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垃圾的危害及处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普艳[1](2021)在《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废物作为1号危险废物危害性大且难以处置,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曝光医疗废物当做生活垃圾处理或将医疗废物当做生活垃圾贩卖的报道,集中体现出医疗废物未实现全部规范化管理的问题。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制度,医疗废物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被国家列入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中,中央环保督察组也将医疗废物的管理问题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参与监管、管理、处置的部门多,参与直接接触的人员也多,从产生到规范处置要经历一段复杂的处理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废物的遗失、泄露、污染等风险。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冠肺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一方面由于医疗废物的大量增加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若没有规范化的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可能产生极大的传播风险。因此,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中监管部门间、被监管单位间、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利用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借鉴国内外医疗废物管理的经验做法提供借鉴参考,从而为楚雄州管理医疗废物提出监管部门间实施联合监管,提升监管水平;加强被监管单位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工作监督意识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张润珍[2](2020)在《安徽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回收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废物处理过程的管控更加严格,但仍有医疗垃圾流失、泄露甚至转卖的事件发生,这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基层地区尤为严重。故本文以安徽东至县为例,通过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对东至县医疗废物回收管理状况进行调研,在获取实证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的相关因素,并按照政策科学的规范,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对策,供当地政府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参考,为减少医疗废物造成的污染及安全事故,促进地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理贡献微薄之力。
丁凤珠[3](2020)在《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末开始,国内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建设工作大规模展开,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民生工程的核心质量。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一直以来在医院的运行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医院的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愈加庞大,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组织与建设便成了更加复杂、重要的工作项目。医院后勤保障服务主要负责为医院各项工作、科研、教学和生活的稳定开展提供各类支撑,主要有提供水、暖、电的建筑设备支撑、提供医疗活动所需的医疗设备支撑、存放各类物资的医疗保障支撑、以及提供饮食、被服及垃圾、污水处理的其他后勤保障支撑。但是作者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发现如今西安地区的医院建筑设计主要把重心放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服务空间上(如:门诊、医技、综合住院部),而医院后勤保障部分往往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西安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发展仍有些许不足。并且在我国,对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通过资料研究、实地走访等方法着重探索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医院案例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经验,并结合当下及未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工艺的发展,使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更好的顺应未来医疗服务发展需求,为西安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相关因素,从宏观政策、后勤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来探究对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的影响,并对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中发掘问题;第三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从综合医院总体布局规划角度,研究医院后勤保障用房与风向、水文等自然的关系,以及详细地分析各类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单体建筑与各个医疗部分、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将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分为建筑设备用房、医疗设备用房、医疗保障用房及其他后勤保障用房三大类,并且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用房进行较为细致的建筑单体设计研究;第五章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提出初步建议及相关材料支撑,从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趋势、相应的后勤保障用房发展方向、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到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各类后勤保障功能用房规模占比,以及新技术在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中的运用等多方面,对未来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的发展进行初步论述;第六章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许超杰,樊祜玺,刘淼,李静[4](2019)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四川省某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使用四川省某市200家基层医疗机构调查表及实地走访数据,运用统计描述、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53. 8%的医务人员了解医疗垃圾,75. 0%的基层医疗机构区分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基层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了医疗垃圾处理规章、医疗垃圾之间是否分类、医务人员是否进行过医疗垃圾相关知识培训、医疗垃圾是否标注有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是否区分处理,起着由大到小的影响作用。结论: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认知度普遍不高、未建立完善的医疗垃圾处置规章是医疗垃圾分类错误的重要原因,医疗垃圾监管部门在监管方面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监管和资金投入,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真正解决医疗垃圾管理问题。
王梦龙[5](2019)在《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文中提出医疗废物危害大、产量逐年增长,常规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利用热等离子体独特的高温、高能量密度、快速反应的特点,采用CO2热等离子体气化医疗废物模型组分制合成气,为同时实现医疗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新的可能。选取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作为塑料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输入功率和CO2流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和聚丙烯主要气体产物为H2、CO和CO2。在聚乙烯进料速率为24g/min、C02流量为0.44Nm3/h、输入功率为18.5±0.5 kW时,碳转化率可达75.95%,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9.67%,此时比能耗为3.18kWh/kg。在聚丙烯进料速率为24g/min、C02流量为0.74Nm3/h、输入功率为19±0.5 kW时,碳转化效率为86.93%,能量转化效率为72.41%,比能耗为3.39kWh/kg。经SEM及TEM分析发现,C0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的固体产物主要为积碳,而在聚丙烯固体产物中发现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选取丁腈橡胶作为橡胶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输入功率和C02流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主要气体产物为H2、CO和CO2。在丁腈橡胶进料速率为29g/min、CO2流量为0.63Nm3/h、输入功率为14.5±0.5 kW时,碳转化效率为86.02%,能量转换效率为56.33%,比能耗为3.71 kWh/kg。输入功率、CO2流量及气化剂种类对气体产物中有害气体(H2S、S02、NO、N02、NH3、HCN)浓度均有显着影响,采用C02作为气化剂可比以空气作为气化剂时产生更少的含氮有害气体。经SEM分析发现,C0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的固体产物主要为积碳。选取Si02作为玻璃类医疗废物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 Si02含量对CO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聚丙烯和丁腈橡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02会在阳极石墨壁上结焦处熔融形成玻璃态物质,抑制气化反应的进行,且该物质与阳极石墨结合较牢,除去该物质时对阳极石墨有所损害,所以处理医疗废物之前最好能进行分类处理,除去玻璃类废物再进行气化处理。
邵帅[6](2019)在《医疗垃圾预处理器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依据国务院和卫生部2017年9月最新制定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近些年不断更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等文件中的要求,医疗垃圾应严控管理,医疗废物与垃圾的分类,运输,管控,处理应更健全和完善,医疗垃圾相关的制度与规范越来越严格,需有专业化的器具进行保存、运输、处理势在必行。本文目的旨在设计一款主要用于医疗机构的智能医疗垃圾预处理产品,便于医疗垃圾第一时间得到更安全的保存,更完善的处理,解决现有的有关医院大环境下医疗垃圾存放上的痛点,真正帮助到医疗机构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宜人的医院环境。通过前期走访,观察调研,利用KANO模型、用户需求分析方法,得出显性需求,挖掘潜在需求,综合分析与提炼设计要素。针对功能与外形与交互,确定产品整体设计方案,得出产品设计雏形,为其他相关此方面的产品提供设计参考。因此,以科学的KANO模型方法得出需求,结合一定垃圾处理技术,针对于医疗垃圾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导设计方向,设计开发出一款用于医院的智能医疗垃圾预处理产品。前期使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本文首先对论文的相关概念进行文献理论现状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国外设计到医疗垃圾的问题,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解决方法与对策。在实地调研中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例如观察法,用户访谈等,选定目标即开始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同时也对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了解医疗垃圾的产生,存放时间,运输时间规律并对资料分析总结,提出设计需求。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医疗垃圾预处理产品设计,并证明其相较于现有产品而提升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后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最终的产品效果图,为以后相关产品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王杏[7](2019)在《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推进,医疗垃圾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医疗垃圾种类复杂、危害性极大,因此,医疗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具有彻底分解二恶英和副产物无害化等诸多优点,但是,传统的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具有耗电量大的弊端。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垃圾预热、高温空气气化、高温空气燃烧、以及余热极限回收,搭建了一整套实验系统,并对其完成了初步的实验测试。理论计算方面,提出了垃圾预热器的换热模型。设计的回转式预热器在破碎垃圾的同时,可以利用高温空气来预热医疗垃圾,提高医疗垃圾的温度,去除水分,避免了在气化炉中因水分蒸发而浪费大量的热能。通过对气化炉、燃烧室的能量平衡分析,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等离子体炬电耗,并从含水量的角度计算了因添加回转式预热器而节省的电能。结果表明,当含水量分别为20%、30%、40%、50%时,等离子体炬将分别节省约27kw、41kw、55kw、69kw功率。含水量越大,经过回转式预热器的预热作用节省的电能就越多,节能效果就越明显。本文还运用综合计算法获得了高温空气气化时的各项指标,分别为:气化效率78.9%,气化产率1.853m3/kg,碳转化率82.4%,各项气化指标均高于传统气化指标。对搭建的实验系统分别进行了初步的冷态和热态测试。冷态实验测试了不同空气入口流量时气侧阻力变化情况,根据冷态测试的结果对实验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计方案。热态实验则研究了不同换向周期、不同炉膛温度、不同助燃空气入口流量时蓄热体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极限余热回收技术的的温度效率都在90%以上,热效率都接近80%,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也低于国家烟气排放标准。
张伊娜[8](2018)在《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垃圾,如果不妥善处理,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各种变异病毒,对人类的健康、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课题以杭州市四家代表性医疗机构为例,两家为三级甲等市级综合性医院,分别记为A医疗机构和B医疗机构,一家为二级乙等区级综合性医院,记为C医疗机构,另一家为三级甲等市级专科医院,记为D医疗机构。对各类型医疗垃圾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各医疗机构处理垃圾的原则、程序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研究了杭州市和选择研究的四家医疗机构历年的医疗垃圾产量及趋势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化学消毒效果,选择研究的四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组成及特性以及医疗垃圾产量产率,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杭州市医疗垃圾总体情况进行预测、验证及分析,提出了医疗垃圾的优化管理办法,并将高压蒸汽消毒器应用到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处理中,减少医疗垃圾的社会危害性。杭州市对于医疗垃圾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特别需加强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贮存和计量统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化学浸泡消毒效果并不理想,利用统计工具Minitab对已消毒和未消毒的菌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已消毒和未消毒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消毒效果无显着性差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阴率为0%,乙型肝炎病毒是较易发生感染的疾病,这意味着很有可能清理人员在清理医疗垃圾时被感染,产生了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塑料、玻璃和棉纱是医疗机构中最主要的垃圾,分别占57.11%、17.79%、10.21%。医疗垃圾密度为99.67kg/m3,无危害垃圾密度为111.52 kg/m3,传染性垃圾密度为109.61kg/m3。灰色预测模型(Grey Dynamic Model,记为GM),特点是利用较少原始数据即可建立较准确的预测模型。本次试验研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门诊病人数和住院病人数量,通过验证后计算出所产生的医疗垃圾产量。将清洁生产这种技术和思想贯穿于医疗垃圾中,以清洁生产作为指导,提出减少医疗垃圾的措施,将医疗垃圾转变为回收利用资源。用高压蒸汽消毒器处理医疗垃圾,简单有效,方便可行,使医疗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做到有始有终创造绿色医疗环境。
茹改霞[9](2017)在《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医院垃圾的特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常用的填埋堆肥法、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温焚烧法、高温热解法和磁化裂解法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指出未来医疗垃圾研究的新方向。
朋沁琳[10](2016)在《医疗垃圾的类别、危害与处理》文中指出医疗垃圾对于环境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有着一定的传染性,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医疗垃圾的类别、危害与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二、医疗垃圾的危害及处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垃圾的危害及处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医疗废物概念及分类 |
二、医疗废物管理及管理核心理念 |
三、医疗废物特征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整体性治理 |
二、无缝隙政府 |
第三章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和做法 |
第一节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
一、基本情况 |
二、医疗废物监管情况 |
三、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 |
四、医疗废物管理卫生行政处罚情况 |
五、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
第二节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做法和成效 |
一、实施系列管理措施 |
二、形成较为完整的医疗废物管理模式 |
三、部分特殊医疗废物得到管理 |
第四章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部门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联合监管效力低下 |
二、被监管单位缺乏沟通协调,内部管理水平低 |
三、宣传不足,社会公众参与度少 |
第二节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一、监管部门缺乏无缝隙政府治理理念 |
二、监管主体卫生监督力量薄弱 |
三、现有法律法规难以保障监管效力 |
四、社会公众难以有效参与监督 |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
一、美国医疗废物追踪制度 |
二、德国感染性医疗废物特色管理方法 |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
一、福建省“生态云平台”医疗废物监管模式 |
二、贵阳市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 |
第三节 国内外经验借鉴意义 |
一、实现医疗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监管 |
二、借鉴互联网+医疗废物的监管模式 |
三、强化特殊性医疗废物的管理 |
第六章 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对策和建议 |
第一节 监管部门实施联合监管、提升监管水平 |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 |
二、引入管理理论进行监管 |
三、推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
四、推行“乡收集、县暂存、市处置、分级管”的医疗废物监管模式 |
五、健全完善监督机制 |
第二节 强化被监管单位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
一、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
二、增加投入扩建集中处置单位,提升处置能力 |
第三节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 |
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
二、充分利用卫生监督协管资源 |
三、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
第四节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监督意识 |
一、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监督意识 |
二、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楚雄州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表 |
致谢 |
(2)安徽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回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医疗垃圾处理过程概述 |
三、医院处理医疗垃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四、处置中心处理医疗垃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五、政府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
六、结语 |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西安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
1.1.2 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趋势 |
1.1.3 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
1.1.4 国家相关医院建设新政与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关系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研究内容及对象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访谈研究法 |
1.6 小结 |
2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及西安地区现状 |
2.1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 |
2.1.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
2.1.2 医院后勤运营管理模式 |
2.1.3 医疗设备与技术发展的影响 |
2.1.4 医院的建设模式 |
2.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2.1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旧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 |
2.2.2 西安市第三医院(新建大型综合医院) |
2.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3.1 改扩建医院 |
2.3.2 新建医院 |
3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 |
3.1 特定用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1.1 与风向的关系 |
3.1.2 与水文地质、地表水系的关系 |
3.1.3 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关系 |
3.2 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与医院建筑模式的关系 |
3.2.1 高度集中型 |
3.2.2 半密集型 |
3.2.3 分散型 |
3.3 后勤保障用房在医院建设中的总体布局规划 |
3.3.1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疗服务部分之间的关系 |
3.3.2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 |
3.3.3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院外部的联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
4.1 主要建筑设备用房 |
4.1.1 锅炉房 |
4.1.2 柴油发电机房 |
4.1.3 变配电室 |
4.1.4 制冷机房 |
4.1.5 水泵房 |
4.2 主要医疗设备用房 |
4.2.1 负压吸引站 |
4.2.2 中心供氧站 |
4.2.3 空气压缩机房 |
4.3 医疗保障用房 |
4.3.1 病案库 |
4.3.2 药库 |
4.3.3 太平间 |
4.3.4 信息中心机房 |
4.4 其他后勤保障用房 |
4.4.1 总务库 |
4.4.2 餐饮服务中心 |
4.4.3 洗衣房 |
4.4.4 污水处理站 |
4.4.5 垃圾废弃物收集站 |
4.5 本章小结 |
5 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建议 |
5.1 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建设发展趋势 |
5.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未来发展方向 |
5.2.1 西安老旧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2.2 西安新建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规划优化建议 |
5.4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规模占比优化建议 |
5.5 部分后勤保障用房发展建议 |
5.6 绿色节能技术在后勤保障体系的应用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附录二 访谈录(摘录) |
致谢 |
(4)生态文明视域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的认知情况 |
2.2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置情况 |
2.3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是否区分处理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是否区分处理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认知度普遍不高 |
3.2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置制度不完善 |
3.2.1 医疗垃圾分类错误率高, 未制订医疗垃圾处置规章是主要影响因素 |
3.2.2 医疗垃圾处置监管不到位 |
3.2.3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转化处理不规范 |
3.2.4 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垃圾相关知识培训率低 |
4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
4.1 普及及强化接触、产生医疗垃圾人员对医疗垃圾的认知 |
4.2 让医疗垃圾有“位”可待 |
4.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
4.4 制订医疗垃圾处置规章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 |
4.5 加大对医疗垃圾处置方面的投入 |
(5)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医疗废物简介 |
1.1.1 医疗废物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成分 |
1.1.2 医疗废物的危害 |
1.2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 |
1.2.1 医疗废物处理原则 |
1.2.2 常用的几种医疗废物处理技术 |
1.3 等离子体法处理医疗废物研究进展 |
1.3.1 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简介 |
1.3.2 热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应用 |
1.3.3 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的特点和过程 |
1.3.4 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废弃物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工作内容 |
第二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烯烃制合成气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2 实验装置 |
2.2.3 操作流程 |
2.2.4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聚乙烯、聚丙烯物料组成与性质分析 |
2.3.1.1 粒径、工业、元素及热值分析 |
2.3.1.2 热重分析 |
2.3.1.3 热解动力学分析 |
2.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乙烯 |
2.3.2.1 输入功率的影响 |
2.3.2.2 CO_2流量的影响 |
2.3.3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聚丙烯 |
2.3.3.1 输入功率的影响 |
2.3.3.2 CO_2流量的影响 |
2.3.4 固体产物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制合成气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装置及方法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2.2 实验装置、流程与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丁腈橡胶物料组成与性质分析 |
3.3.1.1 粒径、工业、元素及热值分析 |
3.3.1.2 热重分析 |
3.3.1.3 热解动力学分析 |
3.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丁腈橡胶 |
3.3.2.1 输入功率的影响 |
3.3.2.2 CO_2流量的影响 |
3.3.3 固体产物分析 |
3.3.4 气化产生的有害气体分析 |
3.3.4.1 输入功率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
3.3.4.2 CO_2流量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
3.3.4.3 气化剂种类对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二氧化硅塑料/橡胶混合物制合成气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装置及方法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2.2 实验装置、流程与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聚乙烯 |
4.3.2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聚丙烯 |
4.3.3 CO_2热等离子体气化含SiO_2的丁腈橡胶 |
4.3.4 固体产物分析 |
4.3.5 SiO_2含量对气化产物中有害气体产物浓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医疗垃圾预处理器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和应用价值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3.3 研究的应用价值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流程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主要流程 |
第2章 医疗垃圾现状及现有处理手段 |
2.1 医疗垃圾现状 |
2.1.1 医疗垃圾定义及分类 |
2.1.2 国内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
2.1.3 国外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
2.1.4 现有医疗垃圾存放器具 |
2.1.5 现有医疗垃圾处理方法 |
2.2 医疗垃圾的产生 |
2.2.1 医院科室分类与相对应产生的垃圾分布 |
2.2.2 产生的主要医疗废物的性质 |
2.2.3 医疗垃圾中的病原体及细菌 |
2.3 医疗垃圾传播途径 |
2.3.1 医疗垃圾中危害成分传播途径 |
2.3.2 阻断医疗垃圾传播途径的手段分析 |
2.4 医疗垃圾所造成的疾病与危害 |
2.4.1 医疗垃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2.4.2 医疗垃圾对社会与自然的危害 |
第3章 医疗垃圾预处理器具的用户需求获取分析 |
3.1 目标用户人群定位 |
3.1.1 目标人群分类 |
3.1.2 目标用户访谈 |
3.1.3 用户目标 |
3.2 模糊KANO模型的研究方法 |
3.2.1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用户需求 |
3.2.2 模糊KANO问卷设计 |
3.2.3 调研流程 |
3.2.4 用户需求获取分类与分析 |
第4章 医疗垃圾预处理器具创新设计实现 |
4.1 产品设计分析 |
4.1.1 形态造型分析 |
4.1.2 色彩方案分析 |
4.1.3 人机工程分析 |
4.1.4 使用过程分析 |
4.2 关键技术分析 |
4.2.1 暂存的可控性 |
4.2.2 分类的明确性 |
4.2.3 产品的安全性 |
4.3 设计概念呈现 |
4.3.1 设计草图构思 |
4.3.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效果图 |
4.3.3 产品尺寸及爆炸图 |
4.3.4 使用场景展示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7)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医疗垃圾的定义与分类 |
1.2 医疗垃圾的危害 |
1.3 医疗垃圾的产量及处理原则 |
1.4 医疗垃圾的处理技术 |
1.5 国内外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实验装置 |
2.1 实验系统总体组成与工艺流程 |
2.2 回转式垃圾预热器 |
2.3 高温空气气化熔融炉 |
2.4 布袋除尘器 |
2.5 蓄热式燃烧器 |
2.6 极限余热回收系统 |
2.7 本章小结 |
3 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理论与计算 |
3.1 传统热等离子体垃圾处理装置及其能耗计算 |
3.2 改进后系统的节能理论与计算 |
3.3 蓄热体的热平衡及传热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系统冷态测试及分析 |
4.1 垃圾代用物分析 |
4.2 系统设计参数 |
4.3 检测系统 |
4.4 实验调试 |
4.5 阻力变化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系统热态测试结果与讨论 |
5.1 蓄热体的换热性能评估 |
5.2 氮氧化物排放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总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
1.3 医疗垃圾的类型 |
1.4 医疗垃圾的危害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杭州市医疗垃圾特性及管理状况研究 |
2.1 杭州市管理处置方式 |
2.1.1 考察内容及方式 |
2.1.2 结果分析 |
2.2 一次性医疗废物化学消毒试验研究 |
2.2.1 消毒试验 |
2.2.2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效果 |
2.3 杭州市医疗垃圾特性研究 |
2.3.1 特性研究试验 |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医疗垃圾产量灰色组合模型预测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杭州市医疗垃圾产量预测 |
3.2.1 灰色预测模型 |
3.2.2 杭州市医疗垃圾产量灰色预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医疗垃圾管理方法优化及处理设计 |
4.1 我国医疗垃圾管理体系现状 |
4.2 杭州市医疗垃圾管理现状 |
4.3 医疗垃圾管理方法优化 |
4.4 清洁生产减量化 |
4.5 医疗垃圾源头减量化 |
4.6 各医疗机构管理体系 |
4.6.1 原则 |
4.6.2 垃圾分类 |
4.6.3 垃圾收集 |
4.6.4 垃圾运输 |
4.6.5 垃圾贮存 |
4.6.6 垃圾审计 |
4.6.7 管理队伍的建设 |
4.7 杭州市管理体系 |
4.7.1 垃圾分类和收集 |
4.7.2 垃圾运输 |
4.7.3 垃圾贮存 |
4.7.4 垃圾最终处置 |
4.7.5 团队建设 |
4.8 高压蒸汽消毒器应用到杭州市医疗垃圾处理 |
4.8.1 杭州市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
4.8.2 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原理 |
4.8.3 高压消毒器结构特征 |
4.8.4 高压蒸汽消毒运行过程 |
4.8.5 废气及废水处理 |
4.8.6 针对D医疗机构的高压蒸汽消毒器 |
4.9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医疗垃圾的类别、危害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医疗垃圾的类别 |
3 医疗垃圾的危害 |
4 医疗垃圾的处理对策 |
4.1 建立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中心 |
4.2 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
5 结语 |
四、医疗垃圾的危害及处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楚雄州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普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安徽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回收管理研究[J]. 张润珍.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08)
- [3]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D]. 丁凤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生态文明视域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许超杰,樊祜玺,刘淼,李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19(05)
- [5]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的研究[D]. 王梦龙. 浙江大学, 2019
- [6]医疗垃圾预处理器具设计研究[D]. 邵帅.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9)
- [7]蓄热式余热回收用于热等离子体医疗垃圾处理系统的节能研究[D]. 王杏.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杭州市医疗垃圾现状及处理与管理体系研究[D]. 张伊娜.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9]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茹改霞. 广东化工, 2017(21)
- [10]医疗垃圾的类别、危害与处理[J]. 朋沁琳. 数码世界,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