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优惠政策开拓外贸市场

用好优惠政策开拓外贸市场

一、善用优惠待遇 开拓外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何中顺[1](2005)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构成日趋多元,国家在设定本国国家利益目标上随之多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环境等都作为对外政策目标,通过外交去实现,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作为实现外交政策的手段而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大。外交功能也都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正在向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民间外交,包括企业外交总体外交方向发展。传统或狭义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等概念继续保持稳定性的同时,经济外交、环境外交、文化外交等概念日益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并已经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实践所证明。就中国国内情况而言,随着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积极追求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25年多的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包括苏联成立和苏东解体、二次世界大战,也应该包括1989年后中国的崛起过程。中国经济的外扩将日益导致中国外交资源、政治资源和军事资源的外扩。作为新兴的和转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经济外交案例具备了相对典型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文本意义。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对这样命题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对丰富中国外交的理论本身,还是对中国外交的实践,都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1978年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至今,中国外交以极其丰富的案例和具体实践证明,经济外交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实践,已经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理由期待中国经济外交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以经济外交为理论主体,以中国经济外交为分析个案,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实践过程,从而取得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综合而全面的前瞻性的认识,在借鉴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外交历史和现实进行学术厘清,并提出相关领域的政策层面的建议,是中国外交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实践的需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变量分析方法等分析手段,对中国经济外交进行了的规律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系统、主要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全景式的扫描。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概述;中国经济外交的实践与必要性:评估经济外交作用的理论框架;中国作为经济外交分析个案的意义;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经济外交;中国的金融外交;中国的能源外交;中国的外交中的经济制裁;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等。总的思路是首先分析近年来经济外交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和经济外交理论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出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变量,构建和完善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以丰富经济外交的理论。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政策建议。最后是对经济外交和中国经济外交的结论性认识。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一、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为中国外交的实践所验证。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为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经济外交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样本。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保障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和资源、能源来源的稳定获得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作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之一,有足够的理由和需求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研究中国的经济外交行为,不仅可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有更清晰的观察,而且可以为外交学研究的立体性和丰富性提供一个较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本。 二、制度变迁、经济转型、文化传统、国内发展目标的调整等内政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变量。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内政和外交的联系更为紧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这种互动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制定国内政策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把握。中国能够经受国内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作了准确的判断。其次,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不断给中国外交提出新任务,外交工作处于配合中心工作的地位。从国内经济、政治需要出发来考虑外交问题,对外政策更加务实。最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外交强调了内外政策的一致性。80年代以来,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指出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强调“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条件”。一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对于中国外交的作用,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中国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

刘丽华[2](2005)在《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私营外贸企业急剧增多,生产企业逐渐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加上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贸易领域,竞争将加剧。面对来自原有国有大型外贸公司、私营外贸企业之间及新进入者的威胁,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究竟该如何正确地认识目前的竞争环境,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鉴此,作者通过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竞争环境,并据此提出一些可供实际战略决策参考的战略发展构想。 本文对我国私营外贸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做了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私营外贸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对其竞争环境的现状分析,提出几点私营外贸企业的经营战略。并针对制定的私营外贸企业的经营战略,提出一系列实施的对策及风险控制。

赵蜀蓉[3](2004)在《论加拿大对华政策与中加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加拿大作为一个发达的西方工业大国,一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先进工业水平的国家,其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对世界及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长期以来, 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它的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受美国影响颇深。近年来,基于其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在传统外交重点的基础上,加拿大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的关注点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关注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便是其外交政策变化的新动向。因此,对加拿大传统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其外交政策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进行剖析就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论文通过对影响加拿大外交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变动分析,讨论了加拿大对华政策的变迁,探讨了中加经济贸易的互补性及合作前景,并吸收摩根索国际关系理论及地区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成分,系统分析了加拿大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对此新形势应如何应对。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章回顾了加拿大对外政策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加拿大与美国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背景及内容,描述了影响两国关系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古巴事件”, “Helms-Burton Act”及9·11事件对加拿大对外政策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加拿大对华政策变迁的分析,阐述了加拿大对华政策变化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分析了中加合作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国应面向世界寻求发展,通过推动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寻求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双赢"格局。同时通过对中加关系前景的预测,分析了中加合作对中加双方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最后对中加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林尊贵[4](2004)在《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散货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煤炭、矿石、钢铁、粮食等资源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了各干散货物的流向及流量在内外贸市场之间的流动。国内航运企业集团之间原有的远洋、沿海、沿江分工格局的调整,使挂五星红旗的船舶在远洋、沿海、沿江运输市场之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与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之间的联系因此也越来越紧密。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相一致,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也呈现一些类似的特征和趋势。研究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货运)在散货运输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传统的优势主要在国内沿海运输,面临着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扬长避短,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并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本人有从事干散货运输工作十几年的经验,目前担任着中海货运、广州海运的领导职务,深感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环境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要有前瞻性的判断能力,并据此提出明确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本文试图应用在上海海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探索解决中海货运进一步发展其核心业务——散货运输的战略取向问题,以指导相关的船型选择、竞争策略、信息化目标等。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本文提出了中海货运未来五年在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方面的设想和建议,特别是运力扩张、船舶大型化、企业信息化以及竞争策略方面的建议。 论文第一章引言提出中海货运面临的问题、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中海货运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章对国内外干散货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沿海运输市场与外贸运输市场之间的联系,并对沿海干散货运输的需求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竞争态势进行分析,主要对行业间和行业内竞争对手、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总结市场竞争的新特点;第五章对中海货运散货运输进行SWOT分析,构建中海货运运输总体发展战略框架,提出运力发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信息化和船舶总管制等方面的战略设想。在结束语中,通过对中海货运面临的市场状况及内外部环境分析,提出了公司要在激烈竞争的航运市场中保持主导地位,中海货运应继续采取积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同时要保留战略适时进行调整的灵活性,以应对散货运输市场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制订公司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本文采用SWOT分析、因果关系分析预测等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航运市场和航运企业进行研究,本文虽然仅对中海货运的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由于中海货运在国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特殊地位,其2003年在国内沿海煤炭运输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是国内从事沿海干散货运输的主要支撑力量,研究其发展战略,对于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由于这些基于中海货运现状及运输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依赖于电力、钢铁等行业发展趋势的运输需求都会直接受到政府的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政府调控政策对航运市场及航运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本文因为时间和篇幅关系,未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高宏华[5](2004)在《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文中指出台湾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是攸关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之荣枯,其重要性可谓是台湾生存的命脉。 但因近年来,台湾遭逢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亚洲金融风暴、九·二一大地震、SARS疫情、政党轮替、政治不安、社会不稳,加上美国发生9·11恐怖攻击和对伊拉克用武等外在因素,总总都对台湾经济造成伤害。 岛内也有土地成本高居不下,劳动成本高、劳动力不均衡等不利因素。而开发中国家近几年来努力发展,让以外销导向型的台湾倍感压力,于是产业出走,失业率攀升。 两岸关系尚未改善,阻碍经济发展,台湾上下都是在集思解决之道,本文特别分析自1988年来,各学者专家立论,并解读2004年5月17日中国台办对台七点声明后,提出建议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Closer Economic Operate Framework)。 企业的荣枯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探讨台湾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本文以历史分析方法,在第二篇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从二战后开始,直到今日,对近60年的历史做一整理,再从第三篇台湾企业在台湾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战略角色,讨论到第四篇大陆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模式,第五篇台湾企业在大陆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表现,第六篇探讨台湾企业在大陆民族地区之发展战略,第七篇对台湾企业作针贬,以SWOT分析,并以五力分析法探讨台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第八篇,台湾企业发展之区位策略,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区位理论为依据,调查分析法为工具,分别就台湾的中小企业、上市上柜企业和跨国企业做区位策略分析,并求出结果。全文最后在第九篇做出三点结论、二点建议。 结论是: 一、台湾经济情势险峻 二、要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三、台湾企业要运用大陆广大市场和国际关系积极全球布局 建议如下: 一、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Closer eeonomie CooprateFramework) 二、台湾企业发展战略:一条路径两面市场,亦即透过大陆这条路径,可以得到大陆市场和世界广大市场。 要落实这一个战略,台湾企业必须: 1.深入大陆市场 2.积极布局区域经济体 3.创新策略 4.品牌策略 5.从全中国区位布局,寻求互补性

邓福光[6](2001)在《从“入世”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

娄杰[7](1998)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及在其主导作用下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实践进行系统性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困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对策。 全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组成。 引言:说明研究“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实践课题的现实意义、研究基础、国内研究现状、薄弱环节及本文研究的着力点。 第一章:对“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理论评估。论证“一国两制”基本国镱是对“一纲四目”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经历基本形成、系统化、法制化和由理论变为现实等四个发展阶段。它以马列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及“和平共处”思想为理论依据,具有国家主权与治权统一等本质特征。香港回归和澳门即将回归的示范作用已充分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它是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选择。 第二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地论述自1979年至1998年初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主导作用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实践。其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施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为促成国共两党和谈与蒋经国秘密接触,同台湾当局隔岸对话,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民间会谈,使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在陆续放宽海峡两岸人员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又借口“台湾安全”和“台湾利益”限制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在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困挫与发展并存。海峡两岸同胞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难以阻挡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潮流。 第三章:客观分析困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症结并揭示其根源。主要论点为:台湾当局坚持“两个中国”立场,谋求国际社会“双重承认”,搞台湾“实质独立”,对抗“一国两制”,是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民进党在“中华民国政治体制”中推行“台独路线”,“建国党”等推行“独立建国”路线,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投下阴影,尤其是民进党已成为国民党的政治对手,使台湾未来政局变化将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美国虽承认“一个中国”,但一直坚持对华双轨政策,维持美台实质关系,扩大对台军售以维护美国亚太战略利益,牵制中国以保持海峡两岸均衡局面,中国若在未来特殊情况下对台诉诸武力,美国将是最大的外部障碍。日本一直觊觎台湾,虽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从经济上加紧控制台湾,密切日台政治关系,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以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亦将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对台诉诸武力的另一个潜在对手。中国要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必须克服上述障碍。

二、善用优惠待遇 开拓外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善用优惠待遇 开拓外贸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六节 本文的创新与结论
第一章 经济外交的概念和理论发端
    第一节 经济外交的概念与实践
        一、外交概念的变迁
        二、经济外交概念的辨析
        三、经济外交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经济外交产生根源的理论视角
        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为经济外交的强化提供了必要性
        二、国家干预经济的合法性为经济外交提供了可能性
        三、国际贸易干预主义的影响
        四、国家利益内容的调整
        五、国家经济关系的政治化
第二章 经济外交理论内涵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施的框架约束
        一、主权国家总体的外交政策
        二、制度变迁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四、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与经济外交
        五、政治文化传统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外交的功能与特点
        一、经济外交的功能
        二、经济外交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 经济外交的主要目标和形式
        一、经济外交的主要目标
        二、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实施经济外交的主体——按照体系层次进行分析
        一、国家领导人的经济外交
        二、外交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三、政府机构的涉外部门
        四、大型跨国公司
        五、国际组织
    第五节 经济外交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一、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经济外交的意识
        二、贸易市场的开拓和博弈需要外交的大力支持
        三、资源的需求要求发挥外交的支持作用
        四、经验教训要求中国进一步拓展经济外交的空间和力度
        五、经济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发端
    第一节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外交的实践
        一、长期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二、打破经济制裁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初步努力
    第二节 1978年以后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的确定
        二、中国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三、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四、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五、突出经济外交
    第三节 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
        一、努力汲取人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
        二、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国的资本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根据国情适当调整对外援助政策
        五、合作开发有争议的领土
        六、反对和应对来自国外的经济制裁
        七、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八、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国家利益
    第四节 江泽民经济外交的主要思想
        一、关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关于经济安全
        三、关于经济全球化
        四、关于参与国际经济机制
    第五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实施
        一、经济外交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
        二、开展多边的经济合作外交
        三、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合作
        四、具体(问题)领域的经济外交
第四章 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政府机构与过程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济外交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外交
        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经济外交
        四、外交部的经济外交
        五、商务部(原外经贸部)的经济外交
        六、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经济外交行为
        七、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八、农业部国际合作司
        九、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
        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非政府机构
        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四、企业集团
        五、中国企业外交关联会
    第三节 中国各经济外交机构的运行过程分析
        一、关于经济外交决策的一般分析框架
        二、经济外交功能整合的国际经验
        三、各种机构经济外交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整合中国的外交资源
第五章 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与经济外交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二、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逐步调整
    第二节 大国关系与经济外交
        一、中美关系与经济外交
        二、中日关系与经济外交
        三、中俄关系与经济外交
        四、中国与欧盟关系中的经济外交
    第三节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外交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政策与经济外交
    第四节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考虑
        二、建立中国的海外资源地和出口产品市场
        三、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的新策略
第六章 中国的能源外交
    第一节 世界能源外交的格局与中国能源的困境
        一、世界能源外交的现状
        二、中国能源的困境
    第二节 中国能源外交的现状—以中俄石油管线的博弈为例
        一、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
        二、中俄石油管道博弈:安大线的失败
        三、中哈石油管道的实施
        四、国家领导人的能源外交
        五、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行为
        六、中国能源外交尚存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路
        一、整合国家能源的主管机关
        二、运用外交资源,加速实施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战略
        三、动用国家外交资源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
        四、统筹安排,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
        六、做好能源技术的提高工作
第七章 中国的金融外交
    第一节 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外交
        一、二战后国际金融外交的基本实践
        二、国际金融外交的经验
        三、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对国际金融体制的外交
        一、中国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合作
        二、中国围绕亚洲金融危机的外交与援助
    第三节 中国的汇率外交
        一、汇率外交:对人民币升值的外交博弈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第八章 中国的发展援助外交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政策的逐步调整
        一、中国对外援助理念的变化
        二、1979年至1990年为探索性的改革与调整阶段
        三、1995年后中国对外援助工作进行全面改革
        四、个案研究:对亚非国家债务的减免
    第二节 对外经济援助的实施过程
        一、对外援助的职能分布
        二、中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过程
        三、实证分析:以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人道主义援助为案例
    第三节 对外经济援助的发展趋势
        一、援外工作需要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变化
        二、继续改革对外援助的方式
        三、扩大援助的规模,使援外资金来源多样化
        四、援外工作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五、加大无偿援助的规模
        六、加强对受援国的人才培训
第九章 中国外交中的经济制裁
    第一节 概念与历史的考察
        一、经济制裁的概念与国际经验
        二、中国在反对经济制裁方面的外交行为
    第二节 中国经济制裁的实证分析
        一、围绕台湾问题进行的经济制裁
        二、对人权问题上实施经济制裁
        三、运用飞机采购配合外交工作
        四、其它关于经济制裁的案例
        五、WTO框架下的经济制裁行为
第十章 中国积极接受多双边的经济技术援助
    第一节 中国接受外援的基本概况
        一、接受外援观念的变迁
        二、中国接受外援的管理机构
    第二节 积极接受发达国家的双边援助
        一、长期成为日本的最大援助国
        二、德国对中国的无偿援助
    第三节 积极吸纳多边经济援助
        一、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受援国
        二、欧盟对华的多边援助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对华无偿援助
        四、联合国人口基金对华无偿援助
    第四节 中国接受经济援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接受经济援助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的对策
第十一章 中国的贸易市场与贸易争端外交
    第一节 中国的贸易外交
        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二、努力加强经济外交的力度
        三、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二节 关于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外交
        一、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目标
    第三节 外交手段对经济议题的介入: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外交为例
        一、外交手段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分析
        二、中国加入WTO前对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经济外交
        三、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四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对外交资源的利用
        一、“走出去”战略是主要的经济外交政策
        二、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背景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运用外交资源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五节 WTO框架下中国的经济外交——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与重迭
        一、中国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国家利益原则
        二、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寻找与发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
        三、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机制
        四、进一步提升WTO框架下中国经济外交的能力
第十二章 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
    第一节 中国加入国际经济机制的回顾与评价
        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机制的历程回顾
        二、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机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1986-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决定参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二、中国复关过程中的经济外交
    第三节 中国对其它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经济机制的参与
        一、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经济外交
        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外交
        三、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功能的扩展
        四、中国与G7(8):有选择地参与
    小结 中国的经济机制外交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拟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2.2 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
    2.3 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2.4 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
    2.5 SWOT分析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3.1 我国国有大型外贸公司经营现状及特点
    3.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2.1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一般外部环境分析
        3.2.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特殊外部环境分析
        3.2.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
    3.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3.3.1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3.3.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3.3.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劣势分析
    3.4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的分析和选择
    4.1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构想
        4.1.1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集约化战略构想
        4.1.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构想
        4.1.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构想
    4.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竞争战略
    4.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4.3.1 背景研究
        4.3.2 具体对策
    4.4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企业)战略
        4.4.1 虚拟经营的含义及方式
        4.4.2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战略的优势研究
        4.4.3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施私营外贸企业的经营战略对策
    5.1 私营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
    5.2 活化组织结构
    5.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4 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控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论加拿大对华政策与中加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加拿大对外政策的演绎
    1.1 加拿大对外政策的背景分析
        1.1.1 “地区主义”对加拿大对外政策的影响
        1.1.2 加拿大对外政策文化背景分析
        1.1.3 加拿大对外政策发展的经济背景分析
        1.1.4 加拿大对外政策的政治背景分析
    1.2 新形势下,加拿大对外政策变迁动因分析
        1.2.1 国内政治的变化和斯宾塞国际秩序理论的影响
        1.2.2 经济全球化促进加拿大对外政策的调整
        1.2.3 亚太地区的崛起创造了加拿大摆脱对美国经济严重依赖的最佳契机
        1.2.4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磁盘,吸引了加拿大与中国的合作
第二章 加拿大对华政策的演变
    2.1 加拿大对华政策的历史回顾
    2.2 加拿大对华政策的现状
        2.2.1 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同中国的政治、经贸关系
        2.2.2 加拿大对华贸易政策
        2.2.3 加拿大政府表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第三章 中加全面合作的前景分析
    3.1 中加全面合作的原则
        3.1.1 中加全面合作的政治原则
        3.1.2 中加合作应遵循“双赢”的原则
    3.2 中加全面合作的文化基础
    3.3 中加全面合作的经济基础
    3.4 大力发展中加合作关系对加拿大的影响
    3.5 中加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3.5.1 中国与加拿大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3.5.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加双边贸易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3.6 中加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6.1 中国与加拿大经贸关系存在的若干问题
        3.6.2 针对中国与加拿大经贸关系仍存在若干的问题,提出以下促贸建议
    3.7 中加合作的前景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散货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中海货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海货运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海货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海货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内外贸干散货运输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外贸干散货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二节 内贸干散货运输市场现状
    第三节 内外贸干散货运输的关系研究
    第四节 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需求分析
    第五节 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六节 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第四章 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行业间的主要竞争对手
    第二节 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
    第四节 市场竞争的新特点
第五章 中海货运的发展战略构建
    第一节 中海货运散货运输的SWOT分析
    第二节 中海货运散货运输的发展战略构建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5)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与动机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1.4 研究流程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
2.1 整编期(1945-1952)--战后的台湾经济
    2.1.1 战后台湾经济情势
    2.1.2 影响深远的农业改革
    2.1.3 战后台湾工业发展
    2.1.4 贸易的开展与币制改革
2.2 复兴期(1953-1960)--经建计划开展的台湾经济
    2.2.1 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
    2.2.2 国际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2.2.3 基础建设的开展
    2.2.4 本时期总体经济表现
2.3 基础期(1961-1972)--摆脱美援自力发展的台湾经济
    2.3.1 建设计划的持续推动
    2.3.2 政府部门的具体政策
    2.3.3 民间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2.3.4 整体经济的表现
2.4 发展期(1973-1985)--台湾经济的黄金十年
    2.4.1 十大建设的开展
    2.4.2 石油危机的淬炼
    2.4.3 对外贸易的起飞
    2.4.4 台湾自有工业体系的出现
2.5 加速期(1986-1996)--迈向科技岛
    2.5.1 国内外经济情势的挑战
    2.5.2 六年国建计划
    2.5.3 产业结构的脱胎换骨
    2.5.4 科技产业的崛起
    2.5.5 科技产业政策之检讨
2.6 调整期(1997~迄今)--结构转型的台湾经济
    2.6.1 经济结构转型
    2.6.2 开展以制造研发为导向的产业结构
    2.6.3 来自大陆与全球化体系的挑战
    2.6.4 WTO的冲击
    2.6.5 政治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三章 台湾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的战略角色
3.1 追求成长的台湾企业本质
    3.1.1 从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
    3.1.2 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企业变革
3.2 公共部门资源投入与经济发展
    3.2.1 公共部门的资源投入
    3.2.2 美援与外资政策
    3.2.3 国际环境与出口导向
3.3 台湾企业与大陆经济改革开放
    3.3.1 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角色转换
    3.3.2 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区域发展
    3.3.3 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产业分工 第四章 大陆经济发展历程与模式
4.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奇
4.2 区域市场经济的形成
4.3 软着陆的经济构面分析 第五章 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台湾企业--台湾企业个案探讨
5.1 顶新康师傅方便面
5.2 宜兰食品--旺旺仙贝米果
5.3 永恩达芙妮女鞋
5.4 和成欣业卫浴设备
5.5 丽婴房童装
5.6 巨大机械捷安特自行车
5.7 宏碁计算机
5.8 趋势科技防毒软件 第六章 台湾企业在民族地区之发展战略
6.1 大陆西部大开发与台湾经济
    6.1.1 台湾近年来经济状况
    6.1.2 台湾企业西进
    6.1.3 西部大开发对台湾之影响
    6.1.4 台湾企业对西部大开发建议
    6.1.5 西部大开发是未来台湾经济的曙光
6.2 民族地区引进台资企业战略之研究
    6.2.1 前言
    6.2.2 台资企业投资模式分析
    6.2.3 民族地区吸引台资企业优、劣势分析
    6.2.4 台资企业投资民族地区优、劣势分析
    6.2.5 台资企业对民族地区之影响
    6.2.6 结论 第七章 台湾企业发展战略
7.1 台湾企业SWOT分析
    7.1.1 台湾企业内部环境之优势
    7.1.2 台湾企业内部环境之弱势
    7.1.3 台湾企业外部环境之机会
    7.1.4 台湾企业外部环境之威胁
7.2 台湾企业之核心竞争力
    7.2.1 结盟策略
    7.2.2 成本策略
    7.2.3 差异化策略
    7.2.4 专精策略
    7.2.5 价格策略
    7.2.6 提升台湾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台湾企业发展之区位策略
8.1 理论探讨
8.2 调查分析
    8.2.1 中小企业方面
    8.2.2 上市上柜企业
    8.2.3 跨国企业方面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台湾经济情势
    9.1.2 两岸经贸关系选项
    9.1.3 台湾企业因应战略
9.2 建议
    9.2.1 两岸签订紧密经济合作框架(CECF Closer Economic Cooperate Framework)
    9.2.2 一条路线两个市场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表) 后记 作者声明

(7)“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形成及理论评估
    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由来
        1、“一国两制”与“一纲四目”的关系
        2、“一国两制”的确立及法制化
    二、“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科学性
        1、“一国两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2、“一国两制”的本质特征
    三、“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可行性
        1、香港回归的示范作用
        2、“一国两制”是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70年代末以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一、缓和海峡两岸政治关系的举措
        1、化解敌意政策的实施
        2、促进海峡两岸同胞双向交往
        3、国共两党秘密接触与隔岸政治对话
        4、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民间会谈
        5、海峡两岸政治关系新危机与遏制“台独”的断然举措
    二、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与实践
        1、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演变
        2、海峡两岸经贸政策的互动
        3、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与实践
        1、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2、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政策的互动
        3、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困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症结
    一、台湾当局“国统纲领”与“一国两制”的对立
        1、虚化“一个中国”,坚持“两个中国”
        2、谋求台湾“实质独立”与“德国模式”
        3、争取国际社会“双重承认”,挑战中国国际地位
    二、民进党“台独路线”与台湾政局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美国对华双轨政策评析
        1、美台实质关系是“两个中国”的变种
        2、扩大对台军售与确保美国亚太战略利益
        3、美国将是中国武力遏制“台湾独立”的主要外部障碍
    四、日本一直觊觎台湾
        1、日本加紧从经济上控制台湾
        2、日台政治关系与“日美安保条约”体系
        3、牵制中国以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
第四章 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根本措施
    一、做好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统战工作
        1、确实做好争取台湾民心和团结台湾同胞工作
        2、争取台湾当局,尽快实现海峡两岸政治谈判
    二、加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1、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加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对策
    三、积极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1、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对策
    四、大力封杀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
        1、运用两手策略制约美国对华双轨政策
        2、加强中日关系,反对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
        3、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战略
    五、增强祖国大陆的综合实力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增强祖国大陆经济实力,缩小海峡两岸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3、提高祖国大陆遏制“台湾独立”的军事实力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目
后记

四、善用优惠待遇 开拓外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 何中顺.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5)
  • [2]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D]. 刘丽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3]论加拿大对华政策与中加关系[D]. 赵蜀蓉.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1)
  • [4]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散货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林尊贵. 上海海事大学, 2004(04)
  • [5]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D]. 高宏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6]从“入世”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 邓福光. 经济前沿, 2001(01)
  • [7]“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实践研究[D]. 娄杰. 中共中央党校, 1998(01)

标签:;  ;  ;  ;  ;  

用好优惠政策开拓外贸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