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谭宇焜[1](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印刷辊筒表面缺陷分类算法研究》文中认为印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文化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社会发展、信息传播和文化的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精美细致的印刷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印刷设备的核心部件辊筒,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品质量的优劣。目前辊筒质量的检测大部分依靠人工检测,检测效率低,且工人易于疲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对印刷辊筒缺陷进行检测和分类,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为未来印刷行业智能化发展打下基础。本文以凹印版辊表面缺陷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缺陷图进行预处理和缺陷检测,着重对缺陷分类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在优化特征提取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ResNet的辊筒缺陷分类网络,完成缺陷检测分类系统的整体搭建工作,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改进HOG特征值算法,使用SVM对其进行分类,添加双线插值的方法,提高SVM的分类结果。(2)提出基于改进ResNet的凹印版辊缺陷分类网络用于缺陷图像分类。该网络在ResNet网络模型上进行改进。借鉴残差网络结构保留数据信息的优势,提出了改进的瘦身ResNet特征提取网络;大大优化了ResNet网络节省了图像处理时间。(3)构建辊筒缺陷检测分类的实验平台,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及配置,以验证上述改进的ResNet网络在凹印版辊缺陷分类错误率降低,识别率提高的同时也减少图像处理时间,证明了该算法实用性强,适合行业应用,节省企业成本;改进网络在保证分类网络准确率的基础上能够极大降低网络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图25幅,表8个,参考文献64篇。
吕文波[2](2015)在《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药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印刷工艺与设备的不断更新,印刷行业作为药品包装的配套行业,在药品包装产品化过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药品包装还存在着设计落后,印刷质量良莠不齐,药品包装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以及制药企业的利益。本论文通过对药品包装印前、印中、印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旨在为药品包装印刷设计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进而能够改善药品包装印刷质量,完善药品包装功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总结了药品包装图文印刷设计标准,可为药品包装印前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调研法,对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印刷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包括材料、印刷工艺、印刷设备等因素对药品包装印前设计的影响,探讨了油墨、纸质材料的特性、印刷管理等对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以及印后加工工艺对药品包装物化的影响。其次,运用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对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可从本质上了解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分别从印前设计、承印材料、印刷油墨等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企业、技术、人才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再次,结合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印前、印中、印后三个方向,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印前的角度,明确了药品包装设计常见的误区,提出了药品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从印中的角度,归纳了药品包装原稿设计特性与各印刷工艺特点的匹配关系图。从印后的角度,总结了药品包装印后加工的选择原则。以上内容可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从印前设计、承印物、印刷设备等方面对哈药六厂生产的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运用主观评价法对其印刷质量做了评价,评价结果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盒的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参考。对药品包装的印刷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药品包装印前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能对药品包装的印刷效果有一定的预估,对印刷因素的了解也可以避免设计出不适宜印刷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失误损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孟宪志,冯学香[3](2004)在《薄纸凹印常见故障成因及对策》文中指出 随着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包装效果、印刷质量、美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具有色彩饱满鲜艳、印迹墨层厚实、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的凹版印刷在包装印刷行业中得到迅速发展,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印刷市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薛志勇[4](2002)在《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回粘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在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唯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凹印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未能得到彻底挥发。
薛志勇[5](2002)在《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文中提出
薛志勇[6](2002)在《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回粘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唯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薛志勇[7](2002)在《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惟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陈怡[8](2009)在《凹印机印刷薄膜振动控制机理及减振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印刷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多色化,高速化和自动化。在凹印机印刷过程中希望高速运动的薄膜能被平稳输送。而在输送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尤其是横向振动。这种振动一旦出现失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印刷质量,甚至会造成大量印刷废品出现。本课题研究了凹印机横向振动调节装置——减振辊装置的动力学特性,并运用鲁棒控制方法进行减振分析,与减振辊装置的控制效果相比,鲁棒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薄膜的振动,提高薄膜的工作稳定性。课题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凹印机薄膜横向振动调节装置——减振辊装置的动力学特性;2.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不同阻尼系数作用下减振辊装置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并分析了减振辊系统的稳定性;3.对输出反馈H∞鲁棒控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将其应用在轴向运动矩形薄膜横向振动控制系统中;4.运用MALTAB软件中的鲁棒控制工具箱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将鲁棒控制器的减振效果和减振辊装置的减振效果进行比较,证明鲁棒控制系统在薄膜横向振动控制中的可行性。本课题从动力学方面对凹印机的横向振动调节装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不仅为控制薄膜横向振动提高印品质量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更好地控制薄膜横向振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孙德忠[9](2009)在《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印刷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印刷技术迅速向国际水平靠近,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印刷企业。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印刷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在把中国印刷工业“做大”的同时实现“做强”,促进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基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论文以印刷业发展的国内外借鉴和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论文对全球印刷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对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印刷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对我国印刷业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我国印刷企业的管理需求,为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借鉴。论文构建了印刷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半人马”构型管理体系。在界定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技术、人才与管理,并通过对技术、人才的管理能力解析得到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是管理能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四部分组成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分析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机理。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开放性、输入的平权化、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涨落、非稳定性等耗散结构特征,研究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竞争与合作,识别管理体系中的快变量与慢变量,推导其役使关系,得出文化是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序参量的结论,并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在耗散结构条件下,经过协同作用产生的分形特性。论文分析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机理。在分析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系的超循环发展模式,研究超循环基础上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机制;研究管理体系的冲突型与分支型突变模式,提出管理体系的势的内涵,并探讨其势函数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体系的吸引子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混沌是管理体系发展的最终结果。论文对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验证。在综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目标管理竞争力、知识管理竞争力、价值链管理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分别设计一阶因子模型与二阶因子模型验证四个管理竞争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最后选择典型印刷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从管理视角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对投影寻踪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构建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等级进行设定;通过对我国30家样本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要素指标的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运用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从总体结果与分项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发现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论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从分别提升目标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价值链管理能力、战略联盟管理能力的视角提出完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
薛志勇[10](2003)在《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文中指出 一、回粘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表面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在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唯一原因,回粘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印刷辊筒表面缺陷分类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印刷产业表面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金属表面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各种图像分类的研究现状 |
1.2.4 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安排及结构安排 |
2 凹印版辊缺陷检测及分类研究理论 |
2.1 凹印版辊缺陷检测的理论研究 |
2.2 图像分类的理论 |
2.2.1 基于SVM的图像分类原理 |
2.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机器学习的辊筒缺陷分类方法研究 |
3.1 缺陷分类算法分析 |
3.2 基于HOG特征的分类分析 |
3.3 基于改进的HOG特征SVM分类 |
3.4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算法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深度学习的辊筒缺陷分类方法研究 |
4.1 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分类系列算法分类及对比 |
4.1.1 LENET-5 |
4.1.2 ALEXNET |
4.1.3 RESNET |
4.2 基于改进的RESNET网络分类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5 凹印版辊缺陷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5.1 需求分析 |
5.2 系统硬件构成 |
5.3 实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需求的迫切性 |
1.1.2 药品包装及相关行业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药品包装设计概述 |
2.1 药品包装的概念与分类 |
2.1.1 药品包装的概念 |
2.1.2 药品包装的分类 |
2.2 药品包装的功能 |
2.2.1 保护功能 |
2.2.2 信息指导功能 |
2.2.3 提高品牌价值功能 |
2.3 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
2.3.1 药品包装与用药安全 |
2.3.2 药品包装与服务便利 |
2.3.3 药品包装与绿色环保 |
2.4 药品包装设计标准及法规 |
2.4.1 药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 |
2.4.2 药品包装图文信息印刷设计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印刷因素 |
3.1 印刷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
3.1.1 包装的构成途径 |
3.1.2 包装的创意平台 |
3.1.3 实现包装特殊功能的手段 |
3.2 影响药品包装印前设计的印刷因素 |
3.2.1 纸质材料的平滑度及白度对印前设计的影响 |
3.2.2 印刷工艺的印刷特点对印前原稿设计的选择及影响 |
3.2.3 印刷设备的机械特点对印前设计的影响 |
3.2.4 印后加工对印前设计及承印材料选择的影响 |
3.3 印中印刷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因素 |
3.3.1 油墨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 |
3.3.2 纸张对药品包装印刷色彩的影响 |
3.3.3 印刷工艺管理、印刷设备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 |
3.4 印后加工工艺对药品包装物化的影响 |
3.4.1 印后工艺对药品包装视觉效果的提升 |
3.4.2 印后工艺可以完善药品包装的实用功能 |
3.4.3 印后工艺可以提高药品包装的安全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解读 |
4.1 我国药品包装及包装印刷现状 |
4.2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问题存在的成因 |
4.2.1 法律、法规因素 |
4.2.2 企业因素 |
4.2.3 技术因素 |
4.2.4 人才因素 |
4.3 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读 |
4.3.1 对印前设计的解读 |
4.3.2 对承印材料的选择要求解读 |
4.3.3 对影响选择印刷工艺的因素解读 |
4.3.4 对药品包装印后加工工艺的解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关键要素分析 |
5.1 药品包装印前设计误区分析 |
5.2 药品包装设计原则 |
5.2.1 科学性原则 |
5.2.2 针对性原则 |
5.2.3 经济性原则 |
5.2.4 系列化原则 |
5.2.5 绿色设计原则 |
5.3 根据印稿设计特点对印刷工艺进行选择 |
5.4 印后加工工艺的选择原则 |
5.4.1 力求工艺的实用化 |
5.4.2 把握需求的时代化 |
5.4.3 加工工艺的绿色化 |
5.4.4 印后工艺的规律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药品包装物化设计案例分析 |
6.1 哈药六厂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成人严迪)案例分析 |
6.1.1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印前设计分析 |
6.1.2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盒纸板的选择 |
6.1.3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承印单位的选择 |
6.1.4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印后加工工艺的选择 |
6.2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 |
6.2.1 评价方法 |
6.2.2 评价内容 |
6.2.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3 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质量的评价 |
6.3.1 评价人员的选取 |
6.3.2 评价流程 |
6.3.3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粘 |
二、套色精度差 |
三、印刷牢度不良 |
四、图案尺寸移位 |
五、印品层次再现性差 |
六、印后墨层干燥结膜不良原因: |
七、印品光泽淡薄 |
八、印迹边缘不光洁、底色有斑点。 |
九、印层起桔皮状斑点。 |
十、印层有刮痕 |
十一、色调单薄 |
十二、咬色 |
十三、印件粗糙、空白点多、满版实地有云纹、调子不丰满。 |
(8)凹印机印刷薄膜振动控制机理及减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现代凹版印刷机的发展趋势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2 薄膜横向振动调节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
2.1 减振 |
2.1.1 动力减振 |
2.1.2 阻尼减振 |
2.2 常见的减振装置 |
2.2.1 利用阻尼消耗能量 |
2.2.2 利用减振器中相对运动的元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振动系统做功 |
2.2.3 利用减振器中的自由质量反复冲击振动体 |
2.3 现代凹版印刷机薄膜调节装置 |
2.3.1 薄膜的纵向调节装置 |
2.3.2 薄膜的横向调节装置 |
2.4 减振辊的力学分析 |
2.4.1 阻尼减振辊的动力学计算 |
2.5 阻尼减振系统的分析 |
2.6 阻尼减振辊系统动态分析和仿真 |
2.6.1 仿真参数的确定 |
2.6.2 阻尼减振辊系统的暂态时域响应分析 |
2.6.3 阻尼减振辊系统稳定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薄膜横向振动治理方法研究 |
3.1 造成薄膜振动的因素 |
3.2 振动控制方法 |
3.2.1 抑制振源 |
3.2.2 隔振 |
3.2.3 冲击减振 |
3.2.4 振动的主动控制 |
3.3 鲁棒控制理论概述 |
3.3.1 系统的H_∞鲁棒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4 轴向运动矩形薄膜振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4.1 基本假设 |
4.2 变密度运动矩形薄膜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 |
4.3 振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4.4 轴向运动矩形薄膜振动系统的输出反馈H_∞鲁棒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应用MATLAB进行最优H_∞鲁棒性控制器的设计 |
5.1 鲁棒控制工具箱简介 |
5.2 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 |
5.3 鲁棒控制器实例设计 |
5.4 鲁棒控制系统和阻尼减振辊减振效果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自组织研究现状 |
1.2.2 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3 印刷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
2.1 竞争理论 |
2.1.1 企业竞争力理论 |
2.1.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 现代管理理论 |
2.2.1 知识管理理论 |
2.2.2 价值链管理理论 |
2.2.3 目标管理理论 |
2.2.4 战略联盟理论 |
2.3 自组织理论 |
2.3.1 耗散结构理论 |
2.3.2 超循环理论 |
2.3.3 协同学理论 |
2.3.4 突变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印刷企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印刷业发展现状 |
3.1.1 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 |
3.1.2 我国印刷业发展现状 |
3.2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
3.2.1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 |
3.2.2 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3.3 我国印刷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 |
3.3.1 定位能力的目标管理需求 |
3.3.2 心智能力的知识管理需求 |
3.3.3 机动能力的价值链管理需求 |
3.3.4 协同能力的战略联盟管理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
4.1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
4.1.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4.1.2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4.1.3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要素解析 |
4.2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
4.2.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 |
4.2.2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特征 |
4.3 "半人马"构型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
4.3.1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半人马"构型 |
4.3.2 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4.3.3 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4.3.4 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4.3.5 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4.3.6 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联系与作用关系 |
4.4 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 |
4.4.1 目标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4.4.2 知识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4.4.3 价值链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4.4.4 战略联盟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4.4.5 契合关系综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 |
5.1 管理体系耗散结构自组织运行条件 |
5.1.1 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
5.1.2 管理体系输入的平权化 |
5.1.3 管理体系的远离平衡态 |
5.1.4 管理体系的非线性作用 |
5.1.5 管理体系的涨落 |
5.1.6 管理体系的非稳定性 |
5.2 管理体系协同作用自组织运行机理 |
5.2.1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竞争 |
5.2.2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合作 |
5.2.3 管理体系快慢变量的识别 |
5.2.4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役使关系 |
5.2.5 文化是管理体系的序参量 |
5.3 管理体系运行的分形结果 |
5.3.1 结构分形 |
5.3.2 过程分形 |
5.3.3 功能分形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 |
6.1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演化 |
6.1.1 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 |
6.1.2 管理体系的催化循环 |
6.1.3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 |
6.1.4 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 |
6.2 管理体系的突变进化 |
6.2.1 管理体系的突变模式 |
6.2.2 管理体系的势与势函数 |
6.2.3 管理体系的吸引子 |
6.2.4 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
6.3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 |
6.3.1 管理体系混沌效应的成因分析 |
6.3.2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模型 |
6.3.3 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混沌式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验证 |
7.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7.2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指标体系设计 |
7.2.1 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7.2.2 管理体系指标选择 |
7.2.3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指标体系 |
7.3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结构方程验证模型设计 |
7.3.1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分析与相关假设 |
7.3.2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设计 |
7.4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的实证分析 |
7.4.1 数据收集 |
7.4.2 数据质量分析 |
7.4.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7.4.4 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
8.1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概述 |
8.1.1 投影寻踪方法研究综述 |
8.1.2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基本步骤 |
8.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
8.2.1 管理体系绩效的内涵界定 |
8.2.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 |
8.2.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功能 |
8.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8.3.1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8.3.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等级设定 |
8.4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
8.5 管理体系绩效的投影寻踪评价 |
8.5.1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
8.5.2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 |
8.5.3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完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 |
9.1 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 |
9.1.1 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 |
9.1.2 创新性实施印刷企业目标管理 |
9.1.3 注意目标管理的评价与控制 |
9.2 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关键 |
9.2.1 建立知识集约的管理体系 |
9.2.2 强化知识交流与共享 |
9.2.3 加速持续的知识创新 |
9.3 价值链的增值是完善管理体系的落脚点 |
9.3.1 再造印刷企业价值链 |
9.3.2 提升印刷企业价值链协同性 |
9.4 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完善管理体系的保障 |
9.4.1 树立战略联盟竞合的思想 |
9.4.2 建立有效的联盟制度体系 |
9.4.3 加强联盟文化融合 |
9.4.4 创建动态学习机制 |
9.5 自组织运行与发展是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的源泉 |
9.5.1 加强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
9.5.2 增大远离平衡与涨落 |
9.5.3 增强管理体系的非线性 |
9.5.4 提升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能力 |
9.5.5 增强管理体系的突变性 |
9.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印刷辊筒表面缺陷分类算法研究[D]. 谭宇焜.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2]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D]. 吕文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3]薄纸凹印常见故障成因及对策[J]. 孟宪志,冯学香. 印刷杂志, 2004(08)
- [4]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J]. 薛志勇. 湖南包装, 2002(04)
- [5]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J]. 薛志勇. 印刷世界, 2002(05)
- [6]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J]. 薛志勇. 包装世界, 2002(05)
- [7]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J]. 薛志勇. 中国印刷, 2002(09)
- [8]凹印机印刷薄膜振动控制机理及减振方法研究[D]. 陈怡.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9]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研究[D]. 孙德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02)
- [10]凹印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J]. 薛志勇. 印刷杂志,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