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味阳和汤治疗肩周炎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林政[1](2020)在《温通解凝汤治疗疼痛期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温通解凝汤对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温通解凝汤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诊断为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并要求中医保守治疗的门诊患者,受试者自愿参加本课题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并将生成的数字装入密封不透光的信封中,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进行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方案如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塞来昔布胶囊(每次200mg,1次/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通解凝汤,两组均治疗4周。本课题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综合评分系统(CMS)、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估量表、中医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和疾病总疗效,统计数据经过收集,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结果1、治疗前评价:两组的VAS评分、CMS各项目评分、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估量表、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比试验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nstant-Murley综合评分(CMS):治疗后,两组患者CMS评分项目中疼痛、ADL、ROM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估量表各评分项目中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能力,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1)试验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总疗效分析结果:(1)试验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结束后总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温通解凝汤联合塞来昔布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均对疼痛期肩周炎有改善作用,温通解凝汤联合塞来昔布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
曾彤[2](2020)在《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肩周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且肩周炎疼痛发作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单因素干预多见,多因素综合疗法不常见。针灸是中医疗法中最常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又有选穴和刺法的不同,常规针刺多见、缪刺疗法少见。为了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与针刺患侧列缺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从而对肩周炎治疗的针灸干预方法进行优化,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于风寒湿痹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操作方法: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肢,穴区皮肤酒精常规消毒后,用1.0寸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30mm)先在健侧列缺穴斜刺进针0.2-0.5寸,针尖朝向肩部,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嘱患者上举、外展、外旋患侧肩关节,慢慢扩大活动幅度,活动10分钟后,常规针刺患部肩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肢,穴区皮肤酒精常规消毒后,用1.0寸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30mm)先在患侧列缺穴斜刺进针0.2-0.5寸,针尖朝向肩部,行捻转提插泻法,得气后,行肩关节活动及患部针刺方法同观察组。以上两组每日治疗一次,10日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收集观察指标数据。以上60例患者均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量表Melle评分3个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对风寒痹阻型肩周炎疗效判定。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内容:(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VSA、PPI、Melle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PPI、Mell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肩周炎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PPI、Melle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差异。根据以上各项数据观察内容,通过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功能及其临床疗效差异,对不同针灸方式干预肩周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VAS、PPI、Melle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VAS、PPI、Melle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种针灸干预方式在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3.两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PPI、Melle评分差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在改善肩周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为53.4%、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愈显率为3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和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且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针刺患侧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从而对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优选,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刘庆雪[3](2020)在《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探讨肩痹汤及“六步法”功能锻炼的作用机制,并为该种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从2018年12月-2020年0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部就诊并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冻结肩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肩痹汤”中药单味颗粒,每日1剂,用200ml开水冲开后,早晚餐后半小时分服。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日2次,1次1粒,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六步法”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各做10遍。“六步法”功能锻炼后即刻予以冰敷患肩20min。两组均以2w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4w。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肩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w后,治疗4w后的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再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肩别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治疗前后两组内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疗法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治疗2w后、治疗4w后两组间患者VAS疼痛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经统计学分析得:P<0.01,有显着差异。说明: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Z=-2.116,P=0.034,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83.33%,说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和塞来昔布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对急性期冻结肩患者均有治疗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佳,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部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张云飞[4](2019)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对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功能锻炼与针灸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差异,为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冻结肩提高更有力的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住院部及门诊诊治的患者,并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0周、治疗后1天、2周、4周、12周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后伸内旋角度,“简式Mcgill”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疗效满意度的记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设检验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45例,均完成随访,未见脱落及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基线比较,经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构成比一致,具有可比性。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愈显率(痊愈+显效)为97.8%,对照组愈显率为(痊愈+显效)13.3%。对两组间患者总体疗效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8,P<0.05);对两组间患者疗效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1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访视点PRI值与治疗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后各访视点PRI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访视点VAS值与治疗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天与治疗0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0.05),治疗后2周、4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后各访视点VA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访视点PPI值与治疗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天与治疗0周P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5),治疗后2周、4周、12周与治疗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后各访视点PPI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访视点Constant-Murley评分值与治疗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天与治疗0周Constant-Murley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0.05),治疗后2周、4周、12周与治疗0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后各访视点Constant-Murley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治疗前后组内肩关节各活动角度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用中位数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访视点与治疗0周肩关节各活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用中位数表示,治疗后各访视点两组间肩关节各活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秩均值,可认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冻结肩与针灸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均能降低冻结肩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各活动角度,缩短冻结肩的自然病程,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2.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冻结肩的方法,在治疗冻结肩方面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在在改善疼痛、肩关节功能及缩短冻结肩自然病程方面有明显优势。
牟攀,张二瑞[5](2019)在《加味阳和汤治疗冻结肩阳虚寒凝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冻结肩阳虚寒凝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冻结肩阳虚寒凝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在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口服加味阳和汤(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21d)。分别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受试对象在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缓解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对于治疗冻结肩阳虚寒凝证效果良好,能显着提高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对于冻结肩阳虚寒凝证的治疗有效。
徐春申[6](2018)在《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对比三棱针综合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并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刃针综合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和国医堂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70例,以就医时间的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随机将所有病人分成治疗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人。治疗组采取刃针综合疗法(刃针松解、火罐、局部烫疗)治疗,对照组予三棱针综合疗法(三棱针点刺、火罐、局部烫疗)治疗。各组分别在治疗后应用Constant一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进行评价。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课题实际完成病例共计65人,其中治疗组有32人,对照组有33人。治疗前分别针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时间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疼痛、功能活动(ADL)、肩关节活动度(ROM)、肌力和肩关节总评分(CMS)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组内的肩部疼痛、功能活动(ADL)、肩关节活动度(ROM)、肌力和肩关节总评分(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效果;对两组的肩部疼痛、功能活动(ADL)、肩关节活动度(ROM)、肌力和肩关节总评分(CMS)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治疗组在治疗肩周炎患者后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显着。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两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刃针综合疗法(刃针松解、火罐、局部烫疗)疗效更佳。刃针综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次数少,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吴子健,何俊君,洪振强[7](2017)在《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近期有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了阳和汤对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及关节软骨等的影响。
罗颢颐[8](2016)在《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肩关节周围炎即为肩周炎,俗称为冻结肩。是指位于肩部四周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日久产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疼痛、关节粘连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由于本病患者疼痛症状显着,往往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倍受伤害。所以对于医者及病患而言,如何有效缓解及消除疼痛往往是治疗疾病的首要目的。罗氏传承方法是在香港红磡中医针灸骨伤跌打医馆临床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出来,已传承20余年,具体方法为推拿与中药外敷结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明显。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罗氏传承方法和条口透承山两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外转、内转)的变化,以证明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对其做出相对客观的科学评价。并为治疗本病之最佳疗法与治疗成效提供新思路与临床依据。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在香港红磡中医针灸骨伤跌打医馆中实施,病例来源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肩周炎患者,共收集到病例60例,按实际人数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中,其中30例为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罗氏传承方法,予推拿手法治疗后给予中药外敷。对照组予条口透承山透刺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变化及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变化进行评定。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肩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前屈、后伸、外旋、外展、内收)等方面,经统计学t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肩部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罗氏传承方法在改善疼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条口透承山透刺法。4.治疗后,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前屈、外展、外旋、内收、后伸)进行量化评价。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肩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收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肩关节后伸方面,二者疗效相当。5.罗氏传承方法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罗氏传承方法与传统条口透承山透刺法对肩周炎的治疗均有效,前者较后者疗效显着,尤其是在改善疼痛、肩前屈、外展、外旋、内旋等方面。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条口透承山透刺法。
尤柱[9](2014)在《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近年来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对传统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辨证分型、穴位选取、工具选择、针刺方法、具体操作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了解现阶段传统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现状。2.根据经筋理论,功能解剖学,依据《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已经规范的定位,在肩背部共有6条经筋循行线经过,分别为手三阳经筋、手三阴经筋,通过循肩背经筋手法触诊确定阳性阿是穴共16个并以此作为针刺治疗点。根据功能解剖学原理手法触诊确定(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作为拉伸治疗肌群,进行针刺配合拉伸治疗。临床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并对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等进行评分及疗效观察评定,以便对其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从而证明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中具备优势性。3.为针灸科研提供新方向,改进现代针灸临床单一治疗方法,证明中医综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为临床针刺配合拉伸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将临床中符合标准的87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A.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组29例;B.拉伸组28例;C.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B组采用拉伸治疗,C组采用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变化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变化程度进行判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l)A组(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①取穴:选取肩贞次、臑俞次、肩痛点次、臑会次、肩髎次、天宗次、天髎次、肩髃次、秉风次、曲垣次、肩井次、天府次、肩内陵次、中府次、举肩次、清灵次。②针具: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规格:0.30mm×50mm)。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充分暴露患侧肩部,将上述穴位定点并用标记笔标记,用75%酒精常规消毒做到无一遗漏,术者双手碘伏消毒并用75%酒精脱碘,将左手拇指置于所刺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采用苍龟探穴法刺入,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2)B组(拉伸组):采用拉伸手法治疗。(1)选取肌群: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2)术前放松: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以拇食指及掌根对所选取肌群进行拿、捏、按、揉等轻柔和缓手法,以放松肌群,缓解肌肉紧张。(3)拉伸操作:操作方法与正文中,B组拉伸操作方法相同。(3)C组(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推组):采用针刺配合拉伸治疗治疗。针刺取穴、操作方法及拉伸操作分别同A,B两组。(4)以上各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再次感受风寒及外力损伤,治疗期间加强自主功能锻炼。以上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进行临床功能评定。结果:1.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组及单纯拉伸组。(P<0.05)。2.治疗前,肩关节疼痛程度用方差分析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第三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3.治疗前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肩关节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检验进行比较,C组与A组、B组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具有安全、简单、实用、且疗效显着等临床实际意义,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组对肩周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阿是穴组和拉伸组。3.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组与拉伸组治疗肩周炎无显着差异。
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10](2009)在《阳和汤现代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加味阳和汤治疗肩周炎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阳和汤治疗肩周炎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温通解凝汤治疗疼痛期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测指标 |
2.4 疗效标准 |
3 不良反应观察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比较 |
2.1 两组性别、部位分布情况比较 |
2.2 两组年龄、病程情况比较 |
3 疗效分析 |
3.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析 |
3.2 两组CMS评分比较分析 |
3.3 两组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
3.4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5 两组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
3.6 两组治疗结束后总疗效比较分析 |
4 不良反应 |
第三章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1.1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
1.2 西医治疗肩周炎选择 |
1.3 西医治疗肩周炎存在问题 |
2 中医对于肩周炎的认识 |
2.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
2.2 肩周炎的分型 |
2.3 中药内服治疗肩周炎 |
3 温通解凝汤的应用研究 |
3.1 组方依据 |
3.2 单味药药性及药理研究 |
4 证型的选择依据 |
5 疼痛期的选择依据 |
6 方药的选择依据 |
7 塞来昔布的选择依据 |
8 功能锻炼的选择依据 |
9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9.1 一般资料分析 |
9.2 疗效分析 |
10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观察方法 |
2.1 选穴和定位方法 |
2.2 操作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资料整理与统计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
3.3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4 结论 |
4.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
4.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4.3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4.4 缪刺法的相关论述 |
4.5 “列缺”选穴依据 |
4.6 运动针法的相关论述 |
4.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答辩委员会成员 |
个人简介 |
(3)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
1.1 病名及症状的记载 |
1.2 病因病机 |
1.2.1 内因 |
1.2.2 外因 |
1.2.3 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医对冻结肩的治疗 |
1.4.1 中药疗法 |
1.4.2 针灸疗法 |
1.4.3 小针刀疗法 |
1.4.4 推拿疗法 |
1.4.5 练功疗法 |
1.4.6 综合疗法 |
2.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
2.1 冻结肩的病名 |
2.2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
2.3 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1 病因 |
2.3.2 发病机制 |
2.4 冻结肩的分型与分期 |
2.4.1 分期 |
2.4.2 分型 |
2.5 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的治疗 |
2.5.1 药物疗法 |
2.5.2 物理疗法 |
2.5.3 运动疗法 |
2.5.4 肩关节松解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中止标准 |
1.2.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疗效评价 |
3.1 评分指标 |
3.1.1 肩部疼痛评价 |
3.1.2 肩关节功能评价 |
3.1.3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 |
3.2 观察指标 |
3.3 安全指标 |
4 统计方法 |
5 统计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1.1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分析 |
5.1.2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分析 |
5.1.3 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分析 |
5.1.4 两组患者病变肩别差异分析 |
5.2 观察指标分析 |
5.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5.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
5.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
5.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5.2.5 安全性报告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肩痹汤的组方依据和现代药理研究 |
1.1 组方依据 |
1.2 方药组成 |
1.3 组方解析 |
1.4 现代药理学研究 |
2.“六步法”功能锻炼的来源及作用 |
2.1 “六步法”功能锻炼的来源 |
2.2 “六步法”功能锻炼的作用 |
3.冰敷的重要性及作用 |
第四部分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 |
2.1 研究设计方面 |
2.2 研究样本方面 |
2.3 研究观察指标方面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冻结肩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分期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中止、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操作方法 |
2.3 功能锻炼 |
2.4 观测指标 |
2.5 疗效评价 |
2.6 技术路线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 |
3.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3.3 两组患者PRI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PPI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分析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角度数据分析 |
3.8 两组患者疗效满意度数据分析 |
3.9 不良事件 |
4 讨论 |
4.1 中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
4.1.1 中医对冻结肩病因病机的认识 |
4.1.2 中医学对冻结肩治疗的认识 |
4.1.3 中药治疗冻结肩 |
4.2 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的认识 |
4.2.1 肩关节的解剖学研究 |
4.2.2 冻结肩的影像学研究 |
4.2.3 现代医学对冻结肩病因病理的认识 |
4.2.4 冻结肩的分型 |
4.2.5 现代医学的治疗选择 |
4.3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冻结肩 |
4.4 功能锻炼在冻结肩治疗中的意义 |
4.5 治疗结果分析 |
4.6 本研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研究思路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文献综述 冻结肩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疼痛评分量表与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
(5)加味阳和汤治疗冻结肩阳虚寒凝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 入组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2 一般资料 |
3 治疗方法 |
3.1 试验组 |
3.2 对照组 |
3.3 功能锻炼每天坚持以下功能锻炼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6)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1.5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
1.6 研究对象脱落及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和观察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内容 |
3.1 疗效观察指标 |
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治疗前资料分析 |
5.2 治疗后结果分析 |
5.3 不良反应分析 |
5.4 安全性观察分析 |
5.5 随访情况分析 |
6 讨论 |
6.1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6.2 西方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6.3 本课题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
6.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1.1 膝骨关节炎 |
1.2 强直性脊柱炎 |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
1.4 骨质疏松症 |
1.5 其他骨科疾病 |
2 有关阳和汤的基础研究 |
2.1 阳和汤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2.2 阳和汤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
2.3 阳和汤对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
2.4 阳和汤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
2.5 阳和汤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 |
3 小结与展望 |
(8)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肩关节生理解剖基础 |
1.1.2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
1.1.3 肩周炎临床特点 |
1.1.4 肩周炎分类诊断 |
1.1.5 西医治疗方法 |
1.1.6 西医治疗进展 |
1.2 中医学研究概况 |
1.2.1 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疗方法 |
1.2.5 中医治疗进展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2.1 临床研究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2 肩关节疼痛改善比较 |
2.2.3 肩关节活动功能比较 |
2.2.4 肩关节疗效比较 |
2.2.5 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研究讨论 |
3.1.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3.1.2 患者VAS评分比较 |
3.1.3 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情况 |
3.1.4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1.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探讨 |
3.2 方法理论探讨 |
3.2.1 肩周炎与经筋病机实质 |
3.2.2 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机理探讨 |
3.2.3 条口透刺承山穴治疗肩周炎有效机理分析 |
3.3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临床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表一 |
附表二 |
附表三 |
(10)阳和汤现代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外伤、骨科疾病 |
1.1 骨结核 |
1.2 股骨头坏死 |
1.3 慢性骨髓炎 |
1.4 骨折 |
1.5 腰椎间盘脱出症 |
1.6 骨肿瘤 |
1.7 腰椎管狭窄症 |
1.8 骨质增生 |
1.9 髌骨软化症 |
1.10 颈椎病 |
1.11 强直性脊柱炎 |
1.12 眩骨外上踝炎 |
1.1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1.14 关节积液 |
1.15 坐骨结节滑囊炎 |
2 治疗内科疾病 |
2.1 慢性支气管炎 |
2.2 支气管哮喘 |
2.3 慢性阻塞性肺病 |
2.4 冠心病 |
2.5 病窦综合征 |
2.6 病毒性心肌炎 |
2.7 慢性心力衰竭 |
2.8 消化性溃疡 |
3 治疗妇产科疾病 |
3.1 原发性痛经 |
3.2 卵巢囊肿 |
3.3 盆腔炎 |
3.4 乳腺增生 |
3.5 慢性乳腺炎 |
4 治疗五官科疾病 |
4.1 慢性鼻窦炎 |
4.2 过敏性鼻炎 |
5 治疗皮肤科疾病 |
5.1 寒冷性多形红斑 |
5.2 系统性硬皮病 |
5.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6 治疗男科疾病 |
6.1 慢性附睾肿块 |
6.2 阴茎硬结症 |
6.3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四、加味阳和汤治疗肩周炎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通解凝汤治疗疼痛期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缪刺“列缺”穴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曾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3]肩痹汤配合“六步法”功能锻炼治疗急性期冻结肩的临床研究[D]. 刘庆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对照观察[D]. 张云飞.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5]加味阳和汤治疗冻结肩阳虚寒凝证临床疗效观察[J]. 牟攀,张二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02)
- [6]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徐春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J]. 吴子健,何俊君,洪振强. 中医正骨, 2017(04)
- [8]罗氏传承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罗颢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9]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尤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10]阳和汤现代临床应用[J]. 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 中成药,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