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对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贵高峰[1](2021)在《针刺神门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认为
王东晨,高源勋,孟昭阳[2](2021)在《中西医治疗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脑心综合征是由各种急性脑病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具有突发性、难治性的特点,病人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综述中西医防治脑心综合征的诊疗方案,从脑心综合征认识、发病机制、治疗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张亚君,林楠,陈茜茜,姜伟强,林咸明[3](2020)在《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醒脑清心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继发脑心综合征(CC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将80例AIS继发C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营养脑神经和心肌等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清心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改善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显着降低(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显着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ST-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HRV)相关参数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均显着升高(P<0.05),低频/高频比值(LF/HF)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清心针刺法可显着减轻AIS继发CCS患者神经系统和心脏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着心脑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抑制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儿茶酚胺表达有关。
杨旭,冯丽莎,郭华[4](2020)在《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对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脑心保护的效应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对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IS)继发脑心综合征(CCS)患者脑心保护的效应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5例大面积IS继发C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缺损功能、心肌酶和心电图、凝血-纤溶指标、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时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胸痛胸闷、气短自汗、疲倦乏力积分和总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梗死灶最大层直径、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血浆cTnI、CK-MB、CK、LDH、AST水平和ST-T段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着降低(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APTT、PT、TT、Plt、FIB、D-D水平及HRV相关参数RMSSD、SDANN、SDNN、PNN50%均显着改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mRS评分<3分者35例(81. 4%),Barthel指数> 60分者33例(76. 7%),对照组mRS评分<3分者27例(64. 3%),Barthel指数> 60分者24例(57. 1%),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可显着减轻大面积IS继发CCS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加速神经损伤后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心脑保护效应,机制可能与二者联合治疗可明显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高凝状态有关。
任琦[5](2018)在《针刺左侧内关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针刺左内关穴,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TP、LF、HF、HF%、LF%、LF/HF的相应变化,分析内关穴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提供新的单穴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女患11例,男患19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62±5.3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4天,平均11.36±1.92天。针刺左内关穴,使用动态心电记录仪(medilog(?)AR12)监测HRV指标,记录针刺前、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的SDNN、RMSSD、TP、LF、HF、HP%、LF%、LF/HF 数值。采用统计软件 SPSS 22.0中的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针刺前后5min五个时间点HRV的变化,其中RMSSD、SDNN采取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TP、HF、LF、HF%、LF%、LF/HF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RV时域指标:SDNN在行针时与针刺前比较,数值增加(P<0.05);RMSSD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HRV频域指标:TP在五个时间点间比较,数值变化不明显(P>0.05);HF、LF及HF%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分钟与针刺前比较,数值变化明显,并表现为下降趋势(P<0.01);LF%在针刺前后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5min与针刺前比较,显着升高(P<0.01)。结论:1.针刺左内关穴可抑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2.针刺左内关穴可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3.针刺左内关穴可调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平衡。
陈芷枫,赵芸芸,汪杏,向云霞,赵凌[6](2016)在《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学认为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是调和阴阳,针刺向穴位传递信息,通过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脏腑组织器官和大脑,从而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针刺调节疾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针刺调节各内脏器官的作用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针刺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许多学者通过HRV频域性或时域性分析探讨针刺效应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对针刺结合HRV分析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疾病的研究加以总结,综述了自主神经与疾病的紧密联系和针刺作用的相关机制。
周文娟[7](2014)在《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大鼠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生率,观察比较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CCS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儿茶酚胺(CA)类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表达的差异,为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治疗脑心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并探索电针二经穴的差异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从60只正常心电图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成功复制模型后检测心电图(ECG),发生ECG异常者为CCS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心经组、心包经组和肺经组,每组10只。心经组、心包经组和肺经组在造模后6h、24h、48h、72h进行电针治疗,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内CK、CK-MB、cTnI、NE、E的含量。结果:1.大鼠在造成MCAO模型后,有58.0%出现了心电图异常。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经组、心包经组与肺经组大鼠血清中CK、CK-MB、cTnI含量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心经组、心包经组与肺经组大鼠血清中CK、CK-MB、cTnI含量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经组、心包经组低于肺经组(p<0.01),但心经组与心包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经组、心包经组、肺经组血清中NE、E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心经组、心包经组与肺经组大鼠血清中NE、E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经组、心包经组高于肺经组(p<0.01),而心经组与心包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在造成MCAO模型后,有58.0%发生了脑心综合征,提示脑缺血继发心肌损害,脑病及心。2.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能降低血清中CK、CK-MB、cTnI的含量,提示电针二经都能改善心脏损害,且二经效果相当。3.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丽丽,周美启,吴生兵[9](2011)在《中西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又称脑-心综合征,脑心卒中,脑-心卒中,脑、心同源卒中,脑心反应,脑源性心脏损害等,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颅脑外伤等,累及下视丘、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等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亦即某些颅内或脑部疾病导致心脏形态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的病症。随着人们饮食富态化及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脑血管
李婷,陈俊琦,肖慧玲,陈润祺,郭雅斐,黄泳[10](2010)在《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检测是一种无创的且能较好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手段,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许多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针刺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增高HRV,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
二、针刺对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对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中西医治疗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脑心综合征的认识 |
1.1 中医理论基础 |
1.2 病因病机 |
2 西医学对脑心综合征的认识 |
2.1 临床特点 |
2.2 发病机制 |
2.2.1 神经-体液调节失衡 |
2.2.2 脑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 |
2.2.3 内分泌调节系统障碍 |
2.2.4 心脑血管病理基础 |
2.2.5 炎性因子作用 |
2.2.6 其他 |
3 治 疗 |
3.1 中医治疗 |
3.1.1 中药汤剂 |
3.1.2 中成药 |
3.1.3 中药静脉注射剂 |
3.1.4 针刺治疗 |
3.2 西医治疗 |
4 小 结 |
(3)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儿茶酚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治疗效果 |
3.1 观察指标 |
3.1.1 临床症状评分 |
3.1.2 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电图 |
3.1.3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
3.1.4 血浆儿茶酚胺水平 |
3.2 疗效标准[8]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治疗结果 |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
3.4.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心电图情况比较 |
3.4.3 两组治疗前后HRV相关参数比较 |
3.4.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比较 |
3.4.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4 讨论 |
(4)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对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脑心保护的效应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NIHSS评分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心电图情况比较 |
2.4 2组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
2.5 2组治疗前后HRV相关参数比较 |
2.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2.7 2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预后比较 |
3 讨论 |
(5)针刺左侧内关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脑梗死 |
1.1 传统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2. 脑心综合征 |
2.1 脑心综合征概念 |
2.2 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 |
2.3 脑心综合征的治疗 |
3. 心率变异性 |
3.1 心率变异性的生理基础 |
3.2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 |
3.3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 |
4. 针刺与HRV的相关性研究 |
4.1 针刺对正常人HRV的影响 |
4.2 针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HRV的影响 |
4.3 针刺对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RV影响 |
试验研究 |
1. 试验资料 |
1.1 试验工具 |
1.2 患者来源及其资料 |
1.3 试验环境及注意事项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分期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剔除标准 |
3. 试验方法 |
3.1 动态心电记录仪检测方法 |
3.2 针刺方法 |
3.3 试验流程 |
3.4 数据导出 |
4. 统计学处理 |
5. 研究结果 |
5.1 HRV各频域指标TP、LF、HF的变化 |
5.2 HRV各频域指标HF%、LF%、LF/HF的变化 |
5.3 HRV各时域指标RMSSD、SDNN的变化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1.1 内关穴 |
1.2 HRV的临床研究进展 |
1.3 HRV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
2. 针刺内关穴与HRV的相关性 |
3. 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HRV应用于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 |
1.1 针刺作用的双向性 |
1.2 自主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
2 针刺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 |
2.1 心脑血管疾病 |
2.2 呼吸系统疾病 |
2.3 消化系统疾病 |
2.4 情绪障碍及失眠 |
2.5 痛证 |
3 讨论 |
(7)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实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器材 |
1.2 实验试剂 |
2 实验动物 |
2.1 动物来源 |
2.2 动物随机与分组 |
2.3 动物造模及评定 |
2.3.1 MCAO大鼠模型制备 |
2.3.2 造模成功标准 |
3 穴位定位、针刺方法 |
3.1 穴位定位与针刺深度 |
3.2 针刺方法 |
4 观测指标 |
4.1 心电图测定 |
4.2 ELISA检测血清CK、CK-MB、cTnI、NE、E |
5 统计学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 大鼠心电图情况 |
2 不同组别大鼠血清CK、CK-MB、cTnI的比较与分析 |
3 不同组别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类物质NE、E变化的比较与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心脑关系的认识 |
1.1 心经、心包经与心的关系 |
1.2 心经、心包经与脑的关系 |
1.3 选择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作为CCS大鼠干预因素的依据 |
2 现代医学对脑心综合征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制 |
2.2 脑心综合征心电图的变化特点 |
2.3 脑心综合征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特点 |
2.4 脑心综合征血清儿茶酚胺类物质表达的变化 |
3 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脑心综合征的干预效应的探讨 |
3.1 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CCS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
3.2 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CCS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
3.3 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CCS大鼠血清儿茶酚氨的影响 |
4 实验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与本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A:动物实验观察表 |
附件B:综述 |
参考文献 |
(9)中西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 |
2 西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心综合征研究 |
4 讨论 |
(10)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对HRV影响的基础研究 |
2 针刺对HRV影响的临床研究 |
2.1 针刺对无心脏疾病人HRV的影响 |
2.2 针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HRV的影响 |
2.3 针刺对哮喘患者HRV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对于观察心率变异性时所选取的穴位尚不统一和完善 |
3.2 针刺方法对心率变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 |
3.3 针刺和其他药物、方法等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 |
3.4 针刺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体液或其它因素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尚缺 |
3.5 科研方法有待改善 |
四、针刺对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神门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 杨贵高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西医治疗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王东晨,高源勋,孟昭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4)
- [3]针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儿茶酚胺的影响[J]. 张亚君,林楠,陈茜茜,姜伟强,林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2)
- [4]醒脑清心针刺联合龙蛭汤对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脑心保护的效应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 杨旭,冯丽莎,郭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2)
- [5]针刺左侧内关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 任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近况[J]. 陈芷枫,赵芸芸,汪杏,向云霞,赵凌. 上海针灸杂志, 2016(06)
- [7]电针心经穴、心包经穴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影响[D]. 周文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中西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概述[J]. 曹丽丽,周美启,吴生兵. 内蒙古中医药, 2011(18)
- [10]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婷,陈俊琦,肖慧玲,陈润祺,郭雅斐,黄泳. 针灸临床杂志,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