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论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辛胜入[1](2021)在《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文件,强调了可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评价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情况,肯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作用,要求在审计中进一步关注领导干部各项活动的效益和效果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现阶段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离最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审计内容大多只关注财务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难以整体反应领导干部任期的执政效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H局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考虑到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既注重审计的全面性,又突出了对绩效相关重点指标的评价,笔者依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模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创新性的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指标体系,设置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财务状况变化及资产管理情况,重大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业务管理情况,政治能力建设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公众服务满意度、单位职工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同时把个人廉洁问题作为一票否决项。通过“4+1”指标评价体系,实现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全面评价,从而纠正领导干部在行政管理时的短视行为,敦促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把国家长久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本文通过选取H局2019年度对某直属单位G局原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案例,以审计评价指标为依据,运用“4+1”审计指标体系,对该审计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审计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指标体系设计情况,提出强化科学的审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审计独立性、改善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大审计结果应用力度、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发展对策,旨在推动H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其他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房贵珍[2](2021)在《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X县民政局为例》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从1985年产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评价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审计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质量。而缺乏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下制约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民政部门主管社会行政事务,民政工作关系民生、也连着民心,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政干部是民政工作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县民政局是处于省、地市与乡镇之间的行政层次,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执行和落实省、地市政策法规与工作计划和指示的作用,同时负责监督和指导乡镇及其以下行政、自治组织开展民政工作。所以,县级民政局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无论是对民政系统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首先借鉴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对县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理论分析。其次,运用制度分析、历史资料分析等方法,梳理了县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现状,总结其在审计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通过查阅与民政部门相关的资料,利用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审计评价体系。然后,为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性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将层析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去解决确定指标权重与评分的问题。最后,以X县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详细介绍整个评价体系的应用流程,得出了Y同志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评价结果,期望能对今后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实务工作提供帮助。
黄嘉怡[3](2019)在《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公权部门,肩负着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但其在行使公共权力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腐败的产生,人民需要委托一个部门对公安机关行使公权力进行监督,公安审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安审计与政府审计的执行主体不同,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行使监督权,而公安审计由于其特殊性和保密性,无法借助外部监督,因此公安审计是由公安机关内部审计部门行使监督权力,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公安审计的主流审计类型,在加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从最初的“查错纠弊”上升为“免疫系统”的国家治理层面,新形势下,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促进”,要求审计部门要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促进反腐倡廉作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将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推向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以我国权力运作体系中最基础环节县级政府为落脚点,选取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为例开展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以期为推进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出贡献。本文以新修订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委托代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惠州市H县公安局审计部门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目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面向整个惠州市各县区公安机关审计人员发放问卷,并重点访谈部分审计人员及被审单位,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以及访谈法对惠州市H县公安局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从内外部因素剖析形成困境的原因,最后从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以及加强审计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宋诚诚[4](2019)在《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下为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提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通过审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不仅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实现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更可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本文以构建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为目标,试图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期对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发现相关文献中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选取等方面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相关理论出发,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涵和实质,并构建了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框架,为下文设计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提供指导性作用。其次,通过分析地方审计机关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某市直部门A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总结归纳出现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评价指标过于笼统、缺乏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审计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综合评价缺失或未结合责任界定以及评价结果运用不够明确等问题。最后,本文秉承基于实务、解决问题的原则,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恰当选择评价指标,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构建了一套由2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并结合责任界定实现了对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当前有些研究由于没有界定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质,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同于责任界定,或抛开责任界定来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完整。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在于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时同时考虑了问题评价指标和业绩评价指标,并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包含进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中。
向哲[5](2019)在《Z会计师事务所对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基层民主制度在当下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也推进到基层民主层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出于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目的,如何评价村居干部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以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反馈给基层群众和上级政府,作为基层群众进行换届选举、未来村居干部候选人确认以及上级政府进行升迁奖惩的参考,成为了新时期村居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2017年2月28日,随着宁乡市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展开,三年一度的村居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始进行,此次审计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由乡镇内部审计站进行的审计工作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加入也给本次审计工作带来全新的思考视角。推动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新时期审计实务发展的重点,作为注册会计师而言,也是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合作的大好机会。本文通过结合理论和实际案例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在介绍和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导入本次宁乡市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背景、描述审计工作现状和审计结论,在指出在审计过程中Z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结合所学理论、前人经验,立足于沙田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改变传统观念和审计模式、启动信息化审计平台建设、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养、优化审计流程,并初步尝试构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村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审计工作完成后跟踪审计不足的问题,建议Z会计师事务所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使审计报告得以充分、切实运用于人事变迁,同时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得以切实整改。
杨春宏[6](2018)在《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关键环节,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审计评价是保证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效能的必然要求。Y省气象部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至今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统一和合理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实务中审计评价笼统、粗略、随意性大,削弱了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也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成为Y省气象部门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全覆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论文以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绩效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前沿动态;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等概念以及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权力制衡理论进行理论介绍,为论文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对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同行业的贵州省、河北省、福建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用情况以及Y省审计厅出台的3个审计评价办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Y省气象部门实际和部门特点,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以定量评价为主、辅之以定性评价,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从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四个方面构建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级指标,再对一级指标基础上构建出二级细化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一套规范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的参考,提高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后,结合Y省气象局审计室组织实施的A州气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同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真实案例,运用新构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指标体系的完善和推广运用提出建议。
徐纯[7](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蔡志娟[8](2016)在《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 ——以阳西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审计类型,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完整性、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干部的行为、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区)级行政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局限性。因此,本文结合了自身从事基层政府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所在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案例,充分运用文献研、历史分析及案例分析方法,对基层往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内在局限性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第一,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历史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从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结合国外绩效审计相关文献和国内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来阐述我国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第二,采用历史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拓展和深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使阅读论文的读者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有一个总体把握,并了解经济责任审计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占的地位。第三,简要介绍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及指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基础、实施依据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程序等进行了介绍。第四,以基层往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为基础,结合自身从事审计的工作经验,分析现阶段基层往下党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思想认识偏差、审计对象责任不明、先离任后审计导致审用脱节、评价指标有待规范、审计方法不够完善、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利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五,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剖析其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造成审计风险、自身因素制约审计工作开展。第六,根据上述几章的阐述,提出了创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运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三大方面的制度创新建议。
刘冬梅[9](2013)在《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邗江区为例》文中指出无论是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和作用来看,还是从乡(镇)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责任来看,为了能使乡(镇)长在任期内真正履行人民所赋予的经济责任,使乡镇人民政府真正的代表人民,强化乡镇人民政府的经济责任意识,同时为党委、政府及干部监管部门科学的评判领导干部,对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由于我国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起步相对较晚,审计理论也无法实时指导审计实践的发展,而且农村工作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区做法不同,对乡(镇)长的审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滞后。所以,很有必要对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审计,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的反应乡(镇)长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状况。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受托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在此基础结合现阶段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用BSC(平衡计分法)-TOPSIS(以下简称BSC-TOPSIS)的方法构建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并确立了相关的评价标准来对BSC(平衡计分卡)各级指标进行打分,最后应用TOPSIS模糊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来对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状况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如下几点:(1)本文应用BSC-TOPSIS算法,用实证手段来研究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从指标体系的构建到权重和分值的确定,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定量评价乡(镇)长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关于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大多数学者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与分析。本研究则在以往大多数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通过BSC-TOPSIS的理论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应用定量的方法来对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做进一步的科学评价,从而使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的结果更加量化、科学、公平。(2)本文所构建的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构建的BSC-TOPSIS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可以充分地融入到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业务操作中,进一步完善了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审计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3)本文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BSC(平衡计分卡)理论框架下构建平衡内外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算法进行处理,平衡了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让乡镇能看到自己与最优状态的差距,以及在同一地区乡镇中的排序。
罗艳芬[10](2012)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以来的“审计风暴”“问责风暴”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责任政府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经济责任审计。乡镇在我国的政权层级组织机构中处于最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直接承担者;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利于强化权力约束监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评价与考核,完善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促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选择及反腐败机制理论,应用制度分析、历史分析、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判断抽样问卷调查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重与方法。通过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实际验证了A、B两个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效果,提出了加强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的政策建议。1研究内容(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借鉴。运用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选择与现代反腐败机制理论等分析乡镇领导干部履职行为及经济责任审计动因,构建其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等相互之问的内在逻辑,构建论文框架结构。(2)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考察。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分析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内容与重点、程序与方法、实施现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3)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评述基础上,构建评价内容体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廉洁从政责任”。基于受托经济责任拓展角度,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也纳入其中。根据评价内容与原则,结合实地调查问卷资料,筛选评价指标;根据专家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审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具体评分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5)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两个案例检验模型的实用性。(6)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研究。分析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审计质量、写好审计报告、健全联动问责机制、提高协作能力、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审计评价结果的应用措施,建立救济制度以保护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部门的正当权益,同时降低审计风险。2研究方法(1)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定性分析将制度分析、历史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相结合,侧重理论演绎和归纳,引入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与反腐败机制理论、政府治理理论等分析工具和博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2)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为主。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荣昌县审计局、荣昌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审计人员作为专家,以荣昌县相关乡镇党政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财政所、行政村领导及会计等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整体信息和间接资料。(3)案例分析法。通过两个镇街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检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综合模型的实用性。3研究结论(1)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合规审计又包括绩效审计的内容,是一种复合性审计类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审计理论。十多年来,各地积极进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索与实践,通过审计客观评价乡镇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对强化权力约束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监督、评价与考核,完善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实践中还存在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相矛盾、审计监督滞后、审计范围不规范、评价困难等问题,最突出的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因而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实现,建立实用、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2)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评价内容概括为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和廉洁从政责任5个方面。根据文献梳理和调查访谈,全面衡量经济责任,将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耕地保护、共同富裕等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筛选出20个评价指标。根据专家调查问卷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由此,构建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3)确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实际应用时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访问等方式得到被审计对象相应指标的档次,采用五分制打分。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则根据法律、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县(市)党委、政府对乡镇年度考核的指标、任期责任目标及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指标,如历史水平、行业水平等来确定评价标准。在具体评分时将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4)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应用。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审计评价,采用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值。这“分值”与该评价指标的权重的乘积即为该项评价指标的加权评分,将各指标的加权评分加总就得到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的总分。在综合评价时,可换算为百分制的综合得分。对应四个档次的总体评价结论:优秀、良好、一般、差。本文通过两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际资料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表明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5)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审计评价成果转化运用就是从机制、体制层面促进整改,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只是工具,关键是审计评价的结果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才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为此,应充分认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写好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进一步健全联动问责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提高协作能力;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救济制度以保护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部门,同时降低审计风险。4创新点(1)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拓展,从“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廉洁从政责任”五个评价内容设计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了20个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注重传统评价指标的同时注入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形成了新的、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专家调查问卷,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这较之目前在此类审计中所用的主观确定权重(或不考虑各指标权重)就更具科学性;同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主观判断客观量化,从而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论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论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绩效审计的研究 |
1.2.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
1.2.3 文献研究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问题 |
1.4.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计 |
2.1.2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
2.1.3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
2.1.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 |
2.2 基础理论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3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模型 |
2.3.1 标杆对比模型 |
2.3.2 平衡计分卡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局初步开展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初步开展情况 |
3.1.1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政策 |
3.1.2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1.3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措施 |
3.1.4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成绩 |
3.2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尚未建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
3.2.2 缺少独立性,影响审计效果 |
3.2.3 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3.2.4 审计技术相对滞后 |
3.2.5 审计结果应用不足 |
3.2.6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业务素质较低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设计 |
4.1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设计 |
4.1.1 确定审计方法 |
4.1.2 梳理审计对象,明确审计内容 |
4.1.3 重点审计与全过程审计相结合 |
4.2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体系设计 |
4.2.1 审计指标设计原则 |
4.2.2 审计指标设计总体思路 |
4.2.3 平衡计分卡在指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4.2.4 审计指标一票否决项 |
4.3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权重设定 |
4.3.1 审计指标权重设定方法 |
4.3.2 权重设定具体实施步骤 |
4.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确定 |
4.4.1 审计指标评分标准 |
4.4.2 审计结果等级转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局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实证分析 |
5.1 H局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5.1.1 被审计人员和单位基本情况 |
5.1.2 审计范围和方法 |
5.1.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5.1.4 审计意见和结果 |
5.2 G案例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5.2.1 财务管理维度 |
5.2.2 职能履行维度 |
5.2.3 能力建设维度 |
5.2.4 服务对象维度 |
5.2.5 审计指标一票否决项 |
5.3 G案例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4+1”指标分析 |
5.3.1 财务管理指标分析 |
5.3.2 职能履行指标分析 |
5.3.3 能力建设指标分析 |
5.3.4 服务对象指标分析 |
5.3.5 一票否决项指标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科学的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
6.2 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审计独立性 |
6.3 改善审计方法和技术 |
6.4 加大审计结果应用 |
6.5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6.6 结论与展望 |
6.6.1 主要结论 |
6.6.2 研究不足之处 |
6.6.3 未来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X县民政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 |
2.1.2 经济责任审计 |
2.1.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理论 |
2.2.3 审计评价理论 |
第三章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
3.1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
3.2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情况 |
3.2.1 审计工作流程 |
3.2.2 审计评价结果 |
3.3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1 审计评价未体现部门特色 |
3.3.2 审计评价指标较笼统、内容单一 |
3.3.3 审计人员自由裁量权较大 |
3.4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民政部门的特殊性 |
3.4.2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
3.4.3 审计工作强度、难度大 |
第四章 县级民政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构建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4.1.1 一致性原则 |
4.1.2 重要性原则 |
4.1.3 可操作性原则 |
4.1.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4.1.5 突出职能部门特色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设计 |
4.2.1 设计依据 |
4.2.2 指标构成及其内容 |
4.3 评价指标筛选 |
4.3.1 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设计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指标筛选与体系确定 |
4.4 评价方法 |
4.4.1 层次分析法 |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五章 X县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用 |
5.1 案例背景 |
5.2 Y局长履行经济责任主要情况 |
5.3 Y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 |
5.3.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3.2 评价指标得分确定 |
5.4 案例结论分析 |
5.5 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关于构建县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C X县民政局长Y同志经济责任审计专家意见评分表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3)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研究 |
二、公安机关的审计研究 |
三、政府绩效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
四、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及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释及理论分析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其解释 |
一、经济责任审计 |
二、县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 |
三、公安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区别 |
四、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审计的区别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风险管理理论 |
三、内部控制理论 |
第三章 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第一节 县级公安审计发展历程 |
一、停滞阶段(1952年-1978年) |
二、恢复阶段(1979年-2000年) |
三、发展阶段(2001年-2011年) |
四、规范阶段(2012-至今) |
第二节 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现状 |
一、基本情况 |
二、业务实施流程 |
第四章 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困境调查 |
第一节 惠州市各县区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执行过程调查分析 |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二、惠州市各县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第二节 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困境 |
一、审计人员方面的困境 |
二、审计实施方面的困境 |
三、审计结果方面的困境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外部原因 |
二、内部原因 |
第五章 破解H县公安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困境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解决审计人员内部困境 |
一、提升审计人员队伍素质 |
二、加强审计项目风险管理 |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
第二节 改善审计机构外部环境 |
一、加强审计机构建设 |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 |
三、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
四、创新审计制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县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4)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国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研究 |
2.1.1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
2.1.2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
2.2 国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研究 |
2.2.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涵 |
2.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
2.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2.2.4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
2.2.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相关理论 |
3.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3.1.3 国家治理理论 |
3.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核心概念界定 |
3.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鉴证 |
3.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 |
3.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3.3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框架 |
3.3.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
3.3.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3.3.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
3.3.4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
3.3.5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4.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分析 |
4.1 地方审计机关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 |
4.1.1 四川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 |
4.1.2 青岛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 |
4.1.3 对比总结 |
4.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施情况——以A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 |
4.2.1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
4.2.2 经济责任事项审计情况 |
4.2.3 审计评价意见 |
4.2.4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责任界定 |
4.3 现行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4.3.1 评价指标过于笼统 |
4.3.2 缺乏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4.3.3 审计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 |
4.3.4 综合评价缺失或未结合责任界定 |
4.3.5 评价结果运用不够明确 |
5.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四个要素 |
5.2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
5.2.1 贯彻执行责任评价指标 |
5.2.2 经济决策责任评价指标 |
5.2.3 财政财务责任评价指标 |
5.2.4 组织监管责任评价指标 |
5.2.5 廉洁从政责任评价指标 |
5.3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确定 |
5.3.1 定性指标评价标准 |
5.3.2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
5.4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使用 |
5.4.1 基于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 |
5.4.2 结合责任界定进行综合评价 |
5.5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结果运用 |
6.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政策建议 |
6.1 严控审计质量,优化审计报告 |
6.2 规范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
6.3 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强化领导干部问责 |
7.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5)Z会计师事务所对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经济责任审计 |
1.2.2 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1.2.3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村居两委及村居干部 |
2.1.2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权力制衡理论 |
2.2.2 受托责任理论 |
2.2.3 社会契约理论 |
第3章 Z事务所对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3.1 案例背景 |
3.1.1 Z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简介 |
3.1.2 项目负责人情况简介 |
3.1.3 被审计乡镇情况简介 |
3.1.4 审计依据与审计重点 |
3.1.5 审计项目流程 |
3.2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描述 |
3.2.1 准备阶段 |
3.2.2 实施阶段 |
3.2.3 汇总上报阶段 |
3.3 审计结论 |
第4章 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
4.1 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
4.1.2 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
4.1.3 审计汇总上报阶段存在的问题 |
4.2 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村居经济责任审计认知偏差 |
4.2.2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基础匮乏 |
4.2.3 审计工作流程不合理 |
4.2.4 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2.5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固有局限 |
第5章 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建议 |
5.1 审计准备阶段的改进建议 |
5.1.1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
5.1.2 加强事务所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
5.1.3 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养 |
5.1.4 在审计准备阶段加强审前调查工作 |
5.2 审计实施阶段的改进建议 |
5.2.1 根据工作方案选取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
5.2.2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5.2.3 明确审计评价标准 |
5.2.4 初步构建审计评价标准 |
5.2.5 初步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
5.3 审计汇总上报阶段的改进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法内容 |
1.3.1 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内容 |
1.4 创新性及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性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基础 |
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2.1.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2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2.1.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含义 |
2.1.4 评价原则及依据 |
2.1.5 责任划分 |
2.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免疫系统理论 |
2.2.3 权力制衡理论 |
3 Y省气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Y省气象部门基本情况 |
3.2 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2.1 Y省气象部门审计机构设置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
3.2.2 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
3.2.3 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3.3 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2 原因分析 |
4 外省同行业和Y省审计厅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析 |
4.1 外省同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
4.1.1 贵州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
4.1.2 河北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
4.1.3 福建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
4.2 Y省审计厅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
4.3 外省同行业和Y省审计厅先进经验应用于Y省气象部门可行性分析 |
4.3.1 评价指标选取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
4.3.2 评价指标可量化分析 |
5 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
5.1 评价原则 |
5.2 评价内容及指标 |
5.2.1 经济政策执行权指标设置 |
5.2.2 经济决策权指标设置 |
5.2.3 经济管理权指标设置 |
5.2.4 个人廉洁自律情况指标设置 |
5.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3.1 判断矩阵构建 |
5.3.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指标权重确定 |
5.4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评分表 |
5.4.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5.4.2 审计评价评分表 |
6 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案例分析 |
6.1 Y省A州气象局基本情况 |
6.2 Y省A州气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同志离任审计情况 |
6.2.1 审计基本情况 |
6.2.2 A州气象部门财务状况和审计民主测评情况 |
6.2.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6.3 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审计评价 |
6.3.1 经济政策执行权指标审计评价 |
6.3.2 经济决策权指标审计评价 |
6.3.3 经济管理权指标审计评价 |
6.3.4 个人廉洁自律情况指标审计评价 |
6.4 对该指标体系运用情况的评估 |
7 结论和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二、免疫系统理论 |
三、国家良治理论 |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五、理论评述 |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理论评述 |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
二、国家审计功能 |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
一、审计组织方式 |
二、审计实施方式 |
三、审计评价方式 |
四、审计结论作出 |
五、审计报告方式 |
六、审计成果运用 |
七、审计人员管理 |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一、效度检验 |
二、信度检验 |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
一、词频分析 |
二、关键词分析 |
三、语义网分析 |
四、聚类分析 |
五、情感分析 |
六、主题分析 |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 ——以阳西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r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评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阶段 |
2.1.1 起步阶段(1985年 一1998年 ) |
2.1.2 探索发展阶段(1999年 一2003年) |
2.1.3 规范提高阶段(2004年——现在) |
2.2 基层党政机关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特点 |
2.2.1 审计的目的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 |
2.2.2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
2.2.3 审计的基础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
2.2.4 审计的形式是干部管理部门书面委托 |
2.2.5 审计的基本作业流程 |
2.2.6 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领导干部本人 |
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成绩 |
2.4 基层党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适用法律制度 |
2.4.1 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基础 |
2.4.2 各地方及各行业的规章制度 |
2.4.3 国家审计准则 |
第三章 阳西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个案分析 |
3.1 阳西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的现状 |
3.1.1 组织管理机构 |
3.1.2 审计工作开展的成效 |
3.2 阳西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3.2.1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3.2.2 审计对象责任不明 |
3.2.3“先离任后审计”,导致“审”“用”脱节 |
3.2.4 评价指标不合理,审计内容缺乏规范 |
3.2.5 审计方法不够完善 |
3.2.6 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利用 |
3.3 阳西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形成的因素分析 |
3.3.1 审计环境因素 |
3.3.2 审计部门自身因素 |
第四章 完善基层政府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
4.1 创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
4.1.1 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
4.1.2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 |
4.1.3 改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
4.2 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2.1 乡镇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相同部分 |
4.2.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专属部分 |
4.2.3 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专属部分 |
4.3 科学运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
4.3.1 创新审计建议运用的方式 |
4.3.2 健全运用审计结果的保障措施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邗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受托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 |
1.2.2 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 |
1.2.3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研究 |
1.2.4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应研究 |
1.2.5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2.6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7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研究 |
1.2.8 当前研究的不足及获得的启示 |
1.3 研究对象与目标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4 研究的重点难点 |
1.4.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重要性、可行性、原则和框架 |
3.1 研究的相关概念 |
3.1.1 受托责任审计 |
3.1.2 经济责任与经济责任审计 |
3.1.3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3.2 构建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
3.2.1 强化乡(镇)长科学发展的理念 |
3.2.2 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 |
3.2.3 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
3.2.4 发挥审计工作的预警机制 |
3.3 构建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3.3.1 经济责任审计法制环境的改善 |
3.3.2 可以更好地监督乡(镇)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
3.3.3 乡(镇)长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 |
3.4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
3.4.1 权责匹配的原则 |
3.4.2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3.4.3 协商一致原则 |
3.4.4 可实现原则 |
3.4.5 动态性原则 |
3.4.6 差异性原则 |
3.5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
4 构建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
4.1 确定评价内容 |
4.2 搭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4.3 基于BSC-TOPSIS的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模型的计算方法 |
4.4 确定评价标准 |
4.5 BSC(平衡计分卡)三级指标分值计算 |
4.6 BSC(平衡计分卡)二级指标分值计算 |
4.7 BSC-TOPSIS模型的计算 |
4.7.1 计算各一级指标的中间结果 |
4.7.2 对四个一级指标变量进行TOPSIS计算 |
5 乡(镇)长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实例分析 |
5.1 邗江区A、B、C三镇概况 |
5.1.1 A镇概况 |
5.1.2 B镇概况 |
5.1.3 C镇概况 |
5.2 邗江区ABC三个乡镇的BSC(平衡计分卡)二级指标分值 |
5.3 邗江区ABC三个乡镇的BSC(平衡计分卡)二级指标的TOPSIS计算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1章 总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的框架与创新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
2.1 国家审计理论 |
2.2 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 |
2.3 公共选择与反腐败机制理论 |
2.4 政府治理理论 |
第3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实考察 |
3.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 |
3.1.1 经济责任审计探索阶段 |
3.1.2 经济责任审计法制化建设阶段 |
3.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3.2.1 审计主体的法定性 |
3.2.2 审计对象的双重性 |
3.2.3 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
3.2.4 审计标准的多重性 |
3.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 |
3.3.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3.3.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
3.4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
3.4.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
3.4.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
3.5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现状与问题 |
3.5.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成果 |
3.5.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 |
4.1.1 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 |
4.1.2 调查对象的确定 |
4.1.3 调研的具体过程 |
4.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
4.2.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
4.2.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各指标的含义 |
4.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筛选 |
4.3.1 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设计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评价指标筛选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4.4 基于AHP法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4.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分析模型 |
4.4.2 层次分析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设计 |
4.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
第5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与方法 |
5.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
5.1.1 评价标准的确定 |
5.1.2 评价标准的类别 |
5.1.3 评价标准的获取 |
5.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构建 |
5.2.1 部分评价指标的计算与说明 |
5.2.2 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 |
5.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5.3.1 定性评价方法 |
5.3.2 定量评价方法 |
第6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 |
6.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
6.1.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思路 |
6.1.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
6.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6.2.1 某县A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6.2.2 某县B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6.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
6.3.1 A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
6.3.2 B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
第7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 |
7.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状况 |
7.1.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发挥的作用 |
7.1.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现存的问题 |
7.2 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作用 |
7.2.1 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作用 |
7.2.2 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局限 |
7.3 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对策 |
7.3.1 提高审计质量,写好两个报告 |
7.3.2 健全问责机制,提高协作能力 |
7.3.3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7.3.4 建立救济制度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立论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局为例[D]. 辛胜入.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县级民政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X县民政局为例[D]. 房贵珍.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3]惠州市H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困境与对策[D]. 黄嘉怡. 深圳大学, 2019(10)
- [4]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宋诚诚.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5]Z会计师事务所对沙田乡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改进研究[D]. 向哲. 湖南大学, 2019(06)
- [6]Y省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杨春宏. 云南大学, 2018(01)
- [7]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8]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 ——以阳西县为例[D]. 蔡志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邗江区为例[D]. 刘冬梅. 扬州大学, 2013(04)
- [10]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罗艳芬. 西南大学, 2012(05)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论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