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搜神记的新词

论搜神记的新词

一、浅论《搜神记》中的新词(论文文献综述)

易佳妮[1](2020)在《《汉书》复音词研究》文中认为汉代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复音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书》以其成书年代确定且词汇面貌趋于一致,词汇量丰富,兼具书面语与口语等特点,成为反映汉代语言面貌和特点的重要语料。选取几个角度对《汉书》中复音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学术界提供1份研究《汉书》语言的参考,对汉代词汇乃至汉语史研究贡献1份力量,另一方面对建立汉语复音词研究理论和历时词汇学理论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上还可为完善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起到一定补充作用。本文共分为5部分:第1章为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汉书》及其语料价值,并对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情况和《汉书》词汇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其次我们从理论和实用两方面论述本文的研究价值。在充分吸取前人专书词汇研究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定量与定性,共时与历时,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理论方法。最后确定以意义为中心,兼顾语法、修辞、频次等因素作为《汉书》复音词判定和切分的标准。第2章为《汉书》复音词的结构。采用共时和历时,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汉书》中的复音词分为语音构词和语法构词两大类,对每1类复音词从语义构成和词性等方面进行静态描写。在对《汉书》中各类复音词进行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选取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论语》和《孟子》进行历时的动态比较,总结出《汉书》复音词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第3章以《汉书》中常用同义并列双音词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发展演变的轨迹。首先从使用频次、词义和语法功能方面对《汉书》中常用双音词进行静态描写。其次大体描述构成常用双音词的先秦常用单音词使用情况,尽可能考定每个常用双音词常用义出现的最早时间。对于先秦时期出现并在《汉书》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双音词,主要进行探源。将它们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历时比较分析。对于两汉时期出现,或先秦时期出现,使用频次较低且用法单一,在两汉时期得到发展,并在《汉书》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双音词,将它们两汉魏晋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历时比较分析。最后在静态描写与动态探源溯流的基础上,归纳出《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的规律。第4章在对《汉书》复音词穷尽式调查的基础上,以《汉语大词典》、《辞源》、《汉书辞典》等辞书所收词条为基础,并运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等多种检索方式对《汉书》以前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整理出其中的新词新义,在此基础上探究新词词义以及新义产生的途径,并揭示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第5章为全文结语,总结全文各部分研究所得结论,以及全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真大成[2](2020)在《中古文献异文与中古词汇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主要从中古词汇史研究应考订中古文献异文、应充分利用异文考释中古词语的含义、考订中古文献异文应具备词汇史意识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讨论中古文献异文与中古词汇史研究的密切关系。文章指出,中古词汇史研究务必挖掘并考订中古文献异文,避免据误文立説;应多角度地利用中古文献异文,充分发挥对於考释词义的启发作用;考订中古文献异文,必须具备词汇史意识。

吴冬[3](2019)在《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古时期是汉语词汇系统产生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但是词汇研究方面却属于薄弱点,可以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方兴未艾。道教是国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与儒、佛一起构成传统文化的根底。道经是记录道教文化、思想的典籍,凡是收入《道藏》的道教文献,均被称为道经。中古时期是道教重要的建立和成长时期,道经词汇发展速度应该是非常快的,数量也是非常大的,相对佛典、儒家文献来说,道教文献的研究并不充分,相关研究没有充分展开,成果较少。其中法术类诸道经又是道教以及民俗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传达了多样化的社会信息,但是在汉语词汇研究领域却是空白。另一方面,法术类诸道经体裁独特,语言容量大口语性强、材料封闭而明确,复音词演变规律似乎迥然不同、多义化普遍、词义丰富、新词新义多、道教专词多,这些特点,都值得且适合进行研究。按照朱越利《道藏分类解题》一书中的分类标准收录法术类道经共31篇,这些道经合计55卷,约40万字。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8篇,按照一定的复音词切分原则梳理出6457个复音词,主要尝试进行解决了如下四个问题。一是挖掘中古法术类道经词汇造词法、构词法特点,勾连发现汉语词汇发展独特魅力,共时历时对比研究中古法术类诸道经复音词的汉语史特点。中古法术类道经偏正式复音词数量大增情况与中古时期联合式构词法最为高产一大特色相反;法术类道经复音词发展的趋势,即联合式、偏正式构词产量趋势(与近代数据相似)相似。可以说明中古道经复音词造词阶段是一个反复消化融合的发展阶段。可以丰富中古词汇构词研究,对目前中古汉语汇释研究的多,构词研究的少的现状有所增益。二是通过研究中古法术类道经语义构成,揭示中古法术类道经语义面貌、归纳常用语素、揭示同类专词情况,补充中古词汇专词同义词研究。三是通过对比文献资料归纳整理、深入呈现描写中古法术类诸道经新词新义、研究其产生途径,提炼总结新词新义特点,并进行道教专科复音词的词义演变研究,发现通过一般或抽象化的引申,道教专词与普通一般用语双向演变、固定成词。补充中古新词新义及词义演变研究。四是通过分析总结中古法术类道经构词、语义、新词新义三方面的特点,找出中古法术类道经词汇的复音化动因,补充复音化动因研究。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化的动因是经济性要求、韵律要求、模仿性要求、道经经咒文体本身的功能及特性要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从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构词特点、语义构成、新义产生三个方面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来源大多是短语凝固成词。

王文轩[4](2019)在《《敦煌小说合集》词语研究》文中提出敦煌小说的编辑整理工作自敦煌文献发现以来便一直在进行,但困於学界对敦煌小说的界定一直未曾形成定论,所以敦煌小说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直到《敦煌小说合集》一书出版,作者不仅对“敦煌小说”做了明确的界定,还对敦煌小说做了系统的汇1校注。《敦煌小说合集》所收录的敦煌小说,大多产生於唐五代时期。主要有“通俗小说”和“古体小说”两大类。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佛徒故事等,语言通俗,口语化程度极高,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是语言研究极宝贵的语料。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敦煌小说合集》及其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一章,分析《敦煌小说合集》中出现的新词、新义以及新义的演变方式。第二章,主要介绍《敦煌小说合集》中出现的佛教词语及其对敦煌小说词汇的影响。第三章,在第一、二章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敦煌小说词语的构造方式,通过穷尽式的分析,本文总结了八种敦煌小说词语的造词方法。第五章,是对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词语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两类小说作品中用词的同异,并分析其原因。

颜诗纯[5](2017)在《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文中指出本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着作和论文大量涌现。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是本时期词汇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成果类型进行分类,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和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洪晓婷[6](2016)在《《南齐书》词汇研究》文中指出《南齐书》是中古时期重要的史书文献,是研究中古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重要语料。该书是南朝齐皇室成员萧子显入梁後撰写,南朝齐仅二十多年,南朝梁紧承南朝齐,因此可谓当代人写当代史,语料内容与语料载体时间相一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书面语和口语的面貌,值得深入研究。选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上编力图描写和展现《南齐书》的词汇面貌和特点,并由此探讨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下编探索《南齐书》所反映的中古汉语的语言现象新特点(主要是词汇方面)对汉语发展的影响。上编是《南齐书》专书词汇本体研究。首先,区分了《南齐书》中口语性强和书面性强的语料体裁,对话、手敕等散文体的口语性较强,“史臣曰”、诏令等韵文体的文言性较强,一般叙述性的语言具有中古史书语言的特色,其中也有不少口语性的成分。其次,主要从历时的词汇来源、共时的词形构成角度对《南齐书》的词汇进行研究。从历时的词汇来源看,《南齐书》中的新词新义,除部分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外,其产生途径主要有语素复合、引申、典故、缩略等。典故和缩略是当时比较有特色的造词法。与上古时期相比,中古复音词数量明显增加,但这些复音词大都处於新生时期或非基本词汇,使用频次不高,没有占据词汇系统的主导地位。构词类型上,语法构词占主要地位,各种构词类型基本齐备,偏正式和联合式据主导地位。复音词的大量孳生是中古特殊时代背景的需求,单音词的发展已经到达一定限度,其能产性远不如复音词,难以满足新的需求。在《南齐书》词汇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南齐书》中不少反映中古汉语新特点的语言质素在普通话中已然消失,但在现代南方方言中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甚至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下编选取了“侬、奴、天时”等十一个代表性的语言质素与现代南方方言(主要是闽语)进行个案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原汉语从魏晋到南北朝时,由於不同语言接触的影响,一些语言质素发生南北分化,而这些存在南北差异的语言要素在近代汉语中被继承的大都是北方的,而闽语却常相反。

王玉兰[7](2014)在《东晋译经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 ——以《摩诃僧只律》为中心》文中指出汉译佛经材料在汉语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古汉语研究者们都认识到了汉译佛经在研究汉魏六朝汉语诸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在词汇、语法研究方面,汉译佛经材料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使用。从东晋到南北朝是汉译佛经的成熟期,译经的书面用语在此期定型,所以这一时期的译经语言很受关注。但是东晋的汉译佛经材料关注较少,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西晋或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东晋的汉译佛经中有很多的语言现象没有得到研究。本文以东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汉译佛经《摩诃僧祗律》为中心,辅以东晋时期的另外四十九部汉译佛经,对其喜悦类、死亡类、颜色类三个概念场的词汇系统进行初步探讨,一是在共时层面上,描写出这三个概念场的整体面貌;二是从历时的角度,尽可能地上溯下及,以个案形式展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综述《摩诃僧祗律》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介绍论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等;第二部分分为三章,分别描写了以《摩诃僧祗律》为代表的五十部东晋译经中喜悦类、死亡类、颜色类三大概念场词汇系统,同时将三类概念场词汇与《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中土文献作比较,并且简要描述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的历时演变;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是总结论文研究结果,以及对涉及到论文的其他有关问题进行概述。

王青娟[8](2012)在《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八卷本《搜神记》的语言风格比较独特,较好地反映了晚唐北宋时期的语言面貌,是研究中古到近代汉语初期的重要语料。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计量统计法、历史比较法和穷尽描写法。我们将八卷本《搜神记》中的39个连词依据意义和形式标准,将其分为并列连词、转折连词、承接连词、选择连词、因果连词、修饰连词、假设连词、递进连词、让步连词、条件连词等10类,并对每一类连词作了计量统计和穷尽描写,对八卷本《搜神记》连词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学者们对连词的界定,通过连词与介词、副词的比较,提出了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的划分标准;第二部分对八卷本《搜神记》39个连词进行了分析,力求列举出最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并以表格的形式将其分别列出,以求清晰明了。同时,在分析单音连词时,将大多数连词的虚化过程结合,而在探讨复音连词时,更注意其复音化的过程和方式。第三部分将八卷本《搜神记》与上古时期、中古时期以及近代的其他着作的连词进行详细对比,从而揭示出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的特点。首先概括了这三个时期连词的总貌,然后通过将《先秦语法》与八卷本中的连词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有77%的连词是用上古沿用下来的结论;在与中古连词进行对比时,我们根据范崇峰对魏晋南北朝佛经连词的研究,得出八卷本中有21%的连词从中古时期继承下来;近代汉语时期的连词,列举《新校元杂剧三十种》、《清平山堂话本》两类专书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看出,八卷本《搜神记》中,沿用了近代汉语的连词的只有“遮莫”一词。第四部分主要根据温振兴师对二十卷本《搜神记》连词的研究成果,与八卷本进行了对比,从而比较出两种本子的不同之处。第五部分进行总结,主要从音节上概括出八卷本《搜神记》的特点。

李长银[9](2010)在《《搜神记》新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搜神记》一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中国语言学史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词汇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当时政治、文化、风俗的影响相互交织,使这个时期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古迥然不同的特点。《搜神记》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口语色彩被作为这个时代语言面貌的典型代表,在语料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搜神记》中的新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地考察这些新词和它们的结构模式,来探寻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新词产生的动因,希望通过对《搜神记》一书中新词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能有助于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新词的认知理据和研究方法”。本文属于《搜神记》词汇研究,在研究时侧重对新词的描写说明,但在分析其发展动因时要借助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支撑,本章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与新词产生动因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为“《搜神记》中的新词及其特点”。这一章以罗列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搜神记》新词总体面貌的单音节、复音节新词为主。将本文所搜集到的41个单音节新词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按词性分类描写,复音节新词部分将搜集到的348个复音节新词按结构模式分类描写,并分别对这些新词所显现出来的较突出的、代表性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三章为“《搜神记》新词产生的动因研究”。这一章将上一章的语言事实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探索了新词和新词复音化产生的动因,力图对这些新词追根溯源,寻找语言规律。第四章为“《搜神记》新词研究与辞书编撰”。本章将研究所得的成果与《汉语大词典》相参照,对辞书进行查漏补缺,旨在为汉语词汇史这座大厦和辞书编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曹雪林[10](2010)在《《搜神记》动词配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搜神记》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第一部志怪小说。其成书年代正值汉语处于由文言系统向白话系统转变的中古汉语阶段,语料口语色彩较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中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重要语料,在语言研究方面有很大的价值。本文旨在对《搜神记》(不包括佚文,下同)中的动词进行配价研究,借以了解它们的配价能力、价位分布和搭配情况。并对各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观察中古时期有关动词语法功能的面貌。“配价”的概念是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提出来的。配价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词中心论。这一语法体系强调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是全句的支配成分,人物语和情景语是动词的直接从属成分。所以,从配价的角度研究动词成为普遍语法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上世纪70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引进了配价理论,随之也带来了一股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利用配价理论解决了许多现代汉语语法问题。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利用配价理论去研究古代汉语,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选取《搜神记》作为研究语料,并对其中的谓语动词进行配价研究,借此来进一步扩大配价语法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准确描写《搜神记》语法体系提供一些材料。本文以《搜神记》中的所有动词为考察对象,首先遵循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动词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和词项,将符合条件的《搜神记》中的557个动词提取出来,再按照其语义特征的不同分为五类:动作动词、性状动词、关系动词、心理动词、致使动词。配价语法理论旨在揭示动词对从属成分的支配能力,反映与动词相关联的语义成分的数量。而要全面地反映动词的支配能力,还应该揭示从属于动词的各个从属成分的语义角色。本文将《搜神记》动词从属成分的语义角色分为3大类25小类,以求比较系统全面地揭示动词的配价情况及动词与其从属成分的语义关系。本文认为“价”是属于“句法—语义”平面的,动词的“价”应该由基本配价句式中的必有成分决定,同时,我们认为存在“准价”,它是由词类临时活用造成的。本文将《搜神记》中提取出来的动词分为一价动词、准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准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由于“价”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层次的复杂概念,仅仅考察动词在基本配价句式中的支配能力是不全面的,因为语料中还存有大量的扩展配价句式,所以在分析动词的配价情况时,我们采用了“配价层级”,把“价”这一单一概念分化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一价、位、联。并求得它们数量的最大化,从而全面地反映动词的配价能力。本文第四章详细描写了各类动词的配价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各价动词中,二价动词最多,357个,占总数的64.1%,准一价最少,只有2个,占0.36%。各类动词中,动作动词数量最多,431个,占总数的77.4%,致使动词数量最少,只有7个,占总数的1.3%。在各价各类动词中,二价动作动词数量最大,其配价能力最强;关系动词和心理动词的配价能力弱一些。由此可以说,动词的性质和语义特征决定了动词的配价能力。

二、浅论《搜神记》中的新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搜神记》中的新词(论文提纲范文)

(1)《汉书》复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汉书》及其语料价值
        1.1.1 《汉书》简介
        1.1.2 《汉书》语料价值
    1.2 研究概述
        1.2.1 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1.2.2 《汉书》词汇研究综述
    1.3 研究价值与方法
        1.3.1 《汉书》复音词研究价值
        1.3.2 《汉书》复音词研究方法
    1.4 《汉书》复音词的判定和切分
        1.4.1 意义标准
        1.4.2 语法标准
        1.4.3 修辞标准
        1.4.4 频次标准
        1.4.5 词缀标准
        1.4.6 语音标准
第2章 《汉书》复音词的结构
    2.1 语音构词
        2.1.1 单纯词
        2.1.2 合成词中的重叠式
    2.2 语法构词
        2.2.1 运用词序方式构词
        2.2.2 运用虚词方式构词
    2.3 《汉书》中9种结构复音词发展特点和趋势
第3章 《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研究
    3.1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语料范围
        3.1.1 常用词的定义
        3.1.2 同义并列式双音词的界定
        3.1.3 语料范围
    3.2 古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概况
        3.2.1 古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概述和特点
        3.2.2 选择《汉书》中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的原因
    3.3 《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研究方法
        3.3.1 统计词频,确立分组
        3.3.2 静态描写,对比分析
        3.3.3 探源溯流,动态比较
        3.3.4 解剖麻雀,以点窥面
    3.4 《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研究的基本内容
    3.5 《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举例
        3.5.1 先秦至两汉时期演变举例
        3.5.2 两汉至魏晋时期演变举例
    3.6 《汉书》常用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演变特点和规律
        3.6.1 稳定性
        3.6.2 渐变性
        3.6.3 并存性
        3.6.4 择一性
第4章 《汉书》复音词中的新词新义
    4.1 新词
        4.1.1 单义词
        4.1.2 多义词
    4.2 《汉书》新词词义生成的途径
        4.2.1 联合式复音新词词义的生成
        4.2.2 偏正式复音新词词义的生成
        4.2.3 支配式复音新词词义的生成
    4.3 新义
    4.4 新义产生的途径
        4.4.1 隐喻
        4.4.2 转喻
    4.5 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
        4.5.1 社会发展外部因素
        4.5.2 语言系统内部因素
        4.5.3 人类认知的发展
第5章 结语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创新之处
    5.3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汉书》复音词总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中古法术类道经
        二、复音词
    第二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一、道教词汇研究现状
        二、道教词汇研究不足之处
    第三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步骤
第一章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的构词及结构类型
    第一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语法构词
        一、联合式构词
        二、偏正式构词
        三、支配式构词(动宾、介宾)
        四、表述式构词
        五、补充式(动补式)
        六、附加式构词
    第二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中的语音构词
        一、联绵词
        二、重叠词
    第三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结构类型统计
        一、图表综合统计
        二、数据综合分析
        三、数量趋势特点
    第四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的特点
        一、与中古时期非道藏类专书复音词共时对比
        二、与中古时期道藏类专书复音词共时对比
        三、差异产生的成因
        四、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与上古、近代非道经类专书复音词对比
        五、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与早期道经专书复音词对比
        六、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构词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及特征
    一、关于仙、道、神、魔
    二、关于法术类功法、动作、活动
    三、关于法术类空间、功景、功态
    四、关于法术类仙境
    五、关于法术类法器、物品、文书典籍
    六、关于法术类教义、理旨
    七、源自佛教的词汇
    八、源自儒学的词汇
第三章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中的新词新义
    第一节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中的新词
        一、“首例”出自中古法术类道经的复音词
        二、“首例”出自与中古法术类道经共时典籍中复音词中的新词
        三、“首例”早于《汉语大词典》等语料库引例的复音词中的新词
        四、补充《汉语大词典》等语料库失收的复音词中的新词
    第二节 复音词中的新义
        一、新义的首例出自中古法术类道经的复音词
        二、新义首例出自中古法术类道经共时典籍的复音词
        三、新义首例晚于中古法术类道经时期的复音词
        四、补充《汉语大词典》失收的复音词中的新义
第四章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中新词新义产生的途径
    第一节 创造新词
        一、通过近义词素结合造词
        二、通过同义词素替换造词
    第二节 创造新义
        一、利用联想的方式引申
        二、利用词类活用方式的引
        三、利用修辞的方式引
    第三节 道经专词演变
        一、道经专词新义的特点
        二、道经专词新义演变
第五章 汉语复音化动因的探讨
    一、汉语词汇复音化动因问题
    二、中古法术类道经词汇复音词化动因
结语
    一、本文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词条
附录二 比照《汉语大词典》等语料库未收录的词条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敦煌小说合集》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敦煌小说合集》简介
    二、敦煌小说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敦煌小说合集》新词新义研究
    第一节 《敦煌小说合集》中的新词
        一、新词的界定
        二、新词举例
    第二节 《敦煌小说合集》中的新义
        一、新义的界定
        二、新义举例
        三、《敦煌小说合集》新义的演变方式
第二章 《敦煌小说合集》佛教词语研究
    第一节 《敦煌小说合集》佛教词语概貌
        一、佛教词语的界定
        二、《敦煌小说合集》佛教词语举例
    第二节 佛教词语对敦煌小说词汇的影响
第三章 《敦煌小说合集》词语的造词方法
    第一节 词语的构造方法
    第二节 《敦煌小说合集》词语的造词方法分析
        一、语音造词
        二、修辞造词
        三、同义连文
        四、重叠造词
        五、附缀造词
        六、实词虚化
        七、缩略造词
        八、汉词佛化
第四章 《敦煌小说合集》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词语对比研究
    第一节 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词语之同
        一、宗教色彩浓厚
        二、口语特征明显
        三、同素异序词频繁出现
    第二节 古体小说和通俗小说词语之异
        一、通俗小说中的词缀及类词缀现象较古体小说普遍
        二、通俗小说中双音节虚词的数量远远大於古体小说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5)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词新义的标准
二、中古新词新义研究概况
    1. 新词新义与通论性着作及品评性论文
    2. 新词新义与佛教经典
    3. 新词新义与诗书、史书等文献
    4. 新词新义与笔记小说
三、中古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
四、存在的问题
    1. 语料范围应扩宽
    2. 思路方法应该多样
    3. 要求创新
    4. 不能陷入两个极端

(6)《南齐书》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南齐书》词汇本体研究
    第一章 《南齐书》的语料性质
        第一节 对话类
        第二节 手敕类
        第三节 供状类
        第四节 信札类
        第五节 诏令类
        第六节 一般叙述性语言
        小结
    第二章 《南齐书》的词汇来源
        第一节 《南齐书》中的承古词
        第二节 《南齐书》中的中古新词新义
        第三节 《南齐书》中的南齐新词新义
        第四节 《南齐书》中新词新义的产生动因、途径
        小结
    第三章 《南齐书》复音词计量研究
        第一节 《南齐书》词汇复音化情况
        第二节 《南齐书》复音词构词类型
        第三节 《南齐书》词汇复音化的特点
        小结
下编 《南齐书》反映的中古语言现象与闽语比较个案研究
    第一章 代词类:“侬”“奴”“若”
        第一节 “侬”的自称义和名词义
        第二节 “奴”的人名和称谓用法
        第三节 “若”的疑问代词用法
    第二章 名词类:“天时”“冬节”“眠床”“才调”
        第一节 “天时”的“一定时间、地区内的自然气候情况”义
        第二节 “冬节”的“冬至节”义
        第三节 中古新生词“眠床”
        第四节 中古新生词“才调”
    第三章 动词类:“参详”“起”“乞”“遇”
        第一节 中古新生词“参详”
        第二节 “起”的“修建、建造”义
        第三节 “乞”的“给予”义
        第四节 “过”的三种用法
结语
附录 《南齐书》语料校勘
徵引文献
参考文献
後记
在读期间成果发表情况

(7)东晋译经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 ——以《摩诃僧只律》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概念场理论
第一章 喜悦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演变研究
    一、《摩诃僧祗律》中喜悦类概念场词语分布描述
    二、东晋其他译经中喜悦类概念场成员描写
    三、喜悦类概念场成员历时演变描写
    四、《搜神记》、《世说新语》中喜悦类概念场词语描述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死亡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演变研究
    一、《摩诃僧祗律》中死亡类概念场词语分布描述
    二、东晋其他译经中死亡类概念场成员描写
    三、死亡类概念场成员历时演变描写
    四、《搜神记》、《世说新语》中死亡类概念场词语描述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颜色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演变研究
    一、《摩诃僧祗律》中颜色类概念场词语分布描述
    二、东晋其他译经中颜色类概念场成员描写
    三、颜色类概念场成员历时演变描写
    四、《搜神记》、《世说新语》中颜色类概念场词语描写
    五、本章小结
结语
    一、单音词与复音词
    二、同义词连用
    三、古语词与新生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连词的界定
    1.1 学术界关于连词定义的界定
    1.2 连词与相关词类的界定
        1.2.1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1.2.2 连词与副词的界定
二、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的分类与分析
    2.1 连词的分类
    2.2 八卷本《搜神记》连词分析
        2.2.1 并列连词
        2.2.2 转折连词
        2.2.3 假设连词
        2.2.4 承接连词
        2.2.5 递进连词
        2.2.6 因果连词
        2.2.7 让步连词
        2.2.8 条件连词
        2.2.9 选择连词
        2.2.10 修饰连词
三、八卷本《搜神记》的历时比较和特征
    3.1 八卷本《搜神记》与上古连词的比较
        3.1.1 上古(先秦两汉时期)连词的概况
        3.1.2 八卷本《搜神记》连词与上古连词的比较
    3.2 八卷本《搜神记》与中古连词的比较
        3.2.1 中古(魏晋到中唐时期)连词的概况
        3.2.2 八卷本《搜神记》与中古连词的比较
    3.3 八卷本《搜神记》与近代汉语连词的比较
        3.3.1 近代汉语(晚唐五代到清中后期)连词概况
        3.3.2 八卷本《搜神记》与近代汉语专书连词的比较
四、八卷本与二十卷本《搜神记》的比较
    4.1 八卷本与二十卷本《搜神记》内容的比较
    4.2 八卷本与二十卷本《搜神记》连词比较
        4.2.1 二十卷本《搜神记》的连词状况
        4.2.2 八卷本与二十卷本《搜神记》的连词对比
五、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搜神记》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搜神记》简介
    二、《搜神记》及其新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搜神记》新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四、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第一章 新词的认知理据和研究方法
    一、新词的认知理论基础
    二、对文中几个概念的界定
    三、新词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搜神记》中的新词及其特点
    第一节 《搜神记》中的单音新词及其特点
    第二节 《搜神记》中的新生复音词及其特点
第三章《搜神记》新词产生的动因研究
    一、 新词产生的动因
    二、 新词复音化的动因
第四章《搜神记》新词研究与辞书编撰
    一、书证滞后
    二、 词目失收
    三、义项阙略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搜神记》动词配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搜神记》及其语料价值
    第二节 《搜神记》语言研究回顾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说明
第二章 配价语法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配价语法及其运用和研究
    第二节 配价的性质
    第三节 动词配价的确定
    第四节 其他相关理论
第三章 《搜神记》配价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搜神记》动词的提取
    第二节 《搜神记》动词的语义类别
    第三节 《搜神记》动词从属成分的语义角色
    第四节 《搜神记》动词词项的分立
    第五节 《搜神记》动词配价的确定及价类
    第六节 《搜神记》动词的配价层级
第四章 《搜神记》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一节 动作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二节 性状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三节 关系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四节 心理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五节 致使动词的配价分析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四、浅论《搜神记》中的新词(论文参考文献)

  • [1]《汉书》复音词研究[D]. 易佳妮. 吉林大学, 2020(03)
  • [2]中古文献异文与中古词汇史研究[J]. 真大成. 汉语史学报, 2020(01)
  • [3]中古法术类道经复音词研究[D]. 吴冬.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8)
  • [4]《敦煌小说合集》词语研究[D]. 王文轩. 贵州大学, 2019(10)
  • [5]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J]. 颜诗纯.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8)
  • [6]《南齐书》词汇研究[D]. 洪晓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7]东晋译经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 ——以《摩诃僧只律》为中心[D]. 王玉兰. 安徽大学, 2014(09)
  • [8]八卷本《搜神记》连词研究[D]. 王青娟. 山西大学, 2012(10)
  • [9]《搜神记》新词研究[D]. 李长银. 新疆大学, 2010(02)
  • [10]《搜神记》动词配价研究[D]. 曹雪林. 西南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论搜神记的新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