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谢尚锦[1](2020)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再生砌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针对现阶段建筑垃圾存量巨大、处置方式粗放的现状出台了系列对应政策,初步推进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进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垃圾具有巨量性、突发性、复杂性的特点,处置难度高,目前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级低,应用范围窄,经济社会效益尚且不令人满意。本文以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为研究主线,以调查及实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当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置工艺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对再生产品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在建筑垃圾处置线的设计及再生产品生产上提供参考意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国内建筑垃圾处置工艺展开调研,介绍我国当前建筑垃圾处置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总结不同企业的处置工艺的优势及劣势,对现有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建议。2.开展装修垃圾及工程垃圾再生骨料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和含泥量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两类再生骨料技术性能指标差异;对五种不同配合比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及实心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及表观密度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装修及工程垃圾再生骨料不同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砖的基本性能影响。3.对拆除垃圾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配比试验研究,对20类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泡沫砂浆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干密度试验,对比分析20%掺量粉煤灰、减水剂、聚乙烯醇纤维以及骨料颗粒级配调整对再生泡沫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获得符合规范要求的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选择三种不同配比,制备再生泡沫砂浆砌块砌体试件,开展砌体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成分对砌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荣淋[2](2020)在《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土数量成几何级速度增长,目前工程废土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利用是以工程废土作为主要基材,通过合理的材料改性和构造设计优化,并结合现代化制造工艺生产新型节能墙材的创新技术手段,可为工程废土的再利用和建筑物降耗节能提供参考。对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的号召,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工程废土的矿物及化学成分、颗粒分布、可塑性、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对制砖技术的选定和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考虑节能环保和工艺成本的前提下,分析确定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以中性或弱碱性工程废土为原材料、水泥为改性固化剂,采用非烧结的半干法液压砖机静压压制成型工艺。(2)工程废土改性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均对其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产生较大影响。在考虑材料性能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等影响因素都存在最优取值范围。本文所用工程废土改性方案中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分别为成型压力15MPa~25MPa、混合料含水率10.5%~12.5%、水泥掺量8%~12%、细石掺量3%~6%。(3)基于响应面法进行工程废土改性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成型压力、混合料含水率、水泥和细石掺量对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的影响显着程度均不相同,且存在交互作用。结合试验数据构建的改性工程废土指标回归模型适用于改性方案的优化和指标响应值预测,预测误差为6.07%。(4)通过单砖轴压数值仿真试验和稳态传热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构造设计方案在抗压强度、强重比、Mises应力分布、损伤破坏形态、单砖当量热阻、单砖当量导热系数、墙体传热系数、热阻重量比、热流路径及热流密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和优劣。综合考虑力学性能、热工性能及模具成本等因素,确定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最优砖型构造设计。(5)对材料改性和构造设计优化后的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进行试制和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外观质量良好,且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能够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尺寸大小偏差不大于1mm,表观密度为1192.4kg/m3,抗压强度为5.94MPa,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02,吸水率为7.92%,相对含水率为24.2%,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分别为0.87和0.86,墙体传热系数为1.473W/(m2?K),放射性核素限量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分别为0.3和0.5。(6)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工厂规划布局、设备选用、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等方面研究,确保新生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批量产品的质量。针对砌筑或抹灰砂浆稠度及砌筑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为市场推广应用提供借鉴。综上,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王若鑫[3](2019)在《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砌块已成为粘土砖的替代材料广泛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既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亦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建筑材料。尤其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2组(共12个)轴心抗压试件的试验研究,掌握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时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经过计算知道本次实验试件砌块利用率分别是54.03%、66.48%且抗压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的试验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因此,此类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的计算表达式可以采用规范公式;此外,还通过对2组(共12个)抗剪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剪时的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砌块砌体在两种不同强度砂浆下的抗剪强度平均值的结果分别是理论计算值的1.019和1.046倍。可以看出吻合度良好且采取规范计算公式偏于安全。然后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来模拟分析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砌块砌体试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通过建立足尺寸即590mm×190mm×1000mm(长×宽×高)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在有限元分析中采取适当的假定,计算分析得到的砌体应力分布图、变形图等,经过有限元分析,得出砌体受力的薄弱部分在砌体顶部,同时得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产生了5.5%和3.2%的误差,为砌体结构的改进提供部分参考。最后本文建立了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热工计算模型,并对墙体的传热系数进行测试,同时也将其热惰性指标进行了理论计算。墙体的传热系数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满足现行建筑节能65%的标准,具有推广价值。
段超[4](2019)在《玻化微珠与孔型对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玻化微珠和陶粒替代粗细骨料制作的轻质空心砌块,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空心砌块密度和墙体自重,提高墙体保温隔热性能。大量前期试验表明,水胶比、含气量、玻化微珠掺量、细骨料掺量、陶粒预处理方式及陶粒掺量是影响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玻化微珠的掺量可以显着影响空心砌块物理性能。本文即是基于上述考虑,首先研究水灰比、含气量、玻化微珠掺量、细骨料掺量、陶粒预处理方式及陶粒掺量对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确定导热系数较小的陶粒混凝土基本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掺量的玻化微珠,研究玻化微珠对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确定玻化微珠最优掺量;最后,采用ANSYS软件对空心砌块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分析,进而对混凝土各项性能进行优化,制备出一种能够提高保温节能效果的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首先,研究水胶比、含气量、玻化微珠掺量、细骨料掺量、陶粒预处理方式及陶粒掺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对制备出的混凝土导热系数板,采用宏观性能测试方法,分别进行水胶比、含气量、玻化微珠掺量、细骨料掺量、陶粒预处理方式及陶粒掺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含气量、玻化微珠的掺量以及陶粒掺量四种因素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均近似成反比的线性关系;随着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先变大后减小,呈非线性关系;陶粒经过预湿24h处理制成的混凝土导热系数最小。其次,研究玻化微珠对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玻化微珠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对制备出的空心砌块进行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块体密度、含水率、吸水率、相对含水率、干燥收缩率、软化系数、抗冻性能和抗压强度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玻化微珠掺量的增加,空心砌块的含水率、吸水率、相对含水率、干燥收缩率都逐渐增大,块体密度和软化系数逐渐降低,抗冻性能逐渐变差,抗压强度也呈不断下降趋势,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可知,空心砌块7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8d抗压强度的75%~85%,说明前期抗压强度增长较快,后期抗压强度增长缓慢。最后,基于前期试验空心砌块最佳配比,对空心砌块进行传热系数K与热惰性指标D进行理论计算,应用ANSYS模拟软件在稳态热分析情况下对三种空心砌块砌筑墙体进行模拟,同时对空心砌块在砌筑时上下的水平灰缝为非覆盖整个空心砌块表面和覆盖整个空心砌块表面两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划分传热通道的理论方法计算得出砌筑墙体的传热系数K为0.97,热惰性指标D为3.02,均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当空心砌块在相同尺寸和相同基材的情况下,三排孔的空心砌块比单排孔的空心砌块保温性能好;当空心砌块中空气间层分隔肋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导热系数小的硅酸钙板材料作为分隔肋,空心砌块的保温性能更好。若使用普通混合砂浆砌筑的空心砌块墙体,上下水平灰缝为非覆盖整个空心砌块表面时,其传热系数与覆盖整个空心砌块表面相比可降低2%。
张卓[5](2018)在《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抗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频发的地震灾害和不断深入的城市建设后,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的处理不仅占用较大的土地资源,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对环境污染很大。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城市建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系统,推进资源整合利用,大力发展循坏经济。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特别是再生废弃混凝土的利用并提高其强度性能是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混凝土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课题组提出的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是一种新结构形式的砌体,它能解决传统墙体出现的漏、渗、裂、二次维修难等问题,具有高效利废、节能环保等优点。要将这些这种新的砌体结构投入使用,需要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本文在已有理论成果下,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的抗压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对砌块、由砌块做成的标准抗压砌体试件、砌筑墙体用的砂浆进行抗压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材料力学性能。(2)对6片墙体进行了抗压性能试验研究,得到了 3片轴心受压试件和3片偏心受压试件裂缝开展情况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偏心距的差异对墙体受压性能的影响。(3)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对比不同高厚比的轴心受压墙体试验结果,研究了高厚比对墙体裂缝开展、破坏形式、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平面外位移、竖向变形、稳定性的影响。(4)按照已有规范计算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并与试验值相比较,分析了此种新型砌体能否采用传统规范公式计算,并且对传统规范公式进行修正得到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的计算公式。
李耀[6](2016)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及制备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研究》文中指出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巨大且每年呈现增长趋势,传统的堆积填埋处理既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势在必行。同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由于强度等级和设计结构多样,且符合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需求日益增加,其对原材料的要求低,可大量利用建筑废弃物。因此,基于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开展建筑废弃物制备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对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方式、运输管理、处理加工和再生利用各环节现状进行调研,对其再生利用项目的产业布局、建设要求、生产工艺和设备、再生产品等提出了相关建议。广州市近十年的建筑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近几年由于“三旧改造”而增幅较大,2014年超过3300万吨;其中建筑拆除废弃物所占比例最大,约60%66%,组分以废混凝土、废砖瓦、废砂浆为主。因此应把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研究重点放在建筑拆除废混凝土、废砖瓦、废砂浆方面。其次,对不同来源、不同处理工艺的再生骨料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性能较好,废砖再生骨料性能最差,砼砖混合再生骨料性能在两者之间;道路拆除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性能最好,工业厂房拆除废弃物制备的再生骨料性能次之,城中村民居拆除废弃物制备的再生骨料性能最差;采用国内固定式鄂式破碎机处理的再生骨料性能最差,采用国内移动式反击式破碎机处理的再生骨料性能较好,采用国外移动式反击式破碎机处理的再生骨料性能最好。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比天然骨料降低了140660kg/m3,吸水率绝对值提高了5.9%14.3%,压碎指标在16%30%之间。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中的分类,表观密度和吸水率属于Ⅲ类或达不到要求,压碎指标属于Ⅱ类和Ⅲ类。然后,对再生粗骨料及再生料全利用应用于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配合比及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基于自由水灰比,对吸水率大的再生骨料引入额外吸附水设计拌合用水量;基于紧密堆积原则,以等体积替代天然骨料的方式掺加再生骨料。掺加废砖再生骨料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掺加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时,C25在掺量小于50%时强度不会下降,C40在掺量小于30%时强度不会下降。对于再生混凝土,再生料全利用的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单掺再生粗骨料,良好的级配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强度。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厚度、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差异是影响其抗压强度的主要原因,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厚度约70μm,100%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约90μm,100%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约100μm;再生的混凝土孔隙率增幅可达120%,平均孔径可增大一倍。最后,对在工厂试制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于制备强度等级MU10.0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可掺加70%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或30%废砖再生骨料、或掺加50%混合再生骨料;对于制备强度等级MU15.0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可掺加50%混合再生骨料。以城中村民居拆除废弃物——废混凝土与废砖的混合物为母料,采用国内固定式颚式破碎机生产的再生混合料(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粉料的混合物),100%替代天然骨料和矿物掺合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性能达到国标《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8239-2014中强度等级MU7.5的要求,可实现建筑废弃物100%利用于一种再生建材产品中。
杨凯[7](2016)在《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是指将普通稻草秸秆经过机械加工成纤维粉末,按一定比例掺入混凝土中形成的稻草纤维水泥基混凝土空心砌块。植物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其他类型纤维混凝土相比,有着质量轻、容重小、延性好、能有效控制裂纹发展及保温隔热效果优异等优点,在国内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将稻草纤维粉末按照纤维粒径范围分为四类,分别对应编号A1、A2、A3、A4,空白组为A0,并将其按照一定水泥质量百分比掺入混凝土中,制成不同含量、不同粒径的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研究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其空心砌块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工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试验发现,将稻草纤维粉末掺入到混凝土中后,对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大。当在A4粒径范围下,纤维粉末含量超过4%,其终凝时间已经超过12h,无法满足试验要求。同时,由于稻草纤维具有吸水性,导致拌制混凝土的用水量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A4-10%时,额外用水量超出原设计用水量的45%。通过试验发现,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当配比为A1、A2、A3-2%,A1、A2-4%,A1、A2-6%情况时,其抗压强度仍能达到30M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而其他则均低于30MPa。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与素混凝土空心砌块相比,其抗压强度随着稻草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A1-2%情况下,砌块的抗压强度值为14.72MPa,相比素混凝土空心砌块下降了12%,是强度下降最小的纤维混凝土砌块,而A4-10%情况下的纤维混凝土砌块,其抗压强度值下降最大,下降了约40%,但所有砌块的抗压强度值均满足我国承重墙砌块的强度要求MU≥7.5MPa。而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抗折强度,在A1、A2、A3、A4-2%,A1-4%情况下,其抗折强度略高于A0砌块,最高达4%,其余配比的砌块抗折强度则低A0砌块,最大下降约44%。通过测试不同配比情况下的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热阻发现,其热阻变化基本满足:同一粒径下,热阻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效果明显;同一含量下,热阻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影响较小。其中,A4-10%情况下的砌块热阻值最大,比A0砌块热阻高出36%,可见,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在热工性能上表现出色,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在力学性能上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保温隔热效果优良,质量轻,能有效控制裂纹发展且绿色、环保、节能,有着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权宗刚[8](2016)在《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达20多亿平方米,但是节能建筑不足5%。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逐年增多,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亿吨,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和资源的浪费。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多排密孔的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节能型再生混凝土砌块等新型节能砌块材料,并已逐渐成为节能绿色建筑围护材料发展的方向。针对这两种材料,国内目前尚未进行系统化的结构行为与抗震性能的研究,故本文由这两种材料的生产原料出发,开展原材料、砌块基本性能、砌体和墙体结构性能和抗震性能,以及热工性能的比较研究,为工程应用和市场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统一应用计算公式,对于满足建筑节能需求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针对节能再生砌块——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和再生混凝土砌块开展系统的研究,通过砌块基本性能、砌体力学性能、墙体抗震性能及热工性能研究,分析了该类砌块、砌体及墙体受力行为,提出节能再生砌块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工程应用建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为:(1)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基本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原材料性能、砌块基本性能及配套砂浆性能试验,研究了原材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砌块强度的影响,研究了砌块及配套砂浆基本力学指标。(2)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试验研究与承载力分析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砌体抗压性能试验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掌握了该类砌体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提出了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计算表达式,并对砌体变形性能进行研究,给出了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建议取值。(3)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研究设计并制作了5片缩尺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和10片足尺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试件,通过对两种不同砌块墙体拟静力试验测试,观察墙片的工作过程和破坏形态,计算、测试、分析砌块墙体的抗震抗剪性能,抗震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与延性性能等,建立了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抗剪承载力平均值计算式,并分析了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为正确提出大规格砌块墙体抗震设计方法和全面分析承重节能砌块墙体的地震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提供科学依据。(4)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与设计方法研究开展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研究,并提出砌体强度设计指标、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和墙体截面抗震设计方法。(5)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针对再生混凝土砌块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开展了热工性能试验,采用防护热箱法测得其传热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值对比,分析了理论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原因,并对其它热工数据蓄热系数与热惰性指标开展了理论计算,提出了两种砌块适用的热工气候分区建议。(6)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在工程中应用建议通过对两种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和关键的施工工艺研究,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砌块配合比和生产建议,给出了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水平现浇带、构造柱、填充墙墙-柱、墙-梁连接等抗震构造措施和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杜一鸣[9](2016)在《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在农村地区的低技化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瓷饰面砖以其简洁的风格、良好的抗污能力曾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外檐饰面,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中许多建筑的陶瓷砖外墙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鼓、脱落现象,严重影响到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安全,而外檐更新改造过程中产生的陶瓷面砖废弃物又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天津大学废弃建材再生利用课题组以建筑学院系馆外檐更新为契机,开展陶瓷饰面砖再生利用研究与实践,并取得初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金寨华润希望小镇建设中,因环境整治和农宅改造而产生的废弃陶瓷面砖如何再生利用展开研究与现场试验。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往往不具备完善的工业生产条件。利用农村地区较低的生产水平完成陶瓷饰面砖再生技术的低技化改良,实现陶瓷砖饰面材料的再生,是对乡村环境整治方式方法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有效保护。实践研究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完成小镇陶瓷饰面砖材料低技化再生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并通过正式生产前的试验完成方案调整,以保证再生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经过废料收集、骨料制作、混凝土搅拌、压制成砖、颜色调整等步骤共生产再生空心砌块834块,并最终成功砌筑于公建小学入口隔墙。论文最后就本次实验项目对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技术进行概括总结和推广展望。本文所关注的陶瓷砖饰面材料再生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低技化实践,既解决了乡村环境整治中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处理的环境问题,也完成了陶瓷砖饰面再生技术由城市向农村的低技化转变。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技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具备巨大的推广潜力。
任焕青[10](2015)在《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及砌体抗压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混凝土砌块建筑发展迅速,混凝土竖孔砌块的应用较为普遍。但竖孔砌块在使用中保温隔热性能差、防渗性能差、不方便布置管道,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混凝土砌块建筑的功能受损,并给人们的心理和感官带来了使用障碍。针对竖孔砌块存在的一系列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块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具有防渗、抗裂、方便布置管道等众多优点。本文对砌块名义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砌块抗压强度和砌块抗压强度与砌体抗压强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不同找平方式的砌块进行了抗压强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不同名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砌块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了砌块抗压强度平均值随砌块名义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的关系式。并对前期生产的横孔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与本次试验所用砌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善砌块混凝土材料砌块抗压强度得到了提高。其次,对由不同抗压强度的砌块砌筑而成的砌体进行受压试验,研究砌体抗压强度与砌块抗压强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规范公式并不适用于横孔空心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的计算,进而通过对砌体抗压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的合理计算公式。再者,通过不同找平方式的横孔砌块受压试验,研究找平方式的不同对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砌块采用不同的找平方式所得的砌块抗压强度差别较大。最后,运用ABAQUS软件对不同找平方式的砌块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了砌块承载力值及应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所得砌块承载力与试验所得砌块承载力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为横孔空心砌块及砌体抗压强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上海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再生砌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
1.2.1 国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
1.2.2 国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
1.2.3 国内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对比 |
1.2.4 现有研究不足 |
1.3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再生混凝土砌块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1 再生骨料技术性能研究现状 |
1.3.2 再生混凝土砌块材料基本性能研究现状 |
1.3.3 再生砌块砌体基本性能研究现状 |
1.3.4 现存研究不足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建筑垃圾处置工艺调查研究 |
2.1 概述 |
2.2 建筑垃圾处置技术调研 |
2.2.1 建筑垃圾的破碎 |
2.2.2 建筑垃圾的分选 |
2.2.3 建筑垃圾的筛分 |
2.3 建筑垃圾处置工艺案例 |
2.3.1 案例1 |
2.3.2 案例2 |
2.3.3 案例3 |
2.3.4 案例4 |
2.3.5 案例5 |
2.4 建筑垃圾处置建议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装修垃圾再生骨料及再生砖性能试验研究 |
3.1 概述 |
3.2 试验材料 |
3.3 再生骨料毒性及基本性能试验 |
3.3.1 试验方法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再生混凝土砖基本性能试验 |
3.4.1 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拆除垃圾再生泡沫砂浆性能试验研究 |
4.1 概述 |
4.2 试验材料 |
4.3 拆除垃圾再生骨料泡沫砂浆配比试验 |
4.3.1 试验方法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拆除垃圾再生骨料泡沫砂浆砌体力学性能试验 |
4.4.1 试验方法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废土资源化利用进展 |
1.2.2 生土基材料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程废土特性与资源化制砖技术关键要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工程废土基本性质 |
2.2.1 矿物及化学成分 |
2.2.2 颗粒分布 |
2.2.3 可塑性 |
2.2.4 酸碱度 |
2.2.5 有机质含量 |
2.3 资源化制砖技术关键要素确定 |
2.3.1 生产方式 |
2.3.2 改性固化剂 |
2.3.3 成型工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废土改性单因素影响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3.2.1 原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制样设备与制样步骤 |
3.3.1 制样设备自制 |
3.3.2 制样步骤 |
3.4 基于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指标的单因素改性试验研究 |
3.4.1 成型压力的影响试验研究 |
3.4.2 混合料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研究 |
3.4.3 水泥掺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
3.4.4 细石掺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工程废土改性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响应面法简介 |
4.2.1 基本原理 |
4.2.2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
4.2.3 响应面回归模型检验 |
4.3 试验方案与试验结果 |
4.3.1 控制因素及水平 |
4.3.2 试验安排与试验方法 |
4.3.3 试验结果 |
4.4 工程废土改性指标回归模型研究 |
4.4.1 表观密度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2 抗压强度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3 导热系数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4 软化系数指标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5 工程废土改性指标回归模型修正及适用性检验 |
4.5 基于修正回归模型的方案最优化预测及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构造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构造概念设计 |
5.2.1 构造要求及设计原则 |
5.2.2 砖型构造概念设计方案 |
5.3 单向轴压下单砖受力数值仿真试验研究 |
5.3.1 材料参数及数值试验方案 |
5.3.2 数值仿真试验建模及结果分析 |
5.4 单砖稳态热传导数值模拟研究 |
5.4.1 物理模型 |
5.4.2 空气间层热传递过程分析 |
5.4.3 数学模型及计算假定 |
5.4.4 材料热物性参数 |
5.4.5 数值建模计算及结果分析 |
5.5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砖型构造确定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试制及性能研究 |
6.1 引言 |
6.2 原材料及试样制备 |
6.2.1 原材料 |
6.2.2 制样设备 |
6.2.3 成型压力确定及制样 |
6.3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技术性能试验研究 |
6.3.1 试验方法 |
6.3.2 基本物理指标试验 |
6.3.3 耐久性试验 |
6.3.4 放射性核素限量试验 |
6.4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
6.4.1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案 |
6.4.2 试验数据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生产与施工技术研究 |
7.1 引言 |
7.2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生产技术研究 |
7.2.1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
7.2.2 工厂规划布局及主要生产设备 |
7.2.3 产品质量控制 |
7.3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
7.3.1 砌筑及抹灰砂浆稠度试验研究 |
7.3.2 墙体薄抹灰或免抹灰砌筑工法探讨 |
7.3.3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文创新点 |
8.3 今后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A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检测数据 |
附录B 《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产品标准 |
(3)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内外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历史和现状 |
1.2.2 砌块砌体的本构关系 |
1.3 镁资源在建筑材料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现状 |
1.3.2 国内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砂浆试块及低品位菱镁矿砌块的抗压强度 |
2.1 砂浆试块抗压强度 |
2.1.1 试件制作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砂浆强度计算 |
2.1.4 实验结果 |
2.2 材料性能试验 |
2.3 砌块的抗压强度 |
3.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
3.1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
3.1.1 砌体抗压试件制作 |
3.1.2 砌体抗压试验的加载方案及制度 |
3.1.3 砌体抗压的试验现象 |
3.1.4 砌体抗压试验的结果 |
3.1.5 砌体抗压试验总结 |
3.2 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试验 |
3.2.1 砌体抗剪试件制作 |
3.2.2 砌体抗剪试验加载方案 |
3.2.3 砌体抗剪的试验现象 |
3.2.4 砌体抗剪试验的结果 |
3.2.5 砌体抗剪试验总结 |
4.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有限元模型 |
4.1 引言 |
4.2 有限单元法的原理 |
4.3 单元选取 |
4.4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4.4.1 砌体受压的本构关系 |
4.4.2 砌体的实例分析 |
4.5 计算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热工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目的 |
5.3 试验原理及理论计算 |
5.3.1 建筑节能的基本形式 |
5.3.2 理论计算 |
5.4 试验方法 |
5.5 试验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结论 |
6.1.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玻化微珠与孔型对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混凝土空心砌块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混凝土空心砌块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混凝土空心砌块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试验原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水泥 |
2.1.2 粗骨料 |
2.1.3 细骨料 |
2.1.4 玻化微珠 |
2.1.5 粉煤灰 |
2.1.6 外加剂 |
2.1.7 水 |
2.2 混凝土空心砌块试验配比 |
2.3 主要试验设备 |
2.4 主要试验方法 |
2.4.1 空心砌块外观检查与尺寸偏差 |
2.4.2 空心砌块自然状态下密度测试 |
2.4.3 空心砌块含水率、吸水率、相对含水率测试 |
2.4.4 空心砌块干燥收缩率测试 |
2.4.5 空心砌块软化系数测试 |
2.4.6 空心砌块抗冻性能测试 |
2.4.7 空心砌块抗压强度测试 |
2.4.8 混凝土导热系数测试 |
2.4.9 扫描电镜观测 |
3 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 |
3.1 水胶比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2 含气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3 玻化微珠掺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4 细骨料掺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 陶粒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1 陶粒掺量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2 陶粒预处理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5.3 预处理陶粒在混凝土中的微观分析 |
3.6 小结 |
4 玻化微珠对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 |
4.1 空心砌块外观检查与尺寸偏差 |
4.2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密度的影响 |
4.3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含水率、吸水率、相对含水率的影响 |
4.4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干燥收缩率的影响 |
4.5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4.6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抗冻性能的影响 |
4.6.1 空心砌块冻融循环质量损失 |
4.6.2 空心砌块冻融循环强度损失 |
4.7 玻化微珠掺量对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 |
4.8 小结 |
5 空心砌块墙体导热系数计算及有限元分析 |
5.1 空心砌块墙体传热系数K值计算 |
5.1.1 空心砌块墙体热阻计算方法 |
5.1.2 空心砌块墙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
5.2 空心砌块墙体热惰性指标D值计算 |
5.2.1 空心砌块墙体热惰性系数计算方法 |
5.2.2 空心砌块墙体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
5.3 应用ANSYS建立空心砌块墙体实体模型 |
5.3.1 理论基础 |
5.3.2 建立空心砌块墙体实体模型 |
5.4 空心砌块墙体热工分析 |
5.4.1 温度场分布对比分析 |
5.4.2 热流密度对比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抗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再生混凝土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再生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
1.3 空心砌块砌体的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空心砌块砌体发展现状 |
1.3.2 国内空心砌块砌体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墙体受压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试验概况 |
2.2.1 试验目的 |
2.2.2 试件制作 |
2.2.3 材料力学性能 |
2.2.4 墙体试件加载及试验观测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墙体试件受压过程结果与分析 |
3.1 试件WA-1 |
3.1.1 试验过程描述 |
3.1.2 平面外位移 |
3.1.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1.4 试验总结 |
3.2 试件WA-2 |
3.2.1 试验过程描述 |
3.2.2 平面外位移 |
3.2.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2.4 试验总结 |
3.3 试件WB-1 |
3.3.1 试验过程描述 |
3.3.2 平面外位移 |
3.3.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3.4 试验总结 |
3.4 试件WB-2 |
3.4.1 试验过程描述 |
3.4.2 平面外位移 |
3.4.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4.4 试验总结 |
3.5 试件WC-1 |
3.5.1 试验过程描述 |
3.5.2 平面外位移 |
3.5.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5.4 试验总结 |
3.6 试件WC-2 |
3.6.1 试验过程描述 |
3.6.2 平面外位移 |
3.6.3 平面内竖向位移 |
3.6.4 试验总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墙体的承载力分析 |
4.1.1 受压短柱理论分析 |
4.1.2 轴心受压长柱理论分析 |
4.1.3 偏心受压长柱分析 |
4.1.4 受压承载力计算 |
4.2 高厚比分析 |
4.2.1 破坏特征 |
4.2.2 平面外位移 |
4.2.3 竖向应变 |
4.2.4 极限荷载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及制备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再生骨料的研究现状 |
1.2.1 颗粒级配 |
1.2.2 表面特征和形状 |
1.2.3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
1.2.4 吸水率 |
1.2.5 压碎指标 |
1.2.6 性能改性 |
1.3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1.3.1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 |
1.3.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
1.3.3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1.3.4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
1.3.5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
1.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
1.4.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研究现状 |
1.4.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优势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调研与分析 |
2.1 建筑废弃物按产生来源分类 |
2.1.1 建筑施工废弃物 |
2.1.2 建筑装修废弃物 |
2.1.3 建筑拆除废弃物 |
2.2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的产量估算 |
2.2.1 建筑废弃物产量的计算方法 |
2.2.2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产量的计算 |
2.3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过程 |
2.3.1 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收集 |
2.3.2 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方式 |
2.3.3 建筑废弃物的运输管理 |
2.3.4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工艺 |
2.3.5 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
2.4 对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建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再生骨料性能评价和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1 原材料 |
3.1.1 水泥和矿物掺合料 |
3.1.2 细骨料 |
3.1.3 粗骨料 |
3.1.4 拌和水 |
3.1.5 减水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件的成型工艺以养护 |
3.2.2 试验方法 |
3.3 再生骨料 |
3.3.1 再生骨料的来源 |
3.3.2 再生骨料的外形及表面性状 |
3.3.3 再生骨料的孔结构特征 |
3.3.4 再生骨料性能评价 |
3.4 用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4.1 用于小型空心砌块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设计 |
3.4.2 用于小型空心砌块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设计 |
3.4.3 用于小型空心砌块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 |
3.5 建筑废弃物全利用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
4.2.1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
4.2.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吸水率、含水率与相对含水率 |
4.2.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容重 |
4.2.4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软化系数 |
4.2.5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
4.2.6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及孔结构微观分析 |
4.3 建筑废弃物全利用的再生混凝土性能 |
4.4 适用于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配合比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制备与性能 |
5.1 前言 |
5.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制备 |
5.2.1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设备与成型工艺 |
5.2.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配合比 |
5.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性能 |
5.3.1 抗压强度 |
5.3.2 软化系数 |
5.3.3 吸水率、相对含水率和块体密度 |
5.3.4 干燥收缩 |
5.4 建筑废弃物全利用的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项目研究背景 |
1.1.2 项目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2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试验 |
2.1 试验材料的制做与准备 |
2.1.1 稻草纤维粉末的制作 |
2.1.2 混凝土材料的准备 |
2.2 试验配合比设计及优化 |
2.3 试验内容及分组 |
2.3.1 试验内容 |
2.3.2 试验分组 |
2.4 试验模型与模板 |
2.5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试验 |
2.5.1 试件制作过程 |
2.5.2 试验注意事项 |
2.6 试验相关设备仪器 |
3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及其砌块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
3.1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性能研究 |
3.1.1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物理性能研究 |
3.1.2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
3.2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性能研究 |
3.2.1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研究 |
3.2.2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研究 |
3.2.3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抗折强度研究 |
3.3 小结 |
4 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热工性能研究 |
4.1 试验原理及方法 |
4.1.1 热传递方式 |
4.1.2 热阻测定方法 |
4.2 试验方案 |
4.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建筑体系发展现状 |
1.3 本研究体系的研究现状 |
1.3.1 节能烧结砌块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
1.3.2 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2.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特性试验研究 |
2.2.2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
2.3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2.3.1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原材料性能试验 |
2.3.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基本性能试验 |
2.4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配套材料性能试验 |
2.4.1 常用砌筑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2.4.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概况 |
3.2.1 试验设计与制作 |
3.2.2 试验装置 |
3.2.3 试验过程及试验现象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抗压试验 |
3.3.2 抗剪试验 |
3.4 砌体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砌体抗压性能 |
3.4.2 砌体抗剪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4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件设计与制作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件设计 |
4.3 试验现象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荷载与位移 |
4.4.2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 |
4.4.3 刚度及刚度退化 |
4.4.4 耗能和延性分析 |
4.5 抗震抗剪承载力分析 |
4.6 墙体抗震性能因素分析 |
4.6.1 砌块类型与强度 |
4.6.2 砂浆类型与灰缝厚度 |
4.6.3 竖向压应力 |
4.6.4 高宽比 |
4.6.5 构造柱 |
4.6.6 拉结带 |
4.6.7 门窗开洞 |
4.6.8 施工质量 |
4.6.9 试验方法 |
4.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5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抗倒塌能力与设计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抗倒塌能力分析 |
5.3 设计方法研究 |
5.3.1 砌体强度设计指标 |
5.3.2 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
5.3.3 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6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
6.1 墙体热工性能指标 |
6.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热工性能试验 |
6.2.1 墙体热工试验方法 |
6.2.2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传热系数试验 |
6.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理论分析 |
6.3.1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传热系数理论计算 |
6.3.2 传热系数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6.3.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其他热工指标理论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7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在工程中应用建议 |
7.1 引言 |
7.2 再生混凝土砌块配合比及生产建议 |
7.3 新型节能再生砌块墙体组合设计建议 |
7.3.1 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
7.3.2 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墙体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9)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在农村地区的低技化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背景与缘起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源起 |
二、研究的概念、范围和内容 |
1. 相关概念 |
2.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
三、既往研究 |
1. 陶瓷砖饰面相关既往研究 |
2. 乡土材料传承与再利用 |
3. 陶瓷废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 |
4. 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案例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的目的 |
2. 研究的意义 |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1. 研究的方法 |
2. 研究的步骤 |
第一章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在农村地区低技化再生的相关研究 |
1.1 农村地区废弃建材的再生需求 |
1.1.1 农村地区建筑材料的使用变化 |
1.1.2 农村地区的环境整治与废弃建材 |
1.1.3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再生在农村地区需求迫切 |
1.2 陶瓷砖饰面相关研究 |
1.2.1 陶瓷砖的定义、分类及产品要求 |
1.2.2 陶瓷砖的材料组成 |
1.2.3 陶瓷砖饰面的施工工艺 |
1.2.4 陶瓷砖饰面的历史发展 |
1.3 陶瓷砖饰面脱落现象及应对措施 |
1.3.1 陶瓷砖饰面脱落现象 |
1.3.2 陶瓷砖饰面脱落的原因 |
1.3.3 陶瓷砖饰面脱落的处理办法 |
1.4 陶瓷砖饰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方向 |
1.4.1 陶瓷砖废料再生的主要方向 |
1.4.2 陶瓷砖饰面再生案例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技术方案研究 |
2.1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实施环境 |
2.1.1 试验背景 |
2.1.2 环境整治与农宅改造 |
2.1.3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再生设想 |
2.2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再生试验生产条件 |
2.2.1 普通工厂生产情况 |
2.2.2 农村地区工厂生产情况 |
2.3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生产方案设计 |
2.3.1 废料收集处理 |
2.3.2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2.3.3 再生空心砌块的生产和养护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 |
3.1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 |
3.1.1 第一次试验 |
3.1.2 第二次试验 |
3.2 再生空心砌块生产 |
3.2.1 再生空心砌块生产技术方案 |
3.2.2 再生空心砌块生产工程实录 |
3.3 再生空心砌块墙体砌筑 |
3.3.1 再生空心砌块墙体砌筑技术方案 |
3.3.2 再生空心砌块砌筑工程实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总结与展望 |
4.1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综合评价 |
4.1.1 创新性评价 |
4.1.2 经济评价 |
4.1.3 社会影响评价 |
4.2 废弃陶瓷饰面砖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存在的问题 |
4.2.1 客观条件 |
4.2.2 观念认识 |
4.2.3 技术瓶颈 |
4.3 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技术改进策略 |
4.3.1 生产工艺改进 |
4.3.2 产品性能改进 |
4.3.3 产品类型拓展 |
4.3.4 技术改进实例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的得与失 |
二、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技术推广可能 |
1. 推广基础 |
2. 推广前景 |
附录 |
附表 1:陶瓷饰面砖湿铺工艺流程 |
附表 2:陶瓷原料中常见矿物质 |
附表 3:拆改房汇总 |
附表 4:第一次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 |
附表 5:第二次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 |
附录 1:第一次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验测报告 |
附录 2:第二次陶瓷砖饰面材料低技化再生试验验测报告 |
参考文献 |
专着 |
技术标准 |
外文文献 |
学位论文 |
期刊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及砌体抗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砌体材料的发展历程 |
1.3 混凝土砌块应用现状 |
1.3.1 国外砌块应用现状 |
1.3.2 国内砌块应用现状 |
1.4 国内外混凝土砌块标准和强度检测现状 |
1.4.1 国外混凝土砌块标准和强度检测现状 |
1.4.2 国内混凝土砌块标准和强度检测现状 |
1.5 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 |
1.5.1 砌块的结构型式与应用 |
1.5.2 砌块已有研究成果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目的 |
2.3 试验概况 |
2.3.1 砌块规格 |
2.3.2 试件设计 |
2.3.3 试验方案设计 |
2.3.4 试验设备 |
2.3.5 测量与加载方法 |
2.3.6 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
2.4 材性试验 |
2.4.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2.4.2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2.5 砌块破坏形态 |
2.6 试验结果 |
2.7 砌块受压强度公式推导 |
2.8 新旧横孔空心砌块抗压强度对比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目的 |
3.3 试验概况 |
3.3.1 砌体砌筑方式 |
3.3.2 试件设计 |
3.3.3 试验方案设计 |
3.3.4 试验设备 |
3.3.5 加载方法与试验步骤 |
3.3.6 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观测内容 |
3.4 材性试验 |
3.5 试件破坏过程 |
3.6 试验结果 |
3.7 规范公式的适用性 |
3.8 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探讨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找平方式的砌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目的 |
4.3 试验概况 |
4.3.1 试验砌块 |
4.3.2 找平方式 |
4.3.3 试验方案设计 |
4.3.4 测量与加载方法 |
4.4 材性试验 |
4.4.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4.4.2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4.5 砌块破坏形态 |
4.6 试验结果 |
4.7 试验结果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找平方式的砌块抗压强度有限元分析 |
5.1 引言 |
5.2 ABAQUS软件介绍 |
5.2.1 ABAQUS的组成及功能简介 |
5.2.2 ABAQUS/CAE模块 |
5.2.3 ABAQUS基本分析过程 |
5.3 砌块有限元模型 |
5.3.1 砌块材料模型的建立 |
5.3.2 材料参数及本构关系 |
5.3.3 网格划分与分析步设置 |
5.3.4 加载方式 |
5.4 砌块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 |
5.4.1 砌块分析结果 |
5.4.2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上海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再生砌块中的应用研究[D]. 谢尚锦. 浙江大学, 2020
- [2]工程废土在新型生土基保温空心砖中的资源化应用研究[D]. 陈荣淋. 华侨大学, 2020(01)
- [3]低品位菱镁矿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D]. 王若鑫. 辽宁科技大学, 2019(01)
- [4]玻化微珠与孔型对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物理性能的影响[D]. 段超.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抗压性能试验研究[D]. 张卓.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6]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及制备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研究[D]. 李耀.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7]稻草纤维粉末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D]. 杨凯.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 [8]新型节能再生砌块砌体结构受力行为与抗震性能研究[D]. 权宗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 [9]废弃陶瓷砖饰面材料在农村地区的低技化再生[D]. 杜一鸣. 天津大学, 2016(12)
- [10]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及砌体抗压性能研究[D]. 任焕青. 湖南大学, 2015(03)
标签: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论文; 再生混凝土论文;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论文;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论文; 普通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