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1](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龙佳[2](2021)在《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年来研究显示,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病。目前西医治疗室性早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有不少禁忌,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射频消融术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具有创伤性、其适应证及并发证的局限、医疗条件要求高、价格昂贵等原因仅使部分患者能够从中受益。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早搏发生次数、改善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能具有一定优势。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增多,既往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由于纳入研究的病例数偏少或文献质量偏低,且既往系统评价中文献质量评价所用的Jadad评分量表现在已经发生变化更新,目前多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故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评价得到的结论说服力不够强。因此随着新的文献的纳入、新的结局指标的增加等,有必要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再次进行Meta分析,观察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研究目的: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其他数据库包括: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 Trials、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WHO-ICTRP)。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 2020年12月31日。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和可信区间以森林图显示;当纳入文献数量大于10篇时,发表偏倚以漏斗图显示,若漏斗图不完全对称,应用STATA SE12.0软件进行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研究结果:共搜索到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文献4021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最终纳入研究41个,共6969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口服中药显着降低了室性早搏的数量(n=1392、RR=1112.50,95%CI[479.20,1745.79],P=0.0006、12=100%);口服中药提高了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n=290、RR=2.35,95%CI[0.48,4.21],P=0.01、I2=98%);口服中提高了室性早搏患者Lown分级疗效(n=172、RR=1.50,95%CI[1.19,1.90],P=0.0007、I2=25%);口服中药降低了室性早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1239、RR=4.62,95%CI[3.06,6.17],P<0.00001、I2=100%);口服中药对改善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有显着影响(n=2194、RR=1.30,95%CI[1.19,1.43],P<0.00001、I2=73%),其中以益气养阴类、益气养血类、补气泻火类、育阴潜阳兼重镇安神类中药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n=1156、RR=1.35,95%CI[1.22,1.49],P<0.00001、I2=56%),其中 60 岁及以上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中药显着改善了室早相关临床症状(n=1 093、RR=1.41,95%CI[1.15,1.73],P=0.001、I2=85%),其中干预疗程为8周时临床症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eta分析还表明,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对照组(n=4063、RR=0.75,95%CI[0.59,0.94],P=0.01、I2=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口服中药在减少早搏发生次数、降低Lown等级、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心电图疗效、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室早相关临床症状等8个疗效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此外,口服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少,证明了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尚可。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3](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荀丽颖[4](2020)在《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室性早搏,其治疗的意义是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除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比较明确外,单独应用临床常用的Ⅰ、Ⅱ、Ⅲ、Ⅳ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总体来说其临床效果欠佳,且不同个体剂量差异较大,用药量不宜掌控,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而且可以改善预后,特别是能减少猝死的发生,其代表药物是倍他乐克。本文综述了小剂量倍他乐克分别与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药物联合应用进展。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报告,认为对于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预后,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安全性好,效果更佳,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徐舒欣[5](2020)在《养阴定悸汤对心阴虚型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电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室性心律失常心阴虚证大鼠模型,并通过观察养阴定悸汤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电图及左心房、左心室电信号的作用,以证实养阴定悸汤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养阴定悸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根据病证结合的思路进行造模,除空白组外,每组大鼠均通过4周束缚法结合水站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心阴亏虚证候模型,并从一般情况观察、行为学评价及生命体征检测三方面评价该模型。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造模前后大鼠日饮食饮水量及体重变化。造模前、造模后采用开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造模前、造模后检测大鼠收缩压、心率、呼吸、肛温水平。造模成功后,各组均给予灌胃,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养阴定悸颗粒0.41g/kg、0.81g/kg、1.62g/kg,阳性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5.2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灌胃给药,灌胃量均按体重计算,每日一次。给药2周后,通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F监Ⅱ导联心电图曲线观察并且记录心电图的变化,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氯化钙,建立室性心律失常心阴虚证候模型,并对比注射前后大鼠心电图曲线变化情况。第二部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及给药观察组。将待测养阴定悸颗粒直接溶解于KH液中,配制成2%、0.2%的工作液,然后将工作液推人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128通道矩阵式电标测系统对左心房、左心室进行记录,观察不同浓度的养阴定悸汤对大鼠离体心脏电生理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日平均饮食量与体重均降低,第4周变化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1);日平均饮水量升高,第4周变化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1)。2.行为学评价: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5min内活动时间变化均未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观察到动物精神亢奋烦躁,部分大鼠周边活动路径与总路径之比增加,活动路径主要在周边区域,在中央区域活动较少,提示部分模型组大鼠可见焦虑状况。3.生命体征检测: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收缩压、心率、呼吸、肛温均较高(P<0.01)。4.Ⅱ导联心电图:各组在室早(VP)、室速(VT)及室颤(VF)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养阴定悸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出现室性早搏均呈延迟趋势,其中养阴定悸汤中剂量组大鼠VP出现时间35.7±10.4(s)延迟(P<0.05);养阴定悸汤高剂量组大鼠VP出现时间37.5±5.6(s)延迟(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的心脏停搏时间均出现延迟(P<0.01)。5.电信号检测:养阴定悸汤0.2%、2%浓度给药均可以减缓大鼠的心率,从302.33±19.98 BPM 分别下降至 282.50±27.46 BPM、228.00±13.87 BPM。同时,2%浓度的养阴定悸汤对心房、心室的传导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心房、心室传导速度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46.09±2.51%和57.90±12.07%。2%浓度的养阴定悸汤可以轻微增加房室延搁时间。[结论]1.本研究通过束缚法结合水站台睡眠剥夺法复制阴虚模型,再采用尾静脉注射氯化钙可成功构建心阴亏虚室性心律失常模型。2.养阴定悸汤有抗氯化钙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中高剂量呈现明显的延迟室早发生的作用,中药各剂量组均可延迟心脏停搏出现时间。3.养阴定悸汤0.2%、2%浓度给药均可以减缓大鼠的心率,2%浓度的给药对心房、心室的传导均有很强的作用,2%浓度的给药可以轻微增加房室延搁时间。
马文欣[6](2019)在《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mg,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定心汤,疗程均为8周。成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室性早搏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中医单项症状中心悸、胸闷、烦躁焦虑、胸胁胀满、头晕头痛、失眠、口干、口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均显着降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着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70.97%,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心律失常风险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说明试验组可以显着改善血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舒肝定心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着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还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动脉硬化有关。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
王瑞[7](2019)在《稳心宽胸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稳心宽胸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4人,治疗组25人。(2)治疗组使用稳心宽胸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照组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3)将治疗前后室性早搏Lown分级、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次数、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为观察指标。(4)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室性早搏Lown评级:治疗组较对照组Lown评级降低明显,并且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6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37.5%,治疗组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24小时室早次数: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到治疗组减少明显,且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对室性早搏总数的减少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8.4%(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P<0.05)。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症候单项积分:两组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在心悸、短气、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盗汗症状单项积分降低明显(P<0.05)。中医症候积分单项积分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在心悸、盗汗症状单项积分有效率改善显着(P<0.05)。结论:(1)稳心宽胸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明显降低24次小时室早次数及室早Lown等级。(2)显着减少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中医证候总分,改善患者心悸、短气、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临床症状。其中心悸、盗汗中医单项积分的有效率提高明显。(3)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肾功能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稳心宽胸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毕业东,张刚,肖玉芝[8](2011)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近况的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律失常可按发生原理,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以及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分类。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来分类(Vaughan Williams法)。因为很多西药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引起心脏的重大事件,目前临床上出现了治疗瓶颈;中药历来在调控心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是唯一获得循证医学证实安全,有效,无毒及高依从性的调控各类心律失常的中成药,近几年临床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有力依据。
毕业东[9](2011)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说明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该文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慢型心律失常、老年性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脑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及女性特异性心律失常等进行了综述。
杨勇[10](2021)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采用小剂量胺碘酮和倍他乐克的价值。方法选择92例HCM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6)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94.44%新竹高于对照组77.78%,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 6,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QTd、HR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治疗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 9,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HCM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显着,能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
二、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1 通心络胶囊(1C) |
3.1.3.2 脑心通胶囊(1C) |
3.1.3.3 丹蒌片(2B) |
3.1.3.4 麝香保心丸(1B) |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6 丹红注射液(2D) |
3.1.3.7 红花注射液(2C) |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1 通心络胶囊(1C) |
3.2.3.2 脑心通胶囊(2D) |
3.2.3.3 丹蒌片(2C) |
3.2.3.4 麝香保心丸(1B) |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7 丹红注射液(1C) |
3.2.3.8 红花注射液(2D) |
3.2.3.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1 麝香保心丸(1B) |
3.3.3.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1 通心络胶囊(1C) |
3.4.3.2 脑心通胶囊(2D) |
3.4.3.3 丹蒌片(2B) |
3.4.3.4 麝香保心丸(1C) |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6 丹红注射液(2C) |
3.4.3.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
3.5.1.1 临床问题 |
3.5.1.2 推荐意见 |
3.5.1.3 证据描述 |
3.5.1.3.1 稳心颗粒(1B) |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1 临床问题 |
3.5.2.2 推荐意见 |
3.5.2.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
3.5.3.1 临床问题 |
3.5.3.2 推荐意见 |
3.5.3.3 证据描述 |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3.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1 速效救心丸(1C) |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3 麝香保心丸(1C) |
3.7.3.4 宽胸气雾剂(1C) |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2)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室性期前收缩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 |
2 室性期前收缩流行病学 |
3 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和机制 |
4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 |
5 室性期前收缩的检查方法 |
6 室性期前收缩西医诊断依据研究进展 |
7 室性期前收缩的良恶性鉴别 |
8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
9 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 |
10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 |
3 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中医治疗 |
6 国内外口服中药治疗室早的RCT文献研究现状 |
7 对系统评价的认识 |
8 对Meta分析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系统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纳入标准 |
3 文献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质量评价 |
6 资料提取 |
7 Meta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筛选过程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5 不良反应 |
6 发表偏倚 |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
3.1.3. 3 丹蒌片(2B) |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
3.2.3. 3 丹蒌片(2C) |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
3.4.3. 3 丹蒌片(2B) |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
3.5.1. 1 临床问题 |
3.5.1. 2 推荐意见 |
3.5.1. 3 证据描述 |
3.5.1. 3. 1 稳心颗粒(1B) |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 1 临床问题 |
3.5.2. 2 推荐意见 |
3.5.2. 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
3.5.3. 1 临床问题 |
3.5.3. 2 推荐意见 |
3.5.3. 3 证据描述 |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 3. 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
4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4)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室性早搏的治疗状况 |
2 倍他乐克在治疗室性早搏中的应用 |
3 联合用药分析 |
3.1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胺碘酮联合应用 |
3.2小剂量倍他乐克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 |
3.3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应用 |
4 结语 |
(5)养阴定悸汤对心阴虚型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电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2 中医药常用治法方药的研究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
1 西医病理模型 |
2 中医病因模型 |
3 病证结合模型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心阴亏虚型室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养阴定悸汤对其心电图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第二部分 养阴定悸汤对大鼠离体心脏的电生理作用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全文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侯积分量化标准 |
1.2.4 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终止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指标观察 |
2.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2.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2.3 疗效判定 |
2.3.1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标准 |
2.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2.3.3 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2.3.4 安全性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中医证候 |
3.1.3 24h动态心电图 |
3.2 疗效性比较 |
3.2.1 中医证候疗效 |
3.2.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 |
3.2.3 血脂 |
3.3 安全性比较 |
3.3.1 心率、血压 |
3.3.2 安全性生化指标 |
讨论 |
1 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
1.1 发病责之心与肝,情志内伤为首因 |
1.2 肝郁化火,耗伤阴血为病机关键 |
1.3 室性早搏与中医体质的现代病理研究 |
2 药物选择 |
2.1 试验组中药方的选择 |
2.1.1 单味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
2.1.2 舒肝定心汤组方意义 |
2.2 西药选择 |
3 心率变异性 |
4 Myerburg分级 |
5 疗效分析 |
5.1 中医证侯疗效 |
5.2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 |
5.3 心率变异性疗效 |
5.4 血脂疗效 |
6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稳心宽胸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试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分析 |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 |
2.3 不良反应分析 |
3 讨论 |
四、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7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2]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 龙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4]联合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J]. 荀丽颖.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7)
- [5]养阴定悸汤对心阴虚型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电生理研究[D]. 徐舒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马文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稳心宽胸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 王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近况的综述[A]. 毕业东,张刚,肖玉芝. 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1
- [9]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近况[A]. 毕业东. 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7), 2011
- [10]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杨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