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骆玉明[1](2019)在《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比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两种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我院53例闭合移位性髌骨骨折患者,48例得到最终随访,其中横行骨折42例,粉碎性骨折6例,分组采用切开复位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对其治疗。A治疗组采用改良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8例,横行24例,粉碎性4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6±12.09)岁,左侧19例,右侧9例。B治疗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0例,横行18例,粉碎性2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69岁,平均(45.98±13.22)岁,左侧13例,右侧7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来判断疗效[1]。结果:48例患者最终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32个月。末次随访改良AO张力带固定组优秀18例,良5例,优良率82.14%;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组优秀12例,良4例,优良率80.00%;用卡方检验得出两组患者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改良AO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可知两种张力带对髌骨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改良AO张力带较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髌骨骨折治疗最为有效的张力带内固定之一。
高双全[2](2018)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和空心钉张力带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横断型髌骨骨折53例,按两种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其中A组(28例,男15例,女例13;年龄范围2849岁,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摔伤17例,车祸11例)行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B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3052岁,平均年龄40.7岁;致伤原因:摔伤15例,车祸10例)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经过统计学分析(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髌骨评分优良率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术后Bostman髌骨评分间的差异。结果AB两组间相比较,A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术后Bostman髌骨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张力带较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程义恒[3](2017)在《自粘型弹力绷带在髌骨骨折术后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使用静脉血栓形成Virchow三要素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人体解剖学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知识,在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应用自粘型弹力绑带包扎,观察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膝关节腔积液的发生几率及程度、膝关节伸屈功能、疼痛程度,对髌骨骨折术后自粘型弹力绷带包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能明确其所具有的优势,从而促进其在临床中的推广与应用,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1]。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为髌骨骨折术后自粘型弹力绷带的技术改进起到推动作用,对髌骨骨折术后病人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起到指导作用,还能促进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的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心理及生理满意度,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方法:使用骨科学及血管外科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人体解剖学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7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23例,年龄范围在40--50岁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自粘型弹力绷带包扎组(n=57)与普通绷带包扎组(n=66)[2],术后随访35天,除去失随访的患者后,再次随机筛选80名患者,即自粘型弹力绷带包扎组(观察组n=40)与普通绷带包扎组(对照组n=40)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应的绷带包扎,并于术后第2天、7天、14天、35天分阶段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活动度、疼痛标准)进行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相关信息。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对使用不同绷带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3]。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7.5%(11例),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0%(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关节腔积液发生率45.0%(1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腔积液发生率22.5%(9例);AK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且汇总全部数据平均值亦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平均值及汇总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2天及7天)差异较为显着。通过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髌骨骨折病人术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患者进行髌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粘型弹力绷带既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能减少术后膝关节腔积液的发生,并能促进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的康复,能有效控制术后患者伤口肿胀、疼痛等症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心理及生理满意度[4]。与使用普通绷带相比,其效果更好,表明了自粘型弹力绷带在髌骨骨折术后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优势显着,其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杨英果,蔡晓冰,朱冬承,班兴平[4](2015)在《"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闭合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闭合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切口不同分为两组:移动视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3.6±8.3)岁;采用"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闭合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术治疗。切开复位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4.9±8.0)岁;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结果移动视窗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2.5±0.1) cm]显着短于切开复位组患者[(7.9±1.6) cm],手术时间[(64.5±9.3) min]显着长于切开复位组患者[(57.1±4.8) min],术中出血量[(67.3±10.1) mL]显着少于切开复位组患者[(125.5±20.5) mL],骨折愈合时间[(10.3±1.3)周]显着短于切开复位组患者[(12.6±1.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移动视窗组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7%;切开复位组优24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9%。结论与切开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术比较,"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闭合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固定更牢固、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樊正军,于广海,蔡玉田,曲杰[5](2014)在《三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AO张力带钢丝、空心钉张力带和可调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和追踪随访,探讨其三种方法的各自适应证。[方法]比较3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适用髌骨横行骨折及下级横行以及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但需行两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方法适用于髌骨横行骨折,不需二次取出内固定;可调式髌骨爪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
陈芙蓉,王彦红,付常见[6](2014)在《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使用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治疗髌骨骨折32例,采用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男22例,女10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6.5岁。骨折均为粉碎型,采用膝关节功能恢复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采用陆裕朴等的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经张力带别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有钢丝不会滑脱、不会退针的特点,能早期功能锻炼,后期骨折愈合好,关节功能恢复好。
朱炼[7](2014)在《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在伸膝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髌骨位于膝前皮下,易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21%。髌骨骨折导致伸膝装置的连续性被破坏且髌股关节面不平。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预后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都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髌骨骨折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手术方法和新型内固定物被广泛使用,使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20世纪前髌骨骨折的治疗是存在争议的,非手术治疗常常被采用,Dowd等人认为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骨折愈合率低且致残率高。由于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的提高,两种手术方案被提出:髌骨切开复位钢丝固定和髌骨全切。随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严重的粉碎性髌骨骨折常采用髌骨完全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法,但对于其疗效和远期愈后,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当髌骨粉碎性骨折不能良好复位并稳定固定时,可以采取髌骨完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满意率约为80%。而在1980后,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后的研究对此产生了争论,认为该术式的临床结果并不理想,仅仅可以作为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最后措施。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均仅针对患侧的预后功能,髌骨粉碎性骨折患侧完全切除术对健侧膝关节远期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像学改变极少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则上最大限度地保留髌骨及充分恢复其的功能。大多数移位的髌骨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髌骨骨折、尤其是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常采用部分切除术治疗。国内外较少见文献报道髌骨部分切除术的长期疗效和髌股关节的退化程度。本研究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和MRI评分来判断髌骨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迅速增加,使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增多。然而,老年髌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质较差,复位内固定时骨折块易碎裂,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大多数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张力带术后进行数周外固定。但是,治疗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外固定支具,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关节僵直,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对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患者的影响。第一部分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对257例成年汉族人髌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测量,通过判别分析,找到进行男女性别判别的方法。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测试的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就医的志愿者,自愿参加测试。对这些受试者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髌骨的高度和宽度、髌骨厚度和内外侧关节面的宽度。通过统计处理找出单项指标和多项指标的判别分析函数和判断符合率。结果: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5项指标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显着(P<0.01),单项判别中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判别函数为Y1=-82.08+7.95X4;Y2=-60.29+6.78X4,判断符合率:83.3%。多项判别分析函数为Y1=-296.24+2.94X1+6.78X2+0.119X3+3.01X4+4.70X5;Y2=-261.06+2.82X1+6.72X2+0.07X3+2.08X4+4.33X5,判断符合率达89.10%。结论: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度单项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3.3%;通过多项判别分析函数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9.10%。通过对髌骨形态学的测量分析,找到了通过髌骨对性别进行判别的可靠方法。第二部分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目的:目的:探讨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的远期功能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29例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资料,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8岁(29~71岁)。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29例患者术后获8~18年(平均13年)随访。29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13.8±5.8)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4例,中度5例;健侧WORMS评分平均为(12.3±5.5)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6例,中度3例,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1,P=0.321)。KOOS评分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8.0±6.4)分、症状为(86.9±5.7)分、日常生活为(89.9±5.2)分、娱乐及运动功能为(83.6±7.6)分、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为(80.5±8.5)分。Bostman评分平均为(27.4±3.6)分,其中优20例,良9例。患侧膝关节平均屈曲为128.3°±5.5°,健侧为128.8°±4.2°;患侧膝关节峰扭矩平均为(105.4±12.2)牛·米,健侧为(106.6±9.1)牛·米,以上项目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部分切除术不会造成严重的髌股关节退变和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远期疗效优良。对于难以复位和复位不良的髌骨骨折,可行髌骨部分切除术。第三部分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切除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目的: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治疗的髌骨粉碎骨折的患者52例,其中髌骨全部切除患者24例(切除组);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28例(固定组)。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全切组24例患者术后获11~26年(平均17.3年)随访。固定组28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22年(平均15.5年)。末次随访时全切组24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6.58±1.05)分;健侧平均为(4.71±0.53)分。固定组28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8.11±1.21)分;健侧平均为(4.43±0.28)分,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AKS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52.75±2.87分;固定组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49.14±2.66分;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9.9°±3.0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3.5°±2.71°;固定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5.32°±3.1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7.14°±1.6°,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患侧比较P=0.298,P>0.05,表1)。全切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6.08±2.32)牛·米,健侧为(106.46±1.8)牛·米;内固定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9.18±1.98)牛·米,健侧为(105.25±1.63)牛·米,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康复与代偿后,髌骨切除患者与内固定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无差别,全切组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略差。MRI影像结果却提示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出现的关节退变。两组健侧的膝关节功能代偿性增加,是健侧膝关节加速退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目的:老年髌骨骨折术后采用石膏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两种康复方案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119例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20例,64例患者给予石膏外固定,55例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进行登记研究。结果:随访时间从36至98个月,平均随访53个月。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损伤的机制,损伤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没有差异。按照Bostman评分标准,早期活动组得分高于石膏固定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721)。早期活动组优良率为79.69%(51/64);石膏固定组为81.82%(45/55),也没有统计学差异。KOOS评分中早期活动组略高于石膏固定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患者屈曲为114.64°±18.31°(59°135°),早期活动组为116.36°±18.60°(54°135°),两组也没有统计学差别(P=0.612)。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均不受限。石膏固定组没有内固定失败发生;早期活动组中有14例内固定失败发生,其中10例进行了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给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另外4例患者,给予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14例发生感染,其中石膏固定组9例,早期活动组5例。浅表感染12例(石膏固定组8例,早期活动组4例),深部感染两例(每组各一例)。浅表感染给予换药和使用抗菌药物后均已得到控制,并且伤口愈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塞13例,深静脉血栓1例,早期活动组静脉血栓栓塞5例,没有深静脉血栓出现。结论:老年骨质较好且非粉碎骨折固定较为坚强的患者不应给予石膏外固定,早期活动内固定失败率低,功能恢复理想。老年粉碎骨折固定不够坚强的患者术后应给予石膏外固定,石膏外固定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对膝关节功能较小,但患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升高。对于血栓高危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防血栓治疗,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第五部分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目的:本研究目标是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对比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是否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方法:我院创伤中心就诊的40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患者使用角度锁定钢板加髂骨植骨(实验组),22例仅单独采用角度锁定钢板(对照组)。术后给予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的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分。和SF-36测量调查表[15]。最后记录这些患者是否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工作和活动能力。结果:没有患者术后感染,所有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后骨折远端内外翻角度小于5度。实验组患者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均取得骨折愈合。实验组中没有肱骨头塌陷骨坏死及螺钉穿出关节面。骨折愈合放射学检查实验组为(4.66±1.63)个月,明显早于对照组(5.98±1.57)个月(P <0.05,表2)。术后实验组测量ROM也显着优于对照组,包括屈((148.00±18.59)与(121.73±17.20)度),伸((49.00±2.22)比(42.06±2.06))度,内旋((45.00±5.61)比(35.00±3.55)度),外旋((64.00±9.17)比(52.14±5.73)度)。SF-36评分中,实验组((88.00±5.71)分)显着高于对照显组((69.45±9.45)分,P <0.001)。平均VAS疼痛程度实验组(mean rank,10.50)显着低于对照组(meanrank,47.19)(P <0.001)。实验组除一例患者外(17/18,94.4%)均回到了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与此相反,对照组中4例患者不能回到在他们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结论: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预后较好且并发症率低。
苏兴平,王刚,李勇,喻兰雁[8](2014)在《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膝前正中纵切口行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4例患者术后均获122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性愈合时间25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36个月。无钢丝滑脱及断裂。其中1例出现髌骨关节面台阶样改变,1例股四头肌萎缩。根据Bostman评价标准:优21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1%。结论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时欣,赵建宏,严建军,刘燚,崔胜宇,崔志明[9](2014)在《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以往采用张力带钢丝或钢丝环扎、镍钛聚髌器结合可吸收线、双环10号丝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及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骨折时,难以达到髌骨骨折的坚强固定。目的:探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的57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B3型9例,C2型22例,C3型26例。手术中确定髌骨满意复位后,先用粗聚酯编织线间断缝合两侧股四头肌扩张部,间断缝合骨膜及髌前组织,应用带锁扣线缆环扎固定,视骨折块稳定情况,用粗聚酯编织线在髌前组织行"8"字张力带固定。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评估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获得4-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钛缆松脱和皮肤刺激等并发症。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表明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能使骨折块紧密接触,固定可靠,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黄昕亮[10](2013)在《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组合式髌骨爪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58例。结果:骨折均愈合,均获得618个月随访,优良率96.5%。结论: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遵循张力带原则,可调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无需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取出方便,治疗效果良好。
二、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1.4 临床治疗采集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估 |
2.6 统计学分析 |
2.7 伦理问题 |
结果 |
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
2.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
3.比较出院时两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 |
4.两组出院时膝关节VAS疼痛评分 |
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6.比较两治疗组临床骨折愈合的时间 |
7.比较末次随访时两治疗组的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 |
8.两组末次随访时对疗效满意度比较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分组方式 |
1.1.4 手术方法 |
1.1.5 随访观察 |
1.1.6 资料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两组基本特征比较 |
1.2.2 治疗效果分析 |
1.3 讨论 |
1.3.1 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
1.3.2 空心钉张力带研究现状 |
1.3.3 空心钉张力带的特点 |
1.3.4 空心钉张力带的优缺点 |
1.3.5 空心钉张力带手术相关 |
1.4 结论 |
1.5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髌骨的生物力学及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
2.1 髌骨骨折治疗的历史 |
2.2 髌骨及其周围解剖与其生物力学 |
2.3 常见的髌骨骨折分型及受伤机制 |
2.4 临床表现及其临床诊断 |
2.5 治疗方案 |
2.5.1 非手术治疗 |
2.5.2 手术治疗髌骨骨折 |
2.6 综上所述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自粘型弹力绷带在髌骨骨折术后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三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见图1、图2 |
4 讨论 |
4.1 AO张力带固定 |
4.2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 |
4.3 可调式髌骨爪 |
(6)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治疗方法 |
1. 3 术后处置 |
2 结果 |
3 讨论 |
3. 1 手术入路的选择 |
3. 2内固定的选择 |
3. 3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 |
3. 4术后功能锻炼 |
(7)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全切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髌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切口选择 |
3.2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
3.3 关于内固定物拆除的时间 |
(9)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2 结果Results |
3 讨论Discussion |
(10)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2术前准备: |
3手术方法: |
4术后处理: |
5疗效评价: |
6结果: |
讨论 |
四、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D]. 骆玉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2]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D]. 高双全.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3]自粘型弹力绷带在髌骨骨折术后应用的研究[D]. 程义恒. 山东大学, 2017(09)
- [4]"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闭合复位张力带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J]. 杨英果,蔡晓冰,朱冬承,班兴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11)
- [5]三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J]. 樊正军,于广海,蔡玉田,曲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16)
- [6]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评价[J]. 陈芙蓉,王彦红,付常见. 实用骨科杂志, 2014(04)
- [7]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D]. 朱炼.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8]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J]. 苏兴平,王刚,李勇,喻兰雁. 中国临床研究, 2014(01)
- [9]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J]. 时欣,赵建宏,严建军,刘燚,崔胜宇,崔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3)
- [10]组合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J]. 黄昕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2)
标签:髌骨骨折论文;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论文; 骨折并发症论文; 膝关节论文; 骨折的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