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养胎丸治疗滋养细胞发育和功能不全67例(论文文献综述)
原煜[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妊娠病是妇产科的重点疾病,历来受到医家和学者的重视。《妇科采珍》为我国清代山西代州人冯黄阝所着,其对妊娠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妊娠病方药进行整理。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的方药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胎前篇学术思想及临证思路,指导妊娠病的现代临床治疗,使名家经验得到进一步的传承。方法:1.数据库的建立:对《妇科采珍》胎前篇所有条文进行整理,提取相关要素建立《妇科采珍·胎前篇》方药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处理与核查。数据库中包含疾病名称、主要症状、证候要素、方剂名称、方剂剂型、方剂药物组成、药物剂量、药物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等。2.数据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药物使用频次、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药物功效、处方中药味个数、药物使用剂量、方剂剂型、主要症状、证候要素等字段分别进行频数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药物-药物、药物-症状进行关联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采珍》胎前篇共计50个妊娠病处方,所有处方均符合方剂收录原则。所有处方涉及119味中药,累计频次362次。1.频数统计结果:高频药物为当归、川芎、甘草、白术、黄芩、人参、白芍和熟地黄;药性以温性(140次)为主;药味以辛味(176次)、甘味(161次)和苦味(127次)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171次)、肝经(166次)、心经(120次)、肾经(114次)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110次)多见,其中补血药最常用;药物的剂量大多为3-15g,其次为3g以下;处方中药物数量一般为6~10味;剂型以汤剂为主;54个主要症状中以阴道流血和腹痛最常见;病位要素以胞宫为多见,其次为肺;病性要素以血虚多见,阴虚次之。2.关联分析结果:药物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二味药、三味药、四味药组合大多是高频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关联度最高的二味药药对为川芎-熟地黄;关联度最高的三味药药组为当归-川芎-人参;关联度最高的四味药药组为当归-川芎-熟地黄-砂仁。药物-症状关联得出阴道流血最常用的药物为益母草、川芎、当归和阿胶,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熟地黄-川芎、阿胶-川芎;腹痛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川芎-当归、川芎-熟地黄、川芎-白术、熟地黄-当归、白术-当归、熟地黄-白术。3.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6组药物组合,分别为砂仁+熟地黄+阿胶+当归+川芎+人参;艾叶+生地黄;黄芩+白芍;茯苓+麦冬;桔梗+桑白皮;陈皮+紫苏叶+大腹皮。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作用靶点共70个,复发性流产相关靶点2495个,二者共同靶点43个,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degree的平均值为8.4。cyto Hubba得分较高的关键靶点共9个,分别为:ESR1、PGR、AR、NR3C1、PPARG、MAPK14、PTGS2、JUN、CASP3。MCODE分析共有2个模块:模块1与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脱氧核糖核酸模板转录和细胞内受体信号通路有关;模块2与调节血压、血液循环和循环系统过程有关。富集分析共涉及632个生物过程、31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以及169条信号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妇科采珍》认为妊娠病的病因常以气虚、血虚多见,气血不足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治疗以益气养血安胎为大法,处方以补气、养血、止痛、安胎类药物为主,根据辨证加减施治,药精方简。《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为当归-川芎-熟地黄-砂仁,基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通过激素调节、中枢镇痛、炎症、免疫及细胞存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石玉姣[2](2021)在《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本项研究,科学客观评价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PCOS所致RSA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理法方药,突出中医治疗优势,惠及更多患者。方法:本项研究通过利用我院门诊信息服务平台,回顾性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17年06月~2020年12月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且中医辨证为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再次妊娠前应用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治疗3个月;对照组:15例,再次妊娠前未经过任何孕前干预治疗,两组妊娠后均常规服保胎协定处方(补肾安胎方),并根据具体情况服用黄体酮胶囊,治疗至妊娠12周。评价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对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PCOS所致RSA患者再次妊娠早期妊娠结局、中医证候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LH/FSH)、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的影响。结果:(1)两组再次妊娠早期妊娠结局:治疗组妊娠早期流产率(10.00%)显着低于对照组(4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孕前干预前后中医证候改变情况:治疗组孕前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6.9±4.22)显着低于孕前干预前(16.26±4.47),孕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孕前干预后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3)治疗组孕前干预前后血清性激素改变情况:治疗组孕前干预后血清LH/FSH比值(1.79±0.68)显着低于孕前干预前(2.25±0.87),孕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30例患者中孕前干预前胰岛素抵抗指标异常者17例,该17例患者经过孕前干预后HOMA-IR(3.07±0.67)显着低于孕前干预前(3.55±0.82),孕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PCOS所致RSA,可提高该类患者再次妊娠保胎成功率,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2)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PCOS所致RSA,能改善该类患者的中医证候,为再次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3)补肾健脾化痰法可能调控肾脾亏虚、兼有痰湿证PCOS所致RSA患者的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和改善IR等代谢紊乱状态,亦为再次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4)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实用的中医药治疗思路与方法,解决临床难题。
奚婷[3](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史亚婷[4](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对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证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比较不同治则治法对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差异,为临床优化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1 通过计算机对 CNKI、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 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检索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采用Stata14.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活产率,中医证候评分,β-HCG和P、E2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评价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不同治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2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的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脱落后剩余36例。最终纳入的患者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加减进行治疗,核心方药为: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生黄芪、白芍、炙甘草、白术、黄芩等,随症加减。从入组5-6周发现宫内妊娠起观察至12孕周。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检查、血清β-HCG值、P值、E2值变化,以及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等情况,以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70篇文献,入选的研究中采用补肾健脾法15篇,补肾益气法13篇,补肾活血法41篇,益气养血法1篇。其中59篇文献研究了临床综合疗效;17篇文献研究了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20篇文献研究了活产率,18篇文献研究了中医证候评分;23篇文献研究了激素β-HCG;22篇文献研究了激素P;10篇文献研究了激素E2水平;11篇文献描述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与单独西药相比,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各中医治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中医治法对比西药,补肾健脾法与补肾益气法均优于单纯西药,各中医治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SUCRA值)为益气养血法+西药(80.9)>补肾益气法+西药(73.8)>补肾活血法+西药(62.7)>补肾健脾法+西药(32.0)>西药(0.7);补肾健脾法(85.8)>补肾益气法(67.0)>补肾活血法(44.9)>西药(2.2)。(2)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活血法和补肾健脾法两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两种治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均优于单独西药;间接比较显示,两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胎成功率疗效排序为补肾健脾法+西药(90.9)>补肾活血法+西药(59.0)>西药(0.0)。(3)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活产率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间接比较提示各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产率疗效排序为补肾益气法+西药(81.2)>补肾活血法+西药(67.7)>补肾健脾法+西药(53.0)>益气养血法+西药(47.5)>西药(0.6)。(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比较显示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4.1)>补肾益气法+西药(71.0)>补肾健脾法+西药(46.9)>西药(7.9)。(5)β-HCG值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更能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β-HCG水平,其余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可见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HCG升高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85.4)>补肾健脾法+西药(65.7)>补肾益气法+西药(26.6)>西药(22.4)。(6)P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升高P值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组间比较显示,益气养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健脾法均优于补肾益气法。升高P值的疗效排序为益气养血法+西药(91.8)>补肾活血法+西药(72.2)>补肾健脾法+西药(60.6)>西药(14.5)>补肾益气法+西药(11.0)。(7)E2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与西药相比,对升高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各中医治法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升高E2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2.1)>补肾健脾法+西药(57.9)>益气养血法+西药(56.2)>西药(33.2)>补肾益气法+西药(30.6)。(8)安全性方面:71项研究中,11篇具体描述了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143人,其中实验组51人,对照组92人。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最终纳入36例患者,年龄在26-42岁之间,流产次数为2次-5次,宫腔操作史最多者有5次。治疗结果如下:(1)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孕6周、8周、10周的β-HCG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值分析结果显示,孕6周与孕8周、孕8周与孕10周相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6周与孕10周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孕6周、8周、10周的E2值两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检查:治疗后孕12周胚胎发育小于孕周占16.67%;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者占75%;胚胎停育或无胎心胎芽者占8.33%。(3)妊娠保胎成功率:保胎成功者有33例,保胎失败者有3例,保胎成功率为91.67%。(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治疗前14.11±5.41,治疗后4.94±3.06。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后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34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1 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补肾益气法+西药与单独西药相比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最佳;在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健脾法+西药和补肾活血法+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干预措施+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其中补肾益气法+西药疗效最为显着;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提高β-HCG值方面,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效果更佳;对于升高P而言,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E2值方面,各中医治法+西药与单独西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中医治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在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活产率方面,补肾益气法和补肾健脾法优势显着,二者均以补肾为要,正与复发性流产的病机特点相符,提示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以此更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有效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减轻孕期脾肾两虚证候,提高保胎成功率,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作用明显,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证明培元补肾安胎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肖毅婷[5](2021)在《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01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固肾安胎饮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HCG值、孕酮(P)值、宫腔积血情况。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技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流产次数、阴道出血天数、血HCG、孕酮(P)、宫腔积血面积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HCG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使血HCG上升良好;治疗前后两组血HCG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孕酮(P)值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孕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6.宫腔积血面积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减少宫腔积血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8.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9.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固肾安胎饮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缓解相关临床伴随症状,提升血HCG和孕酮(P)水平,促进宫腔积血的吸收。
覃婷[6](2021)在《补肾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补肾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04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仁爱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肾虚血瘀型已确诊妊娠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纳入研究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补肾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治疗至妊娠12周,治疗后观察抗心磷脂抗体(ACA)转阴率、凝血指标(APTT、PT、TT、FIB、D-D)、血小板计数(PLT)、中医症候、B超下子宫动脉血流(PI、RI)及血HCG、P、E2变化。结果:(1)实验室指标:(1)凝血指标:两组在治疗后均可延长APTT、PT、TT时间,降低D-D、FIB水平,两组治疗后在D-D上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APTT、PT、TT、FIB上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血小板计数: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HCG、P、E2变化:两组HCG、P、E2水平均能随孕周增长而提升,对于HCG:两组血HCG在孕6周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孕8时、孕10周分别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优于对照组。对于P:两组血P在孕6周、孕8周、孕10周分别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E2:两组血E2在孕6周、孕8周、孕10周分别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ACA转阴率:治疗组转阴率83.33%;对照组转阴率60.0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合并其他抗体转阴率: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子宫动脉血流(PI、RI):两组经治疗后均可降低PI、RI水平,两组在PI、RI上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优于对照组。(3)阴道止血时间:两组经治疗后阴道止血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在阴道止血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4)中医临床疗效:(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经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优于对照组。(3)单项中医疗效:在腰酸胀痛、小腹疼痛或坠胀、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口干咽燥、小便黄、大便秘结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脉象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4)综合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经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优于对照组。(5)妊娠结局:治疗组早期流产率23.33%、晚期流产率20.00%、妊娠成功率56.67%,对照组早期流产率36.67%、晚期流产率26.67%、妊娠成功率36.67%,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6)随访分娩结局:治疗组未足月剖宫产率11.76%、未足月顺率17.65%、足月剖宫产率23.53%、足月顺产率47.06%,对照组未足月剖宫产率27.27%、未足月顺产率9.09%、足月剖宫产率36.36%、足月顺产率27.27%,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养血法协同西药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抗心磷脂抗体转阴,提升血清HCG、P、E2的增长,维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正常水平,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情况,降低流产率,从而有效提高保胎率。
方雨婷[7](2021)在《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比较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与对照组(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加味安胎方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集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要求的早孕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经过14个月的病例收集,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入组实验的病例7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入选的符合研究要求的7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SPSS26.0软件随机数字排序法来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其中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加味安胎方治疗的患者38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中药安慰剂治疗的患者38例(对照组)?同时治疗4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凝血六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临床疗效、保胎结局、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每周进行一次血清激素(HCG、E2、P)水平测定和B超监测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每周行一次肝功能测定以及时发现药物毒副作用,以便即使调整患者用药方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t=9.898,P<0.01;对照组t=7.156,P<0.01,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t=2.328,P=0.023<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经过4周的治疗后(孕10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子宫动脉RI的值较治疗前(孕6周)均显着降低(P<0.01),且治疗后(孕10周)治疗组平均子宫动脉R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3.凝血六项的比较: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六项)AT-III、PT、APTT、TT、D-Dimer、FIB:P值均大于0.05,说明治疗前俩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前后的D-Dimer、FIB,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D-Dimer、FIB上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1)?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前后的AT-III、PT、APTT、TT?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1)?4.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保胎结局的比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30人,失败5人,保胎成功率为85.7%;对照组保胎成功23人,保胎失败13人,保胎成功率63.9%,c2=4.467,P<0.05,说明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安全性,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口服中药汤剂过程中,治疗组出现恶心2例,后均自行缓解、继续治疗?结论:1.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PTS所致RSA上的总有效率为82.9%,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总有效率为58.3%,说明导师在寿胎丸基础上添加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加味安胎方在临床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安全可靠,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2.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六项、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3.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提高PTS所致RSA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其保胎成功率为85.7%,优于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为63.9%。
李冰涛[8](2021)在《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脾肾相关理论,通过观察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对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动脉血流、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先兆流产提供新的诊治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到2021年1月前来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将所有受试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及治疗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护胎饮,200ml,早晚各100ml,温服),每组均30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的变化与胚胎发育情况,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子宫动脉血流: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RI、PI、S/D值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S/D值无差异(P>0.05),治疗组的RI、P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方面更具优势。3.血清妊娠激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由折线图可知,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但治疗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血清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E2、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血清妊娠激素方面更具优势。4.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有效率均达93.33%,对照组达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指标:60例受试者从用药开始至疗程结束,全程未出现毒副反应。安全相关性检验指标无异常。结论:护胎饮可改善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量,升高妊娠相关激素水平,且用药期间无毒副反应,安全系数高。
艾筑芬[9](2020)在《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评价固胎饮在改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候、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方面的疗效,为中医药保胎的优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卷调查,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填写中医证候评分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共96例;治疗组用固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孕激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腰酸、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肾虚积分,血检(P、β-HCG)值,妇科彩超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的改变,评价固胎饮的临床疗效。结果参加研究治疗的病例共有96例,5例疗程不足出现难免流产剔除,1例未遵医嘱治疗剔除,最终按方案治疗的有90例;最终随访到8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10例因个人原因等失访。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6.67%,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两组间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及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单项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91.1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4.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治疗组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虚证素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宫腔积液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积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检P、β-HC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β-HC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的胚胎停育率为4.88%,最终分娩率为95.12%;对照组的胚胎停育率23.08%,分娩率为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经处理均能继续坚持治疗,余患者均未见异常。结论固胎饮可改善患者阴道流血、腰酸、小腹坠痛等症状及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等,降低患者的胚胎停育率,改善妊娠结局,保胎效果佳。
唐楚晴[10](2020)在《补肾健脾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补肾健脾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对其疗效作出客观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提供循证依据及思路。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的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组予口服补肾健脾安胎方汤剂联合地屈孕酮片。1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动态监测血清激素(HCG、P、E2)水平及妇科B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记录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 6.6 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0 6<0.0 1),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B超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 6.6 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8 3>0.0 5)。(4)血清性激素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β-HCG、P、E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安胎方对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保胎成功率,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二、补肾养胎丸治疗滋养细胞发育和功能不全6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养胎丸治疗滋养细胞发育和功能不全67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思路和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建立数据库 |
1.3 数据处理 |
1.4 数据核查 |
1.5 统计学分析 |
1.6 网络药理学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频数结果 |
2.2 关联分析结果 |
2.3 聚类分析结果 |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 |
3.讨论 |
3.1 频数分析 |
3.2 关联分析 |
3.3 聚类分析 |
3.4 网络药理学分析 |
4.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治疗妊娠病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
1 发病机制 |
1.1 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 |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 |
2 治疗方法 |
2.1 复发性流产治疗方法 |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治疗方法 |
第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中医学研究概述 |
1 复发性流产中医古籍记载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2 复发性流产现代中医学研究概述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方法 |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现代中医学研究概述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收集病例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4 不良事件 |
2.5 随访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研究结果 |
3.3 随访情况 |
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4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讨论 |
1 发病机制 |
1.1 肾虚是发病之本 |
1.2 脾虚亦为重要因素 |
1.3 痰湿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
1.4 肾脾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 |
2 祛除病因、孕前干预是治疗的关键和根本 |
3 健脾调经汤加减孕前干预 |
3.1 健脾调经汤方药解析 |
3.2 方药随胞宫藏泻月经周期规律加减 |
4 中药可能作用机制研究 |
4.1 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
4.2 复方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 本次研究创新之处 |
7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8 本次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
1 衰老细胞 |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
前言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病名溯源 |
2 古代中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当代中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复发性流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资料筛选 |
1.4 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2 文献质量评价 |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结果分析-补肾诸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发挥各自优势 |
3.2 肾与生殖密切相关,滑胎当以补肾为要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筛选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
2.4 安全性观测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纳入病例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背景 |
4.2 中医药治疗滑胎的优势 |
4.3 培元补肾安胎方方药分析 |
4.4 结果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的来源及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伦理学要求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均衡性比较 |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天数比较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1.4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
1.5 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
1.6 治疗前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2.1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4 两组患者血HCG值比较 |
2.5 两组患者孕酮(P)值比较 |
2.6 两组患者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2.7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
2.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认识 |
3 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则治法 |
4 固肾安胎饮的中药组成分析 |
5 固肾安胎饮组成的药理研究 |
6 选择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2 两组治疗前后血HCG值比较 |
7.3 两组治疗前后孕酮(P)值水平比较 |
7.4 两组治疗前后宫腔积血面积比较 |
8 不良反应分析 |
9 安全性分析 |
10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
10.1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
10.2 本课题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补肾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样本量估算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药物及用法 |
2.3 治疗疗程 |
2.4 疗效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妊娠结局随访 |
2.7 安全性指标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各项资料的比较 |
3.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
3.3.1 两组治疗后 ACA 转阴情况 |
3.3.2 两组患者合并症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转阴率的比较 |
3.3.3 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APTT、PT、TT、FIB、D-D)的比较 |
3.3.4 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的比较 |
3.3.5 两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PI、RI)的比较 |
3.3.6 两组治疗后血 HCG、P、E2 的比较 |
3.3.7 两组阴道止血时间的比较 |
3.3.8 两组中医临床疗效的比较 |
3.3.9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3.10 两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疗效比较 |
3.3.11 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 |
3.3.12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
3.3.13 两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
3.4 安全性指标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1.1 复发性流产的定义及致病因素 |
1.2 ACA引起复发性流产的的作用机制 |
2.现代医学对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治疗 |
2.1 抗凝治疗 |
2.2 免疫抑制治疗 |
3.中医对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3.1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3.2 现代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的见解 |
4 肾虚血瘀是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机 |
5 补肾养血是主要治疗原则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
7 组方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7.1 组方用药特点 |
7.2 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8 关于选用对照组依据 |
9 关于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10 关于观察时机选择依据 |
11 关于观察指标的选择 |
11.1 HCG、P、E2 |
11.2 凝血指标 |
11.3 血小板计数 |
11.4 子宫动脉血流 |
12 研究结果分析 |
13 临床疗效机理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2 |
附录 3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ACA阳性复发性流产补肾活血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中医认识 |
1.1 对滑胎病病名的认识 |
1.2 对滑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滑胎病治疗的认识 |
1.4 中医PTS所致RSA的认识 |
2.西医对RSA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西医诊治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主要研究药品与器材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1.5 研究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疗效评估标准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治疗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实验观察指标分析 |
3.2 PTS与RSA |
3.3 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分析 |
3.4 中医对肾虚血瘀型RSA的病机、治法的认识 |
3.5 现代医家对肾虚血瘀型RSA的认识 |
3.6 加味安胎方药物组成及其方义分析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介 |
(8)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2.1 胎元方面 |
1.2.2 母体因素 |
1.3 中医治疗 |
1.3.1 古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
1.3.2 现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
2.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2.1 病因认识 |
2.1.1 胚胎因素 |
2.1.2 母体方面 |
2.1.2.1 免疫因素 |
2.1.2.2 血栓前状态 |
2.1.2.3 内分泌异常 |
2.1.2.4 解剖异常 |
2.1.2.5 感染 |
2.1.2.6 全身性疾病 |
2.1.3 父亲方面 |
2.1.4 生活环境因素 |
2.2 治疗进展 |
3. 脾肾相关 |
3.1 生理相关 |
3.2 病理相关 |
3.3 治疗相关 |
3.4 现代实验研究 |
3.5 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运用 |
4. 护胎饮的前期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方案设计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药物组成及来源 |
3. 观察项目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指标及设备 |
3.3 安全性指标 |
4. 妊娠结局随访 |
5. 疗效评价标准 |
5.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6. 数据处理及方法 |
7. 结果及分析 |
7.1 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 |
7.1.1 一般资料比较 |
7.1.2 疗效指标比较 |
7.2 治疗后两组资料比较 |
7.2.1 治疗后血清E2、P、β-HCG水平比较 |
7.2.2 治疗后子宫动脉RI、PI、 S/DL比较 |
7.2.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2.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2.5 综合疗效比较 |
8. 安全性分析 |
9. 随访 |
10. 结果 |
11.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脾肾二脏在胎孕中的重要地位 |
1.2 发病多责于脾肾亏损 |
1.3 治疗以补肾健脾为要 |
1.4 临床观察指标选用依据 |
1.4.1 子宫动脉血流 |
1.4.2 血清妊娠激素 |
2. 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
3. 疗效及作用机理 |
3.1 对中医证候情况的影响 |
3.2 对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
3.3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对综合疗效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疾病诊断标准 |
2.2 肾虚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对照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 |
3.2 治疗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固胎饮) |
3.3 给药方案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4.1 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肾虚证素积分 |
4.2 妇科彩超 |
4.3 血检:P、β-HCG |
4.4 妊娠情况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资料均衡性比较 |
3 疗效比较 |
3.1 综合疗效比较 |
3.2 中医证候比较 |
3.3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 |
3.4 肾虚证素积分比较 |
3.5 宫腔积液面积比较 |
3.6 血孕酮(P)、β-HCG值比较 |
3.7 治疗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
3.8 妊娠结局比较 |
4 用药安全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3 固胎饮的作用分析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之处 |
设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补肾健脾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临床症状学评分标准 |
4.中医证候病情分度标准 |
5.选择标准 |
5.1 纳入标准 |
5.2 排除标准 |
5.3 剔除标准及病例脱落 |
6.试验设计 |
6.1 分组方式 |
6.2 治疗方案 |
6.3 治疗疗程 |
6.4 观察指标 |
7.疗效评定标准 |
7.1 超声疗效评定标准 |
7.2 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7.3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7.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8.研究质量控制措施 |
9.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治疗后血清性激素结果 |
3.疗效结果 |
4.相关因素与治疗组疗效分析 |
5.安全性观察 |
6.随访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脾肾两虚与先兆流产的关系 |
1.4 补肾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 |
2.西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研究 |
2.2 先兆流产与性激素、阴道彩超的关系 |
2.3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
3.补肾健脾安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的依据 |
4.结果分析 |
4.1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分析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3 超声及性激素疗效分析 |
4.4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4.5 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4.6 妊娠成功率 |
5.本课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先兆流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补肾养胎丸治疗滋养细胞发育和功能不全6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D]. 原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补肾健脾化痰法孕前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D]. 石玉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D]. 史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固肾安胎饮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观察[D]. 肖毅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补肾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D]. 覃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D]. 方雨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D]. 李冰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 艾筑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补肾健脾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唐楚晴.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