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论文文献综述)
高莹莹[1](2016)在《大兴安岭地区貂熊冬季的食性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52’48"~125°32’03”E,52°54’25"~53°54’08"N)通过跟踪貂熊足迹链采集的26份貂熊粪样,作为貂熊冬季食性研究的样本,以粪便显微技术分析法初步鉴别貂熊的食物种类,并通过粪便DNA分析法将成功提取的粪便中毛发mtDNA的26份作为分析样本,应用选取的7对特异性mtDNA引物对貂熊粪便样品进行基因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的动物序列数据,通过分析所测得的mtDNA序列确认粪便中出现的食物种类,用出现比例和相对出现比例方法对貂熊的食性进行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貂熊冬季食性研究表明,狍、马鹿、雪兔、驼鹿是貂熊冬季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貂熊的主要食物。梅花鹿、鼠类、紫貂也是貂熊冬季可获得的食物来源。1)粪便显微技术分析法结果表明:粪便显微分析法得出的出现比例为,狍占57.58%,雪兔占24.24%,鼠类占18.18%;相对出现比例为,狍占73.08%,雪兔占30.77%,鼠类占23.08%。获得的貂熊冬季的粪样中未发现鸟类的喙、爪、羽毛等残余物。2)粪便DNA分析法结果表明:粪便DNA分析法得出的出现比例为,雪兔占24.32%,狍占21.62%,马鹿占18.92%,驼鹿占16.22%,梅花鹿8.11%,鼠类占8.11%,紫貂占2.70%;相对出现比例上雪兔占69.23%,狍占61.54%,马鹿占53.85%,驼鹿占46.15%,梅花鹿23.08%,鼠类占23.08%,紫貂占7.69%。显微组织学技术难以识别鉴定的动物,利用DNA测序结果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鹿科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邻接法分别构建所检测DNA的序列和鹿科动物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食性中鹿科动物包含:狍、梅花鹿、马鹿、驼鹿。3)粪便显微技术分析法和粪便DNA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各有优缺点:粪便显微分析法可以依据现代显微组织学技术对粪便残余物进行鉴别,但是此法是通过肉眼收集和物种鉴定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粪便DNA分析法可以鉴别出被消化掉的物种,而且可以把食物鉴定到种,可以弥补粪便显微分析法无法鉴别的物种,但该法存在DNA降解、错配现象,降低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刘伟石[2](2012)在《野化梅花鹿冬季食物组成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的数量很少,分布区域狭窄。在黑龙江省林区,还生活着一些野化梅花鹿,这些野化梅花鹿种群都是未经过野化训练就被释放或逃逸到野外的圈养东北梅花鹿的后裔。北方地区的冬季漫长且寒冷,食物资源缺乏,是动物生存最艰难的时期。2007~2011年冬季,用非损伤取样法对野生、野化和圈养梅花鹿的取食、营养、应激和免疫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野外鹿类动物健康状况的评价和监测体系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梅花鹿冬季雪地活动的痕迹特征、雌雄个体踪迹的识别方法和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足迹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生活在中俄边境处的野生梅花鹿、黑龙江通河县龙口林场和拜泉县国富林场野化梅花鹿冬季的食物组成。野生梅花鹿冬季取食17科25属35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15科23属,草本植物2科2属。可辨认植物占食物组成比例的87.7%,其中包括81.4%的木本植物枝叶和6.3%的蒿草。生活在林区的野化梅花鹿冬季取食18科25属34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12科19属,草本植物6科6属。可辨认植物占食物组成比例的89.5%,包括75.3%的木本植物枝叶和14.2%的草本植物。生活在农林交错区的野化梅花鹿冬季取食20科30属41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16科21属,草本植物4科9属,包括两种作物;在不同年份和月份,野化梅花鹿取食的植物种类和比例有所差异;冬季对水的摄入主要靠采食积雪。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野化梅花鹿的采食行为进行观察,其采食过程中低头(含与头部平行位置)采食的时间占总采食时间的87.7%,抬头采食占10.2%,仰头和卧息时的采食时间占总采食时间的2.1%。对野化梅花鹿雪尿中的DNA进行提取和扩增,使用两组引物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对17个雪尿样本中的16个进行了成功鉴定,同时与野外踪迹识别判断性别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与粪便样本相比,尿液样本中的DNA更容易被提取和扩增;梅花鹿尿样中的核DNA在-20℃条件下可以被保存至少14个月而不发生严重降解;雪尿中的DNA资源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基于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研究。用酶联免疫法对梅花鹿粪尿中的类固醇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测定。不同地区、不同梅花鹿种群的性激素水平有所差异。12月初,在同一环境下,圈养和野化雄性梅花鹿粪便中睾酮的浓度都显着高于雌鹿;雌雄鹿粪便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差异均不显着;成年梅花鹿粪便中孕酮的浓度显着高于幼年。2月初,圈养成年雄鹿尿液中的睾酮浓度显着高于雌鹿,成年雌鹿尿液中的雌二醇浓度显着高于雄鹿。对比了不同性别、圈养和野化、不同地区和不同月份梅花鹿粪尿中皮质醇激素、IgG和IgA浓度的变化;尿液中皮质醇激素、IgG和IgA浓度的离散程度较粪便中高,反映的是动物瞬时的应激和免疫生理水平;粪尿中的皮质醇激素浓度受到营养和降雪等因素的影响;粪便中的皮质醇激素浓度与IgG、IgA的浓度无相关性,尿液中的皮质醇激素浓度与IgG、IgA的浓度相关性显着。研究地区圈养梅花鹿的精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8.9%-14.8%,粗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4.3%-7.2%,日粮可以满足其越冬的最低维持需要;对野化梅花鹿采食的部分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4.7%-13.6%,野化梅花鹿可以依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其食物组成。梅花鹿粪便中的干物质含量因其采食的饲料和消化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在26.4%-42.1%;粪氮含量占干物质的1.38%-2.17%,不能单独作为其食物营养价值的指示物。梅花鹿尿液中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反映出不同地区动物个体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幼体和成年雄性个体的营养状况在冬季较成年雌鹿更差;但梅花鹿在冬季营养代谢中出现负平衡和体重减轻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正常生理现象,用雪尿中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将动物的营养状况定为营养不良时要特别谨慎,梅花鹿营养状况正常和早期缺乏的尿素氮与肌酐比临界值可能在6-10之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梅花鹿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结果为幼鹿尿液中尿囊素比肌酐和嘌呤衍生物之和比肌酐极显着地高于成鹿;梅花鹿尿液中尿囊素占嘌呤衍生物总和的比例在74%-89%、尿酸为2%-10%、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和为8%-16%;尿囊素比肌酐与嘌呤衍生物之和比肌酐呈极显着相关。随机对110份圈养和野化梅花鹿粪便样本进行寄生虫检查,只有1例圈养样本检出球虫虫卵,且数量较少,认为梅花鹿具有较强的抗寄生虫能力。通过综合评估,认为生活在拜泉的野化梅花鹿营养状况良好,其应激和免疫水平都处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野化种群中的大部分个体都处于健康状态。拜泉地区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处于农林交错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人为活动对其影响也较大,但梅花鹿依然显示了其较强的适应能力。我国的野生鹿类绝大多数属于保护动物,在其生存最为艰难的冬季,可以用粪尿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寄生虫检查等非损伤取样方法评估其健康状况。
王勇刚[3](2004)在《拜泉,有一群野生梅花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说拜泉县有一群野生梅花鹿,我有些不相信,因为在黑龙江的省城齐齐哈尔呆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到过。其实,就连许多当地人也没有着到过,甚至此前有关科研部门也未进行过相关研究,以至于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都查找不到专家对这群梅花鹿的科学定论。
王勇刚[4](2004)在《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文中研究说明 2002年的正月初四,我们鹤城晚报的常务副总编辑周伟光回老家黑龙江省拜泉县探亲。王树清书记给他播放了一段野生狐狸的录象片:在白茫茫的原野上,一支狐狸像一团火一样
二、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论文提纲范文)
(1)大兴安岭地区貂熊冬季的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貂熊的生物学概述 |
1.2.1 形态特征 |
1.2.2 栖息地与分布 |
1.2.3 食性 |
1.2.4 家域 |
1.2.5 研究与保护现状 |
1.3 食肉动物食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1 直接观察法 |
1.3.2 粪便显微分析法 |
1.3.3 粪便DNA分析法 |
1.3.4 胃容物分析法 |
1.3.5 同位素分析法 |
1.3.6 X射线分析法 |
1.4 课题来源 |
2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 |
2.3 水文 |
2.4 气象 |
2.5 植物资源 |
2.6 动物资源 |
3 貂熊食性分析方法 |
3.1 貂熊粪样的采集 |
3.2 粪便显微分析 |
3.2.1 样本处理和玻片制备 |
3.3 粪便DNA分析 |
3.3.1 主要仪器设备 |
3.3.2 DNA序列分析软件 |
3.3.3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3.3.4 毛发DNA的提取 |
3.3.5 DNA浓度测定 |
3.3.6 DNA引物扩增和产物的检测 |
3.3.7 PCR扩增程序 |
3.3.8 PCR产物分析过程 |
3.3.9 DNA测序结果分析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 |
4.1 粪便样品鉴定结果 |
4.1.1 样本统计 |
4.1.2 粪便DNA分析法的结果 |
4.2 系统进化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粪便显微分析法和粪便DNA分析法比较 |
5.1.1 基于粪便显微分析法的貂熊冬季食性研究的评价 |
5.1.2 基于粪便DNA分析法的貂熊冬季食性研究的评价 |
5.2 貂熊冬季的食物组成 |
5.2.1 貂熊对大型猎物的捕食 |
5.2.2 貂熊对小型猎物的捕食 |
5.2.3 貂熊利用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资源 |
5.3 管理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野化梅花鹿冬季食物组成和健康状况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野生梅花鹿的生存现状 |
1.2 野生梅花鹿的研究概述 |
1.2.1 引入、重引入和野化的概念 |
1.2.2 梅花鹿活动规律的研究 |
1.2.3 梅花鹿营养生态学的研究 |
1.2.4 梅花鹿保护遗传学的研究 |
1.2.5 我国野化梅花鹿的分布 |
1.3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1.3.1 非损伤取样法的概念 |
1.3.2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1.3.3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食物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
1.3.4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
1.3.5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应激生理和繁殖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
1.3.6 非损伤取样法在鹿类动物免疫水平研究和寄生虫调查中的应用 |
1.4 鹿类动物健康状况评估的研究进展 |
1.4.1 动物健康的含义 |
1.4.2 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
1.4.3 应激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
1.4.4 鹿类动物健康状况评价的指标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野化梅花鹿研究地区概况 |
2.1.1 拜泉县国富林场 |
2.1.2 通河县龙口林场 |
2.2 野生梅花鹿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2.3 圈养梅花鹿研究地区概况 |
2.3.1 拜泉县国富林场鹿场 |
2.3.2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 |
2.3.3 长春市双阳鹿业良种繁育中心 |
3 梅花鹿雪地活动痕迹特征和冬季食物组成 |
3.1 研究对象和样品采集情况 |
3.1.1 采样的时间和地点 |
3.1.2 样品采集的数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梅花鹿雪地活动痕迹和采食行为的研究方法 |
3.2.2 食物组成的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梅花鹿雪地活动的痕迹特征 |
3.3.2 野生梅花鹿冬季的食物组成 |
3.3.3 小兴安岭林区野化梅花鹿冬季的食物组成 |
3.3.4 农林交错地带野化梅花鹿冬季的食物组成 |
3.3.5 野化梅花鹿冬季的采食行为和集群行为 |
3.4 讨论 |
3.4.1 野生梅花鹿与同域分布的其他有蹄类动物活动痕迹的形态特征比较 |
3.4.2 梅花鹿冬季野外活动痕迹识别经验的探讨 |
3.4.3 有蹄类食物组成研究方法的探讨 |
3.4.4 野生和野化梅花鹿冬季食物组成差异的探讨 |
3.4.5 梅花鹿与其他鹿类动物食物组成的比较 |
3.4.6 野化梅花鹿冬季的采食行为和集群行为的探讨 |
4 梅花鹿繁殖生理状态和性别的非损伤判定 |
4.1 采样对象和样品采集情况 |
4.1.1 圈养梅花鹿粪尿样采集的地点、时间和数量 |
4.1.2 野化梅花鹿粪尿样采集的地点、时间和数量 |
4.1.3 梅花鹿肌肉组织采集地点 |
4.2 研究方法 |
4.2.1 粪样中类固醇激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4.2.2 尿样中类固醇激素和肌酐的测定方法 |
4.2.3 尿样中DNA的提取和性别判定方法 |
4.2.4 数据分析方法 |
4.3 研究结果 |
4.3.1 梅花鹿粪尿中睾酮的含量 |
4.3.2 梅花鹿粪尿中雌二醇的含量 |
4.3.3 梅花鹿粪便中孕酮的含量 |
4.3.4 尿样中DNA的提取和性别判定结果 |
4.4 讨论 |
4.4.1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梅花鹿粪尿中类固醇激素的探讨 |
4.4.2 梅花鹿冬季粪尿中性激素含量的探讨 |
4.4.3 通过梅花鹿粪尿中性激素浓度进行性别判定和繁殖生理研究的探讨 |
4.4.4 尿液DNA进行梅花鹿性别鉴定的探讨 |
4.4.5 非损伤取样法对梅花鹿性别鉴定方案的探讨 |
5 梅花鹿应激和免疫生理状态的非损伤测定 |
5.1 采样对象和样品采集情况 |
5.2 研究方法 |
5.2.1 粪尿样中皮质醇激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5.2.2 粪样中免疫球蛋白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
5.2.3 尿样中免疫球蛋白和肌酐的测定方法 |
5.2.4 数据分析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3.1 梅花鹿粪便中皮质醇激素的浓度 |
5.3.2 梅花鹿尿液中皮质醇激素的浓度 |
5.3.3 梅花鹿粪便中IgG的浓度 |
5.3.4 梅花鹿尿液中IgG的浓度 |
5.3.5 梅花鹿粪便中IgA的浓度 |
5.3.6 梅花鹿尿液中IgA的浓度 |
5.3.7 梅花鹿粪尿中IgG和IgA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5.3.8 梅花鹿粪尿中皮质醇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5.3.9 梅花鹿粪尿中皮质醇激素与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
5.4 讨论 |
5.4.1 粪尿样中皮质醇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浓度差异性的探讨 |
5.4.2 不同地区圈养与野化梅花鹿粪尿中皮质醇激素浓度变化的探讨 |
5.4.3 不同地区圈养与野化梅花鹿粪尿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的探讨 |
5.4.4 梅花鹿粪尿中皮质醇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
5.4.5 非损伤取样法监测动物的应激水平和粪样中皮质醇激素提取方法的探讨 |
5.4.6 通过粪尿中皮质醇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评价野生动物健康状况的探讨 |
6 野化梅花鹿冬季营养状况的评估 |
6.1 采样对象和样品采集情况 |
6.1.1 梅花鹿饲料的采集 |
6.1.2 圈养和野化梅花鹿粪尿样采集的地点、时间和数量 |
6.2 研究方法 |
6.2.1 饲料中营养物质和粪氮的测定方法 |
6.2.2 尿样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方法 |
6.2.3 尿样中嘌呤衍生物和肌酐的测定方法 |
6.2.4 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
6.2.5 数据分析方法 |
6.3 研究结果 |
6.3.1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
6.3.2 梅花鹿粪便中干物质和粪氮的含量 |
6.3.3 尿液中尿素氮与肌酐的比值 |
6.3.4 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 |
6.3.5 梅花鹿粪便中寄生虫的检查结果 |
6.4 讨论 |
6.4.1 不同地区饲料营养价值的比较 |
6.4.2 不同地区梅花鹿粪便中干物质和粪氮含量变化的探讨 |
6.4.3 梅花鹿越冬期的体重变化及营养适应对策的探讨 |
6.4.4 用尿液中尿素氮与肌酐比值评价不同地区梅花鹿冬季的营养状况 |
6.4.5 用尿液中尿素氮与肌酐比值评价鹿类动物营养状况的探讨 |
6.4.6 梅花鹿尿液中嘌呤衍生物含量与营养状况的探讨 |
6.4.7 粪便寄生虫检查法监测梅花鹿健康状况的探讨 |
6.4.8 动物的营养状况、免疫、应激和健康关系的探讨 |
6.4.9 野化梅花鹿冬季健康状况的评估及管理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兴安岭地区貂熊冬季的食性分析[D]. 高莹莹.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2]野化梅花鹿冬季食物组成和健康状况的评估[D]. 刘伟石. 东北林业大学, 2012(11)
- [3]拜泉,有一群野生梅花鹿[J]. 王勇刚. 大自然探索, 2004(06)
- [4]我的拜泉野生动物摄影之旅[J]. 王勇刚. 野生动物,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