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题型特点及应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江旭[1](2021)在《任务特征框架下的高考英语阅读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钟进[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及教学设计研究 ——以2016-2020年全国卷Ⅱ为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维度,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不仅有利于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考查特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帮助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学习成绩,是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近五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的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发现其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文本体现特定情境中对文化意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考查;第二,重视事实性知识,突出对语言能力素养的考查;第三,重视文本理解,强调逻辑思维品质的考查。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特点,教学设计策略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加强阅读理解文本主题语境与语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同时,融合语言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对文本以自我的理解进行评价鉴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洞察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提升跨文化理解力,并通过文化对比,深化对不同语言背景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第四,积极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授学生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其学习效率。基于以上教学设计策略,在课例“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教学实践中,发现:第一,在导入环节,教师能运用“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背景知识;第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培养思维逻辑性;第三,在阅读后教师可以选择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体而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且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针对以上教学实践经验,本研究建议:一、教师应在课堂中多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听说技能的锻炼,促进其语言能力全面发展;二、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根据学生能力层次与水平转换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张宁[3](2021)在《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直接影响考生的前途,因而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英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中,听力部分主要通过听力理解试题来检测学生在交际使用中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其效度备受关注。尽管学界对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效度研究的成果颇丰,但将试题的效度和反拨作用整合研究较鲜见。鉴于此,笔者对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试题的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和反拨作用展开研究,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2016—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内容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表面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反拨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以上问题为中心,对2016-2020年这5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进行分析,对万州区城区的3所中学的215名高三学生和6名高中英语教师展开了调查,以Bachman的任务特征框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研究依据,使用了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等数据统计程序。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全国卷Ⅱ的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内容效度逐步提高,总体效度保持较高水平,其反拨作用显着,与试题效度保持一致性。经过分析,发现试题特点如下:在内容效度中,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特征更加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听力材料的主题强调人与社会的发展,重视学生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信息的简单推断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输入与预期回答的关系中,近五年听力理解试题宽广型题目占比较小,狭窄型占比有所增大,表明近五年的题目难度系数有所降低,但其负面影响是不利于区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表面效度中,考试说明、与文本有关变量、与说话者有关变量的满意度较高,表明考生对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整体态度颇好。在反拨作用中,整体而言,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前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和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听力教学等方面,后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参考建议:命题者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话题内容;保持语篇难度、长度及语速的一致性,提高试题效度;改革现有听力理解题型,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以教促学;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高考新风向;结合传统教学与多模态教学,提升听说能力,听力策略指导和应试心理辅导;学生需夯实基础,学有所思,丰富素材,听说并进。
尚川燕[4](2020)在《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拨作用,又称反拨效应,通常是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该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20世纪90年代起,反拨作用就引起了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国高考对相关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科目的总分在高考总分的五分之一,因此高考英语测试受到广大中学教育者的密切关注。英语阅读能力与英语成绩则息息相关,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效果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考英语测试的具体效果并改善英语教学。鉴于此,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针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部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比较了阅读测试对高三和高二阅读教学各个方面产生的不同影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Alderson&Wall(1993)提出的反拨作用假设和Bailey(1996)提出的PPP反拨作用模型,同时结合了陈晓扣(2007)的反拨作用模型,参考了亓鲁霞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三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涉及了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两所高中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是:第一.高考英语(云南省)阅读测试在哪些方面对高中阅读教学产生反拨作用?第二.高考英语(云南省)阅读测试对高二和高三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有什么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大多数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整体影响持积极态度。其积极影响表现为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阅读能力。可以激发这些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消极影响表现为导致阅读备考材料在高三的大量使用,阅读教学的目的过于功利性,以及主观题的缺失容易使师生注重总结客观题的答题规律,助长应试之风。研究结果也表明,高三和高二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相较而言,高三的应试现象更为普遍。通过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当前的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感到满意,并且该测试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大于消极的影响。但是,消极的反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这与测验本身,阅读教与学以及社会因素混合在一起。为了降低消极的反拨作用,研究人员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新忠,李鹏,杨琳,沈伟刚,卓俊斌,周建林,赵静宜,钦锋,栗瑞莲,梁厚富[5](2020)在《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文中研究说明陈新忠:各位老师好,2020年高考已经正式结束。高考既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蜕变,也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成果。感谢外研社和《英语学习》的邀请,我将和几位嘉宾老师共同研讨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并分享我们的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和备考的实用建议。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后首次高考的第一年,是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新的高考模式的第一年,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之后的高考第一年。
张琰[6](2020)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英语阅读题分析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7-2019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考是距今为最具影响力的选拔性考试。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阅读在高考英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外国文化,增进国际之间了解的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能够精准体现学生综合使用英语词汇、语法、语篇理解等语言知识的能力。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趋势。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确定了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项核心素养。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本文研究通过分析近三年(2017-2019)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题型,依据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近三年探究英语核心素养在高考阅读命题中发展趋势,从高考英语测试效度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的角度入手,提出相应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围绕两个以下问题而展开,一是样本高考英语阅读题如何体现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二是分析结果可以如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研究2017-2019年近三年高考阅读真题发现,阅读体裁选择上说明文考查比重大于应用文和记叙文,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话题。其中细节理解题得考查比重大于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语言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运用各种知识,策略,参与话题活动时所展现出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品格的考查体现在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思维品质的考查体现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在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阅读题考查当中,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考查更明显直观,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是隐形的。再依照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针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阅读教学中构建完整实用语篇,培养语言能力;阅读教学中融合多元文化知识,培养文化品格;阅读教学中开展多元思维活动,培养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方芳[7](2020)在《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文中指出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交往的工具,不仅成为了我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而且是我国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198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实行统一考试,在这40年间其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有何变化?又存在什么问题?对此,本文展开研究,无疑对日后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五大核心概念及两大理论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第二部分纵向梳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并将其分为四大时期:建立时期、调整时期、革新时期和分类时期,并简要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第三部分从横向上对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微观分析。第四部分通过访谈法探究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六条具体的改革建议。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科学化关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考查语言能力,题型种类渐为稳定和科学。然而,依然存在听说读写考查失衡、对逻辑思维的考查不够和主客观题型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为了使英语科考试更为科学,内容结构方面应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与研究生学习的联系;题型结构方面则应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和借鉴国内外大型英语考试的题型。
黄近梅[8](2020)在《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具体阅读能力的相关性 ——一项对高中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Frenkel-Brunswik在1948年提出了歧义容忍度这一个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概念。自此以后,这一概念就受到二语习得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阅读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它又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过程。学习者若没有歧义容忍的意识,就会很难容忍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诸如生词、语法、陌生语境、复杂句等,这会给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主旨大意、宏观层面的理解的影响。同时,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本研究考察了高中生的歧义容忍度与英语阅读具体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两个高三毕业班的11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翻译使用了Ely(1989)的歧义容忍度调查问卷,其次使用了一份期中考试的英语阅读测试卷,最后还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歧义容忍意识。本研究不仅仅考察了歧义容忍度和总的阅读能力的相关性,而且还考察了歧义容忍度与阅读中细节理解能力和归纳主旨大意能力的相关性。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探讨,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的歧义容忍度处于中等水平,中等歧义容忍和低等歧义容忍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低于高歧义容忍度学生,歧义容忍度与阅读测试成绩成正相关。高中生的歧义容忍度与其英语阅读中对细节理解的能力有显着的负相关,而对主旨大意理解的能力有显着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阅读教学有重要启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调整歧义容忍度。针对歧义容忍度过高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把握语言细节的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对歧义容忍度过低的学生,需培养他们整体分析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刘嘉倩[9](2019)在《衔接理论在高考英语“七选五”阅读题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2016年起,福建省在英语科目的高考中弃用了使用多年的福建卷,改为使用全国卷。与福建卷略有不同的是,在全国卷中有一种福建考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题型,叫做“七选五”阅读理解题。面对这种新题型,许多福州华侨中学的考生不知所措,以至于该题的得分率偏低。因此,找到一个有效提高学生“七选五”阅读题成绩的方法显得格外急迫。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英语的衔接》一书,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成立。他们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一些现有的研究已表明,衔接理论的运用对提高学生阅读成绩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该理论运用于“七选五”阅读题教学的研究缺寥寥无几,特别是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照实验法,选取福州华侨中学高一7班与8班的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期间,笔者对控制班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而对实验班则采用以衔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法。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学习和教学的现状如何?(2)经过有差别的“七选五”阅读题教学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七选五”阅读题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基于这三个问题,笔者于论文的前半部分详细阐述了应用于“七选五”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七选五”阅读题的题型特点,也列举了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之后,便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行有差别的教学,以探讨基于衔接理论的教学能否提高学生“七选五”阅读题的成绩。经SPSS分析后发现,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经过基于衔接理论的指导教学后成绩提升。由此证明了衔接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七选五”阅读题的成绩。
黎梦菲[10](2019)在《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 ——从高考目标、试题及成绩的角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选拔制度,是基于能力主义筛选原则的筛选机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高考走过了标准化改革的历程,初步完善了自身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之后,高考的内容改革突出考查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更呼应了这一改革趋势,提出高考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而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是高考基本的和首要的功能,科学合理地选拔人才也是对高考功能的第一要求。因此在应然层面上,高考需要准确地测量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地反映考生的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能力水平;这也就意味着高考制度的整体设计与改革也必须符合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向,为选才举能服务。但是在实然层面上,无论是高考整个选拔制度本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还是高考状元在现实发展中不够出彩的表现均让大众对于高考作为能力筛选机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在目标和现实的冲突中,最后导致现行的高考制度饱受公众诟病,甚至被认为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那么,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个体真的是公众眼中“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吗?我们社会所关注的能力在高考中是否被得以考查?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社会,要求劳动力具有更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核心素养”的讨论。“21世纪核心素养”在各大教育组织机构的不断修正和调整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报告发布,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将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对高考的目标确立、试题的过程实施和高考成绩的结果反映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来揭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如何实现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从而反思现行高考制度在能力考查目标上的达成度、作为人才选拔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可改进的空间。本文重点考察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目标维度看,高考考试大纲所包含的考试目标中是否蕴含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果有,再从实施过程看,高考试题是否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落到实处?最后,基于本团队设计并实施的“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得分,分析这些被测评者的高考成绩与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工作,希望本文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高考“能力立意”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高考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提供数据反馈。本文的定量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高考目标中蕴含着对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通过具体试题将这个目标落到了实处。第二,高考试题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多地停留在对批判性思维技能考查的层面上,其中尤其注重对考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考查。第三,高考总成绩高低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显着相关,高考分科成绩也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显着相关,其中英语成绩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的正向预测性最强。第四,高考成绩对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分析评价论证和推理、识别隐含假设这两个维度得分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强。最后,本文作出了以下两点反思:其一,目前实行的“新高考改革”需要兼顾传统高考模式中的可取之处,承认传统高考模式在人才选拔功能上的某些有效性,“改革”并不是现行模式的“全盘否定”;其二,在对高考试题进行的改革中,需要考虑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且将“能力立意”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在多维能力中,需要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要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倾向的考查。整体上来说,本研究为推进新高考改革进程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和反馈。
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题型特点及应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题型特点及应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及教学设计研究 ——以2016-2020年全国卷Ⅱ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述评 |
一、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 |
二、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分析与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
第一节 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分析:话题、语境、语篇类型 |
第二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
一、体现语言能力的试题分析 |
二、体现思维品质的试题分析 |
三、体现文化意识的试题分析 |
四、体现学习能力的试题分析 |
第三节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分析维度 |
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第一节 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
一、加强对文本主题语境与语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 |
二、融合语言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 |
第二节 培养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策略 |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逻辑性思维 |
二、鼓励评价鉴赏,培养批判性思维 |
三、借助问题引导,提升创造性思维 |
第三节 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设计策略 |
一、引导学生洞察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 |
二、围绕文化对比,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
第四节 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
一、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提供阅读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三、指导策略使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第四章 阅读教学设计课例 |
第一节 教学分析 |
一、主题语境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第二节 教学目标 |
一、语言能力目标 |
二、思维品质目标 |
三、文化意识目标 |
四、学习能力目标 |
第三节 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
二、教学难点 |
第四节 教学流程 |
第五节 教学反思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与建议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效度 |
二 效度类型 |
三 反拨作用 |
第二节 听力理解相关要素 |
一 定义 |
二 原理 |
三 覆盖的技能 |
四 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语言测试效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 万州区高中学生及高中英语教师 |
二 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试题(2016—2020 年)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访谈法 |
第四节 研究依据 |
一 Bachman&Palmer的任务特征框架 |
二 《课程标准》 |
三 教学大纲 |
四 考试大纲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 框架与问卷设计 |
二 文本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
三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分析 |
第一节 内容效度分析 |
一 输入特征 |
二 预期回答 |
三 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的关系 |
四 小结 |
第二节 表面效度分析 |
一 基本信息 |
二 考试说明 |
三 与文本有关的变量 |
四 与说话者有关的变量 |
五 整体态度 |
六 小结 |
第三节 反拨作用分析 |
一 学习动机与目标 |
二 学习影响 |
三 学习行为 |
四 教师访谈分析 |
五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
一 内容效度 |
二 表面效度 |
三 反拨作用 |
四 小结 |
第二节 建议 |
一 对命题者的建议 |
二 对英语教师的建议 |
三 对学生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的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试题 |
附录4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录音文本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反拨作用研究 |
2.1.1 国外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
2.1.2 国外反拨作用的理论研究 |
2.2 国内反拨作用的研究 |
2.2.1 国内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
2.2.2 国内反拨作用的理论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2.1 英语教师情况概述 |
3.2.2 学生情况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问卷调查结果 |
4.1.1 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看法 |
4.1.2 对阅读材料的反拨作用 |
4.1.3 英语阅读教学进度的反拨作用 |
4.1.4 对阅读方法的反拨作用 |
4.1.5 对学习动机上的反拨作用 |
4.1.6 对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反拨作用 |
4.1.7 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整体上的反拨作用 |
4.2 课堂观察结果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教师访谈 |
4.3.2 学生访谈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发现 |
5.2 启示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4 访谈提纲 |
致谢 |
(5)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论文提纲范文)
各套试卷命题特点及典型试题分析 |
1.全国I卷 |
2.全国II卷 |
第一,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防止试题形式固化。 |
(1)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 |
(2)修订和完善评分参考。 |
第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
3.全国III卷 |
第一,注重对语篇宏观和微观结构的考查。 |
第二,注重基础,突出语境,考查必备知识。 |
第三,注重思维层次测试,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
4.新高考全国卷 |
5.北京卷 |
6.天津卷 |
7.上海卷 |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彰显育人价值。 |
第二,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语用,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
8.浙江卷 |
9.江苏卷 |
典型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
1.听力 |
(1)考查能力要求 |
(2)典型试题分析 |
① 听力试题选材与长度 |
② 听力试题题目设计 |
③ 2020年全国II卷听力试题作答策略 |
(3)备考建议 |
① 高三毕业班听力训练建议 |
② 高一、高二年级听力教学建议 |
2.完形填空 |
(1)考查能力要求 |
(2)典型试题分析 |
(3)备考建议 |
3.语法填空 |
4.单项填空 |
(6)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英语阅读题分析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7-2019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素养的概述 |
2.1.1 素养 |
2.1.2 核心素养 |
2.1.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2.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
2.2.1 语言能力 |
2.2.2 文化品格 |
2.2.3 思维品质 |
2.2.4 学习能力 |
2.3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 |
第3章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题分析 |
3.1 2017年-2019年近三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选材 |
3.2 考查语言能力的阅读试题分析 |
3.3 考查文化品格的阅读试题分析 |
3.4 考查思维品质的阅读试题分析 |
3.5 考查学习能力的阅读试题分析 |
3.6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分析 |
3.7 阅读真题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
第4章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考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
4.1 构建完整实用语篇,培养语言能力 |
4.2 融合多元文化知识,培养文化品格 |
4.3 开展多元思维活动,培养思维品质 |
4.4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
4.5 三类阅读体裁和四类题型的解题策略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高中生阅读情况问卷 |
高中教师访谈卷 |
致谢 |
(7)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旨趣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旨趣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1980-2000 年研究状况 |
2. 2001-2019 年研究状况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本分析法 |
2.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3. 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 |
4. 考试内容结构 |
5. 考试题型结构 |
(二) 理论阐释 |
1. 语言测试理论 |
2. 考试命题理论 |
二、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 |
(一) 建立时期(1980-1989) |
(二) 调整时期(1990-1998) |
(三) 革新时期(1999-2009) |
(四) 分类时期(2010-2019) |
三、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分析 |
(一) 试卷内容结构分析 |
1. 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 |
2. 英语语言技能的考查 |
(二) 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
1. 不同阶段的英语科试卷题型统计 |
2. 英语科考试题型的变化特点 |
四、英语科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访谈的设计 |
1. 访谈目的 |
2. 访谈过程 |
3. 访谈对象 |
4. 访谈提纲 |
(二) 存在的问题 |
1. 内容方面 |
2. 题型方面 |
(三) 考试内容和题型问题成因分析 |
1. 认识不到位 |
2. 命题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
3. 国际化视野不宽阔 |
五、英语科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改革建议 |
(一) 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译能力 |
(二) 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
(三) 加强考试内容与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联系 |
(四) 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 |
(五) 借鉴国内外重大英语测试的题型 |
(六) 提高命题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8)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具体阅读能力的相关性 ——一项对高中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
2.2 歧义容忍度概念 |
2.3 歧义容忍度研究 |
2.3.1 国外对于歧义容忍度的研究 |
2.3.2 国内对于歧义容忍度的研究 |
2.4 歧义容忍度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
2.4.1 国外关于歧义容忍度与英语阅读的关系研究 |
2.4.2 国内关于歧义容忍度与英语阅读的关系研究 |
2.5 英语阅读能力构成研究 |
2.5.1 阅读理解能力的分类 |
2.5.2 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容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歧义容忍度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3.3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受试 |
4.3.2 材料 |
4.3.2.1 歧义容忍度调查问卷 |
4.3.2.2 阅读理解测试试卷 |
4.3.2.3 访谈提纲 |
4.3.3 程序 |
4.3.3.1 前期阶段 |
4.3.3.2 实施阶段 |
4.3.3.3 后期阶段 |
4.4 数据收集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结果 |
5.1.1 歧义容忍度调查 |
5.1.2 歧义容忍度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 |
5.1.3 访谈 |
5.1.3.1 对学生关于阅读情况的访谈 |
5.1.3.2 对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访谈 |
5.2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2.1 对教师的启示 |
6.2.2 对学生的启示 |
6.3 局限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语学习歧义容忍度调查 |
附录二 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试卷 |
附录三 歧义容忍度、阅读理解分数数据收集 |
附录四 对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对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对学生的访谈记录 |
附录七 对教师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9)衔接理论在高考英语“七选五”阅读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中文文摘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The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
1.4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and at Home |
2.1.1 Studies on Cohesion Abroad and at Home |
2.1.2 Studies on Cohesion Theory and English Reading Abroad and at Home |
2.2 Application of Cohesion Theory to“Choosing Five out of Seven Alternatives”Teaching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
3.1 Defining Cohesion |
3.2 The Devices of Cohesion |
Chapter Four The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Choosing Five out of SevenAlternatives”Reading Comprehension |
4.1 The Requirement |
4.2 The Features |
4.3 The Difficulties |
Chapter Five Research Design |
5.1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
5.2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
5.3 The Tools of Research |
5.4 The General Process of Research |
5.4.1 Preparation Stage |
5.4.2 Implementation Stage |
5.4.3 Analysis Stage |
5.5 A Lesson Pla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
5.6 A Lesson Plan Based on Cohesion Theory |
Chapter Six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6.1 Data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
6.2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
6.3 Data Analysis of the Tests |
6.3.1 Analysis of CC and EC in the Pre-test |
6.3.2 Analysis of EC and CC in the Post-test |
6.3.3 Analysis of CC i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
6.3.4 Analysis of EC i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
7.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
7.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7.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Ⅰ |
AppendixⅡ |
Appendix Ⅲ |
Appendix Ⅳ |
Appendix Ⅴ |
Appendix Ⅵ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10)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 ——从高考目标、试题及成绩的角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拟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与批判性思维的联系 |
2.2 研究过程与方法 |
2.3 研究工具及样本介绍 |
3 以考试目标的角度审视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
3.1 高考目标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整体分析 |
3.2 批判性思维与能力目标的学科化 |
3.3 高考目标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在要求 |
4 以考试试题的角度审视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
4.1 高考试题对考生能力要求的综合分析 |
4.2 不同科目试题对考生能力要求的具体分析 |
4.3 高考试题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际考查 |
5 以考试成绩的角度审视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
5.1 高考总成绩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的关系 |
5.2 语数外分科成绩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的关系 |
5.3 高考成绩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测试得分的关系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3 创新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题型特点及应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任务特征框架下的高考英语阅读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全国卷为例[D]. 郭江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及教学设计研究 ——以2016-2020年全国卷Ⅱ为样本[D]. 钟进.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3]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D]. 张宁.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4]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 尚川燕. 西南大学, 2020(05)
- [5]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J]. 陈新忠,李鹏,杨琳,沈伟刚,卓俊斌,周建林,赵静宜,钦锋,栗瑞莲,梁厚富. 英语学习, 2020(10)
- [6]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英语阅读题分析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 ——以2017-2019全国卷为例[D]. 张琰.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D]. 方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具体阅读能力的相关性 ——一项对高中生的调查[D]. 黄近梅. 西南大学, 2020(01)
- [9]衔接理论在高考英语“七选五”阅读题教学中的应用[D]. 刘嘉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高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研究 ——从高考目标、试题及成绩的角度分析[D]. 黎梦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