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衣霉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

利用衣霉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

一、利用矮壮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如意[1](2020)在《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后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水稻旱育秧苗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弱秧和药害等常有发生,严重影响水稻栽插质量、分蘖及抗倒性,成为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而化控剂能在旱育秧田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通过调节植株体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有效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秧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因此,研制水稻化控剂对实现水稻壮秧、提高秧苗抗逆性、降低水稻倒伏指数、促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三种化控剂进行复配,与育秧土混拌处理用于田间育苗,研究水稻化控剂对水稻幼苗秧苗素质、抗逆酶活性、秧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水稻移栽分蘖后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分蘖数、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化控剂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酶活性施用化控剂后,水稻秧苗茎基部宽度及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烯效唑能有效降低秧苗株高,复硝酚钠及α-萘乙酸钠可促进秧苗生长,三种药剂复配后能有效降低水稻苗期株高,防止秧苗徒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4叶期水稻株高显着降低7.04%,水稻茎基部宽度显着增加94.89%。水稻化控剂能显着提高水稻秧苗的SOD、POD活性及Pro含量,降低MDA含量。各处理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2)水稻化控剂能调节苗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秧苗养分含量水稻化控剂能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改善苗床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释放,对水稻秧苗健壮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随化控剂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施用水稻化控剂后,水稻苗期叶片氮、磷、钾含量显着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显着降低,有效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以烯效唑3.125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三元复配作用效果显着高于各单剂处理。(3)水稻化控剂能改善水稻分蘖后植株生长,降低倒伏指数、增加产量水稻化控剂施用后,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表现为: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单剂处理>1(CK)。水稻化控剂能有效降低水稻成熟期的倒伏指数,有效解决水稻生产中的倒伏问题。倒伏指数表现为:1(CK)>α-萘乙酸钠单剂>复硝酚钠单剂>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施用化控剂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增加水稻每株平均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产量增长36.06%。

张丽霞[2](202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是根据植物激素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原理,经人工提取、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现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生产中,它在促进中药材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药材不同于一般作物,决定PGR能否在中药材中推广使用的重要前提是评价其对中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无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壮根灵”类PGR或含PGR的农肥在中药材生产中的盲目使用,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明显下降,同时造成对中药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残留危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本研究在开展道地药材PGR应用情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药材中多种PGR残留联合检测技术,并对34种480批次常用中药材进行了 PGR残留检测分析;筛选生产中PGR使用最普遍的大宗道地药材麦冬和三七,开展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两种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为PGR在中药材中的科学使用、中药材中PGR限量标准的制订、中药材使用PGR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限制使用PGR的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了 9种道地药材PGR的应用现状。调查发现,根茎类药材栽培中普遍使用PGR或含PGR的农肥。通过对四川、云南、山西、甘肃、河南、宁夏、广西等7个道地产区包括12个县市9种道地药材的实地调查,发现麦冬、三七、当归、党参、地黄、黄芪等根茎类药材中普遍使用PGR,如麦冬栽培中普遍大量喷施多效唑达15年以上,三七栽培中普遍喷施芸苔素内酯也达15年之久等。特别是“壮根灵”一类的PGR或含PGR的农肥在根茎类药材中应用更是广泛。“壮根灵”类药剂在生产中多以农肥形式登记,基本不标示有效成分。显着的增产效果使该类药剂备受种植户青睐,但“以肥代药”的不规范问题又给种植户带来潜在风险,使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PGR或含PGR农肥的盲目使用已导致原本道地药材的质量含义失去了意义。2.建立了基于HPLC-MS/MS法测定中药材中23种PGR的多残留联合检测技术。通过对34种480批次常用中药材的检测,发现中药材中PGR残留普遍。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高通量的可同时测定中药材中23种PGR和12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简化的一步萃取法和稀释预处理,基于HPLC-MS/MS法进行测定。将其应用到从全国11个中药材市场和5个道地产区收集的34种480批次中药材样品中的PGR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材中均检测出多种PGR,尤其是麦冬、三七、党参、当归、地黄、白术、川芎、西洋参等根茎类药材检出PGR种类较多(7~10种)。480批次中药材中共检出14种PGR,其中5-硝基愈创木酚钠(73.75%)、4-硝基苯酚钠(53.12%)、矮壮素(40%)和烯效唑(39.58%)等PGR检出率较高。麦冬药材中检出PGR种类最多,达10种,其中多效唑的检出率为100%,且大部分样品中残留量较高。此外,对中药材栽培中普遍使用的14种农用化学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登记为农肥的样品中均检出多种PGR。以上结果表明,中药材生产中普遍应用PGR。3.首次发现使用芸苔素内酯会改变三七药材中多种皂苷成分如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Rd、Re、Rg1含量的比值。三七栽培过程中普遍喷施芸苔素内酯,以促进三七提苗快速生长。通过研究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和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有效成分调控方面,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皂苷R1含量的积累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对其它4种皂苷成分影响不显着。中药的功效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喷施芸苔素内酯后三七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比值发生了变化,这对三七的质量和药效是否会产生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在三七生产中喷施芸苔素内酯的科学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4.首次发现使用多效唑后麦冬药材中25种皂苷和黄酮类代谢物会发生显着变化。多效唑会显着降低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Ra和Ophiopojaponin C等麦冬皂苷的含量。麦冬栽培过程中普遍大量喷施多效唑,以促进麦冬药材增产。系统研究评价了多效唑对麦冬药材中4种麦冬皂苷、5种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会显着降低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Ra和Ophiopojaponin C及麦冬黄烷酮C的含量,特别是对麦冬皂苷D影响最大,其含量降低50.92%~79.09%。进一步采用UPLC-ESI/Q-TOF-MS/MS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来源麦冬样品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效唑后麦冬药材中25种皂苷和黄酮类代谢物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有8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17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比对照降低,包括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和麦冬皂苷C等多种麦冬皂苷,进一步证实了使用多效唑会影响麦冬皂苷含量积累。多效唑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麦冬样本、土壤样本和水样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多效唑残留,且部分麦冬药材中的残留超过了GB2763-2019规定的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2倍以上。综上,多效唑对麦冬药材有效成分的负调控可能影响药效,且多效唑残留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麦冬生产中限用多效唑。

金晓蕾[3](2019)在《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具有降胆固醇、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用保健功效,开发价值高,国内外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甜荞单产低、效益低,制约了甜荞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公认提高结实率是增加甜荞单产最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在甜荞幼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外源激素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筛选外源激素最佳处理时期及处理浓度,观察甜荞花芽分化与开花结实过程;测定内源激素含量、光合参数及不同器官干物质;采用RNA-seq技术寻找外源激素调控甜荞开花结实的差异基因;利用qRT-PCR技术对筛选出的差异显着基因进行验证。从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上探究外源激素PP333和6-BA对甜荞开花结实的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在第二片真叶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1 PP333和150 mg·L-1 6-BA效果最好,产量较对照提高31.8%、16.5%,结实率较对照提高了 5.4、3.1个百分点。6-BA提高结实率是通过增加单株开花数和单株结实数;而PP333提高结实率是通过减少单株开花数和增加单株结实粒数。2.喷施PP333和6-BA均能加速花芽分化过程,使开花时间提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划分出5个花芽分化时期,发现花芽分化时期与真叶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明确第2片真叶期是影响甜荞开花数和开花时间的关键时期。3.喷施PP333和6-BA均能增加花粉可育率和柱头可授性,有利于甜荞授粉结实。6-BA使花粉可育率与柱头可授性在8:00达到最高,较对照提4.4%、50.0%,PP333使花粉可育率与柱头可授性在10:00达到最高,较对照提高5.0%和36.9%。4.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00,149 Unigenes,共有26,877个Unigenes被注释,占总数的6.71%。筛选出20个与甜荞开花相关的差异显着基因,其中12个基因与光周期调控途径有关。随机筛选10个差异基因,分别是FT、ELF3、PIF3、FKF1、PHYA、PHYB、CHS、ARF、LHY、GIDI。经 qRT-PCR 验证,证明 RNA-seq 测序结果数据可靠。5.喷施PP333和6-BA在第2片真叶期、现蕾期均增加FT表达量,降低ELF3表达量,均使开花时间提前,但在盛花期PP333降低FT表达量,增加ELF3表达量,单株开花数减少;6-BA增加FT表达量,降低ELF3表达量,单株开花数增多。喷施PP333和6-BA改变FT、ELF3基因表达量,影响甜荞开花时间和开花数,表明FT、ELF3与甜荞开花时间和开花数调控有关。6.喷施PP333和6-BA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和光敏色素表达量,从而调控甜荞开花结实过程。PP333是通过增加GA3含量、降低IAA含量、提高光敏色素PHYA和PIF3表达量调控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过程、提高光合速率和不同器官的干物质;6-BA是通过增加GA3含量、降低ABA含量、提高光敏色素PHYB表达量调控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过程、提高光合速率和不同器官的干物质。

张知[4](2018)在《糜黍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山西糜黍生产区,干旱少雨生态条件差,品种生产布局不合理、栽培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病虫草害防治薄弱,糜黍生产水平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开展糜黍适合不同生产生态条件的优质丰产糜黍品种鉴选、平衡施肥、适时中耕、合理密植、肥水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试验;集成糜黍丰产栽培技术,整体提升糜黍产业水平。综合生育期、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大同地区各品种糜子适播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初,最适密度为60万/hm2,最适行距为宽窄行20cm-40cm,播量为0.933kg/亩。可加施保水剂4.00kg/亩并在抽穗前期喷施0.3g/L烯效唑用于增产。

李雪萌[5](2018)在《长春市花坛植物应用调查与6种常用花坛植物的抗旱性研究》文中指出花坛对城市景观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面对缺水现状,其景观建设离不开花坛的应用,也离不开抗旱植物的筛选与研究。本文针对长春市花坛及其植物应用现状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了花坛类型、花坛植物种类及其配置等相关内容,初步探讨了花坛的景观评价,提出了长春市花坛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春市常用的6种花坛植物开展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形态及生理研究,通过量化和比较6种植物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明确其抗旱能力,为长春及其他城市花坛植物的选择、配置与节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实地调查长春市专有、公共和居住区绿地中共计74个花坛样地,调查样地中按照花坛的表现主题有盛花和模纹2个类型,其数量分别为25个、24个;按照花坛的布置形式有独立和组合2个类型,其数量分别为17个、8个;调查样地中花坛植物材料分属于28科、39属、47种,一、二年生植物28种,多年生植物14种,木本植物5种,其中景天科、苋科、唇形科使用频率较高;长春市花坛景观的整体造型上以暖色调为主,中、冷色调为辅;在花坛类型的应用中,长春市立体花坛应用比例较小,在节水养护方面的工作进行的还不够充分。2.依据以上调查结果,选择长春市6种观赏期长、应用广泛的植物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为:八宝景天、德国景天、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红草、绿草,对其进行CK(100%)、T1(75%0、T2(60%)、T3(45%0、T4(30%)等不同水分处理。从T2条件开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6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重均呈下降趋势;6种供试植物的叶片形态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伤害等级逐渐加重,其对植株叶片伤害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绿草>红草>八宝景天>德国景天>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3.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6种供试材料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对6种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红草>绿草>八宝景天>金叶佛甲草>德国景天>绿叶佛甲草;土壤含水量在60%(T2)以下时对植物的可溶性糖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红草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最大,绿叶佛甲草增加幅度最小。4.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所有供试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为:红草>绿草>德国景天>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八宝景天;随着失水时间的增加,所有供试植物的失水率呈上升趋势,失水率最大的为绿草,6种供试植物叶片保水力由强到弱为:德国景天>八宝景天>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红草>绿草。应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抗旱性最好,红草、绿草抗旱性最差,八宝景天和德国景天抗旱性居中,抗旱能力的强弱排序为: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德国景天>八宝景天>红草>绿草,这也表明该试验材料中,同属植物的需水量及耐旱性较不同科属的植物更为接近。5.建议增加长春市立体花坛的应用比例,选择同一属或种不同色彩的植物进行配置,从而方便节水管理。以上6种供试材料生长的最佳土壤水分含量为T1(75%),金叶佛甲草、绿叶佛甲草在T3(45%)仍可以保持花坛的观赏特性,其灌溉频率可减少一半,而德国景天、八宝景天在T2(60%)条件下可以保持花坛的观赏特性,其灌溉频率可以适当减少;而红草、绿草需维持T1(75%)的土壤含水量才能保证观赏特点,在养护上仍应保持其原有的灌溉频率。

甄红丽[6](2012)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盆栽大丽花高生品种‘陇上雄鹰’为试材,株高20cm时用多效唑和矮壮素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大丽花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大丽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筛选对大丽花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均适宜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及浓度,旨在为今后生产中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大规模矮化盆栽或地植大丽花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园林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根施(25-125mg/L)多效唑和(1000-3000mg/L)矮壮素,大丽花株高显着矮化,节间和叶柄缩短,茎秆增粗,节数和分枝数基本不变;花径、花瓣数和花瓣面积明显增加,花期延长,现蕾期和始花期变化不显着。多效唑效果优于矮壮素,大丽花株高能矮化到适宜盆栽的高度(<40cm)。随施药浓度的升高,效果增强,但高浓度多效唑对花朵外观特性影响效果减弱。IP2(50mg/L)和IP3(75mg/L)处理对大丽花形态指标影响效果最好。相关分析表明,节间缩短引起株高矮化,花瓣数和花瓣面积共同促进花径增加。花期与花瓣数存在一定相关性。株高矮化,节间和叶柄缩短,茎秆增粗促进花瓣数和花瓣面积增加。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大丽花生理生化指标有显着影响。叶绿素、渗透调节物含量显着增加,抗氧化物酶及IAAO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处理前期ZT、GA3和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后期ZT、GA3和IAA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IBA含量变化趋势复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生长延缓剂效果减弱。矮壮素IC5处理对大丽花抗逆性生理指标影响效果显着。多效唑IP3处理对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最显着。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叶绿素与各指标间关系密切,渗透调节物和SOD、POD对MDA含量有显着影响。POD和CAT之间负相关,IAAO与脯氨酸关系密切。多效唑和矮壮素对IAAO与MDA和POD相关性的影响有显着差异。多效唑处理条件下,生理指标与花期和茎粗相关性水平较高。矮壮素处理条件下,渗透调节物与抗氧化物酶,IAAO与脯氨酸相关性水平显着提高,生理指标对株高和花朵外观特性的调控作用加强。多效唑和矮壮素主要通过影响GA3和IAA含量调控大丽花营养生长,ZT是影响花朵外观的主要激素,ABA调控茎粗和叶柄长变化,IBA主要参与调控大丽花根的生长和抗逆性生理,对地上部形态特征影响较小。不同植物生长延缓剂影响下,花期的主要调控激素不同。矮壮素处理条件下,ZT与大丽花形态指标相关性水平提高,ABA对株高和节间长作用显着,IAA对茎粗的影响作用减弱。两种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IAAO对IAA、GA3、ZT和ABA均有显着影响;ZT对叶绿素、可溶性糖、CAT有显着调控作用;ABA与SOD和MDA关系密切;ABA与SOD负相关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多效唑处理条件下,ZT与MDA,ABA与SOD相关性水平较高;矮壮素处理条件下,GA3和IAA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相关性水平提高,ZT对SOD的调控作用增强。多效唑对大丽花形态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作用效果显着,矮壮素对大丽花抗逆性影响效果优于多效唑。综合比较,大丽花株高20cm时,根施75mg/L多效唑对其观赏价值影响效果最佳。

马翔[7](2012)在《矮壮素对锌铬胁迫大豆植株养分吸收和抗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大豆(Glyline Max)为供试材料,选取“日本青”和“韩国三青豆”两种大豆品种,以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控制性试验模拟锌铬重金属污染环境,采用矮壮素(CCC)浸种和初花期喷施两种施加方式,设置0g/L(对照)、0.50g/L、0.75g/L、1.00g/L、1.50g.L和2.00g/L6个处理浓度,共22个处理,重复5次,共110盆,按照完全随机试验原则,系统研究了两种施加方式及不同处理浓度矮壮素处理对大豆鼓粒期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植株养分吸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成熟期籽粒养分含量、锌铬含量和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锌铬复合污染土壤上大豆的安全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和浸种矮壮素提高了锌铬胁迫下鼓粒期两种大豆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植株氮、磷、钾含量。总体来说0.75g/L、1.00g/L浓度处理提高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效果较好,在喷施1.00g/L和浸种0.50∥L、0.75g/L浓度处理更显着提高植株磷含量,两种方式下均在1.00g/L浓度处理更显着提高植株钾含量,为成熟期大豆籽粒养分含量和产量的增加提供了条件。2.喷施0.75g/L、1.00g/L浓度处理有效降低了锌铬胁迫下鼓粒期两种大豆植株体内MDA含量,高浓度处理反而增加了MDA含量;同时喷施和浸种矮壮素总体上提高了植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矮壮素浓度的增加喷施处理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浸种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3.喷施和浸种矮壮素提高了锌铬胁迫下鼓粒期两种大豆植株SOD、POD和CAT活性,随矮壮素浓度的增加POD和CAT活性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来看,两种施加方式均在1.00g/L浓度处理更有效提高植株POD活性,喷施1.00g/L、1.50g/L和浸种0.75g/L、1.00g/L浓度处理更有效提高植株CAT活性。4.喷施和浸种矮壮素提高了锌铬胁迫下成熟期两种大豆籽粒氮、磷、钾含量和产量,总体来看在喷施1.00g/L、1.50g/L和浸种0.75g/L、1.00g/L浓度处理下提高两种大豆籽粒养分含量和产量的效果更好。且喷施和浸种矮壮素降低了成熟期两种大豆籽粒锌铬含量,在喷施0.75g/L和浸种0.50g/L浓度处理下降低效果更好。从本研究可看出,锌铬胁迫下,喷施和浸种矮壮素处理能够在增加植株养分含量与大豆产量的同时,通过提高大豆植株的抗性来降低大豆籽粒中的锌铬含量,这一结果十分有意义。

王丹[8](2012)在《旱地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化学调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调控是小麦生产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研究化学调控剂对旱地冬小麦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西农39、普冰143和普冰476三个不同品种(系)为主处理,副处理为两种化学调控剂,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浓度为250mg/L多效唑(MET)和150mg/L水杨酸(SA),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了两种化学调控剂对三个不同品种(系)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等生物学特性,旗叶生理特性(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等)和生化特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等),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MET有降低旱地冬小麦株高的作用,而SA有促进生长的作用;MET和SA都有增加冬小麦旗叶叶片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的作用。MET和SA对三个不同品种(系)冬小麦的作用效果也不同。(2)MET和SA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冬小麦的光合能力。但因品种(系)的不同而影响程度不同,MET显着提高了西农39和普冰143旗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A显着提高了普冰476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3)MET和SA提高了旱地冬小麦旗叶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强了冬小麦的抗旱性。其中MET处理和SA处理对西农39和普冰476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SA处理对普冰143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而MET处理不显着。(4)MET和SA对旱地冬小麦功能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有影响,MET和SA都减小了冬小麦旗叶叶片气孔导度,从而影响了其胞间CO2的浓度,两者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MET和SA均减小了冬小麦西农39和普冰476旗叶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抗旱能力,其中SA的影响较为显着。由于各个处理的气孔导度和蒸腾的不同间接影响了土壤含水量的差异,MET处理和SA处理相比对照(CK),其0~2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有提高,除普冰476的MET处理有显着提高,其他处理均没有达到显着水平。(5)SA能够提高冬小麦旗叶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对普冰143和普冰476的影响达到了极显着水平, MET则降低了冬小麦旗叶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且影响不显着。可溶性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能量物质,有利于冬小麦抵抗干旱逆境且有利于养分向籽粒的转移,从而为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增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MET降低了三个品种(系)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SA降低了普冰143和普冰476的旗叶MDA,其中对普冰476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可见,MET和SA能够降低冬小麦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的衰老,从而增强冬小麦抵抗干旱逆境的能力。(6)MET和SA均能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且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穗长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喷施MET显着提高了西农39和普冰143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了千粒重,喷施SA显着提高了三个品种(系)冬小麦的穗数和千粒重,对穗粒数无显着影响,从而增加了产量。

杨敏[9](2011)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生长及其抗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论文选用植物生长延缓剂(Profile*2SC)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进行生长和抗性两方面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苗龄柠条土壤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其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不同苗龄柠条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都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对地径和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同一苗龄的柠条经不同用量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后,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较对照都有增加的趋势,经40ml/穴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的柠条效果最明显。比较经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不同苗龄的柠条发现,苗龄越小,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的影响越大。(2)通过室内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柠条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等7项生理抗旱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处理的柠条幼苗,较对照抗旱性明显增加。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依次为1:11>1:16>1:21>1:6>1:1>对照;而且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抗旱性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周运刚[10](2010)在《棉花、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蚜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农作物是一个能够维持内部稳定的开放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系统,感受各种信号,通过植物激素调节自身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上有害生物生长发育及其种群数量。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矮、密、早、膜”栽培模式,其中较高密度、矮植株的实现依赖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同时,棉田连作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使一些有害生物对棉花产量造成损失,棉蚜就是田间重要害虫。至今,尚未见到棉花在生长调节剂作用下与棉蚜种群数量变化相关性研究,不能明确缩节胺对棉蚜具有防治作用,也不能确定通过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调节棉花生长发育促进棉蚜种群增长与减少。本文以新陆早44棉花品种为材料,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花、棉蚜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1.DPC(缩节胺)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DPC(缩节胺)对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但是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因此,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2.不同棉蚜种群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棉蚜种群对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取食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说明棉蚜取食后,造成矿质营养不良,从而抑制了叶绿素、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合成。棉蚜越多,可以提高MDA含量,反之抑制MDA的产生。当棉蚜达到200头/株时,MDA含量最高,降低了膜系统的稳定性,膜损伤程度最大,增强棉花叶片中MDA的累积,大大促进了棉花叶片的衰老和降低了棉花叶片抗寒能力。由于棉蚜取食植物汁液后,大部分都以蜜露的形式排出,有时高达90%,因此蚜虫蜜露的排泄频次和排泄量可以作为其取食的速率和消化量的标志。蜜露大多是糖类和氨基酸类,可用来补充营养,从而提高棉花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少量棉蚜取食植物汁液后,可以降低SOD、POD和CAT活性,但是棉蚜达到一定数目时,可以提高SOD、POD和CAT活性。3.不同棉蚜种群在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棉蚜种群在缩节胺处理后对棉花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缩节胺浓度处理下,随着棉蚜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减少。相同棉蚜处理下,随着缩节胺浓度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什么变化、MDA含量逐渐增加、SOD活性增加、POD和CAT活性逐渐减少。4.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蚜种群繁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DPC(缩节胺)对棉蚜触杀作用、忌避作用、成虫寿命及生殖能力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对棉蚜没有触杀作用。在处理后的同一时间内,随着浓度梯度的升高,对棉蚜的忌避作用也增强,浓度为400mg·L-1时,48h的忌避率为33.3%;浓度为25mg·L-1时,48h的忌避率为18.2%。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棉蚜的忌避作用增强,到第7d时,浓度为400mg·L-1时,48h的忌避率为66.4%;浓度为25mg·L-1时,48h的忌避率为46.2%。第一天时,棉蚜成虫的寿命和生殖能力均没受到抑制,只有400mg·L-1寿命减少了。随着时间的增长,棉蚜成虫的寿命和生殖能力逐渐减少,说明缩节胺处理的棉叶对棉蚜的成虫的寿命和生殖能力影响与棉花生长时间有关。同时缩节胺对棉蚜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二、利用矮壮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矮壮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及旱育秧苗现状
        1.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
        1.1.2 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苗现状及潜在问题
        1.1.3 水稻旱育秧苗的重要环节
    1.2 化控剂概述
        1.2.1 化控剂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1.2.2 化控剂的研究进展
    1.3 水稻化控剂概述
    1.4 本研究中应用的调节剂
        1.4.1 烯效唑
        1.4.2 复硝酚钠
        1.4.3 α-萘乙酸钠
        1.4.4 壮秧剂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药剂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3 抗逆酶活性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测定
        2.3.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6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2.3.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8 倒伏指数的测定
        2.3.9 分蘖及产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3.1.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1.2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化控剂的壮秧机理
        3.2.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3.2.2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化控剂对移栽后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3.1 化控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3.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3.3 化控剂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化控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5 化控剂对水稻成熟期倒伏指数的影响
        3.3.6 化控剂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4 讨论
    4.1 化控剂的壮苗机理
    4.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后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3 化控剂应用现存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技术
        1.5 展望
    2 芸苔素内酯应用研究概况
        2.1 芸苔素内酯概述
        2.2 芸苔素内酯的应用
        2.3 芸苔素内酯的安全性评价
        2.4 展望
    3 多效唑应用研究概况
        3.1 多效唑概述
        3.2 多效唑的应用
        3.3 多效唑的安全性评价
        3.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道地药材栽培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调查
    1 调查产地及药材品种
    2 调查方法
        2.1 药材种植地调查
        2.2 农药销售店调查
        2.3 相关人员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调查
        3.2 道地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常用中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提取条件的优化
        3.4 方法学验证结果
        3.5 样品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测定
        2.3 皂苷含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
        3.2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
        3.3 芸苔素内酯对三七药材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和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多效唑的残留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LC-MS/MS条件优化
        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3.3 方法学验证结果
        4 样品测定
        5 讨论
    第二节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指标测定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多效唑对麦冬株高性状的影响
        3.2 多效唑对麦冬块根性状的影响
        3.3 多效唑对麦冬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节 多效唑对麦冬药材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LC-MS/MS条件的优化
        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3.3 方法学验证结果
        3.4 样品测定
        4 讨论
    第四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多效唑对麦冬药材代谢物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LC-MS/MS分析条件
        2.4 非靶向代谢组数据处理
        2.5 代谢物定性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麦冬代谢图谱的建立
        3.2 代谢组学数据评估
        3.3 麦冬药材代谢物的鉴定
        3.4 鉴定过程及裂解途径的推测
        3.5 不同来源麦冬药材代谢物差异分析
        4 讨论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表S1 道地药材栽培中PGR应用调查
    表S2 480批中药材样品PGR和农药残留测定结果
    表S3 中药材PGR残留分析方法学实验数据
    表S4 不同来源麦冬药材样品中代谢物的峰面积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3)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甜荞概况
        1.1.1 甜荞的生物学特性
        1.1.2 甜荞的植物学特征
        1.1.3 甜荞的营养、药用价值
    1.2 甜荞开花结实的研究进展
    1.3 调控开花结实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开花途径
        1.3.2 温度对开花结实调控的研究进展
        1.3.3 光周期对开花结实调控的研究进展
        1.3.4 外源激素调控开花结实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开花结实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不同甜荞品种的开花发育与结实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甜荞品种的开花动态及花形态的变化
        2.2.2 不同甜荞品种的结实率和产量分析
        2.2.3 不同甜荞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2.2.4 气象因子对不同甜荞品种结实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甜荞品种的开花动态分析
        2.3.2 影响甜荞品种结实率和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
    2.4 小结
3 外源激素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激素对甜荞结实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外源激素对甜荞花粉可育率、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3.2.3 外源激素对甜荞干物质影响
    3.3 讨论
        3.3.1 外源激素PP_(333)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3.3.2 外源激素6-BA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3.3.3 外源激素GA_3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3.3.4 外源激素对甜荞花粉可育率和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3.4 小结
4 不同时期喷施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研究
    4.1 供试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
        4.2.2 不同时期外源激素对甜荞花粉可育率及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4.2.3 不同时期外源激素对甜荞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甜荞抗倒伏性的影响
        4.2.5 喷施外源激素次数不同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
        4.3.2 外源激素对甜荞抗倒性的影响
        4.3.3 外源激素处理时期对甜荞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4.4 小结
5 外源激素对甜荞花芽分化过程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分析
        5.2.1 外源激素对甜荞花芽分化过程的影响
        5.2.2 外源激素对甜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5.2.3 外源激素处理对甜荞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外源激素对甜荞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
        5.3.2 外源激素对甜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5.3.3 外源激素对甜荞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5.4 小结
6 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转录组水平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甜荞转录组测序结果
        6.2.2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6.2.3 筛选与开花结实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4 甜荞开花基因的表达分析
    6.3 讨论
        6.3.1 PP_(333)和6-BA对甜荞开花差异基因调控的影响
        6.3.2 激素调控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
    6 4 小结
7 结论、创新性及工作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性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作者简介

(4)糜黍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糜子概论
    1.2 糜子研究进展
    1.3 糜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和条件
    2.2 试验设计
    2.3 田间管理
    2.4 测定项目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播期对糜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3.2 密度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
    3.3 行距对黍子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4 保水剂对黍子抗旱性的影响
    3.5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黍子的影响
    3.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黍子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播期对糜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2 密度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
    4.3 行距对黍子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4 保水剂对黍子抗旱性的影响
    4.5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黍子的影响
    4.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黍子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长春市花坛植物应用调查与6种常用花坛植物的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花坛研究与应用进展
        1.1 国外花坛的起源与发展
        1.2 国内花坛的研究与进展
        1.3 花坛的分类
        1.4 花坛植物材料的选择
        1.5 花坛植物的选择原则
    第二章 植物抗旱性机理研究
        2.1 植物抗旱的概念和类型
        2.2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
        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3.2 技术路线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长春市花坛植物应用调查
        1.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2 长春市花坛应用类型的概况
        1.3 花坛植物材料的应用分析
        1.4 花坛景观评价的探讨
        1.5 长春市花坛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6 小结
    第二章 6种常见花坛植物对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丽花研究现状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类型及应用研究进展
        1.2.1 常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种类
        1.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形态特性的影响
        1.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4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内源激素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2.5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显微结构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丽花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多效唑对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
        3.1.2 矮壮素对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
        3.1.3 多效唑对大丽花花朵特性的影响
        3.1.4 矮壮素对大丽花花朵特性的影响
        3.1.5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抗氧化物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
        3.2.4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IAAO 活性的影响
        3.2.5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2.6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3.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ZT 含量的影响
        3.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GA3含量的影响
        3.3.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IAA 含量的影响
        3.3.4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ABA 含量的影响
        3.3.5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IBA 含量的影响
        3.3.6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内源激素间相关性分析
        3.3.7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内源激素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3.8 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条件下内源激素与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形态指标的影响
    4.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4.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影响
        4.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抗氧化物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
        4.2.4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 IAAO 活性的影响
        4.2.5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4.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3.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内源激素与形态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4.3.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内源激素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7)矮壮素对锌铬胁迫大豆植株养分吸收和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项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2.2 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
        1.2.3 矮壮素与植物抗逆性
        1.2.4 矮壮素对重金属胁迫下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试验方案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土壤
        2.1.2 供试大豆
        2.1.3 供试重金属
        2.1.4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
    2.2 试验设计
        2.2.1 盆栽土壤制备
        2.2.2 盆栽试验设计
        2.2.3 盆栽大豆管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部分
        2.3.2 植物部分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鼓粒期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3.1.1 矮壮素对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1.2 矮壮素对大豆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1.3 矮壮素对大豆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2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鼓粒期大豆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3.2.1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氮含量的影响
        3.2.2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3.2.3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钾含量的影响
    3.3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鼓粒期大豆植株抗性的影响
        3.3.1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MDA含量的影响
        3.3.2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3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4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成熟期大豆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籽粒氮含量的影响
        3.4.2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籽粒磷含量的影响
        3.4.3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籽粒钾含量的影响
    3.5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成熟期大豆籽粒锌铬含量的影响
        3.5.1 矮壮素喷施对成熟期大豆籽粒锌铬含量的影响
        3.5.2 矮壮素浸种对成熟期大豆籽粒锌铬含量的影响
    3.6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成熟期大豆植株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3.6.1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植株株高的影响
        3.6.2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大豆植株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4.1.1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1.2 矮壮素对大豆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4.1.3 矮壮素对大豆成熟期产量的影响
    4.2 矮壮素对锌铬胁迫下大豆植株抗性及籽粒锌铬积累的影响
        4.2.1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MDA含量的影响
        4.2.2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3 矮壮素对鼓粒期大豆植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4 矮壮素对成熟期大豆籽粒锌铬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旱地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化学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化学调控剂的研究进展
        1.2.1 化学调控剂的发展历史
        1.2.2 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
    1.3 多效唑在农业生产上的研究应用
    1.4 水杨酸在农业生产上的研究应用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的影响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逆性的影响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小麦生育时期的观察
        2.2.2 土壤水分测定
        2.2.3 生物学特性测定
        2.2.4 生理指标测定
        2.2.5 生化指标测定
        2.2.6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1 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3.1.2 对冬小麦旗叶叶面积的影响
    3.2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3.2.2 对冬小麦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3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生化特性的影响
        3.3.1 对三个品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对三个品种冬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3 对三个品种(系)冬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
    3.4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5 喷施化学调控剂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1.2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4.1.3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1.4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生长及其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生长延缓剂概况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1.1.1 植物生长延缓剂概况
        1.1.2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 林木抗旱性研究
        1.2.1 形态抗旱指标
        1.2.2 生长指标
        1.2.3 生理指标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室外试验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实验设计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形态指标的调查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地上部分的影响
        2.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根长的影响
        2.3.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2.3.4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根系体积的影响
    2.4 小结
3 室内试验
    3.1 实验内容及方法
    3.2 测定项目
        3.2.1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3.2.2 叶绿素含量(Chl)
        3.2.3 脯氨酸(Pro)
        3.2.4 过氧化物酶(POD)
        3.2.5 丙二醛(MDA)
        3.2.6 可溶性糖浓度(SS)
        3.2.7 细胞膜透性(RCM)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8h 对柠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2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12h 对柠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3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18h 对柠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植物生长延缓剂浸种24h 对柠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5 干旱胁迫下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3.3.6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3.3.7 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生长方面
        4.1.2 抗旱性方面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棉花、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蚜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3 棉花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现状
        1.3.1 促进种子萌发
        1.3.2 培育壮苗
        1.3.3 控制棉花徒长
        1.3.4 防止棉株蕾铃脱落
        1.3.5 棉花催熟、增产和改善品质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缩节胺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棉花
        2.1.3 实验仪器
        2.1.4 试验方法
        2.1.5 主要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2.3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4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2.5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6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2.2.7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2.2.8 缩节胺(DPC)对棉花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棉蚜密度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棉蚜
        3.1.2 供试棉种
        3.1.3 供试药剂
        3.1.4 实验仪器
        3.1.5 试验方法
        3.1.6 主要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蚜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棉蚜对棉花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2.3 棉蚜对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4 棉蚜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5 棉蚜对棉花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6 棉蚜对棉花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3.2.7 棉蚜对棉花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3.2.8 棉蚜对棉花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棉蚜
        4.1.2 供试棉种
        4.1.3 供试药剂
        4.1.4 实验仪器
        4.1.5 试验方法
        4.1.6 主要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4.2.3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4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5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2.6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4.2.7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4.2.8 缩节胺处理后棉蚜密度对棉花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蚜种群繁殖的影响
    5.1 材料
        5.1.1 供试棉蚜
        5.1.2 供试棉种
        5.1.3 供试药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对棉蚜触杀作用测试
        5.2.2 对棉蚜忌避作用测试
        5.2.3 对棉蚜成虫寿命及生殖能力的影响
        5.2.4 对棉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缩节胺对棉蚜的触杀作用
        5.3.2 缩节胺对棉蚜的忌避作用
        5.3.3 缩节胺对棉蚜成虫寿命和生殖能力的影响
        5.3.4 缩节胺对棉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利用矮壮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D]. 李如意.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检测及对麦冬、三七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丽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D]. 金晓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4]糜黍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张知.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5]长春市花坛植物应用调查与6种常用花坛植物的抗旱性研究[D]. 李雪萌.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6]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大丽花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D]. 甄红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7]矮壮素对锌铬胁迫大豆植株养分吸收和抗性的影响[D]. 马翔.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8]旱地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化学调控效应研究[D]. 王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3)
  • [9]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柠条生长及其抗性的影响[D]. 杨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10]棉花、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蚜相互作用的研究[D]. 周运刚. 石河子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利用衣霉素提高龙眼苗期抗旱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