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银行会计联行的风险与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储稀梁[1](2020)在《运行在心间的会计联行》文中认为我国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主导建设的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发展过程,堪比我国交通行业"绿皮火车"到动车组再到现代化高铁的建设发展过程,同样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大发展大变化。我国这一重大金融基础设施由弱到强的建设发展过程,寄托了几代人民银行人的坚守、执着和追求。我上世纪90年代到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工作,参与并见证了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在不同条件下处理会计联行业务保障金融资金资产安全的不懈努力。2002年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运行之前进入人民银行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会计联行;在人民银行会计相关部门工作的人,都一定接触过会计联行工作。
牛文娟[2](2016)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关联风险研究及未来结构优化设想》文中认为《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指出“建设二代支付系统(CNAPSⅡ)和中央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系统是人民银行为完善中国支付体系的重要举措,ACS是央行的综合业务系统,是CNAPSⅡ的基础”。从2003年支付系统建设之初,到目前二代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中央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也从ABS升级到ACS系统,但自始至终都与支付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支付体系下,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和支付系统都是中国支付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中支付系统相当于中国支付体系中的清算簿记系统,中央会计核算系相当于是中国支付体系中的结算簿记系统,两者都是支付清算系统的核心组成。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和支付系统是在相互支持的关系下共同发展的。本文从结算、会计、清算的基本概念入手,厘清这些职能概念在支付过程中的关系定位。简述了商业银行的结算簿记系统的结构,簿记系统是商业银行系统的核心;回顾了支付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相互推动相互支持的历史关系。阐述了支付清算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性关系;进一步论述了当前ACS和CNAPSⅡ的关系特点,对一些关系风险做出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最终建议在保有当前ACS和CNAPSⅡ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以高内聚的通用簿记功能为核心的,集中央行所有账户数据为基础的集中实时会计簿记系统,为ACS和CNAPSⅡ提供实时联机簿记服务,清算结算一体完成,计息结息集中一点完成。从而全面满足ACS和CNAPSⅡ的业务需求,保障支付系统稳定运行,促进两个系统按自身的专业方向丰富发展。
吴洁,张广君[3](2011)在《浅谈基层央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与控制》文中提出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随着银行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基层央行支付结算在风险防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履行央行支付结算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支付结算管理定位、存在的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四个方面探索建立支付结算资金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完善防范体系的措施。
金炜,冯阳,李倩[4](2008)在《关于我国银行会计联行风险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银行会计联行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银行会计联行风险被银行业界的忽视,发生过多起银行会计人员窃取会计联行资金的案件,给国家及金融企业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造成银行会计联行风险的原因着手,结合银行会计联行业务存在的风险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银行会计联行风险的防范。
闵华[5](2008)在《数据大集中趋势下央行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银行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要求银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我国银行业打破传统的基于省域范围甚至更为分散的地域性条块分割的分散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全国性的金融产品和多样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全国性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实现银行全国性数据大集中是大势所趋。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数据集中后,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系统中潜在的各种风险,成为我国中央银行防范与管理支付系统风险的重点课题。现在的支付系统到底隐藏了哪些风险,央行又将以什么样的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而支付系统将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对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支付清算的风险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运行机制,将各项内控制度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及资金清算风险,提高支付清算服务水平,成为目前支付清算工作中加强风险防范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关注和想要研究的问题。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实现全国联网上线为背景,绵阳中心支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运行为案例,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参照西方发达国家支付系统建设的经验和借鉴,从研究该系统运行特点、分析该系统构成入手,对系统运行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探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达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支付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介绍了支付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民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的职责和任务;第二章集中分析数据大集中以来对传统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发展的冲击以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将其分类;第三章介绍了央行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并对支付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央行支付系统在数据大集中以来在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上所做的工作进行论述,从系统升级改进、网络结构优化、制度完善、人员调整、辅助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归纳;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发达国家的支付系统建设的特点以及对我国支付系统建设以及风险防范工作的借鉴;第六章结合实际工作,对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现在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了风险点的危害,对风险进行归类找出问题的关键;第七章针对第六章分析出的风险点提出解决方案和一些防范措施,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讨论等方式,力图做到防范风险于未然,以及发生风险如何尽量减少损失。第八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应该做的工作。四、研究视角及方法本文从现实角度入手,从实际问题着眼,运用MBA阶段所学的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央行支付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目的在于防范支付清算风险,建立合理运行机制,提高支付清算服务水平。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使得论文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理论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对一些问题的论述还存在疏漏,敬请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使研究更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余卿[6](2008)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文中提出支付系统是跨行资金汇划和清算的渠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各个金融机构的利益,而且影响着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建设新型支付清算体系的总体规划,即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支撑多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和满足社会各种活动支付需要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在中国现代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据中枢地位,是整个支付清算体系平稳运行的决定因素。随着近年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支付核算领域出现了新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虽然案件发生频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会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动荡。本文针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分析了支付系统风险的类型及存在的原因,着重研究了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的途径和措施。在第一部分中,本文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建设情况、组成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内部控制情况。在第二部分中,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接着阐述了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必要性,最后对支付系统存在的九大风险类型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第三部分中,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七条防范与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的建议,特别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营造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同级监督作用、构建风险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和论述。总之,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运用MBA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探讨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防范的思路和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对防范案件发生有所借鉴,但是鉴于工作经验和水平有限,文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
谢众[7](2008)在《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发展。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中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运行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诸风险有着广泛的联系,一种风险出现并扩大时,有可能导致另一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传导性、方向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传递链条,其联系如图所示。风险链中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流动性风险对支付系统运行产生干扰,导致信用风险,法律、法规的缺位或不完善以及应用软件设计缺陷、机器硬件和网络通信故障、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等情况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信用风险普遍发生时导致系统性风险。风险传递的过程如下:(1)如果付款方资金由于流动性问题出现延期支付,迫使收款方为弥补资金缺口不得不寻求其他融资途径,并要承担融资成本;(2)若此资金缺口不能如期弥补,将迫使收款方对其债权人延期支付;(3)这种连锁拖欠效应越来越大时,对整个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构成极大威胁,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数据模拟显示,如果一家大的参与轧差的银行无力支付,将会导致其他近一半的参与者无力结算,由于连锁反应,不与这家无力支付银行发生交易的机构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容易使部分参与者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系统中蔓延,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支付风险链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支付体系出现震荡,影响其平稳高效运行,影响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和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影响公众对整个金融系统的信心,对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将其列入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支付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履行中央银行作为支付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管者的职责,以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为目标,大力推动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支付体系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支付体系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必然要进一步加快支付体系的发展。应当看到,中国支付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地区间支付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能力亟待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普及和使用率有待提升;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亟需完善;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因此,对于支付体系风险有必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作的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分析支付体系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体系风险,促进支付结算体系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维护金融稳定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加以阐述。第二章简要介绍支付体系相关概念。在将支付体系界定为实现货币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支付体系的四个层次: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服务组织及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支付体系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国家支付系统、重要支付系统及其核心原则等概念。第三章具体分析支付系统中存在的支付风险,指出支付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在界定一般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将支付系统中的信用风险定义为系统中某个当事人既不能在预期时间也不能在以后的任何时间完全清偿其在系统范围内的债务所构成的风险,进而分析了信用风险度量技术革命性变化的原因。在界定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之后具体分析了支付系统中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制、种类和影响等。第四章分析支付工具带来的支付风险。首先论述了支付工具风险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由道德风险引起的人为导致支付工具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客观方面主要是由于支付工具本身在材质、设计、研发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而使支付工具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随后在界定了道德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并具体分析了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第五章分析支付服务组织中存在的支付风险。论述了支付服务组织风险主要表现为支付服务组织的操作风险,通过论述操作风险的概念、操作事件、风险因子、风险损失、风险特征来界定操作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介绍了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包括新协议提供的计量方法和国际银行业通常采用的计量方法第六章分析支付制度安排带来的支付风险,论述了支付制度安排风险主要表现为与支付制度安排有关的法律风险,在将支付系统的法律风险定义为导致或者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不合理法律框架或者法律上的不定性所构成的风险的基础上,以我国为例进一步说明支付系统法律风险的内涵。进而分析支付体系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其中包括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环节和法律的适用和保护环节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七章以欧元区国家为例分析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在系统介绍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净额结算系统(DNS)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泛欧洲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转账系统(TARGET)和欧洲银行业协会的EURO1系统的结算办法和风险防范措施来说明欧元区国家在防范支付体系风险方面可供我国借鉴的方法和经验。第八章针对我国支付体系,在回顾发展历史、分析发展现状及展望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支付体系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而提出加强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刘向群[8](2007)在《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环境下的中央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发展,中央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环境下的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现状,分析了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艾琳[9](2007)在《会计前台风险与事后监督防范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银行会计工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三大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央行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次序的稳定。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结算方式,实现了央行会计核算的自动化、网络化、集中化。然而,会计核算从分散到集中,会计账务组织、业务处理流程、操作规程等会计前台业务的风险,也相应地集中到了核算中心。因此,作为会计前台风险第二道防范屏障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如何有效地防范会计前台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课题。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营业部课题组,张鉴君,齐旗,李鹏[10](2006)在《对央行资金安全的思考——央行营业部门会计核算风险点剖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的上线运行,如何有效地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成为当前央行营业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人民银行会计联行的风险与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银行会计联行的风险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2)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关联风险研究及未来结构优化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架构介绍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结算、会计、清算的概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系统构架中的簿记和账户 |
第三章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中的支付清算和会计核算 |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支付清算和会计核算 |
第二节 电子联行有效推动了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 |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速发展推动会计集中 |
第四章 支付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关系发展变化 |
第一节 一代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关系 |
第二节 二代支付系统和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关系 |
第五章 ACS系统和二代支付系统的关联风险研究和建议 |
第一节 ACS和支付系统的关联耦合性概述 |
第二节 ACS和二代支付系统关系风险点研究 |
第三节 ACS系统和二代支付系统(CNAPSⅡ)关联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
第四节 关联风险防范对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优化评估 |
第六章 ACS系统和二代支付系统未来结构优化设想 |
第一节 ACS系统与CNAPSⅡ的业务依赖关系 |
第二节 构建通用簿记核心系统的设想 |
第三节 通用簿记核心系统分别与二代支付系统、ACS系统的关系设想 |
第四节 构建通用簿记核心系统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数据大集中趋势下央行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支付清算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的职责和任务 |
第三节 支付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目标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思路 |
第二章 数据大集中趋势带来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安全性方面 |
一、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问题 |
二、安全生产问题 |
三、网络建设和管理方面 |
四、IT 外包带来的风险 |
第二节 管理模式方面 |
一、机构对模式变化的不适应 |
二、业务流程的整合 |
三、规章制度的匹配 |
第三节 技术设备与人力资源方面 |
一、原有技术设备的利用 |
二、新技术设备的应用 |
三、原有人员的安置 |
四、技术和业务人员的培训 |
第三章 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建设 |
第一节 支付清算系统发展历程 |
一、奠定基础阶段(1989 年-1997 年) |
二、不断创新阶段(1997 年-2002 年) |
三、稳定发展阶段(2002 年-2003 年) |
四、突飞猛进阶段(2003 年-今) |
第二节 支付清算系统的构成 |
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
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
三、全国联行系统 |
四、同城票据交换和清算系统 |
第三节 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 |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二、适应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的趋势 |
三、处理好各支付系统之间的关系 |
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能力 |
五、充分体现先进性 |
第四章 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工作的发展 |
第一节 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改进 |
一、提高数据集中程度,实行远程终端操作 |
二、改进业务操作流程,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
三、适当上收维护权限,及时改进系统功能 |
四、改革资金汇划模式,畅通业务往来渠道 |
五、加强系统集成工作,提高运行效率 |
第二节 网络安全的改进和网络结构的改造 |
第三节 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
第四节 人员调整与培训 |
第五节 辅助系统的建设与推广 |
一、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 |
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
第五章 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极其借鉴作用 |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的发展 |
第二节 美国支付系统的主要特点 |
第三节 美国支付系统风险控制的主要改革措施 |
第四节 对我国支付系统风险防范的启示 |
一、正视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
二、强化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 |
三、加强央行对支付系统的监管力度 |
四、建立可以实现实时切换的灾难备份系统 |
五、加强支付系统轧差净额控制 |
第六章 央行支付系统的主要风险分析 |
第一节 支付系统风险及危害 |
第二节 支付系统风险类别及表现 |
第三节 支付系统风险的具体表现 |
一、技术风险 |
二、系统结构的风险 |
三、内控制度方面的风险 |
四、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风险 |
五、操作风险 |
六、运行风险 |
第七章 支付系统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
第一节 技术方面的改进 |
一、网络技术方面 |
二、完善系统功能 |
第二节 系统自身的升级换代 |
一、第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 |
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的建设 |
三、关注研究新兴支付工具和手段 |
四、辅助系统功能的完善 |
第三节 内控制度的建设 |
一、要重视内控制度建设 |
二、要健全内控机制 |
三、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
四、建立违规必纠的处罚机制 |
第四节 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 |
第五节 人员素质的提高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支付系统的概况 |
第一节 支付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
一、支付系统的定义 |
二、支付系统的组成 |
第二节 支付系统的特点 |
一、大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
二、小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
第三节 目前支付系统的建设情况 |
第四节 目前支付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 |
一、支付系统的人员配备及岗位设置 |
二、支付系统的制度建设 |
三、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 |
第二章 支付系统风险分析 |
第一节 支付系统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一、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 |
二、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 |
三、重人员管理、轻人员培训 |
第二节 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支付系统风险存在的类型 |
一、道德风险 |
二、内部控制风险 |
三、制度风险 |
四、系统操作风险 |
五、运行风险 |
六、协调机制 |
七、网络风险 |
八、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九、监督检查风险 |
第三章 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建立健全支付系统各项规章制度为防范支付系统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
第二节 营造安全和高效并重的支付系统监督环境 |
一、强化行长负责制 |
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模式 |
三、进一步培育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文化 |
第三节 加强支付系统风险防线的基础建设 |
一、建立业务管理的“两道监控防线”,是支付系统监督管理的基础性风险防线 |
二、完善其他辅助系统,优化支付系统的外围环境 |
第四节 进一步优化支付系统功能加强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
一、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监督制约功能 |
二、强化系统网络安全维护和灾难备份管理,防范控制运行风险 |
第五节 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同级监督作用 |
第六节 监督关口前移,构建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
一、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
二、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
三、强化会计检查制度,改进会计检查方式 |
第七节 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支付系统管理工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传统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 |
1.2.1 金融风险识别与度量的关系 |
1.2.2 传统的金融风险度量体系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2. 支付体系概述 |
2.1 支付体系的概念 |
2.2 支付体系的重要作用 |
2.2.1 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2 支付体系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和金融稳定的前提与基础 |
2.2.3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
2.2.4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
2.2.5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有效推动金融创新 |
2.3 国家支付系统 |
2.4 重要支付系统及其核心原则 |
2.4.1 重要支付系统的定义 |
2.4.2 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 |
3. 支付系统风险分析 |
3.1 信用风险 |
3.1.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3.1.2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革命性变化的原因 |
3.2 流动性风险 |
3.3 系统性风险 |
4. 支付工具风险分析 |
4.1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1.1 道德风险 |
4.1.2 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2 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3 票据支付工具存在的风险 |
4.4 电子支付工具存在的风险 |
5. 支付服务组织风险分析 |
5.1 操作风险 |
5.1.1 操作风险的概念 |
5.1.2 操作风险的操作事件 |
5.1.3 操作风险的风险因子 |
5.1.4 操作风险的风险损失 |
5.1.5 操作风险的风险特征 |
5.2 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
5.3 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度量 |
5.3.1 新协议提供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
5.3.2 国际银行业通常采用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 |
6. 支付制度安排风险分析 |
6.1 我国支付体系法规制度现状及不足 |
6.2 支付系统的法律风险 |
6.3 支付系统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
6.3.1 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环节 |
6.3.2 法律的适用和保护环节 |
7. 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以欧元区国家为例 |
7.1 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净额结算系统(DNS) |
7.1.1 实时全额结算(RTGS)系统 |
7.1.2 净额结算系统(DNS) |
7.1.3 RTGS 系统和DNS 系统的差异 |
7.1.4 混合系统 |
7.2 泛欧洲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转账系统实(TARGET) |
7.2.1 TARGET 概述 |
7.2.2 结算办法 |
7.2.3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
7.3 欧洲银行业协会的EURO1 系统 |
7.3.1 EURO1 系统概述 |
7.3.2 结算办法 |
7.3.3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
8. 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
8.1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 |
8.1.1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回顾 |
8.1.2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现状 |
8.1.3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展望 |
8.2 我国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
8.2.1 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
8.2.2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
8.3 加强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思考 |
8.3.1 防范票据风险的对策 |
8.3.2 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
8.3.3 强化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 |
8.3.4 完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10)对央行资金安全的思考——央行营业部门会计核算风险点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核算风险分布状态及原因分析 |
(一)会计核算集中以后,营业部门操作性风险的控制难度加大。 |
1. 会计核算“入口闸门”的松动,带来资金安全隐患。 |
2. 联行集中以后,支付汇划风险可能成为差错和案件的温床。 |
(二)内部账务管理效能的低下,影响和制约核算的准确性。 |
(三)核算与监督“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风险控制难。 |
(四)员工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意识弱化。 |
二、建议与对策 |
1.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是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坚实屏障。 |
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业务操作合规有序。 |
3.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4.强化事后监督, 使事后监督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5.完善ABS系统设计, 消除由于系统缺陷可能引发的资金风险。 |
6.加强对会计风险防范的管理,提高内部核算的针对性和严密性。 |
四、人民银行会计联行的风险与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运行在心间的会计联行[J]. 储稀梁. 中国金融, 2020(02)
- [2]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关联风险研究及未来结构优化设想[D]. 牛文娟. 宁夏大学, 2016(02)
- [3]浅谈基层央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与控制[J]. 吴洁,张广君. 河北金融, 2011(08)
- [4]关于我国银行会计联行风险问题的探讨[J]. 金炜,冯阳,李倩. 甘肃科技纵横, 2008(05)
- [5]数据大集中趋势下央行支付系统的风险控制与管理[D]. 闵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6]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D]. 余卿.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7]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D]. 谢众.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8]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环境下的中央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 刘向群. 济南金融, 2007(04)
- [9]会计前台风险与事后监督防范的思考[J]. 艾琳. 时代金融, 2007(01)
- [10]对央行资金安全的思考——央行营业部门会计核算风险点剖析[J].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营业部课题组,张鉴君,齐旗,李鹏. 金融与经济, 2006(12)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操作风险论文; 央行支付清算系统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