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

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

一、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颜光[1](2018)在《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近二十年,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也快速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的浮现,同时支持新技术的硬件设备也渐渐的普及。国内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的应用不断呈现,早期建设的校园网络已无法满足现在师生对网络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给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本课题拟为某高职院校打造一个高速、安全、便捷、绿色的校园无线网络以及对有线网络进行千兆接入更新。无线校园网络与学校有线网络相融合,在网络管理、校园网认证上均实现了统一,校园网络结构进一步简化,网络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包括访问速度以及效率等。根据对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着重对该高职院校的整体网络架构进行了新的设计和规划。主要选择了更加合适的三层网络结构,对核心网络也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同时对核心设备进行了升级,如交换机,防火墙等。通过改造促进了校园网络中新设备与老设备的兼容性更加合理。随着学校新的应用系统出现,各服务器的运维变的很困难。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课题研究了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改造的方案,充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且使数据得到了更可靠的保障。为解决光纤管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了满足网络、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要求的骨干光纤管网方案。随着设备越来越多,原有机房已经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本文论述了校园网的现状、分析了校园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升级改造方案,详细阐述了相关主要设备的选型标准。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本次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方案新增了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经过高校网络的升级换代,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虚拟化使服务器管理更加科学方便,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双活存储系统使数据安全更加安全;新骨干光纤管网已基本覆盖了校区的重要场所。新的中央机房也为整个校园网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质量上乘,环境稳定。高清晰度网络监控系统的建设有利于高校的安全与发展。总体而言,本次校园网升级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刘小飞[2](2019)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校园网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学校各个业务有序稳定的开展,因此,研究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为高校设计出一套高可用性、技术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研究内容一,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一套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在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中重点研究互联网出口区域、内网区域、服务器及系统区域,经过一系列实验,通过绘制拓扑图来展现研究成果;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中重点研究各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上网用户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重点研究高校应用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通过本章节的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架构。研究内容二,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思路及下一步建设目标。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网络中提出了网络出口区域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多出口、备份线路、安全管控设备的部署等方式解决。校园网内部区域采用分层式模型架构进行搭建,关键设备如汇聚及接入交换机采取VLAN划分、ACL策略、冗余链路、链路聚合等技术进行设计。在服务器区域,重点为保护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架设服务器网关,统一身份认证、云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设施进行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调研、走访、咨询等方法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后完成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搭建。研究内容三,针对设计的系统架构以及在陕西交院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对网络出口区域和服务器区域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攻防测试,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

张孝国[3](2019)在《高性能互联网流识别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数量急速增加,网络带宽不断增长,各种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行为日益复杂,传统的基于报文层次的网络分析在获取流量宏观和微观变化规律方面已经不再适用。近年来,众多以网络流为基本处理单位的网络流分析技术则应运而生,而网络流识别则是网络流分析技术的基础步骤和瓶颈环节,虽然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流识别策略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流量分类、软件定义网络、流量矩阵估计、负载均衡管理以及复杂网络结构分析等领域,但这些策略在网络流识别效率或精度上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本论文将以提升网络流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为目的展开研究,为网络流分析技术提供更加适用的网络流识别算法。本论文围绕网络流识别展开研究,首先以网络流属性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IP trace数据和互联网流属性,研究对比了同一地域内不同网络中网络流的各属性特征以及不同地域间网络流属性特征的差异和共性,为研究新的网络流识别算法提供依据和参考。然后,基于网络流属性特征,量化分析了网络流超时策略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种保障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为高精度的网络流识别提供可参考的合理超时阈值。而且在网络流特征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单包流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单包流比例较早期研究结果更高,于是围绕单包流识别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基于TCP连接的有效性分析和高区分度网络流属性提出了一种TCP单包流快速过滤算法,提升了网络流的整体识别效率。最后,针对TCP网络流,量化了TCP网络流属性对网络流识别的贡献度,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严格规范性,使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提出了一种针对TCP网络流的识别算法,提升了TCP网络流的识别性能。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1)以网络流属性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地域间的实测IP trace流量数据,基于对其中海量网络流属性特征的提取,研究了网络流各属性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域间网络流属性的特征差异和共性。通过对网络流属性特征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使相关研究者更加全面地把握当前网络流各属性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为研究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网络流识别算法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和突破点。在分析网络流属性特征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流属性识别能力分析网络流超时策略合理性的方法,并以提升网络流识别精度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一种保障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旨在从提高网络流识别精度的角度设计一种超时阈值选择算法,然后基于大量的实测IP trace流量数据针对不同的网络流量类型进行了实验,并获取了当前网络环境下能够保障网络流完整性的合理超时阈值经验值。(2)针对单包流的大量存在以及现有网络流识别算法在单包流识别优化方面的不足,深入研究了TCP单包流特性,发现数据包状态、数据包到达间隔和数据包大小与TCP单包流具有高相关性,然后基于高区分度属性提出了TCP单包流的快速过滤算法。该算法效率高并且实现相对简单,可作为网络流识别的前端过滤机制,快速识别出满足识别条件的TCP单包流,由于识别出的单包流不再长时间地占有内存空间和消耗计算资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网络流的识别性能。(3)考虑到TCP流量在网络流量中的主导地位,针对TCP网络流展开研究,首先基于信息熵提出了属性识别度概念,利用属性识别度量化了TCP网络流属性对TCP网络流识别的贡献度,发现了数据包到达间隔的识别度最高,TCP传输控制状态的识别度仅次之,数据包大小虽然也对TCP网络流的识别有一定的贡献,但其识别度却很低,而生存时间、源端口、目的端口、服务类型等属性的识别度则极低,可视为对TCP网络流识别无贡献的属性。鉴于数据包到达间隔和TCP传输控制状态的高识别度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CP在其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过程中的严格规范性,利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构建了TCP双向流自动机,使用TCP双向流自动机识别TCP网络流,提出了基于自动机的TCP网络流识别算法,该算法是针对TCP网络流的专用型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综合性能上优于网络流识别的经典算法和现有同类代表性算法。

李超[4](2019)在《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校园网能够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依托校园网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也可以构建资源型校园网,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中心,服务于教育教学。虽然目前众多的学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而且各个学校也都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学校的网络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网络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网络建设时受限于技术或者是受限于资金限制,也有部分网络是因为建成时间过长,导致网络老化。而由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对校园网络的无线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网络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升级也是很有必要的。鉴于此,目前很多学校都对自己已有的校园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提高网络的带宽,用以满足广大师生对于速度的需求;升级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安装网络监控系统,提高学校的安全级别,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满足广大师生对于移动化网络服务的需求。济南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在建校之初就已经完成了校园网络的部署,但是随着网络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学校决定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本文从济南职业学院的校园网升级改造需求出发,探究了校园网的相关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方案,方案中涉及了多个方面的改进:优化三层网络结构,升级了部分网络主干设备;改变了用户认证系统,升级为二次认证方式,优化了计费管理;实施无线网络升级,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部署学生就业系统和人力管理系统,升级了智慧校园平台。在此基础上,论文在最后指出了今后学院网络的发展方向,即云计算平台和智慧教室等。论文从需求分析入手,给出了校园网升级的整体方案,沿着硬件升级、智慧平台升级、无线网络升级这条主线展开详细论述。

李玉洁[5](2019)在《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研究》文中指出无线mesh网络以其可靠性高、带宽高、部署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及扩展性好等诸多优点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潜在技术。多射频多信道技术是在WMN中同一节点配置多个无线接口,从而直接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但这种工作方式会增大无线干扰。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优化路由协议和信道分配技术对降低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中的无线干扰、提升网络吞吐量均有效,但稀缺的频谱资源使得网络中同信道干扰增加,引起容量下降等问题。本文研究聚焦于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中的信道分配和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干扰避免和负载均衡的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算法,首先通过基于Huffman树的通信接口分配方法连接邻居节点间的接口,然后基于网络中的无线干扰情况,根据定义的链路重要因子对链路划分无干扰链路集并进行迭代信道分配,最后利用启发式算法对链路调度进行优化以增加每个时隙可调度的链路数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明显提升无线mesh网的吞吐量,降低无线干扰与丢包率,实现网络性能的改善。信道分配过程可能因改变了网络拓扑而对路由产生影响,因此在信道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路由算法的研究十分必要。现有多数文献对路由度量的定义仅使用单一度量或仅考虑流内干扰或流间干扰一种类型的干扰,并不能准确地衡量网络中的流量。因此,在改进信道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骨干网中的网关及路由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度量,用于选择接入因特网的最优路径,同时考虑流内和流间干扰、节点丢包率以及网关负载等多种路由度量的加权组合,明显减少了时延和丢包率。为减少频繁的路由变更对网络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路径切换策略。通过仿真验证,提出的算法有效提升了网络吞吐量。

梁燕[6](2019)在《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文中提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下,高校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致使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急剧膨胀,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也随之加大。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如果仍旧是按照传统低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及落后的管理理念进行,那么其存在的诸多弊端将日益突显,终将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教务部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就如何科学高效的进行管理和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无疑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探索和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科学方法以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现实背景出发,在以业务流程再造方法指导下,结合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确定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步骤,以东风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务部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描述,从流程的角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员、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本文研究认为,以流程的角度探讨解决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路和重要视角。与传统的职能型管理方式相比,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与高效,更有利于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是一种有效并且必要的科学管理手段,高校教务部应由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向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在大数据和万物互联的时代,高校教务部的管理要依托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壁垒,突破时空局限,实现以高校师生需求驱动的流程再造是必然趋势。

郁恩月[7](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校园网络在我国各高校都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无论是在学习、教学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与此同时,随着校园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网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通过引入数据挖掘算法对校园网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特征描述对校园网建设的优化及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A大学校园网为例,获取和解读校园网流量控制服务器上的用户访问日志文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校园网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校园网用户的访问目标划分和访问习惯,进而为校园网络优化提供建议。以此挖掘流程为核心工作,构建了校园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具体工作包括:实现了对校园网用户公网访问日志的采集和理解。针对用户访问日志文件分散、格式不统一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数据库对日志进行汇总管理,实施了数据清理、整理归档、标准化等功能,同时在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理解解释,整理出了原始数据中的主要字段,使得访问日志的管理更加便捷,结构更加规范。实现基于校园网数据的访问目标分析。以用户的出口地址和流量信息等数据为基础,本文引入了聚类方法,实现了对校园网用户访问地址的有效划分,解释了不同访问目标的具体差异情况,进而为网络中心优化出口带宽工作提供可行的决策数据支撑。其中,为了观察离散点对聚类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实现了 K-均值算法、K-中心点算法,引入了结合凝聚方法的改进K-均值算法,提高了算法的分析效率和聚类结果的稳定性。实现基于校园网的用户访问习惯分析。以用户访问站点的域名信息等数据为基础,本文引入并实现了 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过挖掘获得的关联规则解释校园网用户群体在访问习惯上的偏好情况,有助于加深对校园网用户群体上网情况了解。本文从校同网使用实际出发,对用户群体的聚类分析有助于对校园网公网出口建设进行优化,对访问习惯的关联分析有助于更深入了解用户群体,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完颜邓邓[8](2017)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变,能够扩展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是借助新技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性选择。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对数字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公民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及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界定相关概念,阐释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促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相关制度建设,调查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不均等的现实原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并提出其运行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文化权益理论要求政府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过程应重视公众参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依据公平正义理论,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首先建立制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服务中应将那些获取服务困难的群体作为重点,均等化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职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数字文化需求,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在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若干地方性数字文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与数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与群体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地域、城乡、群体间的评价,发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这些地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明显不足,整体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存在显着差距。造成非均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安排的非均等或相关制度的缺失,包括国家长期区域有别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文化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无障碍发展缓慢等。由于均等化的实现依靠公众的需求与利用,公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差距、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差距等微观因素对非均等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对国外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主要有: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4)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动态发展原则,构建由目标、对象、责任主体、方式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者推进均等化提供一种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非均等的现实问题,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与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将提高对这些地区与群体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作为目标,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都是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参与主体,负有不同的责任,确立标准、实施评价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方式。(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从制度环境、服务供给、技术应用、人文与素养四个层面加以推进。制度环境层面,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确立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服务供给层面,改变服务的单一供给方式,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技术应用层面,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文与素养层面,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服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公众素养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的利用率。

袁斯帆[9](2017)在《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国家竞争之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企业在创新活动之中,通过其社会资本可以获取创新资源,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同时,国家将企业视为社会的创新主体,大力倡导企业创新,并在全社会种营造出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为企业带来创新的规范压力,促进了企业更为积极地开展创新活动。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情境与现今的时代特点,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规范压力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揭示了企业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创新规范压力与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利用R语言3.3.2、SPSS22.0、Amos22.0等分析工具,对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规范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资源获取都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通过构建社会网络链接、形成合作的良好信任关系、构建共同语言与价值观,可以促进其对创新资源的获取。(2)创新资源获取在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都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创新资源获取在结构维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关系维社会资本、认知维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规范压力可以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资源获取、创新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高规范压力下,企业将更加积极地利用其社会关系与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培育企业各维度社会资本、重视内部创新吸收转化能力、积极营造社会化创新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创新引导过程中的思路与启示,希望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上的参考。从理论意义上讲,本研究细化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创新领域的研究,并引入制度理论丰富了社会资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杨学利[10](2015)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物联技术应用上的不断推广与普及,现在,人们对于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效率提高等方面的理念都有了的全新的认识和感知,我们在应用和其他需求上都对识别、控制、行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通过传感器的智能感知采集到科学有效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再通过系统的科学分析得到相应的响应,在这样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的情况下,也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好的延伸。为此,物联网的概念也就这样随之诞生了,并且物联网技术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的发展时机和新生动力,本文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的过程进行阐述,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文章通过对标识、识别、传感等相关技术对比、科学分析和总结,结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具体情况,把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一卡通应用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现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一、学校内各种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实现。教室照明系统控制、风扇开关的控制、走廊照明的控制等应用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等。二、通过智能校园卡对校园内计费和认证系统实现统一即校园一卡通系统。一卡通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都得到了具体的应用。我在利用其它系统一卡通技术的基础之上,科学的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需求,无论是在使用的便捷性、成本的控制上还是在技术的先进上都能满足学校各部门的时间要求,通过射频标识技术与阅读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各个部门的数据库科学连通数据统一并且唯一,建设一套科学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一卡在手,走遍全校。”是我校物联网技术在现有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在校园内各个系统成功应用的最终愿景。三、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我校公寓管理中学生住宿情况的动态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如夜不归宿学生统计、学生迟到早退时间的计录与统计、重点区域人员进出情况计录统计等。

二、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高职院校校园网研究现状
    1.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概况
    1.4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研究
    2.1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
    2.2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网络结构问题、主干核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2.2.2 服务器管理以及数据的安全
        2.2.3 光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2.4 中央机房较陈旧
    2.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升级改造总体需求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网络升级改造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3.1 多核心结构
    3.2 VLAN技术
    3.3 防火墙
    3.4 三层交换技术
    3.5 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
    3.6 双活存储技术
    3.7 VPN技术
    3.8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4.1 校园网建设需求
    4.2 网络改造实施的基本原则
    4.3 校园网改造的总思路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升级方案的设计
    5.1 校园网建设的组网技术规范
    5.2 无线场景建设
    5.3 网络分层设计思想
    5.4 校园网骨干网络的总体设计
        5.4.1 核心层的设计
        5.4.2 汇聚层的设计
        5.4.3 接入层设计
        5.4.4 校园网无线覆盖的总体设计
        5.4.5 综合布线
    5.5 校园网络IP地址以及VLAN的规划
        5.5.1 Vlan简介和功能
        5.5.2 Vlan的规划
        5.5.3 IP地址规划
    5.6 校园网安全系统设计
        5.6.1 校园网安全建设依据
        5.6.2 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
        5.6.3 校园网主要安全设备的指标
    5.7 数据中心设计
        5.7.1 建设原则
        5.7.2 项目规划设计
        5.7.3 设备采购数量
    5.8 校园网主要设备的选型及清单
    5.9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2)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1.1.1 项目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向
        1.3.1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探析
        1.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研究
        1.3.3 技术关键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的设计方案
    2.1 网络出口安全设计的设计方案
        2.1.1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的现状分析
        2.1.2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2.2 网络内部基础架构的设计方案
    2.3 网络应用系统及用户终端安全的设计方案
        2.3.1 高校应用系统的分析
        2.3.2 多平台的一体化,实现数字化(智能)校园的本质
        2.3.3 搭建各类防护系统,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网络
    2.4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2.5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实验模型搭建
第三章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安全解决体系的研究建设
    3.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架构分析
    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3.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架构的分析及设计
        3.3.1 校园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
        3.3.2 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评估
    4.1 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进行攻防实验
        4.1.1 出口区域安全实验
        4.1.2 服务器区域安全实验
    4.2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4.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前景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高性能互联网流识别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发展现状
        1.1.2 流量分析面临的挑战
        1.1.3 网络流及其应用
    1.2 网络流识别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流特征与超时阈值选择算法
    2.1 网络流测度选择
        2.1.1 引言
        2.1.2 网络流测度选择
    2.2 网络流特征分析对比
        2.2.1 校园网流特征对比研究
        2.2.2 中美互联网流特征对比研究
    2.3 基于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
        2.3.1 相关工作
        2.3.2 超时策略合理性分析
        2.3.3 基于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设计
        2.3.4 基于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分析
        2.3.5 基于网络流完整性的超时阈值选择算法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CP单包流快速过滤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3 TCP单包流特征分析
    3.4 TCP单包流快速过滤策略
        3.4.1 工作原理
        3.4.2 核心算法
    3.5 策略性能分析与对比
        3.5.1 代价分析与对比
        3.5.2 精度分析与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CP流快速识别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3 TCP流识别属性选择
        4.3.1 属性识别度
        4.3.2 属性选择
    4.4 基于自动机的TCP流识别算法
        4.4.1 TCP双向流自动机
        4.4.2 TFIA算法
    4.5 算法性能评估
        4.5.1 算法代价分析与对比
        4.5.2 算法精度分析与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相关技术
    2.1 局域网技术
    2.2 虚拟局域网技术
    2.3 智慧校园
    2.4 无线网络技术
    2.5 网络安全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分析
    3.1 济南职业学院概况
    3.2 校园网络现状分析
    3.3 服务器升级需求分析
    3.4 网络安全升级需求分析
    3.5 无线网络升级需求分析
    3.6 学生就业一体化平台需求分析
    3.7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校园网络改造的部署方案与实现
    4.1 网络部署总体方案
    4.2 服务器升级模块部署
    4.3 网络安全升级模块部署
    4.4 无线网络升级模块部署
    4.5 学生就业一体化平台设计部署
    4.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部署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校园网络系统测试
    5.1 测试参数
    5.2 校园网络整体测试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MN信道分配
        1.2.2 WMN路由协议
    1.3 论文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WMN关键技术研究
    2.1 WMN概述
        2.1.1 WMN的组网方式
        2.1.2 WMN的特点及应用
    2.2 WMN信道分配研究
        2.2.1 部分重叠信道
        2.2.2 WMN信道分配面临的主要问题
        2.2.3 WMN信道分配算法总结
    2.3 WMN路由研究
        2.3.1 WMN路由度量标准
        2.3.2 WMN经典路由度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干扰避免的部分重叠信道分配算法
    3.1 系统模型
        3.1.1 网络模型
        3.1.2 干扰模型
        3.1.3 信道分配度量
    3.2 基于干扰避免的信道分配算法
        3.2.1 节点间通信接口分配
        3.2.2 无干扰信道分配
    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3.3.1 仿真工具
        3.3.2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网关选择的路由算法
    4.1 路由度量
        4.1.1 网关容量因子
        4.1.2 路径质量
    4.2 基于网关选择的路由算法
        4.2.1 网关广播格式
        4.2.2 网关及路径选择
        4.2.3 路径切换
    4.3 仿真与结果分析
        4.3.1 仿真场景和参数设置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运用原理
    2.1 业务流程再造发展概述
    2.2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2.3 业务流程再造在高校管理领域的拓展
    2.4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需遵循的原则
    2.5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方法
    2.6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步骤
    2.7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相关影响因素
        2.7.1 组织结构
        2.7.2 人员素质
        2.7.3 信息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校教务管理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学校基本情况
    3.2 学校教务部门介绍及其主要职能
    3.3 学校教务部岗位分工介绍
    3.4 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描述
    3.5 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5.1 组织结构分析
        3.5.2 核心流程分析
        3.5.3 人员素质分析
        3.5.4 信息技术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设计
    4.1 组织结构设计
        4.1.1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4.1.2 教务部内部组织结构设计
    4.2 核心流程设计
        4.2.1 成绩登记管理流程设计
        4.2.2 教室审批流程设计
        4.2.3 毕业补考报名流程分析及设计
    4.3 人员素质优化策略
        4.3.1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4.3.2 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4.3.3 擅用管理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4.4 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4.4.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4.4.2 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4.4.3 升级学校信息平台
        4.4.4 建立共享数据中心
    4.5 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
    4.6 教务管理流程再造前后效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介绍
    2.1 用户行为分析概述
        2.1.1 网络用户的概念
        2.1.2 用户行为分析的概念
    2.2 数据挖掘概述
        2.2.1 数据挖掘的概念
        2.2.2 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
        2.2.3 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概述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框架设计
        4.1.1 分析部分
        4.1.2 应用部分
    4.2 系统模块设计
        4.2.1 数据节理模块
        4.2.2 访问目标分析模块
        4.2.3 访问习惯分析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4 挖掘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设计与改进
    5.1 数据获取
    5.2 数据预处理
        5.2.1 数据清理
        5.2.2 数据归并
        5.2.3 数据标准化
        5.2.4 处理效果评价
    5.3 访问目标分析的实现
        5.3.1 聚类算法分析
        5.3.2 K-均值算法实现
        5.3.3 K-中心点算法实现
        5.3.4 结合凝聚方法的聚类算法实现
    5.4 访问习惯分析的实现
        5.4.1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
        5.4.2 Apriori算法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运行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运行环境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系统运行情况
        6.2.1 数据导入
        6.2.2 数据接口
        6.2.3 数据预处理
        6.2.4 聚类分析
        6.2.5 关联分析
    6.3 系统挖掘结果分析
        6.3.1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
        6.3.2 用户行为聚类分析
        6.3.3 川户行为关联分析
    6.4 用户行为分析结论应用
        6.4.1 校园网公网访问现状
        6.4.2 公网出口优化方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
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1.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
    2.2 理论依据
        2.2.1 文化权益理论
        2.2.2 公平正义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制度背景
        2.3.1 信息公平获取制度
        2.3.2 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2.3.3 数字包容制度
    2.4 现实意义
        2.4.1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4.2 消弭数字鸿沟
        2.4.3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3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3.2 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与成效
        3.2.1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3.2.2 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3.2.3 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延伸
        3.2.4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整合资源
    3.3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
        3.3.1 调查设计
        3.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3 基层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4 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5 调查总结
4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因素
    4.1 制度因素
        4.1.1 国家现行法律政策
        4.1.2 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制度
    4.2 经济因素
        4.2.1 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投入差距
        4.2.2 不同群体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异
    4.3 文化因素
        4.3.1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水平
        4.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单位的均等化组织文化
    4.4 技术因素
        4.4.1 信息及通信技术
        4.4.2 信息无障碍技术
    4.5 素质因素
        4.5.1 公众文化素养
        4.5.2 公众数字素养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国外借鉴
    5.1 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1 政府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2 行业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3 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规划
    5.2 信息基础设施与设备
        5.2.1 农村与偏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和宽带网络建设
        5.2.2 无障碍网站建设
        5.2.3 辅助技术产品开发
        5.2.4 辅助技术产品应用
    5.3 数字资源建设
        5.3.1 多样性资源建设
        5.3.2 专题资源建设
    5.4 数字服务
        5.4.0 公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5.4.1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宣传推广与服务推送
        5.4.2 为特殊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项目
    5.5 国外提供的借鉴
        5.5.1 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
        5.5.2 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
        5.5.3 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5.5.4 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
        5.5.5 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
6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构建
    6.1 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6.1.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6.1.2 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原则
        6.1.3 动态发展原则
    6.2 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6.2.1 目标与对象
        6.2.2 责任主体
        6.2.3 保障方式
    6.3 保障体系模型
    6.4 保障体系的实例分析
        6.4.1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构建举措
        6.4.2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不足与优化方案
7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
    7.1 制度环境层面
        7.1.1 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
        7.1.2 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
        7.1.3 确立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
    7.2 服务供给层面
        7.2.1 发展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7.2.2 明确群体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
    7.3 技术应用层面
        7.3.1 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
        7.3.2 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7.4 人文与素养层面
        7.4.1 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7.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利用率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9)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
        1.1.2 创新模式逐渐向开放式创新转变
        1.1.3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资本
        2.1.1 社会资本理论
        2.1.2 企业社会资本
    2.2 创新资源获取
        2.2.1 创新资源
        2.2.2 创新资源获取
    2.3 规范压力
        2.3.1 新制度理论与组织合法性视角
        2.3.2 制度压力与规范压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3.1 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
        3.1.1 企业结构维社会资本与创新
        3.1.2 企业关系维社会资本与创新
        3.1.3 企业认知维社会资本与创新
    3.2 创新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3 创新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
    3.4 创新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
    3.5 假设汇总与模型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测量
        4.2.1 解释变量: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
        4.2.2 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
        4.2.3 中介变量:创新资源获取
        4.2.4 调节变量:创新规范压力
        4.2.5 量表汇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5.1 调研样本情况汇报
        5.1.1 问卷发放与回收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5.2.1 效度分析
        5.2.2 信度分析
    5.3 模型拟合与检验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2 相关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4 结果讨论
        5.4.1 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资源获取、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5.4.2 创新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
        5.4.3 创新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主要技术概述
    2.1 物联网相关技术
        2.1.1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2.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2.2 RFID 射频识别技术
        2.2.1 射频识别的发展历程
        2.2.2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2.2.3 电子标签
        2.2.4 阅读器
        2.2.5 工作频率
    2.3 其他识别技术
        2.3.1 条形码技术
        2.3.2 生物识别技术
    2.4 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其它几种技术对比表
    2.5 物联网的应用
        2.5.1 EPC 应用系统
    2.6 物联网发展方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校园一卡通的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
        3.1.1 社会环境需求分析
    3.2 一卡通各模块分析
        3.2.1 校园一卡通智能管理子系统
        3.2.2 餐饮中心消费子系统
        3.2.3 学生宿舍门禁子系统
        3.2.4 挂失查询子系统
    3.3 应用状况分析
    3.4 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意义
第4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校园一卡通系统架构总体分析
        4.1.1 系统硬件平台架构
        4.1.2 系统软件平台架构
    4.2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总体模块设计
        4.2.1 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模块
        4.2.2 系统身份认证
        4.2.3 小额度消费结算中心
        4.2.4 学校财物结算中心
    4.3 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心的详细设计
        4.3.1 数据中心硬件架构
        4.3.2 系统数据库的表单设计
        4.3.3 一卡通系统校园智能卡的分类
        4.3.4 一卡通系统校园智能卡的发放
        4.3.5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卡片选取
    4.4 校园图书管理子系统
        4.4.1 校园图书管理子系统硬件构成
        4.4.2 图书管理子系统数据表单设计
        4.4.3 图书馆子系统 E—R 图
        4.4.4 图书馆子系统读者管理
        4.4.5 图书馆子系统图书管理
        4.4.6 图书馆子系统借阅管理
        4.4.7 图书馆子系统上机阅览
    4.5 校园一卡通消费子系统
        4.5.1 系统硬件结构
        4.5.2 消费子系统消费流程
        4.5.3 消费子系统数据表的设计
    4.6 学生寝室管理子系统
        4.6.1 寝室管理子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4.6.2 宿舍管理子系统的特点
第5章 一卡通系统的测试
    5.1 Data Center Module 的测试
        5.1.1 测试设计
        5.1.2 数据测试的结果
    5.2
        5.2.1 测试设计
        5.2.2 图书模子块测试结果
    5.3 消费子模块测试
        5.3.1 消费子模块测试的设计
        5.3.2 消费子模块的测试结果
    5.4 宿舍子模块测试
        5.4.1 宿舍子模块的测试设计
        5.4.2 宿舍子模块的测试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颜光.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 刘小飞. 长安大学, 2019(07)
  • [3]高性能互联网流识别算法研究[D]. 张孝国. 东南大学, 2019(12)
  • [4]校园网智慧化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李超. 青岛大学, 2019(02)
  • [5]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研究[D]. 李玉洁.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6]东风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D]. 梁燕. 广州大学, 2019(01)
  • [7]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郁恩月.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2)
  • [8]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 2017(07)
  • [9]企业社会资本、创新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D]. 袁斯帆.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10]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学利. 吉林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CSC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