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对我国检验市场、质检机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赵苗[1](2014)在《我国质监系统质量检验机构市场化改革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壮大,质监系统质检机构已经成长为我国质量检测体系的中坚力量,为质量监督提供技术支撑,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为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受市场经济浪潮席卷,质监系统质检机构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和调整,融入市场,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成为了质检机构得以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然而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选择市场化的途径和方法成为了摆在所有质检机构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质量检验相关概念,概述了我国质检机构及国外质检机构发展情况。通过对我国质监系统质检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结论,并在对部分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探索分析基础上,总结出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分类改革、打破隶属关系、实现合理布局、进行中国特色市场化经营六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质监系统质检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一些途径和对策。最后以天津市D区检测中心为例,对该中心的市场化改革探索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D区检测中心的发展策略,进而对我国质检机构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本文可以给我国质监系统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发展提供一点借鉴作用,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检机构市场化发展道路。
魏东[2](2011)在《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弹指一挥间,“入世”已经十年。成为国际贸易大家庭的一员,即可以享受WTO成员的权利,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方面随着关税的降低,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逐渐取消,进口商品将越来越多的涌入我国,冲击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使得形势日益严峻,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技术壁垒使得走出去面临诸多难题。我们通常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来规范的,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三个要素组成。本文所指的TBT,当我们称其为壁垒时,显然是从其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的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构建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时,笔者倾向于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这一中性的名词。我们有必要充分研究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熟悉其规则和惯例,并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在遵守WTO规则的基础上,探寻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实现《TBT协定》所认同的合法目标:即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以及保护国家安全。此外,我们研究TBT,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规则,按中国国情“量身定制”非歧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不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商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阻挡在国门之外,维护我国的正常经济和贸易利益。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们的产业界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需要与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管部门一道共同配合,打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的外贸出口。本文尝试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即体现中国自身特色,又不违背世贸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第一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形式、特点、地位和作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还包括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而实施的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及绿色环境壁垒和专利壁垒等形形色色的贸易措施。文章分析了其最新变化,提示其既有合理正面的作用,又有对贸易阻碍的负面作用。第二章则通过介绍以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为代表的典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情况,着重从其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制度等方面逐一探讨分析其构成和运行特点,,并总结分析了欧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经验。第三章以《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0)》为基础,分析了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第四章是实例剖析,着重介绍了美国应对欧盟化学品新法规(REACH)、日本对食品农产品建立的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第五章着重分析了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尝试从法律和实务层面探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我国自己符合国际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专业人士深入了解技术壁垒,关注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使其完善并全方位地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接轨,从而使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的同时,充分享受加入世贸带来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张川洲[3](2009)在《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质检院)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发展到了现在。从开始的十几名员工只能从事百余种产品的检验工作,到今天,发展成为140余名员工可从事2260种产品和参数的检验工作,检验综合实力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和吉林省的领先位置。但在经历了“成长的快乐”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成长的烦恼”,如内部管理结构变更、科研能力提升、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变化、对手恶性竞争、检验市场国际化等,如何使这个检验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名关心和热爱这个组织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检验市场以及质检院的内外环境分析,探讨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切实可行的竞争策略,为质检院的发展提出战略设想。
林凯明[4](2008)在《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质检系统现有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质检系统业务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质检机构的挑战,我国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部门将如何生存,实现从政府部门向企业的转变就成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迫切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环境,从战略层面探索了安山市质计所业务市场化模式。在充分考虑当前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其内部实际情况,进而制定了一整套市场化发展战略。安山市质计所作为一个政府设置的从属于安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垂直领导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受省局和市局的行政委托,有着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行政监督抽查委托),但随着监督抽查职能的重新划分,该业务来源越来越不能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监督抽查收费的逐步取消已成为定论,而法律上由省级及当地政府承担的监督费用却是杯水车薪,这种政策层面的改变对安山市质计所的业务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同时,由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体制,收支遵循上缴财政再申请经费划拨的“两条线”形式,对自身的能力积累、财政灵活性等束缚较大。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安山市质计所的市场竞争地位岌岌可危。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市场环境,安山市质计所如何应对,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系统资源,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不断获得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这都离不开相关发展战略的研讨。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发展战略研究的选题背景及其发展概况,并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章进行外部环境分析,首先对国际、国内质检机构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随后对安山市质计所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山市质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章进行内部环境分析,运用“战略能力分析”对安山市质计所的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山市质计所内部的优劣和劣势及其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第四章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思路,根据安山市质计所业务市场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本着发展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避开威胁的原则,拟定出了安山市质计所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备选战略方案;第五章研究了安山市质计所业务市场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途径。
李长江[5](2007)在《认真履行义务 充分享受权利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李长江局长答记者问》文中提出
杨雪梅[6](2006)在《我国质检机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质检机构,主要是指国家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大多成立于八十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具有较完备的质量检验网络,拥有了—定的检测规模和能力,业务上以承担政府监督抽查检验任务为主,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我国的质检检构也面临着新的变革,按区域划分的检验市场格局正被逐渐打破。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强大的检验集团将进入中国参与检验市场的竞争。在这样有限的市场空间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我国的质检机构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质检机构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出我国质检机构的发展存在:机构模式、隶属关系和业务工作单一;市场经济意识、危机感和紧迫感意识不强;人员素质较低和设备陈旧、更新缓慢;计划经济模式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机构能力和经费来源影响公正性等问题。并采用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SWOT分析法,对我国质检机构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逐—分析。又学习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和美国质检机构的设置现状。在以上分析、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质检机构要发展就必须:确立质检机构的改革发展方向,加快市场化进程;调整质检机构的网络布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检验服务领域;加强质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质检机构的基础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改革质检机构内部配套制度,激活发展内动力;建立质检文化,树立质检机构的品牌形象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最后以云南省D产品检验所为例,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和三种基本战略,对云南省质检机构的竞争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D所的发展战略,进而对我国质检机构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我国质检机构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是必然的趋势。希望本文可以给我国质检机构的改革,以及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并发展壮大有一点借鉴作用,从而探索出适合中国质检机构发展的道路。
段振华[7](200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文中提出我国已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全国的检验市场即将对外开放,合资和独资的外国检验机构将进入,与国内质检机构一同竞争。如果我们不及时改革我国的质检机构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质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将来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质检机构现在基本都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 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核心概念,指导质检机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市场化概念,一方面使质量技术监督局从管理技术机构事务中脱出身来,更有效地对涉及生产、消费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健康、质量等行为进行规制,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另一方面,质检机构也可以真正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最终形成有市场竞争实力的质检技术机构。 本文第二章首先对我国质检机构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给出了质检机构及相关概念后,介绍了我国质检机构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我国质检机构面临的困难。 第三章分析了国、内外质检机构体制。国外质检机构发展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我国质检机构缺乏灵活的市场机制。在运行中存在政事不分、管检交叉、层次繁多等问题;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管理缺乏自主权、主管经营责任不明、缺乏市场意识等问题。 第四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进行了探究。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质检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质检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市场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等。 第五章对我国质检机构改革进行了设计。我国质检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有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和地区联合三个方面,经过以上形式优化组合,我国质检机构的检测资源将会得到优化,检测能力将会得到整合。本文提出了质检机构改革方案,给出了质检机构改革的三种选择模式:模式一: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改革;模式二:以股份公司为主体的改革;模式三:以国有独资公司为主体的改革。
李文龙[8](2006)在《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文中认为分析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现状,指出了政府实验室和中介(商业)实验室的定位和区别,并指出,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检验检测市场以政府检验检测市场为主导地位,中介检验检测市场的最终形成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形势相适应,还需要相当的历史阶段才能完成。
李文龙[9](2006)在《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现状,指出了政府实验室和中介(商业)实验室的定位和区别,并指出,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检验检测市场以政府检验检测市场为主导地位,中介检验检测市场的最终形成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形势相适应,还需要相当的历史阶段才能完成。
李文龙[10](2005)在《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文中指出 根据我国政府入世承诺,中国入世两年内,容许外资进入中国服务贸易市场,但不得控股,入世两年到四年内,容许外资控股,四年内(也就是最迟到2005年12月11日),容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检验检测服务属于服务市场,据此,进入2004年以后,境外相关机构纷纷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探询有关进入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政策。面对这种"狼来了"的
二、“入世”对我国检验市场、质检机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对我国检验市场、质检机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质监系统质量检验机构市场化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质检机构体制分析及现状 |
2.1 质量检验相关概念 |
2.1.1 质量 |
2.1.2 检验和检测 |
2.1.3 质量检验 |
2.1.4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
2.2 我国质检机构概述 |
2.2.1 我国质检机构的分类 |
2.2.2 我国质检机构发展概况 |
2.3 国外质检机构发展概况 |
2.3.1 美国 |
2.3.2 欧盟 |
2.3.3 国外质检机构发展启示 |
第三章 我国质检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探究 |
3.1 我国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因素分析 |
3.1.1 外部环境 |
3.1.2 内部环境 |
3.1.3 事业单位改革要求 |
3.1.4 质量监管和社会发展需要 |
3.2 我国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
3.2.2 质量检验具有公共服务属性 |
3.2.3 质检服务市场化改革可行性分析 |
3.3 部分质检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探索 |
3.3.1 上海质检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
3.3.2 浙江质检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
3.4 我国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质监系统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发展对策 |
4.1 改革方案 |
4.1.1 转变思想观念 |
4.1.2 找准发展定位 |
4.1.3 坚持分类改革 |
4.1.4 打破隶属关系 |
4.1.5 实现合理布局 |
4.1.6 中国特色市场化经营 |
4.2 保障措施 |
4.2.1 完善相关改革配套政策 |
4.2.2 健全法律法规 |
4.2.3 构建行业自律体系 |
4.2.4 强化政府监督 |
第五章 天津市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实例分析 |
5.1 天津市 D 区检测中心简介 |
5.1.1 建设历程 |
5.1.2 近年来建设发展情况 |
5.2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 |
5.2.1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优势分析 |
5.2.2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劣势分析 |
5.3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 |
5.3.1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机会分析 |
5.3.2 D 区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威胁分析 |
5.4 天津市 D 区检测中心发展对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 |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及最新变化 |
一、技术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变化 |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
一、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所达到的合理目的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负面作用 |
第二章 欧美典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美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
二、美国的标准体系 |
三、美国的合格评定体系 |
四、美国破解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第二节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和相关机构 |
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三、新方法(New Approach)指令 |
四、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评析 |
第三章 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分析 |
第一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概述 |
第二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影响情况调查 |
一、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行业分析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国别分析 |
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影响的企业分析 |
第三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评析 |
一、日益增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加剧摩擦与争端 |
二、调控进出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产生的双重作用 |
第四章 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实例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应对欧盟REACH法规案例分析 |
一、REACH法规介绍 |
二、REACH法规对各国出口的影响 |
三、美国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 |
四、美国应对REACH法规引发的思考 |
第二节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应对分析 |
一、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介绍 |
二、"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及成效 |
第三节 法国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 |
一、法国格诺布勒尔市海关技术执法案例 |
二、欧盟海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执行现状 |
三、该案例对我国现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启示 |
第五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一、与《TBT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二、与《SPS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第二节 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技术法规 |
二、标准化工作 |
三、合格评定工作 |
四、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已经开展的工作 |
第三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二、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六章 构建中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设想 |
第一节 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总体思路 |
一、总体目标 |
二、主要任务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法律思考 |
一、WTO/TBT协议框架下的技术法规看我国的技术法规 |
二、构建完善的技术法规体系的具体建议 |
第三节 完善标准化体系 |
一、确立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的总体思路 |
二、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 |
三、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对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
四、改革标准制(修)订模式,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五、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标准的水平 |
六、加强标准化研究和科技基地建设 |
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订 |
八、加强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 |
第四节 完善合格评定体系 |
一、加快完善合格评定法规建设,尽早出台《合格评定法》 |
二、积极参与合格评定领域的国际活动 |
三、合理地处理好认证认可与质检检验等执法活动的关系 |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保证 |
五、培育和规范我国的中介检验市场 |
第五节 完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
一、加强实施SPS措施的规章制度建设 |
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
三、进一步使SPS措施科学化 |
四、加强研究,提高市场准入谈判的能力和水平,打破国外对我农产品的技术壁垒 |
五、加强实施SPS措施的国际交流 |
六、加强与SPS措施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
七、加强实施SPS措施的技术保障 |
八、努力提高公民的检疫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概况 |
1.1 基本情况介绍 |
1.1.1 背景介绍及组织结构 |
1.1.2 主要职能及工作特点 |
1.2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
1.2.1 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2 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2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检验市场分析与展望 |
2.1.1 我国检验市场目前的基本情况 |
2.1.2 政府检验(检测)和商业检验(检测)的定位和区别 |
2.1.3 我国检验市场发展趋势 |
2.2 质监系统检验工作分析与预测 |
2.2.1 质监系统检验机构的现形状况 |
2.2.2 质监系统检验(市场)的主要领域 |
2.2.3 质监系统检验机构的发展趋势 |
2.3 吉林省质监系统检验机构与检验市场的关系分析 |
2.3.1 省内质检机构的状况 |
2.3.2 影响省内检验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
2.3.3 省内检验市场的五力分析 |
第3章 内部环境分析 |
3.1 实验能力分析 |
3.1.1 基础设施 |
3.1.2 质量控制 |
3.1.3 业务能力 |
3.2 人力资源分析 |
3.3 检验能力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4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
3.4.1 竞争对手的选取 |
3.4.2 竞争力量分析 |
第4章 发展战略选择及定位 |
4.1 内外部因素矩阵分析 |
4.1.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分析 |
4.1.2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
4.1.3 内部-外部(IE)矩阵分析 |
4.1.4 省质检院SWOT 矩阵 |
4.2 总体战略选择与制定 |
4.2.1 积极融入国际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
4.2.2 加快机构重组 |
4.2.3 大力开展检验方法研究 |
4.2.4 通过战略联盟带来效益 |
4.2.5 检验报告的市场定位 |
4.3 职能战略选择 |
4.3.1 以客户为导向进行精细化战略管理 |
4.3.2 运营战略 |
4.3.3 供应链管理战略 |
4.3.4 信息化战略 |
4.3.5 人力资源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4)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安山市质计所概况 |
1.1.1 安山市质计所简介 |
1.1.2 安山市质计所的发展历程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宏观环境分析 |
2.1 国外发达国家质检机构概览 |
2.1.1 美国 |
2.1.2 欧盟 |
2.1.3 日本 |
2.2 国内质检机构概况 |
2.2.1 背景 |
2.2.2 数量与规模 |
2.2.3 形式分类 |
2.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国内外质检机构的竞争力对比 |
2.3.1 入世对我国质检市场的发展的挑战和影响 |
2.3.2 我国目前引入国外质检机构的情况 |
2.3.3 国内外质检机构竞争力对比 |
2.3.4 国内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安山市质计所内部环境分析 |
3.1 基本状况分析 |
3.1.1 概况 |
3.1.2 组织结构分析 |
3.1.3 人员状况分析 |
3.1.4 业务水平分析 |
3.2 整体能力评价及潜力分析 |
3.2.1 经营能力分析 |
3.2.2 管理能力分析 |
3.2.3 业务潜力分析 |
3.3 SWOT 分析 |
第四章 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模式的选择 |
4.1 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
4.2 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4.3 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
4.4 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改革模式的选择 |
第五章 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战略的具体实施 |
5.1 组织体系的变革 |
5.1.1 组织目标的调整 |
5.1.2 组织结构的调整 |
5.1.3 组织文化的建立 |
5.2 人事制度的改革 |
5.3 激励制度的改革 |
5.4 业务发展战略的改革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质检机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战略及战略管理 |
2.2 SWOT分析法 |
2.3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
2.3.1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 |
2.3.2 迈克尔·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
2.4 公司再造理论 |
第三章 我国质检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质检机构概述 |
3.1.1 我国质检机构的性质 |
3.1.2 我国质检机构的职责 |
3.1.3 我国质检机构的分类 |
3.2 我国质检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 |
3.2.1 我国质检机构的现状 |
3.2.2 我国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 |
3.3 我国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 |
3.3.1 机构模式、隶属关系和业务工作单一 |
3.3.2 市场经济意识、危机感和紧迫感意识不强 |
3.3.3 人员素质较低和设备陈旧、更新缓慢 |
3.3.4 计划经济模式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 |
3.3.5 管理体制、机构能力和经费来源影响到公正性 |
第四章 我国质检机构的经营环境分析 |
4.1 我国质检机构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我国质检机构机会分析 |
4.1.2 我国质检机构威胁分析 |
4.2 我国质检机构内部环境分析 |
4.2.1 我国质检机构优势分析 |
4.2.2 我国质检机构劣势分析 |
第五章 我国质检机构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
5.1 美国质检机构的设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5.1.1 美国质检机构的设置现状 |
5.1.2 美国质检机构的设置给我国的启示 |
5.2 我国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 |
5.3 我国质检机构改革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
5.3.1 确立质检机构的改革发展方向,加快市场化进程 |
5.3.2 调整质检机构的网络布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
5.3.3 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检验服务领域 |
5.3.4 加强质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
5.3.5 加强质检机构的基础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
5.3.6 改革质检机构内部配套制度,激活发展内动力 |
5.3.7 建立质检文化,树立质检机构的品牌形象 |
第六章 实证研究──以云南 D 产品检验所为例 |
6.1 云南省 D 产品检验所简介 |
6.2 云南省 D 产品检验所经营环境分析 |
6.2.1 云南省质检机构的竞争状态 |
6.2.2 云南省 D 产品检验所外部环境分析 |
6.2.3 云南省 D 产品检验所内部条件分析 |
6.3 云南 D 产品检验所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
6.3.1 解放思想,走市场化的道路 |
6.3.2 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拓宽检验服务领域 |
6.3.3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
6.3.4 提高人材素质,提升仪器设备检测能力 |
6.3.5 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培育质检文化 |
第七章 结束语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3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质检机构状况分析 |
2.1 质检机构及其概念 |
2.2 质检机构的特点 |
2.3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的困难 |
第三章 质检机构体制分析 |
3.1 国外及质检机构体制分析 |
3.2 国内质检机构体制分析 |
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 |
4.1 我国质检机构市场化改革必要性 |
4.2 质检机构改革的几种提法 |
4.3 质检机构的发展方向—质检机构市场化 |
4.4 公正检验与质量监管行政职能的分离 |
第五章 我国质检机构改革设计及模式选择 |
5.1 质构机构改革设想 |
5.2 质检机构改革方案 |
5.3 质检机构改革的模式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以国 |
(一) 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目前的基本情况 |
(二) 政府检验检测和商业检验检测市场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区别 |
(三) 我国政府检验检测市场的主要表现 |
(四) 国内商业检验检测市场尚 |
二、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距离 |
(一) 法律法规基本健全, 但配套管理政策和规范还不完善 |
(二)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上存在多套评审体系 |
(三) 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地 |
(四) 检验检测任务来源单一, |
(五) 政府监管部门政出多门, 对检验检测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
三、政府检验检测机构为主 |
四、“入世”对我国检验市场、质检机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质监系统质量检验机构市场化改革对策研究[D]. 赵苗. 天津大学, 2014(05)
- [2]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D]. 魏东.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3]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发展研究[D]. 张川洲. 吉林大学, 2009(09)
- [4]安山市质计所市场化管理模式探讨[D]. 林凯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5]认真履行义务 充分享受权利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李长江局长答记者问[J]. 李长江.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07(01)
- [6]我国质检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 杨雪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7]市场经济条件下质检机构改革探究[D]. 段振华. 郑州大学, 2006(12)
- [8]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J]. 李文龙.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6(02)
- [9]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J]. 李文龙.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6(01)
- [10]我国的检验检测市场距离中介检验检测市场还有多远[J]. 李文龙. 监督与选择,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