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垮型冒顶机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旺海[1](2020)在《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倾角煤层煤矸互层顶板赋存不稳定、强度低、易失稳是大倾角煤层开采较为常见的一种围岩灾害现象,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研究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对丰富复杂条件下煤层开采理论、指导现场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物理相似实验、数值仿真计算、现场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大倾角煤矸互层顶板破坏影响因素对煤矸互层顶板的作用机理及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受夹矸层厚度及软弱强度、倾角、工作面倾斜长度以及支架的反复支撑等主要因素影响。夹矸层越薄及强度越低,煤矸互层顶板破坏越明显;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斜长的增加使煤矸互层顶板受力不均衡性更加明显;支架对煤矸互层顶板的反复支撑促进了顶板变形、破裂和发展,进而导致煤矸互层顶板的二次叠加破坏。煤矸互层顶板大倾角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较非煤矸互层顶板时大,周期来压步距接近,煤矸互层顶板易在支架上方发生断裂漏冒,开采时夹矸层厚度及软弱强度对煤矸互层顶板支承压力的影响比较显着。大倾角煤矸互层顶板破坏时,软煤线裂隙发育优先于硬夹矸裂隙发育,软煤先破坏,但由于煤矸互层顶板本身的层位关系及时间、重力相互作用效应,煤矸互层顶板断裂顺序为:下位夹矸层→中位煤线→中位夹矸层→上位煤线,相继依次发生“离层—断裂—推垮”的复合型破坏;随下行割煤的继续推进,硬夹矸以短、长悬臂梁方式交替断裂破坏,而互层软煤线松软易破碎,无明显的长悬臂梁出现。大倾角煤矸互层顶板的应力释放主要以拉应力为主,随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斜长的增大,煤矸互层顶板拉应力区向倾斜工作面中上部区域迁移,而下部区域煤矸互层顶板应力由拉应力逐步转换为压应力,其倾角和工作面斜长越大,拉、压应力越明显;煤矸互层顶板塑性破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剪切破坏随煤层倾角、工作面长度的增大,向上位岩层逐步延伸,工作面中上部区域煤矸互层顶板运移量最大,下部区域运移量较小。大倾角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岩层的最大拉应力超过了其岩层的许容应力时将发生失稳破断,其中煤矸互层顶板岩层失稳破断本身的影响因素最大,即弹性模量和夹矸层厚度,其次外在的影响因素中工作面长度和倾角次之。煤矸互层顶板大倾角25213工作面,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下部区域>中部区域>上部区域”分区特征更趋明显,支架与煤矸互层顶板接顶状态多变且受载不稳定。针对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稳定性控制难题,提出了稳定性控制措施,来保证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的稳定,并在25213工作面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效果,社会和技术经济效益良好。
刘君[2](2015)在《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灾害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基本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机理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灾害的对策措施。
曲其辉[3](2014)在《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防治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采煤工作面冒顶机理和冒顶类型的了解,分析不同类型冒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并指出不同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
李光勇[4](2013)在《同家梁煤矿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同煤集团同家梁煤矿为复合顶板,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推垮型冒顶事故,通过分析研究复合顶板机理,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不仅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开采,顶板事故率下降幅度高达50%以上,而且平均月产量增加了1万t,使该工作面月产连续达到了9.5万t的高水平。
王化安[5](2012)在《煤矿大块游离顶板造成的冒顶的机理与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大块游离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和预防措施,冲击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和预防措施,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和预防措施等问题。
孙德仁[6](2012)在《矿井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在应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金属网假顶走向长壁采煤法时,若工作面内使用单体支柱,容易出现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事故。本文主要阐述了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和预防措施,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和预防措施等问题。
刘新胜[7](2012)在《几种大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冒顶的原因、措施,压垮型冒顶事故的机理和措施等问题。
李宪华[8](2009)在《浅谈残采工作面顶板的一般特性及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矿残煤开采的比例越来越大,回采采区和产量占我矿的80%以上,而且还在迅速上涨。由于大量开采残煤,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如何确定采区设计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以及如何做好残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尤为突出重要。
麻开辉[9](2008)在《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复合顶板管理难度大,尤其在初次放顶期间,经常发生大面积推垮型冒顶。为寻求解决这类煤层安全回采的有效办法,通过认真研究某矿"3·12"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冒顶事故发生机理,总结出复合顶板下采煤必须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商凤忠[10](2008)在《复合顶板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文中提出复合顶板管理难度大,尤其在初次放顶期间,经常发生大面积推垮型冒顶。为寻求解决这类煤层安全回采的有效办法,笔者通过认真研究冒顶事故发生机理,总结出复合顶板下采煤必须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推垮型冒顶机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垮型冒顶机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
1.2.2 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理论研究 |
1.2.3 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复合顶板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工程地质概况及煤岩力学参数测定 |
2.1 矿井概况 |
2.1.1 水文地质条件 |
2.1.2 矿井地质及煤层赋存 |
2.2 2521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
2.2.1 工作面概况及煤层情况 |
2.2.2 采煤方法及工艺 |
2.3 25213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力学参数测定 |
2.3.1 实验仪器设备 |
2.3.2 岩石试样选取及加工 |
2.3.3 实验过程及其测试结果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
3.1 实验测试系统 |
3.1.1 全站仪监测设备 |
3.1.2 数码摄像机 |
3.1.3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
3.2 夹矸厚度对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走向矿压显现规律影响 |
3.2.1 煤矸互层顶板破断与垮落特征 |
3.2.2 沿走向覆岩运移特征 |
3.2.3 不同夹矸厚度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
3.2.4 不同夹矸厚度下支架阻力特征 |
3.3 大倾角工作面沿倾向煤矸互层顶板变形破断机理 |
3.3.1 沿倾向煤矸互层顶板破断及覆岩变形破坏特征 |
3.3.2 支架反复初撑力对煤矸互层顶板的破坏 |
3.3.3 沿倾向煤矸互层顶板运移规律 |
3.3.4 沿倾向煤矸互层顶板下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数值分析 |
4.1 不同倾角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运移规律 |
4.1.1 不同倾角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应力分布特征 |
4.1.2 不同倾角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位移分布特征 |
4.1.3 不同倾角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塑性区分布特征 |
4.2 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运移规律研究 |
4.2.1 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应力分布特征 |
4.2.2 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位移分布特征 |
4.2.3 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煤矸互层顶板塑性区分布特征 |
4.3 不同夹矸厚度及软弱强度对煤矸互层顶板应力的影响 |
4.3.1 实验方案及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4.3.2 单一夹矸厚度条件下覆岩运移特征 |
4.3.3 不同夹矸厚度下煤矸互层顶板垮落特征 |
4.3.4 夹矸厚度及软弱强度对支承压力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简化的大倾角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失稳破断机理分析 |
5.1 单一均值岩梁力学受力分析 |
5.2 煤矸互层顶板复合岩梁受力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稳定性控制工程实践 |
6.1 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
6.2 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其分析 |
6.2.1 沿工作面走向矿压显现规律 |
6.2.2 沿工作面倾向矿压显现规律 |
6.3 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稳定性控制措施 |
6.3.1 加强支架工作阻力的分区域控制顶板 |
6.3.2 及时带压擦顶移架及浅截深护控制顶板 |
6.3.3 加强超前地质探查及滑底防控控制顶板 |
6.4 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稳定性控制效果检验 |
6.4.1 工作面支架阻力显着性提高 |
6.4.2 煤矸互层顶板架前漏冒次数明显改善 |
6.4.3 工作面支架倾倒次数显着性减少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灾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
2 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
3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
4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 |
(3)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防治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综采工作面冒顶的机理 |
2 采煤工作面冒顶的分类 |
3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原因与防治 |
3.1 局部冒顶的原因与防治 |
3.1.1 煤帮四周处局部冒顶 |
3.1.2 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
3.1.3 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
3.1.4 地质破坏带四周的局部冒顶 |
3.2 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 |
4 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原因与防治 |
4.1 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的原因 |
4.2 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的预防措施 |
4.3 大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 |
4.3.1 恢复工作面的方法处理冒顶 |
4.3.2 开绕补巷过冒顶 |
5 结语 |
(4)同家梁煤矿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复合顶板冒顶的概述 |
1.1 盘区煤层情况 |
1.2 复合顶板的特点及冒顶机理 |
1.3 推垮型冒顶的基本特征 |
2 开采中存在的问题与顶板管理措施 |
2.1 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
2.2 顶板管理措施 |
2.3 顶板管理措施的应用前景 |
3 结论 |
(7)几种大型冒顶事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防治 |
1.1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 |
1.2 金属网下出现推垮型冒顶的原因 |
1.3 造成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措施 |
2 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 |
2.1 压垮型冒顶的机理 |
2.2 防治压垮型冒顶的措施 |
(9)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概况 |
2 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 |
3 劳动组织及循环方式 |
4 冒顶事故情况 |
5 冒落机理分析 |
5.1 4272B11b顶分层工作面冒顶特点 |
5.2 冒顶机理分析 |
5.2.1 复合顶板下位软岩层离层 |
5.2.2 下位软岩层内断裂出六面体 |
5.2.3 六面体存在去路且有较大倾角 |
5.2.4 六面体下推力大于阻力 |
6 预防措施 |
6.1 增大并保持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 |
6.2 提高支架稳定性 |
7 结语 |
四、推垮型冒顶机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煤矸互层顶板破断机理研究[D]. 刘旺海.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灾害防治[J]. 刘君. 科技风, 2015(12)
- [3]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防治与研究[J]. 曲其辉. 能源与节能, 2014(10)
- [4]同家梁煤矿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控制技术研究[J]. 李光勇. 陕西煤炭, 2013(04)
- [5]煤矿大块游离顶板造成的冒顶的机理与预防措施[J]. 王化安. 科技与企业, 2012(10)
- [6]矿井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J]. 孙德仁. 科技与企业, 2012(10)
- [7]几种大型冒顶事故的防治[J]. 刘新胜. 科技风, 2012(07)
- [8]浅谈残采工作面顶板的一般特性及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分析[J]. 李宪华. 科技风, 2009(19)
- [9]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J]. 麻开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10)
- [10]复合顶板采煤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分析[J]. 商凤忠.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