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寅[1](2021)在《煤矿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监测的研究》文中指出智慧矿山建设的标准日益丰富,为煤矿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路线。由于煤矿变电站所处环境极为复杂,对井下用电设备的运行要求比较高,因此对矿井相关设备的状态监测变得尤为重要。而智能化电子设备的为矿井监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故障、跳闸、告警。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有效提炼出预想事故集,这对观测煤矿用电设备的可靠性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南梁煤矿供配电网的特点和配置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信息化系统模型的结构。通过对基于Altova XMLspy平台下变电站描述文件(SCD)的分析,得到相应监测系统的整体功能配置。并构建了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利用UML技术对整体系统进行建模。针对南梁煤矿供电网单侧多馈线辐射状网络结构的特点,分析井下开关设备发生故障的直接原因。重点研究了南梁煤矿井下设备故障后多级保护设备同时跳闸的直接原因,并对该矿保护设备故障后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利用煤矿智能变电站GOOSE通信机制改善纵联闭锁保护,可有效提升闭锁信号的传输速度,快速准确地搜寻到故障位置切除故障提升电网的可靠性。最后对煤矿智能变电站设备监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分类、归纳、分析,得到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健康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集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直观的指出各评价指标下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对于模糊理论存在的失真问题,引入三角直觉模糊数的概念,改善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指标。利用犹豫度属性提升模糊评价法中数据失真问题,更加合理的评价二次设备运行状态。接着设计一套评价系统方案实现对煤矿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在线监测。
唐斌,胡国庆,刘双强,沈华启,黄徐旻,袁钰林[2](2021)在《基于仿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真空接触器故障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真空接触器体积小,传动件、支撑件及绝缘件合为一体导致安装位移传感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较容易获取的分合闸线圈电流波形来判断接触器的动作特性。为实现不同状态下分合闸线圈电流波形的横向对比,建立了真空接触器电磁机构的动态仿真模型。与实测线圈电流、衔铁位移曲线进行比对发现误差在10%以内。随后采用定量的模式,模拟分析了机械卡涩、线圈匝间短路、线圈电压异常、铁心间隙过大对线圈电流的影响,发现模型误差满足产品和工程的要求。
孙伟业[3](2021)在《基于STM32和4G无线通信的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用电的安全性要求提高。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高压断路器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作为关键环节,其稳定运行是提供电力稳定传输的重要保障。然而高压断路器经过长年运行和多次机械动作,并大多处于复杂环境中,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断路器故障的及时发现并处理显得至关重要。传统采用人工定期检修的方式来逐一排查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故障的发生但实时性差并存在二次故障风险和浪费人力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由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的上位机系统这三部分组成。信号采集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这四种传感器分别对真空断路器触头行程量、机械振动量、线圈电流量及触头接触压力量进行实时采集。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同时采用EC20作为4G通信模块,采用TCP通信方式,将实时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为了应对断路器出现突发情况,对四种被监测量设定阈值,当实际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启动短信报警功能,实现了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利用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算法对真空断路器进行故障诊断,通过获取分合闸线圈电流信号的关键点数值作为特征值进行网络训练和测试,最终判断故障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对真空断路器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确保断路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维修,弥补了定期检修的不足。
孙超杰[4](2020)在《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真空断路器是电力机车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机车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真空断路器在运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且有些故障难以捕捉。因此,对真空断路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是电力机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电力机车真空电路器工作状态缺乏检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真空断路器的实时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判断真空断路器的实时故障状态,减轻了真空断路器维护和检修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电力机车稳定运行的安全系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如下:(1)研究了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真空断路器的电路模型、合闸、分闸等动态过程,总结了真空断路器常见的故障及其故障产生的原因。针对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故障,分析了故障度模型输入层所要确定的参量,设计了故障度模型输出层参量,搭建了真空断路器故障度模型。(2)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故障度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对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度模型与原有检修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验证了真空断路器故障度模型与原有检修策略的结合效果,为实现状态差异性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故障度模型进行了实际效果验证,确定了故障度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真空断路器所采集的训练组数量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数据组达到100组及以上时,故障度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3)提出了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需求,提出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构建了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系统的框架结构,根据在线检测系统的方案和结构,设计了在线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为在线检测故障度模型提供了软硬件平台。(4)构建了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试验平台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首先对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进行了实物研制,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系统的各种界面一一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进行了实地安装和试验,通过检测信号数据,分析出真空断路器的实际故障原因,并发现和解决了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孙梦璇[5](2020)在《基于智能算法的断路器与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电网正在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加了许多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新型的二次设备,信息与通信变得数字化与网络化。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应通过保护动作跳开相应的断路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以减小停电范围。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整个动作过程与信号的传递经过了更多的电气设备:由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或电子互感器测量得到电压、电流信号传送到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将数据组合后通过交换机发送保护装置,保护作出判断后发送跳闸信号至智能终端,由智能终端控制相应的断路器动作切出故障。如果上述环节中的某一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保护或断路器发生拒动或误动,则很可能导致故障范围扩大,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并可能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为了在保护、断路器或其他装置出现错误后快速找出其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本文采取了反向的思路,利用故障追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故障追踪是指,通过对调度端收集到的报警信息运用故障诊断算法之后,发现断路器或者保护有不正确动作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变电站内部的告警数据进行分类和提取,进而找出设备不正确动作的原因的过程。即在已知装置不正确动作之后,对其状况进行反向追踪,寻找其发生故障的内部原因,有利于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类信息源进行充分利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推理链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追踪模型。首先分别介绍了推理链模型与贝叶斯网络模型,阐述了两者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有效而直观的建立故障原因与故障征兆的关联关系。并介绍了贝叶斯疑似度的概念,为故障追踪模型的建立奠定算法基础。2.分别对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交换机的设备结构和主要元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研究了其各个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其后整理了故障后变电站端能够得到的与继电保护装置等设备有关的异常告警信息和电压电流等测量数据信息,将这些信息归类为故障征兆。本文分别归纳了各设备常见的内部故障原因以及当设备出现某种故障后,可以得到的故障征兆。并通过表格详细列出了不同的故障原因与故障征兆之间的关联关系。3.以测量得到的保护装置特征参数和接收到的告警信号为基础,引入了事件集的概念,根据故障原因集和已知故障征兆集分别构建了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等设备的推理链模型,明确直观的表现出各故障原因与故障征兆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贝叶斯反向推理得到可能故障原因发生的贝叶斯疑似度,通过贝叶斯疑似度的大小即可判断最有可能的故障原因。且方法中考虑到了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考虑到了多个不同模块同时发生故障或某一部分设备发生了多个故障的复杂情况。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其应用价值。
张佳[6](2019)在《基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控制和保护的任务,是电力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电气设备,若断路器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为断路器从定期检修到状态检修提供条件,提高了供配电可靠性、减少了维修保养费用。目前,高压断路器在线监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如传感器选用不当,参数测量不准确;特征值提取和故障诊断方法不够完善,影响诊断结果等。本文以“VS1-12”型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对断路器机械特性进行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模拟了断路器分闸线圈铁芯卡涩、二次回路电压偏高、二次回路电压偏低等典型故障并采集了触头行程信号和分合闸线圈电流信号。(2)针对触头行程曲线提出了基于求导(求触头速度)方式的特征值提取方法以及针对分合闸线圈电流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算法的特征值提取方法,根据上述方法提取了 120组断路器正常及故障状态下触头行程曲线和分合闸电流曲线的特征值并创建了特征值样本库。(3)建立了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ELM)网络、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 ELM 网络、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ELM网络的三种断路器故障诊断模型,并分别采用单信息诊断和多信息融合诊断两种诊断技术进行断路器故障诊断的仿真分析。(4)使用Java设计了断路器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上位机软件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状态曲线显示”、“特征值提取”、“故障诊断”等多个模块;同时采用MySQL数据库储存数据,实现了断路器历史信息的查询和遍历。
郭震[7](2019)在《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文中指出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由于人们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因荷载量增加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电网需要进行改造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能的使用要求。高压断路器是在电力系统中仅次于变压器的高压开关设备,在应用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系统故障问题,严重危害了电力系统的运行。为此,该文结合实际就高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应用故障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能够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张胤[8](2019)在《基于云物元与证据理论的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起到保护与控制的双重作用,真空断路器因具有熄弧能力强、寿命长且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而大量应用于配电网系统中,其运行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状态检修能根据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检修,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开展真空断路器的状态检修,对经济有效地保证断路器与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状态检修的基础是准确可靠的状态评估,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云物元与证据理论的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方法。本文首先根据真空断路器的结构、运行过程及常见故障将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划分为真空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及其他因素四个项目,结合状态评估的需要和实际的可操作性选择相应评估指标,构建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的多层次指标体系。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采用合作博弈结合变权公式的方法,合作博弈法将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反熵权法所得权重进行组合得到常权重;采用变权公式根据指标数据对常权重进行优化得到最终权重。采用云物元结合证据理论的评估方法,进行对真空断路器的状态评估,云物元将状态等级区间用云模型代替,以待评物元的指标数据为云滴计算对各状态等级的关联度,结合指标权重得出各项目的评估结果;证据理论则通过对所得四个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断路器整体状态的评价等级关联度,根据证据理论的评估决策方法得出真空断路器的状态评估结果。以ZN63A-12型真空断路器为对象,搭建状态监测系统采集相关指标数据并结合历史记录对断路器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对真空断路器状态进行评估。
聂洪岩[9](2019)在《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式空心电抗器被广泛安装于电力系统中,起到限流、滤波及无功调节等作用。运行中绝缘老化引起匝间绝缘击穿,甚至着火燃烧,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形式。过电压及其作用下的电老化作为引起绝缘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研究重点。关于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产生原因、所遵循的规律及过电压作用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及过电压下匝间绝缘劣化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为研究开断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过程中产生操作过电压的原因及其遵循规律,建立三相仿真模型及理论分析电路。仿真获取开断过电压的典型波形,分析各相关参数对过电压的影响规律,采用仿真、理论分析及数据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求取截流过电压及复燃过电压的最大值数学模型。该相关研究结果为干式空心电抗器过电压保护的参数整定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操作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劣化规律问题,制作匝间绝缘模型试样,设计并搭建指数衰减振荡电压累积试验装置。测量模型试样局部放电、绝缘电阻等绝缘性能参量随操作过电压累积次数的变化情况,击穿电压随累积作用操作过电压幅值的变化情况,分析操作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机理。该研究为干式空心电抗器绝缘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研究热老化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加速热老化试验,探索模型试样耐受操作过电压累积次数随热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模型试样电气性能参量及聚酯薄膜机械性能参量随热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热老化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影响机理,为进一步开展多因素联合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得到工频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寿命模型,采用恒定电压法及阶梯电压法进行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加速电老化试验,建立两种电压施加方式下的电老化反幂寿命模型。从工频过电压条件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出发,分析两个寿命方程存在差别的原因并进行试验验证。修正工频过电压条件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工频电老化反幂寿命方程,为干式空心电抗器寿命预测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制造企业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设计的优化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为电力运行部门对干式空心电抗器运行方式的改进及过电压防护装置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姜岩[10](2019)在《高压真空断路器动态特性及其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为电力系统配备继电保护装置,在继电保护装置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真空断路器,它直接决定能否将故障从电网中切除。因此,针对真空断路器的动态特性及其监测系统进行研究,能保证真空断路器在电网中的正常运行。断路器的动态特性是指断路器的一些自身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常见的动态特性有,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度、触头的刚分、刚合速度、动触头的行程特性曲线、励磁线圈的励磁电流特性等等。本论文采用了虚拟样机技术,利用它能大大的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论文搭建了断路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优化了所搭建的样机模型。最终分析出了三种对断路器样机影响突出的因素。它们分别是触头弹簧的刚度系数、触头弹簧的预载荷、传动柄的质量。论文详细提出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该电路能够采集励磁线圈电流信号、主回路的电流、电压信号,还能够滤除一定噪声,为DSP处理分析数据提供了良好条件。该硬件电路能够实现远程和现场操作,同时能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上位机,供上位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软件部分配合硬件采用TI公司研发的CCS软件,设计出流程图,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上位机监控界面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能够对采集的数据实时地监测和发出指令进行控制。该论文有图59幅,表3个,参考文献48篇。
二、高压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IEC61850 标准制定背景 |
1.2.2 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
1.2.3 煤矿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基于IEC61850 标准煤矿智能变电站信息化系统模型及分析 |
2.1 智能化变电站信息系统分析 |
2.2 实现标准化系统的目标与内涵 |
2.2.1 互操作性 |
2.2.2 实时信息交换 |
2.2.3 功能扩展性 |
2.3 通信网络状态信息模型分析 |
2.3.1 智能变电站信息系统构建与配置 |
2.3.2 通信网络传输服务 |
2.4 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采集 |
2.4.1 监控数据 |
2.4.2 合并单元的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3 南梁煤矿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分析 |
3.1 南梁煤矿供电系统结构 |
3.2 煤矿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设备状态评价 |
4.1 井下用电设施运行状态评价的概述 |
4.2 煤矿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信息 |
4.3 设备运行状态权重评估研究 |
4.3.1 确定权重的方法选择 |
4.3.2 层次分析法健康模型 |
4.3.3 专家调查法 |
4.3.4 熵权法 |
4.3.5 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型 |
4.4 模糊层次案例分析 |
4.5 三角直觉模糊理论 |
4.5.1 三角直觉模糊数的概念 |
4.5.2 三角直觉模糊数的截集 |
4.5.3 三角直觉模糊数的排序 |
4.5.4 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 |
4.6 算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与评测方案 |
5.1 系统实现需求与结构 |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仿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真空接触器故障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动作原理 |
2 电磁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
3 仿真与实测曲线的比对 |
4 故障模拟及其分析 |
4.1 机械卡涩 |
4.2 线圈匝间短路 |
4.3 线圈电压异常 |
4.4 铁心间隙过大 |
5 线圈电压异常故障模拟试验及与仿真结果的比较 |
6 结论 |
(3)基于STM32和4G无线通信的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总体架构 |
2.1 高压断路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2.1.1 高压断路器基本结构 |
2.1.2 VS1 型高压真空断路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真空断路器典型故障分析 |
2.2.1 拒动故障分析 |
2.2.2 绝缘故障分析 |
2.2.3 误动故障分析 |
2.2.4 其他故障 |
2.3 系统总体架构 |
2.4 真空断路器被监测量的选择 |
2.4.1 动触头行程量监测 |
2.4.2 振动量监测 |
2.4.3 分合闸线圈电流信号监测 |
2.4.4 合闸触头接触压力监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框图 |
3.2 信号采集电路 |
3.2.1 动触头行程量采集 |
3.2.2 振动信号采集 |
3.2.3 分合闸线圈电流信号采集 |
3.2.4 合闸触头接触压力信号采集 |
3.3 AD采集模块设计 |
3.4 STM32 及其外围电路 |
3.4.1 STM32F407V电路 |
3.4.2 SWD接口电路 |
3.4.3 铁电存储器电路 |
3.4.4 指示灯电路 |
3.4.5 RS232/RS485 电路 |
3.5 EC20 4G通信模块及其外围电路 |
3.5.1 EC20 4G通信模块 |
3.5.2 电平转换电路 |
3.5.3 SIM卡电路 |
3.5.4 USB通讯电路 |
3.6 电源模块电路 |
3.6.1 220V转9V |
3.6.2 9V转5V |
3.6.3 5V转3.3V |
3.6.4 锂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测试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单片机主程序设计 |
4.3 A/D中断数据采集程序 |
4.4 数据通信设计 |
4.4.1 GPRS数据通信 |
4.4.2 短信报警设计 |
4.5 系统测试及断路器模拟故障分析 |
4.5.1 电源测试 |
4.5.2 串口数据传输测试 |
4.5.3 4G远程数据通信实验测试 |
4.5.4 模拟真空断路器故障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压真空断路器故障诊断算法 |
5.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真空断路器故障诊断算法 |
5.1.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5.1.2 BP神经网络的算法流程 |
5.1.3 BP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
5.2 基于PSO-BP的真空断路器故障诊断算法 |
5.2.1 粒子群算法简介 |
5.2.2 改进粒子群算法 |
5.2.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 |
5.3 故障诊断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1 故障数据特征值提取 |
5.3.2 网络训练 |
5.3.3 网络测试 |
5.3.4 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真空断路器的特性及故障度分析 |
2.1 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真空断路器的特性分析 |
2.2.1 真空断路器电路模型的分析 |
2.2.2 真空断路器开合过程分析 |
2.2.3 真空断路器线圈电流的分析 |
2.3 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 |
2.4 真空断路器故障度模型 |
2.4.1 输入层参量的确定 |
2.4.2 输出层故障度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真空断路器故障度模型 |
3.1 BP神经网络模型 |
3.2 故障度模型数据处理 |
3.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3.2.2 数据的预处理 |
3.2.3 网络层数与神经元个数的确定 |
3.3 故障度模型仿真分析 |
3.4 故障度评价模型的验证 |
3.5 故障度评价模型的分析 |
3.5.1 效果分析 |
3.5.2 训练组数量对结果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
4.1 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方案设计 |
4.2 在线检测系统结构 |
4.3 在线检测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3.1 直流电压采集电路 |
4.3.2 直流电流采集电路 |
4.3.3 交流电流采集电路 |
4.3.4 USB数据下载电路 |
4.3.5 嵌入式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 |
4.3.6 霍尔传感器以及微型精密电流互感器 |
4.3.7 电源电路设计 |
4.4 在线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4.4.1 主程序流程 |
4.4.2 USB数据下载部分流程 |
4.4.3 GPRS无线数传部分流程 |
4.4.4 串口屏显示部分流程 |
4.4.5 数据采集部分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及试验 |
5.1 故障度在线检测装置的研制 |
5.1.1 在线检测装置实物 |
5.1.2 检测系统软件界面 |
5.2 故障度在线检测装置的试验 |
5.2.1 HXD1B0009 机车数据分析 |
5.2.2 HXD1B0099 机车数据分析 |
5.2.3 HXD1B0221 机车数据分析 |
5.2.4 试验分析及总结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5)基于智能算法的断路器与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断路器故障追踪研究 |
1.2.2 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推理链和贝叶斯的故障追踪算法 |
2.1 推理链 |
2.1.1 推理链的基本原理 |
2.1.2 简单推理链模型 |
2.2 贝叶斯 |
2.2.1 贝叶斯网络原理 |
2.2.2 贝叶斯疑似度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断路器故障追踪 |
3.1 断路器的分类与结构 |
3.1.1 断路器的分类 |
3.1.2 断路器的结构 |
3.2 断路器故障分析 |
3.2.1 断路器常见故障原因 |
3.2.2 断路器故障相关的故障征兆信息 |
3.3 断路器故障追踪模型的构建 |
3.3.1 基于因果关系的推理链模型的构建 |
3.3.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
3.4 故障追踪流程 |
3.5 高压SF6断路器故障追踪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 |
4.1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追踪 |
4.1.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 |
4.1.2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分析 |
4.1.3 推理链故障追踪模型的构建 |
4.1.4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
4.2 合并单元和互感器故障追踪 |
4.2.1 合并单元与互感器的工作模式 |
4.2.2 常规互感器故障分析 |
4.2.3 常规互感器的故障追踪推理链模型 |
4.2.4 合并单元故障分析 |
4.2.5 合并单元的故障追踪推理链模型 |
4.3 智能终端故障追踪 |
4.3.1 智能终端的功能及结构 |
4.3.2 智能终端故障分析 |
4.3.3 智能终端的故障追踪推理链模型 |
4.4 交换机故障追踪 |
4.4.1 交换机故障分析 |
4.4.2 交换机的故障追踪推理链模型 |
4.5 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案例 |
4.5.1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案例 |
4.5.2 复杂故障的故障追踪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基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高压断路器基本结构及在线监测系统 |
2.1 高压断路器基本结构 |
2.2 高压断路器故障分析 |
2.3 高压断路器的状态量监测 |
2.3.1 运行状态监测信号 |
2.3.2 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
2.3.3 传感器选择及安装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状态量特征值提取 |
3.1 触头行程的特征值提取 |
3.1.1 机械特性参数的定义 |
3.1.2 基于角位移的触头行程测量原理 |
3.1.3 触头行程的特征值提取 |
3.2 分合闸线圈电流的特征值提取 |
3.2.1 分合闸线圈电流特征分析 |
3.2.2 MEEMD基本原理 |
3.2.3 特征值提取 |
3.2.4 故障状态下分合闸线圈电流曲线 |
3.2.5 MEEMD与小波变换的比较 |
3.3 特征值样本库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SO-ELM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技术 |
4.1 ELM基本原理 |
4.2 基于GA算法的优化 |
4.2.1 GA基本原理 |
4.2.2 GA-ELM模型搭建 |
4.3 基于PSO算法的优化 |
4.3.1 PSO基本原理 |
4.3.2 PSO-ELM模型搭建 |
4.4 故障诊断及结果分析 |
4.4.1 基于单信息的故障诊断 |
4.4.2 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断路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上位机系统设计 |
5.1 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
5.1.1 开发平台介绍 |
5.1.2 MATLAB和Java混合编程 |
5.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5.3 数据显示模块 |
5.4 数据处理模块 |
5.4.1 特征值提取 |
5.4.2 故障诊断 |
5.5 数据管理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7)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断路器的原理 |
2 电网运行中常见的高压断路器类型 |
3 高压断路器的故障分析 |
3.1 拒动故障分析 |
3.2 绝缘故障 |
3.3 误动故障 |
3.4 开断和关合故障分析 |
3.5 载流故障分析 |
3.6 外力和其他故障分析 |
4 结语 |
(8)基于云物元与证据理论的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断路器状态监测与评估研究现状 |
1.2.1 状态监测研究现状 |
1.2.2 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2 云物元与证据理论 |
2.1 云物元 |
2.1.1 物元理论 |
2.1.2 云模型 |
2.1.3 云物元理论 |
2.2 证据理论 |
2.2.1 证据理论基本概念 |
2.2.2 证据理论融合规则 |
2.3 本章小结 |
3 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
3.1 真空断路器结构 |
3.2 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 |
3.3 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状态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
4.1 合作博弈组合权重 |
4.1.1 改进层次分析法 |
4.1.2 熵权法与反熵权法 |
4.1.3 合作博弈组合权重 |
4.2 变权理论的权重修正 |
4.3 指标权重计算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云物元与证据理论的状态评估方法 |
5.1 状态评估等级与方法结构 |
5.1.1 状态评估等级的划分 |
5.1.2 状态评估的方法结构 |
5.2 基于云物元的项目层评估 |
5.3 基于证据理论的整体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6 状态评估实例验证 |
6.1 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系统搭建 |
6.1.1 传感器选型与安装 |
6.1.2 信息处理模块及采集卡选型与安装 |
6.2 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 |
6.2.1 真空特性评估 |
6.2.2 机械特性评估 |
6.2.3 电气特性评估 |
6.2.4 其他因素评估 |
6.2.5 整体状态评估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发展现状 |
1.2.1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发展 |
1.2.2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分类及用途 |
1.2.3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结构 |
1.3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1 电抗器操作过电压研究现状 |
1.3.2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老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
1.4 已开展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开断过电压研究 |
2.1 引言 |
2.2 随机参数对开断过电压影响规律的仿真分析 |
2.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2.2.2 随机参数对开断过电压的影响规律 |
2.3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开断过电压理论分析 |
2.3.1 截流过电压 |
2.3.2 复燃过电压 |
2.4 过电压分析结果讨论 |
2.4.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2.4.2 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投切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规律 |
3.1 引言 |
3.2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
3.2.1 标准推荐干式电抗器匝间过电压试验电路 |
3.2.2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装置原理分析 |
3.2.3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系统的搭建 |
3.3 投切过电压累积作用试验设计 |
3.3.1 模型试样的设计 |
3.3.2 试验电极的设计 |
3.3.3 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特征参数测试装置 |
3.3.4 试验方案的制定 |
3.4 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劣化规律分析 |
3.4.1 局部放电参量变化规律 |
3.4.2 绝缘电阻变化规律 |
3.4.3 击穿电压测试结果 |
3.4.4 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老化对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试验设计 |
4.2.1 加速热老化试验原理 |
4.2.2 试验方案设计 |
4.3 热老化对模型试样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影响机理 |
4.3.1 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随热老的变化规律 |
4.3.2 模型试样电气性能参数随热老化的变化规律 |
4.3.3 聚酯薄膜的机械性能随热老化变化规律 |
4.3.4 影响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频过电压下匝间绝缘的电老化寿命评估 |
5.1 引言 |
5.2 试验系统的搭建及试验方案的设计 |
5.2.1 电老化试验平台 |
5.2.2 试验方案设计 |
5.3 试验结果分析及电老化反幂模型的修正 |
5.3.1 电老化寿命模型参数估计 |
5.3.2 反幂模型参数差异原因分析 |
5.3.3 验证试验及结果分析 |
5.3.4 电老化反幂寿命模型的修正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高压真空断路器动态特性及其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真空断路器机械结构与永磁机构 |
2.1 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构造 |
2.2 断路器永磁操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
2.3 单稳态与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优缺点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真空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 |
3.1 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 |
3.2 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 |
3.3 动态特性关键参数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真空断路器动态特性仿真与优化设计 |
4.1 虚拟样机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
4.2 ADAMS软件的分析方法 |
4.3 永磁真空断路器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4.4 真空断路器虚拟样机模型的优化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DSP的高压真空断路器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5.1 高压真空断路器监测系统结构 |
5.2 数据采集模块CPU设计 |
5.3 数据采集单元电路设计 |
5.4 硬件防干扰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软件设计 |
6.1 主程序设计 |
6.2 A/D采样程序设计 |
6.3 分合闸程序设计 |
6.4 故障保护程序设计 |
6.5 通讯设计 |
6.6 调理电路仿真 |
6.7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6.8 系统软件抗干扰设计 |
6.9 本章小结 |
7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高压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监测的研究[D]. 韩寅.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仿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真空接触器故障模式分析[J]. 唐斌,胡国庆,刘双强,沈华启,黄徐旻,袁钰林. 高压电器, 2021(05)
- [3]基于STM32和4G无线通信的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D]. 孙伟业.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4]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故障度在线检测系统研究[D]. 孙超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5]基于智能算法的断路器与继电保护系统故障追踪[D]. 孙梦璇. 山东大学, 2020(11)
- [6]基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技术[D]. 张佳. 厦门理工学院, 2019(01)
- [7]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J]. 郭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21)
- [8]基于云物元与证据理论的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研究[D]. 张胤.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9]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D]. 聂洪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高压真空断路器动态特性及其监测系统研究[D]. 姜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