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学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宋丽美[1](2021)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娜仁花[2](2021)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文中提出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新课程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也开始注重学科融合。本文分析小学英语人教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设计地理知识辅助小学英语的教学案例,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化推进打好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教学问题,并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多向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丰富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中地理知识的认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明确教师教案及执教方向,提高教师整合、重组并生成教学内容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本文以义务教育人教版PEP英语教材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有关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作为依据,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筛选出的5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5个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再实施自己的案例并加以反思,以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对比之前的教学案例,学生更向往现在的教学方式,老师不会一味的讲解,而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注重学科融合,融入简单的地理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拓视野,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素养。得出以下结论: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季节与天气、地球运动、时差、地形地貌等多个方面。本文中用表格和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统计后涉及到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4种类型;本文中设计了5份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实施后得出结论,英语课堂融入地理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其中的地理知识能帮助解读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自实施案例,就如何设计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辅助地理知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问题,从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过程及选择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依据课程标准,升华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用拓展环节和课外活动,做延伸和补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话题,创设情景;借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的6个策略。
薛诗雯[3](2021)在《《社会科教育》中的美国社会科教育 ——以“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美国社会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历史为核心的社会学科综合课程,而历史教育集中体现在“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中,“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是社会科课程体系“十大主题轴”中的极为重要的,也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题轴。通过“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来考察美国社会科教育现状。本文所依据的资料主要为2010—2019年美国社会科权威杂志《社会科教育》。《社会科教育》是由全美社会科协会自主发行的学术期刊。刊文都是经由相应领域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精心筛选,每篇刊文的作者也都是在社会科教育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杂志刊文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显示了美国社会科教育不断改革演进的实际状态。通过对2010年-2019年这十年的杂志刊文的梳理,笔者归纳了美国社会科教育在“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中的三大具体表现:第一,建构时空观念;第二,培育国家意识;第三,培养全球观念与多元文化视野。并且每个方面配合1-2个实例进行解释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在论文论证分析过程中,将美国与中国、日本两国社会科教育进行比较,考察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教育的特点。虽然中、日、美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科作为培养全面发展、有责任感的公民的中小学人文素养学科综合课程,备受各国重视。通过三国社会科在课程演变、课程目标、教科书三方面的比较,笔者总结出了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教育的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以历史为核心;第二,关注国家意识与全球观念的培育;第三,开放性、实践性强。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教育的经验值得我国中小学社会科教育借鉴。然而,由于国情不同,我们要选择性地借鉴这些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科教育道路。
张淋[4](2021)在《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内容为实践指明了方向,要求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课改牵引着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学要建立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各自的作用,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要求逐渐深入人心,并被要求落实到教学中。因此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调动学生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重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探究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其内容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探究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据,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先行组织者策略符合学生语文阅读的要求、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功能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推动作用,以及前人相关实证研究的证明。第三部分是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第四部分根据调查分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发现阅读教学前教师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准备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低效;以及在教学之后缺乏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探究。第五部分是从三个方面探究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课前做好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准备、课中多途径展开应用,以及课后加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探究,第六部分呈现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对并其进行说明。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董雅芳[6](2020)在《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经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也占有重要比例,可是传统的以单篇古诗词为主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古诗词的品析被简化为机械的字句翻译,忽略了学生对诗中情感的涵咏体会;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学生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过于重视默写背诵,却缺乏有效的指导等等。主题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背景,提倡多学科融合、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丰富性、人文性、拓展性的特点。内容上,中国古典诗词自身的题材是主题教学议题的天然来源。从教学方式来看主题教学引入诗歌教学中有利于克服传统单篇古诗词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前辈关于“古诗词教学”“主题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结合初中“部编本”教材,在详细分析古诗词篇目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确定可以立足诗歌教学的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主题,并且对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等有较为全面的设想,同时就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主题教学举出具体的案例,最后进行反思,希望能为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论文的正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首先对主题教学进行定义与比较,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可行性及价值分析。第二部分是篇目分析,包括统编本古诗词主题教学篇目分析及主题确定。第三部分是实践探究,包括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教学流程的构想,同时举出案例设计,并进行反思。
史安辰[7](2020)在《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关于教科书内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2019年高中历史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统编版),通过梳理和通读统编版教科书发现,指导思想、编排体例以及内容选取等与岳麓版教科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历史教科书的研究现状进行完整梳理。贯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教科书编写理念、教科书结构、教科书内容选择等进行比较,明确教科书编写原则。以统编版“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相关内容为着眼点,从两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框架结构、单元导语、课文系统、课文辅助系统等四个方面比较其发展变化,分析两版教科书的利弊,有利于教师对教科书进行梳理和整合。最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鸦片战争》内容为落脚点,通过对两版教科书内容的具体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实施,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提出使用建议。本文在理论上,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具体要求为基准,立足国家意志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分析岳麓版与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不同编写依据和特色。实践上,以岳麓版为基础,结合统编版的优势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使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李璐君[8](2020)在《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有统编版教材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排理念,突出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编排模式,更加注重单元、年段、整套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及知识的整体性。本研究将聚焦于单元结构,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梳理了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献,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仍值得探索:一是单元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二是单元教学设计背后各个环节关联性和整体性,三是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整体学习能力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并可以进行有效评价。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单元结构”的角度设计出与教材编排更为贴合的整体教学模式。首先,研究明晰了小学语文单元结构等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基于定义,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知识、部编版教材编排理念等要素,对研究所选单元的单元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控整个单元结构,同时对学生基于本单元结构的学习心理过程从一般性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学习心理两方面展开分析。接着,基于第二、三章对单元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在第四及第五章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评价。研究运用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增进对目标的理解,提高目标的准确性,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本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做出具体的组织与安排,在整个学习活动安排中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基于单元结构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整体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出发,依据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定教学评价,最终组织并安排具体教学活动,以及基于此模式所设计的“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前者应该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而后者尝试提升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的检验,期待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实践,开展实践性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
李熹萌[9](2020)在《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专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交际语境写作作为一种新兴的作文教学理论,经由国外传入,在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际语境写作指出,写作是在特定的语境下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行为。它主张创设真实或拟真的写作任务情境,强调写作时对作者、读者、写作目的、文体等语境要素的选择。交际语境写作超越了传统的写作教学范式,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到语言表达最本真的状态。长期以来,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只有理论阐述,相关教学实践缺乏合理的分析和总结,本论文旨在利用相关理论模型,对典型课例进行研究,以期总结有益规律,指明实践探索的路径、方法和重点,为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借鉴,丰富相关的写作教学理论。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从写作教学的现状谈起,阐述了课程标准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强调了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研究价值,从而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下来论文对“语境”“交际语境”“交际语境写作”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准备;第三章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总结了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相关要素和模型,为后面的课例研究提供了依据;第四章相关教学课例的收集和分析,采用课例分析法,重点对“感受真实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写作”“由‘穿睡衣上街’说起”两篇课例根据教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优点和缺点;第五章基于上述分析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建议,通过上一章的课例分析,总结有益经验,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第六章结合初中统编本教材和课程标准,尝试进行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设计,突出强调了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以文献研究法和课例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课例,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指明了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的路径和方法: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中,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开发生活化的写作话题,设计要素明确的写作任务;课中实施阶段应积极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写作内容,灵活运用RATF策略,为学生搭建写作要素分析表,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评改反馈阶段教师要注意作文评改主体多元化,还原交际语境,提供评价清单,拓展交际平台,分享交流写作成果。
蔡园园[10](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问题的检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方式。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高中历史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培养下,帮助高中生整体认识历史,把高中生培养成为坚持唯物史观,具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新青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实际层面高中历史教学却与之相差甚远,依旧以“分数”为导向,教学往往存在“碎片化”,这种“碎片化”有别于史学研究中的“碎片化”,此处的“碎片化”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历史知识分为多个知识点,注重知识点,而忽视知识整体的一种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这种“碎片化”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就问题论问题、缺乏长时段意识、疏离宏大叙事。此种教学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诸如,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课时设置少、历史教材编写碎片化、学生认知的偏差、历史教师素质偏下。“碎片化”教学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破坏了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不仅不利于高中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还会阻碍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发展,提高高中生的历史素养,会通宏观与微观,客观与主观,多层面多角度地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克服“碎片化”教学,具言之,主要从教师、教材、教法、学生、评价等方面入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学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学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国际研究背景 |
2.国内研究背景 |
3.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意义 |
2.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四)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1.理论基础 |
2.概念界定 |
一、小学英语教材中地理知识的分析 |
(一)分析目的 |
1.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
2.地理知识辅助小学英语教学 |
(二)分析内容 |
1.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类 |
2.小学英语教材组成分析及地理知识的体现 |
(三)分析启示 |
1.地理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2.地理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二、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目的 |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
2.有助于教师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 |
3.丰富教师教学形式 |
4.提供论文写作依据 |
(二)案例选取与类型 |
1.典型案例选取 |
2.案例类型 |
(三)案例分析过程 |
(四)案例分析启示 |
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
1.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
2.依据小学英语教材特点 |
3.依据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
(二)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 |
1.案例设计的原则 |
2.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
(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
1.教学案例选择 |
2.教学案例呈现 |
四、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的实施 |
(一)教学案例实施 |
1.教学对象的选择 |
2.教学案例的实施 |
(二)实施案例后的评价 |
(三)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 |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帮助解读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
3.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
附录二: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三:蕴含地理知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表 |
致谢 |
(3)《社会科教育》中的美国社会科教育 ——以“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主旨与意义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社会科 |
(二)美国社会科 |
三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美国相关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 创新之处与局限 |
第一章 美国社会科及其课程标准 |
第一节 美国社会科及其课程标准的发展 |
一 美国社会科的产生 |
二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发展 |
第二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2010年) |
一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2010年)的主要内容 |
二 十大主题轴 |
三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2010年)的特点 |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C3框架(2013年) |
一 C3框架的主要内容 |
二 C3框架与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 |
第二章 《社会科教育》中美国社会科教育的具体表现 |
第一节 美国社会科权威杂志——《社会科教育》 |
第二节 《社会科教育》在“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中的具体表现 |
一 建构时空观念 |
二 培育国家意识 |
三 培养全球观念与多元文化视野 |
第三章 关于美国社会科教育中“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关于“一战”时期的历史 |
第二节 人权、国家意识、全球观念与多元文化视野的培养 |
一 人权 |
二 国家意识 |
三 全球观念与多元文化视野 |
第三节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以“国家历史日”为例 |
一 国家历史日主题及主题的选择 |
二 差异教学 |
三 探究型课堂的“做中学” |
第四章 美、中、日三国比较看美国社会科教育特点 |
第一节 美、中、日三国社会科教育比较 |
一 社会科课程演变的比较 |
二 社会科课程目标的比较 |
三 社会科教科书的比较 |
第二节 美国社会科教育的特点 |
一 以历史为核心 |
二 关注国家意识与全球观念的培育 |
三 开放性、实践性强 |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教育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社会科教育》杂志关于建构时空观念刊文概览 |
附录B:《社会科教育》杂志关于培育国家意识刊文概览 |
附录C:《社会科教育》杂志关于培养全球观念与多元文化视野刊文概览 |
附录D:《世界文化与地理》(World Cultures and Geography)目录 |
附录E:《历史与社会》目录 |
附录F:《中学社会》目录 |
致谢 |
(4)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课程改革的引领 |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 |
(三)初中学段的特殊性 |
(四)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五、理论基础 |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依据 |
第一节 先行组织者策略符合学生语文阅读的心理要求 |
一、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 |
二、《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 |
第二节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功能 |
一、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
二、强化学生认知,促进有意义学习 |
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
第三节 实证研究的证明 |
第二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实施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 |
一、课前情况的调查 |
(一)对教师的调查 |
(二)对学生的调查 |
二、课中情况的调查 |
(一)对教师的调查 |
(二)对学生的调查 |
三、课后情况的调查 |
(—)对教师的调查 |
(二)对学生的调查 |
第三节 访谈调查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与实施 |
三、访谈结果和分析 |
第三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课前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准备不足 |
一、教师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准备不到位 |
(一)教师的观念有待转变 |
(二)对教材系统的把握程度低 |
(三)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设计不足 |
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
第二节 课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低效 |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缺失 |
(一)难以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 |
(二)缺乏对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的自觉性 |
二、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 |
第三节 课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探究不足 |
一、课外阅读开展较低效 |
(一)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联系不够紧密 |
(二)课外阅读资源价值未被开发 |
二、课后整理方法有待改善 |
第四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课前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充分准备 |
一、教师全方位落实应用的筹备工作 |
(一)更新教学观念 |
(二)准确把握教材系统 |
(三)选择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
二、充分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一)以学生兴趣为牵引,引导主动学习 |
(二)以教材为驱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动机 |
第二节 课中完善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
一、自主探究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 |
(一)将课外阅读资源转化成课内教学资源 |
(二)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 |
(三)掌握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
二、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
第三节 课后加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探究 |
一、高效开展课外阅读 |
(一)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
(二)挖掘课外阅读资源的价值 |
二、完善学生整理的方法 |
(一)多途径开展课内阅读学习的整理 |
(二)系统整合课内外阅读学习的内容 |
第五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一节 课前准备 |
第二节 课中实施教学 |
一、介绍先行组织者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二)呈现学习目标 |
二、呈现学习材料 |
三、强化认知结构 |
第三节 课后梳理巩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 |
(二)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现状 |
(三)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古诗词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及价值分析 |
第一节 主题教学概念及特点 |
一、差异:与“群文阅读”、“项目学习” |
二、耦合:古诗词与主题教学 |
三、界定:教学目标、特点与原则 |
第二节 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可行性 |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教材理念的契合 |
三、古典诗词的特性 |
第三节 古诗词主题教学的价值分析 |
一、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
二、补充教材篇目编排的不足 |
三、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
四、提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水平 |
第二章 统编本古诗词主题教学篇目分析及主题确定 |
第一节 统编本教材中古诗词相关篇目初探 |
一、课内外古诗词的选文分析 |
二、古诗词有关的综合性学习 |
三、积累拓展中的古诗词 |
第二节 古诗词主题教学中“主题”的来源依据 |
一、诗歌自身的主题 |
二、教材中的单元主题 |
三、综合性学习中的文化主题 |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实践探究 |
第一节 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教学构想 |
一、教学目标的契合关联 |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取舍 |
三、教学方法的互动融合 |
四、教学环节的聚合发散 |
五、教学评价的鼓励生成 |
第二节 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案例设计 |
一、古诗苑漫步——“离愁别绪”的诵、品、辑 |
二、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编写依据比较 |
一、相同之处 |
(一)指导思想——唯物史观 |
(二)编写理念——育人为主 |
(三)教科书内容选择——时代性和学术性 |
二、不同之处 |
(一)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
(二)教科书版本——一纲多本到统编统用 |
(三)教科书结构——专题史到通史 |
第三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内容比较 |
一、历史课程标准表述比较 |
(一)内容要求——基础性到系统性 |
(二)活动建议——注重体验到深度学习 |
二、教科书编写框架结构比较 |
(一)编排体例——专题体例到通史体例 |
(二)单元名称——通俗易懂到画龙点睛 |
三、单元导语比较 |
四、课文系统比较 |
(一)标题设置——简单陈述到简练精确 |
(二)子目设置——简洁明晰到注重时序 |
(三)课文内容——详略得当到层次分明 |
五、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
(一)图片图表——形式丰富多彩 |
(二)课文前设——引导启发思考 |
(三)课文旁设——充分聚焦重点 |
(四)课文后设——注重拓展探究 |
第四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中“鸦片战争”内容的应用 |
一、依据课标分析教材 |
(一)课程内容分析 |
(二)教科书内容分析 |
二、依据学情确立目标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学目标 |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四、整合内容落实目标 |
(一)唯物史观指导,客观看待历史 |
(二)运用比较方法,构建时空观念 |
(三)运用史料资源,培养分析能力 |
(四)建立思维体系,培养历史解释 |
(五)规范历史语言,抒发家国情怀 |
五、课堂实践修正反思 |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教学高效 |
(三)教科书深挖要充分,落实核心素养 |
第五章 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
一、教师层面 |
(一)理念更新,以学生发展为主 |
(二)有效整合,以实现最优课堂 |
(三)注重思维,以适应通史教学 |
(四)创新方法,以提升教学策略 |
二、学生层面 |
(一)整理搜集史料 |
(二)注重学科迁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教材改革的深化之义 |
二、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
三、个人实践的感性体验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单元教学的内涵界定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单元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整合 |
三、课型设计及基本模式 |
四、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评价 |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研究 |
(二)单元教学的评价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 |
(二)内容分析 |
(三)案例分析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小学语文单元结构 |
二、整体教学设计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系统思维 |
一、系统思维的定义 |
(一)系统 |
(二)系统思维 |
二、系统的特征 |
(一)一体性 |
(二)相关性 |
(三)自组织 |
三、小学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的系统观 |
(一)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
(二)单元教学的相关性 |
(三)单元教学的有序性 |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一)知识观 |
(二)学习观 |
1.自主性 |
2.情境性 |
3.互动性 |
(三)教学观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 |
第三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一、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
(一)布鲁纳认知结理论基本内涵 |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
二、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一)认知结构迁移相关理论 |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
第四节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一、具体阐释 |
(一)知识类别 |
1.事实性知识 |
2.概念性知识 |
3.程序性知识 |
4.反省认知知识 |
(二)认知维度 |
二、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单元教学中运用 |
第二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的具体分析 |
第一节 说明文概述 |
一、说明文的定义 |
二、说明文的特点 |
(一)内容特点 |
(二)语言特点 |
(三)结构特点 |
(四)标题特点 |
三、说明文的分类 |
四、基本的说明方法 |
五、说明文的写作 |
(一)抓住特征——针对说明对象 |
(二)厘清结构——文章结构 |
(三)表达客观——说明语言 |
(四)关照读者 |
第二节 说明文单元内部结构分析 |
一、教材单元整体结构与内容分析 |
(一)单元内容梳理 |
(二)结构分析 |
(三)教材中说明文习作学习的内容梳理 |
二、说明文单元结构内部的具体分析 |
(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特点 |
1.内容特点 |
2.语言特点 |
3.结构特点 |
4.标题特点 |
(二)本单元说明性文章的分类 |
(三)本单元课文中使用的具体的说明方法 |
第三节 说明文单元外部知识联系 |
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二、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
(一)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正向反馈 |
(二)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向反馈 |
第四节 说明文习作单元结构的确立 |
第三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学习学生心理过程的建构 |
第一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的建构 |
一、学习心理过程内涵 |
二、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建构依据 |
(一)一般性学习心理 |
1.语文学习与相关心理学学习观 |
2.不同类型知识对应的学习心理过程 |
(二)学科学习心理 |
1.阅读心理 |
2.习作心理转化论 |
第二节 本单元具体心理过程 |
一、建构过程 |
(一)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 |
(二)具体的心理过程 |
二、具体的心理过程呈现 |
第四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 |
第一节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及作用 |
一、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
二、安德森教育分类表的作用 |
第二节 分类表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
(一)确立依据 |
1.课程标准的解读 |
2.教材内容的梳理 |
3.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
(二)本单元具体教学目标确立 |
二、把握单元教学重难点 |
(一)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原则 |
1.教学目标 |
2.学生学习心理 |
3.教师教学经验 |
(二)本单元具体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
1.教学重点 |
2.教学难点 |
第五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的制定 |
第一节 教学评价 |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
(一)诊断性评价 |
(二)过程性评价 |
(三)终结性评价 |
第二节 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 |
一、单元教学评价制定依据 |
(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
(二)学生心理过程 |
(三)单元结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二、单元教学评价类型 |
第三节 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具体呈现 |
一、制定思路 |
二、示例分析 |
三、具体呈现 |
第六章 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
第一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组织依据 |
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
(一)分析课标与教材 |
(二)把握单元内外部部联系 |
二、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
三、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四、单元学习评价 |
第二节 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的安排 |
一、整体思路 |
二、具体安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含科学小品文)的纵向学习安排 |
附录二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外部结构 |
附录三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A |
附录四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B |
附录五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具体呈现 |
致谢 |
(9)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1.1.1 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 |
1.1.2 课程标准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
1.1.3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重要价值 |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课例分析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语境 |
1.4.2 交际语境 |
1.4.3 交际语境写作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2.1.1 理论研究 |
2.1.2 实证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总结 |
3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探析 |
3.1 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
3.1.1 基本特征 |
3.1.2 原则 |
3.2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要素和模型 |
3.2.1 要素设计 |
3.2.2 教学模型 |
4 相关教学课例的收集和分析 |
4.1 相关教学课例的收集 |
4.2 《感受真实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写作》写作课例 |
4.2.1 课例概述 |
4.2.2 课例模型分析 |
4.3 《由“穿睡衣上街”说起》写作课例 |
4.3.1 课例概述 |
4.3.2 课例模型分析 |
5 基于上述分析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建议 |
5.1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课前准备 |
5.1.1 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
5.1.2 开发生活化的写作话题 |
5.1.3 设计要素明确的写作任务 |
5.2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课中实施 |
5.2.1 运用RATF策略,搭建写作要素分析表 |
5.2.2 调取学生生活经验,生成写作内容 |
5.2.3 训练相关写作技能 |
5.3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作文评改反馈 |
5.3.1 作文评改主体多元化 |
5.3.2 还原交际语境,提供评价清单 |
5.3.3 拓展交际平台,分享交流写作成果 |
6 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设计 |
6.1 记叙性文章写作教学设计 |
6.2 说明性文章写作教学设计 |
6.3 议论性文章写作教学设计 |
6.4 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问题的检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问题的表征 |
(一)就问题论问题 |
(二)缺乏长时段意识 |
(三)疏离宏大叙事 |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问题的成因 |
(一)宏观因素的制约 |
(二)历史教师素养片面化 |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
三、化解“碎片化”问题的路径 |
(一)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养 |
(二)历史教材编写采取通史+专题形式 |
(三)实行整体化教学策略 |
(四)历史教材编写采取通史+专题形式 |
(五)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
(六)贯彻历史评价标准多元化 |
(七)加强命题引导 |
四、去“碎片化”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学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D]. 宋丽美.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析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以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为例[D]. 娜仁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社会科教育》中的美国社会科教育 ——以“时间、连续与变迁主题轴”为中心[D]. 薛诗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淋. 喀什大学, 2021(07)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D]. 董雅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D]. 史安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D]. 李璐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专题研究[D]. 李熹萌.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历史教学中“碎片化”问题的检讨[D]. 蔡园园.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