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MIS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苏帅[1](2021)在《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凹槽栅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研究》文中指出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具有大禁带宽度、高击穿场强的优良特性,同时AlGaN/GaN异质结具有高浓度二维电子气(2DEG)、高电子迁移率的突出特点,因此利用AlGaN/GaN异质结制备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具有高耐压、低导通电阻、高开关速率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高频高压电力电子器件中,极大地提高能源转换的效率。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失效安全及简化驱动电路的需求,需要制备增强型器件。在增强型器件开发中,高均匀性、低界面态密度的栅极凹槽可控制备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也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本论文基于系统研究提出并开发出一种新型栅极凹槽制备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器件的制备中。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均匀性、低界面态密度、深度可控的栅极凹槽制备方法。深入研究了传统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的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MOCVD高温自终止热分解刻蚀方法实现高均匀性、低界面态栅极凹槽结构的技术思路。进而设计和生长了具有10 nm GaN插入层的复合势垒外延结构,并对该外延结构的极化模型及各外延层的作用做出了系统分析。基于该复合势垒外延结构,成功验证了热分解自终止刻蚀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分解完成后凹槽表面出现的凸起结构问题,提出了凹槽在热分解过程中所受的气流模型,详细分析了分解温度、腔室压强、NH3气流量、凹槽与气流相对方向的影响,并最终优化出分解完成后表面平整,台阶流清晰,且粗糙度为0.29nm的凹槽表面形貌。通过该自终止热分解方法的使用凹槽深度的均匀性提高了~3倍,凹槽深度达到精确可控,且分解过程对2DEG特性无影响,同时可以将由于干法刻蚀造成的界面损伤态(Cl相关)以及表面杂质(O和C等)几乎完全去除,界面态密度由~1013 eV-1·cm-2降低到~1011 eV-1·cm-2,降低了~2个数量级。2.利用Si离子注入的方法,制备出高均匀性、低接触电阻率的源漏欧姆接触。研究了传统Ti/Al基高温欧姆接触的形成原理及各层金属的作用,利用TiN表面接触层,制备出低表面粗糙度的无Au欧姆接触;通过优化AlGaN势垒厚度、Ti/Al金属的厚度比、退火温度等条件,得到接触电阻率为0.84 Ω·mm的无Au欧姆接触,但其电阻率难以继续降低。开发出完整的Si离子注入欧姆接触制备工艺,研究了离子注入剂量与接触电阻率的关系,通过优化得到接触电阻率低至~0.3 Ω·mm的源漏欧姆接触。得益于Si离子注入的高均匀性,接触电阻率的片上均匀性极高。实验中为了解决Si离子高温激活过程中的表面分解问题,利用SiN/AlN叠层结构作为高温退火的表面保护层从而有效解决了表面分解的问题,同时表面保护层增强了异质结沟道处的2DEG浓度,减小了沟道的方阻,另外该保护层薄膜可以作为器件的的钝化层存在。3.使用自终止热分解刻蚀方法成功制备了高均匀性、低栅极界面态的GaN MIS HEMT器件。与传统干法刻蚀方法制备的器件相比,其性能实现了大幅提高。阈值电压漂移减小至0.08 V,栅极失效电压提高至+13 V,阈值电压的热漂移降低至-0.4V,且VTH均匀性显着提高,达到-6.03±0.12V。设计并生长了应用于增强型MIS HEMT器件制备的双沟道复合势垒外延结构,使用该外延结构成功制备出MIS栅结构增强型器件,器件阈值电压VTH为1.2 V@10μA/mm,开关比为109,输出电流~300mA/mm以上,初步实现增强型器件操作,成功验证了自终止热分解刻蚀方法在增强型MIS HEMT器件制备中的可行性。4.开发出完整的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制备二次外延p-GaN栅增强型器件的工艺流程,并制备了与其工艺兼容的混合阳极横向二极管器件。制备的增强型器件阈值电压达到1.75 V@10μA/mm,开关比达到1010量级,阈值电压回滞减小至0.005 V,栅极漏电流降低,输出电流和峰值跨导均实现了提高。深入研究了 GaN HEMT器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二极管反接并联使用的需求,成功开发出一种与二次外延p-GaN栅增强型HEMT器件制备工艺完全兼容的厚势垒混合阳极横向二极管器件,相比传统的一次外延薄势垒结构二极管,器件的正向开启电压Von(0.7 V)导通电阻Ron(10.2 Ω·mm)同时实现了降低,且器件在无场板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 488 V的反向击穿电压。
鄂天游[2](2021)在《电力安全生产输电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攀枝花供电公司的输电业务管理工作中,目前已经通过电网生产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等MIS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是,仍存在着系统操作切换频繁、操作不便、数据存储分散、可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和开发了一套电力安全生产输电业务系统,在系统中通过对各输电MIS系统进行功能集成,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输电业务管理人员常用的功能进行融合,并通过GIS可视化界面的方式体用便利的操作接口支持,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和用户友好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整理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确立了系统的研发技术。对系统的开发需求情况进行综述,将系统划分为地理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两个方面的需求,并对具体的开发要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按照系统的开发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地理信息服务功能设计、软件服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等。2)按照所选的研发技术和工具,详细分析和研究地理信息服务开发中的GIS服务环境配置、GIS资源管理、GIS图层绘制、GIS图上操作功能及交互功能的实现方法。分析研究软件服务功能的实现流程、服务发布方式,并展示软件服务的图形化界面效果。3)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对其中的电力信息服务、软件服务功能进行验证,并测试系统的性能表现。通过系统的功能、性能测试,得到系统达到了攀枝花供电公司的输电业务管理要求。同时,系统在应用之后,实现了输电业务管理工作的集成化、可视化和数字化,有效提高了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李明[3](2020)在《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力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管理日益扩大的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各大电力公司研究的新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应用先进有效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企业许多管理问题,使企业运营高效快捷。随着电力部门上一轮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束,回看企业发展发现,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率。但是,上一轮应用的信息技术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已出现瓶颈期,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要求。针对现有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进行优化,引进最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电力公司信息技术的专业化和有序化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电力公司集成平台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本文选取M电力公司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公司在信息化过程中办公自动化以及各项管理系统的重组建设,探究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理论进行阐述,探讨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模式。同时,针对电力公司专门配备的MIS展开论述,通过实时数据展现电力公司总体信息系统运行效果,并对M电力公司MIS系统的信息覆盖范围以及网络配置进行分析展现MIS系统应用的具体成果。另外,针对M电力公司应用MIS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MIS系统应用的具体问题,为解决措施提供实践依据;经过分析,M电力系统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过程对企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成为电力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阻碍因素;企业决策层能力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在企业未来规划中的占比直接影响M电力公司信息化的发展;M电力公司企业流程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改善,完成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部署,系统化建设;公司业务调整不及时以及系统功能问题也是M电力公司应用MIS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首先,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谋划,为未来发展提前布局,为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重整体性,从整体出发布局企业发展,结合各部门具体业务制定系统的信息化规划;电力公司信息化过程涉及众多部门和岗位,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员工信息业务素质快速提升是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在组织、制度、团队、资金、技术、文化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加强对公司战略导向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佳奇[4](2020)在《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据资产是数据管理的一个新概念,数据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附属品,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同货币或黄金一样,看成一种新型经济资产形式来进行管理。通过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发电企业数据应用水平,加速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在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对数据资产价值的进行评估,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数据资产评估,能为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因此,本文意在研究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在数据时代,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资产形式,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的三个主流办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结合现有的数据资产评估模型,结合发电企业现有的数据基础,形成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基于发电企业数据价值评估的相关问题,具体的研究了适用于管理体系当中的数据,主要从四个分支方面进行了论述,分别是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基础;数据资产评估中发电企业的现状分析;基于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建立评估分析模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在发电企业中的新实践这四个方面。随着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发电企业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数据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已经愈发的被重视起来,所以加速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形成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王健[5](2020)在《基于P-MIS软件的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国家,相关产业占我国总能源的76.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于相关污染气体的排放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程度,并且超过了国家的排放标准,所以对于相关产业污染排放的治理十分重要。首先,对企业项目质量管理展开描述,包括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并对P-MIS网络质量管理软件系统(简称P-MIS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概述。进一步对我国火电厂的烟气除尘质量管理现状做出相关分析,说明了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质量管理项目采用P-MIS软件进行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承德火电厂,分析了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在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分析承德电厂除尘脱硫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除脱系统采用P-MIS软件的必要性。其次,对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采用P-MIS软件进行质量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在对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P-MIS软件进行质量管理的步骤。设计了采用P-MIS软件进行质量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管理全过程,进一步设计了采用P-MIS软件对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其它方面的质量管理过程。最后,给出了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采用P-MIS软件进行质量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管理人员保障措施、人员技术水平保障措施、系统操作简易程度保障措施、P-MIS软件质量管理设备的保障措施、网络保障措施、设备保障措施、应用环境保障措施及P-MIS软件投资的资金保障措施。
贺景曼[6](2019)在《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整合了企业的管理理念、财务业务流程、人力资源调配、基础数据汇总及综合分析、物资设备等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详实信息以支持企业战略、运作、管理分析和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特定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实施通常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内部组织管理流程,以建立适应企业特点和特殊功能要求的综合规划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迅速向前推进,因此建立适用于我国电力企业的ERP系统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发挥其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内蒙古电力企业的管理现状,通过对ERP系统框架进行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优化了该电力企业ERP系统的5个功能模块。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内蒙古电力企业管理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不全、信息流失、管理系统模块功能孤岛、信息混乱等实际问题,梳理了该企业ERP系统的需求情况,详细分析了五大模块下的总计43项功能需求,对该企业的ERP系统进行了功能开发和综合应用技术研究。2.根据系统运营网络管理模式和需求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了七个主要部分的总体架构设计。然后对网络架构和服务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采用统一网络建模语言UML在ERP系统的各业务模块之间建立了整体网络连接,从而完成了系统技术体系架构和业务系统工作流程的整体设计,实现了ERP系统与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同时在ERP框架中采用WEB以及SAP GUI两套系统平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3.完成了电力企业ERP框架下的主要基本功能管理模块的系统设计和规划实施,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设备管理五个功能模块,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信息接口连接,实现了对企业资金、人员、物资、项目和生产设备等基本资源的全面一体化综合管理。
杨超[7](2019)在《氮化镓异质结增强型功率器件机理与新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因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速率大、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卓越性能,已成为半导体产业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GaN材料和器件在射频/微波、移动通信和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大放异彩,而在电力电子领域,AlGaN/GaN HEMT作为核心代表器件,尽管在材料生长、工艺制造、器件制作与表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现阶段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首先,由于AlGaN/GaN异质结具有强极化效应,在异质结界面处存在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因此,增强型的实现一直是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次,目前AlGaN/GaN HEMT的击穿电压远低于理论极限值,如何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也是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最后,GaN功率器件的制造工艺尚未成体系化,开发一套适合GaN功率器件的制造工艺至关重要。基于上述科学问题,通过对表面清洗、ICP刻蚀以及欧姆接触等关键制造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本论文提出并研制了两种新型AlGaN/GaN HEMT功率器件。同时,利用Sentaurus TCAD数值仿真软件,提出并优化设计了两种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具体创新点如下:1.提出具有槽终端和复合栅介质的增强型高压AlGaN/GaN HEMT。槽终端结构优化漂移区表面电场分布,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复合栅介质结构提高刻蚀界面的质量,显着降低刻蚀界面处的陷阱浓度。测试结果表明,Lgd=5μm的器件击穿电压为412 V,导通电阻为7.42Ω·mm,刻蚀界面陷阱浓度从10133 eV-1cm-2下降到了101210133 eV-1cm-2,下降了近一个数量级。2.提出具有氟离子注入终端的AlGaN/GaN HEMT。一方面,氟离子注入到钝化层中可以避免离子注入对AlGaN势垒层的物理损伤,抑制电流崩塌现象;另一方面,作为终端结构优化漂移区表面电场分布,提高击穿电压。测试结果表明,Lgd=10μm的器件击穿电压为803 V,静态导通电阻为6.17Ω·mm。当漏电极的应力电压为100 V,测试周期和应力周期分别是2 ms和3 ms时,相比于静态导通电阻,器件的动态导通电阻仅增大了23%。3.设计并提出了两种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创新性地利用二维空穴气阻断源极和二维电子气之间的纵向沟道,从而实现增强功能。第一,提出单导通沟道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仿真结果表明,Lgd=5.5μm的器件击穿电压为705 V,比导通电阻仅为1.18 mΩ·cm2。第二,提出多导通沟道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仿真结果表明,Lgd=5.5μm的器件击穿电压为604 V,比导通电阻仅为0.38 mΩ·cm2,功率品质因数高达9.6 MW/mm2。
靳康萌[8](2019)在《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流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新能源风电和天然气以绿色清洁、储量丰富等优点得到迅速推广。随着天然气网的扩张及燃气式发电和电驱动压缩机的应用普及,使得电力与天然气在大范围、长距离实现综合规划建设成为可能。稳态能流分析是电-气综合能源系统(Electricity-Gas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EG-IES)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随着负荷种类和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风电的大规模接入,这给EG-IES整体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为考量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稳态能流计算将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因此,概率能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EG-IES,首先进行稳态能流分析。进而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针对传统多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在确定分段基准时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K-means聚类技术改进的多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电力网和天然气网中典型元件结构,及电-气耦合处能量转换关系,从而建立电-气综合能流方程,提出基于Newton-Raphson的稳态多能流求解方法;(2)建立风电出力和负荷两者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针对具有相关性的随机变量,采用Nataf逆变换生成与特定相关系数相一致的随机变量样本;(3)提出基于K-means聚类技术改进的多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首先,定义随机变量的整体灵敏度系数,以此来反应不同随机变量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改变了随机变量在欧式距离(聚类指标)的权重,进而改善样本的聚类效果。而后,对样本进行K-means聚类,以此来避免分段基准选取,并缩小随机变量的波动范围。之后,对聚类形成的样本簇,在簇心处进行稳态能流迭代运算,而输入随机变量样本点借助同簇簇心处的雅可比矩阵和状态变量利用线性化能流方程进行状态变量求解。最后,经数学统计状态变量的全部结果求得各状态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4)将IEEE-57节点电力系统和14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组成EG-IES算例系统,以蒙特卡洛算法为参考标准,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在准确度和计算效率均比传统多线性蒙特卡洛算法具有优越性,相比蒙特卡洛算法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本文以增设整体灵敏度系数的形式,不仅考虑了随机变量的波动性差异,而且改善了 K-means聚类效果。进而,借助样本聚类来规避基准选取。从而改进了现有的多线性蒙特卡洛算法。这样将更准确评估不确定因素对EG-IES的影响,发现系统的薄弱环节,为规划人员提供更全面的系统信息,保障EG-IES安全稳定运行。
刘春雨[9](2019)在《AlGaN/GaN MIS-HEMT大信号PSPICE模型》文中研究指明AlGaN/GaN异质结具有高击穿电压、电荷密度、迁移率和饱和速度等显着的器件特性,在下一代通信和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中表现出强大的工作潜力。特别是AlGaN/GaN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MIS-HEMTs),由于其相比于肖特基栅或PN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具有极低的栅极漏电和较大的栅压摆幅,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功率器件技术的首选。为了准确预测AlGaN/GaN MIS-HEMT的电学性能,并辅助优化GaN基电力电子电路设计,本文开展了AlGaN/GaN MIS-HEMT大信号模型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围绕AlGaN/GaN MIS-HEMT器件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开展大信号模型的建模工作,基于MET模型提出一种AlGaN/GaN MIS-HEMTs大信号PSPICE模型,使用非线性光滑非分段函数描述AlGaN/GaN MIS-HEMT不同工作区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且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便于提取,可以根据参数直接指导电路设计和器件优化。(2)考虑到MIS-HEMT器件工作时栅下沟道电荷注入介质和半导体界面引起的阈值电压漂移现象,在大信号模型中引入依赖于漏极电压的指数型阈值调制函数,使得模型静态特性仿真准确度有效提升;同时模型引入温度系数,实现25℃,50℃和75℃下的实测直流数据与仿真数据的高度拟合,得到直流特性拟合曲线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5%。(3)动态模型需包含3个非线性电容:栅源电容CGS,栅漏电容CGD和源漏电容CDS。建模过程中,由于PSPICE仿真器没有非线性电容元件,所以本工作通过电容关系式理论计算,获得非线性电容与电流源的解析函数,进而采用电流控制的电流源表征非线性电容,解决了PSPICE动态特性的仿真问题;通过不同工作电压下的CGD,CGS和CDS测量与仿真曲线对比,得到交流特性拟合曲线的均方根均小于0.4%,有效验证模型动态特性仿真的准确度。(4)基于ICCAP自定义平台建立了大信号PSPICE模型的成套建模提参流程。模型参数提取时,先利用实测数据中的特定点求出参数初值,然后在参数提取软件ICCAP中进行参数优化,最终得到准确的参数值。并且为了验证模型的收敛性,将构建的模型放入一个简单的开关测试电路中,进行PSPICE时域仿真。
李昱筱[10](2016)在《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的构建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MIS系统软件已在社会各个生产领域广泛应用。该系统的主体结构和管理模块较复杂,管理流程繁琐,但是目前对于该系统的日常使用尚无统一的规章制度,其应用技术和流程管理没有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且应用中常常存在数据冗余、子系统数据更新不一致等问题。本文现以电力管理系统为例,结合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和MIS应用特点,探讨真正适合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的MIS管理方案,以解决MIS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应用实践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二、电力MIS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MIS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凹槽栅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GaN的材料优势及其应用 |
1.2 AlGaN/GaN异质结的极化特性及外延衬底选择 |
1.2.1 AlGaN/GaN异质结极化特性分析 |
1.2.2 衬底的选择以及Si衬底GaN的优势 |
1.3 Si衬底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现状 |
1.3.2 增强型GaN HEMT器件面临关键技术问题 |
1.4 论文设计与工作安排 |
第2章 GaN HEMT的外延、工艺及测试表征 |
2.1 GaN HEMT的材料外延及其表征 |
2.1.1 GaN HEMT外延设备简介 |
2.1.2 外延材料表征 |
2.2 器件制备工艺及加工设备 |
2.3 器件性能表征测试 |
2.4 Silvaco TCAD仿真软件对GaN HEMT器件的仿真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栅极凹槽结构制备 |
3.1 传统的凹槽结构制备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 自终止热刻蚀凹槽制备方法的开发与优化 |
3.2.1 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提出 |
3.2.2 用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外延结构设计及极化特性分析 |
3.2.3 MOCVD自终止热刻蚀的影响因素 |
3.3 自终止热刻蚀制备凹槽的表征与分析 |
3.3.1 凹槽的均匀性及2DEG特性 |
3.3.2 表面元素分析 |
3.3.3 界面态密度的表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电阻率欧姆接触的制备与研究 |
4.1 欧姆接触的表征测试方法 |
4.2 Ti/Al基欧姆接触的研究与优化 |
4.2.1 传统Ti/Al基高温欧姆接触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4.2.2 TiN对退火后接触表面形貌的影响 |
4.2.3 Ti/Al厚度、势垒厚度及退火温度对接触电阻率的影响 |
4.3 Si注入欧姆接触的制备与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MIS HEMT器件 |
5.1 耗尽型MIS HEMT器件的制备 |
5.2 复合势垒层结构MIS增强型器件制备 |
5.2.1 增强型器件的外延设计 |
5.2.2 增强型器件的制备与性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二次外延p-GaN栅HEMT的制备与研究 |
6.1 二次外延p-GaN栅增强型HEMT的优势 |
6.2 二次外延p-GaN栅增强型HEMT的器件制备与性能 |
6.2.1 器件制备工艺的兼容性 |
6.2.2 器件的制备工艺与电学性能 |
6.3 基于二次外延技术的p-GaN栅混合阳极横向二极管研究 |
6.3.1 p-GaN栅混合阳极横向二极管工艺制备 |
6.3.2 器件性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电力安全生产输电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贡献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需求概述 |
2.2 地理信息服务需求 |
2.2.1 地理信息结构 |
2.2.2 GIS服务开发要求 |
2.3 软件服务需求 |
2.3.1 电网图形管理需求 |
2.3.2 设备定制编辑需求 |
2.3.3 图形定制管理需求 |
2.3.4 专题图管理需求 |
2.4 非功能需求 |
2.5 系统研发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地理信息服务功能设计 |
3.2.1 功能框架设计 |
3.2.2 功能流程设计 |
3.2.3 地理信息交互设计 |
3.3 软件服务功能设计 |
3.3.1 电网图形管理功能设计 |
3.3.2 设备定制编辑功能设计 |
3.3.3 图形定制管理功能设计 |
3.3.4 专题图管理功能设计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概念结构分析 |
3.4.2 数据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实现 |
4.2.1 GIS服务环境配置 |
4.2.2 GIS资源创建与发布 |
4.2.3 GIS图层绘制处理 |
4.2.4 GIS图上操作开发 |
4.2.5 地理信息交互功能实现 |
4.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1 电网图形管理模块实现 |
4.3.2 设备定制编辑模块 |
4.3.3 图形定制管理模块 |
4.3.4 专题图管理模块 |
4.4 软件服务发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概述 |
5.2 测试内容 |
5.3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第2章 公司信息化管理理论基础 |
2.1 公司信息化管理基本概念 |
2.1.1 .公司信息化及MIS |
2.1.2 .公司信息化管理 |
2.2 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信息化管理目的论 |
2.2.2 .信息化管理风险论 |
2.2.3 .信息化管理规划方法 |
2.2.4 .信息化管理的原则与流程 |
第3章 M电力公司MIS系统发展现状 |
3.1 M电力公司发展概述 |
3.2 M电力公司MIS系统发展现状 |
3.2.1 发展背景 |
3.2.2 MIS的目标 |
3.2.3 MIS规划覆盖的范围 |
3.2.4 M电力公司信息化规划覆盖的范围 |
3.2.5 MIS硬件与网络配置 |
3.2.6 MIS的成果 |
3.3 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基础薄弱及科学部署问题及成因 |
3.3.2 制度不完善问题及成因 |
3.3.3 业务流程问题及成因 |
3.3.4 人才短缺及重视不够问题及成因 |
3.3.5 培训不到位问题及成因 |
3.3.6 系统功能问题及成因 |
第4章 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方案设计 |
4.1 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方案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
4.1.1 设计的目标 |
4.1.2 设计的原则 |
4.2 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方案设计内容 |
4.2.1 基础薄弱及科学部署优化设计 |
4.2.2 制度不完善问题优化设计 |
4.2.3 业务流程问题优化设计 |
4.2.4 人才问题优化设计 |
4.2.5 培训问题优化设计 |
4.2.6 系统功能问题优化设计 |
第5章 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设计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制度保障 |
5.3 团队保障 |
5.4 资金保障 |
5.5 技术保障 |
5.6 文化保障 |
(1)工匠精神 |
(2)契约精神 |
(3)发展意识 |
(4)品牌意识 |
(5)人本意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调查问卷 |
一、基本资料: |
1、请问您的性别是? |
2、请问您的年龄是? |
3、请问您的学历是? |
4、请问您的月收入是? |
5、请问您目前工作岗位是? |
二、主体问卷: |
1、您对M电力公司现有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否满意? |
2 您对M电力公司现有信息化制度和水平的是否满意? |
3、您对M电力公司信息化现有人才配置是否满意? |
4、您对M电力公司针对信息化对员工培训效果感受如何? |
5、您对M电力公司现有信息化各部门业务配合是否满意? |
6、您认为公司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做哪些改进? |
致谢 |
(4)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数据时代各行业的发展现状 |
1.1.2 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
1.3 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研究目标 |
1.3.3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基础 |
2.1 数据资产概述 |
2.1.1 数据资产概念 |
2.1.2 数据资产的特点 |
2.1.3 数据和资产的联系 |
2.1.4 数据资产化 |
2.2 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
2.2.1 资产评估方法 |
2.2.2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发电企业数据分析 |
3.1 发电企业数据管理现状 |
3.2 发电企业数据业务构成 |
3.2.1 分散控制系统 |
3.2.2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
3.2.3 管理信息系统 |
3.2.4 企业资源计划 |
3.2.5 企业资产管理 |
3.3 发电企业数据分类 |
3.3.1 过程类数据 |
3.3.2 业务类数据 |
3.4 发电企业数据特点 |
3.5 发电企业数据应用价值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
4.1 模型构建背景 |
4.2 模型构建思路 |
4.3 数据资产价值主要构成要素 |
4.4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4.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和专家打分法分析步骤 |
4.4.2 模型构建具体实施步骤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应用 |
5.1 发电企业数据资产评估基础 |
5.2 案例应用 |
5.2.1 华能H电厂JSERP系统概况 |
5.2.2 JSERP系统数据价值评分 |
5.2.3 JSERP系统评估价值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P-MIS软件的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质量管理 |
2.1.2 项目质量保证 |
2.2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2.2.1 项目质量的基本模式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 P-MIS网络质量管理软件系统(P-MIS软件)概述 |
2.3.1 P-MIS软件简介 |
2.3.2 P-MIS软件在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中实施的优越性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的特点及技术简介 |
3.1.1 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的特点 |
3.1.2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技术概况 |
3.2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概况 |
3.3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脱项目传统质量管理 |
3.3.1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
3.3.2 项目质量保证组织的设置 |
3.3.3 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制定与实施 |
3.4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脱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项目监理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
3.4.2 承包企业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
3.4.3 其它方面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采用P-MIS软件质量管理的设计 |
4.1 采用P-MIS软件对烟气除脱项目质量管理的步骤 |
4.2 采用P-MIS软件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设计 |
4.2.1 质量管理的计划过程 |
4.2.2 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 |
4.2.3 质量管理的检查过程 |
4.2.4 质量管理的处理过程 |
4.3 采用P-MIS软件对项目质量管理进度的均衡控制 |
4.4 采用P-MIS软件对项目承包方的管理 |
4.5 采用P-MIS软件对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 |
4.5.1 缺陷管理 |
4.5.2 成本控制与跟踪 |
4.5.3 安全管理 |
4.5.4 生产技术管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承德火电厂采用P-MIS软件实施除脱项目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P-MIS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措施 |
5.1.1 人员技术水平保障措施 |
5.1.2 系统操作简易程度保障措施 |
5.2 P-MIS软件质量管理设备的保障措施 |
5.2.1 网络保障措施 |
5.2.2 设备保障措施 |
5.2.3 应用环境保障措施 |
5.3 P-MIS软件质量管理的安全保障措施 |
5.3.1 全数据库主动安全保障措施 |
5.3.2 人员、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
5.4 P-MIS软件质量管理中工艺、技术的保障措施 |
5.4.1 工艺保障措施 |
5.4.2 技术考核保障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6)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ERP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ERP系统应用现状 |
1.2.2 国外ERP系统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二 基于SAP的 ERP系统的理论基础 |
2.1 基于SAP的 ERP系统简介 |
2.2 ERP系统基本理论及应用 |
2.2.1 WEB技术及其应用 |
2.2.2 数据库技术 |
2.2.3 B/S及 C/S架构简介 |
2.2.4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2.5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
2.3 本章小结 |
三 基于SA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ERP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概述 |
3.1.1 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特点分析 |
3.1.2 电力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系统总体业务及功能需求分析 |
3.2.1 ERP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3.1 财务管理(FICO)模块需求分析 |
3.3.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需求分析 |
3.3.3 物资管理(MM)模块需求分析 |
3.3.4 项目管理(PS)模块需求分析 |
3.3.5 设备管理(PM)模块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四 基于SA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ERP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1.1 技术架构设计的原则 |
4.1.2 总体技术架构框架设计 |
4.2 基础架构设计 |
4.2.1 基于SAP的 ERP系统网络架构设计的总原则 |
4.2.2 服务器系统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 |
4.3.2 数据中心设计 |
4.3.3 系统数据库管理 |
4.4 集成架构设计 |
4.4.1 表示层集成设计 |
4.4.2 应用层集成 |
4.4.3 业务流程集成 |
4.4.4 系统平台设置 |
4.5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设计 |
4.5.1 财务管理(FICO)模块设计 |
4.5.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设计 |
4.5.3 物资管理(MM)模块设计 |
4.5.4 项目管理(PS)模块设计 |
4.5.5 设备管理(PM)模块设计 |
4.6 系统五大基本功能实现 |
4.6.1 财务管理(FICO)模块实现 |
4.6.2 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实现 |
4.6.3 物资管理(MM)模块实现 |
4.6.4 项目管理(PS)模块实现 |
4.6.5 设备管理(PM)模块实现 |
4.7 系统后续管理和监控 |
4.7.1 SAP提供的系统监控工具——CCMS |
4.7.2 系统试运行 |
4.8 本章小结 |
五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财务管理(FICO)模块核心代码 |
2.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核心代码 |
3.物资管理(MM)模块核心代码 |
4.项目管理(PS)模块核心代码 |
5.设备管理(PM)模块核心代码 |
致谢 |
(7)氮化镓异质结增强型功率器件机理与新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GaN材料特性 |
1.3 GaN电力电子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AlGaN/GaN HEMT概述 |
2.1 AlGaN/GaN HEMT工作机理 |
2.1.1 极化效应 |
2.1.2 AlGaN/GaN HEMT工作机理 |
2.2 AlGaN/GaN HEMT技术基础与典型结构 |
2.2.1 增强型技术与典型结构 |
2.2.2 耐压技术与典型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lGaN/GaN HEMT关键制造工艺开发与优化 |
3.1 表面清洗 |
3.2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 |
3.2.1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的机理 |
3.2.2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开发与优化 |
3.3 欧姆接触 |
3.3.1 欧姆接触设计方案 |
3.3.2 欧姆接触测试方案 |
3.3.3 欧姆接触优化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有槽终端和氟离子注入终端的GaN HEMT研制与测试 |
4.1 研究意义 |
4.2 具有槽终端和复合栅介质的增强型AlGaN/GaN HEMT |
4.2.1 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 |
4.2.2 实验研制 |
4.2.3 测试与分析 |
4.3 具有氟离子注入终端的AlGaN/GaN HEMT |
4.3.1 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 |
4.3.2 实验研制 |
4.3.3 测试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仿真模型 |
5.3 单导通沟道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 |
5.3.1 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 |
5.3.2 阈值电压模型 |
5.3.3 结果与讨论 |
5.4 多导通沟道空穴气增强型AlGaN/GaN HEMT |
5.4.1 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流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概率潮流算法 |
1.2.2 综合能源系统区域的划分 |
1.2.3 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流算法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EG-IES建模及稳态能流求解 |
2.1 电力网络建模 |
2.2.1 发电机模型 |
2.2.2 负荷模型 |
2.2.3 电力线路模型 |
2.2 天然气网络建模 |
2.2.1 天然气管道模型 |
2.2.2 天然气压缩机模型 |
2.3 电-气耦合部分建模 |
2.3.1 燃气发电机组模型 |
2.3.2 能源集线器模型 |
2.3.3 电压缩机模型 |
2.4 EG-IES稳态能流求解 |
2.4.1 EG-IES中变量的分布 |
2.4.2 Newton-Raphson算法基本原理 |
2.4.3 电-气统一综合能流方程的求解 |
2.5 EG-IES稳态能流仿真分析 |
2.5.1 算例参数介绍 |
2.5.2 EG-IES多能流算例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3 EG-IES概率能流算法 |
3.1 负荷和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模 |
3.1.1 负荷的概率分布模型 |
3.1.2 风电出力的概率分布模型 |
3.2 基于Nataf逆变换理论的相关性随机变量样本的生成方法 |
3.2.1 Nataf逆变换理论 |
3.2.2 负荷、风电出力的相关性样本生成 |
3.3 传统多线性蒙特卡洛算法 |
3.3.1 传统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 |
3.3.2 传统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 |
3.3.3 传统多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 |
3.4 基于K-means聚类技术改进的多线性蒙特卡洛概率能流算法 |
3.4.1 随机变量整体灵敏度系数的确定 |
3.4.2 基于改进K-means技术对随机变量样本聚类分析 |
3.4.3 改进的多线性蒙特卡洛算法 |
3.4.4 算法流程图 |
3.5 本章小结 |
4 EG-IES概率能流仿真分析 |
4.1 算例描述 |
4.2 改进K-means技术对随机变量样本的聚类效果分析 |
4.2.1 随机变量整体灵敏度系数的比较 |
4.2.2 最佳聚类数目的确定 |
4.2.3 随机变量样本的聚类效果 |
4.3 概率能流算法的准确度与时效性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AlGaN/GaN MIS-HEMT大信号PSPICE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GaN HEMT器件研究进展 |
1.3 GaN HEMT器件模型研究进展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AlGaN/GaN MIS-HEMT器件原理及其建模理论 |
2.1 AlGaN/GaN HEMT工作原理 |
2.1.1 AlGaN/GaN异质结的极化效应 |
2.1.2 AlGaN/GaN异质结2DEG的形成 |
2.1.3 GaN HEMT器件工作原理 |
2.2 GaN HEMT器件特性 |
2.2.1 阈值漂移现象 |
2.2.2 温度特性 |
2.3 器件建模理论 |
2.3.1 模型分类 |
2.3.2 PSPICE模型仿真器 |
2.3.3 模型准确性 |
第三章 AlGaN/GaN MIS-HEMT器件大信号PSPICE模型及参数提取 |
3.1 MET工业标准模型 |
3.1.1 MET模型拓扑结构 |
3.1.2 直流模型方程 |
3.1.3 交流模型方程 |
3.2 AlGaN/GaN MIS-HEMT器件直流模型 |
3.2.1 直流模型IDS方程 |
3.2.2 直流特性测试 |
3.2.3 阈值漂移现象及其建模方法 |
3.2.4 温度特性及其建模方法 |
3.2.5 反向输出电流模型 |
3.3 AlGaN/GaN MIS-HEMT器件交流模型 |
3.3.1 交流特性测试 |
3.3.2 交流特性建模 |
3.4 AlGaN/GaN MIS-HEMT器件大信号PSPICE模型参数提取 |
3.4.1 提取策略与提参方法 |
3.4.2 ICCAP参数提取软件 |
3.4.3 AlGaN/GaN MIS-HEMT器件直流模型参数提取及优化 |
3.4.4 AlGaN/GaN MIS-HEMT器件交流模型参数提取及优化 |
第四章 AlGaN/GaN MIS-HEMT大信号PSPICE模型的实现与验证 |
4.1 AlGaN/GaN MIS-HEMT器件大信号直流模型验证 |
4.2 AlGaN/GaN MIS-HEMT器件大信号交流模型验证 |
4.3 双脉冲测试电路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的构建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MIS系统综述 |
1.1 MIS系统的概念 |
1.2 MIS系统的特点和主体结构 |
2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特点和作用 |
2.1 特点 |
2.2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2.3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管理目标 |
2.4 传统MIS系统的缺陷 |
3 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
3.1 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主体架构 |
3.2 管理模块及管理流程 |
4 国网河北电力MIS系统应用成效 |
4.1 电力MIS系统管理和应用过程 |
4.2 应用成效 |
5 结束语 |
四、电力MIS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自终止热刻蚀方法的凹槽栅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研究[D]. 苏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电力安全生产输电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鄂天游.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M电力公司MIS系统应用优化研究[D]. 李明. 吉林大学, 2020(08)
- [4]发电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林佳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基于P-MIS软件的承德火电厂烟气除尘脱硫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健. 燕山大学, 2020(02)
- [6]基于SAP ERP的内蒙古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贺景曼.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7]氮化镓异质结增强型功率器件机理与新结构研究[D]. 杨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流算法研究[D]. 靳康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AlGaN/GaN MIS-HEMT大信号PSPICE模型[D]. 刘春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的构建及实践研究[J]. 李昱筱. 价值工程,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