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9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凤,陈盛铎[1](2015)在《五苓散加味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9例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味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各39例,在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五苓散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1),两组肝功能及体质量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满意。
陈蓓琪[2](2012)在《脂肪肝文献评价和辨证论治规律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现代化膳食结构发生改变,饮食习惯逐渐趋向于高蛋白质、高脂肪,而人体的代谢水平有限,随着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逐渐增多,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等原因,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发病率也越高,并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并己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研究目的:随着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日益增多,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代中国国内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总结影响临床研究质量的因素,揭示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临床研究现状,并探讨解决方法;并对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以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提高该病的临床研究水平提供依据,也为中医治疗脂肪肝提供临床参考依据,从而提高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为脂肪肝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进一步预防脂肪肝所引起的其他疾病,为人类的健康尽一份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1995年~2012年中国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摘要相结合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分别以“脂肪肝”、“脂肪性肝病”、“中医”、“治疗”为检索词,在上述数据库中交叉检索,以及对文献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搜索、确认,以免遗漏,检索语种为汉语。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1.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由于目前脂肪肝的研究文献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文献居多,故将所收集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文献质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10设计并制作“文献信息采集表”,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对所录数据进行统计。2.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的探讨将所收集文献中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每篇文献的内容,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录入作者名、文章名称、辨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治则、用方用药等内容,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10软件分别设计并制作辨证分型规律统计表、用药规律统计表,将Excel中所录入的内容输入统计表中,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10软件进行初步分析,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软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1.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通过电子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共计1,055篇。剔除重复及无关文献849篇,共获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文献206篇,按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再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39篇。在39篇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中,采用正确的随机对照方法的试验仅15篇,考虑到文献质量评价的可信度,仅对剩下的15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的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仍普遍存在着重复性研究、样本量小、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随机方法使用错误、没有随访、没有相关的安全性评价、数据统计不完全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均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试验结果的科学价值难以得到医学界认可。所以,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2.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的探讨通过电子检索,共获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文献共计568篇。剔除重复及无关文献,按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再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154篇。在154篇纳入文献中,描述了辨证分型的文献有37篇,描述了用药的文献有152篇。在37篇描述了辨证分型的文献中,证型分类的表述不统一,最少的只有1型,最多的则分为8型,不同证型的表述多达71种,其中实证49种,虚证11种,虚实夹杂证11种。统计结果显示,在37篇描述了辨证分型的文章中,以湿热内蕴型、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亏虚型、痰湿内盛型、痰瘀互结型、肝郁脾虚型7型为最常见,其余证型在文献中的出现次数均在10次以下。通过对152篇文献中药用药的使用次数及药物分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出现的248味中药中,治疗脂肪肝最常用中药依次为:山楂、丹参、泽泻、柴胡、佚苓、郁金、白术、半夏、决明子、陈皮、当归、自芍、大黄、何首乌、茵陈蒿共有15味;治疗脂肪肝较常用中药依次为:延胡索、枳壳、甘草、黄芪、香附、虎杖、赤芍、苍术、党参、薏苡仁、川楝子、厚朴共有12味。此外,据统计显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气药、补阴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等是治疗脂肪肝的常用中药类型。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显示,虽然脂肪肝的致病因素众多,病机复杂且多有兼夹,但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故在脂肪肝的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滋肾益肝为主要治法,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化痰、理气、消食等多种治法及中药,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严伟强,吴晓燕,朱方石[3](2008)在《脂肪肝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
洪淑英[4](2007)在《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根据导师张惠臣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脂肪肝的病机理,主要由于脾虚、湿停、气滞、血瘀,且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提出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并由此组方,构建以柴芍二陈汤加味为主的基本方:茯苓、半夏、陈皮、柴胡、白芍、泽泻、黄精、丹皮、红花、丹参、山楂、何首乌,作为脂肪肝的治疗用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为对照药,开展了严密设计的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我们采用高脂饮食复制了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同时施加药物干预,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同时通过古今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配伍研究,从方剂学的角度,阐明健脾化痰活血法配伍治疗脂肪肝的合理性及配伍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指导性价值的组方配伍法则。第一部分文献研究脂肪肝(Fatty Liver)是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一种脂类代谢紊乱性的疾病,当肝细胞内脂质超过肝湿重的5%即为脂肪肝。脂肪肝中医辨证多属“积聚”、“胁痛”等病范畴。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0%左右,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15%,特别是最近10年里,脂肪肝呈现明显的增多,而造成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则高达25%,且1.5~8%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古今文献研究表明,脂肪肝病因病机多因肝郁气滞、饮食伤脾、脾虚湿停,并由气滞湿停导致瘀血留滞,终成瘀血、气滞、停湿相兼为患。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用健脾、化痰、活血等法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健脾化痰活血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1研究方法在确立严格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均衡、对照的原则,将74例合格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健脾化痰活血法加饮食控制38例,对照组健脾化痰祛瘀法加饮食控制36例,用单盲法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观察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肝脏B型超声影像学、肝功能等方面的变化。2研究结果2.1病患体重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治疗前后都有所减轻(P<0.05,P<0.01),说明两法均有一定的减轻体重的作用。健脾化痰活血法降低体重的差值明显比对照组大,但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2.2两组之间疗效的比较2.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38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平均92.32%;对照组3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平均61.22%,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8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显效率47.35%,总有效率78.95%;对照组36例,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7例,显效率5.56%,总有效率52.78%。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2.2两组患者血清检查的变化治疗组血清中GOT、GPT、T-C、T-G,治疗前后均值改变较大(P<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极显着性意义。而对照组血清中的GOT、GPT、T-C、T-G治疗前后均数的改变较小,其差异统计学显着性意义较低(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2.3两组之间B超肝脂程度的变化治疗前两组中B超的轻、中、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B超的轻、中、重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复查虽有所进步,但明显差于治疗组。2.4、药物安全性测定及副作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治疗组除少数病例(3例患者)于服药初期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睡眠欠佳,2例出现便溏现象,但程度均轻微,且都于服药一周后自行缓解,并无其它副作用。对照组除4例于服药初期出现口干、睡眠欠佳,程度轻微,并未见其它副作用。3研究结论健脾化痰活血法加饮食控制对脂肪肝具有明显降低血清GOT、GPT、血脂T-C、T-G的作用。其中治疗组GOT、GPT的均值由治疗前的52.24±9.94U/L、66.37±18.29U/L下降为37.18±6.69U/L、42.39±8.85U/L。T-C、T-G均数由治疗前248.92±20.72mg/dl、257.66±39.33mg/dl的高值降低到治疗后198.87±12.74mg/dl、158.58±20.51mg/dl的低值,治疗前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1)。对照组GOT、GPT的均值由治疗前的51.28±14.40U/L、64.31±14.59U/L下降为48.61±11.70U/L、61.39±13.16U/L。T-C、T-G均数由治疗前259.06±24.50mg/dl、245.47±68.04mg/dl降低到治疗后242.39±31.56mg/dl、224.50±43.90mg/dl,治疗前后虽有差异但较小(P>0.01,P<0.05。通过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GOT、GPT、T-C、T-G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再通过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8.95%、显效率47.35%。对照组总有效率52.78%、显效率5.56%。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两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更有统计学极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健脾化痰活血法对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GOT、GPT、血脂T-C、T-G,改善肝脂程度B超声像图变化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第三部分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1研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1)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3)阳性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天1次。(4)试验药物组:灌服健脾化痰活血法中药(柴芍二陈加味方)。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脂肪乳剂2ml灌胃,每天1次。同时,各治疗组灌服阳性对照药或治疗药,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周。2检测指标(1)血清指标:TC,TG,ALT、AST,HDL-C和LDL-C。(2)病理指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冰冻切片苏丹Ⅳ染色察肝组织脂肪变性情况。3研究结果3.1血脂变化情况各造模组脂肪乳剂2ml灌胃1周后,血清TC和LDL-C含量即有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各实验组不同的处理措施1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TC和LDI-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极显着意义(P<0.01),说明阳性药阿托伐他汀和中药均具有显着的抵抗脂肪乳剂诱发高TC和LDL-C血症的作用。而且与同时期的正常组相比,其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的TC和LDL-C均值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给药前各组间血清TG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给药1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TG含量却低于正常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给药前后各组间血清HDL-C含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正常组各指标在两周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模型组各指标在两周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给药后的平均HDL-C含量比给药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极显着性意义(P<0.01)。试验组给药后的TC和LDL-C平均含量比给药前明显降低,HDL-C含量比给药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P<0.01和P<0.01)。3.2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给予不同处理措施前,模型组、阳性组和试验药组AI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P<0.01和P<0.01),而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给予不同处理措施1周后,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药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1、P<0.05和P<0.01),正常组、阳性药对照组和试验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在处理前后AI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试验药组AI显着低于处理前,阳性对照组降低5%-64%,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试验药组降低43%-70%,差别有统计学极显着性意义(P<0.01)。提示中药和阳性药阿托伐他汀均具有降低AI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相比中药的作用可能更优。3.3体重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动物无死亡,身体状况良好,皮毛洁白光亮,摄食饮水及日常活动无异常,无腹泻,体重增加,变化趋势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3.4肝功能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在两周中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各指标在两周中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肝功能继续损害。阳性对照组给药后的的平均ALT含量较给药前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AST平均含量较给药前无明显降低(P>0.05)。试验药组给药后的ALT和AST平均含量较给药前有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药组与阳性对照组给药后ALT平均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AST平均含量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3.5肝匀浆含脂质情况正常组各指标在两周中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模型组各指标在两周中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给药后的的TG平均含量较前无明显降低,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TC平均含量较给药前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试验组给药后的TG和TC平均含量较给药前有明显降低(P<0.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给药后TG平均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极显着性意义(P<0.01),TC平均含量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3.6肝脏病理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在仅见个别肝细胞中有少量细少脂滴散在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肝窦清晰可见,肝索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出现中到重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苏丹Ⅳ染色中肝细胞浆内出现弥漫性大小不等的橘红色脂滴,严重的融合为大脂滴,将细胞核挤向一边,形似脂肪细胞。脂变以肝小叶周边带和中间带最为严重,部分动物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对照组脂变肝细胞数目较模型组减少,胞浆内脂滴减少,可见脂滴散布于肝小叶周边的细胞内,肝细胞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但较模型组轻。治疗组脂变肝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胞浆内脂滴减少或消失,仅有一些细小脂滴散布于肝小叶周边的细胞内,胞浆丰富,肝索排列整齐,偶见极少量炎细胞坏死或浸润。4研究结论本论文从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保护肝功能、促进胆固醇从肝脏中转运几个方面进行了组方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健脾化痰活血法方药可明显降低肝脏转氨酶的升高的作用,而阻止脂肪从肠内吸收的作用不明显。由于脂类代谢的复杂性,故可认为本法及其方药具有促进脂类从肝脏转运的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其作用并非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协同,从而印证了组方配伍之妙。健脾活血化痰法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降低脂肪肝大鼠血脂TC及LDL的含量,从而减少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有效清除肝脏内堆积的甘油三脂,使人体内脂质代谢恢复正常,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对肝脏的细胞毒性作用改善肝脏血供,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发挥降脂保肝的作用。。
张艳华[5](2005)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概况》文中认为综述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概况。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精中毒,其次为营养失调、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肝脏脂肪变性可影响肝功能,部分患者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属于“症积”“胁痛”“黄疸”等范畴。其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众多学者均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在治疗上医家们采用了辨证分型治疗、专病专方治疗及基础方加减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同时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中药对脂肪肝形成的干预及改善机理为主。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陆健,李瀛均,张登本[6](2003)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现状 ,表明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任建社,侯凤霞[7](2003)在《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概况》文中指出 脂肪肝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的脂肪堆积,多见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以肝脏肿大为最常见症状。本病可归为中医学的积证范畴。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肥胖症、药物及药物中毒、糖尿病、妊娠、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等都可引起脂肪肝的发生。肝组织检查表明,大约50.00%的肥胖病人伴有脂肪肝。目前,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今据有关资料,概述如下:1 分型证治
汤佩文,肖衍初[8](1998)在《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近况》文中提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近况汤佩文广西柳州化肥厂职工医院(545002)肖衍初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730000)关键词脂肪肝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4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报导逐渐增多,为脂肪肝这一顽症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笔者复习了近年来中医...
张琪[9](2000)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近况》文中指出
赵亚菲[10](2021)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方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本专业专家,根据调查所需设计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病史资料:姓名、年龄、登记号、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首先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方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肿瘤标志物(CA153、CEA)等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择合适的入组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收回211份,问卷有效率为98.1%,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105.00±4.97)分,按照生活质量评分均数将患者分为生活质量高、低两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中药用药时间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而在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40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9例。结果显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及附加关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候总体疗效判定总有效率为82.1%。进一步比较了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候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患者食少纳呆、肠鸣矢气症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疗效判定有效率为56.5%;肿瘤标志物比较,治疗前后39例患者CA153、CEA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新发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结论:1.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中药用药时间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随着服用中药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2.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方面疗效显着。3.疏肝健脾方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疗效显着。4.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KPS评分。5.疏肝健脾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9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五苓散加味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9例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法 |
3疗效观察 |
4讨论 |
(2)脂肪肝文献评价和辨证论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
1. 脂肪肝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
1.1 脂肪肝的概念 |
1.2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
2. 脂肪肝的分类 |
2.1 酒精性脂肪肝 |
2.2 非酒精性脂肪肝 |
3. 流行病学 |
4. 发病原因及机理 |
4.1 脂肪代谢异常 |
4.2 激素影响 |
4.3 环境因素 |
4.4 遗传因素 |
4.5 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
4.6 免疫反应 |
4.7 肝筛改变 |
4.8 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
4.9 缺氧和肝微循环障碍 |
5. 治疗方法 |
5.1 去除病因 |
5.2 调整饮食 |
5.3 药物治疗 |
6. 小结 |
综述二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中医治法方药 |
4.1 经方治疗 |
4.2 以法论治 |
4.3 自拟方治疗 |
4.4 其它疗法 |
5. 小结 |
综述三 循证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况 |
1. 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2.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临床研究 |
3. 系统评价对中医临床学研究的重要性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及整理 |
2.2 文献采集表的设计与制作 |
2.3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
3.3 诊断、纳入、排除和疗效判定标准 |
3.4 样本含量及估算 |
3.5 退出脱落病例分析 |
3.6 随访、不良反应情况 |
3.7 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及疗效观察 |
3.8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4. 小结 |
4.1 一般情况 |
4.2 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 |
4.3 诊断、纳入、排除和疗效判定标准 |
4.4 样本含量及估算 |
4.5 退出脱落病例分析 |
4.6 随访、不良反应情况 |
4.7 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及疗效观察 |
5. 讨论 |
5.1 重复性研究 |
5.2 样本量小 |
5.3 标准不统一 |
5.4 随机方法使用错误 |
5.5 没有随访 |
5.6 没有相关的安全性评价 |
5.7 数据统计不完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医治疗脂肪肝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的探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及整理 |
2.2 辨证论治规律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 |
3. 研究结果 |
3.1 检索结果 |
3.2 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统计结果 |
3.3 脂肪肝中药用药规律统计结果 |
4. 讨论 |
4.1 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分析 |
4.2 脂肪肝用药规律分析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1:文献信息采集表样本 |
附件2:文献数据采集表内容填写说明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脂肪肝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分型论治 |
2 专法专方运用 |
3 名医专家经验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其他疗法 |
6 评价及展望 |
(4)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 |
一、脂肪肝的病因学 |
二、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
三、脂肪肝的诊断学 |
四、脂肪肝的治疗学 |
五、脂肪肝的预防 |
第二节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 |
一、古代文献对类似脂肪肝疾病的论述 |
二、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三节 中医药对脂肪肝的治疗 |
第四节 抗脂肪肝中草药实验研究 |
第五节 脂肪肝动物实验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
第六节 文献研究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健脾化痰活血法立题依据及组方原则 |
第二节 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
第三部分 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临床调查表 |
图片 |
缩略词 |
致谢 |
(5)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2.1 辨证分型治疗 |
2.2 专病专方治疗 |
2.3 基础方加减治疗 |
3 实验研究 |
4 展望 |
(7)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型证治 |
2 基本方加减 |
3 中成药治疗 |
4 综合疗法 |
5 小结 |
(9)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分型治疗 |
2 基本方加减治疗 |
3 专方治疗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结语 |
(10)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疏肝健脾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中医药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阶段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3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苓散加味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9例总结[J]. 陈玉凤,陈盛铎. 湖南中医杂志, 2015(03)
- [2]脂肪肝文献评价和辨证论治规律探讨[D]. 陈蓓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脂肪肝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及评价[J]. 严伟强,吴晓燕,朱方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03)
- [4]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洪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2)
- [5]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概况[J]. 张艳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5(03)
- [6]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 陆健,李瀛均,张登本.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03)
- [7]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概况[J]. 任建社,侯凤霞.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03)
- [8]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近况[J]. 汤佩文,肖衍初.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8(02)
- [9]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近况[J]. 张琪. 广西中医药, 2000(05)
- [10]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亚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