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闫俐维[1](2021)在《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丰隆等穴位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对高脂血症小鼠模型TC、TG、LDL-C、HDL-C及MDA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所起到的协同增效作用机制,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KM雄性小鼠70只按照电脑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实验组(55只)。空白组每日常规喂养普通饲料,实验组通过每日喂养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随机抽取空白组、实验组小鼠5只,摘除眼球采血并检测相应指标。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小鼠再按照电脑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成模型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异功降脂散组10只、针刺组10只和针药组10只,分组治疗并继续上述喂养。其中空白组、模型组灌胃10 ml/(kg·d)0.9%氯化钠溶液;辛伐他汀组灌胃10 ml/(kg·d)辛伐他汀溶剂;异功降脂散组灌胃10 ml/(kg·d)异功降脂散中药汤剂;针刺组针刺双侧丰隆、足三里、内庭并灌胃10 ml/(kg·d)0.9%氯化钠溶液;针药组针刺双侧丰隆、足三里、内庭并灌胃10 ml/(kg·d)异功降脂散中药汤剂。每日一次,治疗4周后摘取各组小鼠眼球采静脉血,分离出小鼠血清,通过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治疗后,各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显着降低(P<0.01),其中针药组变化显着优于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P<0.05,P<0.05)。2.治疗后,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以针药组改善最为明显。3.治疗后,各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血脂四项水平均有改善(P<0.05)),其中针药组与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相比,TC,LDL-C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P<0.05,P<0.05)。4.治疗后,各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MDA值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较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相比,针药组MDA值显着降低(P<0.05,P<0.05)。结论:1.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能控制小鼠体质量增长。2.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TC、LDL-C水平。3.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降低高脂血症小鼠MDA水平。4.针刺结合异功降脂散能改善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庞琳琳[2](2021)在《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导师对血脂异常的中医学认识及治疗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在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法对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其血管内皮受损致A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从脾论治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杨关林教授精通现代医学理论,博采传统医学的各家思想,认为血脂异常与痰浊相关,以血脂异常为切入点,提出血脂异常以“脾虚痰浊”立论,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以健脾祛痰为重点,从“脾主运化”论治血脂异常每获良效。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导师关于血脂异常的中医学理论及治疗方法。2.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包括: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文献检索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9日。搜集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3.采用高脂饮食单笼饲养建立小型猪血脂异常脾虚痰浊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饲,且每只小型猪均单笼饲养,限制活动。实验周期为24周。于第0、12、2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小猪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I)等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测定血中1磷脂鞘氨醇(S1P)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猪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氧磷酶1(PON1)、HDL-Apo AI、HDL-SAA、HDL-PON1水平;于第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猪血清和内皮组织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 NOS),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IP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 PCR法测定SIP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杨关林教授认为,中医膏脂运化失常,多对应现代医学的血脂异常,在治疗的过程中,当紧守“脾虚痰湿、浊脂内生”之病机,有效运用“脾主运化”思想,以“复脾运化、祛痰化浊、调脾胃以调血脂”为治疗原则,总结出从“脾主运化”论治血脂异常的中医理论,并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将血脂异常从“脾主运化”论治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2.共纳入18项研究,合计15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祛痰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血脂异常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血浆TC、TG、LDL-C水平,升高血浆HLD-C、Apo A水平,改善中医症状、减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健脾祛痰法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者降低TC、TG、LDL-C,升高HLD-C、Apo A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纳入研究中报道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包括便秘、腹胀、腹泻、腹痛、恶心、皮疹、头痛、转氨酶升高等,多在停药后恢复,没有试验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健脾祛痰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血脂水平疗效方面,健脾祛痰法能显着降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G水平(P<0.01),降低其LDL-C水平(P<0.05),显着升高Apo A1水平(P<0.01);经健脾祛痰法治疗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C也有所降低(P>0.05),HDL-C有所升高(P>0.05)。在纠正dy HDL疗效方面,经健脾祛痰中药治疗后,血清MPO、HDL-SAA水平显着降低(P<0.01),HDL-Apo AI、HDL-S1P、HDL-PON1水平显着升高(P<0.01),PON1水平升高(P<0.05),MPO/PON1比值显着减小(P<0.01),HDL-SAA/HDL-Apo AI比值减小(P<0.05)。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 NOS、i NOS、ET-1、ICAM-1水平显着升高,e NOS、NO水平显着降低;健脾祛痰中药显着降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 NOS、i NOS、ET-1、ICAM-1水平(P<0.01),显着升高e NOS水平(P<0.01),NO水平也升高(P<0.05)。各组内皮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变化一致。表明健脾祛痰中药能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功能。研究发现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e NOS表达也降低(P<0.05),健脾祛痰中药显着增加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m RNA表达(P<0.01),升高e NOS m RNA表达(P<0.05)。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e NOS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i NOS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健脾祛痰中药增加S1PR1、PI3K、e NOS蛋白表达(P<0.05),显着增加Akt蛋白表达(P<0.01),降低i NOS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1.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脾虚痰湿、浊脂内生”,导师以“脾主运化”为指导思想,以“复脾运化、祛痰化浊、调脾胃以调血脂”为治疗原则,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着。2.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3.健脾祛痰中药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脂水平,减少dy HDL含量,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与活化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受抑制的S1PR1/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邱进寿[3](2020)在《加减保和丸治疗绝经后痰瘀互结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减保和丸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痰瘀互结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加减保和丸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证型符合痰瘀互结型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来曲唑2.5mg qd),在此基础上分别予加减保和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4例,治疗组有1例未能按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2例失访,退出实验。最后有81例完成实验,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肿瘤TNM分期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下降,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在改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医症候总评分改善效果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的KP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PS评分提高,对照组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Ca-153、Ca-l25、TK-1的指标均不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加减保和丸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更好改善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中出现的血脂异常,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2、加减保和丸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功能状态(KPS评分),不影响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肌酶、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方面安全性好。3、加减保和丸对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血脂异常患者有临床获益,有推广价值。
汪倩[4](2020)在《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进行干预,观察针药结合使用对改善高脂血症小鼠TC、TG、HDL-C、LDL-C、小鼠行为及体重的协同增效作用,观察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从而探讨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体质量20±2g雄性健康KM小鼠,先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再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58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3)和实验组(n=45),实验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进行造模,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食不作处理。喂养4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摘眼球取血,检测血脂后处死。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针药结合组、辛伐他汀组继续喂养高脂饲料,空白组继续喂养普通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1 ml/(g·d)灌胃治疗,异功降脂饮组给予异功降脂饮0.01 ml/(g·d)灌胃,其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针灸组针刺丰隆、足三里,内庭,留针20 min,其余组固定20 min。针药结合组予针药结合干预,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体重变化,血脂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1.治疗后小鼠体重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异功降脂饮组与针灸组(P<0.05)。2.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血脂四项情况改善显着(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3.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显着或极显着提高SOD值(P<0.05,P<0.01),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针药结合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1.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的行为学表现、体质量及TC、TG、HDL-C、LDL-C含量。2.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提高高脂血症小鼠体内SOD的含量。3.本实验表明,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陈玄晶[5](2020)在《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其防治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医学认为,痰浊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强调从痰论治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途径。温胆汤出自《集验方》,经《三因方》调整,具理气化痰、温胆和胃之效,可同时治疗有形、无形之痰,调节枢机不利,历经千年不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冠心病痰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医学研究进展,从文献研究入手,评估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而构建冠心病痰证相关细胞和动物模型,结合UPLC-Q-TOF/MS技术药物分析结果,从胆固醇转运角度探讨经典化痰方剂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温胆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科学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靶点明确、物质基础清晰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中药新制剂奠定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全面检索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以及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使用Meta分析对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2.细胞研究基于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异樱花素、甘草次酸、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对THP-1的细胞毒性;油红O染色检测温胆汤及其要药效成分单体干预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并排除对巨噬细胞泡沫化无明显药效作用的成分单体;酶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水平,并检测细胞胆固醇流出率;w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CD36、SR-A、ABCA1、SR-BI蛋白的表达水平。3.动物研究基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温胆汤干预后,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检测Apo E-/-小鼠血脂水平;HE染色后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油红O染色后观察主动脉整体斑块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ABCA1、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脏SR-BI、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文献研究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温胆汤干预在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有效率、降低TG、LDL-C水平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TC、升高HDL-C疗效上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温胆汤降脂临床有效率、降低TC水平疗效与西药相当(P>0.05),但降低TG水平优于西药(P<0.05);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温胆降脂临床有效率、降低TG水平优于西药(P<0.05),但降低TC水平疗效与西药相当(P>0.05)。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在调节血脂异常临床有效率,以及降低TG、TC、LDL-C水平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文献中有6篇进行了安全性描述,仅1篇文献明确提及2例胃部不适,提示温胆汤临床耐受性较好。温胆汤治疗冠心病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减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并且降低异常CRP水平,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低LDL-C水平方面研究过少,尚不能对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在降低LDL-C上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做出结论。纳入文献中共4篇进行了安全性描述,4篇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加减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临床运用治疗冠心病耐受性较好。2.细胞研究温胆汤浓度依赖性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减少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形成以及胆固醇酯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影响不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浓度依赖性的促进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蛋白表达,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高剂量干预显着降低细胞膜S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汤低、中剂量组细胞膜S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中、高剂量干预能够显着促进细胞膜ABCA1、SR-BI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温胆汤低剂量组细胞膜ABCA1、SR-BI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减少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影响不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显着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柚皮素各浓度组细胞膜CD3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细胞膜CD36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 VS.对照组)。柚皮素50μmol/L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膜SR-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橙皮内酯各浓度对细胞膜SR-A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素10μmol/L、50μmol/L组、橙皮素各浓度组和橙皮内酯各浓度组均显着促进细胞膜ABCA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柚皮素200μmol/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橙皮素50μmol/L、100μmol/L和橙皮内酯10μmol/L、50μmol/L干预能够有效增加细胞膜SR-BI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柚皮素各浓度组、橙皮素10μmol/L、橙皮内酯200μmol/L组细胞膜SR-BI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动物研究温胆汤中剂量干预能够抑制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体重增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各剂量干预均能够显着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血清TG、TC、LDL-C水平,抑制主动脉整体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能够改善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胆汤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占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胆汤各剂量组均能够促进小鼠主动脉ABCA1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能够提高Apo E-/-小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温胆汤低剂量对小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影响不显着(P>0.05 VS.模型组);温胆汤各剂量组对小鼠肝脏CD36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调节血脂异常,治疗冠心脏病临床疗效明确,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主要病变,基础研究显示温胆汤通过降低巨噬细胞CD36、SR-A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过量吞噬,并通过提高巨噬细胞ABCA1、SR-BI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温胆汤能够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Apo E-/-小鼠体重增长、血脂水平,并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主动脉caveolin-1蛋白水平抑制主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并通过升高主动脉ABCA1蛋白水平、肝脏SR-BI蛋白水平促进粥样硬化病变处胆固醇外流,逆转运至肝脏。柚皮素、橙皮素、橙皮内酯在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药效上与复方一致性较好,可认为是温胆汤调节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药效成分。本研究结果为温胆汤的临床运用推广提供更全面、有力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靶点明确、物质基础清晰的相关中药新制剂奠定了良好基础。
崔雅妹[6](2020)在《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基于评价结果,进行小样本临床试验,旨通过利用脐灸结合饮食控制疗法观察20例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案设计:Meta分析部分:计算机检索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Cochrane Library和Pub Med,纳入各数据库近20年来关于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的临床对照试验(RCT)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共观察结局指标5项: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变化水平;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LDL)变化水平及不良反应。使用Cochrane偏倚评估系统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软件Revman5.3进行Meta分析。临床试验部分:运用脐灸疗法结合饮食控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及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以量化指标更科学客观的评价疗效。本研究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患者中选取20例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对20例患者进行脐灸疗法结合饮食控制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脐灸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12周,对患者饮食控制每次治疗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定期随访,试验结果记录了患者入组时、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血脂实验室检查的数据和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运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部分:纳入文献14篇,共纳入患者885例,其中观察组441例,对照组444例,所纳入文献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的有效率优于山楂降脂片;与常规针刺组、血脂康胶囊组、他汀类药物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艾灸在改善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血脂康胶囊组。(3)TC水平的变化:艾灸组与常规针刺组、血脂康胶囊组及他汀类药物组相比改善患者血清TC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山楂降脂片组比较,艾灸组能明显降低患者TC水平;(4)LDL水平的变化:艾灸组对于降低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患者的LDL水平与血脂康胶囊组及他汀类药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常规针刺组及山楂降脂片组相比,艾灸组能明显降低患者LDL水平且疗效显着。临床试验部分:(1)中医证候积分:经过对三个时间点(即入组时、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时间点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脂生化指标:经过对三个时间点(即入组时、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者血清TG、TC、HDL水平与其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治疗结束时较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LDL-C的水平较治疗结束时及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Meta分析评价结果需谨慎对待。2.通过对中医证候积分的统计分析表明,脐灸疗法结合饮食控制能有效的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3.脐灸结合饮食控制可以降低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是停止治疗后,治疗效果不能延续,故对血脂的长期改善未见明显效果。
陈永真[7](2020)在《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玫瑰花中的有效成分—玫瑰花多酚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明确玫瑰花多酚降血脂的功效,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正常组每天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同时按要求给药,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70mg/kg、35mg/kg,辛伐他汀组为0.9mg/kg,非诺贝特组为27mg/kg,高脂血症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灌胃容积为10ml/kg,每日1次,持续给药6周,最后1天给药结束后,禁食12h称重、取材。主要检测指标:1.称量大鼠实验前后体质量。2.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的含量;3.运用HE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4.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主动脉血清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脂蛋白脂酶(Lipoprteinlipase,LPL)的含量;5.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FAS、ACC、LPL、SREBP-1c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是无显着性差异。2.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G、TC、LDL-C的含量明显升高,H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玫瑰花多酚高、中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的TG含量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的TG含量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TC和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的肝细胞形状较为规则,细胞核圆且位置居中,细胞索结构清晰。模型组中肝细胞浆内出现了大小不等、数量不等的圆形空泡,其中一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细胞排列欠规则,结构欠清晰,肝血窦逐渐清晰,未见脂滴。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的细胞核位置居中,形状规则,少见脂肪变性。4.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FAS、ACC、HSL、LPL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中的FAS的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中的ACC的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HSL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组间比较显示,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较玫瑰花多酚中、低剂量组的FAS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中剂量组的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ACC、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HSL酶的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中的FAS、ACC、LPL、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大鼠肝脏中的FAS、ACC、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FAS、ACC、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较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较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玫瑰花多酚中剂量组的FAS、ACC、LPL的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较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的FAS、ACC、LPL、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较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玫瑰花多酚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G和ACC、FAS的含量,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2.玫瑰花多酚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细胞结构,修复脂肪变性。3.玫瑰花多酚可以通过抑制SREBP-1c的激活来减少脂肪酸合成关键酶ACC、FAS的蛋白表达,延缓了脂肪合成速度,进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廖宗力[8](2019)在《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与肝脏脂质影响、肝组织结构变化及血清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2.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的增效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纯种兔40只,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组(A),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动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高脂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无促透剂组(C)(高脂模型+水作溶剂药饼施灸)、氮酮组(D)(高脂模型+氮酮溶液药饼施灸)和冰片组(E)(高脂模型+冰片溶液药饼施灸)。干预4周后,麻醉采血、处死后取肝组织。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及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一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组织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肝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eptin、HSL、CYP7A1、HMG-CoA还原酶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界限清楚,排列有序,核圆且核仁明显,无脂质变性;模型组肝细胞肿大变圆,胞质疏松淡染,排列紊乱,伴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肝血窦受压变窄,肝脏内含大量脂滴;无促透剂组肝细胞稍肿大,胞质疏松淡染,排列较紊乱,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基本正常,肝脏内脂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氮酮组和冰片组肝细胞大小形态基本正常,胞质染色正常,排列较有序,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正常,两组肝脏内脂滴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较无促剂组减少;冰片组肝脏脂滴含量较氮酮组稍减少。2.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血清及肝脏TC、TG、LDL-C显着升高、HDL-C显着降低、肝组织Apo-b显着升高、肝组织Apo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肝组织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氮酮组血清及肝脏TC、TG显着降低、肝组织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血清TC、TG、LDL-C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冰片组肝组织TG、LDL-C、Apo-b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兔血清HSL、HMG-CoA还原酶显着升高、CYP7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较,冰片组HSL及CYP7A1的升高幅度更显着(P<0.05或P<0.01),但2组对HMG-CoA还原酶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4.兔血清Leptin ELISA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Leptin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氮酮组和冰片组比较Leptin无显着差异。兔肝脏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相比,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的趋势和定量PCR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显示P-JAK2和P-STAT3变化趋势与JAK2和STAT3的基本一致。结论:1.隔药饼灸对HLP兔血脂、肝脂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肝组织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中施灸疗效更优。2.隔药饼灸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酶HSL、CYP7A1、HMG-CoA还原酶表达发挥调脂作用,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节脂代谢的增效机制可能通过影响以上三个脂代谢酶实现。3.隔药饼灸能激活Leptin介导JAK2/STAT3调脂通路,上调其相关因子表达,且氮酮和冰片运用于药饼后施灸对该通路的激活更显着,这可能是隔药饼灸调脂作用机制及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调脂增效机制之一。
柴露露[9](2019)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我国具有丰富的银杏叶资源,银杏树保有量约占全球银杏树资源的90%,是银杏叶的主产地。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国,2017年产量达到558.4吨,生产规模也超过1.9亿元,说明在我国银杏叶制剂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银杏叶制剂进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及纳入医保目录,说明人们对银杏叶制剂的需求量逐渐增高。目前银杏叶制剂广泛用于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痴呆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多作为辅助用药,需要积极探索银杏叶制剂的具体目标人群。因此对银杏叶进行全背景的文献计量,分析银杏叶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相关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受体结合的功能,从而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银杏叶片在专家共识作为推荐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之一。因此选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特点及作用机制,为银杏叶制剂在临床应用上的高质量循证评价提供参考和方向。研究一银杏叶全背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以“银杏叶”为关键词,搜集银杏叶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按发表时间、文献发表类型、银杏叶制剂剂型、不良反应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分析和评价银杏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932篇有关银杏叶的文献,其中3945篇文献涉及银杏叶的基础研究;3837篇文献涉及银杏叶的临床研究;994篇文献涉及银杏叶制剂的提取制备等;156篇涉及银杏叶的分布、种植、培育等。2发表的文献按其类型分为4类: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章等其他类型。有关银杏叶研究的年均文献量由1985年之前的1篇到1985~1998年的42篇,再增至1998~2011年的424篇,最后至2011~2018年的410篇。3 3945篇基础研究的文献中:有1004篇文献涉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实验研究;有845篇文献涉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有542篇文献涉及缺氧模型的实验研究;有368篇文献涉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实验研究;有255篇文献涉及糖尿病相关模型的实验研究;有112篇文献涉及痴呆模型的实验研究;余下855篇的文献由于作用机制难以进行分类则归为其他。4 3837篇临床研究按银杏叶剂型分为注射剂1742篇、片剂1222篇、丸剂288篇、胶囊465篇、冲剂12篇、其他剂型15篇,如酊剂、膏剂等,余93篇文献则未具体描述剂型。3837篇临床研究中有1468篇关于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文献;1346篇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文献;394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文献;159篇关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文献;142篇关于肾脏系统疾病的文献;103篇关于肺脏系统疾病的文献;72篇为其他系统疾病的文献。5临床研究的3837篇文献分布于545种期刊,期刊分布较分散,其中只刊登一篇文献的期刊有218种,占期刊总数的40%;刊登12篇以上文献的期刊有34种,占期刊总数的6%。其中华东地区作者的文献量最多;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作者的文献量最少。6本研究共纳入描述银杏叶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有43篇,包括综述10篇。33篇文献中有30篇文献的不良反应是由于使用银杏叶注射剂造成的,其余3篇文献则未详述具体使用哪种剂型。银杏叶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反映在皮肤及血管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心脑血管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心绞痛、肝损害等。银杏叶制剂与一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主要是舒血宁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前列腺素E1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头孢拉定等抗感染药存在配伍禁忌;金纳多与呋噻米注射液也存在配伍禁忌。研究小结:1银杏叶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银杏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且银杏叶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文献数量基本相同,说明研究者既重视银杏叶的临床应用疗效,又重视其作用机制、药效基础及药物成分的研究;2银杏叶制剂包括多种剂型,在临床上的常用剂型是注射剂;3银杏叶制剂在临床最常用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4银杏叶注射剂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及血管损害和全身性损害;5银杏叶制剂中的舒血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临床上要减少或避免与其他注射剂配伍使用。研究二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基于meta分析方法评价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angfang Data、CBM、VIP、CNKI等数据库,纳入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查重、筛选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对血脂的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研究结果:1纳入文献情况:纳入9篇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16篇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最终纳入的文献都是中文文献。纳入的文献多数未提及其分配隐藏的方法;漏斗图提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2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的9项研究中共有5项研究的对照药为中成药,分别是血脂康胶囊、绞股蓝总甙胶囊、脂必妥片;有4项研究的对照药为西药,分别是辛伐他汀、烟酸肌醇酯。16项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的研究的对照药均为他汀类药物。以上各项研究的I2均大于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3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的临床疗效:3.1改善T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TC水平方面,银杏叶制剂疗效高于中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77,-0.12),P=0.007<0.05];银杏叶制剂疗效不低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1.48,0.86),P=0.60>0.05]。3.2改善TG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TG水平方面,银杏叶制剂疗效不低于中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1.00,0.35),P=0.34>0.05];银杏叶制剂效果不低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34,0.13),P=0.38>0.05]。3.3改善HDL-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提高HDL-C水平方面,银杏叶制剂疗效高于中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00,0.18),P=0.04<0.05];银杏叶制剂疗效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95%CI(0.03,0.26),P=0.02<0.05]。3.4改善LDL-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银杏叶制剂疗效不低于中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64,0.26),P=0.41>0.05];银杏叶制剂疗效不低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52,2.02),P=0.25>0.05]。4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的疗效:4.1改善T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TC水平方面,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21,-0.53),P<0.00001]。4.2改善TG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TG水平方面,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0.61,-0.39),P<0.00001]。4.3改善HDL-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升高HDL-C水平方面,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0.23,0.43),P<0.00001]。4.4改善LDL-C的疗效:经治疗后,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1.02,-0.55),P<0.00001]。5不同年龄段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的亚组分析结果:根据年龄分层将9项研究分为三组:分别是Ⅰ.年龄≤50岁;Ⅱ.50岁<年龄≤60岁;Ⅲ.60<年龄≤70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在50岁到60岁年龄段,银杏叶制剂组降低TC水平优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片、烟酸肌醇酯、绞股蓝总甙胶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93,-0.24),P=0.0009<0.05]。其余两个年龄段,银杏叶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银杏叶制剂组降低TC水平不低于对照组。在≤50岁年龄段,银杏叶制剂降低TG水平优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03,0.21),P=0.01<0.05]。其余两个年龄段,试验组降低TG水平不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结果: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的9项研究中有3篇未提及不良反应;3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篇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共出现3例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共出现10例胃肠道反应,出现2例皮疹。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的16项研究中9篇未提及不良反应;2篇未发现不良反应;5篇发现不良反应,其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但经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研究小结:1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且存在偏倚,大多未具体描述其随机方法、如何分配隐藏及如何设计盲法,说明多数关于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在试验设计及报告规范方面存在缺陷;2在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中,银杏叶制剂存在单独应用和合并应用的情况,最常合并药物为他汀类药物;3通过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银杏叶制剂对≤50岁年龄段患者的TG水平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50岁到60岁年龄段的患者,银杏叶制剂在降低TC水平方面有显着作用。银杏叶制剂合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可提高临床疗效。研究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构建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生物网络,分析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靶点,探索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筛选银杏叶有效成分并对筛选出的成分进行靶标预测。以OB>30%,DL>0.18为条件,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银杏叶的有效活性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的靶标预测。(2)通过UniProt、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数据库检索高脂血症的疾病靶点。(3)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银杏叶有效活性成分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网络图,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GOOntology(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研究结果:1银杏叶有效成分及靶点:在TCMSP数据库筛选出26个银杏叶的有效活性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出26个活性成分的390个潜在靶点。2构建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在线软件、Cytoscape软件构建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网络图。3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靶点分析: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靶点与高脂血症的靶点相互映射,得到银杏叶有效成分治疗高脂血症的18个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18个靶点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生物学过程分析中排名前10的有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负调节、调节脂质代谢过程、调节胆固醇体内平衡、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对药物的反应、肽基-苏氨酸磷酸化、昼夜节律、对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反应;细胞组分分析中前10的有核、膜、核质、细胞质、质膜、受体复合物、高尔基体、微管相关复合物、纺锤体微管、ER到高尔基体运输囊泡膜;分子功能分析中排名前10的有蛋白质结合、酶结合、染色质结合、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活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载脂蛋白结合、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配体激活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核心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糖蛋白结合;KEGG通路分析排名靠前的有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弓形体病、丙型肝炎、MAPK信号通路、Ⅱ型糖尿病、卵巢类固醇生成。研究小结: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方面阐述银杏叶通过调节脂质的代谢过程、调节体内胆固醇平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银杏叶主要通过作用 MAPT、ESR1、ABCC3、ESR2、LDLR、LRP8、VLDLR 等靶点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雌激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等通路,为临床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结论:1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提示银杏叶制剂在临床上的常用剂型为注射剂、常用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主要为银杏叶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血管损害;2基于本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叶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合用能提高其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且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对≤50岁年龄段患者的TG水平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50岁到60岁年龄段患者的TC水平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银杏叶主要通过MAPT、ESR1、ABCC3、ESR2、LDLR、LRP8、VLDLR等靶点调节体内胆固醇平衡、调节雌激素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调节脂质代谢,纠正血脂异常。
高晓倩[10](2019)在《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降脂祛瘀方对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降脂祛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蒲参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收集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指标,并评价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患者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最终完成67例(脱落和剔除共3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BMI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血脂方面: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TC水平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降低TG、LDL-C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FPG、2hPB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血流变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方面: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倦怠乏力、胸闷胸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多尿、口渴喜饮、四肢麻木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P>0.05)。5.安全性指标:轻度肝损伤患者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腹泻,余所有受试者均无明显不适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表明两组药物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初步研究表明降脂祛瘀方治疗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轻度肝损伤,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也有显着疗效,能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或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该治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二、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型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论脾主运化在血脂异常诊治中的应用 |
1 理论依据 |
2 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 |
3 脾运得健,脂质代谢复常 |
4 血脂异常从脾主运化论治中药选择 |
5 小结 |
论文二 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在血脂异常诊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加减保和丸治疗绝经后痰瘀互结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临床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研究对象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主要仪器 |
2.4 疗效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血脂水平分析 |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 |
2.2 改善血脂效果比较 |
3 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
3.1 治疗前后中医各症候评分情况 |
3.2 中医症候总评分比较 |
3.3 改善中医症候总评分效果比较 |
4 KPS评分及肿瘤指标变化情况 |
4.1 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情况 |
4.2 治疗前后肿瘤指标变化情况 |
5 安全性检测比较 |
5.1 肌酶变化情况 |
5.2 肝功能变化情况 |
5.3 肾功能变化情况 |
5.4 血常规变化情况 |
讨论 |
1 本研究的意义 |
2 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3 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
3.1 血脂异常的危害 |
3.2 血脂异常的西药治疗及不良反应 |
3.3 中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
3.4 血脂异常的中医药物治疗 |
4 加减保和丸概况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降脂治疗分析 |
5.2 症候评分分析 |
5.3 KPS评分及肿瘤指标分析 |
5.4 安全性指标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冠心病痰证理论 |
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
二、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
三、中医痰证 |
四、冠心病痰证理论 |
五、小结 |
第二节 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
一、温胆汤源流 |
二、温胆汤方名及方义 |
三、温胆汤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
四、小结 |
第二章 临床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温胆汤调节血脂异常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二节 温胆汤联用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局限性 |
五、小结 |
第三章 温胆汤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一、材料 |
(一)细胞 |
(二)药物、试剂 |
(三)耗材、仪器 |
二、方法 |
(一)温胆汤复方冻干粉制备 |
(二)Ox-LDL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的建立 |
(三)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四)油红O染色检测泡沫细胞形成 |
(五)细胞内胆固醇浓度测量 |
(六)胆固醇流出实验 |
(七)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八)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一)THP-1 源性巨噬泡沫细胞鉴定 |
(二)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THP-1 源性巨噬细胞的毒性实验 |
(三)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 |
(四)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影响 |
(五)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 |
(六)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SR-A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七)温胆汤及其药效成分单体对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膜蛋白ABCA1、SR-BI蛋白表达的影响 |
四、讨论 |
第四章 温胆汤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一、材料 |
(一)动物 |
(二)饲料 |
(三)药物和试剂 |
(四)耗材和仪器 |
二、方法 |
(一)药物配制 |
(二)动物给药及体重测量 |
(三)血清中血脂水平检测 |
(四)主动脉大体油红O染色 |
(五)主动脉根部HE染色 |
(六)Western blot 检测主动脉ABCA1、caveolin-1 蛋白水平和肝脏SR-BI、CD36蛋白水平 |
(七)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一)温胆汤对Apo E-/-小鼠体重的影响 |
(二)温胆汤对Apo E-/-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三)温胆汤对Apo E-/-小鼠主动脉整体斑块的影响 |
(四)温胆汤对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的影响 |
(五)温胆汤对主动脉ABCA1、caveolin-1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六)温胆汤对肝脏SR-BI、CD36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四、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技术路线 |
附录2:温胆汤体内药效成分研究 |
附录3:英文缩略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1 研究资料与方案设计 |
1.1 纳/排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检索文献结果 |
2.2 文献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不良反应 |
2.6 发表偏倚评价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脐灸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材料 |
1.2 诊断标椎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1.7 质量监控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疗效观察 |
3 疗效分析与探讨 |
3.1 基本资料 |
3.2 脐灸结合饮食控制对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3.3 脐灸结合饮食控制对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
3.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典型病案 |
附录 |
附录一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
附录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综述一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现况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病机 |
2.1 脾虚 |
2.2 痰浊 |
2.3 血瘀 |
2.4 痰瘀互结 |
3 辨证分型 |
3.1 分型概况 |
3.2 辨证论治 |
4 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脂血症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文献简述 |
1 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文献列举 |
1.1 温针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 |
1.2 隔物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 |
1.3 药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 |
1.4 回旋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 |
1.5 热敏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 |
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的综合疗效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动物一般情况 |
2.2 模型评价指标 |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脂比较 |
2.4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脂质比较 |
2.5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比较 |
3 讨论 |
3.1 动物选择与模型制备 |
3.2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疗效评价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SL的比较 |
2.2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MG-CoA还原酶的比较 |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CYP7A1的比较 |
3 讨论 |
3.1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疗效评价 |
3.2 脂代谢调节与相关酶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Leptin/ 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Leptin的比较 |
2.2 PCR检测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
2.3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WB检测 |
2.4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免疫组化检测 |
3 讨论 |
3.1 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脂机制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
1.1 病名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
2.1 HLP诊断标准 |
2.2 HLP病因及致病机制 |
2.3 HLP西医治疗 |
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背景 |
3.1 经皮给药系统的概述 |
3.2 药物经皮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
3.3 经皮给药的优势与局限 |
4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 |
4.1 促透剂的概述 |
4.2 氮酮选择的依据 |
4.3 冰片选择的依据 |
5 隔药饼灸的作用 |
5.1 艾灸的作用 |
5.2 穴位的作用 |
5.3 药饼中药物的作用 |
6 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作用下的增效机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Leptin/JAK2/STAT3信号通路与脂代谢研究进展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情况 |
(9)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机制研究 |
3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3.1 单独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3.2 合并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文献综述二 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1 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的主要机制研究 |
2 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2.1 单独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2.2 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前言 |
研究一 银杏叶全背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检索策略 |
2.2 纳排标准 |
2.3 建立数据库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筛选结果及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2 银杏叶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
3.3 银杏叶研究文献发表类型统计 |
3.4 银杏叶基础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
3.5 银杏叶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
3.6 银杏叶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 |
4 讨论 |
4.1 银杏叶制剂的常用剂型和常用疾病分析 |
4.2 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分析 |
4.3 银杏叶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分析 |
4.4 临床研究的期刊及作者分布分析 |
4.5 本文的局限性 |
5 小结 |
研究二 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 |
2.3 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4 单独使用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结果 |
3.5 合并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结果 |
3.6 不良反应 |
3.7 发表偏倚分析 |
4 讨论 |
4.1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4.3 安全性分析 |
5 小结 |
研究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银杏叶有效活性成分的筛选 |
2.2 银杏叶有效成分的靶点预测 |
2.3 构建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网络 |
2.4 网络构建 |
2.5 GO Ontology和KEGG通路 |
3 研究结果 |
3.1 银杏叶有效成分-预测靶点网络 |
3.2 与高脂血症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
3.3 银杏叶有效成分-高脂血症靶点网络构建 |
3.4 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 |
4 讨论 |
4.1 作用于高脂血症靶点的银杏叶有效成分分析 |
4.2 靶点功能分析 |
4.3 关键靶点分析 |
4.4 KEGG通路分析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D]. 闫俐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D]. 庞琳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加减保和丸治疗绝经后痰瘀互结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D]. 邱进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D]. 汪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冠心病痰证理论探讨温胆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D]. 陈玄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艾灸治疗痰浊相关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D]. 崔雅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D]. 陈永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D]. 廖宗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柴露露.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高晓倩.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