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观中“读者意识”的再认识

写作教学观中“读者意识”的再认识

一、“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邹艳[1](2021)在《基于读者意识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丽婷[2](2021)在《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写作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在写作研究、语文教育研究和语文课程改革方面具有重大贡献。他把自己的写作研究成果和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写作本位思想。潘新和的写作本位思想是对阅读本位教育理念的扬弃、升华和发展,不仅为语文教育研究创造了新的思维范式,而且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它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为语文界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对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本文由前言、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陈述以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为研究对象的缘起,分析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思想在当下的研究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首先明确写作本位的内涵,其次概述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核心理念、教学目标、课程架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五大方面来进行分析总结。第二章概括推动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形成的背景因素,包括对语文学科发展状况的反思、中西方相关理论的启发以及个人因素的作用。第三章指出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分别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结语部分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小结,通过研究潘新和的写作本位思想,以期能够为当下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献上绵薄之力。

王小艳[3](2020)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教师和学者在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小学作文课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有待提高。本文意在通过对文学理论中“读者意识”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即以读者的反应为标志,反作用于作品来反观现今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让接受主体来调控约束写作者。通过渗透读者意识、学生在作文前能够自主预设读者,解决学生认定“教师”是唯一读者的问题,有效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最终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进行作文活动,进而提升整体作文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对“读者意识”的认识比较淡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应成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入手,探索研究作文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全文一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引出本文的“论题”,以及此论题的研究意义和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研究综述、概念起源及辨析界定,这部分内容旨在总结前人对读者意识理论结合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三部分重在论述理想状态下读者意识参与作文活动中的作用机理,即“怎样影响调控学生的作文活动”,笔者选取了作文中的五大要素“主题与题材”“结构与语言”“写作技巧”进行详细阐述。第四部分重在剖析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培养的现状以及新趋势的分析。第五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根据前一部分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现状来建议培养策略,在新课标的统一要求下,笔者主要从“阅读”、“作文练习”“口语交际”“评价”这四个方向来进行策略阐述,以期能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邹辰睿[4](2020)在《美国中学写作教材知识研究 ——以《作家的选择》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的写作教学任重道远。写作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法单调及教学评价无力的问题,导致写作教学的效果欠佳和效率低下。这种现象与写作知识体系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有关。因此,对我国写作知识体系进行革新,是解决写作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美国中学写作教材《作家的选择》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写作教材中写作知识的类型及功能、结构特征以及外化形式;总结美国写作教材知识传递的写作教学观;分析美国写作教材知识与我国语文写作教材知识的异同;总结美国写作教材知识对我国语文写作教材和写作教学知识建设的积极意义。本论文共包括六章,各章概要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语文教材中写作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包括写作知识分类理论、写作过程的理论模型、加涅的学习理论。第二章主要研究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的类型及功能,先分析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的类型特征,再对不同写作知识的内容进行功能区分,强调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章是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的结构特征研究,提出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结构具有清晰性、科学性和一体化的特点,写作知识结构化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第四章是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的外化形式研究。从写作知识与真实情境的联结、写作知识与学习活动的联结、写作知识的图像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强调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对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第五章是美国写作教材知识传递的写作教学观研究。美国写作教材知识构建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过程写作观和交际写作理念。第六章是对美国写作教材知识的思考与借鉴。在比较与分析中美写作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文体知识体系、关注动态写作知识、加强写作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创新教材写作知识的编排体例五点建议;从课堂教学层面,提出开拓文体知识、选择关键性知识、创设具体情境、促进写作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对写作过程的分解指导五点建议。

孙海涛[5](2019)在《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理念落后和学生写作内驱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致使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灾区。为更新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笔者发现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笔者通过检索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写作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写作教学的两端都存在问题,即教师写作教学理念落后与学生写作内驱力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从写作教学的本体论、发展论和实践论三个方面回答了新时期“何谓写作”、“为何写作”、“怎样写作”的问题。本篇论文的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原理论,即对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进行阐释并与传统写作教学进行区别,突出强调潘新和写作教学原理论所倡导的非功利性和超越现实性写作,以及对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对写作本位教学观提出了质疑;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即潘新和写作教学观中的教学理念、写作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改方式对当下写作教学值得借鉴之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即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写作教学策略,通过写作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内驱力。

王晶晶[6](2018)在《读者意识观照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教师和学者在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小学作文课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有待提高。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意在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作文教学凸现出来的问题的反思,阐明“通过渗透读者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对“读者意识”的认识比较淡薄,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应成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入手,展开教学实验研究,探索作文教学中渗透“读者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写作情境;结合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写作情境;2.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指导学生写作:在阅读材料中,锁定读者对象,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引发读者意识;借助不同题材的文本,强化读者意识;创设写作情境,在写作指导课上,深化读者意识;3.学生作文完成后,进行多元主体的评价与反馈:开设作文修改课,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修改、相互修改,并对学生的修改进行反馈;拓展交流平台,利用课堂、教室、网络等平台,给学生创设作文交流的机会。研究发现,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渗透读者意识,能够改善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肖笛呐[7](2017)在《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文中认为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从小学开始,就缺少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观念和相应的训练过程。在写作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主导整个作文过程,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习作,点评学生作文,并进行作文评分。而且国内的应试教育结构使得学生学习写作文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的分数,这就让写作的目的本末倒置了。我国教育学界大多数是笼统的介绍国外理论指导下的“读者意识”,而本篇论文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读者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读者意识”的培养是明确学生写作目的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并提出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提出“读者意识”的概念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问题分析。这一部分是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第二小节主要写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的重要性,从课堂中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分为写作目的、平等对话、写作兴趣、语言表达四部分来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针对第二部分问题的提出,分别从义务教育中写话、习作、写作三个阶段寻找解决策略。写话阶段,也就是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只要将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即可,所以这一阶段分别从阅读教学、创设情境、讲故事三个方面初步渗入“读者意识”。习作阶段是指三至六年级,这一阶段受到课堂效率的影响,可以从作文课堂和交流平台两个方面强化“读者意识”。写作阶段是指初中一至三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写作框架初具成型,可以具体到书信体写作训练、现代经典名着导读和拓展作文的讲评方式来形成“读者意识”。第五部分是对前四部分的分析和策略方法进行总结。在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强调“读者意识”这个理念,让教师从“作文审判者”转变为“作文欣赏者”和“思想交流者”,同时学生也会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增强写作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敷衍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模式转变,这样的作文教学观才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唐纪尧[8](2017)在《明确“读者”对七年级学生习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的读者意识依然较为淡薄,写作成为没有目的性的表达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读者的明确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这是教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读者意识提高的动力。结合研究者任职一线教学的便利,采用实验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框架如下: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两方面对相关研究作文献梳理,明确研究选题,进行研究价值探讨,明确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介绍实验的准备和实施。第二章,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第三章,对数据进行解释,验证实验假设,形成结论及实验反思。本研究结论如下:在写作中明确“读者”后,学生习作篇幅出现明显的增长,段落数量的分布较为紧密,写作思维和写作思路趋于优化;习作的结构趋于完整,能够做到首尾呼应,篇首能有意识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段落层次间的过渡则未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习作的内容能切合主题,选材贴近生活,真实可信,然而对于部分记叙事件较多的习作,详略安排的单项得分没有明显变化;文章的修辞格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没有明显的变化。总体来看,读者的明确,对学生习作成绩的整体提高有较显着的影响。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谢美红[9](2016)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写作困境。大部分教师采用多讲写作手法、强调作文结构、补充作文素材的表面化的提升作文的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至今难以消除的"考八股"现象。写作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只有提升了写作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除去必要的写作知识的教授,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写作理念,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树立读者意识,形成思维上的写作动力机制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正文部分第一章重在讲明读者意识与写作的关系。先介绍国内外的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再介绍读者意识的理论依据,其中以"接受美学"对读者意识的阐释为主,之后提出成熟读者意识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二章是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学生读者意识的现状分析。首先从写作本质的简述入手再联系高中学生写作存在的缺陷,进而总结和分析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缺乏的三个原因。第三章为策略探究,包括:巧析作文题目,引导学生预设理想读者;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向成熟读者意识迈近;优化传统评价,提供读者阅读反馈;编写校本教材,系统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第四章为对论文的总结,倡导教师实践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写作理念。

陆琦[10](2016)在《培养初中生读者意识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中强调读者、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近年来关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研究逐渐从理论转向实践。但把读者意识融入专题写作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课内课外活动,理论结合实践,开拓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笔者在实习学校真实的实践经验做支撑,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梳理了读者意识写作观的理论依据,总结了当下初中生写作活动中读者缺失所引起的写作问题,探讨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设计并实施一个专题性质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主要做实践调查和教案设计,期望通过一次作文课,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白;两期“板报朋友圈”,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空间;提出校报投稿设计预想,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第三章分别对三次教学实践片段做解析和反思:作文课,找到自己的读者;黑板报,要选择读者关心的话题;校报投稿,要切合实际,掌握充分的交流材料。第三部分为第四章,结合笔者自身的实习体会,从教师、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写作活动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促进初中生读者意识的养成。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三: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即使是自我表现的写作活动同样需要读者的参与,写作者同样要考虑适切读者,培养初中生的读者意识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人文情怀。其次,教学实践活动既要丰富多样又要切实可行。采用专题式的写作教学实践,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学习;过程化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写作活动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加强学生对修改环节的重视,贯彻读者意识给写作活动带来的影响。第三,在实践中要寻找读者意识写作观与初中写作教学的结合点,把写作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贴近初中生实际,贴近教学实际,使初中生易于接受,学会运用,影响终生。《易经》有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将读者意识理论教学化、生活化,志存高远又不忘记脚踏实地的实践和小步调的达成目标。

二、“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2)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关于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的理论研究
        2.关于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的实践研究
        3.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一、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概述
    (一)写作本位思想的核心理念
        1.言语生命动力学
        2.表现-存在论
    (二)指向言语人生的教育目的
    (三)基于写作本位的课程架构
    (四)灵性与智性并存的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一体化
        2.教师导悟与学生自悟相结合
        3.言语‘习得’情境的创造
    (五)注重隐性与柔性的教学评价
        1.以养护学生的言语表现欲为评价原则
        2.重视形成性评价
        3.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二、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的形成
    (一)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形成的学科背景
        1.语文教育学理研究滞后
        2.“实用吸收”型教育范式在语文教育中占主导性地位
        3.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推行
    (二)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1.黎锦熙、胡适读写观的启发
        2.西方相关理论的影响
    (三)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1.丰硕的写作研究成果
        2.优秀的学术品质
三、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1.激发学生写作的“存在性”动机
        2.强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
        3.重视作文评改
    (二)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明确读以致写的阅读教学原则
        2.培育学生“怎么写”的阅读思维
        3.鼓励学生亲近“误读”
    (三)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
        1.树立说写结合的教学观念
        2.创设多维互动语境,培养学生的现场感
        3.开展不同语体的教学活动,促进说写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小学高学段读者意识培养的理论意义
        1.1.2 读者意识纳入写作过程中的实践意义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综述
    2.1 关于读者意识概念的源与流
        2.1.1 阐释学
        2.1.2 接受美学
        2.1.3 传播学
        2.1.4 言语交际学
    2.2 关于读者及读者意识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2.2.1 读者
        2.2.2 读者的意识
        2.2.3 读者意识
    2.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2.3.1 国外关于读者意识结合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3.2 国内关于读者意识结合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3 读者意识观下理想的作文活动及意义
    3.1 读者意识观下不同预设读者对作文活动的积极影响
        3.1.1 不同预设读者对写作要素的影响
        3.1.2 读者意识在作文过程中的作用特征
    3.2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的意义
        3.2.1 有利于明确写作对象,避免写作盲目性
        3.2.2 有利于合理选择文体,减少写作危险性
        3.2.3 有利于叙事风格多样,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3.2.4 有利于遣词造句准确,避免写作词不达意
        3.2.5 有利于评价主体多元,避免写作评价单一性
4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培养的现状及新趋势分析
    4.1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的现状
        4.1.1 概念认知模糊
        4.1.2 预设读者单一
        4.1.3 忽视读者需求
    4.2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4.2.1 教师教学观念思维定势
        4.2.2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功能固着
        4.2.3 教学目标功利化
    4.3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新趋势
        4.3.1 从“无从下笔”走向“下笔千言”
        4.3.2 从“完成任务”走向“读者满意”
5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策略
    5.1 “读”写过程结合,渗透读者意识
        5.1.1 解析范文,引发读者意识
        5.1.2 借助文体,分析读者对象
        5.1.3 读写结合,初步预设读者
    5.2 “口语交际”训练,激发读者意识
        5.2.1 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作文乐趣
        5.2.2 虚拟情境教学,激励学生预设读者
    5.3 日常“作文练习”,巩固读者意识
        5.3.1 预设读者心理需求,合理选取素材
        5.3.2 预设读者接受水平,限制写作范围
        5.3.3 表达方式灵活,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5.4 作文“评价”反馈,强化读者意识
        5.4.1 自检:美国“6+1TTrait要素”写作评价
        5.4.2 师评:C、B、A三个发展性层级
        5.4.3 评价多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美国中学写作教材知识研究 ——以《作家的选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一章 语文教材写作知识建构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写作知识的分类理论
        一、安德森的知识分类观
        二、广义知识观与写作知识
    第二节 写作过程的理论模型
        一、弗劳尔和海耶斯的写作过程认知模型
        二、伯瑞特和斯卡达玛利亚的写作模型
        三、凯洛格关于写作技能的认识要素模型
        四、写作过程的理论模型对教材中写作知识开发的启示
    第三节 加涅的学习理论
        一、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概述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理论对教材中写作知识编排的启示
第二章 美国6-8年级写作教材知识类型及功能
    第一节 美国6-8年级写作教材知识的类型特征
        一、丰富多样的陈述性知识
        二、注重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第二节 美国6-8年级写作教材知识内容的功能区分
        一、陈述性知识是学生掌握写作知识的基础
        二、程序性知识是将写作知识实践化的必要条件
        三、策略性知识强调对自我认知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 美国6-8年级写作教材知识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 写作知识的结构特点
        一、写作知识结构清晰有序
        二、写作知识结构科学合理
        三、知识点联结呈网状结构
    第二节 写作知识结构化的作用
        一、知识点纵横联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知识与活动相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知识点螺旋上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升
第四章 美国6-8年级写作教材知识的外化形式
    第一节 写作知识与真实情境的联结
        一、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叙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言语实践活动
        三、以真实写作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节 写作知识与学习活动的联结
        一、设计教学功能不同的写作活动序列
        二、写作活动任务化
    第三节 写作知识的图像化
        一、创设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插图
        二、注重图表的可读性与必要性
        三、强调图文之间的契合
第五章 美国写作教材知识传递的写作教学观
    第一节 基于过程写作观的过程教学法
        一、过程写作及过程教学法的内涵
        二、“过程教学法”突出了学生主体性
    第二节 基于交际写作理念的真实写作
        一、交际写作理念的概念和意义
        二、“真实写作”即“基于真实交际语境写作”
第六章 美国写作教材知识对我国语文写作知识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对语文教材中写作知识建构的启发
        一、重构文体知识体系
        二、关注动态写作知识
        三、加强写作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重视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
        五、创新教材写作知识的编排体例
    第二节 对课堂教学中写作知识教学的启发
        一、开拓文体写作教学知识
        二、选择炼制关键性写作知识
        三、创设知识运用的具体情境
        四、促进写作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加强对写作过程的分解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一)认知重构
        (二)实践指导
        三、选题意义
        (一)合理的知识传授
        (二)符合学情的活动探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写作教学史的研究
        二、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三、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四、写作教学评价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检索法
        2.比较分析法
        3.观察法
第一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概述
    第一节 言语生命动力学
        一、“立言”不朽说
        二、寓于存在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语文表现存在论
        一、表现本位的实质
        二、“我写故我在”的写作动机
    第三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与传统写作教学观的区别
        一、“功利性”与“诗意性”
        二、“模仿”与“创造”
    第四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评价
        一、超越现实的非功利性写作
        二、写作情意的追溯与重构
        三、写作本位理念的质疑
第二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贴近生命意识的教学理念
        一、贴近生活的写作
        二、贴近心灵的写作
    第二节 “立人”的写作目的
        一、言语人格的习得
        二、言语生命的实现
    第三节 “隐性”的教学内容
        一、学生言语素养的“养成”性
        二、教师言语生命的“表率”性
    第四节 “无”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贵“无”
        二、教学尚“有”
    第五节 多维的写作评改
        一、评改主体多元化
        二、评改方式多样化
第三章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活动中的“教”
        一、教学的实施:突破教案的枷锁
        二、教学的延续:课后的反思与追思
    第二节 学生:写作教学活动中的“学”
        一、写作学习的阶段目标
        二、写作学习的持久动力
    第三节 潘新和写作教学观实施建议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以学生写作基础为依托
        三、以师生言语共建为纽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读者意识观照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第一节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二、写作训练形式枯燥
        三、作文评改指导不足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教师写作素养欠缺
        二、学生写作动力不足
        三、应试教育体制导向
第二章 小学生作文渗透读者意识的价值
    第一节 小学生作文读者意识应用的意义
        一、师生平等对话的需要
        二、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
        三、形成良好品质的需要
    第二节 小学生作文读者意识应用的可能性
        一、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转化
第三章 小学作文教学渗透读者意识的策略
    第一节 文本解读渗透读者意识
        一、解析范文,引发读者意识
        二、读写结合,明确读者对象
        三、借助文体,分析读者对象
    第二节 情境创设渗透读者意识
        一、利用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二、创设交际情境,渗透写作方法
    第三节 评价反馈渗透读者意识
        一、创设修改课型,改进评价方式
        二、拓展交流平台,实现多元交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源起
        一、新课标对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重视
        二、实际作文教学中对“读者意识”的忽略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读者意识”概念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读者意识”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依据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问题分析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教师在写作教学观念上忽视“读者意识”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试的目的性太强
        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评价方式笼统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平等对话教学理念的需要
        二、明确写作目的的需要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
        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需要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节 写话阶段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现“读者意识”
        二、在作文课上创设交际情景诱导学生的“读者意识”
        三、以讲故事的写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第二节 习作阶段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通过不同文体预设“读者对象”
        二、拓展交流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第三节 写作阶段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巧用思想内容更丰富的书信体等体裁锁定“读者对象”
        二、利用经典名着导读培养学生“读者意识”
        三、改变作文讲评方式,深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明确“读者”对七年级学生习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研究设计规划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计思路
    第二节 实验对象
        一、实验对象概况
        二、实验对象的筛选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第三节 实验假设
        一、文章学要素的变化
        二、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
    第四节 评价量表制定
        一、理论依据
        二、写作评价量表制定
        三、量表评价主体的校准
    第五节 实验实施
        一、第一次习作的展开
        二、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三、第二次习作的展开
第三章 确定“读者”对学生作文水平影响的分析
    第一节 实验有效性的检验
        一、第二次习作的横向对比分析
        二、第一次习作和第二次习作的纵向对比分析
        三、实验的初步结论
    第二节 文章学要素的变化
        一、文章形式的变化
        二、文章结构的变化
        三、文章内容的变化
        四、文章修辞格运用的变化
        五、文章表现手法运用的变化
    第三节 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
        一、记叙能力
        二、描写能力
        三、抒情能力
第四章 实验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实验结论
        一、实验假设基本成立
        二、文章学要素的变化较为显着
        三、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较为显着
        四、总结
    第二节 实验反思
        一、对实验不足之处的反思
        二、对实验结论问题的反思
        三、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和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
    2、研究现状
    3、研究意义
1 读者意识与写作
    1.1 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
        1.1.1 读者意识
        1.1.2 我国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
        1.1.3 国外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
    1.2 读者意识的理论依据
        1.2.1 接受美学
        1.2.2 文学四要素理论
        1.2.3 美国读者反应批评
    1.3 成熟读者意识的表现
        1.3.1 预设理想读者
        1.3.2 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
        1.3.3 内容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创新
        1.3.4 用适于读者理解的表达技巧
2 高中写作教学的学生读者意识现状分析
    2.1 写作本质与高中学生读者意识
        2.1.1 写作的本质
        2.1.2 高中学生的读者意识
    2.2 高中学生的写作困境
        2.2.1 怯于创新,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2.2.2 堆砌素材,使读者难于理解
        2.2.3 轻视评价,忽视读者的反馈
    2.3 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
        2.3.1 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
        2.3.2 教师写作教学设计缺乏读者意识
        2.3.3 学生以高考评分标准为主导的写作观
3 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3.1 巧析作文题目,引导学生预设理想读者
    3.2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向成熟读者意识迈近
    3.3 优化传统评价,提供读者阅读反馈
    3.4 编成校本教材,系统培养学生读者意识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培养初中生读者意识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读者意识写作观的理论依据
        二、初中生写作缺失读者
        三、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我国读者意识写作观研究综述
        二、国外读者意识写作观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和价值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价值
第二章 初中生读者意识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实践调查
        一、总体研究
        二、实验设计
    第二节 读者意识专题写作教案设计
        一、作文课教案设计,弥补学生知识空白
        二、黑板报话题设计,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空间
        三、校报投稿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实践
第三章 初中生读者意识写作教学实践的片段解析与反思
    第一节 作文课,找到自己的读者
        一、对文章读者有了新看法,新感悟。
        二、即兴微写作,发现知识误区
        三、分析读者,学生积极思考
        四、修改评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节 黑板报,选择读者关心的话题
        一、不成功的习作,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平台搭建,实现了对话和交流
        三、话题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诉求
    第三节 校报投稿,交流材料需充分
第四章 培养初中生读者意识的策略探求
    第一节 加强教师的读者意识素养
    第二节 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训练学生倾听和言说
    第四节 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读者意识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邹艳. 西南大学, 2021
  • [2]潘新和写作本位思想研究[D]. 刘丽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研究[D]. 王小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美国中学写作教材知识研究 ——以《作家的选择》为例[D]. 邹辰睿.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研究[D]. 孙海涛.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读者意识观照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 王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7]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D]. 肖笛呐.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明确“读者”对七年级学生习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唐纪尧. 江苏师范大学, 2017(06)
  • [9]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 谢美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6)
  • [10]培养初中生读者意识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 陆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写作教学观中“读者意识”的再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