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身麻醉后的护理

儿童全身麻醉后的护理

一、小儿全麻术后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莲,王金金,李艳[1](2021)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需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并发症情况、家属焦虑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躁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情绪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属焦虑情绪,提高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周荣[2](2021)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焦虑情绪、镇静效果、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为提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苏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法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对照组,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纳入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干预组患者从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麻醉苏醒期四个时段给予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详细记录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不同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以及焦虑得分、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1)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患者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T0、T1、T2、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减弱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有积极意义。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最佳镇静效果有正面作用。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镇静得分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当患者发生躁动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尽快查明诱因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使躁动危害降至最小。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减弱围麻醉期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同时为加强医疗人文关怀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丽华,吕香桃,韩雪丽,王小燕,张婷[3](2021)在《骨科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禁食水的时间对小儿骨科患儿的影响。方法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总体中随机抽样选取120例小儿骨科收治的患儿,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的患儿在术前禁食8 h,禁饮6 h,在术后4 h时开始给予少量温开水,术后6 h时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其余均遵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前将禁食时间缩短为术前6 h,将禁饮缩短为术前2 h;术后采用Steward苏醒评分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分,达到评分要求者则可由少量多餐、由稀到稠逐步到过渡饮食。观察并且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首次进水进食时间及术后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术前禁食禁饮持续时间,术后首次饮水进食时间,患儿术后6 h不适情况发生率,发现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评估和预防措施完善的条件下,对围手术期的患儿缩短禁食水的时间能够有效缓解患儿术后不适,提高患儿舒适度。

孟琳[4](2021)在《亲情陪伴在儿童手术病例全麻苏醒期躁动防控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亲情陪伴在儿童手术病例全麻苏醒期躁动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儿童病例9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入复苏室后接受常规麻醉复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儿童手术病例护理基础上加用亲情陪伴复苏。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儿童观察病例干预后焦虑评分、躁动评分和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亲情陪伴法对儿童手术病例全麻苏醒期躁动加以防控,可显着改善手术患儿焦虑情绪,降低躁动程度与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率。

祝丽娇[5](2021)在《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方便选择在2018年11月—2019年9月于该院接受全麻术治疗且处于术后复苏期的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列入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患儿列入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29%)比对照组高(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护理效果显着,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唐珊英,吕玲玲[6](2020)在《侧卧位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侧卧位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6—12月于该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的患儿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侧卧位。比较两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期躁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3.81%,低于对照组的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2,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15.24%,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42)。观察组术后躁动评分(2.35±0.83)分,低于对照组的(3.74±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05%,高于对照组的9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9,P=0.041)。结论侧卧位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和躁动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夏九一,杜芳[7](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一院收治的80例眼科全麻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ERAS理念护理。比较2组患者配合率、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配合率分别为87. 50%,42. 50%;躁动发生率为2. 5%,15. 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0%,15. 0%;生活质量评分为(91. 21±5. 68分),(82. 25±4. 66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95. 0%和77. 50%。上述评价指标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小儿眼科全麻手术,可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降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可降低手术伤害性刺激反应,促进患儿围手术期安全。

高振霞[8](2020)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展》文中指出全麻术后躁动是小儿麻醉复苏期常见的并发症。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可引起不良后果重则危及患儿生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认为应通过分析采取相应的个体化、舒适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最终使患儿安全返回病房。

王伟[9](2020)在《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期阶段时长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寻求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2.明确相较于陌生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在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期照护中是否更加具有优势。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7月于长春市某三甲医院麻醉苏醒室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的3-7周岁患儿,ASA I-II级。采用信封法将102名研究对象按照1:1:1随机分入母亲录音组、陌生人录音组和对照组。术前一日,在安静环境下采集母亲录音。患儿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根据分组给予播放相应的录音文件直至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调查工具采用儿童麻醉躁动量表(PAED)、FLACC疼痛评估量表、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客观监测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阶段时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长、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及苏醒时长)。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主要结局:1.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PAED评分母亲录音组(7.06±2.58)、陌生人录音组(9.18±2.49)、对照组(10.85±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发生率母亲录音组为17.6%,陌生人录音组为38.2%,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次要结局:1.FLACC疼痛评分:FLACC疼痛评分母亲录音组(1.53±1.05),陌生人录音组(1.68±0.77),对照组(1.7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命体征:(1)心率(HR)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心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9,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45)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缩压(S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6,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3)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4,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3)舒张压(D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3,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9)和对照组(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血氧饱和度(SpO2)的比较:三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787,p=0.562)。3.苏醒期阶段时长:(1)睁眼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睁眼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拔除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0,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1.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缓解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程度,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2.母亲录音唤醒能够有效维持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的平稳。3.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4.母亲录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影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李玉洁,陈燕勤,金素琴,杨世忠[10](2020)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根据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躁动的临床经验并结合最新医疗学术成果,探讨导致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因素,为儿童术后躁动防治提供可行方式,增强小儿全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接受全身麻醉治疗的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出现躁动现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并分析导致这些患儿出现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结果在调查结果当中,24例患儿在苏醒期出现躁动,占比16. 2%。并且统计分析得出年龄、术前焦虑、留置导尿管、术后疼痛与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较大。结论小儿全麻术后躁动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做好患儿术前的心理安抚工作,年龄小的患者更需要重点关注,增强儿童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小儿全麻术后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全麻术后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2.2.1 确定护理问题
        1.2.2.2 构建目标
        1.2.2.3 实施干预
        1.2.2.4 反馈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返回病房不同时间躁动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家属情绪评估比较,见表2。
    2.3 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
    3.2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家属焦虑情绪
    3.3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
4 小结

(2)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结直肠癌相关背景
        1.2.2 腹腔镜手术
        1.2.3 苏醒期躁动
        1.2.4 精细化理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现状
    1.6 相关名词
    1.7 数据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1.9 创新之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3 伦理问题
    2.4 干预方法
        2.4.1 常规护理对照组
        2.4.2 精细化护理干预组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果分析
        3.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分析
        3.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组内比较结果分析
        3.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结果分析
    3.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结果分析
        3.4.1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分析
        3.4.2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心率分析
        3.4.3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呼吸分析
        3.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析
        3.4.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
        3.4.6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析
        3.4.7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分析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
        4.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比较
        4.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4.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组内比较结果
        4.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结果
    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
        4.4.1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4.4.2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心率比较
        4.4.3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呼吸比较
        4.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4.4.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
        4.4.6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比较
        4.4.7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
5 结论
    5.1 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概述
    5.2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的影响
    5.3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5.4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5.5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
    5.6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效果
6 总结
    6.1 小结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骨科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术后不适情况发生的比较
3 讨 论
    3.1 术后患儿提早进食进水可缓解口渴、饥饿情况
    3.2 术后患儿提早进食进水可缓解疼痛的发生
    3.3 结合现状分析
    3.4 未来的发展方向
    3.5 研究的缺点与不足

(5)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侧卧位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并发症
    2.2 苏醒期躁动
    2.3 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7)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对照组
        2.2.2 观察组
    2.3 评价指标
        2.3.1 配合度
        2.3.2 躁动发生率
        2.3.3 生活质量评分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配合度
    3.2 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3.3 生活质量评分
    3.4 患儿家属满意度
4 讨论
    4.1 ERAS理念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心理创伤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躁动发生
    4.2 实施ERAS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有效方案

(8)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EA发生原因分析
    1.1 年龄与性别
    1.2 疼痛
    1.3 药物影响
    1.4 管道刺激
    1.5 呼吸、循环功能不全
    1.6 环境陌生
    1.7 手术因素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访视
    2.2 心理干预,增加沟通
    2.3 舒适护理
    2.4 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
    2.5 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
    2.6 个性化护理
    2.7 安全护理
3 结语

(9)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研究概况
        1.1.2 苏醒期躁动概况
        1.1.3 儿童苏醒期躁动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的估计
    2.5 随机分组方法
    2.6 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
    2.7 录音文件的制作
    2.8 干预过程
    2.9 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
    2.10 测量工具
        2.10.1 一般资料
        2.10.2 儿童麻醉躁动量表
        2.10.3 父母分离焦虑量表
        2.10.4 FLACC疼痛评估量表
        2.10.5 其他测量工具
        2.10.6 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评判标准
        2.10.7 Steward苏醒评分
    2.11 统计学方法
    2.12 质量控制
    2.13 伦理原则
    2.1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主要结局
        3.2.1 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
        3.2.2 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3.3 次要结局
        3.3.1 FLACC疼痛评分比较
        3.3.2 生命体征比较
        3.3.3 苏醒期阶段时长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4.2 母亲录音唤醒对生命体征影响的分析
    4.3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阶段时长影响的分析
    4.4 母亲录音唤醒对疼痛的影响
    4.5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型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页
作者简介
致谢

(10)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和相关内容
        1.2.2 判定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小儿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躁动与年龄的关系
        3.1.2 躁动与术前焦虑的关系
        3.1.3 躁动与术后疼痛的关系
        3.1.4 躁动与留置导尿管的关系
    3.2 苏醒后躁动应对措施
        3.2.1 父母陪伴
        3.2.2 心理辅导
        3.2.3 控制疼痛
        3.2.4 减少刺激

四、小儿全麻术后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J]. 陈莲,王金金,李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12)
  • [2]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D]. 周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骨科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影响分析[J]. 张丽华,吕香桃,韩雪丽,王小燕,张婷.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05)
  • [4]亲情陪伴在儿童手术病例全麻苏醒期躁动防控中的作用[J]. 孟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0)
  • [5]小儿气管内插管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祝丽娇. 中外医疗, 2021(05)
  • [6]侧卧位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J]. 唐珊英,吕玲玲. 中外医疗, 2020(35)
  • [7]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应用效果探讨[J]. 夏九一,杜芳. 激光杂志, 2020(11)
  • [8]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展[J]. 高振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11)
  • [9]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王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J]. 李玉洁,陈燕勤,金素琴,杨世忠.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1)

标签:;  ;  ;  

儿童全身麻醉后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