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免征增值税审批程序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赵宇[1](2021)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呈现出大国小农的现状。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许多原本是为农业服务的劳动力进入到城市当中,农村地区被抛荒的农田无人种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保障粮食供给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所以目前我国提出要加快对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建设,利用对农业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等一整套手段优化我国农业产业发展。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了一系列的财税、金融、土地扶持政策,鼓励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要加快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牢牢把握住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种类型的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创新发展。受农业“弱质性”和“低效益性”影响,加之大量农业劳动力的流失。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发展不是很平衡,实力不强等一些阻碍发展的难题,无法满足我国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税收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工具,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行产供销一体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优惠力度不大、优惠环节单一、优惠范围窄、优惠透明度较低等问题,并未完全起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行税收优惠制度,发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具体建议。本文除引言和总结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本部分首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涵义进行阐释,然后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行税收优惠制度。第二部分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缺陷分析。本部分主要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优惠环节、优惠力度、优惠方式、优惠范围、优惠透明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为国外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考察与启示。本部分首先考察了美国、法国、加拿大三个发达国家,包括流转税、所得税在内的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再结合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第四部分为优化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的对策。本部分通过分析优化新型农业经营税收优惠的作用,税收优惠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值税优惠、所得税优惠,以及优惠制定实施程序等方面优化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
杨芳[2](2020)在《我国增值税的政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体制的作用从经济领域中上升至国家治理层面。因此,财政体制改革的研究也应当转换思路,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去分析。增值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税制改革。因此,以国家治理为视角,以治理理论为指导,研究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政策过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的。论文以政策过程理论中的阶段论为分析框架、从治理理论出发,将我国增值税政策改革过程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政策效果评估三大部分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的增值税政策是否达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治理目标或者是否正在沿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行改革,以及通过分析英法两国的增值税政策过程论述其对我国增值税政策改革的启示。我国增值税政策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路径。在增值税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我国增值税政策改革中的制定与执行就很贴合稳定、效率的治理要求;改革后增值税的政策减轻了宏观税负与行业税负,促进了产业升级,间接引导我国就业市场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等。但是我国增值税政策过程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法治、广泛的公众参与等治理目标尚未能很好地实现。未来我国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尽快出台《增值税法》,以完善我国的增值税政策。
周志波[3](2019)在《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全球农业资源环境呈现总体持续恶化趋势,农业生产基础环境不断遭到侵蚀和破坏,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威胁到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面临内源性面源污染和外源性面源污染的双重压力,这将严重制约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时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因此,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规制问题,具有宏大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理论研究表明,环境税在点源污染规制方面比较有效,发达国家的政策实践也证实,环境税规制点源污染具有有效性。但是,环境税制度能否向农业面源污染延伸呢?如果可行,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否有效呢?由此,提出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否具有有效性?本文将在既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基准分析框架,利用实验经济学、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方法,分析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性问题,随后放松相关经济假设,寻求最优的环境税政策工具组合,并就具体的制度设计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趋势、经济规制理论基础及规制工具选择。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全球和国内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态势,阐述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和规制的相关理论,分析各种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优势。(2)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性。在外部性内生化和有条件的完全信息情境下,构建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基准分析框架,主要运用博弈论、实验经济学等方法,从效率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环境税机制和集体罚款机制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性。进一步放松基准模型假设,引入减排成本信息不对称和污染者异质性,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集体罚款和污染总量型环境税机制下污染者的合作共谋行为,对两种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再检验。(3)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进一步细化农业生产过程,在一个局部均衡分析框架下,研究基于环境税和环保补贴的两部门规制工具组合的政策效应,并据此得出最优的政策工具组合。(4)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设计。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就中国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模式选择、制度要素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建议。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可行性。从技术层面讲,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技术可行性,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比较优势。从政治层面讲,只要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政治可行性。(2)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有效性。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要素投入型环境税、产出水平型环境税两种机制在效率性和稳定性方面都令人满意。以规制效率性、实验组间稳定性和博弈轮次间稳定性三个指标为依据,对几种机制的优先级按由高到低排序为:要素投入型环境税→产出水平型环境税(与要素投入型环境税基本相当)→污染总量型环境税→集体罚款→污染总量型环境税—补贴。(3)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双向激励。实现社会最优的方法很多,但最优的环境税规制政策组合包含三大工具,即要素投入型环境税、产出水平型环境税、绿色农业发展补贴。(4)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以确保合意性。在制度模式选择层面,要坚持财政中性改革原则,实行政策预告、试运行、专款专用等制度,并防止出现“框架效应”。在税制要素设计层面,需要重点关注规制对象、规制标准和规制手段,可以通过间接规制达到政策目标。在配套制度建设层面,需要从法律法规、财政预算、农业技术推广认证、工程技术和强制管制等方面加强保障。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结果,对农业面源污染规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1)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分类施策。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制应当根据面源污染的不同特征和各种规制政策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规制、综合施策。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性比较优势,在污染排放弹性大、污染损害小且环境破坏可逆的情境下才能得到有效发挥。(2)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双向激励。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制,需要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同时给予面源污染者激励,建立一种双向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环境政策目标。(3)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纠正政策偏差。本文的研究表明,要素投入型环境税和产出水平型环境税,在规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效率性和稳定性,并且相对其他机制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建议调整当前关于污染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品和农业产出品的增值税政策,实行统一的增值税税率。一方面,理论上的增值税制度要求实行单一的税率,并尽量减少免税和不征税的环节,以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另一方面,对污染性要素投入品和产生污染较多的农产品征收统一的增值税,有利于纠正免税或实行低税率政策可能诱导面源污染过度排放的政策偏差。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四个方面的创新:(1)信息约束下的间接规制。鉴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和不易观测性,在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突破传统庇古税(Pigouvian tax)理论的直接规制框架,按照间接规制思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规制,规避了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相关信息需求。(2)面源污染外部性的内生化。在有条件的信息不对称情境下,考虑污染者与环境之间的反馈效应,假设农业面源污染者本身受到污染的影响,将面源污染的环境负外部性内生化,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环境税机制及集体罚款机制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性。(3)实验经济学方法的适切应用。在环境税并未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实际单独征收的背景下,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政策情境进行模拟,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信性、政策建议更具可行性。(4)统一框架下的政策模拟。构建一个基准框架,将四种环境税机制和集体罚款机制放在同一框架内进行比较分析,以无规制的情境为基准,模拟了各种规制机制的政策效应,并根据效率性和稳定性两个层面的三个指标,对各种规制机制进行排序。
黄磊[4](2019)在《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该行业的发展壮大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使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该行业成长,是平衡农产品产能过剩,减少农业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初期投资少、产品周期短、投资回报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属性,这决定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初、中期应被优先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加快成长,但该行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特别是精深加工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行业存在库存压力较大,副产物综合利用不高,企业资金缺口、人才缺口较大,进口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各项激励经济的政策当中,税收政策无疑是影响其发展的最直接动因之一。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在协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产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政策引导作用,任何产业发展与税收政策均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的税收新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进行量体裁衣,是支持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尚无系统地制定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相关税收政策仅松散的限于部门规章和部分行政法规,且以减税惠税为主,税收的管控引领作用弱化。本文重点从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角度入手,在详细梳理我国目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发展历程和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到税收、农产品加工业的相互关系,并测算农产品加工业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其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税收通过对财务指标的作用进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效应程度,分税种分行业讨论税收对行业收入的作用,同时通过借鉴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先进经验,设计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从而提出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对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影响行业发展的效应和税收影响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为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支持该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以时间为线索,根据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将政策支持的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始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完善阶段,每个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具体税收政策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和特点总结,再着重分税种整理、评价现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深入考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时空特征,从总体发展、区域发展和子行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农产品行业总体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通过计算区位熵来比较各子行业在我国七大区域的发展差异,通过计算各子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来分析各行业的结构特征,从而掌握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下文的进一步数理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业、税收、农业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这四个变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方法,具体观察四个变量的作用模式、影响效果,发现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变化的贡献程度在是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减税政策在短期内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长期来看会抑制该行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税收、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系,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模型。测算出这几个因素对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并研究税收对财务指标的作用效果和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效应,找到了税收促进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传导模式;从微观层面上分税种、分行业研究了具体税种作用于不同农产品加工子行业的效应,从总量和增速两个角度分析了各行业的税收特性,用计算出的各行业税负来衡量各行业的实际纳税水平,通过比较各行业的各税种税负找到该行业的生产行为特点。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各税种税负与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系数和显着性,找到了各税种税收与行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提出对各行业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第三,研究部分发达国家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的措施,通过对这些国家国情及农产品加工业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了解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借鉴这些国家的有效举措。对我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之前实证分析的结果,建立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税制税种提出改良建议,最后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和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税收征管保障措施。
沈阳市人民政府[5](2018)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文中指出沈政发[2018]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切实解决一些政策"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确保市政府政令畅通、说到做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6](2016)在《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公布全文有效 部分条款失效或废止 全文失效或废止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第8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有关要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对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已经2016年9月28日江苏省国家税务局2016年度第18次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全文有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江苏省国家税务局部分条款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全文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刘佐[7](2014)在《6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收立法进程的简要回顾》文中指出本文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权威性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系统、概要地回顾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税收立法的进程,目的在于真实反映60年来中国税收立法经历的曲折道路和取得的巨大进展,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税收立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安徽省局流转税管理处[8](2003)在《现行增值税涉农政策相关规定及掌握要点(四)》文中研究指明
陈瑶[9](2019)在《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Y公司税务筹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成为共同的竞争体,竞争变得更加透明和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构成了庞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各国企业现在或未来面临的竞争对手将不再受地域和国别的限制,将会被暴露在整个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中,接受所有与之相关企业的挑战。供应链的概念在我国虽然很早就提出来,也有不少研究,但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却不理想。供应链注重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把企业的税务筹划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利用供应链实时共享的信息,出具的税务筹划方案与传统的税务筹划方案相比具有多环节、多税种和全流程的优势。本文以Y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对Y公司进行税务筹划。经过分析调研获取Y公司运营状况及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得出在Y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及税务筹划存在的不足。通过优化Y公司当前的供应链,使税务筹划得以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中,能够及时获取供应链传递的信息,从而解决Y公司当前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税负最优、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刘畅[10](2017)在《我国环境税法之体系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里,环境税收作为一种环境经济手段,能有效弥补环境行政手段成本高、缺乏灵活性等缺点,相比传统的环境行政管理手段更具有经济刺激性和诱导性。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和国家费改税的背景下,《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通过。作为我国首部专门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税法,该法对推动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他环境税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环境保护税法》的发展历程和争议焦点为分析背景引入,在分析我国环境税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税法进行体系化研究,以促进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环境税法体系的概述。包括环境税的名称和环境税的内涵,本文从广义上界定环境税。然后分析环境税立法体系和环境税法律体系的概念,确定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环境税法进行体系化研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环境税立法现状。分别对环境污染税、资源税以及其他现行税法中的环境相关税收进行分析,并通过图表整理出我国现行的环境税收法律概况。通过对我国环境税立法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环境税法存在着法律效力等级低、征税范围窄、有关环境税收立法缺失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基本思路。首先,确立环境税法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和整体推进与逐步协调原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本文选择独立分设式与改革融入式相结合的方案构建我国环境税法体系。第四部分是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基本构想;包括:第一层次是环境税基本规定;第二层次是环境税单行法,考虑到我国的环境税立法现状和有关环境税的特殊性质,确定我国环境税单行法包括环境污染税法、资源税法和二氧化碳税法;第三层次是其他税法中的环境相关税。第五部分是对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具体建议,包括:落实环境税基本规定立法,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开征二氧化碳税法,完善现行税法中的环境税规定,规范地方立法权限,完善配套实施制度等。结语部分再次强调了环境税的重要性,提出了环境税法体系化研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免征增值税审批程序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免征增值税审批程序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 |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 |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 |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范围 |
3.发展的成果与问题 |
(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一般理论 |
1.供给学派税收思想 |
2.外部性理论 |
3.宏观调控理论 |
(三)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行税收优惠制度 |
1.增值税优惠制度 |
2.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 |
3.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 |
4.其它税种税收优惠制度 |
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缺陷分析 |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 |
1.税收优惠环节不科学 |
2.税收优惠形式单一 |
3.税收优惠力度不大 |
4.税收优惠范围较窄 |
5.税收优惠缺乏透明度 |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缺陷的成因 |
1.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 |
2.惠农政策目标不明确 |
3.惠农政策机制不完善 |
三、国外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考察与启示 |
(一)国外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 |
1.国外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税优惠 |
2.国外农业经营主体所得税优惠 |
(二)发达国家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启示 |
1.发达国家的涉农税收制度对农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 |
2.技术手段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税收优惠 |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要符合本国发展要求 |
四、优化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的对策 |
(一)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作用 |
1.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
2.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
3.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4.有利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
(二)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的原则 |
1.税收优惠法定原则 |
2.税收优惠公平原则 |
3.税收优惠效率原则 |
(三)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 |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制度具体安排 |
1.完善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增值税优惠制度 |
2.完善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
3.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惠政策的程序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增值税的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增值税政策的制定 |
1.2.2 增值税政策的执行 |
1.2.3 增值税政策的效果评估 |
1.2.4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1.4.1 增值税 |
1.4.2 税收政策 |
1.4.3 增值税政策 |
1.5 基本理论依据 |
1.5.1 治理理论 |
1.5.2 政策过程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制定 |
2.1 我国增值税政策改革的基本概述 |
2.1.1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演变过程 |
2.1.2 增值税政策改革的具体内容 |
2.2 增值税政策的制定路径 |
2.2.1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设立过程 |
2.2.2 我国特色的增值税政策制定模式 |
2.2.3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制定程序 |
2.3 增值税政策制定体系的修订 |
2.3.1 行政法规政策体系的调整 |
2.3.2 部门规章政策体系的调整 |
2.3.3 增值税规范性文件的调整 |
2.4 增值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成果与问题 |
2.4.1 增值税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
2.4.2 增值税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执行 |
3.1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执行特点 |
3.1.1 重视政策实验 |
3.1.2 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 |
3.1.3 灵活的政策执行 |
3.2 我国增值税政策执行的具体举措 |
3.2.1 国地税机构的分设 |
3.2.2 发票管理系统的构建 |
3.2.3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手段 |
3.3 我国增值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成果与问题 |
3.3.1 增值税政策的执行过程所取得的成果 |
3.3.2 增值税政策的执行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增值税政策效果评估 |
4.1 我国增值税的政策目标 |
4.1.1 优化资源配置和维护市场统一 |
4.1.2 实现公平正义 |
4.1.3 科学界定政府间权力 |
4.2 我国增值税政策的政策效果 |
4.2.1 增值税政策的总体减税效果-宏观税负 |
4.2.2 行业税负的减税效果 |
4.2.3 产业结构升级 |
4.2.4 政策附带效果-财税体制变动 |
4.2.5 促就业,惠民生 |
4.2.6 政府行政机构的精简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英法两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与执行 |
5.1 法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与执行 |
5.1.1 法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背景 |
5.1.2 法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程序 |
5.1.3 法国的增值税政策执行 |
5.2 英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与执行 |
5.2.1 英国的增值税政策制定 |
5.2.2 英国的增值税政策执行 |
5.3 英法两国的增值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5.3.1 英法增值税政策制定分析 |
5.3.2 英法两国增值税政策执行分析 |
5.3.3 对我国实行增值税政策的启示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政府治理层面 |
6.1.2 市场治理层面 |
6.1.3 社会治理层面 |
6.2 政策建议 |
6.2.1 增值税政策制定程序的完善 |
6.2.2 增值税政策税制要素设计的完善 |
6.2.3 增值税政策执行层面的完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总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标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理论框架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1.4.1 信息约束下的间接规制 |
1.4.2 面源污染外部性的内生化 |
1.4.3 实验经济学方法的适切应用 |
1.4.4 统一框架下的政策模拟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借鉴与术语界定 |
2.1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主流研究 |
2.1.1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发轫 |
2.1.2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效应机制 |
2.1.3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率问题的质疑 |
2.1.4 农业面源污染者的合作共谋问题 |
2.2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前沿 |
2.2.1 合作共谋因素和团队绩效机制的引入回应质疑 |
2.2.2 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引领理论前沿 |
2.2.3 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研究得到更多关注 |
2.3 相关研究评述 |
2.3.1 国内外研究对比 |
2.3.2 相关研究的贡献 |
2.3.3 相关研究的不足 |
2.3.4 今后研究的方向 |
2.3.5 本文研究的理论贡献 |
2.4 理论借鉴 |
2.4.1 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相关理论 |
2.4.2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的相关理论 |
2.5 基本概念界定 |
2.5.1 污染 |
2.5.2 环境税 |
2.5.3 规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规制政策工具比较 |
3.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
3.1.1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
3.1.2 全球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
3.1.3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
3.2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政策工具类型 |
3.2.1 基于命令控制的规制政策 |
3.2.2 基于市场机制的规制政策 |
3.2.3 基于工程技术的规制政策 |
3.2.4 基于公众参与的规制政策 |
3.3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的关键问题及政策工具选择 |
3.3.1 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关键问题 |
3.3.2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围和比较优势 |
3.3.3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政策工具(组合)的选择 |
3.4 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规制的常规政策工具 |
3.4.1 农业面源污染常规经济规制机制的基本类型 |
3.4.2 农业面源污染常规经济规制机制的比较优势 |
3.4.3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经济规制工具 |
3.5 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规制政策需要突破的难题 |
3.5.1 信息不对称 |
3.5.2 污染排放与污染结果间的随机性 |
3.5.3 面源污染对污染者的负外部性 |
3.5.4 面源损害对污染者的反馈效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基准框架 |
4.1 基准框架 |
4.1.1 研究基础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框架 |
4.2 理论模型 |
4.2.1 基本假设 |
4.2.2 理论预测 |
4.2.3 合作共谋行为 |
4.3 实验设计 |
4.3.1 实验描述 |
4.3.2 实验参数设定 |
4.3.3 评估标准:效率性和稳定性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农业面源污染者的要素投入决策 |
4.4.2 各种规制机制的效率性和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污染总量型环境税和集体罚款机制有效性再检验 |
5.1 公共物品供给“志愿者困境”与农业面源污染者合作共谋 |
5.1.1 公共物品供给与面源污染减排 |
5.1.2 公共物品供给“志愿者困境” |
5.1.3 公共物品供给“志愿者困境”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
5.1.4 面源污染减排“志愿者困境”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设计 |
5.2 博弈模型和实验设计 |
5.2.1 理论模型 |
5.2.2 实验设计 |
5.3 理论预测 |
5.3.1 完全信息情境 |
5.3.2 不完全信息情境 |
5.4 实验结果分析解释 |
5.4.1 实验结果 |
5.4.2 完全信息情境的分析 |
5.4.3 不完全信息情境的分析 |
5.4.4 路径依赖效应 |
5.4.5 偏好类型的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 |
6.1 研究基础 |
6.1.1 环境税两部门规制工具组合的发端 |
6.1.2 环境税两部门规制工具组合的设计 |
6.2 两部门规制工具组合基本模型 |
6.2.1 模型假设 |
6.2.2 模型设定 |
6.2.3 社会最优问题 |
6.2.4 私人利润最大化问题 |
6.3 最优环境税两部门规制工具组合 |
6.3.1 情境1:最优庇古税情境 |
6.3.2 情境2:完全信息情境 |
6.3.3 情境3:可以观测投入数量的有限信息情境 |
6.3.4 情境4:可以观测部分产出和投入的有限信息情境 |
6.3.5 情境5:可以观测产出数量的有限信息情境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设计 |
7.1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模式选择 |
7.1.1 坚持财政中性改革原则 |
7.1.2 实行政策预告和试运行 |
7.1.3 选择合意的环境税政策工具组合 |
7.1.4 对环境税收入实行专款专用 |
7.1.5 减少环境税改革政策描述的“框架效应” |
7.2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要素设计 |
7.2.1 规制谁(规制对象)——差异化规制 |
7.2.2 规制什么(规制标准)——间接规制 |
7.2.3 如何规制(规制方法)——双向激励 |
7.3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配套制度建设 |
7.3.1 法律法规制度配套建设 |
7.3.2 财政预算制度配套建设 |
7.3.3 农业技术推广认证配套制度建设 |
7.3.4 工程技术和强制管制制度建设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可行性 |
8.1.2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有效性 |
8.1.3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优政策组合包含三种工具 |
8.1.4 科学的制度设计让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合意性 |
8.2 政策启示 |
8.2.1 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分类施策 |
8.2.2 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双向激励 |
8.2.3 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纠正政策偏差 |
8.2.4 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关注现实困难 |
8.3 研究的贡献、不足和未来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4章实验统计数据 |
附录2 第4章渐进值估计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加工业 |
2.1.2 税收政策 |
2.1.3 税收效应 |
2.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1 发展极理论 |
2.2.2 不平衡增长理论 |
2.2.3 经济起飞理论 |
2.2.4 产业布局理论 |
2.3 税收政策作用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2.3.1 市场失灵理论 |
2.3.2 减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理论 |
2.3.3 税收优惠的乘数理论 |
2.3.4 税收政策的供给理论 |
2.4 税收影响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
2.4.1 税收影响单企业和单行业的作用机理 |
2.4.2 税收影响行业规模的作用机理 |
2.4.3 税收影响各行业要素分布的作用机理 |
2.5 本章小结 |
3 我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发展进程 |
3.1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
3.1.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
3.1.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
3.2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转型阶段 |
3.2.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
3.2.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
3.3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 |
3.3.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
3.3.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
3.4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完善阶段 |
3.4.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
3.4.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
3.5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5.1 增值税方面 |
3.5.2 企业所得税方面 |
3.5.3 其他税种方面 |
3.5.4 现行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
4.1 行业总体发展的时序变迁特征 |
4.1.1 总产值和资产总额的变迁情况 |
4.1.2 主营业务收入的变迁情况 |
4.1.3 纳税额和从业人数的变迁情况 |
4.2 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空间聚集分布特征 |
4.2.1 测算方法 |
4.2.2 数据选取 |
4.2.3 农产品加工业各区域的区位熵分析 |
4.3 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的结构与特征分析 |
4.3.1 各行业的结构特征 |
4.3.2 测度方法和数据选取 |
4.3.3 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农产品加工业、税收、农业、经济增长间互动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
5.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简介 |
5.1.1 VAR模型的构造 |
5.1.2 VAR模型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
5.1.3 协整检验 |
5.1.4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
5.1.5 方差分解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
5.2.1 变量的选取 |
5.2.2 模型的假设 |
5.2.3 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
5.3 数据的描述与检验 |
5.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3.2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 |
5.3.3 模型定阶 |
5.4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构建 |
5.4.1 Johansen协整检验 |
5.4.2 脉冲响应分析 |
5.4.3 方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6.1 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简介 |
6.1.1 面板数据模型的优势 |
6.1.2 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 |
6.1.3 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 |
6.1.4 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 |
6.2 变量与数据 |
6.2.1 指标的选取 |
6.2.2 研究标的的确定与基础数据 |
6.3 面板数据描述与检验 |
6.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6.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
6.3.3 协整检验结果 |
6.3.4 面板模型选择的Hausman检验结果 |
6.3.5 面板模型选择的F检验结果 |
6.4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
6.4.1 模型的构建及回归结果分析 |
6.4.2 按行业分组三个因素对销售收入影响 |
6.4.3 按行业分组纳税额对三个因素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7 各税种对农产品加工各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7.1 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纳税情况 |
7.1.1 选取数据说明 |
7.1.2 总体纳税情况 |
7.2 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的分税种税负 |
7.2.1 流转税类税负 |
7.2.2 收益税类税负 |
7.2.3 财产和行为税类税负 |
7.2.4 资源税类和其他税税负 |
7.3 各税种税负对各子行业的影响 |
7.3.1 测算方法和数据选取 |
7.3.2 各税种税负对食品类工业影响 |
7.3.3 各税种税负对纺织类工业影响 |
7.3.4 各税种税负对木材类工业影响 |
7.3.5 各税种税负对纸品类工业影响 |
7.3.6 各税种税负对橡塑类工业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8 外国政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8.1 国外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践 |
8.1.1 美国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
8.1.2 欧盟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
8.1.3 日本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
8.2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经验分析 |
8.2.1 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
8.2.2 采取多手段农产品保护政策 |
8.2.3 灵活科学的财政扶持政策 |
8.2.4 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
8.2.5 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发展 |
8.3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8.3.1 将税收支持法律化制度化 |
8.3.2 加快建立税收政策长效机制 |
8.3.3 着眼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支持政策 |
8.3.4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安全保障机制 |
8.3.5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
8.3.6 遵守并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 |
8.4 本章小结 |
9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设计和对策建议 |
9.1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总体思路 |
9.1.1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目标内涵 |
9.1.2 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 |
9.1.3 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制设计 |
9.2 农产品加工业税制税种结构的改良改进 |
9.2.1 税制结构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
9.2.2 农产品加工业的税种改良策略 |
9.2.3 针对农产品加工业各类税种的改进措施 |
9.3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对策 |
9.3.1 税收扶持基础设施建设 |
9.3.2 税收优化产业布局,鼓励集群发展 |
9.3.3 税收加快科研创新和行业转型升级 |
9.3.4 税收推进先进业态发展 |
9.3.5 税收保障企业管理和食品安全 |
9.3.6 税收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
9.4 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税收征管保障措施 |
9.4.1 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
9.4.2 强化税收政策执法 |
9.4.3 完善税收监督体系 |
9.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9)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Y公司税务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税务筹划基本理论 |
第二节 供应链信息共享基本理论 |
第三节 供应链、供应链信息共享与税收及税务筹划的关系 |
第四节 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作用 |
第三章 Y公司税务筹划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Y公司简介 |
第二节 Y公司税务管理现状 |
第三节 Y公司税务筹划现状 |
第四节 Y公司目前税务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节 Y公司税务筹划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四章 Y公司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及流程设计 |
第一节 Y公司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税务筹划的可行性 |
第二节 Y公司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税务筹划的流程设计 |
第五章 Y公司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
第一节 采购活动税务筹划 |
第二节 生产活动税务筹划 |
第三节 销售活动税务筹划 |
第四节 其他税务筹划 |
第五节 税务筹划的预期效果检验 |
第六章 Y公司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实施税务筹划的保障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第三节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我国环境税法之体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环境税法体系概述 |
第一节 环境税的界定 |
一、狭义说与广义说 |
二、环境税的界定 |
第二节 环境税法体系的内涵 |
一、环境税立法体系与环境税法律体系 |
二、环境税法体系的内涵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我国环境税立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环境污染税 |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主要内容 |
二、对《环境保护税法》的评析 |
第二节 资源税 |
一、《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评析 |
二、资源税改革及其评析 |
第三节 其他环境相关税种 |
一、消费税 |
二、增值税 |
三、车船税 |
四、企业所得税 |
五、车辆购置税 |
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第四节 我国环境税收立法现状的整体评价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环境税法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
二、税收公平原则 |
三、损害担责原则 |
四、整体协调与逐步推进原则 |
第二节 环境税法体系化的构建方案 |
一、独立式方案与融入式方案 |
二、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构建方案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基本构想 |
第一节 环境税基本规定 |
一、环境税基本规定的立法问题 |
二、环境税基本规定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环境税单行法 |
一、环境污染税法 |
二、资源税法 |
三、二氧化碳税法 |
第三节 其他税法中的环境相关税收规定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环境税法体系化的具体建议 |
第一节 落实环境税基本规定的立法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 |
第三节 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资源税法 |
第四节 逐步开征二氧化碳税 |
第五节 完善其他税法中与环境相关的税收 |
第六节 规范地方立法权限 |
第七节 完善相关配套实施制度 |
第八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免征增值税审批程序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研究[D]. 赵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我国增值税的政策过程研究[D]. 杨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 周志波. 西南大学, 2019(05)
- [4]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 黄磊.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5]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J].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3)
- [6]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公布全文有效 部分条款失效或废止 全文失效或废止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J].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21)
- [7]6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收立法进程的简要回顾[A]. 刘佐. 财政史研究(第七辑), 2014
- [8]现行增值税涉农政策相关规定及掌握要点(四)[J]. 安徽省局流转税管理处. 安徽税务, 2003(07)
- [9]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Y公司税务筹划研究[D]. 陈瑶. 宁夏大学, 2019(02)
- [10]我国环境税法之体系化研究[D]. 刘畅.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税收优惠论文; 农业论文; 环境税论文;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论文; 税收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