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

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

一、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论文文献综述)

肖亿,谭丹,李曼群,阳芝[1](2021)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游客科普旅游需求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技创新实力飞速提升,对全民科学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科普旅游以其寓教于乐的优点广受欢迎。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拥有独特的地貌资源且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因此在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大力推进科普旅游的发展。本文以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为背景,收集并整理了有关游客科普旅游需求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彭世良[2](2020)在《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以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文中认为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主,并包含生物景观、人文景观等其他景观资源的自然区域或国土空间。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国大部分地质公园内景观资源与环境或景观生态系统均已遭受一定程度的退化或破损,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术界已开展过较多有关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与保护开发的研究,而关于地质公园内其他景观资源的研究内容较少,特别是把各类景观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综合研究及其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近乎为一片空白,这与我国当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形势是不相吻合的。事实上,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各类景观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地质公园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开发等均应当把各类景观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即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来考虑,并对受损的景观资源与环境或景观生态系统在科学评价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因此,本文以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该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首先,基于系统视角,提出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概念,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系统分析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要素组成、相互关系、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然后,根据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与依据,并运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熵值和模糊数学等方法,构建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接着,在构建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以及分析当前生态修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公园景观多层次系统生态修复理论模式,并从要素、系统、管理、文化4个层面提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方法。最后,以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在介绍公园景观资源类型、景观单元评价等级等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上述研究理论的实证研究:(1)系统分析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2)进行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3)根据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公园景观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措施。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主要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是由特定地质公园内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类景观资源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组成要素分为5个大类(地质遗迹景观、生物景观、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硬质景观)、12个中类、55个小类和数百个子类。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和外部环境可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即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环境系统。(2)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稳定性是由其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稳定性所决定的。在没有大的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过程或地质公园生命周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即原始探索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渐趋衰落阶段。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演化是各种驱动力相互作用和协同驱动的结果。驱动力分为自然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其中,前者分为自然渐变作用力和自然突变干扰力,后者分为人为基本驱动力、政府宏观调控力和人为突变干扰力。应当对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适当调控,从而保证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健康、和谐和相对稳定。(3)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质量状况及其发展演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预测。综合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一是体现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功能或价值,二是体现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及其环境保护状况,三是体现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发展演化的主要调控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获取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求得各层次指标(要素层、准则层、目标层)综合评价得分并确定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应当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和过程进行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问题诊断和原因分析,从而为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4)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格局、功能及动态变化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可认为由3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素(子系统)组成,即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环境系统、游客和当地居民。(5)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修复,而是属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对象是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从要素层面来说,则重点是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及其各类景观资源。根据修复对象受损程度的不同,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分为生态恢复、生态整治和生态重建等三类。(6)基于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以及现有生态修复理论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地质公园景观多层次系统生态修复理论模式。该模式具有4个特征,一是生态修复内容的完整性,二是生态修复措施的综合性,三是生态修复过程的多层次化,四是生态修复状态的动态性。该模式包括要素、系统、管理和文化等4个层层递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或层面。要素层面生态修复属单纯技术层面上的生态修复,按要素分为地质遗迹景观修复、生物景观修复、人文景观修复、河流地貌修复及景观水体修复等。系统层面生态修复属综合技术层面上的生态修复,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协同运用多种修复技术,是基于全要素、全因素、全过程、全范围、统筹布局的生态修复。管理层面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措施共同促进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文化层面生态修复是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修复,其目标是通过改变全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等有利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文化观念或意识。(7)本文最后以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开展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实证研究。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为2个中类、5个小类和23个子类,省级以上景观单元23个;生物景观资源分为2个中类、8个小类和18个子类,二级以上景观单元2个;人文景观资源分为2个中类、11个小类和19个子类,二级以上景观单元5个;其他自然景观资源分为3个中类、6个小类,二级以上景观单元1个;硬质景观资源分为2个中类、9个小类,二级以上景观单元2个。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生命周期)已历经原始探索、初步形成、快速发展和平稳发展等4个阶段,人为驱动力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利用构建的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公园景观资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得分为70.9分,评价等级为“一般”。分析得出公园现状条件下突出的景观生态系统问题主要有:(1)生物景观资源价值偏低;(2)景观资源保护状况不良;(3)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不佳;(4)常住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强度较大。其中,常住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强度较大是公园景观生态系统问题的重要根源。最后,针对公园景观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各个层面(要素层面、系统层面、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拟采用的生态修复策略和措施。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基于系统视角,提出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概念,系统分析其要素组成、相互关系、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2)从系统价值、系统保护、系统调控3个一级指标出发,构建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针对地质公园各类景观资源群体价值和多样性指标(8个三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提出8个数学模型,提高定量化研究水平;(3)构建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修复基本理论,提出地质公园景观多层次系统生态修复理论模式,从要素、系统、管理、文化等4个层层递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层面制定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措施。

朱芬[3](2020)在《基于数字足迹的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互联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5G时代的到来更大化的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习惯,也加速了旅游网络化的发展。众多的旅游线上平台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信息选择,也开拓了广阔的分享空间。许多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或者游玩以后,通过游记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自己的真实旅游经验分享。因此网上出现了大量的基于真实体验的旅游数字足迹,这给特定区域的旅游发展研究带来许多真实有效的数据。纵观前人研究,学者们主要进行的是关于城市旅游流和大城市入境流方面的研究,对于小区域的旅游流研究涉及甚少。湘西地区作为以旅游为主导经济的区域,拥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因此,本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首先借助网络爬虫技术在马蜂窝、携程、去哪儿三大旅游网站收集了417篇有效网络游记,并进行数据提取。其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视化的节点特征与整体特征分析。最后根据社会网络分析得到的旅游流特征,探讨湘西地区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游客以周边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旅游高峰期为暑假及国庆等重要长假期间,游客结伴人数多为2-3人,结伴人群以朋友为主,在湘西地区的停留时间多为4-6天。(2)湘西地区旅游节点分布失衡,只有少数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游客景区选择偏好明显,旅游景点可大致划分为核心节点、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四个等级节点层次。(3)湘西地区整体网络密度仅为0.1088,旅游流网络结构等级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可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区域内旅游节点存在8个凝聚子群,部分子群内部间的相关密度较高,部分子群内部的相关密度低,整体旅游流网络结构效能不高。(4)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节点分布不均,相互间关联性低,要受旅游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性、区位接近性、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五点优化建议:加深区域合作,提升节点关联性;强化节点功能,带动旅游市场发展;扩大周边合作,打造区域多品牌;加强淡季宣传,引导淡季消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陈安泽,王艳君,杨艳[4](2018)在《附录Ⅲ 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五届工作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在2005—2018年间的任期内,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五届研究会在以下3个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所创新。一、促进旅游地学学科建设方面1.召开13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2.举办13期地景沙龙联宜报告会活动3.主办、合办10多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专题研讨会4.向高校宣讲旅游地学推动高校建立旅游地学本科专业5.承担科研项目编缉出版旅游地学着作6.推动建立旅游地学研究机构和团队发展7.举办表彰活动二、促进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方面1.为国土资源部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李剑,李长安,王伦澈[5](2018)在《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以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该公园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时段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大小,通过生态盈余指数以及生态压力指数对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并预测其2020年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至2015年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生态压力指数也处于较安全区间,表明该公园的现状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至2020年该公园虽然生态承载力仍然存在盈余,但生态压力指数将接近不安全区间,生态压力将会加大,其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论文研究结果将为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并为类似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卢娜[6](2017)在《都在这里!中国大地上的35处世界地质公园》文中指出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内蒙古阿尔山和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到35个。地质公园是以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选出"世界地质公园",对那些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辽阔的疆域,促成了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那么我国的35个世界地质公园你去过几个?这些地质公园又留下了哪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这次就让我们来做一番功课,做到"游"之有物!

白正罡[7](2017)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更是以其大规模地质遗迹景观分布、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构成的独特高品位自然区域。它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发展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本文以地质旅游发展为视角,选取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地理区位理论、旅游地质学等理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本人实地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基础上,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公园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文章首先明确了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和开发利用原则,分析了国内外地质公园建立的成功案例。其次阐述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社会经济、地质地貌等基本概况。通过对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独特地貌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和美学价值分析,对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现有旅游资源做出了评价。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结合1982年—2016年张家界统计年鉴数据对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所处发展阶段和旅游客源市场做出了评判。针对现今景区年游客量,结合环境容量测定,发现景区已开始出现“超载”现象,将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负担。结合以上研究结果,运用SWOT分析,找出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以及机遇和挑战。最后通过挖掘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潜在资源开发潜力及新的旅游需求,提出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宗旨是为了使其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陈安泽[8](2016)在《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文中研究指明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雷彬[9](2016)在《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 ——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文中认为地质公园计划萌芽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的《地球记忆权利的国际宣言》,21世纪初UNESCO正式启动和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实施,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共有120家世界地质公园。我国于2000年开始正式建立地质公园,现拥有241家国家地质公园,33家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是全球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建设和全人类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许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片面追求旅游收入的增长,借用地质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产品,大肆招揽游客,陷入了“重开发、轻保护”、“重创收、轻科普”的怪圈,导致地质公园出现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地质遗迹保护不力、地学科普浮于形式等许多问题,背离地质公园建设初衷,阻碍了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行业竞争日益复杂激烈。旅游业竞争力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旅游竞争力问题的探讨有增无减,旅游竞争力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与国家、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热度相比,关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竞争力的研究相对不足,对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研究则更加稀少。地质公园的自身特色何在,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培育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地质公园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外地质公园的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公园与社区参与、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地质公园与科学环境教育、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等相互关系展开,突出地质公园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方面的意义;国内关于地质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地质公园影响和效益研究等方面。通过对旅游竞争力、地质公园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发现,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对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少,国内外关于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体系尚未构建,从价值链的视角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微乎其微。价值链理论由竞争力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它是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通过解构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从中发现企业价值活动中的核心优势和薄弱环节。从价值链视角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在丰富地质公园理论和指导地质公园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将价值链理论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梳理融合价值链、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在分析地质公园价值链活动基础上,建立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探讨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探讨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其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研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系统回顾和梳理价值链、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理论,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划分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历程为探索期、起步期和发展期,目前我国地质公园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我国地质公园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条件包括:幅员辽阔、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科研和开发价值大、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优良的旅游市场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等;主要的问题和障碍有: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竞争激烈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媒体关注度低、民众认知模糊、管理条例法规缺失等。2、通过比较不同行业价值链差异,根据地质公园特点,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价值链结构模型,基本价值活动分别为公园规划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开发、地学科普教育、公园宣传推广交流,辅助价值活动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研发、公园创新活动和资金管理等,主要价值目标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在分析研究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旅游地竞争力C-R模型、D-K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地质公园价值链结构模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核心资源要素、公园管理能力要素、资源管理能力要素及公园保障能力要素,并对四大因素的特点、内涵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描述。4、在对地质公园价值链及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综合国家地质公园申报验收标准、世界地质公园自评估和中评估相关指标,构建了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为目标层,以资源禀赋竞争力、资源管理能力、公园管理能力等3项核心能力为准则层,以区位条件、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开发、地学科普教育、营销推广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等8项能力作为指标层,进一步筛选确定出与客源地主要距离、人均GDP、公路覆盖密度等33项评价方案层。5、根据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特征,构建了经典模糊C-均值聚类(FCM)评价模型和模糊分层积分评价模型,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分别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北京房山、内蒙古克什克腾、黑龙江镜泊湖、福建宁德等12家地质公园作为比较实证评价样本,运用两种评价模型分别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偏弱,资源禀赋竞争力较强,资源管理和公园管理能力较差,其中地学科普能力和公园营销推广能力相对最弱,其他各项指标也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提升和改进。6、根据地质公园发展特征,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地质公园在探查期、起步期、发展期、巩固期、停滞期和衰退期等不同阶段应采取的动态培育策略。并根据扬长补短和木桶原理,提出从地质资源监护、地质旅游开发、公园营销推广、公园研发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育,形成有机循环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体系。7、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公园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游客旅游期望和体验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公园核心竞争力状况。调查发现,游客对大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水体景观等自然景观资源评价较高,评价较高的还有公园的安全保障、配套服务、导游讲解等方面,在交通便利性、环境卫生、旅游费用、地质解说、互动体验、博物馆建设、公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评价较弱,需要重点加强改进。8、综合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比较评价结果、游客旅游期望和旅游体验的调查评价结果,结合地质遗迹特点及公园发展实际,总结出公园目前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地质遗迹保育不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地学科普水平低、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公园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较弱和创新不足等,并分别从地质遗迹监护、地质旅游开发、地质公园营销和管理创新四个层面提出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的价值链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探讨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研究首次将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培育模式应用于具体案例分析,分别通过比较实证对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并从游客视角对实证对象进一步评价分析,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地质公园相关理论研究,同时对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实践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王雷,田明中,孙洪艳[10](2015)在《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要区域效益》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入、就业人数和相关行业发展四个发展指标,分析在地质公园建设前后,大力发展的地质旅游给所在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地理区位等3个因素。结果表明:1.地质旅游的开展使得四个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给当地山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2.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地质公园所带来的效益也不同;3.具有美学价值功能或科教和美学价值功能兼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于科教价值功能为主的地质旅游资源;4.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地质公园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

二、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论文提纲范文)

(1)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游客科普旅游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实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二)不同群体游览前后对科普旅游了解程度的调查与研究
        1. 不同性别游客游览前后对比
        2. 不同年龄群体游览前后对比
        3. 不同职业群体游览前后对比
        4.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游览前后对比
    (三)游客是否知道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就是森林公园
    (四)对科普旅游宣传方式、力度、偏好的评价
        1. 游客对科普宣传方式的偏好
        2. 游客对科普宣传力度的看法
        3. 游客对科普旅游讲解方式的偏好
    (五)游客感知分析
        1. 游客对景区线路科普价值的评价
        2. 游客对解说内容及标识牌的相关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差异较大
    (二)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效果较好
    (三)游客更偏好互动的科普旅游方式

(2)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以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地质遗迹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1 地质遗迹概念
        2.1.2 地质遗迹类型
        2.1.3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
    2.2 地质公园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2.1 地质公园概念
        2.2.2 地质公园与其他类型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地的对比
        2.2.3 地质公园突出属性分析
        2.2.4 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
    2.3 景观资源系统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3.1 景观和景观生态系统
        2.3.2 景观资源和景观资源系统
        2.3.3 系统理论
    2.4 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4.1 生态修复概念
        2.4.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章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及其理论分析
    3.1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概念及其组成
        3.1.1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概念
        3.1.2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要素组成
    3.2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相互关系
        3.2.1 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2.2 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2.3 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演化
        3.3.1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变动与稳定性
        3.3.2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演化
    3.4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及调控
        3.4.1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
        3.4.2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驱动机制的调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4.1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
        4.1.2 综合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4.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1.4 综合评价指标内涵解析及度量
    4.2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评述
        4.2.2 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
        4.2.3 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
        4.2.4 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复合权重
    4.3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4.3.1 各层次指标综合评价得分
        4.3.2 综合评价等级划定
    4.4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问题诊断
        4.4.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4.2 问题诊断及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5.1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
        5.1.1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系统的内涵
        5.1.2 格局与功能及依存性特征
        5.1.3 变化及脆弱性特征
    5.2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内涵和原则
        5.2.1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内涵
        5.2.2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5.3 地质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的理论模式
        5.3.1 现有生态修复模式分析
        5.3.2 地质公园景观多层次系统生态修复模式的构建
    5.4 地质公园景观多层次系统生态修复策略
        5.4.1 要素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技术和方法)
        5.4.2 系统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技术和方法)
        5.4.3 管理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技术和方法)
        5.4.4 文化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实证研究
    6.1 公园概况
        6.1.1 自然地理概况
        6.1.2 区域地质背景
        6.1.3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6.1.4 公园建设发展概况
    6.2 公园景观资源概况
        6.2.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
        6.2.2 生物景观资源
        6.2.3 人文景观资源
        6.2.4 其他景观资源
    6.3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与驱动机制
        6.3.1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组成
        6.3.2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6.3.3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演化的驱动因素
    6.4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问题诊断
        6.4.1 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6.4.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问题诊断
    6.5 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6.5.1 要素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
        6.5.2 系统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
        6.5.3 管理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
        6.5.4 文化层面的生态修复策略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咨询问卷

(3)基于数字足迹的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1.1.2 全域旅游的推动
        1.1.3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旅游数字足迹的研究综述
        1.3.2 旅游流的研究综述
        1.3.3 社会网络在旅游流研究中的应用
        1.3.4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网络数据收集法
        1.5.3 社会网络分析法
    1.6 可能创新点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数字足迹
        2.1.2 旅游流网络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禀赋理论
        2.2.2 旅游流理论
        2.2.3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3.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的构建
    3.1 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思路
    3.2 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3.2.1 旅游节点结构评价指标
        3.2.2 整体网络结构评价指标
4.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实证研究
    4.1 湘西地区概况
        4.1.1 湘西地区地理位置
        4.1.2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状况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1 采集平台
        4.2.2 采集标准及处理
        4.2.3 样本特征
    4.3 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可视化分析
    4.4 湘西地区旅游节点网络特征
        4.4.1 中心性分析
        4.4.2 结构洞分析
    4.5 湘西地区旅游流整体网络特征
        4.5.1 网络密度分析
        4.5.2 网络中心势
        4.5.3 核心边缘分析
        4.5.4 凝聚子群分析
5.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
    5.1 湘西地区旅游流影响因素分析
        5.1.1 旅游资源条件
        5.1.2 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5.1.3 交通通达性
        5.1.4 区位接近性
        5.1.5 知名度
    5.2 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建议
        5.2.1 加深区域合作,提升节点关联性
        5.2.2 强化节点功能,带动旅游市场发展
        5.2.3 扩大周边合作,打造区域多品牌
        5.2.4 加强淡季宣传,引导淡季消费
        5.2.5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原始数据样本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1.2 地质背景
    1.3 发展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消费项目划分
        2.2.2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2.2.3 生态盈余指数计算
        2.2.4 生态压力指数计算
        2.2.5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足迹结果与分析
    3.2 生态承载力结果与分析
    3.2 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7)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
        1.1.2 地质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技术路线
    1.5 理论基础
        1.5.1 R.W.Butler(1980)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5.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3 地理区位理论
        1.5.4 旅游地质学
第二章 世界地质公园基本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地质遗迹
        2.1.2 地质公园
        2.1.3 世界地质公园
    2.2 世界地质公园的诞生过程
    2.3 世界地质公园成立标准
    2.4 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利用原则
    2.5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2.6 国内外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成功案例
        2.6.1 国内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成功案例
        2.6.2 国外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成功案例
第三章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条件评价
    3.1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自然条件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气候特征
        3.1.3 水文概况
    3.2 张家界市经济社会条件概况
        3.2.1 区位与交通
        3.2.2 经济条件
        3.2.3 历史人文资源
    3.3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构造概况分析
        3.3.1 形成条件
        3.3.2 演化过程
        3.3.3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3.4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发展旅游的意义
        3.4.1 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4.2 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4.3 推广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素养
    3.5 资源评价
        3.5.1 独有的地貌特征
        3.5.2 丰富的地质景观资源
        3.5.3 浓郁的民族风情
        3.5.4 极高的美学价值
    3.6 客源市场分析
    3.7 旅游环境容量测定
    3.8 SWOT分析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现况及存在问题
        3.8.1 优势(Strength)分析
        3.8.1.1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巨大的吸引力
        3.8.2 劣势(Weakness)分析
        3.8.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3.8.4 挑战(Threat)分析
    3.9 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章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提升开发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
        4.1.1 建立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专门法律法规
        4.1.2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4.2 建立完善的科学普及机制
        4.2.1 完善景区内部的科学普及工作
        4.2.2 定期组织“张家界地貌”地质科普讲座
        4.2.3 组织编写分层级的科普读物编写工作
        4.2.4 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
    4.3 建立全域旅游模式
        4.3.1 借助政策,开展“张吉怀”三市融合旅游
        4.3.2 发展张家界特色民俗旅游项目
        4.3.3 发展“永续”旅游项目
    4.4 拓展客源市场
        4.4.1 积极拓展国外客源市场
        4.4.2 开展主题项目,开拓国内客源市场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1 旅游地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1.1 旅游地学的定义
    1.2 旅游地学的研究内容
    1.3 旅游地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4 旅游地学学科发展阶段划分
        1)旅游地学孕育阶段(1978—1985年)
        2)旅游地学初创阶段(1986—1991年)
        3)旅游地学成长阶段(1992—1999年)
        4)旅游地学新的开拓阶段(2000年至今)
    1.5 旅游地学研究会学术活动
    1.6 旅游地学发展趋势
2 地质公园的创立与发展
    2.1 地质公园创立的历史
    2.2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定义
    2.3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任务
    2.4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条件
    2.5 国家地质公园审批程序
    2.6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标准
    2.7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徽志
    2.8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2.9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
    2.1 0 世界地质公园动向
    2.1 1 地质公园建立的重要意义
    2.1 2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前景
    2.1 3 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前景预测
3 中国地质遗迹景观资源
    3.1 地质遗迹
    3.2 地质景观
    3.3 地质景观类型划分
    3.4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方法
    3.5 中国地质遗迹形成与分布规律
        3.5.1 地质剖面大类
        3.5.2 地质构造大类
        3.5.3 古生物大类
        3.5.4 岩石、矿物、矿床大类
        3.5.5 地貌景观大类
        1)岩石地貌
        (1)花岗岩地貌。
        (2)碎屑岩(砂、砾岩)地貌景观
        (3)可溶岩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质景观、岩溶景观)
        (4)黄土地貌景观
        (5)风蚀与沙积地貌景观
        2)火山地貌景观
        3)冰川地貌景观
        3.5.6 水体景观大类
        3.5.7 环境地质遗迹大类
        1)地震遗迹景观
        2)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3)滑坡、泥石流遗迹景观
    3.6 中国地质遗迹应用与保护

(9)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 ——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空前繁荣和竞争日益激烈
        1.1.2 地质公园发展迅速,但问题重重
        1.1.3 地质公园竞争环境复杂
        1.1.4 地质公园竞争力理论薄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
    1.5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地质公园相关概念及内涵
        2.1.1 地质遗迹概念与类型
        2.1.2 地质公园概念与类型
        2.1.3 地质公园的主要价值
        2.1.4 地质公园的独特属性
    2.2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2.2.1 竞争力概念及内涵
        2.2.2 核心竞争力概念及内涵
        2.2.3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
        2.3.1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3.2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2.4 价值链概念及理论分析
        2.4.1 价值链概念及构成
        2.4.2 价值链分析法的内涵
        2.4.3 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依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质公园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
    3.1 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
        3.1.1 全球范围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发展
        3.1.2 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
    3.2 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3.2.1 全球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概况
        3.2.2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3.2.3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3.3 我国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基础及问题分析
        3.3.1 基础条件
        3.3.2 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4.1 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的构建
        4.1.1 服务业价值链的内涵和特点
        4.1.2 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创建
    4.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4.2.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4.2.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5.1 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及意义
        5.1.1 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
        5.1.2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5.2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相关评估指标分析
        5.2.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内涵解析
    5.3 评价模型与评价思路
        5.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3.2 基本思路
        5.3.3 确定权重
        5.3.4 评价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6.1 样本选择和数据获取
        6.1.1 样本选择
        6.1.2 数据获取
    6.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6.2.1 AHP法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
        6.2.2 熵值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6.2.3 指标权重分析
    6.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
        6.3.1 基于模糊C均值(FCM)算法的核心竞争力评价
        6.3.2 基于模糊积分模型(HFI)的核心竞争力评价
        6.3.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7.1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思路
        7.1.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动态培育
        7.1.2 基于价值活动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7.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7.2.1 地质遗迹资源监护能力
        7.2.2 地质旅游开发能力
        7.2.3 地质公园营销能力
        7.2.4 地质公园创新能力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实证
    8.1 研究区概况
        8.1.1 基本概况
        8.1.2 交通概况
        8.1.3 园区概况
        8.1.4 资源概况
    8.2 游客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满意度分析
        8.2.1 调查设计
        8.2.2 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8.2.3 旅游体验感知度评价
        8.2.4 游客期望度评价
        8.2.5 游客期望与旅游体验感知度的差异分析
    8.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8.3.1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8.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8.4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8.4.1 地质遗迹资源监护
        8.4.2 地质旅游开发
        8.4.3 地质公园营销
        8.4.4 地质公园创新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
    附录2: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隶属度)
    附录3:“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意见调查表
    附录4: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10)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要区域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概述
    1. 1 分布
    1. 2 地质遗迹特征
2 区域效益
    2. 1 公园所在地区游客接待量
    2. 2 公园所在地区旅游年综合收入( 亿元)
    2. 3 就业人数
    2. 4 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3 影响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区域社会经济效益的三个要素
    3. 1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
    3. 2 地质旅游资源类型
    3. 3 地理区位
4 存在问题和规划建设
5 结语

四、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游客科普旅游需求调查研究[J]. 肖亿,谭丹,李曼群,阳芝. 旅游纵览, 2021(23)
  • [2]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以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例[D]. 彭世良.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3]基于数字足迹的湘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D]. 朱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附录Ⅲ 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五届工作总结[A]. 陈安泽,王艳君,杨艳.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暨重庆万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5]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剑,李长安,王伦澈. 矿产与地质, 2018(05)
  • [6]都在这里!中国大地上的35处世界地质公园[J]. 卢娜. 财富生活, 2017(02)
  • [7]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究[D]. 白正罡.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8]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J]. 陈安泽. 地球学报, 2016(05)
  • [9]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 ——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D]. 雷彬.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 [10]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要区域效益[J]. 王雷,田明中,孙洪艳. 山地学报, 2015(06)

标签:;  ;  ;  ;  ;  

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