价值的电子数据——电子文件的管理仍然要依靠实体的纸,这违背了企业想要提升效率和效能的初衷。同时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也纳入了国家战略,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成为电子文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走到了从双轨制、双套制管理向单轨制管理转型的“关口”,此时对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转型方案进行研究,可谓是恰逢时机。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对电子文件管理理论进行了阐释和提炼,吸取了京东集团“智慧财税”、江苏核电文档信息化创新的实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剖析出实现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的“痛点”及解决方案,并总结出企业进行单轨制管理流程优化的具体原则。立足实际,对科技型生产制造企业—河冶科技进行调研,对档案部门负责人和信息部相关负责人进行多次访谈,了解现有档案及电子文件管理情况与水平,分析其电子文件管理现状,指出其现有流程存在的不足。以流程的角度切入,根据ESIA法提出完善、清除、简化、均衡和自动化升级五个流程优化方向,并对流程优化需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做了梳理,包括相关参考类表和规范的制定。根据该企业的机构性质、业务特点,对河冶科技现有电子文件形成流程和归档流程进行了再造和优化,设计出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流程,对流程中的数据流和信息流进行了图形描绘,对所有作业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解释了其中一些关键性转变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最后总结了此次方案优化的相关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其他企业进行电子文件管理向单轨制转型提供了借鉴。
金小月[7](2020)在《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在新中国成立到至今70年的时间中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所取得的成就,阐述在这阶段文书档案工作标准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全文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宄背景、研宄目的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的四个主要阶段:草创阶段、停滞阶段、发展阶段和法制化建设阶段,具体分析各个阶段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情况与特点。第三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标准的制定。从党政机关公文标准的制定、纸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文书类电子文件标准的制定情况分别具体展开论述。第四章为文书档案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重点对文书档案标准实施的准备、推行、监督评议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评价。基于前三章对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分析,指出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第六章为结束语。针对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未来发展提出见解。
唐艺倩[8](2020)在《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化,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档案的管理方式,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需求,因此不再是局限于纸质文件的保存,而“双套制”的档案管理模式亦存在着例如资源浪费的诸多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益,相关部门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求一些有便利基础的单位开始实行电子档案以及电子档案的单套制管理,这无疑是档案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电子档案的单套制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诸多城市进行了试点运行,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推动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发展和普及,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并且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本文旨在探究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改进策略,在理清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概念、优越性及风险性的基础之上,对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提出合理的、具备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了更好地进行本文研究,将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部分是绪论,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思路、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优越性、风险性的阐述,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从实践出发,对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第四部分则是根据上一章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继而在第五部分对本文研究作出总结和展望,提出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将成为一种趋势逐渐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最终实现无纸化管理。
雷洁[9](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目前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科研知识关联度差、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从知识层面将科研档案资源中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员等要素与项目任务书、合同、研究报告中抽取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融合,丰富科研档案的语义关系,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提档升级,对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支撑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科研档案智能管理、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理论等,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加工以及存储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凝练科研档案管理深层次加工、多元化关联以及决策支撑等需求,为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持。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了用于科研档案管理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构建要素(知识单元与语义关系)的综合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了知识图谱的适用领域,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深层次揭示以及实体抽取过程实现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结合Nanopublication与CERIF模型,设计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构建了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基于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和OWL语言,继承利用EAD、DCMI等现有较为通用的元数据构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将人员、机构、成果等实体与科研档案资源知识层面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等实体语义串联在一起。通过深层次知识融合与推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研档案语义关联。(3)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档案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数据解析层、智能识别层、语义关联层以及智能管理层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以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为数据源,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归档、自动抽取与关联以及语义增强等功能,提高了科研档案资源语义关联性,提升了科研档案管理效率。(4)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为验证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从知识识别粒度、知识多维关联度以及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等方面将基于知识谱图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档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科研档案管理的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梦怡[10](2020)在《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监控等视频捕获终端的普及,使得视频档案数量激增。视频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生动表现力(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突然爆发瞬间的捕获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能全面、客观、快速、生动形象地记录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利奇马”超强台风灾害、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重庆万州公交车意外坠江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视频档案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或资政决策,提供证据;或助力信息公开,正面引导舆情;或固化证据,协助灾后重建。Z省应急管理厅成立后,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现状是:管理机构较为统一,管理流程以单向、分阶段独立管理为主,且该类视频档案收集归档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现状,本文通过访谈法和开放式编码分析发现,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管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管理和利用平台缺位;视频形成时没有统一要求;视频收集力度不够;视频整理标准不统一;视频档案鉴定不到位;视频档案归档方式不合理;视频档案移交/接收检查不到位;视频档案保管不力;视频档案利用开发方式传统单一等方面,造成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后端管理压力巨大,且视频档案的效用不能在应急管理各阶段中实时发挥。对于如何实现应急管理视频档案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一问题,本文尝试引入全程管理理念,构建了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3阶段×3环节”模型,建议Z省档案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各职能部门合力协作,从视频形成的源头就对应急管理视频档案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的管理,确保视频档案在形成初期就充分考虑后期的利用,各环节保持与利用需求对口,从而发挥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基于这一模型中的前端管理(包含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系统设计、形成、收集3环节)、中端管理(包含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整理、鉴定与归档3环节)、后端管理(包含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移交/接收、保管、利用开发3环节)这3个阶段,本文从组织机构职责、制度规范、技术支撑等角度分析提出了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的具体措施。其中,建立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管理利用平台的建议,将进一步整合应急管理视频档案资源,实现更加便捷的数据共享共用,为应急决策、舆情引导、灾后重建、应急宣传等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笔者希望通过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3阶段×3环节”模型的搭建以及各阶段各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更加高效、高质量、高水平地管理和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降低突发事件对社会资源的损耗。
二、提高电子文件档案质量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电子文件档案质量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2.1 理论基础 |
2.1.1 档案化管理 |
2.1.2 法规遵从理念 |
2.1.3 协同理论 |
2.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意义 |
2.2.1 有助于维护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 |
2.2.2 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治理水平 |
2.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2.3.1 建设项目工序质量节点理念的提出 |
2.3.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要素分析 |
2.3.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
3.1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1 管理主体职责不清 |
3.1.2 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不协调 |
3.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管理主体责任分析 |
3.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
4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
4.1 相关标准现状及问题 |
4.1.1 标准尚有空白领域 |
4.1.2 现有标准的不适用 |
4.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 |
4.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三大核心标准 |
4.3.1 工序质量节点标准 |
4.3.2 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
4.3.3 电子文件分类标准 |
5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平台构建 |
5.1 相关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1 系统功能需求问题 |
5.1.2 系统兼容问题 |
5.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
5.2.1 Web GIS技术 |
5.2.2 区块链技术 |
5.2.3 数据溯源技术 |
5.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平台构建 |
5.3.1 平台系统架构 |
5.3.2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流程 |
6 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为例 |
6.1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的组织体系 |
6.2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标准体系 |
6.3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技术平台搭建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国内研究概况 |
2.国外研究概况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技术路线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数字政府 |
2.政务服务信息 |
3.数字档案管理 |
4.实时归档 |
(二)理论基础 |
1.全宗理论 |
2.档案鉴定理论 |
3.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理论 |
4.后保管理论 |
(三)本章小结 |
三、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需求分析 |
(一)归档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
(二)传统归档在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1.归档系统问题分析 |
2.归档范围问题分析 |
3.归档格式问题分析 |
4.归档技术问题分析 |
(三)实时归档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
1.社会价值分析 |
2.经济价值分析 |
3.档案价值分析 |
(四)实时归档的目标与性能要求 |
(五)实时归档的功能需求分析 |
1.服务功能 |
2.管理功能 |
3.安全功能 |
(六)实时归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 |
(七)本章小结 |
四、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设计 |
(一)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主体设计 |
(二)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流程设计 |
(三)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功能框架设计 |
1.实时归档服务功能设计 |
2.实时归档管理功能设计 |
3.实时归档安全功能设计 |
4.实时归档功能框架总体设计 |
(四)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保障框架设计 |
1.法律保障 |
2.标准规范保障 |
3.技术保障 |
4.机构间合作 |
5.资金保障 |
(五)本章小结 |
五、案例分析:以X市在线政务服务系统的实时归档模块为例 |
(一)X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
(二)X市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和归档模型 |
1.X市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 |
2.X市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 |
(三)个人在X市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营业执照的实时归档过程 |
(四)X市政务服务平台实时归档效果 |
(五)本章小结 |
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制度 |
1.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管理制度 |
2.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安全保障制度 |
(二)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法律法规 |
1.制定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实施的法律 |
2.制定维护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安全的法律 |
(三)统一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标准规范 |
1.统一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流程规范 |
2.统一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的操作规范 |
(四)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
1.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与开发 |
2.实现政务服务平台机构间交流合作 |
(五)本章小结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致谢 |
(3)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集成管理与城建档案管理概述 |
2.1 集成管理概述 |
2.1.1 集成的含义 |
2.1.2 集成管理的内涵 |
2.1.3 集成管理的特征 |
2.2 城建档案概述 |
2.2.1 城建档案的概念 |
2.2.2 城建档案的特点 |
2.2.3 城建档案的价值 |
2.3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2.3.1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 |
2.3.2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原则 |
2.4 集成管理理念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驱动力分析 |
2.4.1 社会需求背景驱动 |
2.4.2 档案管理发展趋势驱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建档案管理现状 |
3.1 城建档案管理成就 |
3.2 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城建档案资源收集与整合不力 |
3.2.2 城建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不足 |
3.2.3 城建档案服务模式陈旧落后 |
3.2.4 城建档案管理主体建设薄弱 |
3.2.5 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不健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对策 |
4.1 资源集成:强化城建档案数据资源集成建设 |
4.1.1 构建城建档案在线归档移交平台 |
4.1.2 建立城建档案归档移交信用约束机制 |
4.1.3 建设城建档案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 |
4.2 过程集成:推动城建档案智慧管理转型 |
4.2.1 增强城建档案管理环节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 |
4.2.2 推进城建档案管理流程集成优化 |
4.3 服务集成:构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模式 |
4.3.1 搭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平台 |
4.3.2 强化城建档案知识服务供给 |
4.4 人才集成: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主体队伍建设 |
4.4.1 积极进行技术型人才引进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
4.4.2 强化管理人员档案意识培养与管理理念转变 |
4.5 标准和规范集成: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 |
4.5.1 推进政策法规更新完善与标准规范集成优化 |
4.5.2 因地制宜制定管理制度,协同合作理顺管理体制 |
4.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社会背景 |
1.1.3 技术背景 |
1.1.4 专业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1.1 国际标准 |
2.1.2 数字档案馆及相关领域风险管理实践 |
2.1.3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理论 |
2.1.4 国外研究进展述评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2.2.1 国家标准规范 |
2.2.2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实践 |
2.2.3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理论 |
2.2.4 国内研究进展述评 |
第三章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3.1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定义和特征 |
3.2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目标 |
3.3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原则 |
3.4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流程 |
3.5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支撑模型 |
3.5.1 文件生命周期模型 |
3.5.2 文件连续体模型 |
3.5.3 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AIS) |
第四章 数字档案馆风险环境分析 |
4.1 数字档案馆风险外部环境分析 |
4.1.1 社会环境 |
4.1.2 自然环境 |
4.2 数字档案馆风险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组织环境 |
4.2.2 技术环境 |
4.2.3 业务环境 |
第五章 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 |
5.1 数字档案馆风险分类 |
5.1.1 国内外风险分类方案研究 |
5.1.2 数字档案馆风险分类方案构建 |
5.2 数字档案馆风险识别 |
5.2.1 风险识别思路 |
5.2.2 风险识别方法 |
5.2.3 风险识别工具 |
5.3 数字档案馆风险描述与登记 |
5.4 数字档案馆风险分析 |
5.4.1 后果分析 |
5.4.2 概率估计 |
5.5 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价与排序 |
第六章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 |
6.1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原则与方式 |
6.1.1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原则 |
6.1.2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方式 |
6.2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措施 |
6.2.1 数字档案馆行政管理层面风险应对措施 |
6.2.2 数字档案馆技术层面风险应对措施 |
6.2.3 数字档案资源层面风险应对措施 |
6.3 数字档案馆风险应对方案 |
第七章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化实现 |
7.1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实现架构 |
7.1.1 设计思路 |
7.1.2 总体框架 |
7.2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智能实现的技术方法 |
7.2.1 底层核心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 |
7.2.2 关键实现技术——知识图谱技术 |
7.3 以区块链为依托的共识运行机制 |
7.3.1 区块链技术内涵 |
7.3.2 区块链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7.3.3 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中的区块链应用探索 |
7.4 数字档案馆风险知识构建 |
7.4.1 数字档案馆风险知识表示 |
7.4.2 数字档案馆风险知识融合和存储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5)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高校档案管理与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概述 |
2.1 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 |
2.1.1 高校档案的定义及范围 |
2.1.2 高校档案管理及其特色 |
2.1.3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
2.2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2.1 朱兰“质量三部曲” |
2.2.2 戴明“PDCA循环” |
2.2.3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
2.3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2.3.1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
2.3.2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可行性 |
2.3.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
3.1.1 现有法律规范基本完善 |
3.1.2 管理制度相对齐全 |
3.1.3 管理模式多样 |
3.2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人员数量和质量有效供给不足 |
3.2.2 质量管理过程缺乏有效保障 |
3.2.3 质量管理制度不齐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设计 |
4.1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基本框架 |
4.1.1 核心目标层 |
4.1.2 运行相关层 |
4.1.3 运行环节层 |
4.2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
4.2.1 质量管理的整体目标 |
4.2.2 质量管理二级单位目标 |
4.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过程关键控制点 |
4.3.1 前馈质量控制点 |
4.3.2 过程质量控制点 |
4.3.3 后馈质量控制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运行实施 |
5.1 制度设计: 制定高校档案质量战略规划 |
5.1.1 分析掌握用户的利用需求 |
5.1.2 获取学校各级管理机构重视和支持 |
5.1.3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
5.2 过程控制: 实施全员质量控制策略 |
5.2.1 架构基于全员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系 |
5.2.2 全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 |
5.3 检验改进: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评价与提升 |
5.3.1 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搭建 |
5.3.2 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调研汇总(节选)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向单轨制转变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己纳入国家战略 |
1.1.2 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成为电子文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国内研究综述 |
1.3.1 “电子文件+单轨制” |
1.3.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1.4 国外研究综述 |
1.4.1 电子文件单轨制 |
1.4.2 业务流程重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
1.6 创新点和不足 |
1.6.1 创新点 |
1.6.2 不足 |
2 本文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 |
2.1.2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
2.1.3 双套制、双轨制、单套制和单轨制概念辨析 |
2.1.4 流程与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流程 |
2.2 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2.2.1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2.2.2 前端控制 |
2.2.3 全程管理 |
2.2.4 集成管理 |
2.2.5 业务流程重组 |
2.3 国内实践介绍 |
2.3.1 京东集团“智慧财税” |
2.3.2 江苏核电文档信息化创新 |
3 企业电子文件实现单轨制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
3.1 影响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实现的因素 |
3.2 重点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
3.2.1 电子文件元数据管理 |
3.2.2 电子文件归档 |
3.2.3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 |
3.2.4 电子文件风险管理 |
3.3 单轨制管理流程优化的原则 |
3.3.1 立足企业实际情况,以满意原则为标准进行工作优化 |
3.3.2 建立符合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优化程序 |
3.3.3 制定符合国家文件及标准要求且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程序 |
3.3.4 倡导合作原则,企业部门分工协作 |
4 河冶科技现有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分析 |
4.1 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4.2 河冶科技电子文件管理情况分析 |
4.2.1 分析内容 |
4.2.2 分析结果 |
4.3 河冶科技档案管理流程分析 |
4.4 河冶科技现有文件管理流程评价 |
5 优化方案的设计 |
5.1 流程优化的方法 |
5.2 流程优化准备 |
5.2.1 相关参考类表和规范的制定 |
5.2.2 实现全局系统管理 |
5.3 流程再造 |
5.3.1 形成流程再造 |
5.3.2 归档流程再造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
2.1 草创阶段(1949-1965) |
2.2 停滞阶段(1966-1976) |
2.3 发展阶段(1978-1988) |
2.4 法制化阶段(1988-至今)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标准的制定 |
3.1 党政机关公文标准的制定 |
3.2 纸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 |
3.3 文书类电子文件标准的制定 |
第四章 文书档案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
4.1 实施准备 |
4.2 标准推行 |
4.3 监督评议 |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评价 |
5.1 文书档案标准制定范围不断扩大 |
5.2 文书档案标准贯彻力度日益提高 |
5.3 文书档案标准受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
5.4 文书档案人员工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
5.5 财政支持力度欠缺 |
5.6 文书档案标准的权威性难以体现 |
5.7 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差异性明显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8)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相关概念及两面性 |
2.1 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档案 |
2.1.2 双套制 |
2.1.3 单套制 |
2.1.4 单轨制 |
2.2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优越性 |
2.2.1 节约管理成本,节省储存空间 |
2.2.2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
2.2.3 优化工作流程,便于信息提取 |
2.3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风险性 |
2.3.1 档案内容存在真实性风险 |
2.3.2 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风险 |
第3章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成效及问题 |
3.1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成效 |
3.1.1 电子档案事前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的完善 |
3.1.2 电子档案单套制归档及管理试点成果 |
3.2 实施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尚不完善 |
3.2.2 配套技术措施尚不完善 |
3.2.3 相关责任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 |
3.2.4 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
第4章 实施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相关策略 |
4.1 构建“单套制”管理相关法规规范以提高法律效力 |
4.1.1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以提高管理规范化意识 |
4.1.2 修订档案法以提高法律效力 |
4.1.3 完善管理规范以优化工作流程 |
4.2 利用技术手段优化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系统 |
4.2.1 加强人才建设以提供技术保障 |
4.2.2 加大资金投入以优化技术设备 |
4.2.3 成立技术部门以保证系统更新 |
4.3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
4.3.1 搭建协同管理平台 |
4.3.2 明确协同主体职责 |
4.3.3 成立协同监管部门 |
4.4 实行试点先行的推广模式以扩大范围 |
4.4.1 推行由点及面的试点模式 |
4.4.2 构建一对一帮扶试点合作机制 |
4.4.3 开发本土化试点模式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1.1.2 科研档案价值驱动 |
1.1.3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档案 |
2.1.2 科研档案管理 |
2.1.3 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
2.2 国内外档案管理研究进展 |
2.2.1 档案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
2.2.2 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进展 |
2.2.3 数字化科研研究进展 |
2.2.4 档案语义化研究进展 |
2.2.5 相关管理模型对比与分析 |
2.3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主要应用综述 |
2.3.1 构建过程 |
2.3.2 构建要素 |
2.3.3 关键方法和技术 |
2.3.4 主要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科研档案管理调研对象选取 |
3.2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 |
3.2.2 科研档案收集与归档 |
3.2.3 科研档案加工与组织 |
3.2.4 科研档案管理与利用 |
3.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科研档案资源完整性缺失 |
3.3.2 科研档案资源组织关联方式单一 |
3.3.3 科研档案资源融合与利用程度不高 |
3.4 科研档案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
3.4.1 深层次加工需求 |
3.4.2 多元化关联需求 |
3.4.3 决策支撑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 |
4.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设计思路 |
4.2 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 |
4.2.1 科研档案数据解析 |
4.2.2 科研档案深层次揭示 |
4.2.3 科研档案实体抽取 |
4.3 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构建 |
4.3.1 科研档案知识组织方式选择 |
4.3.2 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设计 |
4.4 科研档案深层次知识融合 |
4.4.1 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构建 |
4.4.2 科研档案知识融合与推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构建 |
5.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5.1.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
5.1.2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
5.2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
5.3 构建基础与总体架构 |
5.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5.3.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5.4 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 |
5.4.1 智能采集与归档 |
5.4.2 语义加工与智能解析 |
5.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
5.4.4 语义增强与知识更新 |
5.4.5 智能审核与个性化推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6.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
6.1.1 助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
6.1.2 推动中国农科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6.1.3 增强科研档案语义关联与利用程度 |
6.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
6.2.1 知识识别粒度对比 |
6.2.2 知识多维关联度对比 |
6.2.3 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 |
(二)关于应急管理档案的研究 |
(三)关于全程管理理论的研究 |
(四)关于管理利用平台的研究 |
(五)简要评述 |
三、研究的内容、框架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及全程管理理论 |
一、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相关概念 |
(一)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 |
(二)视频档案 |
(三)应急管理视频档案 |
(四)逻辑归档 |
二、全程管理理论 |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二)全程管理理论 |
三、依据全程管理理论构建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研究模型 |
(一)应急管理业务流 |
(二)应急管理视频档案文件流 |
(三)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模型 |
第二章 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现状及管理问题 |
一、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现状 |
(一)管理机构现状——较为统一的归口 |
(二)管理流程现状——单向、分阶段独立管理 |
(三)数量现状——数量少 |
(四)质量现状——参差不齐 |
二、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管理问题 |
(一)访谈法调研 |
(二)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管理和利用平台缺位 |
(三)视频形成时没有统一要求 |
(四)视频收集力度不够 |
(五)视频整理标准不统一 |
(六)视频档案鉴定不到位 |
(七)视频档案归档方式不合理 |
(八)视频档案移交/接收检查不到位 |
(九)视频档案保管不力 |
(十)视频档案利用开发方式传统单一 |
三、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的现状及管理问题小结 |
第三章 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分阶段对策建议 |
一、前端管理 |
(一)建立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管理利用平台 |
(二)最大限度统一应急管理视频文件形成要求 |
(三)分类收集应急管理视频文件 |
二、中端管理 |
(一)统一应急管理视频文件整理标准 |
(二)强化应急管理视频文件技术鉴定管理 |
(三)采取逻辑归档方式对应急管理视频文件进行归档 |
三、后端管理 |
(一)加强应急管理视频档案移交/接收检查 |
(二)利用新技术手段保障应急管理视频档案保管成效 |
(三)拓宽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利用开发渠道 |
四、对策建议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资料开放式编码举例 |
致谢 |
四、提高电子文件档案质量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D]. 常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2]数字政府中政务服务信息实时归档模型研究[D]. 宋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D]. 李文鸿. 河北大学, 2021(02)
- [4]数字档案馆风险管理研究[D]. 张茜. 上海大学, 2020
- [5]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D]. 张博. 山东大学, 2020(12)
- [6]向单轨制转变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 张胜博. 山东大学, 2020(10)
- [7]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研究[D]. 金小月. 安徽大学, 2020(08)
- [8]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策略研究[D]. 唐艺倩. 湘潭大学, 2020(02)
- [9]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10]Z省应急管理视频档案全程管理研究[D]. 张梦怡. 中国政法大学, 2020(11)
标签:档案管理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工作标准论文;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