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丁逸,范佳荫,郭靖,赵向阳,顾春鹏,田寅帆,赵建业,董磊,宋建民[1](2021)在《Pt/Na0.5Bi0.5TiO3/La0.5Sr0.5CoO3电容器的结构和铁电疲劳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偏轴磁控溅射法,以单晶钛酸锶(001)Sr TiO3(STO)为衬底,不同沉积温度下外延生长了La0.5Sr0.5Co O3(LSCO)氧化物底电极。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构表征以及四探针方阻测试结果表明:LSCO薄膜外延(00l)取向最优温度沉积条件为550℃。此外,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以LSCO/STO异质结为模板,构架了Pt/Na0.5Bi0.5TiO3 (NBT)/LSCO/STO铁电电容器。XRD和AFM结构表征表明:NBT薄膜为(00l)外延结构。电流密度-电压测试曲线结果表明,室温变为70℃时,Pt/NBT/LSCO异质结漏电流密度有所增加,但未改变导电机制:低压下为欧姆导电和高压下为陷阱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在5 V驱动电压下,室温和70℃时,Pt/NBT/LSCO电容器具有饱和的电滞回线和保持特性,且经过1010翻转后,均未产生疲劳。
冯佳萌,黄梦影,郝琳,郭琳娜,王钎钎,高书涛,商宁昭,王春,王志[2](2020)在《基于包埋Al2O3的碳微球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左氧氟沙星的检测》文中指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口服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系统感染的治疗[1,2]。目前,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社会问题[3],因此开发一种廉价、简单、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左氧氟沙星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直接热解三嗪共价微孔聚合物(MCTPs)的方法,制备了包埋Al2O3的纳米碳球,用于左氧氟沙星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Al2O3-C800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出色的导电性,因此大大提高了左氧氟沙星在电极上的氧化电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Al2O3-C800修饰的传感器用于左氧氟沙星的检测具有较低的检出限(0.5μmol L-1)和较宽的线性范围(2.0-50.0μmol L-1),可成功用于人血清中左氧氟沙星的选择性测定。
王灼,王文瑾,张帅华,王春,王志[3](2021)在《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在固相微萃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TPO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道结构、较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丰富的π键体系等诸多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催化、能源转化和吸附等诸多领域。基于TPOPs的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成为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TPOP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固相微萃取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郑瑶[4](2019)在《继往开来责在斯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研究(1940-1949)》文中认为抗战以来,江西作为“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承担着重要的农业生产任务,以保障战时军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抗战之前江西境内屡遭兵祸,省内农业人口锐减,这对提高农业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战时江西高等农业教育领域仅有江西省农业院兽医专科学校,缺乏对其他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下,省内有识之士于1940年在江西泰和创建了国立中正大学及其农学院,担负起江西农业发展及国内农业改良的使命。本文第二章在大量文献资料的支撑下,展现中正大学农学院独特且艰难的发展历程:1940年胡先骕掌校后与院长周拾禄互相配合,设备仪器从无到有,农学院逐渐壮大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学院。然而好景不长,胡先骕于1944年4月因“民国日报”事件被迫辞职,经济学家萧蘧接任校长。该年恰逢日军发动“浙赣会战”,致使农学院迁校期间设备仪器惨遭损毁,历年筹办之辛苦皆付之东流,不久萧蘧因遭学生误解辞职离校。林一民接掌正大,他一方面积极筹备发展农学院院务,一方面着手处理学潮运动,但与院长周拾禄在学生管理上有不同的意见,合作一年后两人产生嫌隙,1948年暑期周拾禄离校,由王志鹄接任院长。1949年5月南昌解放,随后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易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农学院。本文第三章至第五章以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为切入点,立体呈现正大农学院九年发展历程中的学科建设情况。就师资而言,虽历经播迁,院内总有名师留守;虽人数起伏不定,但这是时代所造成大学师资频繁流动的常态,并且正大农学院师资人数较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许多“前辈”,成为国内农学院中名师齐聚的“农学重镇”。就人才培养而言,农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使命之一,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置办齐整的教学材料,寻找合适的实习场所,总是为院内学子的成才尽心竭力,其学子也不负众望,毕业后或从事农业教育,或从事科研工作,虽领域不一,但都为国内农业教育及农业发展作出了一番努力。农学院的另一个使命是进行科研,服务农业。院内诸多科研立足于国情与江西地区的农业特色,并且农学院积极与其他农事机构开展合作,推广优良农产品种植,推广农学知识与技术,改良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此外,农学院还为农界人士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诸多服务。本文结语梳理了正大农学院办学的经验教训与所获成就,以期鉴古知今。中正大学农学院在发展变迁中有不足,如教师进修培训始终被耽搁,拟定的发展计划总是因故难以执行,这些都制约了农学院的长远发展。但是,瑕虽在,却不掩瑜。农学院创造了众多的成绩与辉煌,其培养的人才、强大的师资、科研的成果与服务都对江西农业乃至中国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发展模式对当今倡导的学科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铁绳[5](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吴靖宇,范中婧,邢菲,王忠瑞,高添,郝琳,吴秋华,王春,王志[6](2019)在《磁性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富集苯基脲除草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超交联聚合物因具有单体来源广泛、合成条件温和、催化剂廉价易得、比表面积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外交联"编织"法是制备超交联微孔聚合物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新合成策略。该方法可以从低官能度化合物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和孔径可调控的超交联聚合物,进一步扩大了构筑单体的选择范围。编织超交联聚合物在催化、气体储存和分离、药物控制释放、储能、吸附、色谱分离、传感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金迎雪,孙可欣,王闯,王钎钎,郝琳,王春,吴秋华,王志[7](2019)在《磁性介孔聚胺-甲醛树脂吸附萃取内分泌干扰素》文中认为通过在氨基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嫁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聚合物,制备了磁性介孔复合材料Fe3O4-mPM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热重分析等对Fe3O4-mPMF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mPMF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典型的介孔结构和高的热稳定性。
杜嘉昕[8](2019)在《基于学位论文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以2000-201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科发展水平及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表现,学位论文既能体现学科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又能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通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探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及选题领域等方面的状况,更好的服务学科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个二级学科整合组建成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并在1998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归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20403,授予管理学或教育学学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从学科设置到学科方向等都逐步走向完善,为推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做出了贡献。在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有关学科归属的争论一直存在?学科研究范式到底是什么?上位理论基础又是什么?虽然很多高校设有公共管理学院,为什么人才培养集中在教育学院,有些高校甚至在商学院、理工科学院?为什么公共管理一级博士点很少设置该学科方向?为什么高被引论文很少是热点领域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的词频统计法、引文分析法等,选取“中国知网(CNKI)”,起止时间为2000-2017年,通过“学科专业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共检索到已上传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8935篇硕博论文。从学科设置、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关键词及高被引论文和关键词等对这些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和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走向,对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从硕士学位点设置来看,大部分学校都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但主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进行培养;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点近一半高校没有设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因此,要推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必须发展教育学学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从学位论文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其学科本身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较为缺乏,大多借用公共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因此,推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理论范式的研究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今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三,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和义务教育领域,其它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学位论文的选题领域更多关注外部政策对教育的影响研究,而关于内部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学科研究特色与学校发展历史、发展平台、学校性质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推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多关注学科内部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学科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第四,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热点领域与高被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高被引论文往往不一定是研究热点。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学位论文选题中,既要考虑研究热点,也要考虑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范围内的本质问题、核心问题,而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热点,只有这样研究成果才会被更多的人去关注,认可。
李妍,尚洪琳,袁紫薇,范胜男,王娜,刘晓凤,李紫萱,唐然肖[9](2018)在《核桃壳粉和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得到核桃壳粉和核桃壳生物炭两种吸附剂,利用FTIR对两个吸附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和核桃壳生物炭均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但是核桃壳生物炭的还能有效吸附甲基橙和罗丹明B。核桃壳活性炭吸附处理甲基橙时不仅用量小,而且还不受溶液p H的影响,总之核桃壳活性炭应用范围比核桃壳粉更广,吸附效果也更好。
王俊敏,商宁昭,王春,袁紫薇,刘晓凤[10](2018)在《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微信软件凭借其操作简单和多网并容等优势,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开发和创建了河北农大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并推广给全校农林专业的学生。平台内发布每一项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仪器简介及实验室安全介绍,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实验有关的内容。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实验化学的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缺陷,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
二、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Pt/Na0.5Bi0.5TiO3/La0.5Sr0.5CoO3电容器的结构和铁电疲劳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样品制备 |
1.2 样品性能表征 |
2 结果与分析 |
2.1 NBT/LSCO/STO异质结微结构表征 |
2.2 Pt/NBT/LSCO异质结的铁电存储性能 |
2.3 Pt/NBT/LSCO异质结导电机制 |
3 结论 |
(3)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在固相微萃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 |
2 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 |
3 总结与展望 |
(4)继往开来责在斯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研究(19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一)路数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成立背景 |
一、战时江西农业的现状与重要地位 |
(一)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情况 |
(二)抗战时期的江西农业地位 |
二、战时江西高等农业教育的缺失 |
(一)晚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时代交织背景下的人才流动 |
(一)江西农业人才的回流 |
(二)战时农学人才的内迁 |
第二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发展态势 |
一、胡先骕掌校时期——茁壮发展 |
(一)充实图书资料 |
(二)添置仪器设备 |
(三)扩充实验场所 |
(四)壮大发展院系 |
二、萧蘧掌校期间——惨淡经营 |
(一)迁校避战(1944年5 月—1945年8 月) |
(二)战后复员(1945年8 月—1946年11 月) |
(三)内战学潮(1946年11 月—1947年7 月) |
三、林一民掌校期间——艰苦奋斗 |
(一)林一民与周拾禄 |
(二)林一民与王志鹄 |
第三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师资队伍 |
一、农学院的师资情况 |
(一)师资人数、研究领域、留学学历 |
(二)师资来源情况分析 |
(三)教员“留守”原因之分析 |
二、农学院的师资对比 |
(一)与校内其他院系对比 |
(二)与国内其他农学院对比 |
三、农学院的知名师资 |
(一)国内农学领域学科带头人 |
(二)任职任教的四位学部委员 |
(三)与农学院同甘共苦的教授 |
第四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人才培养 |
一、农学院的学生情况 |
(一)学生来源、招录人数、专业选择 |
(二)学生成绩与培养质量 |
二、农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法 |
(一)结合实际设置科系专业与课程 |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三)以实习检验学理 |
三、学生毕业去向及院内知名校友 |
(一)学生毕业去向及就业选择方向 |
(二)农学院内各系知名校友 |
第五章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 |
一、农学院的科研工作 |
(一)科研准备 |
(二)科研活动 |
(三)科研成果 |
二、农学院的社会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问题提出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
三、文献综述 |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
一、教师检定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
一、启蒙到专业 |
二、探索与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
二、教师培训制度 |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
一、综合化 |
二、开放化 |
三、高端化 |
四、一体化 |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
一、师范专业设置 |
二、师范专业认证 |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基于学位论文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以2000-201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词频统计法 |
1.4.3 引文分析法 |
2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授权学位点及理论基础分析 |
2.1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整体发文情况分析 |
2.1.1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文学校情况分析 |
2.1.2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分年度发文情况 |
2.1.3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分学校分年度发文情况 |
2.2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授权学位点情况分析 |
2.2.1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所在学校和学位点情况 |
2.2.2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指导老师所在机构及学位点情况 |
2.3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分析 |
2.3.1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情况 |
2.3.2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层次情况 |
2.3.3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国家基金项目支撑情况 |
2.4 小结 |
3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 |
3.1 关键词词频及共现总体分析 |
3.1.1 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词频及共现分析 |
3.1.2 博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词频及共现分析 |
3.2 学位论文分年度关键词分析 |
3.2.1 “高校扩招”前期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
3.2.2 “高校扩招”时期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
3.2.3 后“高校扩招”时期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
3.3 学位论文分学校关键词分析 |
3.3.1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3.2 天津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3.3 西南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3.4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3.5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3.6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
3.4 小结 |
4 高被引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 |
4.1 高被引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 |
4.2 高被引博士论文关键词分析 |
4.3 高被引学位论文关键词与学位论文关键词关系分析 |
4.4 小结 |
5 主要结论及创新 |
5.1 主要结论 |
5.1.1 强化学科特色发展 |
5.1.2 推动理论范式研究 |
5.1.3 不断扩展研究领域 |
5.1.4 强化学科基础研究 |
5.2 主要创新 |
5.2.1 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
5.2.2 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科归属、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选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
5.3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核桃壳粉和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吸附剂的制备 |
1.2 吸附剂的结构表征 |
1.3 吸附实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附剂的结构表征 |
2.2 染料种类的影响 |
2.3 溶液p H对吸附平衡的影响 |
2.4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平衡的影响 |
3 结论 |
(10)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背景 |
二、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模式 |
(一) 创建订阅号 |
(二) 微信公众号框架设置 |
(三) 资源推送 |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四、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五、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再建设 |
四、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Pt/Na0.5Bi0.5TiO3/La0.5Sr0.5CoO3电容器的结构和铁电疲劳特性[J]. 丁逸,范佳荫,郭靖,赵向阳,顾春鹏,田寅帆,赵建业,董磊,宋建民. 硅酸盐学报, 2021(10)
- [2]基于包埋Al2O3的碳微球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左氧氟沙星的检测[A]. 冯佳萌,黄梦影,郝琳,郭琳娜,王钎钎,高书涛,商宁昭,王春,王志. 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 2020
- [3]三嗪基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在固相微萃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王灼,王文瑾,张帅华,王春,王志. 色谱, 2021(02)
- [4]继往开来责在斯 ——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研究(1940-1949)[D]. 郑瑶.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磁性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富集苯基脲除草剂中的应用[A]. 吴靖宇,范中婧,邢菲,王忠瑞,高添,郝琳,吴秋华,王春,王志. 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9
- [7]磁性介孔聚胺-甲醛树脂吸附萃取内分泌干扰素[A]. 金迎雪,孙可欣,王闯,王钎钎,郝琳,王春,吴秋华,王志. 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9
- [8]基于学位论文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以2000-201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D]. 杜嘉昕.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8)
- [9]核桃壳粉和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J]. 李妍,尚洪琳,袁紫薇,范胜男,王娜,刘晓凤,李紫萱,唐然肖. 广州化工, 2018(21)
- [10]实验化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 王俊敏,商宁昭,王春,袁紫薇,刘晓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