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桥梁结构可靠性自动评估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达[1](2021)在《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件货物运输是货物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大件货物的外形尺寸、重量等与普通货物差别较大,运输过程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共同完成,因此要实现跨区域、长距离的多式联运,需要先期编制完整的运输方案。方案不仅涉及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径选择、装载、加固等多个环节,且涉及诸多运输资源和技术的有机整合与组合运用,方案构成往往较为复杂且层次较多。近年来,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数据获取范围,扩大了基础数据规模,为大件货物运输方案制定提供了广阔的优化和提升空间。为了将规模化数据合理地应用到大件货物运输方案制定中,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块链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方法。在按模块划分方案制定环节的基础上,引入适用于各模块的决策支持模型,并通过动态模块链的构建完成模型的筛选、连接和调用,有效利用基础数据及现有模型,提高方案制定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以下5个部分,从理论和应用层面对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改进。(1)首先明确了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构成,并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需求,对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进行了架构设计。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进行搭建。(2)引入案例推理模型方法初步构建方案模块链,并提出了使用隶属云模型对大件货物进行分类的方案。使用组合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案例库进行检索,并选取相关系数高的案例,提取案例中模块选用记录以及模块连接方案作为目标案例的初步模块链。(3)使用游标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整体输入信息和整体输出需求进行分解,将整体方案制定分解为子模块的局部方案制定,并使用子游标调整方案的初步模块链。通过Fibonacci搜索和极大熵组合方法划分模型的可信度区间,使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将各模型在具体案例中的可信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模型运算时间等其他约束参数共同作为模型的筛选依据。筛选得到的模型集合作为调整后模块链的支撑模型集合。(4)从支撑模型集合中提取各模块的最优选用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作为子模块的输出,将子模块根据方案需求进行串联或并联组合,可得到调整后的模块链,使用全局效能以及渗流可靠度对模块链的可靠性进行计算,经检验模块链的渗流可靠度达到0.75以上。将模块链的输出汇总,得到最终的运输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入剔除法对决策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此外。在此阶段完成缺失属性的填补以及备选方案的确定。(5)对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系统进行初步构建。并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图122幅,表72个,参考文献158篇。
牛海峰[2](2021)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役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不仅会承受各种荷载,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结构材料老化的影响。因此桥梁结构构件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损坏和缺陷,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运营,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现有运营中的桥梁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可靠度分析与剩余寿命评估,指导相应的维修加固处理,既能有效降低各种桥梁运营中的安全隐患,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可靠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结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考虑对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使用Monte-Carlo算法进行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计算分析。本文还利用MATLAB语言编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计算程序语言,得到了在设计基准期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现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的时变规律,建立和完善了现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评估方法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和实际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和遗传算法优化的实现方式,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建立了 GA-BP神经网络模型。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进行拟合。(2)使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桥梁服役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混凝土重度、车辆荷载、混凝土强度、预应力钢束截面积和预应力钢束强度等五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变化模型,对统计参数的经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3)在得到结构的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后,使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可靠度指标及失效概率的程序。应用于某一实际工程,分别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并与目标可靠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法分析和预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剩余寿命。
常嘉慧[3](2021)在《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桥梁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着连接路网交通区域的关键工作。受到服役年限、自然环境、使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桥梁材料出现自然老化,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等也产生变化,出现诸多病害。特别是我国高寒冻土地区,由于具有高寒、高温差、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冻土等恶劣自然环境特征,使得该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出现了比普通地区混凝土梁桥更复杂的病害,因此,对我国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进行健康状态评估,能够为该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的管理、养护、维修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保障该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的安全运营。本文首先阐述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内涵及评估方法,分析模糊物元可拓理论对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的适用性。调查研究高寒冻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公路交通状况及该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的病害情况,并对主要病害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混凝土梁桥结构特点,参考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从混凝土梁桥材质状况、外观状况、抗冻性能、自振频率、荷载影响五个方面分析,建立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并制定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的量化方法及分级评定标准。运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确定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采用组合赋权法中的“乘法”集成法将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确定其综合权重,使得评估指标权重既能够反应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又保持了客观性。基于模糊物元可拓理论建立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充分利用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实测数据和分级标准,对在役混凝土梁桥整体健康状态、外观状况、材质状况、抗冻性能、交通情况等进行评估,计算过程简单,评估结果直观准确。最后,将所建立的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评估高寒冻土地区的一座在役混凝土梁桥的健康状态,所得评估结果与该在役混凝土梁桥的实际状况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准确性,能够为该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的管理、养护、维修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4](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徐志强[5](2020)在《桁架拱桥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传感器采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及计算机分析技术的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处在运营期内的桥梁进行实时监测的设备及理论日趋完善。然而如何有效的利用健康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到的响应信息简单、快速、准确的对桥梁的运营状态做出评估,一直是目前的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大型桥梁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评估方法,并以某桁架拱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例,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实时采集的响应信息与结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组合式桁架拱桥的结构特点,对比分析国内外大型监测系统与常规监测系统的不同,针对性的提出适合组合式桁架拱桥结构特点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并对对监测项目的选取、测点位置的确定及优化布置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2)分析汇总已安装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常见的系统故障及数据异常,并提出相应的判断及处理方法。同时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研究变化规律,得出桥梁运营过程中的实际荷载工况。同时通过对各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桁架拱桥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判定影响该桁架拱桥结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3)基于实测的结构动力特性数据对按照图纸建立的原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符合桥梁实际状态的基准有限元模型,使其成为评估结构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4)结合组合式桁架拱桥的结构特点及监测系统的监测重点,研究关联性理论及可靠度理论在结构损伤识别及状态评估中的适用性,并通过分析不同影响结构可靠性因素组成下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判定桥梁结构失效情况下的因素组成,并最终提出适合组合式桁架拱桥结构特点的管养建议。
倪修能[6](2020)在《改造桥梁的可靠性分析》文中指出我国老旧公路桥梁众多,由于长期服役出现的各种病害,威胁的桥梁的正常使用。对老旧桥梁的病害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桥梁改造方案,依据改造方案对桥梁进行疲劳设计校核与可靠性评定,可以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并为后期运营使用提供参考。本文依托绍兴壶觞大桥改造工程,对其进行检测与改造设计,基于可靠度理论对抗力分项系数校核并研究了改造桥梁的可靠性,主要内容如下:(1)对组成桥梁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病害情况进行统计归类。在常用的桥梁结构的技术评定方法中选取适用于本桥的评定方法,根据检测结果按桥梁规范的评分对桥梁各部分计算;将得到的各部分技术状况评分对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桥梁总体状况技术等级。(2)依据病害检测结果,设计出合理的改造方案,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规定,采用MIDAS软件对桥面板做结构荷载组合安全性分析;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对钢主梁进行荷载组合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钢混叠合梁为上部结构更换的最优方案,且各项指标相对规范限值至少有70%的冗余量。(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改造后的全桥进行模拟。分析基于规范中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不同工况下,桥梁投入运营中需重点监测部位和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按车道方向,第7跨与第3跨以及横截面中部钢梁是重点监测部位,并且要注意车流量的限制,避免出现堵车,过多运输重车汇集的情况。(4)基于可靠度理论对于依托工程按《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疲劳设计方法二进行设计时应取的抗力分项系数。通过假定应力幅服从Rayleigh分布,得到了疲劳抗力分项系数与桥梁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绍兴地区的车辆荷载实际统计数据,计算车辆通过桥梁产生的应力幅统计值,结合桥梁设计参数,代入针对规范中抗力分项系数的关系式,得到了抗力分项系数的取值,分析了其随车重、桥梁设计寿命、可靠度指标、桥梁跨径的变化趋势。(5)引入基本结构系统,将复杂的桥梁结构简化,从安全性方面对改后的桥梁进行可靠性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定模型与方法,结合桥梁技术状况评估,基于可靠度对实际桥梁改造工程进行可靠性评定与研究,分析了新旧桥梁结合对整桥的影响以及改造后桥梁体系的可靠性。
茅建校[7](2020)在《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大跨度斜拉桥动力性能演变规律及运营状态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S)可为评估大跨度桥梁运营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来源。现阶段,由于监测数据异常率高、自动分析手段尚未成熟等问题,桥梁监测数据与运营状态评估之间仍难以有效衔接。因此,本文以世界首座千米级斜拉桥——苏通大桥为工程背景,结合该桥SHMS记录的长期监测数据,紧紧围绕桥梁自动监测和海量数据分析两个研究热点,开展大跨度斜拉桥动力性能演变规律及其运营状态评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GANs和AE的桥梁监测数据异常诊断方法研究。采用格拉姆角场将监测时间序列数据转换成灰度图像,据此对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自编码器(AE)两个非监督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结合测试数据集的预测误差验证所得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根据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研究数据异常诊断的最优指标,并融合累积求和函数建立监测数据异常诊断方法。最后,采用苏通大桥SHMS记录的长期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监督学习方法相比,本方法可在无数据标签的情况下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从而简化训练数据集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数据异常诊断的效率。(2)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研究。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分离模态验证准则向量中的噪声成分,借助k均值聚类剔除稳定图中的虚假模态。然后,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分离不同阶模态,据此研究层次树截断簇数和最终获取有效模态数量的关系,从而提出面向层次聚类的最优层数确定准则。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采用缩尺模型试验和苏通大桥SHMS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跨度桥梁模态参数的自动精准识别,对低频密集模态的分离效果较好,且可有效降低模态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3)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追踪及环境作用效应研究。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研究大跨度桥梁模态参数基准列表的自动确定和更新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和苏通大桥SHMS数据开展验证研究。然后,结合(2)中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追踪方法,采用苏通大桥SHMS的长期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研究长期运营过程中大桥模态参数与实测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和风速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的长期自动追踪,所建立的模态频率与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型可为桥梁有限元模型校准和运营状态评估等奠定研究基础。(4)台风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演变规律研究。利用苏通大桥SHMS记录的三次台风期间(“海葵”、“达维”和“布拉万”)数据,首先分析了大桥主梁静/动力响应(加速度和位移)与环境因素(风速、温度)的关系。然后,对台风期间大桥主梁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及追踪,并据此研究了大桥模态参数和风速、温度、振幅(位移和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桥主梁低阶频率受风速的影响均较为显着,高阶频率则受温度的控制,前三阶竖弯模态阻尼比与风速相关性显着,而与位移和加速度振幅的相关性较弱,结论可为类似桥梁的抗风性能评价及减振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5)基于长期应变数据的大跨度斜拉桥疲劳可靠度评估。利用苏通大桥SHMS记录的长期应变数据,在分离动、静态应变分量的基础上,分析主梁测点动应变响应的主要作用因素。然后,采用雨流计数法计算各测点的应力幅和循环次数,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对实测应力幅分布进行拟合,据此估计等效应力幅和应力循环次数,并采用S-N方法评估主梁关键U型肋处三类典型焊接细节的疲劳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由车轮荷载引起的顶板局部变形是导致主梁焊接细节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横隔板的弧形开孔有利于提升U型肋与横隔板间焊接细节的疲劳可靠度,结论可为钢箱梁的抗疲劳设计、加工和维护管理等提供参考。(6)基于监测数据的台风期大跨度斜拉桥行车安全性评估。在推导风荷载激励下桥面行驶车辆动力方程的基础上,将实测桥面响应以及风荷载作用于车辆模型,从而实现桥面车辆动力响应的快速获取。采用简支梁桥数值模拟手段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多项式插值手段对车辆响应估计结果的影响。结合苏通大桥SHMS记录的“海葵”台风期间数据开展桥面行车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估计桥面行驶车辆的动力响应,可为强/台风期间大跨度桥梁行车安全评估提供有效分析手段;风荷载以及桥面侧向、扭转振动是影响行车安全性的主要原因,降低行驶速度是保障车辆安全的有效手段。
陈锐[8](2020)在《基于D-S证据理论和桥梁挠度的结构状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发生了重大桥梁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建立合适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体系对桥梁进行状态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众多,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但以桥梁挠度作为结构状态评估的方法更能反映桥梁的实际运营状况。现实状况下,桥梁挠度是多种作用效应挠度信号的叠加,可以通过相关算法将其分离成车辆荷载效应挠度、长期下挠效应挠度和温度荷载效应挠度。而D-S证据理论具有处理多源不确定信息融合的能力,能够形成直观可靠的决策。因此,本文以桥梁挠度结构状态评估问题为出发点,开展了桥梁挠度分级预警机制的构建和D-S证据理论改进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和桥梁挠度的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桥梁挠度分级预警机制。首先,考虑实际车流荷载和桥梁设计荷载的作用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掌握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挠度变形规律,依据相关规范及车辆荷载挠度极值,构建了车辆荷载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机制;其次,为了掌握典型大跨径梁桥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长期下挠特性,统计了国内外典型桥梁下挠数据,基于这些统计数据回归分析出大跨径梁桥长期下挠的数据特征,构建了长期下挠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机制;最后,推导了温度场作用下桥梁结构挠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考虑了梯度温度和整体升温特性,依据规范对温度挠度的限值要求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温度荷载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机制。(2)提出了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框架。首先,考虑到传统的基础分级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区间不确定性,采用了区间数表示各基础分级方法的评价结果;其次,引入了欧氏距离理论将传统的D-S证据理论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加以改进;再则,考虑到实际评估过程中冲突系数过大的问题,使用了证据关联系数方法对冲突系数进行了修正;最后,采用了熵权法对桥梁作用效应及评估对象进行权重的分配,将其融入到新的D-S证据理论评估方法当中,并给出典型的算例,评估效果较好。(3)将改进D-S证据理论评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达到了较好的评估效果。首先,建立了桥梁动挠度监测系统并对系统内部硬件和软件组成及选型设计进行分析,并解决了监测系统工程应用中的零点漂移问题;其次,采用了挠度分离的方法对挠度信号进行了分离,将实测挠度信号分离出车辆荷载效应挠度、温度荷载效应挠度和长期下挠效应挠度三种成分;再则,将实测数据取极值进行正态拟合取68.27%作为概率保证,结合该桥长期下挠的数据特征,构建了实测数据挠度区间值;最后,采用D-S证据理论改进方法对桥梁挠度结构状态进行了评估,最终结构状态综合评估等级为B级,评估结果表明该桥梁结构状态较好。
丁猛[9](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混凝土梁式桥综合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桥梁的数目庞大,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对既有桥梁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评估越发重要。近年来,针对桥梁评估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基于专家经验的专家系统评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整体评价和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为代表的传统桥梁评估方法理论成熟且应用广泛,但这些方法较为片面且效率较低,同时在考虑桥梁整体系统病害因素复杂性方面有一定局限。因此,如何吸收既有桥梁评估方法的优势,与时俱进将先进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桥梁综合评估领域,为桥梁安全性的评估预测及实时更新智能化提供解决方案,建立一套考虑多病害因素影响的智能化桥梁评估方法亟待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既有桥梁评估方法的特点,介绍了贝叶斯网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故障树和贝叶斯网络在结构单元组成、推理评估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和转化关系,并基于Python语言编写“Wet Grass”贝叶斯网络模型算例。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故障树理论、模糊集合理论,基于贝叶斯网络提出针对混凝土梁式桥的病害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混凝土梁式桥评估体系和病害因素影响权重,基于专家调查评价和模糊集合理论确定贝叶斯网络的根节点概率,基于故障树和贝叶斯网络的转化关系及病害因素影响权重确定贝叶斯网络条件概率表。利用评估模型正向推理预测整体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反向推理诊断事故致因病害,引入实时检测数据更新贝叶斯网络模型。最后,以宁安大桥工程为实例,验证使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桥梁整体技术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的可行性。建立了宁安大桥故障树病害因素识别模型,并转化为以计算机辅助控制软件为基础的贝叶斯网络病害风险评估模型,依据所构建模型正向推理得出宁安大桥整体技术状况等级为Ⅲ级,反向推理得出排水系统损坏为最重要的病害影响因素的结论。该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合,验证了本文构建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混凝土梁式桥综合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宋林林[10](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在保障大跨度桥梁安全可靠、延长大跨度桥梁寿命和进行大跨度桥梁科学研究探索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大跨度桥梁传感测试技术、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NETC#和Spring-Spring MVC-Mybatis框架完成了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平台的设计,基于机器学习完成了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以晋蒙黄河大桥为例完成了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方法的应用与实施。首先,采用大跨度桥梁传感测试技术,根据大跨度桥梁的监测主要受到温度、位移、应变、振动特性等因素影响,根据大桥的结构特点、所处的环境、投资规模等,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基本功能,并结合光纤传感测试技术,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监测平台软件开发技术是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的成果展示,全平台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一环。采用.NETC#和Spring-Spring MVC-Mybatis框架进行了全平台C/S和B/S架构的开发,通过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处理与控制,完成了实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本文基于模糊聚类-贝叶斯网络方法,完成预警与评估分析模块的设计。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深入揭示晋蒙黄河大桥健康状态识别、寿命演化规律和可靠度研究。算法较神经网络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准确度较高,平均受损准确度达到0.987,未受损达准确度达到0.984。最后,开发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与探索,完成了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处理与控制以及桥梁健康监测评估软件,总结出了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方法以及展望。因此,开展晋蒙黄河大桥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工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公路桥梁结构可靠性自动评估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桥梁结构可靠性自动评估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大件货物运输及多式联运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1.2.2 模型组合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1.2.3 具体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1.2.4 信息化方案制定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构成与基础数据采集 |
2.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构成 |
2.1.1 方案制定原则 |
2.1.2 方案构成 |
2.2 基础数据采集 |
2.2.1 数据感知层架构设计 |
2.2.2 网络传输层架构设计 |
2.2.3 数据应用层架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的模块链初步选取 |
3.1 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特点 |
3.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案例库构建 |
3.3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案例推理模型 |
3.3.1 基于案例推理模型的模块链选取 |
3.3.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特征属性权重确定 |
3.4 大件货物分类隶属度判定 |
3.4.1 基于云模型的映射关系转换 |
3.4.2 基于云发生器的隶属云生成 |
3.4.3 分类隶属度判定 |
3.5 基于案例相关性判定的模块链初步选取 |
3.5.1 相关系数计算方法选择 |
3.5.2 案例属性组合相关性分析 |
3.5.3 基于特征属性提取的案例相关性判定 |
3.6 本章小结 |
4 用于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的模块链生成与调整 |
4.1 模块链生成与调整方法 |
4.2 模块导向的模型分层与筛选 |
4.3 模块中模型可信度评价 |
4.3.1 可信度区间划分 |
4.3.2 模型可信度评价 |
4.3.3 模型可信度评价应用举例 |
4.4 模型运算时间评价 |
4.5 模块链可靠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 |
5.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任务的分解与组合 |
5.1.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的任务分解 |
5.1.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的任务组合 |
5.2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模型选择 |
5.2.1 任务连接关系确定情况下模型选择 |
5.2.2 任务连接关系未确定情况下模型选择 |
5.3 案例缺失属性填补 |
5.4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元模型指标赋权 |
5.4.1 客观指标赋权法应用 |
5.4.2 组合赋权方法应用 |
5.5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备选方案确定 |
5.6 方案制定可靠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及径路选择实例分析 |
6.1 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制定系统初步构建 |
6.2 运输方式及径路选择实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桥梁可靠度研究 |
1.3.2 可靠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
1.3.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2 结构可靠度理论 |
2.1 结构可靠度与极限状态 |
2.1.1 可靠度基本理论 |
2.1.2 结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 |
2.2 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 |
2.2.1 结构失效概率 |
2.2.2 可靠度指标 |
2.3 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
2.3.1 一次二阶矩法 |
2.3.2 JC法 |
2.3.3 高次高阶矩法 |
2.3.4 响应面法 |
2.3.5 蒙特卡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理论 |
3.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
3.1.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3.1.2 人工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
3.1.3 BP神经网络 |
3.1.4 BP神经网络的特点 |
3.2 遗传算法理论 |
3.2.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3.2.2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 |
3.2.3 遗传算法操作 |
3.2.4 遗传算法的特点 |
3.3 GA-BP神经网络 |
3.3.1 GA-BP神经网络实现过程 |
3.3.2 GA-BP神经网络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可靠度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4.3 荷载及抗力概率模型 |
4.3.1 恒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
4.3.2 车辆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
4.3.3 混凝土强度时变概率模型 |
4.3.4 预应力钢束面积时变规律 |
4.3.5 预应力钢束强度时变概率模型 |
4.4 GA-BP神经网络建立 |
4.4.1 网络结构的确定 |
4.4.2 数据预处理 |
4.4.3 GA-BP网络训练 |
4.4.4 GA-BP神经网络模型 |
4.5 可靠度指标计算 |
4.5.1 目标可靠度指标 |
4.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 |
4.5.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理论 |
2.1 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内涵 |
2.2 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
2.3 模糊物元可拓理论 |
2.3.1 物元可拓理论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3 模糊物元可拓理论对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服役环境及病害分析 |
3.1 高寒冻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
3.2 高寒冻土地区公路交通状况 |
3.3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
3.3.1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病害调查内容 |
3.3.2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
3.4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主要病害产生机理 |
3.4.1 混凝土冻融破坏 |
3.4.2 混凝土裂缝 |
3.4.3 钢筋锈蚀 |
3.4.4 混凝土化学损伤 |
3.5 本章小结 |
4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
4.1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的建立 |
4.2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量化与分级 |
4.2.1 材质状况指标量化与分级 |
4.2.2 外观状况指标量化与分级 |
4.2.3 抗冻性能指标量化与分级 |
4.2.4 自振频率量化与分级 |
4.2.5 荷载影响量化与分级 |
4.3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评估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4.3.2 基于G1 法确定评估指标主观权重 |
4.3.3 基于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估指标客观权重 |
4.3.4 基于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估指标综合权重 |
4.4 本章小结 |
5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模型 |
5.1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流程 |
5.2 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等级 |
5.3 基于模糊物元可拓理论的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模型 |
5.3.1 确定待评估物元 |
5.3.2 确定待评估物元的经典域与节域 |
5.3.3 计算健康状态评估指标关联度 |
5.3.4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实例应用 |
6.1 桥梁概况 |
6.2 桥梁病害情况 |
6.3 健康状态评估指标实测值 |
6.4 健康状态评估过程 |
6.4.1 待评估物元模型确定 |
6.4.2 健康状态评估指标关联度计算 |
6.4.3 健康状态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6.4.4 模糊综合评估 |
6.5 评估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
2桥梁结构设计 |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
2.1.1汽车作用 |
2.1.2温度作用 |
2.1.3浪流作用 |
2.1.4分析方法 |
2.1.5展望 |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
2.2.7展望 |
2.3高性能材料 |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2.3.5展望 |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
3桥梁建造新技术 |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
3.1.3施工新技术 |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
4桥梁运维 |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
4.1.1监测技术 |
4.1.2模态识别 |
4.1.3模型修正 |
4.1.4损伤识别 |
4.1.5状态评估 |
4.1.6展望 |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4.2.1智能检测技术 |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
4.2.3展望 |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
4.3.4.1车辆冲击系数 |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
4.3.5研究展望 |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
4.4.5组合加固法 |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
4.4.7其他加固方法 |
4.4.8发展展望 |
5桥梁防灾减灾 |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
5.2.1桥梁风环境 |
5.2.2静风稳定性 |
5.2.3桥梁颤振 |
5.2.4桥梁驰振 |
5.2.5桥梁抖振 |
5.2.6主梁涡振 |
5.2.7拉索风致振动 |
5.2.8展望 |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
5.3.1材料高温性能 |
5.3.2仿真与测试 |
5.3.3截面升温 |
5.3.4结构响应 |
5.3.5工程应用 |
5.3.6展望 |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
5.4.4研究展望 |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
5.5.1桥梁冲刷 |
5.5.2桥梁水毁 |
5.5.2.1失效模式 |
5.5.2.2分析方法 |
5.5.3监测与识别 |
5.5.4结论与展望 |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
策划与实施 |
(5)桁架拱桥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桁架拱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 |
2.1 概述 |
2.2 工程概况 |
2.3 组合式桁架拱桥的力学特性及常见病害 |
2.3.1 组合式桁架拱桥结构力学特性 |
2.3.2 组合式桁架拱桥的主要病害 |
2.4 特大桥系统与常规桥梁系统的区别 |
2.5 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5.1 设计原则 |
2.5.2 设计目标 |
2.6 监测系统框架 |
2.7 监测项目的确定 |
2.8 监测位置的确定 |
2.8.1 测点布置的原则 |
2.8.2 测点优化布设的原则 |
2.8.3 测点的选取方法 |
2.9 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
2.10 评估系统的组成 |
2.11 小结 |
第3章 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
3.1 概述 |
3.2 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及判定方法 |
3.3 监测数据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
3.4 实测数据的规律性研究 |
3.4.1 温度数据分析 |
3.4.2 应力(应变)数据分析 |
3.4.3 车流量数据分析 |
3.4.4 车重统计分析 |
3.5 应力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3.6 结构变形与温度/荷载的相关性分析 |
3.7 小结 |
第4章 基于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
4.1 概述 |
4.2 有限元模型的优化方法 |
4.3 模型介绍及优化 |
4.3.1 桥梁初始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2 实测动力特性参数 |
4.3.3 模态对比分析 |
4.3.4 基于带修正参数灵敏度的桁架拱桥的动力特性模型优化 |
4.4 小结 |
第5章 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结构安全性分析 |
5.1 概论 |
5.2 基于传感器测点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的损伤定位 |
5.2.1 关联性的原理 |
5.2.2 关联度模型 |
5.2.3 位置关联性的特点 |
5.2.4 基于关联度的损伤识别 |
5.2.5 计算与应用 |
5.3 基于监测数据下的构件安全等级评估 |
5.3.1 可靠度理论 |
5.3.2 可靠度指标 |
5.3.3 基于实测数据下的构件的可靠度计算 |
5.4 基于温度及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承载能力评估 |
5.4.1 极限承载能力验算依据 |
5.4.2 极限承载能力验算 |
5.5 针对组合式桁架拱桥的管养建议 |
5.5.1 组合式桁架拱桥结构存在问题及影响结构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
5.5.2 针对于组合式桁架拱桥的监测养护建议 |
5.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改造桥梁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改造 |
1.2.2 桥梁改造后的可靠度 |
1.2.3 基于可靠度理论对桥梁疲劳设计研究 |
1.2.4 改造桥梁体系可靠性评定与分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桥梁现场检测与整桥评定 |
2.1 引言 |
2.2 工程概述 |
2.3 桥梁结构检测及病害统计 |
2.3.1 桥梁常规检测方法 |
2.3.2 基于实际桥梁工程的病害统计及原因分析 |
2.4 基于桥梁规范桥梁评定 |
2.5 针对实际工程桥梁评定工作 |
2.5.1 上部结构 |
2.5.2 下部结构 |
2.5.3 桥面系 |
2.5.4 水中桩基检测结果 |
2.5.5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改造与疲劳设计校核 |
3.1 前言 |
3.2 桥梁的改造设计 |
3.2.1 改造方案分析 |
3.2.2 方案的选择 |
3.3 桥梁改造方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3.1 建模前准备工作 |
3.3.2 MIDAS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3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4 结果分析 |
3.4 目标可靠度疲劳设计校核 |
3.4.1 可靠度的表达式 |
3.4.2 可靠度指标与桥梁参数关系的建立 |
3.4.3 基于WIM系统的车辆荷载统计及疲劳设计校核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造桥梁的可靠性评估与分析 |
4.1 前言 |
4.2 基本结构系统与安全性评定模型 |
4.2.1 三种基本结构系统 |
4.2.2 安全性评定模型 |
4.3 桥梁体系安全性评定 |
4.3.1 桥梁安全性评定等级 |
4.3.2 安全性评定方法 |
4.3.3 构造判断矩阵 |
4.4 基于实际改造桥梁的安全性评定 |
4.4.1 工程评估分析 |
4.4.2 部件承载能力降低率分析 |
4.4.3 部件的可靠指标 |
4.5 与新桥和其他改造方案可靠性比较 |
4.5.1 改造桥梁与新桥可靠性比较 |
4.5.2 改造桥梁与其他改造方案可靠性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大跨度斜拉桥动力性能演变规律及运营状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大跨度桥梁SHMS的发展 |
1.3 大跨度桥梁模态参数实测研究 |
1.4 大跨度桥梁疲劳可靠度评估研究 |
1.5 大跨度桥梁行车安全性评估研究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基于GANs和AE的桥梁监测数据异常诊断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背景理论 |
2.3 桥梁监测数据的异常诊断方法 |
2.4 苏通大桥典型异常监测数据分析 |
2.5 苏通大桥监测数据的异常诊断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识别理论 |
3.3 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理论 |
3.4 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 |
3.5 缩尺模型验证 |
3.6 现场实测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追踪及环境作用效应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框架 |
4.3 高斯混合模型和贝叶斯信息准则 |
4.4 模态参数基准列表的自动确定和更新 |
4.5 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的演变规律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台风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演变规律研究 |
5.1 引言 |
5.2 台风期实测风及温度分析 |
5.3 大跨度斜拉桥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
5.4 台风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长期应变数据的大跨度斜拉桥疲劳可靠度评估 |
6.1 引言 |
6.2 苏通大桥应变监测系统简介 |
6.3 大跨度斜拉桥实测应变响应分析 |
6.4 主梁焊接细节的等效应力幅估计 |
6.5 主梁焊接细节的疲劳可靠度评估 |
6.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基于监测数据的台风期大跨度斜拉桥行车安全性评估 |
7.1 引言 |
7.2 基于监测数据的桥面车辆动力响应估计方法 |
7.3 桥面行驶车辆动力响应估计方法的数值验证 |
7.4 台风作用下大跨度桥梁行车安全性评估 |
7.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工作展望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D-S证据理论和桥梁挠度的结构状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结构挠度监测研究现状 |
1.2.2 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D-S证据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桥梁挠度分级预警机制的构建 |
2.1 桥梁挠度的力学原理及特性 |
2.2 桥梁挠度分级预警体系的建立 |
2.3 基于车辆荷载的挠度特性分析 |
2.3.1 车辆荷载数据的统计 |
2.3.2 车辆荷载有限元数值模拟 |
2.3.3 车辆荷载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指标的构建 |
2.4 大跨径PC梁桥长期下挠效应挠度特性分析 |
2.4.1 长期下挠效应的作用机理 |
2.4.2 长期下挠效应计算方法 |
2.4.3 长期下挠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指标的构建 |
2.5 三跨连续梁桥温度荷载效应挠度特性分析 |
2.5.1 桥梁结构温度荷载理论 |
2.5.2 桥梁结构温度荷载效应相关依据 |
2.5.3 日温差效应挠度分级预警指标的构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S证据理论改进方法的研究 |
3.1 多源信息融合方法 |
3.2 D-S证据理论 |
3.2.1 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
3.2.2 Dempster组合规则及融合方法 |
3.2.3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
3.3 基于欧氏距离理论的基本概率指派函数改进 |
3.4 基于熵权法的挠度权重的确定 |
3.5 基于关联系数的冲突证据融合 |
3.6 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框架 |
3.7 典型算例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D-S证据理论及桥梁挠度的实际案例分析 |
4.1 工程项目概况 |
4.2 实测动态挠度数据的获取 |
4.2.1 监测系统组件 |
4.2.2 监测系统的安装 |
4.2.3 动态挠度数据测量 |
4.3 桥梁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
4.4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桥梁挠度结构状态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桥梁实例模态分析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混凝土梁式桥综合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桥梁评估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贝叶斯网络应用于桥梁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4 常用桥梁评估方法简介 |
1.4.1 基于专家经验的专家系统评估方法 |
1.4.2 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
1.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整体评价方法 |
1.4.4 基于设计规范的评估方法 |
1.4.5 基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评估方法 |
1.4.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 |
1.5 贝叶斯网络简介 |
1.5.1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
1.5.2 贝叶斯网络优势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理论 |
2.1 概率论基础 |
2.1.1 主观概率与贝叶斯网络 |
2.1.2 多元概率分布与链规则 |
2.1.3 贝叶斯定理 |
2.1.4 条件独立与联合分布的分解 |
2.2 贝叶斯网络理论基础 |
2.2.1 贝叶斯网络的概念 |
2.2.2 贝叶斯网络的构造 |
2.3 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 |
2.3.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2.3.2 FT和BN的比较 |
2.4 贝叶斯网络推理 |
2.5 贝叶斯网络学习 |
2.6 基于Python的 Wet Grass贝叶斯网络模型算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混凝土梁式桥综合评估方法 |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 |
3.2 构建故障树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 |
3.2.1 选择顶事件 |
3.2.2 构建故障树 |
3.2.3 FT转化为BN |
3.3 根节点先验概率的确定 |
3.3.1 模糊集理论 |
3.3.2 三角模糊数 |
3.3.3 确定专家评判意见模糊评价集 |
3.3.4 合成专家模糊评判 |
3.4 条件概率的确定 |
3.5 计算结果分析 |
3.6 正向推理预测整体结构技术状况 |
3.7 反向推理诊断事故致因 |
3.8 重要度分析辨识关键致险因子 |
3.9 贝叶斯网络更新学习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评估模型实例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2 建立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 |
4.2.1 建立故障树和贝叶斯网络结构 |
4.2.2 确定节点概率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4.3.1 正向推理分析 |
4.3.2 反向诊断分析 |
4.3.3 重要度分析 |
4.4 网络更新学习 |
4.5 与桥梁定期检查评定的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的意义 |
1.2 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 |
1.3 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的应用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大跨度桥梁传感测试技术 |
2.1 常规大跨度桥梁监测方法 |
2.1.1 大跨度桥梁的位移监测 |
2.1.2 大跨度桥梁的应变监测 |
2.1.3 大跨度桥梁的振动检测 |
2.2 光纤传输技术 |
2.2.1 光纤传感技术在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
2.2.2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2.3 传感数据传输技术 |
2.3.1 系统的数据传输 |
2.3.2 系统的软件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监测平台软件开发技术 |
3.1基于.NETC#平台的数据通信 |
3.1.1.NETC#平台的基本原理 |
3.1.2 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通信的软件功能 |
3.2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
3.2.1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 |
3.2.2 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 Spring-Spring MVC-Mybatis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 |
3.3.1 Spring的基本原理 |
3.3.2 Spring MVC的基本原理 |
3.3.3 通过Spring和 Mybatis访问数据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跨度桥梁健康预警评估 |
4.1 神经网络方法 |
4.2 支持向量机方法 |
4.2.1 支持向量机算法 |
4.2.2 基于SVM的损伤识别 |
4.3 模糊均值聚类-朴素贝叶斯方法 |
4.3.1 SA-FCM算法原理 |
4.3.2 基于增量的朴素贝叶斯网络原理 |
4.3.3 基于FCM-DBN的大跨度桥梁监测预警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 |
5.1 系统一般构成与设计原则 |
5.1.1 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功能 |
5.1.2 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策略 |
5.2 晋蒙黄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 |
5.2.1 系统结构设计 |
5.2.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 |
5.2.3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备 |
5.2.4 数据传输系统的设备组成及技术参数 |
5.2.5 数据采集的控制、同步和集成化 |
5.2.6 基于互联网的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 |
5.2.7 数据采集的软件控制与集成 |
5.3 晋蒙黄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与控制 |
5.3.1 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
5.3.2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的设备 |
5.3.3 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软件组成 |
5.3.4 桥梁状态的特征参数提取的数据处理流程 |
5.3.5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 |
5.3.6 数据处理与控制的技术要求 |
5.3.7 数据管理与控制模块 |
5.4 晋蒙黄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评估软件 |
5.4.1 监测子系统软件 |
5.4.2 预警子系统 |
5.4.3 评估子系统 |
5.4.4 原始指纹数据库 |
5.5 晋蒙黄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测试 |
5.5.1 软件测试的流程 |
5.5.2 软件的使用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公路桥梁结构可靠性自动评估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块链构建的大件货物多式联运方案研究[D]. 黄达.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神经网络算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D]. 牛海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高寒冻土地区在役混凝土梁桥健康状态评估及应用[D]. 常嘉慧.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5]桁架拱桥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估[D]. 徐志强.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1)
- [6]改造桥梁的可靠性分析[D]. 倪修能. 南昌大学, 2020(01)
- [7]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大跨度斜拉桥动力性能演变规律及运营状态评估研究[D]. 茅建校. 东南大学, 2020
- [8]基于D-S证据理论和桥梁挠度的结构状态分析研究[D]. 陈锐. 广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混凝土梁式桥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 丁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 宋林林.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