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兰花品种的繁殖栽培

主要兰花品种的繁殖栽培

一、兰花主要品种的繁殖与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蕲[1](2020)在《建兰离体培养与种子萌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国兰品种之一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为研究对象,对其授粉后不同时期蒴果、种胚的发育形态及种子萌发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及记录;并以建兰种子为材料,探究了种子授粉后不同天数、基本培养方式、光照以及植物生长物质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另外,本试验还探究了不同发育、切分大小的建兰根状茎在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如NAA、6-BA及TDZ处理下的分化情况,为提高建兰离体培养效率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建兰蒴果、种胚的发育及种子萌发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授粉后蒴果直径不断增加,果皮颜色变为深绿,唇瓣先于花瓣与萼片分别在授粉后5天、30内褐化凋谢,合蕊柱柱头向内弯曲花柱道关闭,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深绿;建兰子房由三心皮结构组成,在授粉前侧膜胎座已发育完成,胎座上有许多不规则指状突起,授粉后60天合子发育成早期球形胚,到第480天完全成熟,部分胚柄未发生退化;建兰种子存在萌发不一致性,从播种到形成幼苗至少需约30个月的时间,许多在培养两年后仍未萌发。建兰种子萌发过程分为未萌动、膨大、突破种皮、伸长、分支五个阶段,种子膨大后发育至各阶段的时间约为1-3个月。2、种子授粉后不同天数、基本培养方式、光照以及植物生长物质对建兰种子萌发均具有显着的影响。具体研究表明:授粉后60天建兰种子未萌发,而授粉360、480天种子萌发数量低于授粉后90天至270天种子;1/2MS培养基中建兰种子的萌发效果优于MS和1/4MS培养基;种子在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显着高于固体培养基可达39.56%;光照对建兰种子的萌发不是必需的,授粉后360天的建兰种子在1/2MS+25g/L蔗糖+2mg/L 6-BA中暗培养萌发率可达96.27%;而在NAA和6-BA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则发现,两者均可显着提高建兰种子萌发率,但6-BA更有利于种子萌发后的生长发育;另外对乙烯的研究则表明,低浓度乙烯(1μl/L和5μl/L)会抑制建兰种子萌发,10μl/L和20μl/L的乙烯气体注射浓度则使建兰种子的萌发率与不添加乙烯的对照组类似。3、建兰不同发育、切分大小的根状茎分化效率有显着差异。对于不同发育大小根状茎而言,在1/2MS+25g/L蔗糖+2.0mg/L 6-BA+0.2mg/L NAA的培养基上,中型和大型根状茎生芽率较高,分别为492%和488%,而大型根状茎生根率较小,中型更高为260%;而使用切分根状茎进行组织培养时,大型切分根状茎于1/2MS+25g/L蔗糖+0.5mg/L 6-BA+0.5mg/L NAA培养基上可最为有效的促进生芽和生根,分化率分别可达1107%和227%。

山蒙萌[2](2020)在《春剑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中间繁殖体的起源与发育》文中指出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 var.longibracteatum)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植物中最美丽、最具欣赏价值的类群之一,且因其具有稀有性,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春剑野生种质资源遭受了难以恢复的破坏。解决春剑规模化快速繁殖问题,对春剑遗传资源保护和产业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春剑成熟蒴果通过无菌萌发形成的根状茎为材料,探究了春剑根状茎增殖、分化、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和条件。同时从组织细胞学水平,探究了春剑中间繁殖体的起源与发育。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本培养基、植物外源激素、天然添加物、切割方式及培养方式在春剑根状茎增殖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5mg/L+6-BA1.0mg/L+香蕉汁3%,以液-固交替培养方式增重率最高。2、继代时间、基本培养基、培养方式、植物外源激素及活性炭(AC)影响春剑根状茎向不定芽的分化,诱导春剑根状茎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花宝一号+NAA0.8 mg/L+6-BA1.2mg/L。不添加AC时,前期芽的分化较迅速,但后期会因褐化而抑制芽的继续生长。3、基本培养基、植物外源激素及AC在春剑植株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NAA对春剑不定芽生根至关重要,最佳用量为1.8mg/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花宝一号+AC3g/L+6-BA0.1mg/L+NAA1.8mg/L;培养30D后,幼苗平均根长在2-3cm,苗高可达5cm以上。4、组织培养过程中,春剑根状茎的细胞学结构特征同根类似,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层结构组成。根状茎培养过程产生的侧生细胞突起,主要有三个方向的继续发育途径:一是不进行细胞分化,长出侧生分枝后继续营养生长;二是形成分生组织,直接分化成芽;三是发生更深层次细胞分化,形成类原球茎及愈伤组织。芽的形成过程建立在原套-原体学说的基础上。叶原座和叶原基在形态学上端交替出现,最终形成带状叶。春剑不定根的产生是通过激发结构内部特定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的根原始体细胞进一步伸长形成根原基,根原基再向表皮扩张和突破,最终形成完整的不定根。

徐仕英[3](2019)在《基于2n配子途径的杂交兰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杂交兰是国兰和大花蕙兰杂交培育的兰花新类型,既有国兰的幽香和株型优美,又有大花蕙兰的花大色艳,市场前景广阔。多倍体育种是兰花育种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有关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多倍体杂交兰新品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株系44-58、‘小凤兰’、‘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等为材料,研究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金嘴墨兰’、‘太平洋兰’、‘小凤兰’、‘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进行2n雄配子发生率鉴定。发现不同兰花品种的2n雄配子发生率不同,‘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2n雄配子发生率较高。2.株系44-58ב小凤兰’杂交后代种子萌发率为100%,共获得1226个株系,其中疑似多倍体有2个。‘君豪兰’和‘宫粉佳人兰’杂交后种子萌发率为98.00%,共获得231个株系;其中间繁殖体形态有根状茎、原球茎和中间型,比例分别为56.71%、23.38%和19.91%,再生植株形态中,国兰型占20.78%,杂交兰型占77.49%,大花蕙兰型占1.73%,不同株系的中间繁殖体增殖分化特性差异显着。3.有性三倍体与同组合二倍体开花植株的性状差异显着。‘黄荷兰’的株宽、花朵数等均显着大于二倍体株系DH。‘玉桃兰’的株高、假鳞茎直径等均显着大于二倍体株系ZJ-3-88,株系F410的株高、叶片数等也显着大于二倍体株系F103。‘黄荷兰’株型紧凑,花大、黄色、荷型、香气浓郁;‘玉桃兰’株型紧凑,花型圆整,桃红色,香气浓郁。4.‘黄荷兰’和‘玉桃兰’比同组合二倍体组培快繁效率高,其根状茎的诱导率、增殖系数、分化率、生根壮苗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均高于二倍体,但二倍体试管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显着大于对应有性三倍体。不同有性三倍体组培快繁特性也不同,‘黄荷兰’根状茎的苗分化率和苗分化数以及试管苗叶宽均显着大于‘玉桃兰’,但‘玉桃兰’试管苗的根数显着高于‘黄荷兰’。5.‘黄荷兰’横切茎尖的起始脱分化时间早于纵切,诱导率高于纵切。切割长度、外源激素、光照强度和有机附加物对根状茎的增殖影响显着,将根状茎切割成0.50 cm长接种到MS+6-BA 1.00 mg·L-1+NAA 0.20 mg·L-1+土豆80.00 g·L-1+蔗糖30.00g·L-1+卡拉粉7.00 g·L-1+AC 0.30 g·L-1培养基中培养40 d,根状茎增殖系数为3.18。外源激素对根状茎的分化影响显着,将根状茎掰成1.00 cm长接入MS+6-BA 1.00mg·L-1+NAA 0.20 mg·L-1+蔗糖20.00 g·L-1+卡拉粉7.00 g·L-1+AC 0.02 g·L-1培养基中培养40 d,芽分化率和苗分化率分别为60.00%和57.50%。将4.00 cm高的苗转入1/2MS+6-BA 0.10 mg·L-1+NAA 0.50 mg·L-1+蔗糖20.00 g·L-1+卡拉粉7.00 g·L-1+AC 0.50 g·L-1中培养50 d,平均株高和根数分别为7.32 cm和3.56条。4月和10月用水草移栽,试管苗成活率分别为98.67%和99.67%。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利用2n配子途径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技术体系,明确有性多倍化对兰花组培快繁特性和主要观赏性状的效应,弄清了影响‘黄荷兰’组培快繁效率的因素,建立了‘黄荷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多倍体杂交兰新品种选育和繁育奠定坚实基础。

蒋彧[4](2019)在《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兰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兰消费要求不仅停留在花的观赏上,对株型、花艺、叶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销售的叶艺兰品种为下山兰,对野生国兰资源破坏严重。而下山兰被疯狂炒作,扰乱国兰市场秩序,百姓对优质国兰望而却步。另一部分叶艺兰为栽培品种的自然芽变,变异率极低。针对此现状,加速人工诱发叶艺新品种势在必行。而中国兰叶艺新品种人工选育困难,亟待解决的就是探索叶艺新材料创制方法并解析中国兰叶艺形成机理,为人工诱发叶艺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中国兰春剑‘隆昌素’为材料,通过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技术结合获得了一份叶艺新材料,命名为‘叶艺隆昌素’;并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开展研究,阐释了‘叶艺隆昌素’叶艺形成的机理,为国兰叶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生理和分子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叶艺新材料的创制。以春剑‘隆昌素’芽为外植体,优化了外植体诱导和分化条件,以1/2 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 1.4-2.0 mg/L、4 g/L活性炭,完成了根状茎的启动。在B5+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条件下,诱导根状茎分化出芽,并通过磁处理技术,提高了根状茎分化芽的效率。在获得‘隆昌素’无性繁殖系基础上,对‘隆昌素’根状茎进行60Co-γ射线处理,在20 Gy处理剂量下,获得了颜色变黄的根状茎,分化出了国兰叶艺新材料,命名为‘叶艺隆昌素’。2.叶片结构及相关生理参数研究。通过对根状茎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片结构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隆昌素’相比,‘叶艺隆昌素’发生了以下变化:(1)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能力下降,试管苗长势缓慢;(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3)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增加;(4)叶绿体结构不完整,呈囊泡状,基粒片层和类囊体减少;(5)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ALA、PBG、Urogen III、Coprogen和ProtoⅨ的含量降低,推测受阻位点可能发生在Copr到Proto部位。由此可知,‘叶艺隆昌素’叶绿体结构不完整可能影响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根状茎分化能力下降,试管苗长势缓慢。3.根状茎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叶艺隆昌素’根状茎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根状茎颜色变黄的原因。结果表明根状茎颜色变黄与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不相关,但是否与叶绿素降解相关需要进一步证实。psbC、psbH等与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在‘叶艺隆昌素’根状茎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影响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致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状茎变黄。4.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叶艺隆昌素’叶片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艺性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编码尿卟啉原脱羧酶的HEME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表达下调,影响了尿卟啉原Ⅲ的合成,可能是尿卟啉原Ⅲ到原卟啉原Ⅸ合成受阻的原因之一。而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编码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的CHLM基因、谷氨酸-tRNA还原酶的HEMA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上调表达,可能是一种补偿性的提高表达。同时还发现一个叶绿素降解相关的基因在‘叶艺隆昌素’中表达上调,表明叶艺的形成的部分原因是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叶绿素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叶绿体发育和光系统相关基因在‘叶艺隆昌素’叶片中下调表达,可能影响了类囊体膜的发育,致使叶绿素合成后也无法整合到光合蛋白上,进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

王萌[5](2018)在《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株形端正,叶片对称挺拔,四季常青,花姿优美,花色艳丽,犹如谦谦君子,雍容华贵。辽宁省是我国君子兰生产大省,主要集中在鞍山、辽阳等地。本论文主要是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辽阳市君子兰的生产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辽阳市的君子兰生产在环境条件上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辽阳市毗邻鞍山市这个全国最大的君子兰生产城市,在交通运输技术交流等方面有着比较便利的条件,但在生产规模远不如鞍山市。2018年,辽阳市共有约1500亩的君子兰种植面积,260多户种植君子兰,有8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君子兰种植基地。销售好的年份每亩地每年收入可达7、8万元,有时多达10余万元,年产量约150万株。君子兰种植品种80%以鞍山兰为主,20%为国兰和其他品种也包括一些改良品种。(2)辽阳市君子兰的繁殖主要是采取播种繁殖的方式,有些规模比较大的君子兰基地有比较完善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大多数君子兰基地没有先进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辽阳市君子兰常见生理性病害有夹箭、烂根、日灼和黄化。君子兰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和灰霉病等。君子兰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蜗牛、蛞蝓。(3)辽阳市君子兰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精品君子兰少;种苗质量差;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科研技术投入较少。(4)针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增加新型的君子兰产品;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李季鸿[6](2018)在《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兰属(Cymbidium Sw.)是微子目兰科植物,是品种间变异最大、遗传背景最复杂的类群。本文采集了广东、福建市场常见的兰属栽培品种和出版文献里收录的兰属种质资源共142个品种,调查了这142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分级。从中选取了代表兰属不同种的10个品种对85对SSR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取出识别性高、多态性好的兰属SSR通用性引物。同时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6个兰属品种进行了表型和分子特异性测试,确定表型代码,并进行了身份描述照片的拍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的4个品种1701A、1702A、1703A、1704A进行了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与其各自的近似品种相比,1701A在8个目测性状和12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2A在2个目测性状和9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3A在2个目测性状和3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4A在2个目测性状和10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近似品种选择足够近似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判定申请品种1701A、1702A、1703A和1704A具备特异性。2.对142个兰属品种的叶片数、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花数量、萼片长、萼片宽、花瓣长、花瓣宽和唇瓣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和萼片长符合正态分布,花瓣长和唇瓣长符合近似正态分布,因此对这6个数量性状采用概率法进行了数值范围分级。叶片数、花数量、萼片宽、花瓣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4个数量性状采用极差法进行数值范围分级。3.参照UPOV技术文件TGP/8-3,首次研究了兰属的表型GAIA(盖亚)距离。根据兰属测试指南中76个性状表达的特征,为品种间每一个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权重赋值,可以消除利用代码法筛选品种存在的由于生态环境、性状观测误差等带来的问题。利用权重赋值,按照性状差异,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进行了两两对比,得到品种间表型GAIA距离。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表型GAIA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一类,与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相关系数高达0.6524。说明本研究的表型GAIA距离和分子距离方法所得结果均真实可靠,可较好的相互配合用于兰属品种近似品种的筛选。4.利用有代表性的10个兰属品种,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条带清晰、通用性好的引物。这17对引物共扩增出85个不同的条带,平均每一对引物扩增出5个条带;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1个,多态性条带比率平均值为0.72,除了个别引物如S11和S10的多态性条带比率较低外(0.25和0.38),其余的15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比率均在0.50以上。通过17对SSR引物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进行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同一类,说明本研究获得的分子距离基本能真实代表品种的身份信息。5.基于植物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拍摄规范,本研究从拍摄期、拍摄地点、材料准备、拍摄背景和拍摄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兰属品种群体、植株、花序和单花4张身份照片拍摄技术规范,为兰属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的拍摄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上述研究结果为兰属植物的性状描述、身份照片的拍摄、品种特异性测试、品种身份真实性鉴定以及近似品种筛选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赵小鸽[7](2018)在《‘小凤兰’和‘玉女兰’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杂交兰是大花蕙兰和国兰杂交培育的新类型,既有大花蕙兰的艳丽,又有国兰的清香,市场前景广阔。杂交兰品种众多,不同品种遗传成分差异明显,栽培特性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杂交兰栽培技术,对推动杂交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代杂交兰新品种‘玉女兰’和二代杂交兰新品种‘小凤兰’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杂交兰试管苗移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管苗株高对‘小凤兰’的成活率、叶片数、生长速度影响不大,对芽苗数有显着影响,移栽18个月后株高10 cm的小凤兰其芽苗数显着多于8 cm。移栽时间对‘小凤兰’试管苗的成活率、株高、叶片数、芽苗数均有显着影响,3至5月份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高,生长好。栽培基质对‘小凤兰’试管苗成活率影响不大,但水草栽培的小凤兰芽苗数显着多于混合基质。施用不同叶面肥的‘小凤兰’试管苗成活率差异不大,但芽苗数和株高有显着差。(2)喷施叶面肥对‘小凤兰’小苗株高和芽苗数有显着影响,对叶片数和叶宽无显着影响。喷施花多多1号(N:P2O5:K2O=20:20:20)叶面肥的‘小凤兰’株高最高,为17.88 cm,平均芽苗数最多,为3.68。喷施叶面肥对‘小凤兰’中苗株高有显着影响,对芽苗数、叶片数和叶宽无显着影响,喷施花多多1号(N:P2O5:K2O=20:20:20)和KH2PO4(w/w,1:1)叶面肥的‘小凤兰’株高最高,为21.41 cm。喷施叶面肥对‘小凤兰’大苗株高、芽苗数、叶片数和叶宽均无显着影响。(3)喷施叶面肥对‘小凤兰’生殖生长有显着影响。喷施自制GG营养液的花芽分化率最高,花序长、花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数与花朵数显着正相关,叶片长与花序梗直径呈显着正相关。(4)喷施叶面肥对‘玉女兰’小苗株高和叶宽有显着影响,对芽苗数和叶片数无显着影响,喷施花多多1号(N:P2O5:K2O=20:20:20)与KH2PO4(w/w,1:1)叶面肥的株高最高,为22.07 cm,叶宽最宽,为1.39 cm。喷施叶面肥对‘玉女兰’中苗株幅、叶片生长,芽苗数均有显着影响,但对株高无显着影响,喷施自制营养液(NPK含量336 mg/L、62 mg/L、234 mg/L)的芽苗数最多,为1.7。(5)喷施1000 mg/L多效唑(PP333)对‘玉女兰’芽分化有显着影响。喷施PP333的新芽数最多,株高矮化,叶片生长减弱;喷施1-2次6-BA800 mg/L促进‘玉女兰’营养生长,但新芽数减少;喷施PP3331000 mg/L+6-BA 800mg/L的新芽数减少,但对营养生长影响不明显。(6)喷施叶面肥对‘小凤兰’和‘玉女兰’小苗株高均有显着影响,但喷施花多多1号(N:P2O5:K2O=20:20:20)的‘小凤兰’小苗株高最高,为17.88 cm,而喷施花多多1号(N:P2O5:K2O=20:20:20)和KH2PO4混合液的‘玉女兰’小苗株高最高,为22.07 cm,表明不同杂交兰小苗生长速度不同,所需叶面肥的种类也不一样。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不同杂交兰的栽培特性,建立了‘小凤兰’盆花生产技术体系,对深入研究杂交兰生长发育规律,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冬[8](2018)在《南京地区蝴蝶兰生产专业化操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是兰科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其颜色鲜艳、朵形优美,形似蝴蝶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在市场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节日庆典的观赏以及室内美化,在年宵花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蝴蝶兰有广大的应用前景,但其对开花要求较高。近些年,有些生产者经营管理不当,导致植株在销售季节到来之前就已开花,或者是推迟开花,或是开花时品质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想控制在适当的时候开出高品质的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在蝴蝶兰的生产管理中注意每个细节,各方面都要做到尽可能的完善。本课题结合南京地区蝴蝶兰的生产现状,通过研究蝴蝶兰新品种的试管苗移栽技术、换盆技术、日常生长栽培管理技术和花期调控技术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了蝴蝶兰成品苗的管理与销售,建立南京市专业化的操作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推进本地区花卉事业的发展,结果表明:1.蝴蝶兰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应在搜集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运用良种繁育技术在温室内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种苗的产业化发展。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宜选用MS培养基对蝴蝶兰的外植体(花梗、茎尖、叶片等)进行组织培养繁殖。2.通过对四种不同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容重、总孔隙度、pH、电导率抗寒性)以及蝴蝶兰生长发育情况(蝴蝶兰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数)的比较,得出最适合蝴蝶兰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为水草A级。3.试验采用4种不同肥料比(高氮、高磷、高钾、均肥)对两个红花系品种‘大辣椒’(Phalaenopsis cv.‘Big Chili’)、‘火凤凰’(Phalaenopsis cv.‘Flaming Phenix’)进行叶面喷施和根施,在10月-12月期间分别测定各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数、叶展、叶面积、花朵数量(含花苞)、花径、花箭长以及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磷处理:N:P:K=1:3:2时,蝴蝶兰开花品质显着优于其他处理。4.在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中,当组织培养苗叶片数达3-5片,根3-4根,苗高3-5公分时即可出瓶移栽。蝴蝶兰的小苗换盆应按计划表进行换盆工作,中苗栽培时间为3-5个月,当大部分苗双叶距达18 cm以上时,转入3.5寸种植,管理栽培6-7个月后进入催花处理。5.蝴蝶兰的日常养护工作应遵循科学管理,生长适温在25℃-30℃左右,水分管理在不同季节浇水次数及时间各不相同,水温控制在20℃并进行通风,使叶面积水尽快散失,减少病害发生,并防止个别苗基质过湿;肥料施用规律:浓度由低到高,品种交替使用,叶面喷肥很重要;光照要求:根据苗的大小控制在5000-20000 LX光照太强易引起晒伤现象,太低容易引起徒长。日常管理中发现蝴蝶兰苗有病虫害产生,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范。6.蝴蝶兰成品苗的管理和销售过程中,应根据蝴蝶兰开花数量、梗长和花径进行分级,包装过程应注意水分及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蝴蝶兰花朵的影响。

孙忆[9](2018)在《小苍兰亲本评价与杂交育种研究》文中指出小苍兰(Freesia hybrida)是鸢尾科香雪兰属多年生球茎花卉,花朵美艳且芳香馥郁。我国近些年来开始引进小苍兰品种,但由于气候、区域的差异,种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生产上长期依赖进口。因此,急需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改变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小苍兰花粉形态、花香成分、SSR分子标记、繁育系统等内容综合分析,对现有小苍兰品种进行评价,筛选适合作为亲本的品种,为今后杂交育种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均为椭球型且呈单粒存在,具远极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纹饰均有小刺状凸起,部分品种表面有小孔穴和圆形斑纹。通过花粉形态特征可以将所测小苍兰品种分成3大类。2.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15个小苍兰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共检测出了39种挥发成分,影响小苍兰最主要的成分是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在所测的大部分小苍兰品种中,最主要的成分为芳樟醇,但其余挥发成分差异较大。研究发现小苍兰香气单调与缺乏除芳樟醇外的其他嗅觉阈值低的化合物有关,今后的杂交育种中应将丰富和提高其他有价值的花香成分作为重点,如罗勒烯、柠檬烯、月桂烯等。3.基于小苍兰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6个小苍兰品种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小苍兰品种整体被分成两大类群,第一大类主要为自育的品种,第二大类均为近期引进的品种。第二类群的小苍兰又可分为两个亚群,第1亚群基本为红紫色单瓣品种,而第2亚群均为黄色系的品种。综合花粉、花香和分子标记的内容,初步判定黄色与白色品种亲缘关系更近,而紫红色系与前两者的关系相对较远。4.通过田间观测与实验研究,对小苍兰的繁育系统及花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苍兰在开放的过程中雌雄异位、雌雄异熟现象明显。检测出小苍兰花粉/胚珠比1614,OCI指数为5,综合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自然传粉的座果率低于人工授粉,因此判定小苍兰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5.通过不同小苍兰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及种子质量的统计,对于现有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进口品种间的杂交组合结实率很高。自育品种间的杂交组合收获的种子质量好。发现‘上农深黄’和‘Gold River’两者之一作为亲本时,杂交的结实率达100%。因此若在今后的杂交育种中将二者选做亲本之一,或许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

张淮南[10](2017)在《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先人崇尚花卉,以某种着名花卉进行园林景观营造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无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无锡园林成为江南园林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江南传统花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某种着名花卉为主题,因花造景,营造意境,又可作为存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的“无锡名花园林”。相对于无锡其它类型的园林而言,无锡名花园林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历史发展脉络不够清晰,造园艺术分析缺乏系统性。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方法,结合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从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造园理念、理法、园艺科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试图从中西名花文化的差异,名花园林发展现状及趋势等方面探讨无锡名花园林的未来发展之路。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历史中江南园林的名花造景情况为背景,总结出每个历史阶段的名花造景发展;在分析江南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主题花卉杜鹃花、梅花、兰花、樱花等在历史上出现的着名栽培品种,以及历代花谱、农书等专着关于名花的栽培要点,为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中国杜鹃园、江南兰苑、古梅奇石圃、鼋头渚樱花谷、鼋头渚花菖蒲园为对象,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理念,从花木、布局、理水、建筑等方面分析其造园理法。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造园艺术是“意”与“匠”的有机结合。(3)继承和发展江南传统名花文化。分析了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内涵,结合当代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无锡名花园林的建设意见:继承名花文化、创新赏花形式和加强技术力量。建成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名花园林。

二、兰花主要品种的繁殖与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花主要品种的繁殖与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建兰离体培养与种子萌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兰基本概况
    1.2 兰科植物繁殖方式
        1.2.1 分株繁殖
        1.2.2 假鳞茎繁殖
        1.2.3 兰科植物组织培养
    1.3 兰科植物种子繁殖
        1.3.1 种子共生萌发法
        1.3.2 种子非共生萌发法
    1.4 建兰及建兰繁殖
        1.4.1 兰科植物及建兰相关分子研究
        1.4.2 建兰种子萌发研究
        1.4.3 建兰根状茎组培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建兰种子发育形态学观察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器材
        2.1.3 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石蜡切片制片
        2.2.2 种子发育过程观察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建兰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蒴果形态特征变化
        2.3.2 建兰种胚发育
        2.3.3 建兰种子萌发过程观察
    2.4 讨论
第3章 建兰种子萌发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器材
        3.1.3 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1.5 萌发指标计算及统计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种子授粉后不同天数对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培养方式对建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光照对建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植物生长物质对建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植物生长物质对建兰根状茎分化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1.1 材料
        4.1.2 仪器
        4.1.3 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不同浓度6-BA、NAA配比对不同发育大小根状茎分化影响
        4.2.2 不同浓度6-BA、NAA、TDZ配比对不同切分大小根状茎分化影响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春剑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中间繁殖体的起源与发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组织培养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应用
        1.1.1 中国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2 中国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
        1.1.3 中国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应用前景
    1.2 中国兰属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建成
        1.2.1 中国兰属植物胚胎学研究
        1.2.2 中国兰属植物组织解剖学研究
        1.2.3 组织细胞学观察的技术手段
        1.2.4 中国兰属植物细胞学水平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影响因素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基本培养基类型筛选
        2.2.2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培养方式筛选
        2.2.3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激素配方筛选
        2.2.4 春剑根状茎增殖最佳天然添加物的筛选
        2.2.5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最佳切割方式筛选
        2.2.6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多因素组合筛选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3.2 不同培养方式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3.3 植物外源激素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3.4 天然添加物对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3.5 切割方式对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2.3.6 几种主要因素对根状茎增殖的交互影响
    2.4 总结与讨论
        2.4.1 春剑根状茎增殖的单因素控制
        2.4.2 影响春剑根状茎增殖主要因素的综合控制
第三章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因素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类型筛选
        3.2.2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植物外源激素筛选
        3.2.3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不同培养方式筛选
        3.2.4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切割方式筛选
        3.2.5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继代时间筛选
        3.2.6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活性炭添加量筛选
        3.2.7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组合培养方式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2 植物外源激素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方式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4 切割方式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5 继代时间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6 活性炭浓度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3.7 几种主要因素对春剑根状茎不定芽诱导的综合影响
    3.4 总结与讨论
        3.4.1 春剑根状茎不定芽分化的单因素控制
        3.4.2 影响春剑根状茎不定芽分化主要因素的综合控制
第四章 春剑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植株再生试验方法
        4.2.2 炼苗和移栽方法
        4.2.3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春剑不定芽生根壮苗培养基筛选
        4.3.2 不同基质炼苗和移栽
    4.4 总结与讨论
        4.4.1 植物外源激素对春剑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4.4.2 基本培养基种类对春剑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4.4.3 活性炭对春剑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第五章 春剑中间繁殖体的起源与发育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春剑根状茎器官分化形成与途径
        5.3.2 春剑根状茎组织结构与器官发生
    5.4 总结与讨论
        5.4.1 春剑中间繁殖体发育过程
        5.4.2 春剑中间繁殖体结构特征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2n配子途径的杂交兰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前言
    1.1 兰花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1.1 兰花无性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1.1.1 化学诱导
        1.1.1.2 物理诱导
        1.1.1.3 生物诱导
        1.1.1.4 无性多倍化育种存在的问题
        1.1.2 兰花有性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1.2.1 未减数配子发生
        1.1.2.2 倍性杂交育种
        1.1.2.3 兰花不同倍性有性多倍体的增殖分化特性
        1.1.3 兰花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1.1.3.1 形态学鉴定
        1.1.3.2 气孔鉴定
        1.1.3.3 流式细胞仪鉴定
        1.1.3.4 染色体计数
    1.2 杂交兰种苗工厂化生产研究进展
        1.2.1 外植体的选择
        1.2.2 根状茎的诱导
        1.2.3 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
        1.2.4 杂交兰生根壮苗
        1.2.5 杂交兰试管苗移栽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利用2n配子途径创建杂交兰多倍体新种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方法
        2.2.4.1 兰花花粉2n配子的鉴定
        2.2.4.2 兰花亲本选配与杂交
        2.2.4.3 杂种后代群体构建
        2.2.4.4 多倍体的筛选和优良单株选择
    2.3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兰花亲本2n雄配子发生率
        2.4.2 果荚的种子无菌播种
        2.4.3 44-58ב小凤兰’和‘君豪兰’ב宫粉佳人兰’杂交后代形态学及组培快繁
        2.4.3.1 中间繁殖体及再生植株的形态观察
        2.4.3.2 中间繁殖体的增殖特性
        2.4.3.3 中间繁殖体的分化特性
    2.5 小结
3 有性三倍体杂交兰‘黄荷兰’的快速繁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2.4 方法
        3.2.4.1 根状茎诱导
        3.2.4.2 根状茎增殖
        3.2.4.3 根状茎分化
        3.2.4.4 生根壮苗
        3.2.4.5 试管苗移栽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切割方式对‘黄荷兰’根状茎诱导的影响
        3.4.2 影响‘黄荷兰’根状茎增殖的因素
        3.4.3 影响‘黄荷兰’根状茎分化的因素
        3.4.3.1 外源激素对不切割根状茎分化的因素
        3.4.3.2 有机附加物对不切割根状茎分化的因素
        3.4.3.3 外源激素对切割根状茎分化的因素
        3.4.4 影响‘黄荷兰’生根壮苗的因素
        3.4.5 影响‘黄荷兰’试管苗移栽的因素
    3.5 小结
4 有性三倍体杂交兰的性状鉴评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2.4 方法
        4.2.4.1 形态学和主要观赏性状性状观测
        4.2.4.2 组培快繁特性研究
    4.3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有性三倍体的主要观赏性状
        4.4.1.1 苗期性状
        4.4.1.2 开花植株性状
        4.4.3 有性三倍体的组培快繁特性
        4.4.3.1 根状茎诱导特性
        4.4.3.2 根状茎增殖特性
        4.4.3.3 根状茎分化特性
        4.4.3.4 生根壮苗特性
        4.4.3.5 试管苗移栽特性
    4.5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利用2n配子选育杂交兰多倍体新品种的技术
        5.1.2 有性多倍化对杂交兰组培快繁特性与主要观赏性状的影响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兰及叶艺兰简介
        1.1.1 兰花简介
        1.1.2 国兰的价值
        1.1.3 春剑‘隆昌素’品种介绍
    1.2 国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1.2.2 培养基配方
        1.2.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1.3 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3.1 ~(60)Co-γ辐射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1.3.2 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综合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1.3.3 国兰辐射诱变研究进展
    1.4 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1.4.1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1.4.2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
        1.4.3 叶色突变体的生长状况
        1.4.4 叶色突变生理机制
        1.4.5 叶色突变主要分子机制
    1.5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隆昌素’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叶艺新材料的创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培养条件对‘隆昌素’外植体诱导成根状茎的影响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2.3 磁处理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2.4 ‘隆昌素’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
        2.2.5 ~(60)Co-γ辐射诱变‘隆昌素’根状茎研究
    2.3 讨论
        2.3.1 不同培养条件对‘隆昌素’外植体诱导成根状茎的影响
        2.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3.3 磁处理对‘隆昌素’根状茎分化成芽的影响
        2.3.4 ‘隆昌素’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
        2.3.5 ~(60)Co-γ辐射诱变‘隆昌素’根状茎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叶艺隆昌素’表型及生理生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1.3 光学显微镜观察
        3.1.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3.1.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3.1.6 染色体倍性分析
        3.1.7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测定
        3.1.8 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表型对比
        3.2.2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组培苗增殖及分化差异
        3.2.3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2.4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生理参数测定
        3.2.5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片结构分析
        3.2.6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染色体倍性分析
        3.2.7 ‘叶艺隆昌素’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3.3 讨论
        3.3.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生理生化比较研究
        3.3.2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片结构比较研究
        3.3.3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比较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叶艺隆昌素’根状茎转录组测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艺隆昌素’和‘隆昌素’根状茎形态观察
        4.2.2 测序结果和组装
        4.2.3 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
        4.2.4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4.2.5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成员的鉴定
        4.2.6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的鉴定
        4.2.7 其他调控相关的unigene
        4.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 讨论
        4.3.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根状茎变黄的影响
        4.3.2 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对根状茎颜色变黄的影响
        4.3.3 其他因素对根状茎变黄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叶艺隆昌素’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组装及注释
        5.2.2 DEGs功能分类
        5.2.3 KEGG功能分析
        5.2.4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成员的鉴定
        5.2.5 差异表达unigene中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的鉴定
        5.2.6 其他调控相关的unigene
        5.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5.3 讨论
        5.3.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3.2 叶绿体发育相关功能蛋白基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3.3 其他因素对叶艺形成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君子兰生产现状
    1.2 国内外君子兰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3 辽宁省君子兰生产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调查地点与方法
    2.1 调查地点
    2.2 调查方法
        2.2.1 查阅文献
        2.2.2 实地走访
        2.2.3 电话咨询
3 结果与分析
    3.1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现状
        3.1.1 种植种类及品种
        3.1.2 种植面积及产量
        3.1.3 生产方式及设施
    3.2 辽阳市君子兰栽培技术
        3.2.1 繁殖方式
        3.2.2 移栽换盆与基质配制
        3.2.3 温光水肥管理
        3.2.4 花期调控
        3.2.5 病虫害防治
    3.3 辽阳市君子兰销售情况
        3.3.1 产品销售
        3.3.2 经济效益分析
    3.4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精品君子兰少
        3.4.2 种苗质量差
        3.4.3 标准化程度低
        3.4.4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4.5 病虫害得不到很好控制
        3.4.6 科研技术投入较少
    3.5 辽阳市君子兰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5.1 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
        3.5.2 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
        3.5.3 增加新型君子兰产品
        3.5.4 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3.5.5 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4 讨论
    4.1 促进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4.2 辽阳市君子兰病虫害防控技术
    4.3 辽阳市君子兰无性繁殖及花期调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6)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兰属概况
        1.1.1 兰属
        1.1.2 兰属内种群的开发情况
        1.1.3 兰文化及观赏体系变迁
        1.1.4 广东兰属品种
    1.2 兰属品种产业化现状概括
        1.2.1 广东兰属品种产业现状
        1.2.2 广东兰属育种力量
    1.3 兰属新品种申请概况
        1.3.1 中国品种登录
        1.3.2 国际兰花登录
        1.3.3 兰花品种审定
        1.3.4 兰属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
    1.4 植物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
        1.4.1 极差等距法
        1.4.2 正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4.3 偏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5 兰属SSR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开发
    1.6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数量性状的采集方法
        2.2.2 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
        2.2.3 测试品种性状采集和DUS判定
        2.2.4 兰属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2.2.5 试剂和仪器
        2.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兰属新品种特异性测试
        3.1.1 兰属新品种1701A的特异性判定
        3.1.2 兰属新品种1702A、1703A和1704A的特异性判定
    3.2 兰属数量性状分级研究
        3.2.1 数量性状基本特征分析
        3.2.2 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2.3 非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3.1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观测
        3.3.2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GAIA赋值
        3.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4 兰属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
        3.4.1 用于SSR标记选择的兰属品种分析
        3.4.2 兰属品种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3.4.3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
    3.5 兰属品种表型和分子距离对比分析
        3.5.1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聚类分析
        3.5.2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与表型GAIA距离相关性分析
    3.6 兰属品种身份图片拍摄规范
        3.6.1 群体照片拍摄标准
        3.6.2 植株照片拍摄规范
        3.6.3 花序照片拍摄规范
        3.6.4 单花照片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DUS近似品种的选择与数据库的构建
        4.1.2 品种间表型距离和GAIA赋值
        4.1.3 分子标记技术在DUS测试中的应用
        4.1.4 兰属技术问卷性状修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用于数量性状采集的兰属品种/资源目录表
附录 表B用于兰属品种分子标记初筛的85对SSR引物

(7)‘小凤兰’和‘玉女兰’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前言
    1.1 杂交兰及其产业化
        1.1.1 杂交兰概述
        1.1.2 杂交兰产业化
    1.2 兰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1 栽培基质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矿质元素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1 氮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2 磷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3 钾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4 氮磷钾配比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兰花催芽催花技术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影响‘小凤兰’试管苗移栽及小苗生长的因素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1.1 供试植物
        2.2.1.2 试验基质和盆具
        2.2.1.3 供试肥料
        2.2.2 试验方法及管理
        2.2.2.1 试管苗株高对‘小凤兰’生长的影响试验
        2.2.2.2 移栽时间、基质和施用肥料对‘小凤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试验
        2.2.2.3 性状测量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试管苗株高对‘小凤兰’移栽效果的影响
        2.3.2 移栽时间和施用肥料对‘小凤兰’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2.3.3 基质对‘小凤兰’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2.3.4 移栽时间对‘小凤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3.5 基质对‘小凤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3.6 施用肥料对‘小凤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4 小结
3 施肥对‘小凤兰’和‘玉女兰’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1.1 供试植物
        3.2.1.2 试验基质和盆具
        3.2.1.3 供试肥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小苗施肥试验
        3.2.2.2 中苗施肥试验
        3.2.2.3 大苗施肥试验
        3.2.2.4 性状测量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施肥对‘小凤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1 施肥对‘小凤兰’小苗生长的影响
        3.3.1.2 施肥对‘小凤兰’中苗生长的影响
        3.3.1.3 施肥对‘小凤兰’大苗生长的影响
        3.3.1.4 施肥对‘小凤兰’开花的影响
        3.3.2 施肥对‘玉女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3.3.2.1 施肥对‘玉女兰’小苗生长的影响
        3.3.2.2 施肥对‘玉女兰’中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小结
4 ‘小凤兰’和‘玉女兰’催芽技术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1.1 供试植株
        4.2.1.2 试验基质和盆具
        4.2.1.3 试验药品
        4.2.2 试验方法
        4.2.2.1 ‘小凤兰’催芽试验
        4.2.2.2 ‘玉女兰’催芽试验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甲环唑、丙环唑和KH_2PO_4对‘小凤兰’的催芽效果
        4.3.2 外源激素对‘玉女兰’的催芽效果
    4.4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移栽时间和基质对杂交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5.1.2 施肥对杂交兰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5.1.3 外源激素对杂交兰芽分化的影响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南京地区蝴蝶兰生产专业化操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蝴蝶兰分布与习性
    1.2 蝴蝶兰形态特征
    1.3 蝴蝶兰繁殖方式
        1.3.1 无菌播种法
        1.3.2 组织培养
    1.4 蝴蝶兰自然花期
    1.5 蝴蝶兰的温室栽培管理
        1.5.1 温室的发展
        1.5.2 温室内环境条件与蝴蝶兰的关系及其调控
    1.6 本实验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蝴蝶兰新品种开发体系
    2.1 蝴蝶兰品种种质资源搜集与保存
        2.1.1 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与评价
        2.1.2 新品种的引进与评价筛选
    2.2 蝴蝶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2.3 蝴蝶兰良种繁育技术与专业化生产
    2.4 蝴蝶兰种苗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 不同栽培基质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供试材料
    3.2 供试栽培基质
    3.3 田间试验方法
    3.4 室内试验测定基质的指标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6 结果与分析
        3.6.1 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
        3.6.2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叶片数的影响
        3.6.3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叶长的影响
        3.6.4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叶宽的影响
        3.6.5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抗寒性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肥料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指标测定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肥料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
        4.4.2 不同氮、磷、钾配比条件下蝴蝶兰体内氮、磷、钾含量
        4.4.3 不同肥料对蝴蝶兰观赏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5.1 栽培基质和用盆
    5.2 小苗养护管理
        5.2.1 出瓶
        5.2.2 取瓶和定植
        5.2.3 洗瓶
        5.2.4 出瓶后管理
    5.3 换盆
        5.3.1 换盆时间
        5.3.2 换盆方法
        5.3.3 换盆程序
    5.4 开花及花期管理
        5.4.1 抽梗苗的管理
        5.4.2 花梗20 cm至着苞前的管理
        5.4.3 着苞期的管理
        5.4.4 开花期的管理
    5.5 病虫害的防治
        5.5.1 蝴蝶兰常见病虫害
        5.5.2 各生长期病虫害的防治
    5.6 小结
第六章 蝴蝶兰花期调控技术体系
    6.1 光照
        6.1.1 光照强度
        6.1.2 光照时间
        6.1.3 光照与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6.2 温度
        6.2.1 花芽分化期温度调控
        6.2.2 开花期温度调控
    6.3 水分
        6.3.1 花芽分化期水分调控
        6.3.2 开花期水分调控
    6.4 兰菌
    6.5 肥料
    6.6 植物生长调节剂
    6.7 小结
第七章 蝴蝶兰的成品管理与销售
    7.1 分级管理
    7.2 包装出货
    7.3 销售管理
        7.3.1 批发销售
        7.3.2 组盆销售
    7.4 运输管理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小苍兰亲本评价与杂交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花粉形态学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1.2 植物花香成分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1.3 SSR分子标记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1.4 植物繁育系统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花粉形态的小苍兰育种亲本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粉的外部形态及外壁纹饰特征
        2.2.2 花粉形态聚类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花香成分分析的小苍兰育种亲本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构成种类
        3.2.2 构成成分分析
        3.2.3 聚类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小苍兰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DNA提取与引物设计
        4.1.2 多态性扩增及检测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引物筛选
        4.2.2 聚类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小苍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花粉活力检测
        5.1.3 柱头可授性测定
        5.1.4 杂交指数(OCI)的估算
        5.1.5 花粉-胚珠比(P/O)
        5.1.6 传粉方式检测
        5.1.7 花粉萌发进程的荧光观察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小苍兰花的结构与开花进程
        5.2.2 花粉形态、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5.2.3 杂交指数(OCI)
        5.2.4 花粉/胚珠比(P/O)
        5.2.5 花粉萌发过程的荧光观察
        5.2.6 不同传粉方式下座果率
    5.3 讨论
第六章 小苍兰杂交育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1.1 杂交结实情况
        6.1.2 种子质量情况
    6.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供试小苍兰品种图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
    1.2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1.2.1 无锡研究成果
        1.2.2 国内研究成果
        1.2.3 国外研究成果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江南传统名花园林的形成
    2.1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简史
        2.1.1 先秦至汉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宋
        2.1.4 元明清
        2.1.5 近现代
        2.1.6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2.2 江南传统名花品种与栽培技术
        2.2.1 传统名花品种
        2.2.2 传统名花栽培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近现代无锡名花园林的形成
    3.1 民族实业家“以园养园”
        3.1.1 梅园
        3.1.2 横云山庄
        3.1.3 陈家花园
    3.2 园艺爱好者“海外引种”
        3.2.1 杜鹃花引种
        3.2.2 兰花引种
    3.3 商人巨贾的“园林点缀”
        3.3.1 蠡园
        3.3.2 锦园
    3.4 无锡名花园林的建立
        3.4.1 杜鹃园
        3.4.2 江南兰苑
        3.4.3 花菖蒲园
        3.4.4 古梅奇石圃
        3.4.5 樱花谷
    3.5 近代无锡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3.6 本章小结
4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念“意之立”
    4.1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4.1.1 利用自然环境
        4.1.2 营造花卉生境
        4.1.3 巧借有利景观
    4.2 以文立意,以景生情
        4.2.1 点明景观主题
        4.2.2 蕴含诗情画意
    4.3 因花造景,因景成境
        4.3.1 传承名花文化
        4.3.2 营造名花景观
        4.3.3 开拓名花意境
    4.4 本章小结
5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法“匠之营”
    5.1 整体布局
        5.1.1 园林选址:依山傍水,巧于借景
        5.1.2 总体布局:集锦为主,突出主景
        5.1.3 局部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5.2 山水生境
        5.2.1 源有去由,水有来历
        5.2.2 随曲合方,以水为心
        5.2.3 姿态不一,动静交融
    5.3 突显花木
        5.3.1 尊重植物自身生境
        5.3.2 突出主题植物造景
        5.3.3 融合其它园林要素
    5.4 配置建筑
        5.4.1 建筑形式:因循传统,形式多样
        5.4.2 建筑风格:含蓄稳重,推陈出新
        5.4.3 建筑理法: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5.5 本章小结
6 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与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
    6.1 中西名花园林的异同与中国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
        6.1.1 中西名花园林的共同点
        6.1.2 中西名花园林风格的差异
    6.2 江南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
        6.2.1 江南现有着名名花园林
        6.2.2 名花园林的发展困境与趋势
    6.3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之路探索
        6.3.1 无锡名花园林存在的问题
        6.3.2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方向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兰花主要品种的繁殖与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兰离体培养与种子萌发研究[D]. 王思蕲.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2]春剑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中间繁殖体的起源与发育[D]. 山蒙萌.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3]基于2n配子途径的杂交兰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D]. 徐仕英.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4]一个国兰叶艺新材料的创制及叶艺形成机理研究[D]. 蒋彧.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7)
  • [5]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D]. 王萌.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6]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D]. 李季鸿.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小凤兰’和‘玉女兰’栽培技术研究[D]. 赵小鸽.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南京地区蝴蝶兰生产专业化操作体系研究[D]. 陈冬.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9]小苍兰亲本评价与杂交育种研究[D]. 孙忆.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10]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D]. 张淮南.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主要兰花品种的繁殖栽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