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韩国海[1](2021)在《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大学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事业上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当前实践来看,大学师德建设仍存在内涵不清及层次模糊的认识困境、难以企及或驱动不力的制度困境、粗放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组织困境。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力争一流的教师日常教学和世界优秀伦理道德作为师德建设的根本依据。不断创新大学师德建设的科学路径,通过凸显大学师德建设的专业边界、构建大学师德建设的规范体系、健全大学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塑造大学师德建设的全员文化来保障大学师德建设的有效性,进而打造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
张洪华,刘新钰,郑辰[2](2021)在《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师德内涵具有二重性、层次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在遵循共性特征基础上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当前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师德认知简单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明显、师德评价重规制轻养成、师德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新时代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坚持思想铸魂和价值导向,完善职业学校师德规范体系,以追求师生未来幸福为旨归,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构建师德管理长效机制。
刘莉[3](2021)在《师德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孔程程[4](2021)在《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教师的德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在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将这种高尚的道德通过学生传播到社会,帮助社会树立向上向善的道德面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也彰显了教师师德培育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施教主体,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价值观的责任,只有中小学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因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培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针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小学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找出其师德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适切路径,以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帮助。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四个维度,对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2名中小学新手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对中小学新手教师的师德现状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并以现状为基础,归纳概括了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情怀不高,奉献意识薄弱;道德约束力偏低,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学识有待提升,教学经验不足;仁爱之心淡薄,公平意识不足四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从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三个维度对影响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建设的因素进行总结。着眼问题与影响因素,从学校、社会以及中小学新手教师自身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培育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适切路径: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最后,要提升新手教师加强师德培育的自觉性。
金兰[5](2021)在《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时间并不长,从最早的1991年教育部门颁布《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到现在,已近30年。在这期间,虽然教育部在各种有关教育督导评估的政策文件中屡次提及要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然而,这一要求既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实现,更未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上海虽然在2005年以政府教育督导室名义正式推出有关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文件,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宝贵尝试并未持续下去:2006年微调后的十五年里,相关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既未得到更新,实践层面上的德育专项督导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现象令人关注与深思。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历史演变的回顾和现状反思,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之所以迟迟未能从综合性督导评估中分化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有关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这一现实又深深地植根于“德育”本身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为了推进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专业化,提升德育督导评估的质量,有必要强化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多年来,人们一直指责或抱怨,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这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未能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有密切关系的。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督导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反思与分析,探讨了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阐述了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理论依据,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和如何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接着,论文以包括国家和上海市区两级总共16套有关德育督导评估的文本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对现有的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现有评估指标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估指标未能将反映德育成效的结果类指标,与体现德育实施的过程类指标区分开来;不同层级指标之间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未能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不断分化原则;同级指标之间的划分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没有保持逻辑上的相对独立性;某些指标的用词与表述比较随意,缺乏清晰的界定;不同文本之间同一指标的表述差异较大。现有评估标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结果类评估标准未能有效反映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部分过程类评估标准未能充分反映学校德育实施与保障方面的重要要求;部分评估标准未能充分涵盖对应指标的核心要素,具体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与对应指标的匹配性较低。现有评估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部分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有效性未得到检验;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种类较少,并且与评估内容的适配性不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论文采用“总结与反思实践经验”“统合德育政策与法规要求”“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论,尝试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本研究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包括“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接着,论文采用呈现典型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上述三类指标评估标准的研制过程与结果。最后,本研究主张借助专业力量研发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具,建立相应的“质检”体系,吸纳现有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精华”,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体系。
赵小东[6](2021)在《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以大理州高校为例》文中认为教师是品行之师,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德品行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以德育人。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理州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师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与建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理论概述。主要阐述师德建设的内涵、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师德理论、习近平关于师德的重要论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六个方面呈现了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并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引领、实践载体、激励表彰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建设的成效。第四部分,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德考核指标趋于形式化、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效果不佳、师德准入制度不规范、师德培训方式单一、制度规范宣传不到位;师德内涵认识不足、师德价值观功利化、育人意识淡薄、学术心态浮躁。其主要成因有:市场经济多变性与西方价值观渗透等社会环境因素;师德制度形式化和教师期望与待遇不同步等高校体制因素;思想认识与素养不足等教师自身因素。第五部分,加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基于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加强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健全师德惩处机制、优化师德考核评价、丰富师德培训体系、严格师德准入标准、扩大师德宣传力度;加强师德顶层设计与党建引领、提升教师社会声望、建设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价值导向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育人使命、提高教师自律等建议。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徐洁,郭龙[7](2021)在《高校教师师德内涵研究及师德建设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清楚界定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对指导高校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界定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适应、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相适应、与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相适应和与加强现代化大学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结论/发现】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努力加强传统师德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构建新时代的师德文化,将师德师风融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钱顺[8](2021)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多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兴国必先强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等内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质,更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路径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阐述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师德的内涵与特征、师德建设的内涵与特征、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对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师德文化,从师德的历史性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历代国家领导人对师德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加深对师德内涵的理解。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以及原因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之上,对高校师德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原因分析主要从高校教师政治引领工作虚化、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师德建设氛围营造不浓厚、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为路径探析。主要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校师德规范为标准,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法律制度为底线,突出师德建设的方向性、整体性、示范性和约束性展开论述。
靳伟,李肖艳,刘乔卉,刘静,裴淼[9](2021)在《论师德学习的内涵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师德是中国教育和教师政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教育界对师德内涵尚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师德工作中缺乏明确的工作内容。师德政策中强调制度性和外控性,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文本出发,结合道德学习、道德形成的脑机制和伦理学等相关研究提出并建构师德学习的内涵,认为师德学习是指教师从师德困境出发,逐步学习师德规范,并最终形成教师美德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师德敏感、情感、推理、行动、意志和品性的交互作用,并受到良心和荣誉两方面的影响。
秦苗苗[10](2020)在《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随之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并成为关涉“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关键。教师作为完成这一使命的特殊主体,其师德起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非常关注师德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到学校实地调研、与师生促膝长谈,并且通过书信来往,勉励慰问广大师生。同时掌握学生成长需要、教师发展特点的一手资料,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反复强调师德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明确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他先后于2013年教师节致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出“三个牢固树立”;2014年教师节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时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引路人”及“四个统一”;2018年教育大会上提出“三个传播”“三个塑造”;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六要”标准等一系列关于师德的最新论断,为新时代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培养确定了努力的方向,逐渐形成了具有高度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师德建设相关论述。该论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布局,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新时代下培养优秀教师队伍需求的正确把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强国的理论支撑。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明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着提高。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年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当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研究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一些学术成果对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理论思想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大多聚焦于习近平师德建设内容的简单论述,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学术观点重复率高。综合考虑当前学术研究的不足与国家教育发展迫切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本论文立足于习近平教育施政实践,系统阐述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和路径探索,深入分析理论特征、继承发展和时代价值,力求在前人研究水平上、尤其是针对不足,再做深入探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了论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介绍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梳理了理论基础和发展过程。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高尚师德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政治站位,恪守道德规范和涵养高尚人格,增强学识素养和不断守正创新,心怀宽仁慈爱和践行敬业奉献;进而提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教师引入培养考核机制、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环境、发挥教师主观能动等措施,切实推进了师德建设。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特征。其一,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人本思维;其二,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突出了锻造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体现战略思维;其三,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划定了师德红线,体现底线思维;其四,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深化了协同育人,体现系统思维。这几个理论特征彼此联系、密不可分,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共同彰显了习近平的教育管理智慧。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在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从全局角度考虑教育和教师问题,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教师队伍建设。这其中既有对以往优良传统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提炼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中关于师德建设初心、建设内容、建设路径上的继承和发展,是探明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形成与发展机制的应然之举。第六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首先,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实现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的理论升华。其次,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在他的领导下,师德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化了师德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丰富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二、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及价值 |
(一)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 |
(二)大学师德建设的价值 |
二、大学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 |
(一)实践异化使师德建设存在内涵不清及层次模糊的认识困境 |
(二)实践简化使师德建设陷入难以企及或驱动不力的制度困境 |
(三)实践泛化使师德建设出现粗放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组织困境 |
三、大学师德建设内容确立的依据 |
(一)历史的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二)社会需要的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三)现实的依据:力争一流的教师日常教育教学 |
(四)交流互鉴的依据:世界优秀伦理道德 |
四、大学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明确大学师德建设的专业边界 |
(二)构建大学师德建设的规范体系 |
(三)健全大学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
(四)塑造大学师德建设的全员文化 |
(2)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
(一)师德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1. 师德内涵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 |
2. 师德内涵具有不同维度的层次性特征。 |
3. 师德内涵具有边界模糊性特征。 |
(二)师风内涵及其与师德的关系 |
(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
二、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
(一)在师德认知方面,存在简单化倾向 |
(二)在师德规范方面,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明显 |
(三)在师德评价方面,目的与方式呈现背反 |
(四)在师德管理方面,缺乏长效机制 |
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
(一)坚持思想铸魂和价值导向,以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重要论述为职业学校师德教育的根本内容 |
(二)以类型特征为引领,完善职业学校师德规范体系 |
(三)以追求师生未来幸福为旨归,促进职业学校师德评价转向 |
(四)以日常工作为抓手,构建师德管理长效机制 |
(4)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
2.师德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应然诉求 |
3.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是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核心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新手教师 |
2.师德 |
二、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理论依据 |
(一)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
(二)ERG理论 |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三、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现状审视 |
(一)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二)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2.学生评价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结果与分析 |
3.不同阶段教师评价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结果与分析 |
四、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情怀不高,奉献意识薄弱 |
1.入职动机功利性显着 |
2.奉献意识淡薄 |
(二)道德约束力偏低,人际沟通能力较弱 |
1.为人师表意识欠缺 |
2.与家长沟通不够 |
(三)学识有待提升,教学经验不足 |
1.提升方式单一 |
2.教学经验不足 |
(四)仁爱之心淡薄,公平意识不足 |
1.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 |
2.对学生存在差别对待的现象 |
五、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社会因素 |
1.功利主义价值观抬头 |
2.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 |
3.家长教养观念错位 |
4.社会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二)学校层面 |
1.工作任务繁重,薪资待遇偏低 |
2.师德培训缺乏系统性 |
3.师德评价标准尚未健全 |
4.师德师风监督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 |
(三)教师自身因素 |
1.教师自身对师德重视不够 |
2.非师范的教育经历 |
六、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路径 |
(一)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
1.树立价值引导新风向 |
2.创设尊师重教新局面 |
3.建立教师准入新机制 |
4.把握社会舆论新导向 |
(二)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 |
1.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
2.完善师德培训机制 |
3.改进师德考评方式 |
4.规范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 |
(三)提升新手教师加强师德培育的自觉性 |
1.树立理想信念 |
2.培育道德情操 |
3.掌握扎实学识 |
4.加强仁爱之心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5)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
(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
(二)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成为老大难 |
(三)提升德育实效亟需专项督导评估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一)德育督导 |
(二)德育评估 |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的思路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与依据 |
一、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 |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 |
(二)从现实的角度看 |
二、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依据 |
(一)学理依据 |
(二)政策与法规依据 |
第三章 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框架体系现状调查 |
一、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结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
(二)对过程和保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
二、德育督导评估的标准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结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
(二)对过程与保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
三、德育督导评估的方法体系现状调查 |
(一)对现状的描述与呈现 |
(二)对现状的分析与判断 |
第四章 改进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改进后的指标体系及阐释 |
二、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标准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三个典型的改进尝试 |
三、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
(二)改进的初步尝试 |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以大理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研究进程 |
第一章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师德建设 |
(二)新时代 |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的师德理论 |
(二)习近平关于师德的重要论述 |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二章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四)调查的样本统计 |
(五)访谈的内容与方式 |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
(一)教师政治态度端正,师爱情感浓厚 |
(二)教师坚守潜心育人,教学严谨负责 |
(三)教师坚持身正为范,积极服务社会 |
(四)高校师德考核评价较具体,但运用趋于形式化 |
(五)高校师德激励方式较丰富,但未满足实际需要 |
(六)高校师德培训方式较多元,但培训效果不理想 |
三、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一)师德组织建设较完善,有效落实师德建设 |
(二)师德相关制度较丰富,明确教师行为规范 |
(三)师德建设实践较多样,提高教师德性素养 |
(四)特色党建促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党性修养 |
(五)坚持师德创优奖励,树立师德典型示范 |
第三章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制度建设有待优化 |
(二)师德观念有待提升 |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社会环境因素 |
(二)高校体制因素 |
(三)教师自身因素 |
第四章 加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一、完善高校师德管理机制 |
(一)加强师德监督机制,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
(二)完善师德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精神境界 |
(三)健全师德惩处机制,杜绝师德行为蔓延 |
(四)优化师德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 |
(五)丰富师德培训体系,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
(六)严格师德准入标准,严把教师队伍入口 |
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师德氛围 |
(一)加强师德顶层设计,重视师德发展 |
(二)加强以党建促师德,发挥党员作用 |
(三)提升教师社会声望,促进提振师道 |
(四)建设正确舆论导向,塑造教师形象 |
(五)扩大师德宣传力度,增强师德意识 |
三、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
(一)坚持价值导向,凝聚思想共识 |
(二)坚持真学真信,坚定理想信念 |
(三)加强立志乐道,牢记育人使命 |
(四)坚守博学知新,促进师德自律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解析 |
2.1.1 师德的内涵 |
2.1.2 师德的特征 |
2.1.3 师德建设的内涵 |
2.1.4 师德建设的特征 |
2.1.5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
2.2 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师德文化 |
第3章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问卷现状调查 |
3.1.1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问卷调查的设计 |
3.1.2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问卷调查的描述 |
3.1.3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
3.2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
3.2.1 师德认知客观理性,整体师德素养较高 |
3.2.2 师德综合评价良好,师德表现获较高认可 |
3.2.3 师德管理进一步细化,实行“一票否决制” |
3.2.4 师德建设体系更加完备,建立起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
3.3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
3.3.1 师德建设的价值认识不足 |
3.3.2 师德建设要求整体把握不准确 |
3.3.3 师德建设管理落实方面不严格 |
3.4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教师政治引领工作虚化 |
3.4.2 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
3.4.3 师德建设氛围营造不浓厚 |
3.4.4 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善 |
第4章 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
4.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师德建设的方向性 |
4.1.1 明确政治方向,加强高校教师爱国忠诚教育 |
4.1.2 提高政治素养,加强高校教师敬业奉献教育 |
4.1.3 严明政治纪律,加强高校教师诚信意识教育 |
4.1.4 严格政治标准,加强高校教师修身养德教育 |
4.2 以高校师德规范为标准,突出师德建设的整体性 |
4.2.1 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设计,坚持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统一 |
4.2.2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崇高与底线相统一 |
4.2.3 营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统一 |
4.2.4 加强师德建设保障支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统一 |
4.3 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突出师德建设的示范性 |
4.3.1 引导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4.3.2 引导高校教师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个人人格魅力 |
4.3.3 引导高校教师锤炼扎实学识,做学生合格引路人 |
4.3.4 引导高校教师富有仁爱之心,献身教育事业发展 |
4.4 以法律制度为底线,突出师德建设的约束性 |
4.4.1 细化法规,形成系统性的师德标准体系 |
4.4.2 注重过程,确保师德建设法规制定的民主性 |
4.4.3 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师德法规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论师德学习的内涵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师德学习内涵建构的政策基础 |
(一)师德的内涵:以政治规范为重的规范性师德 |
(二)师德形成的策略:制度规训促进师德修养 |
三、师德学习内涵建构的学术基础 |
(一)道德学习研究:道德本能基础上通过多种路径成为一个有道德规范和美德的人 |
(二)道德形成的脑机制研究:道德形成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三)道德形成的伦理学研究:师德形成是良心和荣誉共同作用下,从规范伦理走向美德伦理的过程 |
四、师德学习的内涵建构:纲领性定义与分析框架 |
五、结语 |
(10)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
2.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 |
2.1.1 世界交往环境对师德提出新的挑战 |
2.1.2 建设教育强国对师德提出新的亟需 |
2.1.3 教师队伍建设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
2.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
2.2.2 列宁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
2.2.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
2.2.4 传统文化中关于师德建设的历史积淀 |
2.3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发展过程 |
2.3.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萌芽期(1982-2012年) |
2.3.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发展期(2012-2017年) |
2.3.3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成熟期(2017-今)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 |
3.1 习近平对新时代师德的内涵界定 |
3.1.1 高尚师德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政治站位 |
3.1.2 高尚师德体现在恪守道德规范和涵养高尚人格 |
3.1.3 高尚师德体现在增强学识素养和不断守正创新 |
3.1.4 高尚师德体现在心怀宽仁慈爱和践行敬业奉献 |
3.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五个抓手 |
3.2.1 掌握意识形态话语 |
3.2.2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3.2.3 完善“引培考”机制 |
3.2.4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
3.2.5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特征 |
4.1 突出立德树人体现人本思维 |
4.1.1 将教师和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双主体 |
4.1.2 将满足师生需要作为师德建设的目标 |
4.1.3 将优秀教师和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推力 |
4.2 锻造师德师风体现战略思维 |
4.2.1 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上强调政治战略 |
4.2.2 教师师德师风锻造上体现目标战略 |
4.2.3 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上立足知行战略 |
4.3 划定师德红线体现底线思维 |
4.3.1 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底线 |
4.3.2 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学的底线 |
4.4 深化协同育人体现系统思维 |
4.4.1 定义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体现整体性 |
4.4.2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育共同体体现协同性 |
4.4.3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体现建设开放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
5.1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继承与发展 |
5.1.1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继承 |
5.1.2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发展 |
5.2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 |
5.2.1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继承 |
5.2.2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发展 |
5.3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继承与发展 |
5.3.1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继承 |
5.3.2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发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 |
6.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价值 |
6.1.1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 |
6.1.2 实现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理论升华 |
6.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实践意义 |
6.2.1 领导师德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
6.2.2 深化师德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 |
6.2.3 丰富师德建设的有效工作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韩国海.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2)
- [2]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问题与对策[J]. 张洪华,刘新钰,郑辰. 职教论坛, 2021(11)
- [3]师德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影响研究[D]. 刘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4]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D]. 孔程程.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D]. 金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以大理州高校为例[D]. 赵小东. 大理大学, 2021(11)
- [7]高校教师师德内涵研究及师德建设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 徐洁,郭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02)
- [8]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D]. 钱顺.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9]论师德学习的内涵建构[J]. 靳伟,李肖艳,刘乔卉,刘静,裴淼. 教师教育研究, 2021(01)
- [10]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D]. 秦苗苗.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