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真[1](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江山,姚焰础[2](2020)在《非瘟形势下生猪规模化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2018年开始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及传播,对猪造成致命危害,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当下控制措施以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为主。只有把预防工作做的科学、严谨才能防止非洲猪瘟疫病的再次爆发与传染。就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防控缺失问题进行列举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佳敏[3](2020)在《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PRRS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测与分析》文中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为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各种品种和不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小猪最易感。猪群一旦感染则会长期带毒难以消灭,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及时、有效地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PRRS的强制免疫现状,掌握猪群PRRSV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血清学ELISA及病原RT-PCR检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PRRSV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测与分析,为本地区PRR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在2018-2019年期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师三团、五团、七团、九团、十四团、乌什县、阿克苏市建化场7个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经PRRS强制免疫猪群血样共1627份,经血清学ELISA法检测PRRS抗体水平。结果显示:1627份全血样品中共有1419份符合标准,总抗体阳性率为87.2%;2018年429份符合标准,抗体阳性率为83.8%;2019年990份符合标准,抗体阳性率为88.8%。从不同规模化猪场来看,B场和D场的抗体保护水平最好,其2018年、2019年抗体阳性率均达85%以上,其免疫水平也最稳定,离散度为30%以下。而C场2018年和2019年的抗体保护水平最低,分别为80.8%、83.8%,离散度分别为52.5%和43.8%。将2018-2019年7个规模化猪场共1627份血样按照经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公猪和仔猪等五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种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有差异,其中,平均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是公猪和经产母猪,分别为90.6%和88.9%,平均离散度分别为31.6%和33.9%;而保育猪和仔猪的平均抗体阳性率较低,分别为81.6%和86.1%,离散度也相对较高,分别为40.2%和36.3%。对新疆阿克苏地区2019年采集的1115份全血样品,随机抽取全血样品223份五合一(或六合一)混样后进行RT-PCR检测;参考检测结果,采集疑似发病猪场的肺脏、淋巴结等23份疑似PRRSV病猪的器官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全血样品检测的7个规模化养殖场中有4个养殖场A、B、D、E未受到PRRSV的感染,3个养殖场C、F、G受到了不同程度的PRRSV感染。其中疑似病料检出率最高的是C猪场,病原检出率为70.0%,其次为F场,检出率为66.7%,最低的是G猪场,检出率为42.9%。本次血清学检测表明:2018年和2019年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猪群的抗体水平较高,均达到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水平,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2019年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有3个规模化猪场受到不同程度的PRRSV感染,需引起各场的重视。
马铭[4](2020)在《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猪群的健康稳定是规模化猪场长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障猪群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和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D)是目前对养殖场猪群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疾病,猪群若被感染,其死亡不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还能够损害养殖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次实验从猪场病毒病的预防着手,为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提供积极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进一步为猪场构建更加完善的免疫程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圆环病毒的免疫水平,再通过疫苗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对免疫程序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确保猪群的健康,防止疾病发生。本研究以哈密、克拉玛依、博乐的三个规模化猪场的3万余头猪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春秋两季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不同日龄的猪血清作为样品,通过ELISA法进一步测定CSFV、PRV、PRRSV和PCV2中的免疫抗体,再通过其消长规律进一步调整相应的免疫程序。结果:1.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2019年全年CSFV、PRV、PRRSV以及PCV2的抗体总阳性率为83.90%、71.57%、86.17%、87.25%,均超过了国标要求70%的合格率,其中CSF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A场,其次为C场、B场,PR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C场,其次为B场、A场,PRRS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A场,其次为B场、C场,PCV2抗体阳性率最高为A场,其次为B场、C场。2.2019年秋季相比较于春季,根据抗体阳性率及变异系数发现A场猪群在413周龄、B场710周龄及C场4-7周龄仔猪存在猪瘟野毒感染的风险;A、B、C三个场的能繁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等均存在PR野毒感染的风险;PRRS方面,A场秋季S/P值大于2.5的猪群较多,病毒活跃,感染风险大,B场春秋两季检测S/P值均小于2.39,维持阳性稳定状态,C场秋季10周龄后的仔猪S/P值均大于3.0,说明此阶段PRRS感染风险大;PCV2方面,A、B、C三个场的抗体阳性率及S/P值均分布均匀,免疫效果好。3.通过抗体消长规律、变异系数、感染风险分析,对各场疫苗程序进行调整,其中母猪按现有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仔猪按照以下程序操作:A场:0-3日龄(PR,0.5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各1头份,左右颈部肌肉注射),23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60日龄(CSF,2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B场:0-3日龄(PR,0.5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其中PCV2肌注1头份,PRRS肌注0.5头份),28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5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60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7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C场:0-3日龄(PR,1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各肌注0.5头份),21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5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7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对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的CSFV、PRV、PRRSV、PCV2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为科学免疫及综合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慧瑛[5](2020)在《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及猪伪狂犬病净化》文中认为猪场生物安全是指在通过实施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控制有害病原或其他生物质的扩散,防止其对生猪的危害。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实现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和养殖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本研究通过对宁德市蕉城区凰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场的调研,了解到该场自2013年投产以来生产效益低下,一方面受市场价格冲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其生产能力低下。据统计,该猪场母猪配种受胎率82.3%,年产胎次2.05胎,每头母猪产健仔数10.8头,僵胎比率7.23%,仔猪发病率24.3%,仔猪死亡率12.8%,保育猪发病率18.4%,保育猪死亡率8.7%,每头母猪每年出栏大猪数16.56头。本研究以猪场生物安全为切入点,分析该场疫病防控中存在的场区布局不合理、技术力量不足、环境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效果、生物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生物安全具体措施。1.从该场规划布局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造、技术力量的补充、严格有效的猪场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一步一步完善了该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经改造升级后,猪场内布局更加的规范合理,猪舍建造更科学实用,用具设施更齐全,生猪买卖更加规范,消毒管理更加严格,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生产指标得到了提升。2.在完善该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采用进口猪伪狂犬g E基因缺失苗对猪群进行免疫,利用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g E抗体阳性猪只进行淘汰,开展该养殖场猪伪狂犬病(PR)的净化。3.成效。通过开展生物安全措施和猪伪狂犬病净化后,该场母猪配种受胎率提高4.9%,年产胎次增加0.16胎,每头母猪产健仔数增加2.31头,僵胎比率减少3.53%,仔猪发病率减少12.2%,仔猪死亡率减少7.6%,保育猪发病率减少5.2%,保育猪死亡率减少5.56%,每头母猪每年出栏大猪数增加3.56头,净化PR后每头猪用药费用减少9元。此外,该场又重新获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种畜禽生产许可证》,获得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补助资金19.95万元。2018年至2020年3月生猪出栏约6000头,产生的经济效益1800万元。该猪场运用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有效规范了猪场生产管理制度和完善了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增加了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可为其他猪场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冯博[6](2020)在《绥化市不同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文中提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其流行范围较广,感染率及致死率高,危害极其严重,是世界各养猪国家重点防控的猪传染病之一。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措施,因此,检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猪群免疫状况,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缩短仔猪免疫空白期,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瘟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些规模化猪场中因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低,甚至免疫后未产生抗体等免疫失败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绥化市规模化猪场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了解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评估当前猪场采用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科学性,为政府指导企业制定适合本场的猪瘟防控策略和具体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实验依据。本研究以绥化市北林区、望奎县、肇东市和海伦市184个不同规模猪场的猪瘟疫苗免疫猪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分别采集大、中、小型猪场猪瘟疫苗免疫猪血清1150份、1039份和875份,采用阻断ELISA试剂盒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分析并探究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季节、不同月龄、不同县(区)以及不同免疫程序条件下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猪场的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不同,分别为大型猪场82.7%、中型猪场78.3%、小型猪场76.3%,呈现规模越小,猪群免疫合格率越低的趋势;(2)不同季度免疫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不同,第二和第四季度的合格率(78.9%~86.3%,80.5%~86.4%)均高于第一和第三季度(71.8%~79.9%,74.1%~78.6%),猪场规模越小,合格率越低;(3)不同月龄免疫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不同,2~5月龄猪的抗体合格率最低(69.0%~75.5%),12月龄以上猪的抗体合格率最高(81.4%~88.4%),猪场规模越小,抗体合格率越低;(4)海伦市大、中、小型猪场免疫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95.5%、80.0%、82.8%)均高于其他地区同类型猪场。(5)应用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不同,常规免疫和乳前免疫猪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0%和95.2%,乳前免疫的效果优于常规免疫。在同一猪场进行的不同免疫程序免疫试验也证明乳前免疫的效果优于常规免疫。通过检测与分析,绥化市大型和中型猪场猪瘟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合格;小型猪场猪瘟疫苗免疫猪的抗体合格率较低,存在发生猪瘟的风险,需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防控工作;猪瘟疫苗乳前免疫诱导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免疫,在发生猪瘟风险较大的猪场可考虑采用猪瘟疫苗乳前免疫。
汪威[7](2019)在《沈阳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及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亦被称作蓝耳病,PRRS)是猪病中最具威胁,同时也是国家强制免疫的一类疫病。这两种猪病均为病毒性传染病,给养猪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疫病流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常采用接种疫苗来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该疾病具有免疫效应的抗体,进而有效控制并预防疫病的发生,保证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只有规模化猪场的整体抗体水平达到高标准,才能起到对整个猪群的抗病力的保障作用,而抗体水平监测是为规模化猪场提供疫苗免疫最佳效果的方法,是指导和管理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与养殖调整的关键。本研究针对2016年至2018年沈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猪群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抗体监测,三年合计对沈阳地区的9个规模化猪场进行抽取血样达到27次,共采集血样1920份,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血清抗体检测,为沈阳地区猪场猪瘟和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性资料。实验结果如下:按照2016年至2018年时间的先后及沈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的规模由小、中、大的顺序,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的平均值依次为:2016年是85.9%、2017年是87.8%、2018年是89.6%;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的平均值依次为:2016年是83.1%、2017年是85.6%、2018年是89.1%。通过检测结果得出结论如下:(1)沈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抗体合格率总体均较高,且抗体合格率均达到83%以上,符合国家抗体合格率70%以上的要求,免疫合格。(2)这9家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规模化猪场对重大疫病的防控越来越重视。(3)从猪场的规模来分析,大型比中、小型猪场的抗体合格率要相对高一些,而小型规模化猪场抗体水平与大型规模化猪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示中小型猪场要加强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以便达到高效安全的养殖水平。
吴晓斌[8](2017)在《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规模化猪场长远发展是以猪群的健康稳定为前提,疫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则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稳定。猪瘟(CSF)、猪蓝耳病(PRRS)及猪口蹄疫(FMD)是当前严重危害猪场的三种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猪群一旦感染发病,会出现繁殖障碍,影响猪场养殖效益。对于这些疫病防疫,我国主要为疫苗防疫。本次研究于2013年-2016年9月采取ELISA方法对江门市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猪蓝耳病及猪口蹄疫抗体检测,分析此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流行病学状况,同时2016年11月对此猪场不同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总结猪瘟、口蹄疫、蓝耳病防控措施。结果显示:(1)此猪场2013年-2016年猪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9.66%、75.03%、85.43%、90.16%,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81%、74.7%、88.71%、89.95%,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21%、73.78%、87.72%、91.62%。(2)哺乳仔猪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100%、90.00%,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2%、100%、83.33%,后备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33%、86.67%、76.67,妊娠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6%、92.31%、86.54%,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5%、90%,种公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结果表明:(1)此猪场2013年-2016年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达到了最高峰。(2)种公猪、哺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而后备猪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检测阳性率最低,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后备猪加强免疫预防,提高抗体水平。(3)2013年此猪场猪瘟、猪口蹄疫及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偏低,导致发生了一起猪口蹄疫疫情,从2014年开始,此猪场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灭源、科学免疫等一系列防控措施,逐年提高了疫病抗体阳性率,抽样检测三种疫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几乎都达到90%,免疫效果理想,实际生产也得到恢复。
郝飞,张华,汤德元,罗险峰,马萍,李春燕,刘霞,甘振磊,王凤,刘建[9](2012)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猪病是制约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猪的病毒性疫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猪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规模化猪场存在的主要病毒性疫病,结合规模化猪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规模化猪场的选址布局、种源净化、防疫组织和制度、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并建立猪场疫病诊断和预警系统等综合性措施,为有效防控规模化猪场病毒性疫病发生提供参考。
姚瑶,冯聪敏,赵宝华[10](2010)在《冀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治模式》文中指出根据冀南地区大、中、小型养猪场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明确了冀南地区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疾病,分析并总结了其流行规律和发病特点,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疫病防治措施。针对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生产而忽视饲养管理的规范和环境控制等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规模化猪场综合防疫模式",将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环境治理相结合,以构建绿色生猪养殖基地。
二、浅谈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
1.1.1 母猪产仔数 |
1.1.2 仔猪初生重 |
1.1.3 仔猪均匀度 |
1.1.4 母猪泌乳力 |
1.1.5 断奶仔猪数 |
1.1.6 仔猪断乳重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
2.5 品种 |
2.6 测定性状 |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
2.7.1 样本的采集 |
2.7.2 主要使用试剂 |
2.7.3 主要使用仪器 |
2.7.4 测定结果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猪繁殖指标 |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4 讨论 |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非瘟形势下生猪规模化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生猪规模化养殖存在的疫病防控问题 |
1.1 建场地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 |
1.2 引种问题 |
1.3 养殖管理问题 |
1.4 员工存在的问题 |
1.5 防疫意识较为淡薄制度不健全 |
1.6 安全用药不当 |
1.7 动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 |
1.8 对消毒的认知不够 |
2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控的有效对策 |
2.1 养猪场的选址要科学布局要合理 |
2.2 解决规模化养殖场猪只引种问题 |
2.3 饲养管理措施要科学 |
2.4 优化规模化猪场人员 |
2.5 做好防疫工作 |
2.6 安全用药 |
2.7 做好规模化猪场动物无害化处理 |
2.8 做好规模化猪场消毒 |
3 结语 |
(3)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PRRS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说明 |
第1章 引言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
1.3.1 经典PRRS临床症状 |
1.3.2 高致病性 PRRS 临床症状 |
1.3.3 病理变化 |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 |
1.4.1 病毒分离(AI) |
1.4.2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 |
1.4.3 血清中和试验(SNT) |
1.4.4 免疫荧光试验(IFA) |
1.4.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4.6 聚合酶链式技术(PCR) |
1.4.7 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疫苗研究 |
1.5.1 灭活疫苗 |
1.5.2 弱毒疫苗 |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对策 |
1.6.1 精心饲养 |
1.6.2 加强免疫 |
1.6.3 强化检疫 |
1.6.4 药物防治 |
1.6.5 疫情处置 |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PRRSV抗体检测与分析 |
2.1 试验材料 |
2.1.1 样品来源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2 PRRS血清抗体ELISA检测 |
2.3 2018-2019年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3.1 2018-2019年总体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3.2 2018年部分猪场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3.3 2019年部分猪场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3.4 2018年部分猪场不同年龄猪群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3.5 2019年部分猪场不同年龄猪群PRRSV抗体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4.1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PRRSV抗体水平分析 |
2.4.2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不同年龄猪群PRRSV抗体水平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PRRSV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1.1 样品来源 |
3.1.2 仪器设备 |
3.1.3 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剂的配制 |
3.2.2 样品的处理 |
3.2.3 PRRS病毒RNA提取 |
3.2.4 cDNA的合成 |
3.2.5 PCR检测 |
3.3 2019年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PRRSV病原检测结果 |
3.3.1 全血样品的RT-PCR结果 |
3.3.2 疑似病料样品的RT-PCR结果 |
3.3.3 2019年部分规模化猪场全血样品PRRSV病原检测结果 |
3.3.4 2019年部分规模化猪场病料样品PRRSV病原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3.4.1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全血样品PRRSV病原水平分析 |
3.4.2 阿克苏地区部分猪场病料样品PRRSV病原水平分析 |
3.5 阿克苏地区PRRS防控措施建议 |
3.5.1 阿克苏地区未发病猪场的防控措施建议 |
3.5.2 阿克苏地区发病猪场的防控措施建议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瘟的研究现状 |
1.1 病原学 |
1.2 流行病学 |
1.3 致病机理 |
1.4 临床症状 |
1.5 病理变化 |
1.6 诊断与防控 |
2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现状 |
2.1 病原学 |
2.2 流行病学 |
2.3 发病机理 |
2.4 临诊症状 |
2.5 病理变化 |
2.6 诊断及防治 |
3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 |
3.1 病原学 |
3.2 流行病学 |
3.3 致病机理 |
3.4 临床症状 |
3.5 病理变化 |
3.6 诊断及防治 |
4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
4.1 病原学 |
4.2 流行病学 |
4.3 致病机理 |
4.4 临诊症状 |
4.5 临床诊断 |
4.6 防治措施 |
5 我国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病毒性传染病的现状 |
5.1 流行病学 |
5.2 疫苗免疫 |
5.3 免疫程序 |
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实验一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CSF抗体的检测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2 2019 年春季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3 2019 年秋季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4 免疫程序优化 |
3 讨论 |
3.1 A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
3.2 B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
3.3 C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
实验二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PR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2 2019 年春季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3 2019 年秋季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4 免疫程序优化 |
3 讨论 |
3.1 A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
3.2 B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
3.3 C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
实验三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PRRS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2 2019 年春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3 2019 年秋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优化调整 |
3 讨论 |
3.1 A猪场PRRSV抗体结果分析 |
3.2 B猪场PRRSV抗体结果分析 |
3.3 C猪 PRRSV抗体结果分析 |
实验四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PCV2 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圆环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2 2019 年春季猪圆环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2.3 2019 年秋季猪圆环病抗体检测结果 |
2.4 猪圆环病毒病免疫程序优化调整 |
3 讨论 |
3.1 A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
3.2 B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
3.3 C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猪瘟抗体检测方法 |
作者简介 |
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件 |
(5)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及猪伪狂犬病净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养殖生产生物安全现状 |
1 猪场生物安全概述 |
1.1 猪场生物安全概念 |
1.2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
2 国内养殖生产中生物安全现状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蕉城区生猪生产生物安全现状调查及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方式 |
1.2 调查时间 |
1.3 调查范围 |
1.4 调查内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猪生产情况 |
2.2 问卷调查情况 |
2.3 养殖生物安全现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生物安全措施在凰洋猪场的实施 |
1 凰洋猪场基本情况 |
2 该场生物安全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
2.1 场区布局不合理 |
2.2 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
2.3 环境卫生条件差 |
2.4 设施设备简陋 |
2.5 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效果差 |
2.6 生物安全管理不善 |
3 生物安全具体措施 |
3.1 规划布局的调整 |
3.2 基础设施改造 |
3.3 软件改造 |
3.4 生物安全措施升级 |
4 取得的成效 |
4.1 猪场布局规范合理 |
4.2 猪舍建造更科学实用 |
4.3 猪场用具设施更齐全 |
4.4 生猪买卖更加规范 |
4.5 消毒管理更加严格 |
4.6 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
4.7 生产指标得到提升 |
5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后蕉城区养猪业生物安全现状 |
6 讨论 |
第四章 凰洋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及成效 |
1 材料 |
1.1 试验场 |
1.2 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路线 |
2.2 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
3 净化成效 |
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绥化市不同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猪瘟概述 |
1.1.1 猪瘟的病原 |
1.1.2 猪瘟的流行特点 |
1.1.3 猪瘟的临床症状 |
1.1.4 猪瘟的病理变化 |
1.1.5 猪瘟的防制 |
1.2 猪瘟疫苗类型及免疫程序 |
1.2.1 我国的商品化猪瘟疫苗 |
1.2.2 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 |
1.3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猪瘟抗体监测的应用 |
1.3.1 酶联免疫吸附法介绍 |
1.3.2 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绥化市生猪养殖情况调查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1 不同规模猪场采样数 |
2.2.2 不同规模猪场在不同季度采样数 |
2.2.3 不同规模猪场中不同月龄猪的采样数 |
2.2.4 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猪场的采样数 |
2.2.5 不同规模猪场中不同免疫程序接种猪的采样数 |
2.3 试剂和设备 |
2.4 抗体检测方法 |
2.4.1 ELISA操作步骤 |
2.4.2 试验有效性判定 |
2.4.3 ELISA结果判定 |
2.5 不同免疫程序下猪瘟疫苗对猪的免疫实验 |
2.5.1 实验点免疫程序介绍 |
2.5.2 实验动物与免疫方案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规模猪场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 |
3.2 不同规模猪场不同季度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 |
3.3 不同规模猪场不同月龄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 |
3.4 不同县(区)下不同规模猪场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 |
3.5 不同免疫程序的猪场免疫猪猪瘟抗体合格率 |
3.6 应用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试验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猪瘟抗体检测分析 |
4.2 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季节因素对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的影响 |
4.2.2 猪群类型对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的影响 |
4.2.3 不同地区猪瘟抗体合格率 |
4.2.4 不同免疫程序对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的影响 |
4.3 乳前免疫结果分析 |
4.4 不同规模猪场猪瘟防控策略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沈阳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猪瘟 |
1.1.1 猪瘟简介及流行情况 |
1.1.2 猪瘟临诊症状 |
1.1.3 猪瘟诊断方法 |
1.1.4 猪瘟免疫预防 |
1.1.5 猪瘟疫苗接种 |
1.2 猪蓝耳病 |
1.2.1 猪蓝耳病简介及流行情况 |
1.2.2 猪蓝耳病临床表现 |
1.2.3 猪蓝耳病诊断方法 |
1.2.4 猪蓝耳病免疫防控 |
1.2.5 生物安全及防控措施建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猪瘟抗体检测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抗体检测试验方法 |
2.2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抗体检测试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2016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结果与分析 |
3.1.1 2016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样本 |
3.1.2 2016 年猪瘟抗体的检测结果 |
3.1.3 2016 年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结果 |
3.2 2017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结果与分析 |
3.2.1 2017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样本 |
3.2.2 2017 年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
3.2.3 2017 年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结果 |
3.3 2018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结果与分析 |
3.3.1 2018 年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样本 |
3.3.2 2018 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3.3.3 2018 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结果 |
3.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猪瘟 |
1.1.1 病原学特征 |
1.1.2 流行病学特征 |
1.1.3 发病机理 |
1.1.4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
1.1.5 诊断标准 |
1.1.6 防治策略 |
1.2 猪蓝耳病 |
1.2.1 病原学特征 |
1.2.2 流行病学特征 |
1.2.3 发病机理 |
1.2.4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
1.2.5 诊断标准及方法 |
1.2.6 防治策略 |
1.3 口蹄疫 |
1.3.1 病原学特征 |
1.3.2 流行病学特征 |
1.3.3 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 |
1.3.4 诊断及检测 |
1.3.5 防治策略 |
1.4 本文研究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待检血清样品 |
2.1.2 主要仪器 |
2.1.3 试剂 |
2.2 方法 |
2.2.1 猪瘟抗体检测 |
2.2.2 猪口蹄疫抗体检测 |
2.2.3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 |
3 结果 |
3.1 不同年份CSF、FMD、PRRS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3.2 不同疫病阳性率统计 |
3.2.1 不同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对比 |
3.2.2 不同猪群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对比 |
3.2.3 不同猪群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对比 |
3.2.4 三种疫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对比 |
3.2.5 2013-2016 年CSF、FMD、PRRS抗体阳性率对比 |
4 讨论 |
4.1 关于猪瘟抗体的检测 |
4.2 关于猪口蹄疫抗体的检测 |
4.3 关于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 |
4.4 关于猪瘟、口蹄疫、蓝耳病防控措施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规模化猪场主要的病毒性疫病 |
2 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综合防控对策 |
2.1 规模化猪场的选址和合理布局 |
2.2 规模化猪场种源的净化 |
2.3 规模化猪场防疫制度的建立 |
2.4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及免疫监测 |
2.5 规模化猪场严格消毒制度的建立 |
2.6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规模化猪场疫病诊断和预警系统 |
四、浅谈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非瘟形势下生猪规模化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 江山,姚焰础. 畜禽业, 2020(10)
- [3]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PRRS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测与分析[D]. 高佳敏.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4]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D]. 马铭.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及猪伪狂犬病净化[D]. 张慧瑛.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绥化市不同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D]. 冯博.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7]沈阳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及数据分析[D]. 汪威.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8]江门市某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抗体监测及分析[D]. 吴晓斌.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对策[J]. 郝飞,张华,汤德元,罗险峰,马萍,李春燕,刘霞,甘振磊,王凤,刘建. 畜牧与兽医, 2012(10)
- [10]冀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治模式[J]. 姚瑶,冯聪敏,赵宝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