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K-8222K血液分析仪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玲,邵茜,王金乐[1](2019)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方法按照WS/T 406-2012《临床血液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以及《CNAS-CL4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对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准确度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符合临床要求。
李鹏,杜园园,韩素丽,郭旭霞[2](2019)在《Beckman-Coulter 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2005年国际血液学协作组制定的41条复检规则,结合Beckman-Coulter Dx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异常测定结果的提示功能,对本科室血涂片复检规则部分进行验证。方法:收集患者标本500例,使用Beckman-Coulter Dx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后对所有标本涂片染色,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计算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复检率。结果:对500例标本的涂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真阳性率24.60%,真阴性率68.50%,假阳性率4.80%,假阴性率2.00%,复检率29.40%,验证结果显示,血液病细胞无漏检。复检规则的灵敏度为92.48%,特异度为93.46%。结论:科学合理的血涂片复检规则能提高对血液筛检试验的检出率,保证样本在所用仪器测试后异常结果的准确发放。
张伟[3](2019)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介入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PRI指数、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APRI指数、FIB-4指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ARFI技术、APRI指数、FIB-4指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并行肝组织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APRI指数、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RFI技术、APRI指数以及FIB-4指数诊断肝纤维化与病理分期均呈正性相关关系(r=0.61、0.25、0.29,均P<0.0001),对肝硬化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ROC=0.79、0.58、0.62)。结论ARFI技术、APRI指数、FIB-4指数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均有显着相关性,同时对肝硬化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血清学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比较研究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测量患者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对比血清学诊断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3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病理活检、ARFI检查及血清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及脾VTQ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APRI指数、FIB-4指数对比分析。结果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APRI指数以及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性相关(P<0.05);肝右前叶VTQ值诊断显着肝纤维化(≥F2)、严重肝纤维化(≥F3)及肝硬化(F4)均优于肝左叶VTQ值、脾VTQ值、APRI指数、FIB-4指数(P<0.05)。结论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与血清学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维化程度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肝右前叶VTQ值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方法。第三部分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联合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联合AST/PL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ARFI检查、血清学分析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以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得出ARFI联合AST/PLT的诊断效能,并与ARFI以及血清学诊断模型(APRI指数、FIB-4指数)等无创诊断模型进行比较。结果ARFI联合AST/PLT、ARFI、APRI、FIB-4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74、0.69、0.54和0.57,均P<0.05)。ARFI联合AST/PLT诊断显着肝纤维化(≥F2期)、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均优于ARFI、APRI、FIB-4(均P<0.05);诊断肝硬化(F4期)优于APRI、FIB-4(均P<0.05),与AR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FI联合AST/PLT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显着肝纤维化及进展期肝纤维化明显优于单独使用ARFI、FIB-4指数、APRI指数等无创诊断模型。第四部分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价肝内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应用价值目的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后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资料与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1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ARFI技术以及血清学诊断肝纤维化模型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开始前与每疗程结束后的肝脏剪切波速度(SWV值)以及APRI指数和FIB-4指数。分析SWV值、APRI指数和FIB-4指数在不同疗程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接受3个疗程介入治疗后ARFI检查显示SWV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能够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ARFI技术在治疗过程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晓溪[4](2019)在《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本所孕优体检人员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为甲、乙、丙组,分别将血浆替换成等量脂肪乳25μL、50μL、75μL,能够模拟成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检测脂肪乳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并选取同期输入脂肪乳来本所体检的孕优体检人员75例作为实验对象,取患者乳糜血样,经过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浆进行置换,探究消除乳糜后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结果:脂肪乳置换前后,甲、乙、丙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理盐水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血液分析仪器测定后,乳糜样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显着上升,脂肪乳与血红蛋白的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使用生理盐水能够将乳糜消除,从而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
张莉[5](2018)在《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挤压脐带对贫血、黄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贫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早期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所有早产儿共243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住院时间过短,未能完成2次以上采血的早产儿病例,共163例早产儿入选,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合并贫血分2组,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收集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生后基础血红蛋白数值,住院期间采血次数、出院血红蛋白数值,是否合并贫血等资料,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查找导致早产儿住院期间导致贫血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1)163例早产儿中发生贫血35例,发生率为21.4%。与非贫血组早产儿比较,贫血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34.1±1.7周vs 35.4±1.2周),(2220.6±393.91g vs 2457.6±474.47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非贫血组早产儿比较,采血次数、住院天数、基础血红蛋白值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分别为(4.49±2.32次vs 2.80±1.11次)、(16.43±6.55天vs 11.27±2.97天),(156.63±18.85 g/L vs 179.8±20.3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采血次数、住院时间、出生胎龄、基础血红蛋白值,采血次数是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住院期间贫血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基础血红蛋白值、采血次数、住院时间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采血次数是早产儿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探讨挤压脐带对早产儿血红蛋白、早期黄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产科活产出生的早产儿。所有入选早产儿按随机原则分2组,为挤压脐带组(41例)和正常结扎脐带组(37例)。挤压脐带组早产儿在生后选择挤压脐带3次后断脐,正常结扎脐带组常规在出生后10秒内不挤压脐带断脐。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时间段血红蛋白值动态变化,及两组早产儿在生后5天内经皮胆红素动态变化、光疗总时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结果:(1)共有78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挤压脐带组41例,正常结扎脐带组37例,与正常结扎脐带组相比,挤压脐带组首次、生后3-5天、8-11天、出院时(14-18天)时的血红蛋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结扎脐带组,依次为(186.24±17.30 g/L vs170.41±22.44 g/L)、(170.10±18.52 g/L vs156.28±19.80 g/L)、(168.13±17.99 g/L vs143.41±19.58 g/L)、(157.07±17.39 g/L vs 130.46±15.80 g/L),各个时间点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生后4月龄时挤压脐带组与正常结扎脐带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12.00±9.28 g/L vs 106.60±10.54 g/L),挤压脐带组比正常结扎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是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早产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umol/L)分别为TCB1(64.52±28.76 VS67.52±26.52),TCB2(158.53±33.34 vs 139.71±37.22),TCB3(217.46±37.84 vs193.65±35.55),TCB4(230.31±31.54 vs 218.09±33.86),TCB5(232.27±33.11 vs219.53±45.05),光疗总时间(34.24±29.34hrs VS 32.76±38.95h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分别为:(66.38±5.75 vs 67.49±3.23)及(35.12±2.43 vs 36.06±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挤压脐带可能对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血红蛋白产生影响,可减少住院早产儿贫血的发生。(2)挤压脐带没有影响早产儿左心负担,也未增加需要光疗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杨洪乐,杨丽妙,汪冉,刘学广,杜欢欢,宋建强[6](2017)在《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性能验证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和评价Beckman Coulter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参考行业标准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和仪器说明书,对Beckman Coulter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正确度、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Beckman Coulter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本底测试、携带污染率、批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可以满足仪器说明书和WS/T 406-2012文件要求;线性验证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满足a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r)≥0.975的要求;覆盖医学决定水平范围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与稀释倍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实测可报告范围大于仪器的可报告范围,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正确度验证标本检测均值与定值的偏倚满足要求;Beckman Coulter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与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系统的仪器间比对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准确度验证中项目的相对偏差均明显低于要求值,符合要求。结论Beckman Coulter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性能指标均表现良好,符合分析质量要求,能较好地满足临床工作。
骆鹏程[7](2016)在《基于光散射下的血细胞分析传感器微型化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注重生命科学,注重与自生健康有联系的任何微小事物。其中,血细胞分析仪是健康产品中的基础产品,它是人们诊断健康是否的重要利器,通过对细胞的分类、识别、计数,最终达到确定病灶的目的。21世纪,健康产业已被诸多国家列为战略性产业,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血细胞分析仪是健康产业中的典型产品。当前血细胞分析仪大多运用到激光散射技术和化学染色技术。其中化学染色技术存在着许多的缺点:检测细胞的用量大,不适于珍贵少数细胞的检测;产品体积大,不适于随身携带,紧急情况下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另外在荧光检测中使用了荧光染料,对细胞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基于Mie散射理论,通过光电探测器接收到待测细胞各向光散射强度信号后,输入到电脑中进行分析的光散射技术则凭借着其可定量、非侵入、无损伤等优点,为生物细胞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很有力的工具。该类技术装置的小型化和高精准性的研究是当今光学的主流研究方向。现有细胞分析技术中发展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它的出现使得血细胞分析走进了新的研究领域。微流控芯片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在仅仅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能够集成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因此又称为“芯片实验室”。如果将微流控芯片技术融入到血细胞分析仪中,将大大减小相关设备的体积,使得健康产品易于携带,方便人们的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以血细胞分析仪的高精准度和小型化为研究目标。我们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不同体积大小的球型模型进行了前向散射光强信号分布的仿真,得到了直径10μm、14μm和20μm大小粒子的标准前向散射光强分布图,能够通过光屏接收到的结果图来对细胞进行体积上的识别和分类。基于小型化、资源化、准确性,研究的目标,设计了一款血细胞分析传感器,该传感器充分运用了细胞的后向散射光的规律,增加了细胞识别的依据,通过测量立体角范围内细胞的散射光强信号,增大了散射信号的强度,减小了检测结果的噪声的干扰,即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对传统微流控芯片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在通道上下壁制作不同结构的凹陷,包括挡流板型、椭球形和圆柱形。新型的三叉型光流控结构结合鞘流技术,保证了待测细胞单个逐一地通过激光检测区域,最后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光流控芯片内部流体流动进行了仿真,通过相图,速度图以及粒子追迹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圆柱形凹陷为最优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此设计避免了因细胞位置重合而导致的检测误差,而且采用缓冲结构避免了通道内部的突然凸起而对内部流体造成的紊流效应,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实现了小型化和提高精确度的目标。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血细胞分析仪的研究道路很长,尚存在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这将激励我们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唐娟,周向阳,刘晓春,何毅,周微雅[8](2015)在《地中海贫血血细胞质控品的研制和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研制适用于地中海贫血的RBC计数、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等指标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的血细胞质控品,为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的三级防控提供质量保证。方法用ACD保存液抗凝的献血者新鲜静脉血做基质,添加适量稳定剂,制备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对质控品均匀性、开瓶稳定性、长期稳定性、运输稳定性进行评价,在常见品牌血液分析仪如Sysmex XE2100、ABX Pentra120、Coulter LH 780、Mindray 6800和Celltac F MEK-8222K上作适用性评价。结果质控品随机抽检结果显示组内、组间红细胞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质控品28℃保存,开瓶后可稳定6 d,未开瓶质控品可稳定35 d;运输稳定性评价显示,质控品在室温与28℃放置5 d内结果一致(P>0.05)。红细胞指标中较稳定的是RBC、Hb、MCH;较不稳定的是HCT、MCV,开瓶后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同品牌血液分析仪检测RBC、Hb、MCH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2.5%,检测小红细胞质控品时MCV差异稍大(总CV最大为3.89%)。结论自制全血质控品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适用性,能满足广西地中海贫血MCV/MCH筛查的实验室EQA计划需求。
贾妙兴,陈飞,汤浩舟[9](2012)在《血细胞分析仪国产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国产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随机采用181名体检者标本,分别用国产试剂、进口原装试剂进行检测,检测22项参数,4h内检测完毕。结果两种试剂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等具有相关性(r>0.97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数、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嗜碱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无相关性(r<0.975)。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嗜碱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嗜碱粒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数、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嗜酸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两种试剂检测的主要参数具有良好相关性,但两种试剂的参数配对试验有差异,故国产试剂必须通过校准、比对才能使用。
刘厚明,高敏,陆加刚,李志明,单万水[10](2011)在《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临床试验验证》文中认为目的对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5500)进行临床试验验证,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评价标准对BC-5500的本底、携带污染率、重复性、线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BC-5500的本底、携带污染率、重复性、线性和相关性检测的结果都在ICSH和NCCLS允许变动范围内。结论 BC-5500具有极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稳定,功能实用,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实验室的使用要求。
二、MEK-8222K血液分析仪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EK-8222K血液分析仪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本与仪器试剂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2.1 本底计数 |
2.2 批内精密度 |
2.3 日间精密度 |
2.4 携带污染率 |
2.5 线性范围 |
2.6 准确度 |
3 讨 论 |
(2)Beckman-Coulter 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本科室血涂片复检规则见表1。 |
1.3.2 仪器的校准和质控: |
1.3.3 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介入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PRI 指数、FIB-4 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
1 研究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
1 研究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ARFI 联合 AST/PLT 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ARFI 评价肝内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B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C 综述 |
参考文献 |
(5)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挤压脐带对贫血、黄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排除标准 |
2.2 诊断标准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挤压脐带对早产儿血红蛋白、早期黄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对象与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3 脐带结扎方式 |
2.4 挤压脐带组早产儿的处理 |
2.5 常规结扎脐带组早产儿的处理 |
2.6 一般情况及围产期相关因素的记录 |
2.7 相关并发症的记录 |
2.8 血液标本的收集及处理 |
2.9 主要仪器 |
2.10 主要试剂 |
2.11 超声心动图测量 |
2.12 质量控制 |
2.1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性能验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质控和校准品 |
1.4 方法 |
1.4.1 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
1.4.2 携带污染测试 |
1.4.3 精密度 |
1.4.4 线性与可报告范围 |
1.4.5 正确度 |
1.4.6 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 |
1.4.7 准确度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本底计数本底计数 |
2.2 携带污染测试 |
2.3 精密度 |
2.3.1 批内精密度 |
2.3.2 日间精密度 |
2.4 线性范围与可报告范围 |
2.5 正确度 |
2.6 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 |
3 讨论 |
(7)基于光散射下的血细胞分析传感器微型化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21世纪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科学意义 |
1.2 健康产品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品牌和原理 |
1.2.2 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1.3.1 主要工作 |
1.3.2 本文特色 |
1.3.3 论文的结构框架 |
1.3.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血细胞光散射特征分析和分类识别方法 |
2.1 光散射理论 |
2.1.1 光散射理论概述 |
2.1.2 光散射理论的主要应用 |
2.1.3 Mie散射理论 |
2.2 基于光散射的血细胞分析识别方法 |
2.2.1 血细胞分类、计数方法 |
2.2.2 血细胞的识别方法及其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流控芯片中的流体流动和结构优化 |
3.1 微流控芯片技术 |
3.1.1 微流控芯片中粒子与细胞的运动 |
3.1.2 微流控芯片的结构设计 |
3.2 光流控芯片下的流体聚焦原理 |
3.2.1 微流控中的雷诺系数 |
3.2.2 光流控芯片中的流体聚焦 |
3.3 光流控芯片通道的结构改进 |
3.3.1 样本流流速与鞘液流流速对聚焦效果的影响 |
3.3.2 3D聚焦通道构型的设计 |
3.4 3D聚焦仿真效果分析 |
3.4.1 聚焦相分析 |
3.4.2 聚焦速度分析 |
3.4.3 粒子追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血细胞传感器集成化研究 |
4.1 血细胞分析仪的意义和现状 |
4.2 血细胞分析仪的光路设计 |
4.2.1 特制反射镜的设计 |
4.3 血细胞分析装置的仿真实验 |
4.3.1 仿真实验的设置 |
4.3.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4.4 血细胞分析仪的实验方法 |
4.4.1 实验器材和设备的准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8)地中海贫血血细胞质控品的研制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新鲜血收集 |
1.2仪器与试剂 |
1.3全血质控品的制备及分装 |
1.4全血质控品性能评价 |
1.4.1均匀性评价 |
1.4.2稳定性评价 |
1.4.2.1开瓶稳定性评价 |
1.4.2.2长期稳定性评价 |
1.4.2.3运输稳定性评价 |
1.4.3适用性评价 |
1.5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均匀性评价结果 |
2. 2 稳定性评价结果 |
2.2.1开瓶8 d稳定性结果 |
2.2.2长期稳定性评价 |
2.2.3模拟运输稳定性结果 |
2.3适用性评价结果 |
3 讨论 |
(9)血细胞分析仪国产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同一标本不同试剂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1。 |
2.2 国产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配对比较 见表2。 |
3 讨 论 |
(10)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临床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临床标本 |
1.3 方法 |
1.3.1 一般性能临床验证试验 |
1.3.2 相关性检测 |
2 结 果 |
2.1 一般性能临床验证试验结果 |
2.2 BC-5500与SF-3000相关性检测结果 |
2.3 BC-5500白细胞分类与显微镜镜检分类结果相关性分析 见表2。 |
3 讨 论 |
四、MEK-8222K血液分析仪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估[J]. 王爱玲,邵茜,王金乐. 精准医学杂志, 2019(04)
- [2]Beckman-Coulter 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验证[J]. 李鹏,杜园园,韩素丽,郭旭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03)
- [3]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介入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D]. 张伟.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4]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J]. 李晓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04)
- [5]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挤压脐带对贫血、黄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张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6]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H800血细胞分析系统性能验证评价[J]. 杨洪乐,杨丽妙,汪冉,刘学广,杜欢欢,宋建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6)
- [7]基于光散射下的血细胞分析传感器微型化研究与设计[D]. 骆鹏程. 江苏大学, 2016(11)
- [8]地中海贫血血细胞质控品的研制和评价[J]. 唐娟,周向阳,刘晓春,何毅,周微雅. 临床检验杂志, 2015(11)
- [9]血细胞分析仪国产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结果分析[J]. 贾妙兴,陈飞,汤浩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10)
- [10]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临床试验验证[J]. 刘厚明,高敏,陆加刚,李志明,单万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